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謎語范文

時間:2023-03-26 10:38: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學謎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數學謎語

篇1

2.兩羊打架

3.完全合算

4.勤點鈔票

5.兩邊清點

6.有情人終成眷屬

7.合法開支

8.打得鴛鴦各一方

9.垂釣

10.馬術

11.戽

12.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13.追本溯源

14.對癥下藥

15.多十分

16.集體釣魚

17.協議離婚

18.打成和局

19.團體賽

20.刮胡子

21.磨拳擦掌

22.誰押林沖去滄州(打兩個數學用語)

23.一(打一成語)

24.十百千(打一成語)

25.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26.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打一古書名)

27.三八二十四(打一體育用語)

28.7×9(打一古軍事書名,卷簾格)

29.x=只-吾(打一工業用語)

30.x=旭÷3(打一化學用語)

31.東坡游春

32.回眸一笑百媚生

33.解析幾何(打一口頭用語)

34.+-×(打一成語)

謎底:

1.一元二次(推算法)

2.對頂角

3.絕對值

4.常數(通假法)

5.分數

6.同心圓

7.有理數

8.公分母

9.等于(通假法)

10.乘法

11.內角(分解法)

12.循環節

13.求根

14.開方

15.余角(換算、通假)

16.公垂線

17.約分

18.平角

19.公共角

20.平角(詞性通假)

21.等角

22.兩個解、差(問答法。答曰:兩個解差,分開即是)

23.大有人在

24.萬無一失(別解為沒有“一”和“萬”)

25.口(謎面意為“只”少“八”)

26.《拾遺記》(意為忘記寫“拾”)

27.女子雙打(雙打即兩打,二十四)

28.三十六計(7×9計六十三,反序讀之即得)

29.成品(八口減五口為三口,三口即成“品”字)

30.結晶(九日除以3得3日,結合為“晶”)

31.蘇步青

32.楊樂

篇2

關鍵詞:零指數冪;負整指數冪;設計;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本節分析

課本首先安排了同底數冪的乘法、冪的乘方和積的乘方,使學生了解正整指數冪的運算性質,為進一步學習單項式乘單項式、單項式乘多項式、多項式乘多項式、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等做了準備。此后,學習同底數冪的除法,通過擴大同底數冪除法法則的使用范圍,自然地引入零指數冪和負整指數冪的概念,以及絕對值小于1的非零小數的科學記數法。本節分4課時,第1課時學習零指數冪的意義,第2課時學習負整指數冪的意義,第3課時是將正整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推廣到全體整數指數冪,第4課時學習絕對值小于1的非零小數的科學記數法。

2.教學設計

因為負整指數冪的意義的導出過程完全可以類比零指數冪的意義導出過程,所以我將前兩課時合并為1課時進行,并制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一是經歷零指數冪與負整指數冪的產生過程,體驗零指數冪與負整指數冪引入的合理性;二是了解零指數冪與負整指數冪的意義。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零指數冪與負整指數冪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具備了有理數的四則運算、正整指數冪、整式的加減法等知識,掌握了相應的法則。通過類比整式與有理數,學生會產生“整式是否也可以進行乘法和除法運算”等問題。為此,“整式的乘除”這章的學習勢在必行。

在本章學習中,學生首先通過學習同底數冪的乘法、冪的乘方和積的乘方,了解了正整指數冪的運算性質,為進一步學習單項式乘單項式、單項式乘多項式、多項式乘多項式、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等做了準備。此后,學習同底數冪的除法,本節課將通過擴大同底數冪除法法則的使用范圍,自然地引入零指數冪和負整指數冪的概念,并為下節課將正整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推廣到全體整數指數冪以及學習絕對值小于1的非零小數的科學計數法做好鋪墊。

本節課我在課前導入練習中設置了兩個問題,目的有兩個:一是通過回顧正整指數冪的運算性質,為引導學生將正整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擴充到整數指數冪做準備;二是在同底數冪的除法的運算性質中,強化這個條件,為零的零次冪無意義和零的負整指數冪無意義作鋪墊。三是通過簡單的題目測試一下學生對同底數冪的除法的掌握程度,為下一步探索新知識做鋪墊。

