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名言佳句范文

時間:2023-04-10 08:22: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名言佳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英語名言佳句

篇1

隨著英語深入滲透到其他國家的社會和文化中,除了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這兩種標準變體之外,其他不同的英語變體開始出現。那么關于勵志英語名言佳句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勵志英語名言佳句,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勵志英語名言佳句【精選篇】1.One

who has seen the ocean thinks nothing of mere rivers.曾經滄海難為水。

2.Out

of sight, out of mind.眼不見,心不煩。

3.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4.Poverty

is stranger to industry.勤勞之人不受窮。

5.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偉業非一日之功。)

6.Sense

comes with age.老馬識途。

7.So

many men, so many minds.人心各不同。

8.Some

thing is learned every time a book is opened.開卷有益。

9.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熱打鐵。

10.The

car will find its way round the hill when it gets there.車到山前必有路。

11.The

heart is seen in wine.酒后吐真言。

12.The

worse luck now, the better another time.風水輪流轉。

13.Time

tries all things.時間檢驗一切。

14.Use

legs and have legs.經常用腿,健步如飛。

15.Virtue

never grows old.美德常青。

勵志英語名言佳句【熱門篇】1.Walls

have ears.隔墻有耳。

2.What

is done cannot be undone.覆水難收。

3.Wine

in, truth out.酒后吐真言。

4.When

all else is lost the future still remains.就是失去了一切別的,也還有未來。

5.Sow

nothing, reap nothing.春不播,秋不收。

6.Keep

on going never give up.勇往直前, 決不放棄!

7.The

wealth of the mind is the only wealth.精神的財富是唯一的財富。

8.Never

say die.永不氣餒!

9.Nurture

passes nature.教養勝過天性。

10.There

is no garden without its weeds.沒有不長雜草的花園。

11.The

best preparation for tomorrow is doing your best today.對明天做好的準備就是今天做到最好!

12.The

reason why a great man is great is that he resolves to be a great man.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立志要成為偉大的人。

13.Suffering

is the most powerful teacher of life.苦難是人生最偉大的老師。

14.Adversity

is a good discipline.苦難是磨練人的好機會。

15.A

man can't ride your back unless it is bent.你的腰不彎,別人就不能騎在你的背上。

勵志英語名言佳句【經典篇】1.Although

again sweet candy, also has a bitter day.即使再甜的糖,也有苦的一天。

2.Sharp

tools make good work.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Never

put off what you can do today until tomorrow.今日事今日畢!

4.Wasting

time is robbing oneself.浪費時間就是掠奪自己。

5.The

greatest test of courage on earth is to bear defeat without losing heart.世界上對勇氣的最大考驗是忍受失敗而不喪失信心。

6.A

man's best friends are his ten fingers.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的十個手指。

7.Only

they who fulfill their duties in everyday matters will fulfill them on great occasions.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盡責的人才會在重大時刻盡責。

8.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to only one thing at a time.做許多事情的捷徑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

9.There's

only one corner of the universe you can be sure of improving, and that's your own self.這個宇宙中只有一個角落你肯定可以改進,那就是你自己。

10.The

first step is as good as half over.第一步是最關鍵的一步。

11.Do

one thing at a time, and do well.一次只做一件事,做到最好!

12.Believe

that god is fair.相信上帝是公平的。

13.Wealth

is the test of a man's character.財富是對一個人品格的試金石。

14.The

best hearts are always the bravest.心靈最高尚的人,也總是最勇敢的人。

15.Don't

aim for success if you want it; just do what you love and believe in, and it will come naturally.如果你想要成功,不要去追求成功;盡管做你自己熱愛的事情并且相信它,成功自然到來。

16.All

things come to those who wait.蒼天不負有心人。

17.Victory

won''t come to me unless I go to it.勝利是不會向我們走來的,我必須自己走向勝利。

18.A

man is not old as long as he is seeking something.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只要一個人還有追求,他就沒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夢想,一個人才算老。

19.Whil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一息若存,希望不滅。

20.I

篇2

 

關鍵詞:頂崗實習 教法 興趣教學 學習方法

一、背景資料導入法 

隨著現代高科技的高速發展,初中生的見識越來越多,眼界也越來越廣了,但農村的孩子們接觸外界的機會遠遠少于城市的孩子,加上許多教師不善于利用互聯網教學,造成了學生知識面的匱乏。雖然農村中學的多媒體資源還不及城市中學的豐富,但并不意味著資源為零,由于農村教改的實施和國家的大力投資,現在農村各中學已基本實現了信息化,幾乎每個學校至少擁有1~2個多媒體教室,這就要求教師們大力使用網絡資源,多多使用電腦、電視、投影儀、音響等進行教學,給學生呈現一個豐富多彩的課堂。背景資料的導入即對所學單元的背景知識和相關新聞資訊的介紹,多以ppt為載體,通過各種多媒體設備對文字、圖片、音樂或視頻等進行展示。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 3涉及ufo,alien等新鮮詞匯,若給學生展示一些外星人和飛碟的圖片,并配合介紹一些不明飛行物的報道,既能增添學習英語的興趣,又可以引導學生對科學世界的探索。 

二、好詞佳句導入法 

農村孩子們的英語表達一直是薄弱環節,而且試卷上作文部分失分較多。鑒于學生們作文書和參考資料少導致的可供學習和背誦的篇章不足的特點,我提倡在課堂導入部分多增加好詞佳句的講解,其中包括英語的名言警句、習語諺語、典故傳說等,不但給他們的作文提供了素材,起到了增強作文用語的準確率和優美度的作用,更讓他們學到了西方文化的精髓,促進其優良品德的建立。記得有一次剛走進教室,筆者就發現了后面黑板上寫著一行小字: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于是問學生們什么意思,但沒人能夠確切掌握,筆者表揚了寫下這句話的同學又在黑板上寫下了另一行字:today is a new day. 這兩句話告訴我們要珍惜現在,把握未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讓他們寫在筆記本上,因為若用在作文中會讓人眼前一亮,并讓他們牢牢地記在心里,因為這兩句話是激勵我們的至理名言。 

