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思鄉的詩句范文

時間:2023-03-22 21:24: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思鄉的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描寫思鄉的詩句

篇1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3.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游子吟》

5.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度大庾嶺》

6.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維《雜詩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8.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薩蠻》

9.每逢佳節倍思親------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0.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12.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1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1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別離------戰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18.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唐.李煜《清平樂》

19.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20.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唐。杜甫《贈衛八處士》

2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渭城曲》

23.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25.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26.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無題》

27.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唐.杜牧《贈別》

28.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唐.杜牧《贈別》

29.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宋.黃庭堅《寄黃幾復》

30.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唐.趙瑕《江樓感懷》

篇2

一、12首古詩詞理解性默寫

1詩人____________.在《觀滄?!芬辉娭?,描寫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觀滄?!芬辉姷闹饕磉_方式是描寫,但是也有兩句詩是敘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觀滄?!分型ㄟ^豐富奇特的想象創造宏偉意境,抒發了作者寬廣胸懷和豪邁氣概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觀滄海》一詩中寫大海水波動蕩,山島高聳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觀滄?!分性敿殞懺娙艘姷降木跋蟮木渥邮牵篲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觀滄?!分忻鑼懺娙讼胂笾械木跋蟮木渥邮牵篲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詩人___________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借景抒情蘊含飄零之感、離別之恨、遷謫之遠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通過豐富的想象,運用擬人手法表達詩人對朋友深切關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詩人____________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繪漲潮時水面寬闊,帆船順風而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次北固山下》中,表現時序變遷,新舊交替這一自然規律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游子思鄉情深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散曲家__________在《天凈沙·秋思》中寫秋天農村晚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天凈沙·秋思》中不僅寫景,而且寫人,于暮色蒼茫中,烘托出一個騎著瘦馬、遠離家鄉、羈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天凈沙·秋思》中點名主旨,寫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詩人_________在《峨眉山月歌》中表現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峨眉山月歌》一詩中,點明遠游路線,抒發依依惜別之情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詩人_________在《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表達對“開元全盛日”的無限眷念的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常被用來表達久別重逢,幸會難得的心情的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詩人_________在《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寫自己對飽受戰爭憂患的人民等同情,對早日評定安史之亂等渴望等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詩人________的《夜上受降城聞笛》中表現邊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夜上受降城聞笛》中表現征人滿懷愁緒,凝望故鄉,思念家鄉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秋詞》中能夠表現詩人________昂揚奮發的創作精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秋詞》中體現詩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獨創新視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秋詞》中運用鮮明的對比來表現作者觀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白居易有詩云:“大抵四時心總苦,就中斷腸是秋天。”極言秋之悲涼,《秋詞》中與之情調相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詩人__________的《夜雨寄北》中想象將來與親友團聚、剪燭夜話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夜雨寄北》中設想未來相逢景象,表達深沉離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夜雨寄北》中蘊含宦途失意、羈旅他鄉,思鄉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涼蕭瑟的景色之中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詩人_________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直接表達了自己雖然年老體弱,但仍想守衛邊疆,報效祖國的心愿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觸景生情,把現實與夢想自然地聯系起來以抒發強烈感情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潼關》表現作者___________渴望沖決落網、勇往直前、追求個性解放等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論語》十二章

1.闡述學習與思考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記述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舍棄別人的短處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當別人不了解自己時,誤解自己時,孔子認為應當采取的正確態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強調只要善于學習,到處都有老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曾子每天從哪三個方面反省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論語》中表明復習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且對學習者有重要的意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孔子告誡我們要珍惜時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論語》中強調對學習的熱愛是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論語》中強調堅定信念,廣泛學習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誡子書》諸葛亮

1.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主要闡述的觀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誡子書》中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誡子書》中闡述“學、才、志”關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誡子書》中闡釋過度享樂和急躁對人修身養性產生不利影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1.《天上的街市》中由街燈聯想到明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街市》中由明星聯想到街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上的街市》中寫作者堅信牛郎織女“定然在天街閑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積累拓展

