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小動物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17 18:33: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小動物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描寫小動物的作文

篇1

小學生描寫動物的英語作文【1】

我最喜歡的小動物小兔,它有一身雪白的皮毛,看戲來很可愛。她的兩只眼睛是紅色的,看戲來像一對紅色的寶石。亮晶晶的。每天早上這只小白兔吃一根胡蘿卜,兩片菜葉,它就吃飽了。

My favorite little animal rabbit, it has a snow-white fur, very cute to see the play. Her eyes were red, and the play was like a pair of red stones. Glistening. Every morning the rabbit to eat a carrot, two leaves, it is full.

每天我中午放了學,一回到家,它就蹦蹦跳跳地跳到我的面前,好像在說歡迎你回家。我每天看到它,就算我不開心,我一看到他我就很高興。把那些不開心的的事情全部忘記了。

Every day I studied at noon. As soon as I got home, it bounced up and down in front of me, as if to say, "welcome home.". I see it every day, and even if I'm unhappy, I'll be glad to see him. Forget all the unhappy things.

又一次,我的同學來我家做客,它還是像往常那樣蹦蹦跳跳的跑向我,我的同學看見了,她說:“你家的小白兔好可愛哦!回家一會我也讓我的爸爸給我買一只小兔子。”

Once again, my classmate came to my house, and it ran to me as usual. My classmate saw it and she said, "your little rabbit is so cute!"! When I got home, I asked my father to buy me a rabbit."

就這樣,我越來越喜歡我的小兔子,我一定要好好照顧它!

In this way, I like my little rabbit more and more. I must take good care of it!

小學生描寫動物的英語作文【2】

我最喜歡的小動物是小貓,我們家就養了一只小貓,它是鄰居送過來的。因為現在那只小貓已經死了,所以我會經常想起它。

My favorite little animal is a kitten, and we have a kitten in our house. It was sent by a neighbor. Because the kitten is dead now, so I often think of it.

小貓長得很漂亮,他有一身雪白的毛,爪子下的肉墊可以使他走路沒有一丁點聲音。最獨特的是他的眼睛:一只眼睛是藍色的,另一只眼睛是綠色的。藍眼睛像藍寶石,綠眼睛像綠寶石。

The kitten was beautiful. He had a snow-white coat, and the pads under his paws made him walk without a single sound. The most unique is his eyes: one eye is blue, the other eye is green. Blue eyes are like sapphires, green eyes are like emeralds.

小貓很貪吃,有時一斤重的魚不一會兒就“消滅”了。有一次,媽媽做了一碗魚湯。小貓跳上桌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正在吃的時候,它被我發現了,于是我狠狠的教訓了他一頓。小貓耷拉著腦袋,好像在說:“我再也不敢了。”我立刻笑了。

Kittens are voracious, and sometimes a pound of fish will soon be wiped out. Once, my mother cooked a bowl of soup. The cat jumped onto the table and ate it with relish. While I was eating, it was discovered by me, so I gave him a hard lesson. The little cat drooped its head as if to say, "I dare not."." I laughed at once.

篇2

(一)怎樣寫物品

1、抓住特征

從大小、形狀、顏色、質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對所寫的物品仔細觀察。因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點,即使是同一種物品,也會有某些席位的區別,也有它自己的獨特之處。抓住物品的特點寫,就是抓住了這一物品是區別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寫。

2、按照一定的順序

(1)按總――分――總的順序寫。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間順序寫。

(3)有的物品,須按先外后內的順序寫,即先寫外表,后寫內里的順序。

3、狀物需要想象和聯想

展開想象和聯想,不僅使所狀之物更加具體生動,還可以開拓作品的意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樣寫動物

大多數小學生都喜愛小動物,看了以后總想把它們寫出來。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寫好描寫小動物的作文呢?