三、復習導入法 

所謂良好的課堂導入是能夠“溫故而知新”,講求的是對上一堂課的回顧并對所講新課進行“預熱”,做好過渡。因此在導入時,要求老師緊密圍繞本單元重難點,對所講過的內容進行強調、重申或考察,抑或對前幾節課的內容做以小結,若是能夠出幾道小題進行檢測就更加完美了。

四、朗讀導入法 

針對農村學生“開口難”,發音不準確,朗讀欠佳等現象,若在課堂導入部分特設2~3分鐘的閱讀或演講環節也是恰到好處的。在此前要安排好次序表,可以是單人、雙人或小組配合的形式,讓每位同學都有機會在班級前面展現,這樣不但訓練了他們的閱讀能力,鍛煉了膽量,而且在練習的時候間接學習了英語知識。值得注意的是,在閱讀完成后,可以采取學生互評的方法進行糾錯,否則老師一定要對其糾正并提出改進的地方,最后可以給予一定的點評或獎勵。 

五、游戲導入法 

“勞逸結合”始終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方式,這就是為什么孩子們會對游戲保有永恒的熱情,如果老師能夠合理利用課堂上的游戲環節進行教學,一定會收到不錯的效果。由于課上的前幾分鐘許多老師都采取讀單詞的方法進行導入,但只讀單詞非常單調乏味,這里為增強學生們學習單詞的興趣,筆者針對讀單詞之后的環節,將其改良為考察單詞的小游戲,主要有:riddle;read my lips;i do, you say;words linking 等。背單詞是枯燥的,但學生們可以在玩這些游戲的同時復習舊單詞,掌握新單詞。需要注意的是許多學生在小學時長期受到錯誤英文發音的影響,導致日后對其糾正的困難,有的甚至喪失了信心最后變成“啞巴英語”,因此到了初中老師們就要在剛接觸新單詞時,給學生們定下正確的第一印象,并對以往錯誤加以改正。 

導入沒有固定的模式,無論采用哪種方式導入新課,都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并結合所學語言材料的內容、特點,做到合情合理、簡潔自然;教師只有不斷地在課堂實踐中運用導入的各種方法并加以比較、總結、積累,才能摸索出最適合的方法,使新課導入既趣味盎然又富有實效。 

參考文獻: 

[1]王薔,程曉堂.英語教學法

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3

關鍵詞:小學英語;朗讀訓練;方法

朗讀是學習語言的一個有效途徑,在習得和掌握語言的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語學習也不例外。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朗讀更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朗讀習慣和技巧不僅能幫助學生學習正確的語音、語調,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語感,還能使學生朗讀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聽力水平和思維能力。此外,正確的朗讀方式更可以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應當時刻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提高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正確發音

學習一門語言,應當先從語音入手,如果不先輸入正確的發音,盲目追求所謂的流暢,會使錯誤的發音得到強化,從而影響言語輸入的質量。朗讀是一種全面的語音練習,在英語教學中,尤其是在起始階段,教師應鼓勵學生朗讀所學材料,要求他們正確發出每一個音,注意音在連貫語句中的變化,做到連讀;要求學生按照內容正確劃分意群,安排停頓;同時要求學生運用適當的重音、語調、節奏音律等。英語語音中的每個因素都有區別意義的作用,發音上的錯誤往往會引起意義上的誤解,例如,mop(拖把)和map(地圖)兩個詞僅僅是元音的不同。每讀一段新的文字,學生應先發準單詞語音,再追求句子語調、句子重音、意群切分等的準確,逐步達到流暢和帶有感彩的程度。在條件允許的時候,學生可先聽所選材料的標準錄音,把握好基本語音、語調、重音和感情基調,然后模仿朗誦,加強訓練。

二、通過誦讀名言警句學習語言

著名語言學家朱光潛說過:“我覺得初學外語者與其費那么大的勁去死記單詞,做那些支離破碎的語言練習,倒不如精選幾篇經得起仔細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弄透背熟,真正消化為自己的營養,這樣就會培養起敏銳的語感。”對于文質兼美的文章、膾炙人口的佳句以及文章中的重點語句,教師應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直至能夠背誦。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選用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諺語、名言、警句等讓學生反復朗讀、背誦。通過誦讀言簡意賅的名言警句,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很多新單詞和英語習慣用法,而且誦讀對他們的語法學習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更重要的是誦讀能夠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大大提高他們朗讀英語的興趣和能力。如學生對 Meet My Family進行了預習之后,我收集了一些有關“父母”和“感恩”的諺語、名言等讓他們誦讀。

Mother’s darlings make but milksop heroes.(嬌生慣養不成大器。)

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East or west,home is best.(東好西好,不如自家好。)

通過誦讀這些諺語、名言,學生能夠了解不同的文化,有助于提高他們對英語語言的領悟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用英語獲取信息的能力。

二、注重訓練學生精讀教材知識

教材是訓練學生朗讀的第一手材料。為提高朗讀的趣味性,教師可在教學中將所教內容編成朗朗上口的英文兒歌讓學生誦讀,以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和語音語調,提高他們的朗讀技巧。如在教 Meet My Family時,我創編了一首chant讓學生誦讀:

Wendy has a brother,a strong strong brother.

Amy has a sister,a very cute sister.

Tony is a father,a tall tall father.

Susan is a mother,a lovely lovely mother.

Four people in the family,so they are a happy, happy family.