天街夜色涼如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秋夕》

爭將世上無期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隱《七夕》

篇3

一、詩意語言引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

詩文名句語言雋永,意蘊豐厚,千古流傳。在導入課文時,恰當地引用或創作,激發學生興趣,引起學習動機,進入學習情境,從而感受課文的精妙之處??芍^“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如我校李旭老師執教《坡的童年與青年》開課時用自創的詞導入:

“曾創豪放詞路,仙筆自然質樸。揮毫占鰲頭,妙染怪石枯木。沉浮,沉浮,依舊壯志滿腹?!贝蠹抑肋@些資料中的神秘人物是誰嗎?(學生齊答)對,他就是蘇軾。這樣一個在中國文學史上光華耀眼的巨星,這樣一個傳奇的人物,他又有著怎樣的人生軌跡呢?今天,我們就走進林語堂先生的《坡的童年與青年》,來一探究竟。

導語中借用的詩句,讓學生不僅了解了坡的卓越成就,而且精煉的詩句于敘事中傳情達意,引導、擴展了學生心靈世界。長期訓練,潛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

二、詩意語言巧啟迪,柳暗花明又一村

詩句大都形象可感、內涵豐富,能引發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的思考。教師如果能借用關聯的詩句啟發學生,使學生在“山重水復疑無路”時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發現與體悟。

教學《相見歡》一詞中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時,學生很是疑惑,何以寫“月”,為何要寫“月如鉤”呢?教師沒有直接作答,而是借詩句來巧妙誘導:望月思鄉,月照離人,是古代文人常寫的主題。小學時讀過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安石泊船瓜洲之時,也吟誦過“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明月讓人思鄉,殘月更讓人痛苦。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就是寫離愁的。李煜成了階下囚,一個人望著這如鉤殘月,怎不愁思萬縷?

在這里,教師借用與課文關聯的詩句啟發學生聯想,不僅詮釋了李煜的情感,而且也啟迪了學生對 “月”這一傳統文化意象的把握,形象生動,顯示了詩詞語言的啟迪聯想之美。如果用“月亮就代表思鄉”來解說,那就枯燥乏味了,而且沒能真正解決學生的疑問。

三、詩意語言善拓展、萬紫千紅總是春

漢語具有豐富性,開拓語言表達資源,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借詩句可以展示語言的豐富美,擴大學生的語言視野,陶冶學生的性情。

我在執教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時,結合課文,借助詩詞努力去拓展教學中的意境,效果極佳?!白髡邔懩乔锘钡穆淙镤仢M大地,給人一種梧桐一葉而知天下秋的遙想;那秋蟬衰弱的啼唱,又引起人的點點愁思。我先引出陸游的詩句:“槐花落盡桐蔭薄,時有殘蟬一兩聲”,與課文的描寫相得益彰。再引出晏殊的詩句:“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又引出李清照的詩句:“紅藕香殘玉覃秋”、“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后引出李商隱的詩句:“巴山夜雨漲秋池”、“秋陰不散霜飛晚”……”

一組組優美的詩句,令同學們目不暇接;一個個優美的意境,與課文相映成趣,學生充分感悟北國之秋“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的審美情趣。真是擴了視野陶了性情!

四、詩意語言說結課,余音繞梁味無窮

一堂好課,猶如一支婉轉悠揚的樂曲,“起調’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勝,余音繞梁。完美的教學必須做到善始善終。教師借用恰當的詩句可將“結課語”這一“終曲”打造得余音繞梁,令人回腸蕩氣,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授《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時,我設計了如下語言:“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織女孤獨、哀怨、痛苦、不幸,與她日夜相思的牛郎卻因隔著天河而不能相見,天河水清且淺,兩岸相距并不遙遠,卻無人給他們搭上一座小橋讓二人相會,織女只能默默凝視,欲語不能,盈盈粉淚,柔腸寸斷。這真是“縱使兩情能久長,朝朝暮暮眼也穿”。但宋代秦觀卻在《鵲橋仙》中高唱“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向牛郎織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真正的愛情是不受時空限制的。同學們,你們又是怎樣認識的呢?要短暫還是永恒,要久長還是朝暮?