1、寫外形

首先,觀察小動物(包括昆蟲)的外形,一般是寫小動物的靜態。在觀察時,包括顏色、長相、個頭都要如實寫出來。其次,要抓住特點,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寫。三是按順序:先整體-再局部-最后整體。概括寫整體,具體寫局部,用總分關系的句群。最后,為使描寫更形象、具體,要展開豐富的想象,恰當地運用比喻。特別要注意提醒小學生“像――”、“猶如――”、“仿佛――”等喻詞的使用。

2、寫習性

寫小動物,還要細心觀察它們的動作、靜態和生活習性,這些是小動物的動態方面。例如寫它們吃食物、嬉戲的樣子,相互追逐爭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況等等。

小動物也有感情、情緒,這要靠小學生從它們的叫聲和動作中,用擬人的方法去體會和想象,這樣就能寫出小動物的性格,顯示出它們的活潑和可愛,實際上也就寫出了小學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樣寫植物

提起植物,小學生的腦海里會出現許多花草樹木的樣子,但是要將平時熟悉的植物寫成作文,很多同學卻感到很難,有的覺得無話可寫,有的三言兩語就寫完了。怎樣才能寫好植物呢?首先,寫前要細心觀察所寫的植物,并做觀察記錄。觀察時,先看整體的形狀(外形)特征;再看顏色、枝葉的細部特征及生長環境,并把所看到的詳細情況記錄下來。其次,安排好寫作順序。

1、可以從整體到局部

先寫植物的整體特征,再寫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葉、花、果等為序,并突出寫其中的一兩部分。另外寫的時候,要求學生從各個角度去詳細地描繪、刻畫。例如描寫樹葉,就寫它們的形狀、顏色和給人的感覺等;描寫花,就寫它們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臨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行觀察

很多植物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直至衰亡,每個時期的形態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行觀察。

3、寫觀察日記

可以用寫觀察日記的方法。來描述某種植物在一段時間里的生長、發育情況。

4、以四時變化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節里各具特色,所以,還可以其四時的變換順序。

5、托物抒懷,借物詠志

寫植物,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外形和色彩的描寫上,還應該在文章中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對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這種方法,要借助例文進行必要的指導,培養學生豐富的聯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態的同時,賦予它們一定的象征意義。

很多狀物類記敘文常常是通過描摹物體的外形特點,來揭示某種深刻的意義。作者先描寫了物體的外形特點,再寫物體做過的動作過程,最后由這件物體聯想到農民,想到農民們也像該物體一樣辛勤地播種、耕耘、收割,“為別人貢獻多,為自己留得少”。這樣把物體與農民聯系起來,突出農民們辛勤勞動,為大眾服務的精神。這樣的描寫,文章才有一定的思想性、可讀性。

怎樣才能使狀物文章的寫作目的明確呢?

首先要仔細觀察所寫的物體,熟悉并掌握它的特點,分析思考這些特點與人或事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

篇3

狗狗小檔案

網絡昵稱:汪星人

生長地:遍布各個國家

現存品種:450多種

最愛:肉骨頭,主人撫摸的手掌

智商:狗狗的平均智商相當于兩歲的兒童,它們能夠學會多達250個詞語和手勢,數數可以數到5,還能進行簡單的數學計算。

我發現,小Q是個“兩面派”。

小Q是我好朋友偉偉養的一條小狗,渾身雪白,屁股上長了一個毛球似的短尾巴,隨著它的跑動一顛一顛地上下抖動。

偉偉說,小Q可溫順了。每次放學回家,一打開家門,小Q就歡騰地跑過來,一邊圍著他的腳打轉,一邊偏過頭愜意地蹭著他的褲腿,嘴里“嗚嗚”地叫喚著,熱情歡迎小主人的歸來。偉偉打游戲時,小Q有時懶洋洋地趴在他的腳下,偶爾顛一下它的毛球尾巴;有時候游戲打到精彩處,小Q竟然會坐得端端正正,兩只前爪放在胸前,盯著屏幕,烏溜溜的眼珠光芒四射。

可是,小Q看到我,卻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我坐在沙發上看書,它不停地用爪子拍打我的書,一下,兩下……