接著,在學生學完新的稱呼語(cousin,uncle,son, daughter)后,我鼓勵學生自編chant并朗讀。這一活動既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很好地激發他們的朗讀熱情。

四、讓學生品讀自己喜愛的材料

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探究某種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積極傾向。心理學實驗證明,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其成績會大大高于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因此,這樣朗讀材料時,我通常這樣操作:首先讓學生寫下他們希望了解的話題;然后從中篩選出多數同學喜歡的話題;接著發動全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尋找相關的語言材料,經過收集、整理后交給教師;最后由教師對語言進行把關后印發給每個學生。

五、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保證朗讀效果

若學生在英語朗讀訓練中能夠做到眼、耳、口、腦等多個感官同時運用,就說明他們已經獲得了很好的朗讀效果,但要達到這個目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間的鍛煉和堅持。最初,學生基本上都達不到這個要求,從發展的角度看,學生可以先做到“眼到——口到”,之后逐步達到“口到——心到”。教師在英語朗讀訓練時應要求學生保持良好的朗讀姿態,聲音響亮,音調合乎規范,不漏詞或加詞,不重復。這樣,學生會用心去讀,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朗讀材料的音(發音)、形(拼寫)、義(意義)同時印在學生的大腦中,久而久之,他們就會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總之,當學生把朗讀看成是一種享受的時候,他們的英語學習自然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述朗讀訓練的方法既立足教材,又進行了適度延伸,有利于激發學生讀的興趣,提高學生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杜麗璇.在朗讀訓練中體驗英語語感[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2(10).

篇4

關鍵詞: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寫作能力;英語

中圖分類號:G623.3

一、問題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閱讀是吸取,寫作是傾吐。”可見閱讀與寫作的關系猶如泥土與鮮花,沒有深植泥土汲取I養,如何盡情盛放艷麗的花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不少一線教師將閱讀和寫作割裂開來,采用分開教學方式,單純講授閱讀題的解題策略和寫作技巧。雖然其中不乏系統歸納與精辟總結,但結果學生的閱讀與寫作得分情況卻很不理想,教師的教學成效事與愿違。事實證明,這種傳統的割裂教學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提升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反而可能會對其思維造成負面影響,挫傷學生英語閱讀與寫作的積極性。本文從現實教學困惑出發,探究如何實現閱讀課與寫作課的有效結合,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寫作。

二、讀寫結合的具體措施

1.打好基礎,讓閱讀成興趣

(1)把好詞匯積累關和句型運用關。提升詞匯儲備量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如果詞匯、句型等英語基礎關不過,那么任何形式的交流都無法正常開展,所以積累詞匯與句型是學好英語的基礎。教師應創設接近實際生活的語境,聯動詞匯和句型教學,使學生自然而然學會新的詞匯和句型,不知不覺進入閱讀階段,為以后的寫作做好鋪墊。

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6 Topic 2 How about exploring Tian’an men Square? 在Section C教學中,學校一位老師在導入新課時,就創設了游玩天安門廣場的真實情境,講述了游玩經歷。在聲音與圖片的幫助下,逐步引導學生體驗考察故事,并自然而然地學習了tour、experience in all directions、be full of等詞匯和時間狀語從句的使用,為本話題“描寫旅游經歷”的寫作奠定了詞匯基礎。

(2)精選閱讀材料,增加學生語料儲備。英語課本是語料的重要來源。在初中英語書上有很多短小精悍的閱讀文章,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傳遞信息,讓學生讀一讀,完成相應練習。學生一味被動、機械地接受信息,久而久之,就會對閱讀興趣大減,更談不上語料儲備。“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閱讀文章猶如欣賞美景,不同的角度能欣賞不一樣的美。教師應對所教語料進行解碼、加工和處理,結合相關語境,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多樣化品讀。這樣既豐富了學生語言輸入量,又能使學生在寫作訓練中“信手拈來”。

以八年級下冊Unit 6 Topic 3 Section D的閱讀材料為例,本文是典型的總―分―總結構,筆者在While-reading 的設計是將復述課文環節設計成短文填空的形式,清晰地將文章分成三部分,呈現在學生眼前教師向學生介紹本文結構為“Beginning” “Body”和“Ending”,為寫作部分“Healthy Eating Habits” 奠定寫作結構范本。又如九年級上冊Unit 4 Topic 3的閱讀文章The Importance of Computers中,學生訓練的內容是列舉生活中人們對電腦的應用,陳述電腦的重要性。文中提供了很多優美句式,如“There is no doubt that…”“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s …”“For instantce,if we…”等,這些佳句都為寫作增加了語料儲備。

二、以讀促寫,讓讀寫更有效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使學生擁有高質量的輸出,教師就要幫助學生明確閱讀與寫作的本質聯系,在教學中設計科學合理的讀寫結合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歷練思維、升華情感、學會創新,從而達到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教學成效。

(1)讀前――巧設任務,激趣導入。教師根據文本內容激活學生已有知識,設計簡單的活動和互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閱讀做好準備。在讀前活動設計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完成詞匯、閱讀材料主題內容、閱讀材料體裁與篇章結構方面的認知,以幫助學生快速有效地閱讀。

七年級下冊Unit 8 Topic 2 Section C閱讀課前,先讓學生討論如何才能確保旅游安全,分享旅游安全小貼士。針對這個主題學生們暢所欲言,給出了眾多建議,有些建議與課文內容不謀而合,這時進入課文閱讀,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培養他們用英語思維的能力。

(2)讀中――歸納積累,以讀促知。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發現閱讀材料中的美詞佳句,名人名言、諺語等,采用摘抄方式,歸納記錄,為寫作積累語言素材。可以設置一些與材料有關的問題,以幫助學生清晰把握文章內容和文章結構。同時解釋文中詞匯及語法,為接下來的寫作掃清障。還可以結合不同題材和體裁的閱讀材料,由教師提供關鍵詞,讓學生“按圖索驥”復述全文或片斷。如八年級上冊Unit 6 Topic 1King or Queen for a Day中,筆者要求學生利用以下關鍵詞復述加拿大、美國校園常見的籌錢辦法:“common / special ways / cost / a ticket for the draw / winning ticket /greet /carries /sit /mobile phone /order/ serve.”學生在復述中鞏固了課文的學習,培養了語感。同時,完成任務的成功感讓學生對寫作充滿信心。

