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門弄斧造句范文
時間:2023-03-29 11:16: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班門弄斧造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學習是一生不能間斷的,我們這些喜歡班門弄斧的人,何不持續擴充自己對世上一切俗事的知識呢?關于成語班門弄斧的那些可以摘抄的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成語班門弄斧,供大家參考。
一、班門弄斧含義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于班、郢之門,斯強顏耳?!彼巍W陽修《與梅圣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p>
二、班門弄斧造句1.你在他面前說那些話,實在是班門弄斧,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2.他在火箭專家面前,班門弄斧,大談什么力學推進,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3.我如果在各位老師傅面前談操作經驗,實在是班門弄斧。
4.我不是文藝行家,可不敢在您這位老"藝術家"面前班門弄斧,談論文藝。
5.今天在各位名家面前談創作,我真是班門弄斧了。
6.聞得亭亭姐姐學問淵博,妹子何敢班門弄斧,同他亂談。
7.在您面前,我怎敢班門弄斧,隨便發言呢?
8.對不起,班門弄斧。
其實我是半桶水,還在學習。請多多指教,不足之處請多多見諒。
9.你在著名華文作家的面前賣弄華文,豈不是班門弄斧。
10.我這點淺見,在行家面前,不免有點班門弄斧了。
11.他是行家,你別班門弄斧了。
12.就憑你這點本事,就敢在專家面前班門弄斧,真是可笑。
13.不要教魚游水,不要班門弄斧。
14.他老是對總裁說該如何管理業務,就跟班門弄斧似的。
15.不知天高地厚的他,居然敢在師兄面前班門弄斧。
16.我又不是書法家,不敢在這裡班門弄斧地談什麼運筆技巧。
17.他可是大名家,你別班門弄斧了。
18.先生大名,如雷灌耳,小弟獻丑,真是班門弄斧了。
19.你少在那兒班門弄斧了,在座的有哪個不是專家?
20.說到寫文章,我實在不敢在你面前班門弄斧。
21.今天我竟然在專家面前大談科學,真是班門弄斧。
22.用不著教你的祖母如何吸食雞蛋,不要班門弄斧。
23.我作了這個講話,并非想在政治家們面前班門弄斧,而是要把他們不愿意公開的情況公諸于眾。
24.不敢當,不敢當,末學后輩只是班門弄斧而已。
25.自己和他拆招,無異于班門弄斧,往往只使半招,他便破了,束手縛腳,好不難受。
26.其實在數碼科技版很多時候都是我問你問題的,現在反而調換身份,并不是因為我班門弄斧,只是盡自己的能力幫助人。
27.試駕現場有工作人員講解怎樣去試車,但在這方面不甚專業的我還是不敢班門弄斧,以免貽笑大方。
28."當然可以,"安琪說,"一千九百年前不是有人做到了嗎?我這可能是班門弄斧了,請原諒。
"。
29.個人認為:一個年輕同志如果講業務,在老同志面前無疑有些班門弄斧。
篇2
每次放話完畢,空氣中剛剛造句的淡薄白影還沒散盡。對面的人就拋出準備已久的嗤之以鼻:“這種事情,沒有經歷過,就沒有發言權?!蔽冶Z無倫次地表示我的羞慚:“班門弄斧,造次了造次了?!薄八园。髮W不談戀愛可惜了,記住,要撕開臉皮甩開膀子?!薄爸斪窠陶d,一定一定?!?/p>
這真是令人奇怪的事,剛上大學,周圍的人就全像賣藥的一樣向我推銷愛情――要知道一年前它還屬于違禁藥品呢。
很多活動,都明目張膽地直指發展男女關系。比如新生舞會。
我們的舞會對象是化工系,軍訓的時候,就時常有長得很化工的男生來我們方陣做初步評估。我們塵滿面鬢如霜,一身迷彩好久沒洗了,冷冷地回視,準備對階級色狼的野心給予打擊。但有時午夜夢回,在軍營軍綠色的被子里滾來滾去,也會想起自己衣柜最里面還有一件裙子有公主袖,配姐姐的那雙系帶高跟鞋,應該……保守地說,應該能引得幾個人打聽我們的家庭背景。
我們的新生舞會在開學第二周,既不用出場地錢,也不用負擔酒水?;は地敶髿獯值卣f:“你們什么都不用出,出女人都行了?!睔g喜一陣,愣了愣,又隱隱約約覺得自己受到了冒犯。舞會前夕,化工系又往我們每個女生宿舍送了厚厚一沓美容院的優惠券。我拿著五張修理不同面部器官的優惠券,暗忖:“這是在婉轉地暗示我需要整容嗎?”
在舞會開始之前,我一直以為它會像電影里開放的美國學府――大家都打扮得很正式,有一對事先約定好的舞伴,生生地把自己打扮成“縣級局長攜其夫人”。但正式開始之后,才發現全然不是那樣,更像我觀摩過的老年人交際舞活動中心,我們這個舞會比那個還要安詳。在我跳的五支舞里,我所做的只是重復地前后挪動我的左腳――僵硬得仿佛那是一只假肢。對面的舞伴可能在思量:她反反復復,為什么還鑿不穿一塊地板?