我要上廁所,它居然在廁所門口竄來竄去,就是不讓我進廁所。

我從偉偉手中接過零食,它會偏過頭用極其鄙視的眼神盯著我,還會一直叫喚“汪,汪,汪……”。

有一次,我實在是氣急了,決定向它宣戰!我當著小Q的面把狗糧鎖進了柜子里,不給它吃東西,這下可徹底惹惱它了。只聽它從喉嚨底發出“嗚”的一聲,身子往后一壓,猛地撲上來咬住我的褲腳,開始在原地瘋狂地打轉。我被轉得眼冒金星,好不容易逃開,躲到沙發上,它又躥了上來,一副不依不饒要和我拼命到底的架勢……最后,聞聲趕來的偉偉取出了柜子里的狗糧,又額外補償了幾塊小Q最愛吃的餅干,這才讓這位狗大爺息怒。

為什么面對我和偉偉,小Q的態度截然不同呢?可能是因為,它是狗中的“兩面派”吧!

(指導老師:孔旦旦)

小娜留言:

讀了這篇習作,有沒有感覺小Q似乎就站在你的眼前呢?董子言同學緊緊抓住小Q面對主人和陌生人的不同表現,生動、具體地描寫了小Q的動作、情態,讓我們也和作者一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它的“兩面派”。小Q對主人的依賴和熱情,對小作者的防范和不友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印象深刻。聰明的你,看了這篇習作之后,有沒有領悟到寫好小動物的秘訣呢?

怎樣寫好小動物?

1.牢記寫小動物的三要素:可愛的外形特點、有趣的生活習性、動物與人之間發生的趣事。選擇自己最熟悉、最喜歡、觀察最細致的一種動物來寫。

2.外形描寫要按一定的順序來寫,但不要從頭到尾把每一部分都進行面面俱到的細致描繪,這樣就像記“流水賬”,費力不少,效果卻不好。一定要抓住外形中最有特點的部分,重點刻畫,沒有特點的部位可以不寫。如《“兩面派”小Q》中關于小Q的外形描寫,就只有一句:“渾身雪白,屁股上長了一個毛球似的短尾巴,隨著它的跑動一顛一顛地上下抖動?!蓖怀隽诵的顏色,重點描寫了它的尾巴,還寫出了尾巴的動態。

3.寫小動物的活動和生活習性時,要注意準確使用動詞,運用比喻、擬人、聯想、想象等修辭手法,把小動物的活動神態、活動過程和生活習性寫清楚、寫生動。

篇4

蘇教版語文第九冊第二單元安排了《裝滿昆蟲的衣袋》、《變色龍》和《金蟬脫殼》三篇課文。單元訓練的重點是觀察小動物、描寫小動物。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整體把握單元訓練重點的基礎上,我進行了以下的教學。

一、從養護入手,培養觀察習慣

學了《裝滿昆蟲的衣袋》,學生們了解了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癡迷昆蟲的故事。我便引導學生利用星期天去捕捉一些小昆蟲,或者購買一只小動物,進行飼養。不幾天,班級里就有很多關于蝸牛、蚱蜢、蟋蟀、小花貓、小棕狗和小白兔等的交談內容。學生的觀察日記,也增加了那些昆蟲和小動物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在學生對昆蟲和小動物的飼養和呵護過程中,滋生了對動物的關愛;在相互的交流過程中,培養了良好的觀察習慣。例如,有一個學生在她的日記里這樣寫道:“我喜歡蝸牛,黃黃的皮膚,很粗糙;軟軟的身體,很靈活;長長的觸角,像天線;硬硬的外殼,似車輪!”還有一個學生用兒歌描寫起了他飼養的小白兔:“紅紅的眼睛白白的毛,短短的尾巴長耳朵,身披一件白皮襖,走路樣子輕輕跳!”另一個學生在他的日記里,出了這樣一道謎語:“它有一身潔白的卷毛,一雙明亮的眼睛,一張烏黑的嘴巴,一條高蹺的尾巴。只要見了我,就整天圍著我轉悠。請你猜一猜我養的是什么小動物?(小白狗)”