(3)讀后――拓展思維,提升語言品質。盡管教師三令五申、理性分析,但“中式英語”的表達失誤在學生寫作中仍屢見不鮮,令老師頗為頭疼。究其原因在于:母語寫作中語言與思想可做到自然融合;而一旦外語寫作,學習者語言與思維脫節, 無法運用自如。隨著教學條件的優化,多媒體設備已成為大眾化教學輔助工具,教師在閱讀后,運用多媒體給學生輸入與主題相關的,言語優美、富有內涵的佳句美文,既可以引領學生體驗文本蘊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又有助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語言品質。

例如,八年級下冊Unit5 Topic3 Section D How to Stay in Good Spirits課文閱讀后,筆者讓學生品讀關于化解不良情緒、保持好心情的諺語,幫助學生理解快樂真正的含義。

Sayings about happiness :

A good laugh is sunshine in a house.

令人愉快的歡笑是房間里的陽光。

Labor is often the father of pleasure.

勞動常常是快樂父。

One of the greatest pleasure in life is conversation.

生活中最大的樂趣之一是交談

除此之外,讀后活動還可設置為課文續寫、針對主題討論、辯論等。總之,讀后活動應當從思維深度上引領學生思考,并通過各種口頭或筆頭任務,實現知識的內化遷移,為后續的寫作做充分鋪墊,從而水到渠成地完成寫作任務。

以往大多教師忽視了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相互依賴的辯證關系,忽視了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用,閱讀和寫作教學成效是工作中的硬傷。可喜的是,通過教學實踐中的摸索與反思,教師們逐步厘清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他們充分解讀文章、解構文章,挖掘文本資源,努力設計出讀寫結合的教學活動,致力打造有效的讀寫結合課堂,以期為學生鋪設好閱讀和寫作間的橋梁,最終實現知識內化遷移,實現閱讀寫作雙促雙贏,實現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篇5

而如何讓學生更有效地預習,更好的服務與“課堂教學”,使之真正的成為有效課堂。很多老師都應該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很多老師可能和我一樣,每節課之前都這樣布置學生預習——識字、讀文(讀通、都順)、解詞、摘錄、感悟。在實際的教學中,我有時會感到迷惑:如果每一課的預習都停留在讀一讀、查一查、想一想、寫一寫上,學生會不會厭倦?針對不同性質的課文實效性怎樣?預習不應當僅僅只停留在掃除文字障礙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可以動腦筋,自己思考”(葉圣陶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結合教學實際,在指導學生有效預習,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激發興趣,學會預習

任何事情,有了興趣,做起來就會事半功倍。每學期剛開始,和學生一起縱覽全書,了解每單元的內容,介紹相關的一些故事,很容易就勾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有一種迫不及待地想去讀一讀。以此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預習,并養成習慣。本學期,我教的是四年級語文,我是這樣做的:

與學生一起縱覽全書后,我跟學生說:“這學期,我們將會學到很多有意義的課文,有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的,如《》;有回憶童年生活的,如《桂花雨》;有描寫祖國優美自然景觀的,如《九寨溝》、《霧凇》;還有頌揚名人刻苦學習精神的,如《徐悲鴻勵志學畫》、《李時珍夜宿古寺》。這些課文將會豐富我們的知識,開闊我們的視野,陶冶我們的情操。”簡短的話語,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接著,我提出了本學期預習的總體要求:

1、讀課題,猜內容;

2、讀通、讀順課文,能把握課文大意;

3、借助工具書,解決文中生字生詞;

4、積累好詞、佳句。感悟兩個佳句,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5、熟讀課文,思考課后習題,質疑批注,做到不懂筆墨不讀書。

當然,這僅僅只是籠統的提出方法、步驟,具體到每篇課文,還會結合課文實際情況作具體的補充指導。如,在教學《》一課時,通過課前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前后的歷史背景,使學生對“”的意義有了更為深刻的體會。教學《老師,您好!》一文,課前讓學生收集一些尊師的名言,以及名人尊師的故事,課后結合教師節,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送給老師的賀卡,從而使得學生充分體會教師的辛勞,教師事業的崇高。

二、預習檢查,評價激勵

學生年齡小,他們的本性決定了光有預習,沒有檢查,預習的效果就無從談起。只有通過靈活多樣的檢查,才能充分的體現出預習的作用,真正做到為課堂教學服務。而預習是在學生自主的情況下進行的,老師該如何檢驗,直接決定著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和效果,并影響著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提高。以下幾種檢驗方式可供大家參考:

1、定期與隨即相結合檢驗:

(1)定期檢驗:新課前利用幾分鐘字詞讀寫檢查,并給出預習評價,表揚預習效果的較好的學生,在學生樹立榜樣,調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每天收改家庭預習作業本,親力親為地檢查學生的好詞佳句的摘錄和對好句感悟;

(2)隨機檢查:課堂中通過抽讀、匯報等形式檢驗部分學生的讀詞文、資料查閱、生活感悟等的情況,實時作出評價;

2、充分發揮小助手的作用:

(1)組長檢查:文中的批注、家長的簽字督促情況由小組長檢查,定期評出“最佳預習小能手”,通過校信通,發給每一位家長,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發揮了家長的監督作用這這種方法能夠充分發揮干部帶頭作用,還能夠訓練了干部的理解評判能力。

(2)學生互查:小組內互相聽讀、互相聽寫檢查,互相交流,評出“最棒預習小組”,表揚小組內的每一個成員,讓他們產生集體自豪感,同時也能讓小組內的學生形成互相監督的習慣。

