一鳴驚人的典故范文
時間:2023-03-21 07:43: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一鳴驚人的典故,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鳴驚人的近義詞4個
一飛沖天
一步登天
平地一聲雷
一舉成名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yi ming jing ren 《史記 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已:罷。)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例句:在全國體操比賽中,不少新手一鳴驚人,創造出良好的記錄。)一鳴驚人,是指一位不出名的人干出卓越的光輝成績使世界驚異起來;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突然做出驚人的成績。藍本出自《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p>
【詞目】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的典故
【讀音】yī míng jīng rén
【注音】ㄧ ㄇㄧㄥˊ ㄐㄧㄥ ㄖㄣˊ
【簡拼】ymjr
【色彩】褒義
【結構】主謂式
【用法】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也用于國家、集體
【釋義】鳴,鳥叫。一聲鳴叫使人震驚。比喻平時很一般,突然做出驚人的事情。
【近義詞】一舉成名、一炮而紅、一步登天、名滿天下、不同凡響
【反義詞】屢試不第、出師不利、身敗名裂、臭名遠揚、丟人現眼、寂寂無聞、沒沒無聞、默默無聞
【歸類】詞語,成語
【年代】東周
【謎語】1.警鐘(打一成語)
2.鬧鐘(打一成語)
3.一鳴驚人(打一字)謎底:鴿
4.最大的叫聲
【歇后語】半夜里放炮;楚莊王猜謎語
【成語正音】一,不能讀作“yì”。
篇2
關鍵詞:習語; 理解;翻譯;內涵
一、引言
英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書中,首次把文化作為一個概念提了出來,并表述為:“文化是一種復雜,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作社會上習得的能力與習慣。”可見文化的覆蓋面很廣。語言作為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反映一個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現象。在英語語言和英語文化中英語慣用詞組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英語慣用詞組包括成語、諺語、俗語、典故、俚語等。英語慣用詞組也可稱為英語習語。這些英語習語是固定的詞組或短語,它們在英語語言和文化中已經用了很長時間??梢员磉_完整的意思,是在語言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不能被分隔或重組。比如說成語,在英語語言和文化中,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形象化的意義來理解它,而不是以一個固定的形式來理解它的字面定義。
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里習語隨處可見,比如在人們的談話中,報紙里和雜志上等。正確使用和翻譯習語往往是一個人學好英語的標志之一。然而由于對習語的理解不足會導致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們在使用和翻譯英語習語上顯得力不從心,所以我們必須了解英語習語中的文化特點。這樣能有利于我們學好英語。
二、英語習語的特點
英語習語生動形象,寓意深刻。即閃爍著思想智慧的光芒,又閃耀著語言與藝術的光彩,對他們的研究是隨社會而發展,只有不斷的探索才能懂得其規律和特點。從不同角度來看,習語有著不同的特性。比如整體性;地域性,固定性等。每一個習語都有自己的特點,下面我們介紹一下成語,諺語以及典故的特點分析。
1.成語的特點
當我們讀英語和漢語中的一些固定的短語時,我們可以發現它們之間驚人的相似,其中一些意義和形式也極為巧合,有的可能完全相同。英語成語數不勝數,人們都生活在一個地球上,有著共同的資源和材料,并且經歷著相似的發展過程。所以它們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并體現在語言上面。
2.諺語的特性
正如諺語在詞典中的定義,它是簡單的,熟悉的,民間智慧的格言。通常是以壓縮形式,通俗易懂,容易記住,順口溜形式出現。要想成為諺語,它必須是出色的,明智的,而且必須含有不朽的智慧,因此,有人稱它為“日常經驗的女兒”。諺語包含民間智慧,但它沒有科學性以及準確性。它們只是提供了線索,讓人們來瞥見社會的看法和態度。諺語反映了人們生活的水平和環境。沿海岸住的人們所說的諺語就會于帆船還有水有關,而游牧人的諺語就與牧場、土地、 羊、馬、還有狼有關。
3.典故的特性
在英語中,根據一些參考。典故是一些帶有間接的隱含的參考。英語中典故的運用多是在歷史典故和文學典故。在中國典故的定義是詩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其中每一個典故都有一個故事,像名落孫山,朝三暮四,一鳴驚人等,他們可以作為一個歷史參考的重點,同時也后人們啟示和告誡。英漢語言歷史悠久,包含著大量的典故,由于地理、歷史、、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差異,英漢典故承載著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們與文化傳統緊密相連,不可分割。