教師在結課語中先點評原文思想,再借用秦觀的詩句提出截然不同的觀點作比較,強化了學生的心理感受,拓展了學生思維,也讓學生感受到詩詞語言的無窮魅力。

五、詩意語言話延伸,為有源頭活水來

課堂延伸就是要讓學生完成能力的轉化,創造的跨越,這是課堂學習效果最直接的檢驗。它可以鞏固知識,裨補缺漏。而教師借用恰當的詩句延伸,還可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深化課堂教學。

如我在講授完《報任安書》后,引用了兩副對聯頌司馬遷:一代君權痛蠶室,千秋史筆溯龍門。剛正不阿,留得正氣凌霄漢;幽而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課堂延伸要求學生自擬兩句詩頌司馬遷,加深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結果,竟有學生寫出了兩句讓人擊節贊賞的詩――“千古丈夫釋真義,萬世英才絕史家。”

篇4

那么在初三語文復習中,怎樣才能讓考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更好的成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古詩詞默寫。從試題考查范圍看,以文本中要求背誦默寫的古詩詞為主,也有《語文課程標準》推薦背誦的優秀古詩詞。針對前者,我的具體做法是:在初三下半年即新學期伊始,我要求學生將初中六冊書中的古詩詞都整理到統一的本子上,堅持每節語文課上都默寫一首古詩詞。后者,我將《語文課程標準》中補充的古詩詞印發給學生,還編輯成試題,讓學生練習。從考查的題型看,常見題型有以下幾種:1.直接型默寫,要求考生根據提示直接寫出上句或下句。2.完整型默寫,即默寫整首古詩詞。3.理解型默寫,命題者設置一個語境,要求考生從古詩詞中選擇符合語境的詩句填空。4.歸類型默寫,考生根據命題者要求,寫出內容情感相同或相近的古詩詞。各種默寫的題型,在中考評分標準中無一不強調詩句添一字、錯一字、漏一字該句不給分,因此,默寫不僅僅要求學生會背誦,更要會寫,寫規范。

二、古詩詞鑒賞。古詩詞鑒賞題的常見考點及題型有:

1.概括內容主旨。內容主旨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心思想,即詩人在詩詞中寫了什么、表達了什么情感。古詩詞中常寫的內容有:生活雜感,思鄉懷人,憂國傷時,建功立業,長亭送別……表達的情感有:寄情山水的悠閑,昔勝今衰的感慨;羈旅秋思,邊關思鄉,閨中懷人;反映離亂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渴望建功立業、保家衛國,感嘆壯志難酬、仕途失意;依依不舍的留戀,意長情深的勉勵……解答此類題時,要從關鍵詞語、詩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材料入手,仔細品讀詩歌內容,辨明詩意,聯系課內外知識,選準角度,把握試題解答的切入點。

2.體味意境意象。詩詞中所繪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跋蟆迸c“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建構的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解答此類題時,關鍵要讀懂詩歌,首先能夠從詩句中找出描寫的具體物象和畫面,然后概括其特點,最后理解作者寄予的情感。分析詩歌的意境時,要發揮想象,對古詩詞中表現的畫面、場景或形象用自己的語言簡練概括,同時根據這首詩的情境氛圍來談作者的思想情感。

3.品味語言特色。詩詞的語言具有精練、準確、生動、形象的特點。對詩詞語言鑒賞的命題主要有三個角度:一是錘煉字詞,重點是動詞、修飾詞、疊詞、表色彩的詞。二是賞析佳句,佳句多指含蘊豐富、揭示哲理、景物描寫的句子。三是賞析整首詞的語言特色。具體到某一首詩詞,其語言風格不外乎以下幾種:豪放、婉約、樸實、綺麗、沉郁、直白等。解答此類題時,作家不同,其風格也各異,但也有共同之處。對名句,要從語言、形象、哲理、情感等審美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要注意情、景、理的統一;對動詞,要分析其傳神之處,答題時往往使用“生動”、“簡練”、“富有表現力”等詞語;對描寫性的詞,要分析其作用,答題時往往使用“準確”、“生動”、“傳神”、“清新,質樸”、“含蘊豐富”、“樸實”、“雋永”等詞語。疊字疊詞則增強了詩的音律美。