三、教學反思

1.我對學生的預期

通過三組同底數冪的除法(m>n、m=n、m

通過擴大同底數冪除法法則的使用范圍,自然地引入零指數冪和負整指數冪的概念,根據同一個計算使用不同的方法產生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引導學生對比發現,并由特殊到一般,合理規定零指數冪與負整指數冪的意義,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親身經歷零指數冪與負整指數冪的產生過程,體驗零指數冪與負整指數冪引入的合理性,培養學生觀察、歸納、類比、概括的能力,發展有條理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最終達成本節課的知識目標:了解零指數冪與負整指數冪的意義。

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因為對概念意義所做規定的合理性一般不容易講清楚,所以在第一個環節零指數冪探究中,把所要講述的道理分解成一個個的小問題,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歸納零指數冪的意義。因為負整指數冪的探究可以類比零指數冪探究進行,所以完全放手學生,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合作展示,親身體驗負整指數冪的產生過程。整節課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體。

2.我的不足和遺憾

第一,通過擴大同底數冪除法法則的使用范圍,自然地引入零指數冪和負整指數冪的概念,總感覺自己在引導學生時做得還不夠自然。第二,在零指數冪的意義的探究過程中,通過對三個除式的觀察引導學生發現了:O00=1,()0= 1,(-3)0=1O,在歸納總結零指數冪的意義時,應該合理地引入數學思想,如用符號表示數,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由特殊到一般,培養學生的轉化能力。第三,應該放手,讓學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第四,對表現好的學生,應該及時表揚;對不敢展示自己的學生應該適時地鼓勵,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3.我的收獲和體會

一是課堂設計要注重學生數學思想和方法的養成,類比思想、遷移思想、逆向思維訓練在本節課都可以很好地體現。二是探究性學習很重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概念引入的過程,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數學的發展以及知識的連續性。三是高效課堂不是高速課堂,由于不同的學生本身差異很大,怎么權衡做到面向全體,值得我們不斷地學習和思考。

篇3

玉米是需肥較多的作物,根據有關研究,玉米產量有70~80%來自于作物施肥。玉米吸收土壤中的礦質元素多達20多種,主要是氮、磷、鉀、硫、鈣、鎂等6種,其中氮素是玉米最主要的營養元素。研究表明,平均每千克氮素可增產玉米子粒20千克左右。氮素營養好,玉米根旺苗壯,葉色深,莖粗葉茂,穗大粒多產量高。氮素營養不足,則玉米植株生長緩慢,葉片狹長,莖稈細弱,葉色黃綠,穗小粒少空稈多,產量明顯降低。同時玉米對磷、鉀的需要也十分重要,應注意增施磷、鉀肥。

玉米在不同生育階段,對養分的吸收數量和比例變化很大。玉米苗期植株小,生長慢,對養分吸收的數量少、速度慢。拔節、孕穗到抽穗開花期,是玉米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并進的階段,生長速度快,吸收養分的數量也多.是吸肥的關鍵時期。開花授粉以后,吸收數量雖多,但吸收速度逐漸減慢拔節至孕穗期和乳熟期是玉米吸肥的二個效率期。玉米苗期吸氮占總吸收量的2.1%,中期(拔節至抽穗開花)占51.2%,后期占 46.7%。玉米吸收磷素,從占干物質的百分比來看,各生育期比較平穩而累積吸收量則逐漸上升,苗期吸磷量占吸收總量的1.1%,中期占63.9%,后期占35.0%;由于春季地溫低,土壤中的養分轉化慢,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含量低,所以玉米苗期常因磷素營養不足而發育不良。為此種植玉米多以磷肥做底肥或種肥早施,以促進玉米植株和根系的早期生長發育,并增強抗旱和抵御低溫能力。據試驗,施磷的玉米比不施磷的玉米早發1~2片,根數多將近1倍,根重增加2倍,植株內干物質的積累量增加1倍以上,抽雄期提前6~8天,吐絲期提前4~7天,成熟期提前2~3天。玉米吸收鉀素,在拔節后吸收量迅速增加,在開花期達到高峰。這一時期玉米對鉀的吸收速率大,容易導致供鉀不足,出現缺鉀癥狀。