三、堅持不懈,養成習慣

篇6

關鍵詞:寫作技巧;訓練;積累;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8-0192-01

英語寫作是近年來中考試卷的壓軸題,是聽、說、讀、寫四種語言基本能力之一,在初中開展英語寫作也是“新課程、新課標”教學大綱的要求,既能鍛煉并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能為他們進入高中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那么,初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每年的中考中如何能得心應手地寫出篇好文章,得高分,筆者覺得首先要從以下以下幾個問題著手:

一、注重積累,打好扎實的基本功

第一、學生堅持做筆記,搜集、整理名言警句和優美的句子。堅持寫日記,課文中的俗語和諺語的識記是通過背誦來完成。背誦是語言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語言學習的必經之路。

第二、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情感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對不同語言內容的興趣,進行語言形式的練,并用圖片、音樂、多媒體手段,讓學生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可以采用小組活動,合作探究的形式,讓學生扮演角色,全身心的參與活動,這樣,學生的口語不僅得到了表達,而且發展了學生聽、說、讀、寫語言技能。

第三、要加強詞匯、語法、句型教學和操練。要打好寫作的基礎,詞匯量是寫作的基本材料之一,得心應手地譴詞造句,對于表達文章的思想內容和風格特點具有重要的作用,詞匯量不足與蒼白貧乏,都會給寫作帶來困難。因此,在詞匯教學時,教師不僅要教足詞匯量,還要講清楚每個詞的每個意義和使用條件、用法和搭配關系,進行典型同義詞、近義詞的比較,點出構詞法,讓學生模仿造句,使學生真正掌握其用法及語義特點。對于詞匯的運用,老師可以給出特定的語言環境,也可以讓學生自主的表達,還必須運用模仿、仿寫等方法。

第四、創設語言環境,組織課內外活動。要以學生為中心,盡量多給學生提供機會和情景,讓他們進行模仿、扮演角色、回答問題。在開展活動時,采用小組合作形式,開展“英語角”、進行英語作文競賽、英語口語能力競賽,通過聯系實際,寫心得體會,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使他們熱愛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必然會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

二、 掌握技巧,對癥下藥

有了長期的積累和扎實的基本功,還應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根據統計,近幾年中考英語試卷中寫作,以記述、議論、寫信和看圖話題作文為主。

記敘文要求考生根據題干要求,提供信息,組織材料,編寫成文。一般來講,記敘文要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和結果六要素.學生應寫清楚who、what、where、when、why、how等要素,寫作要條理清楚,意思連貫,語言正確。

議論文要求學生根據提示內容,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來發表自己的看法,一般來說,議論文由論點、論據、論證組成。

英語應用文主要以寫信為住,英文寫信由六部分,他們由信頭、信內地址、稱呼、正文、結束語和簽字,格式一定要正確。不管寫那一種文體,我認為要掌握以下幾點:

首先,正確審題,確定中心思想。

其次,圍繞中心,列出寫作提綱。提綱一定要包含所提供的情景、要點,同時要盡量使用自己熟悉的單詞、詞匯、短語和句型。

第三、寫好主題句,用好以知條件。英語文章中主題句很重要,在著手開寫之前設計好段落的主題句,然后圍繞著主題句展開2―3句的闡述。根據數字、寫作要求,擴展成篇。

第四、 精彩的結束句。結束句是文章的主旨所在(信件除外)。結束句一般是自己的感受或者文章要表達的觀點,信件中是美好的祝愿等等。

三、堅持長期的實踐寫作

寫作能力必須通過長期的、大量的反復實踐才能獲得,如果時間不夠,即使學生完全掌握了課堂上所學的語言知識,也懂得了一定寫作技巧,一旦使用語言時,下筆力不從心。如果僅僅背了大量文章、佳句,不親自動手寫還是不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語寫作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它必須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一環緊扣一環地進行訓練。首先,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正確工整地書寫字母、單詞和句子,同時注意大小寫和標點符號。其次,要限時訓練。訓練寫作時,教師當場發題,限時交卷。這樣能促使學生瞬間接受信息,?快速理解信息,迅速表達信息,提高實際應用和應試力。這一步是關鍵,也是學生的的難關。第三,教師要創造性使用教材,精心設計和編排寫作教學活動,教師要鼓勵學生感悟生活,要求學生多看、多聽、多想,用心體驗和感悟身邊的人和事,然后將自己的體驗和感受用英語寫出來。

總之,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要有扎實的基本功、一定的寫作技巧、和大量的實踐,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提高的過程。初中英語寫作要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主體化教學理念為依據。建構初中英語寫作課堂模式,其內在的精髓在于將學生學習實踐活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參考文獻

篇7

首先,本人緊緊抓住初一導言課,認真準備,搜集大量的能說明英語的廣泛用途和學習英語的重大意義的內容。其次,本人在教學中堅持充分利用課內外一切有利時機,為學生的語言學習創設條件,如開展教唱英文歌曲、朗誦英文詩歌、背誦名言佳句、開展記英語單詞競賽、出英語手抄報、閱讀英語輔導報刊、表演英語短劇比賽等活動。再者,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在教學中,本人十分重視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語言規律,把握其內在聯系的能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一個比較系統的知識網絡。當然,教學就是師生雙層次上的情感活動。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本人始終追求用自身的言行,充分利用語言及非語言手段,加強和學生的情感交流,向學生示以關心,加以鼓勵,從而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情感,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和堅韌性格,排除其心理障礙,鼓勵其積極進取,從而達到維護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 抓嚴格訓練,促基礎扎實

學生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如果學生在某一階段或某篇課文的學習中出現知識缺陷、環節薄弱,必定會對以后的學習帶來難以彌補的損失,甚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績及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在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堅持要求嚴格,訓練到位,注重實效,從而扎實學生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1. 嚴格要求