小學生在觀察中,投入自己的真情。只要投入了情感,在他們的眼里,動物都是可愛的。

二、從相處入手,增進習性了解

了解昆蟲和小動物的生活習性,也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要素。通過對昆蟲和小動物的飼養,學生已經對它們有了一定的好感。了解它們的性情和生活習性,可讓學生對它們的認識得到深化。本單元教學,要根據學生的情感,在其充分進行體驗后,適時進行深層次的觀察引導。例如,教學《變色龍》一課,我先讓學生體會課文內容,并一起發現變色龍的三個習性:一目二視、捕食快、變色多。然后,我鼓勵學生凡事要積極觀察,大膽發現。受此啟發,一個學生在仔細觀察了蝸牛的生活特性后,這樣寫道:“蝸牛把頭往前一伸,身子伸直,笨重的殼往前一拖就起步了;它一點兒一點兒往前挪動著……然而,我驚奇地發現,在它經過的地方,竟然留下一道像糨糊一樣的痕印。當時,我想這大概是它用來辨別方向的,但媽媽告訴我:‘不,不是的,那是它分泌的黏液,是用來地面的,這樣可以加快它行進的速度!’”有一個學生在深層觀察小貓后,在日記里這樣寫道:“我家的小貓愛清潔,沒事的時候,經常坐下來用它細長的舌頭舔自己的毛,用爪子蘸了口水擦自己的臉。我家的小貓,大小便也不亂拉,一吃完飯,總能見它連臉也來不及擦就轉身走出門外。我偷偷地跟蹤它,發現它走到屋后的沙地上,用爪子刨了一個小坑,蹲下身子就拉起便便,拉完后還用爪子刨沙子,把便便蓋了起來。每當此時,我總要‘’‘’地叫它,并一把抱起它,摟著夸獎它幾句?!?/p>

是的,相處能產生情感,理解習性來自深層的認識。在細致的觀察中,不知不覺提高了他們的觀察能力。

三、從朋友入手,譜寫感人故事

喜歡了小動物的外形,熟悉了它們的習性,是與小動物做朋友的基礎。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要求觀察小動物、描寫小動物。只有在情感上真正喜歡小動物,學生才能與那些寶貝成為朋友,寫出感人的故事,才能把小動物寫趣寫活。例如,學了《裝滿昆蟲的衣袋》一課,我便向學生征集發生在他們身邊與昆蟲或小動物間的故事。有一個學生這樣向我介紹:我家的那只小花貓,經常偷偷鉆進我的被窩,竟然還美美地打起呼嚕來。盡管它的呼嚕聲影響了我的睡眠,但我還是不忍心把它踹出我的被窩。好多時候,我都會摸著它的頭,習慣地睡起我的覺來。再如,有一個男生,平日里不太喜歡父母養的寵物狗。學了第二單元后,他受班級氣氛的感染,從心理上接受了家里養的貝貝。因此,每天傍晚,他總要帶著它上街溜上一圈,漸漸地他與它成了好朋友。他在作文里這樣寫道:“我家的貝貝極通人性。因為我改變了以往對它的態度,時不時地把飯店客人吃剩的牛肉、排骨、肉片給它吃,一有空總抱它,或跟它玩,所以叫它的名字‘貝貝’時,它不像以前那樣抵觸,而是帶有親昵的表情走近我。每當上學或下學時,我總要親昵地呼喚它。一段時間后,每當我去學校,它總是緊跟著我,見我進了校門才肯獨自回家。我每天放學回家時,它總在我家門前對著校門的小橋上等著我?!?/p>

篇5

蟈 蟈

昨天中午,我在家門口抓了一只蟈蟈,把它放在了籠子里。(開頭像記流水賬,語義表達不清楚。)

我仔細觀察了一下,(事情的發展缺乏必要的過渡語,對為什么要觀察蟈蟈沒有進行交代,“觀察”什么指代不明)它的身體是綠色的,有六足,腹部大,翅膀卻短。(應按照一定的順序詳細地來介紹自己觀察所得,突出它與眾不同的地方。)

蟈蟈喜歡往高外爬,(“外”應該改為“處”)如果把它放在一個扇子上面逗它玩的話,那它不久就會累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了。它還會跳躍,跳得也很高。(對蟈蟈喜歡爬可以從它的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致描寫,以增強事件的真實性和習作的生動性。)