真正體現出舞會山寨版本色的,應該是游戲環節。游戲內容直接copy電視上速配節目的模式,懲罰形式直接copy祖國各地千奇百怪的鬧洞房花招。中心議題揭示得太過裸,讓觀眾鼓掌起哄的時候都不好意思。
看到這些來自各個中學的第一名,那些永遠在第一排皺著眉抄筆記,春夏秋冬都穿深藍運動外套的男生女生,現在都紅光滿面下餃子一樣步入舞池,奮力地去練習著準愛情的游戲,真是足以顛覆人的世界觀。
在大學里,最難過關的學科,無關文科數學,無關四級英語,其實應該是愛情吧。大學里,有多少戀愛是為了修學分呢?為了修滿學分,而懷揣著不同的心情上交這份作業――或戰戰兢兢患得患失,或洋洋自得躊躇滿志。試卷發下來的時候認真檢討,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暗暗握拳冷笑:“下次考試定能雪恥。”
然而最糟糕的是,前輩們幾乎總結了所有課程的逃課和蒙混過關的方法,卻一口咬定愛情這門課無徑可穿無路可繞,掛科就得補考,不過關就得重修。畢業時必須達標:要能根據星座血型判斷對方是否可以接觸,要懂得在短信里假扮若即若離,更要知道怎么迅速果斷又略帶傷感地了結一段關系,這門課就是教你怎么在成人的世界游刃有余。
在一節公共課上,我隔著無數倒下的后腦勺,和距我五米之外醒著的同學聊天:
“同學,你逃過課嗎?”
“還沒有?!彼诺鸵袅空f,“逃了課也沒事干,逃又能逃到哪去?”
篇3
關鍵詞: 語用失誤 跨文化交際 原因及對策
成功的跨文化交際不僅需要交流者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還需要其依據不同的文化背景實行有效的語言行為。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跨文化交際往往不是那么順利,一些語用失誤常常會阻礙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為什么會產生語用失誤,如何盡量減少跨文化中的失誤,這是本文重點討論的問題。
1.語用失誤的概述
語用失誤(pragmatic failure)這個概念最早是由英國語言學家Jenny Thomas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在Thomas(1983)看來,在言語交際中,說話人在表達思想時出現語法錯誤,至多被認為是“說得不好”(speaking badly),但違背交際規則如禮貌原則就會被認為是“舉止不好”(behaving badly),被認為是“不真誠的,存在欺騙的或居心不良的人”。何自然(1988)認為凡是在言語交際中導致交際者本人未能取得完滿交際效果的錯誤統稱為語言失誤(何自然、陳新仁,2002:168-169)。孫亞、戴凌(2002)對語用失誤作了較為全面的定義:“當說話人在言語交際中使用了符號關系正確的句子,但說話不合時宜,或者說話方式不妥、表達不合習慣等,具體說來說話人不自覺地違反了人際規范、社會規約,或者不合時間空間,不看對象,不顧交際雙方的身份、地位、場合等,違背目的語特有的文化價值觀念,使交際行為中斷或失敗,使語言交際遇到障礙,導致交際不能取得預期效果或達到圓滿的交際效果,這樣性質的錯誤叫語用失誤?!保U文,2004:453)
Thomas將語用失誤分為兩類:語用語言方面的失誤和社交語用方面的失誤,即“語用失誤二分法”。前者表現為言語者不懂得英語的正確表達方式,不能結合具體語境,恰當地遣詞造句,采用了英語的其他表達方式,或將漢語的言語習慣套入英語中。后者是指在社交場合,言語者的話語違背了英語文化中的社交準則,在語言形式選擇上出現了失誤。
2.跨文化交際中語用失誤的原因分析
交際的過程是人們運用語言知識和社會文化知識傳遞信息的過程。在跨文化交際中,由于交際者受各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而缺少一個共有的語用前提,常常造成語用失誤。以下從母語的負遷移、文化背景知識的差異、思維方式的差異和語用原則四個方面具體分析跨文化交際中產生的語用失誤。
2.1母語的負遷移
母語的負遷移(positive transfer)指的是目的語的語言規則跟母語的語言規則似同實異,甚至大相徑庭。中國語言學習者由于受母語的影響,易于把母語的語用原則運用到目的語中,結果不但說出的英語語言生硬,而且還使本族語者聽了感到不快,進而造成語用失誤。例如:一位中國學者在一次研討會上再次見到已經年逾古稀的外國朋友,寒暄中稱道:“You haven’t changed much.”我們知道在漢文化中,稱年紀大的人看上去沒什么變化往往是一種恭維;但在西方,稱對方還是老樣子就絲毫沒有恭維的效果,甚至會還讓對方覺得有自己不思進取之嫌。
2.2文化背景知識的差異
文化是人們對世界的感知概念化加上社會共識的結果。也正是因為有社會共識的介入,對于同一種世界現象,不同的文化就會有不同的概念化結果(熊學亮,2008:160)。不同文化的人對待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在一種文化中可被接受的事物在另一種文化里可能就是禁忌。在跨文化交際中,由于交際者文化背景不同常常會造成語用失誤。我們知道“狐貍”和“fox”在概念意義上是等值的,但在文化意義上卻是不等值的。英語中“Your wife is a fox.”表示對女性的贊美,因為英語中“fox”除了狡猾意義外,還有“漂亮、可愛”等意思。與之不同,中國文化中女人和狐貍之間的相似點只能是“”。所以如果外國人對中國男子說“你老婆是狐貍!”就會被認為是罵人的話,從而引起對方誤解。再如,中西文化中人們對待數字的喜好也不同。中國人把6、8看作是吉祥的數字:6代表“順”,8代表“發”。而4由于與“死”諧音常被視為不吉利。在西方國家13是一個禁忌的數字,因為在《最后的晚餐》上,猶大是出賣耶穌的第13個人。在西方國家,一些重要的日子、活動等都會避開13日。
2.3思維方式的差異