根據玉米的需肥特性,其施肥量以公頃施純氮(N)300~330千克、磷(P2O5)60~75千克、鉀(K2O)135~150千克為適宜。在玉米的施肥技術上,應掌握以基肥為主,種肥追肥為輔;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早施基肥和磷、鉀肥,分期施用追肥的原則。施用基肥時,應使肥料與土壤均勻混合,一般每公頃可施農家肥37 500~60 000千克。如果用氮肥作為基肥,每公頃可施用碳酸氫氨200~300千克或尿素50~75千克。一定要深施,以防氮素揮發損失。春播前,用少量農家肥在配合適當的氮、磷、鉀化肥進行條施或穴施。尿素做種肥施入時,必須將肥料施于種子側下方,種肥距離7~l0厘米,以防燒種。

另外,玉米施肥應遵循“三看”、“三攻”的原則。所謂三看,即看天、看地、看苗;所謂三攻,即攻稈、攻穗、攻粒。玉米追肥是玉米高產栽培的一項重要措施,多采用前輕后重的施肥方式,即玉米在拔節前施入追肥的l/3,每公頃施尿素75~150千克;在大喇叭口期施入追肥的2/3,每公頃追施尿素150~300千克。

1)苗肥。是指在出苗至拔節前追施的肥料。苗肥應早施,以氮素化肥為主,在基肥中未搭配速效肥料或未施種肥的田塊,早施氮肥可彌補速效養分不足,有促根壯苗的作用,使田間生長均勻。苗肥一般在幼苗長出4片葉時,結合間苗、定苗進行,每公頃約施碳酸氫銨225千克,開穴施下,隨即覆土。對未施基肥的玉米,則更應早施、重施苗肥,如以腐熟的有機肥配合氮素化肥施用,則效果更好。

2)拔節肥。是指玉米拔節時追施的肥料。拔節肥應穩施,穩施即可滿足拔節階段生長快,對營養吸收多的要求,達到葉片繁茂,莖稈粗壯的目的,又不會引起莖葉生長過旺而發生倒伏。因此,拔節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并適量摻和少量速效氮、速效磷肥。對基肥不足,苗勢較弱的玉米,應增加化肥用量,一般每公頃可追施150~225千克碳酸氫銨或45~75千克尿素。拔節肥通常在玉米拔節前后、約出7~9片葉時開穴追肥,地肥苗壯的應適當遲追、少追,地瘦苗弱的應早施、重施。

3)穗肥。是指為促進玉米孕穗、成穗追施的肥料。穗肥的作用是促進果穗的小穗小花分化,促使穗大粒多,同時使上部葉片增大,葉片功能期延長。穗肥一般在抽雄前10~15天、玉米大喇叭口期施用。對基肥不足、苗勢差的田塊,穗肥應提早施用。穗肥用量應根據苗情、地力和拔節肥施用情況而定,一般每公頃穴施碳酸氧銨225~300千克,或者施尿素75~120千克。

4)粒肥。是指為增加玉米粒重追施的肥料。施粒肥能防止玉米后期脫肥早衰,提高葉片光合能力,因而使粒重增加.特別是在穗肥不足、果穗節以下黃葉多的田塊,補施粒肥有很好的效果。但對穗肥足、長勢旺、葉色深、果穗節下綠葉多的田塊不適施用,以免延遲成熟。粒肥一般在果穗吐絲時施用為好,這樣能使肥效在灌漿乳熟期發揮作用。粒肥施用不宜過多,每公頃穴施碳酸氫銨45~75千克即可,也可使用12%尿素和磷酸二氫鉀。

篇4

關鍵詞:數學教學;生活化;興趣培養;教學效果

生活是一切知識的源泉,是一切社會活動的根基。小學數學知識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很多的教材內容都是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與生活的密切結合,進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然后才能實現高效教學。怎樣才能實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怎樣才能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思考和體會。

一、在生活中遴選數學知識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生活也是千變萬化的,這個萬花筒中數學知識隨處可見。圓形的應用、三角形的穩定性,等等,而且生活中很多的內容都需要計算,所以作為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內容,及時應用到教學中,使學生對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更加清楚,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如,學生日常的消費購物中,就包含著很多的數學知識,超市促銷打折,商品打折、買幾返現金、買幾贈幾等都是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案例,鐵塔的造型就是應用了三角形穩定性的特點,車輪子和滑輪等,是應用了圓形的特點等等。教師只要善于在生活中發現這些內容就可以及時應用到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知識

數學知識的學習是最為實用的生活知識,生活和數學是密切聯系的,也是相互伴生的。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內容,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形象,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生活化教學一直都是新課程標準中大力提倡的內容。一切知識的學習都是為了生活服務的,尤其是數學知識,對于生活內容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比如學習圖形方面的知識,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圖形,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概念,形成深刻的數學知識烙印。