蟈蟈唱歌是靠翅膀摩擦發出聲音的,而不是用嘴巴,它是天生的歌唱家。(唱歌的情景是本文的一個看點,但是顯然這里寫得太過簡單。)

蟈蟈不僅愛吃蔬菜和草,還愛吃一些小昆蟲。我在蟈蟈的籠子里放了一只螞蚱,過了一會兒我想把螞蚱拿出來玩,可是一看,螞蚱沒有了,難道是它從里面鉆出來了嗎?(蟈蟈吃螞蚱的情景是本文的又一個看點,但是顯然寫得不具體)為了弄清螞蚱是如何消失的,我又抓了一只螞蚱放在里面。這一次我看清楚了,螞蚱是被蟈蟈吃掉了。(既然觀察了兩次,而且第一次不知道螞蚱哪里去了,那這一定會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如果不進行細致的描寫如何能打動人呢?)因為以前我只知道蟈蟈愛吃蔬菜和草,卻不知道它竟愛吃昆蟲。(可以運用心理活動描寫更多地把自己融入到情境中去。)

我喜蟈蟈,因為他給我帶來了快樂。(結尾索然無味,應該用議論或抒情的方式發表一下自己喜歡蟈蟈的原因,以及蟈蟈給自己帶來了哪些快樂?“喜”改為“喜歡”,“他”改為“它”。)

【名師處方】

讀完這篇習作,首先應該肯定的是,小作者的選材還是挺好的,能夠按照一定的順序,對蟈蟈的特點和生活習性進行介紹,寫得很有條理,這一點難能可貴。但是習作也存在不少問題,歸納為三點:

1.蟈蟈的外形特征不夠明顯。首先觀察小動物(包括昆蟲)的外形,一般寫的是小動物的靜態,再將顏色、長相、個頭都如實地寫出來。其次,要抓住小動物(包括昆蟲)的特點,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寫。第三,要按順序來寫。一般來說,我們經常采用的順序就是先整體,再局部,最后整體。簡略地寫整體,詳細地寫局部,還可以采用總分關系的句群。最后,為使描寫更形象、具體,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恰當地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特別要注意“如”“像”“猶如”“仿佛”等比喻詞的使用。

2.描寫缺乏生動性。整篇習作平鋪直敘,沒有考慮到習作的詳略,缺乏具體的細節描寫。描寫任何一種小動物,都要細致描寫,認真刻畫。無論是寫外形,還是寫生活習性,都不能幾筆帶過,概括敘述。我們應該做到細心觀察它們的外形、動作和生活習性。特別是在描寫小動物生活習性時,要注意準確地使用動詞,再現小動物活動的情景,給人以“如在眼前”的感覺。這篇習作對蟈蟈吃螞蚱的過程寫得太簡略,讀后難免給人以空洞之感,無法留下深刻印象。

3.從語言的表達上來說,小作者的語言組織能力還有待加強。作文是用我的手來寫我的心,寫自己的喜怒哀樂。我們喜愛小動物,在描寫它們的時候,也要把自己喜愛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間,才能讓讀者一讀文字,就能感受到喜愛之情。

【病文出院】

蟈 蟈

甘肅華亭縣東華小學四?8班 劉雅琪

我非常喜歡蟈蟈,總想著能近距離地欣賞一番。昨天中午放學回家的路上,我遇見了一只蟈蟈。于是,我和小伙伴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捉住了它。我開心地跑回家,把它關在了早已為它準備好的籠子里。

吃罷午飯,我迫不及待地來到了蟈蟈跟前。你看,它渾身綠油油的,像剛被綠漆涂過似的,它的身體只有一個火柴盒那么大,頭頂有兩根長長的觸角,頭上有兩只黃色的小眼睛,仿佛小米粒似的,嘴巴稍微有點大。它的肚子上都是條紋,還一鼓一鼓的,好玩極了。我想,它應該是在呼吸吧。蟈蟈的背上還長著兩只大大的翅膀,翅膀上布滿紋路,有點像蜻蜓的翅膀,挺漂亮的。