篇5

一、極美極真的場景描寫

將情感融入眼前的景物,是表達個人感情的一種常用手法,這是采用比擬手法,賦予事物人格化特點,不僅僅能使事物更加生動、形象。而且能將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直觀地表達出來,具有極為強烈的感染力。這種手法在唐代的詩歌中,被詩人廣泛應用,例如杜甫《春望》中的那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種手法要求作者要對景物有一種極為精準的把握,對事物的性質,包括色彩、形態,都能有很好的運用能力。

這種能力在本詩作者身上就有突出的體現。細讀本詩,會發現前三句都是在描寫景物。但是描寫的側重點各有不同。第一聯“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是給詩文描寫的場景設定了一個大的框架。青山綠水,在天地間呈現出一片寬闊浩然的景象。同時,又用“客”“行”交代了作者自身的境況。一個旅客乘船行駛于寬闊的青山綠水間。而一個“客”字,又為后文寫思鄉奠定了行文和情感基調。

描寫景物,一般都要采用一定的描寫順序,如由遠及近,由近及遠,由內及外,由表及里等等。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就是采用由近及遠的描寫的典型詩句。這種方法的好處是給人一種越來越心曠神怡的開闊感。而本詩采用的是由遠及近的描寫順序。第二聯就是描寫由遠及近的青山綠水。“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俺逼健保菍G水的描寫,“一帆懸”,是對行舟的描寫,這種手法,就像畫一幅水墨,一點點勾勒,一筆筆細化。同時,更能給讀者一種遞進的美感和層次的邏輯感。到此刻,僅僅是兩句空間的場景描寫,就已經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畫卷,引人入勝。

空間與事件是物體運動的兩個維度,缺一不可,所以,要想把事物完整地呈現出來,就必須把時間與空間同時勾畫出來。本詩尤其注重突顯這一點。作者正是抓住了這一獨特的地方,來展現本詩的時空統一感。

本詩第三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中“日”與“夜”是一對反義詞,“春”與“舊年”又是一對在時間上有承接關系的詞。但這兩對詞,要想完美地承接在一起,不生硬,很靈活而且要將靜的景物寫活,就要用兩個動詞來連接。于是,作者用了“生”“入”兩個動詞。仔細研究這兩個字會發現,“生”與“入”是兩個表示遞進承接意思的字。太陽從黑暗的大海上冉冉升起,如子之脫離母腹而出生那樣,所以,這一“生”字實在是形象至極?!吧焙汀叭搿?,都有主體和次體,缺一不可。所以,這兩句含有深深的哲理意味。通過描寫時空的交替的景物,來暗示歲月時光的漸漸流逝,蘊含人生哲理。需要提到的是,本詩僅僅通過三句景色的描寫,就將一位異地游子乘船歸鄉所看到的的景物,極美極真,又蘊含哲理地表達出來。

二、極濃極厚的情感抒發

再美的場景描寫也是為了表達內心的感情。如果沒有真情實感的流露,場景描寫只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而本詩在最后一句直抒胸臆。表達了對家鄉的深深思念。為了強調自己的感情,還用了一句設問?!班l書何處達?”一種深深的思慮和擔憂,由這五個字真切地展現了出來。這種感情,并不只是在最后一句說出來,更在前幾句時空交錯的景物描寫中就已經體現出來。頸聯對時間流逝的感嘆更是基于一種物是人非、歲月如梭的感嘆。春天已經到來了,可是作者還在異鄉飄蕩,無法回到家鄉。這種時空交錯顯現,讓人平添幾多傷感。但是作者自己卻無能為力。只能在這初春的江上,獨自感嘆,愿借鴻雁的一雙翅膀,傳去對家人、故鄉的祝福和思念。

鴻雁,在歷代詩人眼里就是一個思念的代名詞,是一個能夠傳遞情感的信使。鴻雁傳書,更是被歷代文人墨客給予了情感的物象。本詩用鴻雁這個被大眾所熟知的意象來傳遞情感,因為鴻雁是一種候鳥,這樣就能產生一種替人傳書的意象,能更好地引起讀者共鳴,體會到詩人的真摯情懷。