生活化數學教學和教學中的生活化,都是一個目標,那就是使數學知識和生活內容緊密聯系起來。教師恰好是這兩方面聯系的紐帶,生活和教材密切結合起來才能實現數學教學的高效化。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認真研究每一節教材內容。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培養學習興趣,其意義重大。

篇5

關鍵詞 隱喻 隱喻教學 輸入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The Input Mode of Cognitive Metaphor in the Secretary English Teaching

XIAO Yaoyao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bstract The metaphor is a fundamental way of human cognitive things, there are a lot in life, and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e multiplicity of the Secretary of the role of the Secret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ontains numerous metaphors. In this paper,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eachers in teaching how clever input metaphor, to get interesting in learning this cours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knowledge.

Key words metaphor; metaphor teaching; input mode

0 引言

“隱喻狂熱”在國際學術界出現在上世紀70 年代,近年來國內學術界也受到波及。盡管隱喻一直被傳統修辭學視為語言現象,由于不斷深入的語言研究,認知隱喻學已將這一術語引入其范疇。英國修辭學家理查茲認為隱喻是“語言無所不在的原理”,萊考夫和約翰遜也指出: 我們進行思考和行動的日常概念系統,在本質上是隱喻性的。秘書扮演的角色紛繁復雜,且人們在定義和形容秘書角色時使用的語言往往是隱喻性的。如形容秘書角色時常用“4M”,即 like a mother , a manager,a maid and a model 。秘書是“母親、管理者、女仆和模特”,像母親一樣照顧好上司,像管理者一樣管理好上司的日常時間和工作,像女仆一樣隨傳隨到,衣著舉止像模特一樣得體。①于是,隱喻思維參與了人們對秘書角色意識的構建,這使得專門為商務英語專業大學生開設的秘書英語課中隱喻也具有多樣性。那么,教師教學中如何正確有效地運用隱喻教學法則成為創新點和難點。

1 隱喻教學法

隱喻作為極普遍的語言現象,與人類認知、思維關系密切。Randal Holme②的《隱喻、語言學習與情感》中提到隱喻這種學習機制使得我們通過類推已有知識來學習和掌握新知識。隱喻教學法的本質是通過對兩種事物感知交融來實現對未知的認識,在新舊事物間通過相似聯想,把兩種不同范疇的事物相提并論。在外語教學過程中,特別是教授新知識、新事物時,只有通過隱喻已經建立起了聯系的新舊知識,我們才能更容易接受。萊考夫和約翰遜得出統計,70%的英語都來源于隱喻。理查茲③認為,“日常會話中幾乎每三句話就可能出現一個隱喻。”Friqueguon說過 :“知識就是使用隱喻”;④由于目前影響深遠的隱喻認知理論,已有不少國內外學者提出要注意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隱喻能力”,并將這種能力與語言、交際能力并列為三大能力,即將“隱喻能力”單獨列出來。⑤教育學中有隱喻認知理論的運用,也是近30年的事情。而開展外語教學教師在培養學生隱喻能力重要性的認識和行動上也亟須更新觀念并付諸實踐。雖許多教育專家和外語教師在解讀隱喻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上,付出了艱辛努力,但主要探討的是隱喻教學法與英語詞匯、習語、精讀、閱讀、寫作教學及文化思維能力培養等之間的關系,尚未有學者對秘書英語教學中隱喻教學法的運用進行專門研究。因此,本文研究具有深遠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2 秘書英語教學中認知隱喻輸入模式

秘書英語教學過程中隱喻輸入模式,筆者根據實際教學經歷,總結為兩大類,即課內輸入與課外輸入。

2.1 課內輸入

秘書英語教學過程中,課堂知識學習是主要的語言輸入形式。秘書英語隱喻習得的主體是課內隱喻輸入與認知。課內隱喻輸入的有效方法主要有三,即教師教學用語與隱喻結合;媒體教學中隱喻與語言輸入結合;教材中的隱喻表達。

學生習得隱喻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徑是教師課堂用語。比如教師經常會對遲到的學生說:“You are a late bird.”在鼓勵學生到教室進行英語晨讀時說:“Early birds get early worms.”這樣的隱喻表達既能快速引起學生的好奇,又給人深刻印象,與直接向學生下命令相比,這樣的方法更高效。