我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嚴格書寫、嚴格朗讀、嚴格背誦、嚴格默寫等。特別是一開始接觸英語的學生,必須聽說要純正,書寫要規范,朗讀要流暢,背誦要及時,默寫要準確。

2. 訓練到位

我堅持要求學生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堅持課本練習與補充練習相配套、筆頭練習與口頭朗讀相結合、課堂練習與課外練習相互補。所教單詞、短語、句型等要記憶的內容,第二天必須要聽、默寫,要求準確率達百分之百。對部分不能達到要求的學生,及時補課、輔導,重新默寫直到百分之百準確為止。一周的教學內容在下周集中默寫,反復訓練。堅持一單元一歸納,幫助學生歸納總結,系統復習,使知識點連成線,形成面,構成系統,融匯貫通。堅持一單元一測試,當天測試,當天批閱;認真分析,及時講評,使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得到訓練,解題技能技巧不斷提高,所學知識得到鞏固。

3. 注重實效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不斷改進方法,努力提高實效,堅持做到三個字“實”、“精”、“活”。

“實”是指備課實

(1) 備教材。把握教材體系,吃透難點、重點、關鍵點。如在講授neither ... nor ... 的用法時,我舉了四個例句: ① 連接兩個主語: Neither he nor you are wrong. ② 連接兩個謂語: He neither smokes nor drinks. ③ 連接兩個賓語: I have neither pen nor paper. ④ 連接兩個表語: They are neither workers nor peasants.

(2) 備學生。吃準不同水平學生的理解程度和可接受能力,把握教學的進度和廣度。

(3) 備練習。配套強化知識、提高能力、啟發思維的口頭訓練、板演練習和課內外練習題。

“精”是指講課精

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準確闡述知識,運用時要由舊到新、由表及里、環環緊扣、步步推進。如講授be going to結構時,本人首先提問Do you often go to the cinema? 然后引出Are you going to see a film this afternoon? 比較時態的異同點: often表示經常,動詞用一般現在時。 this afternoon在表示將來的狀語時,動詞用be going to do表示打算或將要發生的事。本人用了幾個實例來講解這一時態的用法: ① 本人走向窗戶時說: I am going to open the window. 在打開窗戶時說: I am opening the window now. ② 提問: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afternoon? 通過類比活動,使學生加深了對be going to結構的認識,并能正確運用。

篇8

運用好“以課內帶課外,課外促課內”的方法,把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拓展到課外去求發展。

1、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根據閱讀能力的不同,提出不同要求。可以摘抄一些詞句,做一些仿寫:或是摘錄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進而提高到寫讀后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2、大膽運用各種閱讀方法

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瀏覽“三讀”法。

精讀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做上記號,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弄懂了再繼續讀;略讀往往是一目十行,意在了解大概內容:瀏覽常常只看看標題,掃視內容。

一般來說,以上三種讀書方法可交叉進行,對一般內容略讀或瀏覽,精彩的部分精讀。至于怎樣交替使用,不同閱讀層次的學生,可以略有差別。

3、學會剪貼摘抄

在廣泛讀報紙、雜志或其他書籍時,把具有保存價值的材料剪下來,分類粘貼。如果遇到用得準確、生動的詞語,形象具體、含義深刻的句子以及描寫精彩的片段時,要隨時用日記本摘抄下來,還可以把積累的資料拿出來在班上和小組中交流,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4、加強仿句、仿段、仿篇練習

如閱讀朱自清的文章,可以為部分名篇編寫標簽,抒寫感言,以激發閱讀的興趣。還可以仿照優美段落的結構形式去仿寫,這樣不僅訓練了閱讀能力,還拓寬了想象渠道。

二、掌握閱讀好方法

1、選擇課外閱讀讀物

閱讀最忌亂翻亂看。別林斯基曾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讀物。”

當前社會上各色書刊報紙名目繁多,其中不少書籍文章粗制濫造,內容極不科學,如隨意亂翻,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會吸收錯誤的知識,因此,課外閱讀一定要選取優秀的書刊。課外閱讀的讀物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學習指導類。這類書與專業學習有比較密切的關系,針對性比較強,如《中學生作文大全》《中學生英語指南》以及與各科有關的復習資料等。

二是擴展知識類。這類書雖與專業學習沒有直接關系,但它能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如《圖解當代科技》《十萬個為什么》等科普讀物。

三是歷史故事類。這類書能使我們增加歷史知識,了解風土人情,如《史記》《資治通鑒》《世紀圖志》《千年圖志》等。

四是文學藝術類。這類書籍能給我們以美的享受,豐富人的想象力,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性格,培養人的感情,如小說、散文、詩歌等。

五是生活指導類。這一類書籍能幫助我們增添生活樂趣,如《生活知識大全》《攝影技巧》等。為了鞏固專業,我們可選擇學習指導方面的書:為了豐富課外生活,我們可選擇文藝類或生活類的書:為了拓寬知識面,我們可選擇故事類和知識類的書。

2、制定閱讀計劃

在選擇了閱讀讀物的基礎上,要設計自己的閱讀計劃。

閱讀計劃內容包括:課外閱讀名稱、課外閱讀目的、課外閱讀的現狀及可行性分析、課外閱讀內容、實施步驟及安排、課外閱讀的預期成果、參考資料等。拿出閱讀設計方案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在這一階段,要根據能力、閱讀要求、學習內容。設計自己的計劃。還可以和同學交流自己的設想,充分討論。相互啟發、補充、修改和完善。

設計閱讀方案后,就可以開始閱讀活動了。

篇9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由此可見朗讀是一種傳統的學習語言的方法。朗讀無論是在漢語習得的過程中,還是在英語學習中均起重要的促進作用。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大量的信息輸入,英語的學習也一樣。然而,在中國,學生無時無刻不沉浸在漢語中,聽到的、看到的、與人交流的都是漢語。生活環境局限了學習者對英語的感受,因此,需要創造學習英語的條件與環境。朗讀正好就是一種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適合中國國情的英語學習方法和途徑。通過大量的朗讀,不僅可以獲得豐富的語言信息,彌補英語學習環境的不足,而且可以促進英語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發展。