古代的交通極其的不便利,游子在外遠行,由此產生的思念之情的詩就有很多種。但是能像作者這樣,把景物寫得不僅美,更含有哲理感的則少之又少。古詩的偉大就在于從不同的角度來體會能有不同的感受,如品茶,每一口的味道都不一樣。作者筆下的景物,就呈現出一種精致的美感,這種美感,來源于對時間與空間的雙重的把握,呈現了一種立體的、全維度的場景,讓人置身其中,流連忘返。在解讀這首詩時,只有把握了這個時空交錯的角度,才能真切看到:一個美麗的清晨,青山綠水間,一個游子站在船頭,看兩岸潮水平闊,桅桿上風帆高高懸浮,滿臉的思鄉愁容。更會被那幅畫卷里蘊含的濃厚的情感所打動,歷經千年,久久不能忘懷。

篇6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佇立于茫茫天地之間,感受著匆匆歲月無情,如果說春天帶來的是生機,夏季帶來的是躁動,冬季帶來的是蕭索,那么秋天帶來的則是無奈了。喜歡一個人徜徉在落葉曼舞的小徑,或者是鋪滿青苔的空巷,任思緒被秋風漸吹漸遠,直到被若即若離的惆悵占個上峰,也只好隨宋玉同嘆一聲“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了。

秋天里秋風瑟瑟,落葉紛紛。每次讀起古人的詩句,總是會被濃濃的悲秋情緒緊緊包裹,卻又不欲掙脫,獨自啜飲慢慢膨脹的憂郁與失落,

也不知這到底是“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呢,還是“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反正悲秋之情古已有之,也不多我一個,且看看有多少敏感而又多情的詩人曾留下過懷秋舒懷的詩句吧。

《詩經》中的“秋日凄凄、百卉具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都是對秋發出的唏噓。范仲淹的“碧云天, 黃葉地, 秋色連波, 波上寒煙翠”,所繪景色清微淡遠之致,情與景交融,引人深傷。到后來王實甫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中將此詞稍加引發,改為“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更是令人迷離惝恍、悵然若失。“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是柳永的嘆息,凄凄柳下,再會無期,能帶走的似乎只有滿懷的秋風。周邦彥的“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寫的是凄清旅途的寂寥無助。韋應物的《聞雁》:“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茨锨镉暌?,高齋聞雁來”寫的則是懷人思鄉的落寞情懷。相比以上對秋的無奈,李白在感慨之余也盡顯了豪放詩人的本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總之秋天的景色大都凄涼,凄風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殘荷,雁鳴長空……然而換了不同的心境,詩句也會大不相同。劉禹錫就在秋風中找到了寄托,從感時傷懷中解脫了出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杜牧也在《長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風清云淡,別有洞天:“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描寫秋天的詩歌名句

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蕩。

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秋思——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

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篇7

一、

直接型默寫。

1.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酈道元《三峽》)

2.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3.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吳均《與朱元思書》)4.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王績《野望》)5.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6.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崔顥《黃鶴樓》)7.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8.征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9.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李白《渡荊門送別》)10.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11.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12.攀條折其榮

,將以遺所思。(《庭中有奇樹》)13.騰蛇乘霧

,終為土灰。(曹操《龜雖壽》)14.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劉楨《贈從弟》(其二)]15.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劉楨《贈從弟》(其二)]16.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曹植《梁甫行》)1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8.入則無法家拂士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9.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其五)]20.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21.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杜甫《春望》)22.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李賀《雁門太守行》)23.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杜牧《赤壁》)24.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漁家傲》)25.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晏殊《浣溪沙》)26.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浣溪沙》)27.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歐陽修《采桑子》)28.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朱敦儒《相見歡》)29.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李清照《如夢令》)30.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李清照《如夢令》)

二、理解型默寫。

1.酈道元《三峽》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一句描繪出三峽夏日水勢之洶涌。

2.《答謝中書書》中表現日暮時分,山谷間靈動的生命氣息的句子是:夕日欲頹

,沉鱗競躍

。3.蘇軾在《記承天寺夜游》中把月光描繪得精妙且充滿詩情畫意的句子是: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橫