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有著多種形式,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上有著積極作用。秘書英語課上,教師常常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視頻聽寫、音頻聽力、圖像、講義等教學材料,而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的視聽語言隱喻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寬廣的途徑。用視頻、圖像、多媒體講義進行秘書英語教學中,教師講到怎樣才是秘書接待客人的正確眼神、儀容和面部表情等時,教師會給學生展示一些相關的人物圖片,讓學生根據所學秘書知識去猜測和區分各個圖片代表的含義。不同的圖片都具有隱含意義,如見客時眼球向上表示“傲慢”,眼球向下表示“屈服”,眼球居中表示“客觀”。音頻聽力中隱喻也比比皆是,如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涉外秘書英語實訓教程》中的聽力材料中有這樣的句子:

Mr. Stone is engaging now.(working)

Mr. Stone is expecting you now.(waiting for)

秘書英語教材是對與秘書角色密切相關專業知識的系統講述。由于人們在給秘書角色定位時使用的語言向來就是隱喻性的,這就決定了秘書英語教材中的語言也富含隱喻。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教材中這一語言特色,更談不上利用現有資源中的隱喻精華,在學生知識學習中進行有效輸入。如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涉外秘書英語實訓教程》中:

Etiquette may be wielded as a social weapon.(making the social relation harmonious)

Poor telephone etiquette equals lost revenue.(something can’t be won back)

有研究者認為輸入必須能夠被注意,才能發揮作用( Wynne Wong,2007: 28)。⑥Schmidt 也認為,輸入的語言特征只有在能夠被學習者意識到時才是有價值的( Schmidt,1990,1993) 。教師作為語言輸入載體,必須仔細鉆研教材,善于發現并靈活輸入隱喻于教學中,有意識培養學生對隱喻語言的敏感度,才能為學生對目標語樹立更好隱喻思維起促進作用。

2.2 課外輸入

秘書英語中隱喻的課外輸入主要是通過秘書這一角色在社會行為規范中的言行舉止而習得。秘書的角色是多姿多彩的。秘書像管理者,與領導相處時,必須要做到領導在下達命令前,或即使領導不直接下達命令,也要能揣測到領導的所思所想。秘書衣著舉止像模特一樣得體,這決定了秘書的形象代表公司的品牌,公司來訪者和業務往來者由秘書的第一印象會判斷值不值得與對方做生意。秘書合理得體的身勢語也是隱喻輸入的一個重要途徑。與人談話中,提到人名時即使不指明地位上孰重誰輕,最先被談及的總是最重要的人。見面握手時,隱含規則一般是男士先向女士伸手。此外,秘書不同的著裝、坐姿、手勢、表情等身勢語都傳達著不同的隱喻含義,只有將不同的隱含意義弄清楚,才能勝任秘書角色。總之,由于課外隱喻語料多具現時性,對于語言學習者課堂外隱喻意識的培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 結語

總之,隱喻認知需要從一個心理認知空間轉換到另一個心理認知空間。秘書英語教學中,應用隱喻的認知功能指導教學具有特殊的意義。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既要善于發現隱喻,又要能夠將隱喻靈活地運用于教學之中。由于有了隱喻教學法的參與,在構建新舊知識之間相似聯系上則更加水到渠成,新舊知識間的過渡更加自然,學生學起來不僅更加容易,而且也感受到了隱喻語言的魅力,同時使他們逐步培養起隱喻思維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此外,秘書英語中隱喻教學法的應用是教師教學中的創新點,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總結教學經驗,在教學法上再創新法。

注釋

① 朱欣文.“秘書角色定位之我見” [J].職業圈,2007(9).

② 朱曉琴.隱喻認知理論在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中的運用[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6(1).

③ Richards, I.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6.