三、英語習語的文化內涵
習語是語言的精華,并與環境,意識,和慣常的做法有著密切的聯系。習語來源于生活環境,人們的認知,,歷史典故,神話等。習語之間也有一些分歧,我們要不斷的擴大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識,多讀,多想,多思考。才能更好的理解英語習語的文化內涵。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成語和諺語的文化內涵。
1.成語的文化內涵
成語涉及到道德。下面看一個例子。To ride one’s high horse意思是傲慢和自豪,這個成語在中國相當于趾高氣揚。無論是在英語還是漢語都是貶義的。
成語涉及到哲學。例如A big fish in a small pond是指一個人在小社區很重要,影響力很大。在中國它可能對應著鶴立雞群。這個成語是非常形象化的。兩種解解的不同之處是一個人在兩種語言下,以不同的動物進行的比較。換句話說,在英語中一個人比作是魚,而在漢語中比作的是鶴。
成語涉及到婚姻。The marriage of true minds這句話字面的意是真正的心靈婚姻我們可以理解為有一致的利益,共同的目標,相互尊重而在一起。當然不僅僅限于婚姻中,這句話就與漢語的珠聯璧合意思相同了。
2.諺語的文化內涵
我們都知道諺語的一個重要來源是宗教,許多的英語諺語都與基督教有關。例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
一些英語諺語來自“圣經”。在西方“圣經”是最廣泛閱讀的書籍和最有影響力的經典作品。它的諺語格言已成為流行智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有些英語諺語關于地理。在語言和文化的發展中,一個國家的地理環境是一個框架。一個國家的地理特征必然反映在國家的語言上。例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條條大路通羅馬。
四、翻譯習語的方法
英語習語的翻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翻譯不僅是兩種語言之間的溝通。也是兩種文化的交流和傳輸。習語是廣大文化的信息庫,包含了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以及鮮明的形象和豐富的聯想。著名翻譯家嚴復吸收了翻譯中國古代佛經思想的精髓,并結合自己的翻譯實踐經驗,在《天演論》譯例言里鮮明地提出了“信、達、雅”的翻譯原則和標準。
為了弄清英語習語和漢語習語之間的差異所產生的特殊困難之間的巨大差異,有三個比較實用的方法,自由轉換,替代和釋義。在這里我們主要介紹成語和言語的翻譯方法。
1.成語翻譯方法
自由翻譯。
由于有一些兩國的文化非常相似,我們可以找到對應的目標語言,我們就可以采用直接翻譯,這樣就可以保留其意義和形式的完整。
替代。
當等值的一些語言不能用于要翻譯的語言上時,替代就可能用于翻譯。換句話說,兩種文化之間的形式雖然是不同的,它們之間的含義是相同的。
釋義。
在一些情況下,讀者不可能從字面上把源語言理解或翻譯成中文,這時候釋義的方法可以用來解決他們。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解釋其內在的意義,然后進行翻譯。何自然教授在《語用學與英語學習》中舉的一個例子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如果按字面意義直譯,讀者會不明白,為什么是羅馬而不是別的什么地方?其實它的隱含意義就是“入鄉隨俗”,若譯為“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則更為形象生動,關于譯成以上兩者中的哪一個,則要視原文原文體、上下文語境而定。
多重翻譯。
在實際翻譯中,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一種現象,一個英語成語有多個中文翻譯,或者一個中文成語有多個英語翻譯。這時,我們就可以選擇我們喜歡的,或者一個適當的譯文。
2.諺語的翻譯方法
直譯。
如果它們很容易被理解這種方法可以首先在翻譯諺語上使用。因為大多數的英語諺語比較生動形象。
替代。
如果我們不能以直譯的方式翻譯英語諺語,我們就可以采用替代的方法。換句話說,當一個諺語英語和漢語之間意義和修辭非常相近的情況下,我們會找一個代替目標語言的源語言。
自由翻譯。
因為我們知道諺語與一個國家的文化是密切相關的,具有強烈的民族色彩,在這種情況下,直譯不能應用因為翻譯后其意義牽強,難以理解。因此,可用于自由翻譯。此外,諺語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不提供一般的替換方法。換句話說,人名、地名的英語諺語是不能直接復制中文版本,類似中國的人名和地名是不可以用在英文版本。
文字和意義相結合的方式。有時候可以用這兩種方法來翻譯英語諺語。這樣我們還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五、結論
為了做一個好翻譯,我們不僅要記好詞匯和語法點,也要接觸底層的文化,尤其是英語習語。當我們在做翻譯的時候,我們必須始終考慮到我們只是學習者,沒有辦法很容易的翻譯好一個習語,因此我們必須注重實踐和積累,隨時準備查閱詞典,經常與別人討論,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做更多的閱讀。如閱讀圣經,希臘和羅馬神話,著名的戲劇,童話和其他西方文化中的經典名作。綜上所述,在習語翻譯中,我們應該保持忠實于原文,保留原習語的修辭效果,生動的描述,豐富的聯想,以及國家和地方的色彩,同時,我們應該盡力做翻譯更生動、更意味深長。
參考文獻
[1](作)赫胥黎(譯)嚴復.天演論[M].中國畫報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