二、朗讀對中學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

朗讀是學好英語的基礎,加強中學英語朗讀訓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通過朗讀訓練,可以練習英語的語音、語調和拼讀,促進大腦積極思維,全面提高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朗讀對中學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獲得大量語言信息的輸入

在我國,因為缺少真實的英語交際環境,只能在學習過程中創造語言輸入的條件。大量的美文朗讀有效地增加了語言材料的輸入量,通過反復地朗讀,可以積累豐富的英語語言材料――詞、語、句、段、篇,為聽、說、讀、寫打好基礎。朗讀是促使學生掌握英語句式和習慣用語,學會連詞成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基本方法與措施。

2. 有助于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

朗讀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輸入形式。朗讀者本身會聽到自己所發出的語言信息,從而刺激自己的聽覺器官,“口耳相傳”,強化對朗讀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在英語學習活動中,語音信息轉瞬即逝,如果僅僅靠聽,很難準確無誤地辨別出聽到的材料。若有大量的朗

讀作基礎,掌握了聽力錄音中的連讀、爆破、升降調等朗讀技巧,就能快速地辨別聽力材料,從而迅速、準確地提取有用信息,促進對聽力材料的理解和領會,提高聽力水平。

3. 有利于促進英語口語能力的發展

不少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存在不敢開口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是本身缺乏自信,怕出錯;二是無話可說。朗讀有助于克服這些障礙。經過大量的朗讀輸入之后,書面文字就會轉化為口語,在進行英語交際時會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有話可講。同時,長期堅持大聲朗讀,會形成一定的語感和英語思維能力,英語口語表達和語言組織能力就會相應提高。具體表現在進行英語口語交流時,不僅說話流利,而且有感染力。

4. 有利于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朗讀是出聲的閱讀,在聲音的幫助下,眼睛所感知的文字通過目視口誦同時刺激大腦,增強對文字的理解和記憶。“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通過朗讀加強對英語單詞、詞組等的理解與記憶,可以提高閱讀過程中對單詞識別的速度,還可以減輕閱讀中語音記憶的負荷,從而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5. 促進英語寫作能力的發展

眾所周知,沒有一種語言技巧能力是單獨存在的。聽、說、讀、寫等技能之間有著不同程度的依存關系。英語寫作是語言的輸出,而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朗讀就是一種語言輸入方式。朗讀促進了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而口語表達能力越強,書面表達能力也越好。同樣,通過朗讀而增強的語感和英語思維能力也對書面表達有很大促進作用。因此,朗讀能促進英語寫作能力的發展。

三、中學英語朗讀訓練實踐方法

1. 有效利用英語教材,夯實語音基礎

上海版《牛津英語》初中教材,從初一到初三,在每個單元的Speaking部分都有口語技能的訓練,包括:音標、單詞的音節和重音、句子的重音、語調和節奏、連讀和爆破、停頓與換氣等。通過整合教材,反復、大量地訓練,使學生掌握朗讀的基本技巧,增強其各發音器官的協調性和靈活性,為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語音基礎,形成理想的語言能力。

2. 重視模仿訓練

學生每周完成一本《典范英語》的模仿朗讀。具體的朗讀要求為:逐字逐句進行模仿,在語音、語調和節奏上盡量與原聲保持一致。并要求學生在周末對自己的模仿朗讀進行錄音,上交給教師對其進行評分,教師從中選出優秀的作業供全班同學欣賞,或隨機選出一份作業,由教師及全班同學共評。

3. 堅持每天課前3分鐘朗讀輪值訓練

朗讀的內容由學生自由選擇,可以是詩歌、美文、報紙新聞等,值日生朗讀完后,必須提兩個問題讓其他同學回答,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并由全班學生共同協商給出一個形成性評價分數。還可以有意識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朗讀競賽,如多人多角色朗讀、一人多角色朗讀、隨機抽取朗讀卡進行激情朗讀等等。通過朗讀競賽,不但能促進學生有效朗讀,而且能增加英語學習的趣味。

4. 在教學中開展靈活多樣的朗讀訓練

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水平,采用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齊讀、單讀、接龍讀、對讀、分組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熱情。如,借助單讀、引讀來幫助學生了解段落大意;借助分角色朗讀來區分角色個性;借助齊讀來烘托氣氛;借助配樂朗讀來欣賞美文;借助誦讀來積累名言佳句。無論哪一種朗讀方式,都有其各自的功能,只要我們善加利用,就能充分發揮朗讀的效用。

四、結束語

朗讀是中學英語學習的基礎,對中學英語學習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以人為本,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想讀、樂讀;以讀為本,采用科學有效的朗讀訓練法,讓學生會讀、好讀;最終幫助學生在讀中求知,在讀中升華。

參考文獻

[1] 趙徐生. “讀”占鰲頭――誦讀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7).

[2] 陳雨菲. 英語朗讀教學與語感培養[J]. 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4(S1).