,蓋竹柏影也。

4.《與朱元思書》中最能表現作者寄情山水,不追名逐利的句子是:鳶飛戾天者

,望峰息心

;經綸世務者

,窺谷忘反

。5.《野望》一詩中透露出詩人在閑情野趣中隱含彷徨無依的莫名苦悶之情的句子是:相顧無相識

,長歌懷采薇

。6.崔顥的《黃鶴樓》中以寫景出名的詩句是: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由周邊景色引出自己羈旅思鄉愁緒的名句是: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7.《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

”兩句即景設喻,以物自比,敘事寫景,一石二鳥。8.蘇軾評價王維詩畫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筆力蒼勁,意境雄渾,充分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色。9.李白《渡荊門送別》中的名句

“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

”用游動的視角描寫出了旅途中景物的變化。

10.《渡荊門送別》中反襯江水平靜,展現江岸遼闊,天空高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詩句是:月下飛天鏡

,云生結海樓

。11.《錢塘湖春行》中描寫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句子是: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

12.《錢塘湖春行》中,表達詩人為早春勝景所吸引流連忘返的詩句是:最愛湖東行不足

,

綠楊陰里白沙堤

。13.曹操在《龜雖壽》中表現積極進取、建功立業、胸懷遠大政治抱負的詩句是: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

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

。14.古往今來,許多志士仁人把孟子的名言“

富貴不能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當作人生的座右銘。1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表明經受生活、思想、行為上的磨難的目的的句子是:

(所以)動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16.《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體現中心論點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

。17.陶淵明在《飲酒》(其五)中用問答形式表明只要內心清靜就能遠離喧囂的句子是: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18.杜甫在《春望》中通過描寫樂景來反襯詩人悲情的詩句是:

感時花濺淚

,

恨別鳥驚心

。19.《春望》中寫戰火連續不斷,消息隔絕時詩人期待得到親人消息的迫切心情的兩句詩是:

烽火連三月

,

家書抵萬金

。20.《雁門太守行》中的“

報君黃金臺上意

提攜玉龍為君死

”兩句詩,表現了詩人誓死報國的忠心

21.《雁門太守行》中從視覺、聽覺角度描寫戰斗的驚心動魄的句子是:

角聲滿天秋色里

,

塞上燕脂凝夜紫

。22.《赤壁》中蘊含機遇造人哲理(評價古戰爭)的詩句是: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

23.李清照的《漁家傲》中“

天接云濤連曉霧

星河欲轉千帆舞

”兩句展現給我們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24.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譽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

無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識燕歸來

三、拓展型默寫。

1.我們學過的課內外古詩文中,不少體現了送別的主題,請寫出連續的兩句。

【示例】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

2.古人的詩詞寫作中常常引用典故來含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請寫出運用典故的連續兩句?!臼纠奎S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3.古詩詞中有許多描寫美好鄉村生活場景的句子,請寫出連續的兩句。

【示例】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4.古詩詞中有許多描寫秋天的句子,請寫出連續的兩句。

篇8

一、抓住詩詞的信息

詩的信息有兩種:一為顯性信息,一為隱性信息,鑒賞詩歌時要首先抓住這些信息。

顯性信息一般表現在詩的標題或注釋中。標題中的信息一般是提示詩的內容、情感或詩的類別。如《傷田家》,“傷”為“哀”,“田家”為“傷”的對象。據題意可知,這首詩的內容是作者為田家的生活遭遇而哀傷,情感是同情農家,鞭撻社會,類別是感傷詩。又如《送元二使安西》,據題可知這是一首送別詩。如果知道了這首詩是送別詩,那么對詩中所描寫的“雨”“柳”等意象的含義及詩中所表達的情感也就容易把握了。注釋中的信息一般是交作背景。鑒賞詩歌要因人論詩,因時論詩,這就需要我們在鑒賞時必須對詩人及創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有時考題會給我們提供有關這方面的注釋,對這些注釋必須重視。

隱含信息一般隱藏在詩的上下句中,它需要考生有整體閱讀能力。如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中“折柳”究竟是什么?考生只要聯系上下詩句整體閱讀,就可以從詩的“誰家玉笛暗飛聲”和“此夜曲中聞折柳”中捕捉到“折柳”的信息:“折柳”乃為一首曲子,是“折楊柳”的簡稱,這首曲子往往是用來表達惜別懷遠之意的。若能把握這些信息,那么解答這道題,一般是不會有錯的。