我小心翼翼地打開籠子,蟈蟈爬到口沿邊東看看,西聞聞,一下蹦得老高,躥出去了!這下好了,“蟈蟈幗”地叫聲不停,還到處亂蹦,飲水機、電線上、桌子上,到處都是它的身影。

蟈蟈鳴叫的聲音非常好,它是天生的歌唱家。為了弄明白蟈蟈是從哪兒發聲的,我搬來了百科全書。哦,原來蟈蟈的鳴叫聲是通過翅膀相互摩擦而產生的。

蟈蟈不僅愛吃蔬菜和草,還愛吃一些小昆蟲。

一天,我捉了一只螞蚱,順手就放在蟈蟈的籠子里。過了一會兒,我想把螞蚱拿出來玩,卻發現螞蚱不見了,難道它是從籠子里鉆出逃走了嗎?為了弄清螞蚱是如何消失的,我又抓了一只螞蚱放在里面。這一次我看清楚了。我剛將螞蚱放進籠子里,螞蚱立馬就開始裝死。接著,螞蚱慢慢地向籠子口移動,準備逃出籠子。說時遲那時快,蟈蟈叫了起來,仿佛在說:“給我回來,我要吃你!”蟈蟈迅速跳到螞蚱身邊,一口咬下。就這樣,螞蚱一點一點地被蟈蟈吃掉了。

我喜歡我養的這只蟈蟈,因為它豐富了我的課余生活,給我帶來了無窮的快樂。

篇6

一、“我愛游戲”———動畫課件,架起興趣之橋

如果細心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不難發現:他們最熱衷的莫過于上網、玩游戲和看動畫片,為什么這些東西能牢牢吸引學生呢?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小學生對有色彩的、有聲音的、會變化的刺激物最感興趣,也最能集中注意力。因此,筆者認為將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的多媒體數碼技術運用到作文教學中,能變靜為動正符合兒童注意的活動性特點,課堂中使用歡快的音樂,豐富多彩的圖像,生動形象的動畫來傳遞寫作素材,給作文課注入了充分的興趣和活力,使虛幻的形象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技巧形象化,從而激活了教材內容,能有效地引發學生愉快主動地學習,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們的寫作興趣。

案例一:一位教師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課本習作五《動物名片》時,試圖引導學生有順序地描寫小動物外形。傳統的教學往往將“先整體后部分”,“從頭到腳”等寫作順序直接告訴學生,并要求他們據此觀察,模仿,顯得比較生硬無趣。該教師用數碼技術設計了一個小小的拼圖游戲:在碧綠的草地上有一只小兔輪廓,請學生把它畫得更漂亮。教師先示范,同時一邊有順序地描述白兔外形,一邊點擊電腦,依次出現長耳朵、紅眼睛,三瓣嘴,前腿長,后腿短等局部畫面組合成可愛的小白兔形象。鮮明的色彩與有趣的游戲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視線,潛移默化地將寫作知識教給學生。接著,教師請了幾位同學邊玩拼圖游戲邊口述小兔外形,學生們都能很好地完成。在游戲進行后,教師又引導學生討論,歸納出寫小動物外形的一般順序,再讓學生以此方法學寫其他小動物,難度降低了,學生興趣自然濃厚了起來。

二、“精彩一刻”———數碼成像,突破習作難點

為了解決學生不善抓住細節展開描寫的問題,筆者想出了形象的比喻———“用你的眼睛拍照”,這樣打比方比生搬硬套好得多,但是能領悟老師這種說法的學生依然不多。如果能有一些示范和引導就會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過去相機很少有一次成像,立刻觀看的功能,即使有立可拍相機也必須到強光下暴曬,并且清晰程度較差,沒有鮮明、生動的畫面再現,很難在作文課堂教學中運用。而數碼相機的誕生卻使即拍即看成為可能,大大提高了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描寫的效果。