篇6

1 積極創設生活中的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境有機結合起來。要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感受到數學的真諦與價值。一年級學生,愛玩好動,教學中可寓數學知識教學于游戲活動和故事情境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會學得愉快、輕松、主動、深刻。如教學第一冊加減混合運算一課時,可以模擬乘公共汽車,讓學生輪流當乘客上、下車,把枯燥乏味的加減混合運算生活化,使學生樂于接受,易于理解。接著讓學生討論該怎樣列式計算,從而引出加減混合運算式題,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在情趣與處理的交融中,課堂煥發了生命活力。用學生身邊的事情呈現教學內容,增加了數學教學的趣味性、現實性,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培養了學生喜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2 引導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教師要精心設計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教學過程,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習欲望,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如:一年級“數的認識”教學,要求收集生活中常見的數,在課堂里列舉出來,如冰箱、電腦、洗衣機臺數,把全班小朋友家里的電器匯成統計圖,后讓小朋友提出數學問題。在教師引導下,小朋友能正確用數,還能正確的使用數的相關單位,在此基礎上列舉相并、相差與數學有關的知識,加強了數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在教學《利息和利率》一課時,利用活動課時間帶學生到銀行去參觀,并以壓歲錢為例,讓學生模擬儲蓄、取錢,記錄銀行利率,學生不明白利率是什么,為什么利率會不同。教師讓他們帶著問題預習新課,上課的時候學生針對自己發現的問題,自己來解決,找到符合實際需要的儲蓄方式。這就培養了學生留心周圍事物、用數學觀點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自覺把所學習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聯系。

3 鼓勵探究生活中的問題

“讓講臺成為舞臺,讓教室成為社會,讓學生成為演員,讓教師成為導演”。將數學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學生感到數學源于生活,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組織數學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從周圍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如:“設計圍墻”數學實踐課。老師給出的房子長15米,寬5米,讓學生為它設計圍墻,并要學生把自己的方法用圖畫出來。學生根據他們生活環境、他們熟悉的住房,設計出方案,并用朝向、采光、空間等來評價。學生在設計方案的過程中學會發現數學問題,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使設計方案要加完善。這樣的數學活動課有助于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事實證明,只有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才會有創新;有創新才會有驚喜。例如:五年級的“合理購物”一課購物方案的選擇,學生圍繞三家商店的各種優惠開展熱烈討論。面對商家五花八門的優惠,如何選購所需物品呢?學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來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知識的價值,激發學習興趣和培養應用意識。學生在為班會設計購買飲料的方案時,比較了多種方案,從而得到最佳方案,反映了學生能從省錢省料和使用方便等多角度思考問題,而且能綜合應用百分數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

篇7

摘要: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緊密聯系生活的“源頭性”的數學問題,既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更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

關鍵詞:數學;回歸;生活

生活是數學的大課堂,回歸生活學數學既使數學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又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到了富有真情實感的、能動的、有活力的知識。但需要注意的是,回歸生活學數學絕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學數學,而應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的作用,并重在數學與生活的有機結合。惟有這樣,才能將《數學課程標準》的有關精神落到實處,更好地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來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聯系生活實際,引發問題——學現實的數學

傳統的數學觀將數學看成一套已完成的嚴密的數學結論體系,而教師的任務又大都停留在忠實地教“數學(教科書)”,這就最終導致數學嚴重脫離實際,脫離學生生活。建構主義數學觀認為,數學是一個活的、動態的、開放的數學活動。教師的主要工作是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促進學生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促進學生主動地建構知識。以此為出發點,則要求我們在設計課程內容時,要加強數學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現實的聯系,將數學與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他們所學的數學是與當代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教師首先自身要關注社會,關注學生生活,這樣才能提出、提供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并引導學生去觀察、解釋、探究。

二、利用生活經驗,主動建構——學有意義的數學

構建智慧的重要基礎,是人們已有的生活、學習經驗。為此,建構主義教學論把“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建構”看成是其“靈魂”。還有學者認為。對小學生來說,小學數學知識并不是“新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舊知識”,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有許多數學知識的體驗,學校數學學習是他們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經驗的總結與升華,每一個學生都從他們的現實數學世界出發與教材內容發生交互作用,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鑒于學生并不是一張“白紙”,教學時,我們應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學習、生活經驗促使其主動建構。