在思維方式上,漢文化是典型的圓周式風格,西方文化卻表現出直線型風格。中國人在處事方面傾向于先做一番“鋪墊”,讓聽者先有一點“思想準備”,然后再進入主題,似乎不拐彎抹角開門見山,就會顯得太魯莽,事情就很難辦成。英美人喜歡開門見山,如果交流時采用過多的“鋪墊”,他們會認為你思維混亂或是故意回避實質問題。從英語習語“Don’t beat about the bush.”“Go to the point.”等都能看出英美人想盡快著手解決問題的作風。例如:有一位中國學生A想請教外籍老師B幾個問題:
A:Are you very busy?(學生按照中國慣例先來個試探)
B:Yes,I’ve been very busy recently.(外籍老師就事論事地回答完就走了)
中國學生本來是想請教問題,但他的試探沒有被外籍老師理解,老師誤認為是問他最近忙不忙,所以造成語用失誤。
2.4語用原則的差異
在跨文化交際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會用不同的語用原則對交際情景作出反應。下面是新加坡一家家具公司的美籍經理和求職華人木工的一段對話:
美:“你會干什么?”華:“不敢說會,只能說是打過家具?!泵溃骸澳隳茉诒竟拒囬g打一張書桌給我看看嗎?”華:“在您這樣的行家面前打桌子,豈不是班門弄斧嗎?不敢不敢。”美國經理一聽大為不悅,幸好在場的一位華人職員明白木工的意思,就讓木工留下打個桌子試試看,結果打出來的桌子精美絕倫,那位美籍經理連稱“Ok”。事后經理問那位木工“先生當初何不說實話?”木工答道:“中國人瞧不起‘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人。”美籍經理又瞠目以對了(楊宏,2005:130)。
從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在跨文化交際中漢文化的人傾向于“卑己尊人”,偏重遵守“禮貌原則”中“贊譽準則”和“謙虛準則”,采取“否認”“自貶”的方式作出反應,表現為不接受或不正面接受。而英語文化的人雖“尊人”但不“卑己”,他們一般側重于“合作原則”中“質”的準則和“禮貌原則”中的“一致準則”,對于贊揚采取迎合的態度,表現為接受。所以英語文化的人會把漢語文化的人對夸獎的否認看作是對說話人的無禮或是認為聽話人自卑虛偽。相反,漢語文化的人會把英語文化的人的“迎合”看作是不夠謙虛,自以為是。
3.跨文化交際中語用失誤的補救策略
3.1增強交際雙方的共享知識
交際是雙方的行為,是一種明示―推理的過程。跨文化交際中出現的語用失誤主要是由于交際者間缺乏一種共有的預設和客觀知識。所以雙方只有不斷地加強相互間的學習與交流,通過錯位思考和角度轉換等方式積累更多的共享知識,學會創造性地處理交際雙方的文化差異,促使交流更加順利地進行,減少不必要的語用失誤。
3.2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
文化諸因素在不同程度上規定人們對外界行為的感知和譯碼方式,從而決定人們的交際行為,所以我們要通過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更好地發現本族文化與目的語文化間的差異,進而深刻地認識彼此的文化差異,不僅達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終實現超越文化的差異。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除了發揮好主導作用外,還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教學內容,有所選擇、有所側重地對中西方文化的異同進行比較和分析,讓學生從比較中學會從表面不同的語言現象中尋找文化共性,從表面相似的語言現象之間發現文化的差異,不斷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強跨文化意識和文化差異敏感性。
3.3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教師要充分利用原版的書籍、電影、錄像、電視等資源進行教學,寓教于樂,寓學于樂。同時還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通過模擬真實情景,盡可能做到“教學過程交際化”,多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文化差異,進而從目的語使用者的角度去學習一些交際手段和交際規則,從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會給交際雙方帶來很多不便,造成語用失誤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我們要真正深入理解交際雙方的各種差異,加強彼此間的交流與溝通,積累更多的共享知識,提高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及傳播信息的能力,促進雙方成功的交際,避免語用失誤。
參考文獻:
[1]鮑文.語用失誤及策略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VOL 25,(11):453-455.
[2]孫亞,戴凌.語用失誤研究在中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3):19-21.
[3]何自然,陳新仁.當代語用學[M].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4]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5]唐良玉.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分析[J].科技信息,2008,(9):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