二、熟悉常用意象的象征義

古詩詞中有一些意象的意義是固定的,這些意象有著豐富特殊的文化內涵,它已不是一種單純的物體了,而是一種情感的象征,古人常用這些意象的象征義來表達思想情感。對這些慣用意象的特定意義,我們必須熟練掌握,這對于拓展思維,正確解讀詩意,把握詩情很有幫助。如抒愁寫恨的常用“水”、“草”、“雨”等意象來表達:流水比喻愁(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春草喻恨(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春雨比喻愁(秦觀: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傲?、“柳枝”等意象則常用來表惜別懷遠(柳永:楊柳岸,曉風殘月;李白: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還有松、竹、梅、菊象征人的高潔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鳥象征自由等。詩詞中出現這樣的具有特定意義的慣用意象時,可以把它們作為優先考慮的鑒賞方向。

三、掌握常見典故的意義

典故的含義一般是固定的,因此,鑒賞古詩詞可以從詩詞中的典故著手。例如:鑒賞南宋謝枋得的《慶全庵桃花》,完成詩后問題: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這首詩很巧妙地化用了一個典故,這個典故是什么?

品味一下作者想追尋一種怎樣的生活,又表達了怎樣一種心境?

這首詩隱含了一個典故:桃花源。桃花源是陶淵明筆下創造的一種自由自在的烏托邦式的社會環境。詩人在此借用這一典故,顯然是為了表達自己向往桃花源式的自由生活。

當然,從典故著手去鑒賞一首詩,前提是能把握、分析出詩中的典故。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多讀古詩詞,在閱讀中不斷積累。

四、依據景物描寫體味詩詞意境

詩離不了對景物的描寫,詩歌的意境是通過景物來表現的。因此,要體味一首詩的深邃意境,可從詩中描寫的景物著手進行分析。如歐陽修的《豐樂亭游春》,描寫的是暮春時節豐樂亭周圍的景色及游人盡興游春的情懷,這種意境是通過詩中的“紅樹”、“青山”、“綠草”、“落花”等景物來表現的。要體味這首詩的意境,就必須抓住對這些重要景物的描寫,結合全詩來分析。

五、學會分析表現手法

古詩詞常用的表現手法有比喻、夸張、擬人、對比、反襯、象征等,鑒賞古詩詞就要學會分析這些表現手法。如白居易的《楊柳枝詞》: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

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這首詩是用怎樣的方式來表達詩人怎樣的心情的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分析詩中所采用的表現手法。這首詩的一、二兩句是描寫句,作者用“一樹”、“千萬枝”、“嫩”、“金色”、“軟”等詞,寫出了春風中生機勃勃的柳樹的特點,給讀者展示了柳樹的活力。三、四兩句則寫楊柳的處境,“荒園”“屬阿誰”表現了楊柳的荒涼、孤獨。全詩一、二句與三、四句形成對比,在對比中突出柳樹的處境。我們知道,古詩很少有單純寫景的詩,寫景是為了抒情。因此,寫楊柳的處境實際是寫自己的處境,這樣分析我們就知道這首詩是用了借物抒情的方式來表達詩人內心懷才不遇的失落。

六、學會賞析抒情句

古詩詞大都采用兩種表達方式:一為描寫,一為抒情。結構上往往描寫在前,抒情在后,描寫是為抒情作鋪墊,抒情是描寫的升華。詩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實飽滿,意蘊很深,是詩人用來直接抒發感情的詩句。一般來說,分析詩人的心境與情感都要把握這些抒情詩句。如分析王禹偁《村行》一詩的思想感情,我們只要抓住最后一聯詩“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結合全詩來分析就可得出結論:該詩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因為這首詩的前三聯是描寫句;最后一聯寫了自己惆悵的原因,是抒情句,它是在前三句的基礎上引發提升的,是全詩的重心所在。

篇9

本詩圍繞主題,在“眠”字上做文章,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本次教學老師緊緊抓住“鐘聲”這一中介,引出了一系列與鐘聲有關的詩句,最后導出了本詩,引題可謂新穎。