例如,教學“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接近整百、整千數的速算”時,我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已有的購物付款時“付整找零”的經驗,設計了這樣一道生活情境題:“六·一”節,小明的媽媽帶了136元錢去新華書店買了99元一套精裝本的《上下五千年》,作為送給小明的節日禮物,媽媽可以怎樣付錢,還剩多少元?討論該題時,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而首選的方法便是“先付100元,再用36元加上找回的1元錢”,而這恰恰就是“湊整簡算”的思想,原先不易被同學們所理解的“思想”由于其生活經驗的支撐得以主動建構。又如,“年、月、日”的教學,教學之前,學生在生活中已積累了年、月、日的許多“經驗”,以此為起點,教學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個人觀察自己手中不同年份的年歷卡,然后組內交流,自己發現問題,待組際匯報時,一年有12個月,月又分為31天的大月和30天的小月以及二月的天數等知識都已被同學們所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礎上我又出示了1990年至2000年來2月份的天數讓學生作再次的研究和探索,四年一閏,以及判斷平、閏年的方法又被同學們所發現。學習是經驗的組織和重新解釋的過程,而利用學生先前生活經驗的學習則顯得更積極、更主動,也更富有意義。

三、應用生活現實,體現價值——學有用的數學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在他的《作為教育任務的數學》中闡明:數學來源于現實,也必須扎根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還是看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尤其是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所以,我們應及時提供把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機會,讓學生在應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在應用中更深刻地感受數學的魅力,并通過應用促使學生更主動地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在學習和生活中更主動地運用數學。

小學數學中,數學應用于現實的例子很多,如學習了《長方體的表面積》后,學生計算粉刷自己所在教室的總面積;學習《圓》《圓錐》后,引導學生測量、計算大樹的直徑與橫截面的面積、沙堆、稻谷堆的體積和重量;學習《百分數的意義》后,引導學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百分數材料,并通過數據對比、分析,了解社會的變化和進步;學習《比和比例》后,讓學生測量、繪制學校平面圖、家庭所在居委的示意圖等等。這些活動大多可以在數學實踐活動課上進行。

需要提及的是,平時的數學課能否體現,又該怎樣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呢?筆者認為,對課本例(習)題進行“生活化”處理,不失為既“經濟”又“實用”的好辦法,以“工程問題”為例,在例題的教學并進行了適量的鞏固練習后,我設計并出示了這樣一道題:李軍星期天進城買文具,所帶的錢如果全部買筆記本,可以買10本,如果全部買鉛筆,可以買15支,現在他先買了4本筆記本,剩下的錢還能買多少支鉛筆?通過對該題的解答,既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又使學生體驗到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帶來的愉悅和成功。

篇8

關鍵詞:數學與生活;情景;感悟

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如何將數學課堂生活化呢?筆者聯系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一、創設生活情景,喚起學習興趣,激發探索欲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體驗,科學、有效地創造最貼近生活的情景,把數學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發地快樂地探究問題,并且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如,在教學《角》的概念時,我借助了學生們都非常熟悉的鐘表、剪刀、墻角、圓規甚至是人體上的角度等生活題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他們在身邊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數學問題:“角有頂點嗎?角有幾條邊?角有幾種類型……”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中真實存在的數學,更容易理解教材中所學的抽象內容,從而培養學生從自己身邊的實際生活中提煉出抽象的數學問題,并和同伴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途徑,然后解決抽象數學的能力。這樣便把枯燥乏味的數學問題很大程度的生活化,使學生樂于接受,并易于理解內化,讓課堂煥發無限光彩。

二、在數學的應用中提高生活實踐的能力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語)因此,學生不僅要在實際生活中提煉出抽象的數學知識、理解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還要學會把這些抽象的數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去,并能解答身邊的數學實際問題。

如果學生只按照老師所教的固有的解題方法,而不去考慮這些問題產生的來由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更不去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各種問題,那么學生在這種反復機械性的操練下,即使能夠熟練地掌握課本中的各種類型題目的解題技能、技巧,但是一遇到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便會全然不知所措。因此,我們有必要讓學生在親身的生活實踐中、在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中,使數學知識得以驗證、得以完善,要讓學生在靈活應用中認知生活實際中的各種問題。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為了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我帶領著學生走出校門,走進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仔細觀察,去尋找生活中的圓。學生在親身觀察中顯得十分投入和激動,有的說“向日葵是圓的”,有的說“飛機螺旋槳劃出的痕跡是圓”……多么精彩的發現啊!學生的這種自覺的參與,極大地豐富了他們對圓形的認識,同時也讓他們深切體會到――數學就在實際生活中。

三、讓生活走進練習,在習題中感悟生活

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多提供給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去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學習數學是一件多么喜悅的事情,使他們產生熱愛生活的想法,逐漸培養學生從數學思維的角度去感受生活意識和習慣。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以后,我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軸對稱圖形。有的學生找到了人體、蝴蝶、花朵……在教學《平行》時,利用課余時間,我帶領學生到校園里尋找生活中的平行,他們非常激動,去健身器材上找,去體育器材上找,甚至還在英語書上找字母。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學到了活生生的數學,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數學存在于生活中,并且使學生一次次經歷愉悅的成功體驗。這樣有意義的活動不僅給枯燥乏味的數學題賦予了生命的活力,還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一節課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正所謂課堂是生命與生命的碰撞!