篇10

關鍵詞:廣告英語 特征 翻譯技巧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廣告宣傳的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掌握廣告英語的語言特征及其翻譯技巧顯得尤為重要,并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一、廣告英語語言特征

1.語言簡明生動,淺顯易懂

通常情況下,廣告語言多為消費者熟悉的語言,也就是說在詞語的選擇和運用上多采取的是口語化和通俗化的原則。因為,這種口語化語言容易使消費者產生親切感,提升他們對商品形象的好感度,并加深他們對廣告的印象,最終達到廣告宣傳的目的和效果。比如七喜的廣告語“Fresh up with Seven-up”(七喜,清新好感受)語言簡潔通俗易懂,再如摩爾香煙的廣告語“I’m More satisfied!”(我更滿意摩爾香煙),這則廣告語中,簡潔通俗易懂的語言再加上“More”這一雙關語,能讓該廣告在最短的時間內,使顧客加深對品牌的印象。

2.妙用新詞

在廣告英語中,創造者經常使用一些新詞或怪詞來突顯產品的新意和特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及他們追求時尚的心理。比如:在一則飲料廣告“The Orangemostest Drink in the world”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新詞兼怪詞“ Orangemostest”,看該詞的結構,它是由三個部分構成,即“orange+most+est,”構成,從est的結構看,它屬于一個最高級,它與most結合起來用語orange之后,說明了這種飲料屬于橙汁飲料中的極品。通過這樣一個新詞的運用,這種飲料更容易被消費者記住并給他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另外,除了這樣一種新詞創造的語言在廣告英語中的運用外,廣告創作者還善于通過將一些人們熟悉和常用的單詞故意拼錯,或給它們加上前綴或后綴的方式,來加深人們對商品的印象及刺激人們的購買欲望。由此創造出來的新詞,雖然在形式上與原詞大相徑庭,但原詞的意義尚存,這不僅可以使商品形象生動、有趣、更具吸引力,還能更有效地傳播商品的信息。

3.妙用外來詞與復合詞

在廣告英語中,有時候為了加強廣告的效果及激起消費者的某種想象多采用一些外來語和復合詞。通常情況下,廣告英語中的外來語多為法語,因為它與英語密切相關且屬于一個語系。在以下這則香水廣告中我們便可以發現廣告商直接插入法語以喚起消費者的想象。“Firstly,pour unique bijorl perfumes. Van Cleef & Arpels Paris.”廣告中,法語的運用使它帶有典型的異國情調,這不僅迎合了顧客的心理需求,還增強了香水的吸引力,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欲。

另外,在廣告英語中,廣告商為了大膽創新,發揮想象力,常靈活運用一些復合詞,從而使廣告語變得趣味化且帶有很大的誘惑力。比如說:在廣告語“Even at just over $100 per person per day, our thrill-of-a-lifetime trips are cheap.”中,我們便可發現,廣告商通過復合詞thrill-of-a-lifetime的運用,使游客們感受到大峽谷旅游的價值所在,從而也使廣告語更富有吸引力。

二、廣告英語的翻譯技巧

廣告英語翻譯實際上屬于一種再創造的過程。因此,在翻譯時,不僅需要保留原廣告語的精華,注意目的語消費者的文化背景差異,還需要符合目的語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可見,要使廣告語實現這一目的,譯者需要運用多方面的知識,如語言學、心理學、美學等等。力求挖掘廣告產品在目的與文化上的共性,在翻譯的過程中根據廣告的特點,運用符合目的語表達習慣的方式,使譯語在展現原廣告語全部信息的基礎上,展現出原文的風貌。常用的廣告語翻譯技巧為直譯、意譯、套譯、增譯與創譯。

1.直譯法

通常情況下,當目的語在符合譯入語的語言規范,并不會引起錯誤的聯想的前提下,廣告英語的翻譯通常采用直譯法,該翻譯技巧不僅可以保留原廣告語的信息,還能保留原廣告語的風貌。比如“Gifts we’d love to give.”這是我們愿意給的禮物。“Health,humor and happiness.”健康、幽默和快樂。“Once tasted, always loved”一次品嘗,永遠喜歡。“Challenge the limits.”挑戰極限。“ The secret for perfect skin.”擁有完美肌膚的秘訣。由于以上這些廣告英語都簡潔且通俗易懂,所以在翻譯方法上,譯者便可以采用直譯法,如此一來,譯語不僅可以保留原廣告語傳達的全部信息,還能保留原廣告語的風貌,使目的語簡單、通俗,并使目的語讀者得到廣泛的認可。

2.意譯法

在廣告英語翻譯中,當譯語與原廣告語的語序、語法結構、修辭手段有很大的差異時,多采用意譯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與直譯法不同,意譯時,譯者需要擺脫原文形式的束縛,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而使譯語廣告語更符合譯語文化消費者的需求。比如在翻譯“Good To The last Drop”這則廣告英語時,如果采取直譯法,便會翻譯成“好到最后一滴”。這樣的翻譯往往會使消費者感到不知所云,也達不到很好的吸引和宣傳目的。在這種情況下,譯者則需要采取意譯法,完全擺脫原廣告語的形式,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其意譯為“滴滴香濃,回味無窮”從而更好地符合譯語文化消費者的需求。

3.套譯法

套譯主要指的是成語、諺語或名句的活用。通過套用具有濃厚文化色彩的名言佳句,營造出一種親切的氛圍,使目的語的讀者有熟悉的感覺,進而引起共鳴。比如“He laughs best who run longest.”便可以漢譯為:“誰跑到最后,誰笑得最好”。 這句經典的輪胎廣告語便是套譯英國出名的諺語“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而來。通過該句諺語的套用,不僅突出了輪胎的經久耐用的品質,還達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4.增譯與創譯

增譯在廣告英語翻譯中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主要指的是對原文意義進行挖掘,并對原文的深層意思加以發揮,從而使譯入語的意義明顯地超出原文的意義。而創譯,主要指的是在原廣告語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地翻譯。比如:“Elegance is an attitude.”漢譯為:優雅態度,真我性格。再如“Connecting people.” 漢譯為:“科技以人為本。”在這兩則廣告英語的翻譯過程中,譯者通過增譯的手法,便很好地表達了廣告的目的。另外,廣告英語漢譯的過程中,通過四字格的運用,可以使譯語內涵豐富、工整且讀起來朗朗上口。比如說“Trust us for life.”便可以漢譯為:“財政穩健,信守一生。”很好地體現出漢語風格的語體風格。

參考文獻:

[1]趙靜.廣告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