接著光輝老師引導學生進入詩中,讓學生感悟此時浪跡天涯的張繼、無法入眠的張繼最喜愛誰來陪伴。老師緊緊圍繞“眠”讓學生感悟張繼的無奈,進而把握古詩的基調,最后通過學生的練習,感受到只有鐘聲是張繼的唯一伴侶,光輝老師執教的這節課結尾具有一種超越作者的意旨和情意的張力,讓學生在陶醉中回

味,在震撼中徹悟??傊褟埨^的愁表現的一覽無余,使學生能夠入情入境的朗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鳳艷老師這堂課的主題是讓學生“走進送別詩、感受送別詩”,因此,在教學中整節課緊緊圍繞“送別”這一主題展開,創設送別的情境;在學詩時引導學生感悟送別時的情誼;朗讀和寫話都圍繞送別,主題突出,結構完整。

為了在教學中落實教學目標,讓學生真正地去感

悟詩情,張鳳艷老師通過引導學生課前、課上閱讀補充資料,為學生深入理解詩意、體會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深情厚誼作鋪墊。

在這首古詩的教學中,張教師引導學生走進送別的場面,用有效的朗讀讓學生感悟作者的心聲,通過對古詩的學習方法的復習指導,來加強古詩的自學和理解。整節課的教學,學生都處在積極主動的地位上。

這節課的另一個亮點是引導學生感悟、理解送別詩中“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通過品讀、想象初步感知景物描寫在情感表達中的作用。從而烘托出詩人的心情,接著一個小練筆,把學生從憂愁的境地拉了出來,也奠定了此時詩人對董大的勉勵,從而使文章的詩風一掃以前的憂傷,變得樂觀自信,這正是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情感,接著一個小游戲,通過對送別詩的對比閱讀,讓學生比較不同送別詩所表達的情感,深化對古詩內容的理解,落實本節課的內容。張鳳艷老師的講課日趨成熟,給了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總而言之,古詩作為中華文學藝術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精湛的語言,深邃的意境,而被吟唱千古,相信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感受古詩的節奏韻律,將會激起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

篇10

寫雪最傳神的是唐代白居易的《夜雪》:“已訝裘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首詩從感覺、視覺、聽覺的角度,生動傳神地寫出了一場夜雪。風格凝重古樸,清新淡雅。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边@是元代詩人黃庚的《雪》中的詩句,以“玉萬家”比喻大雪紛飛,家家戶戶的屋頂都蓋上厚厚的雪。這里把雪比作玉,多么潔凈、明亮,大雪覆蓋下的村莊又多像一幅淡遠朦朧的水墨畫啊!

晉代的謝道蘊《詠雪聯句》中曾寫道:“白雪紛紛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風起。”把下雪比作仿佛是風把柳絮吹得滿地皆是,很有特點。關于這首詩還有一個典故。當時正值隆冬,大雪封門,謝安一家賞雪賦詩,謝安問:“白雪紛紛何所似?”侄子謝朗答:“撒鹽空中差可擬?!敝杜理y答:“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大為稱賞。后世也常把女子的文學才能稱為“詠絮才”。

唐代宋之問的《苑中遇雪應制》詩也很有特點:“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彼f不知道庭院里今朝落下了雪花(庭霰:指落在庭院里的雪花),還以為昨夜庭院枝上開了花,這個比喻非常生動、貼切。

“亂云低薄幕,急雪舞回風。”這是杜甫筆下的雪,它是黃昏時分亂云飛渡,引來回風急雪飛揚。這樣的雪,另是一番景象。

唐代詩人高適也有寫雪的名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意思是落日黃云,大野茫茫,只見遙空斷雁,大雪紛飛。作者以此來抒發悲涼的氣氛。

雪還可以喻志。以雪喻志比較有名的要數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边@首詩是柳宗元在長期流放過程中復雜心境的寫照。在流放期間,他有時悲觀憤懣,尋求精神上的解脫:有時又不甘屈服,力圖有所作為。他的另一首詩《漁翁》這樣寫道:“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乃一聲山水綠?;乜刺祀H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边@里的漁翁,超塵絕俗,悠然自得,是前一心境的外化。而這首詩中的漁翁,特立獨行,凌寒傲雪,獨釣于眾人不釣之時,正是后一種心境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