篇9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生活;密切相關

數學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我們數學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結合課堂上教師傳授的數學知識,捕捉學生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學生數學知識的深刻內涵。

一、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引入數學新知,感知數學與學生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教學戰線上工作多年,非常清晰數學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若能充分利用孩子身邊的實際生活例子引入數學新知內容,就會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親近之感,就會感受到數學就在學生的身邊,同時也會激起小學生探求新知的迫切愿望。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我設計了這樣一段導入:同學們,你所居住的房屋上的房架是什么樣子的?我們去設計平行四邊形、梯形的房架,看一看會有什么樣的效果。設計成三角形的現狀它一定有一定的道理在里面,那么,同學們想不想找尋其中的奧秘?這和三角形所獨有的特性有關系,學完這節《三角形的特性》你就會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出“三角形的特性”的學習。

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于課堂情境中學習新知

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可我們所教的小學生的思維卻是形象性的。在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該努力為學生創設以學習內容為主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進他們比較熟悉的生活中,讓學生能夠通過他們實際的操作,親身經歷探究與實踐,使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定義、定律、公式,掌握運算規則、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三、深入學生的生活實際,捕捉生活素材,引導學生鞏固應用所學習的知識

篇10

【關鍵詞】秘書英語多學科多領域點面結合

1 秘書英語與其它ESP 的不同

“秘書”一詞歷史久遠,據說始于漢朝。 在現代社會中秘書更是各行各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工作人員。秘書因其工作需要必需要有多學科多領域的基本知識。因此秘書英語教學也就不同于其它特殊用途英語的教學,比如象“飯店英語”教學;“會計英語”教學;“醫學英語”教學等等,其只涉及一兩個學科的知識,這些學科的教學專業性比教強,一般教學的重點都是掌握本學科領域的特殊詞、匯術語就可以了。可是,雖然秘書英語也是一種特殊用途英語,但與其它特殊英語相比卻有著明顯的不同。其不同主要表現在秘書英語涉及多學科多領域的知識。

2 秘書英語——學科領域的多樣性

我們選用的《〈 秘書英語〉》一書,(王 毅 主編劉樹森 劉世生 李佐文 主審)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此書確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秘書專業的首選教材。其涉及到外交、 宗教、 禮儀、 國際商務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其涉及到的具體的學科領域的知識見下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秘書英語》所容納的學科領域的知識是非常之多的。但作為秘書是否只需掌握這些知識就足夠了呢?筆者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會對秘書從業人員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

3 結論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一本《秘書英語》涉及到多個學科多種領域的知識。其中有好幾個學科或領域的知識是分在幾個單元學習的。比如英文書信的知識、商務禮儀的知識、外交知識、寫邀請信的知識、基都教及伊斯蘭教的知識都是分在兩個單元進行學習的。

在講授中我們要點面結合。所謂點就是此書的難點,比如商務術語、商務合同、進出口單證的知識,主要在第十三單元和十五單元。所謂面就是不太難而秘書又必須了解的常規知識。比如檔案管理、英文書信寫作,商務禮儀等知識。

因為此書涉及多學科多領域,所以所涉及的學科領域的特殊術語也就比較多。比如:佛教中Theravada(小乘佛教)、 Mahayana(大乘佛教、)nirvana(涅槃);伊斯蘭教中的Ramadan(齋月) 、Gabriel(加百利);書法中的篆書(seal character)、 隸書(official script) 、楷書(regular script) 、 行書(running hand) 、草書(cursive hand)等等。

所以在秘書英語教學中,不但要充分注意對其多學科多領域知識的傳授,同時也要注意讓學生掌握不同學科領域的特殊術語。講授中要做到點面結合,使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在需要時能夠用英語流利地完成工作任務。

參考文獻

[1] 主編.劉樹森,劉世生,李佐文,主審. 秘書英語[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