案例二:近年來提倡的綜合實踐活動就為學生提供了走進生活,拓寬寫作范圍的機會。我們組織同學開展設計、制作“我的小天地”室內裝飾活動,我用數碼相機拍下同學們齊心協力,團結合作的場面,并轉發到自己的網頁上,使他們不僅能在第一時間觀看到自己活動的情景,還能與家長一起分享活動的快樂,激發起他們表達的欲望,幫助他們再次入境。一兩張照片并不一定能真正體現活動的全部,但無疑它有著星火燎原的作用,可以啟發學生去回顧,去表達屬于自己的精彩一刻。這次活動之后,學生開始善于留住精彩,每次有大活動他們會自已向電腦老師借數碼相機,或者干脆自己帶來數碼相機拍攝。我想如果可以做好班級的網頁,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上傳、發言、評論,使交流的時間更多、空間更大,將會更加提高學生運用文字的能力。

三、“愛拍生活”———數字視頻,豐富作文形式

隨著數碼產品的興起,網絡拍客的盛行,很多學生嘗試用數字視頻記錄自己或周圍生活的小故事。這種獨特的表現形式引發了筆者的思考。數字視頻的形式新穎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我們應立足“大語文”教育觀,引導學生從“以自己為中心”逐步趨向參與校園生活,走進社會生活,關注家庭生活,使學生在豐富人格的同時學用語文。所以,筆者把數字視頻作為一種新的作文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步的運用。

篇7

【關鍵詞】觀察;想象;體驗;引導;習作

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他具有基礎性和普及性。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其全稱應該是小學漢語言文學,簡單理解為語言和文字,或加深理解為語言和文學。

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必須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定基礎。小學語文必須承擔起這一重要責任?,F我就如何引導小學生起步作文自己的一些拙見,以供同仁們扯談。

既然是起步,就從起步談起。作文在小學低段被稱為“寫話”,中段被成為“習作”,到高段一般也稱作“作文”。

無論是“寫話”,還是“習作”,都必須言之有物,不能空洞。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寫什么?一般來說,小學生寫作對象離不開人、事、景、物,表現形式大體有小記敘文、小游記、小日記、小小書信和小童話等。

如何引導學生寫好這些習作呢?

1.觀察

不管是寫人狀物,記事寫景,首先要教會學生觀察。例如,觀察人物,要首先注意人物的相貌、神情、身材、姿態、聲音、衣著等外部特征;其次要觀察人物的活動。通過認真仔細的觀察,才能展現出人物的內心世界,才能發現人物的亮點。又比如觀察物,假如是小動物,觀察時,一要仔細觀察小動物的外形特征,觀察可以按從整體到部分或從局部到整體的順序進行。先觀察小動物整體樣子、顏色,再從頭、耳朵、眼睛、腳、尾等分別是什么樣子,還要學會抓住與其他動物的不同特征。二要觀察動物的活動特征。看看小動物都喜歡干些什么,如何走路的,如何捕食的,如何睡覺的,等等。只有觀察認真,才能言之有物。要是觀察的是花草樹木等植物類的,觀察時,一要抓住植物的特點,也可從整體觀察入手,看看植物的大小、高矮、形狀,又從局部尋找根、莖、葉、花、果,看看各部分的形狀、顏色、氣味等,還可以根據時間,不同時期、不同季節的生長狀況來觀察。二要抓住植物的用途來觀察、思考。如果觀察的是靜物,一般要觀察外表形象、內部結構,只有把物品的形象觀察得具體、有特點,才能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要是觀察的對象是大自然景觀,觀察時,要抓住時令特征和地形特征,因為大自然景觀是隨季節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又跟各地的地域有很大的關系,所以,要留心觀察、善于觀察。觀察時要注意景物的遠近結合、動靜結合。

2.聯想

聯想和想象在小學生起步作文中也占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認真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事景物的基礎上,展開適當聯想和豐富的想象,往往是寫活作文的關鍵,引導學生聯想和想象就顯得至關重要。比如寫人僅僅停留在對人物外在形象的描述是不夠的,也不是我們寫人的主要目的,寫人是為了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就要學會聯想,從典型事件中找到人物的精神品質,找出人物的內心世界,讓人物的品質放出光彩。寫景物時,更要能夠結合景物的形象展開聯想和想象,使面前景物“活”起來。這就可以灌輸學生比喻和擬人的初步意識,使習作更為生動。寫事時,要引導學生構思的要素,要把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認真安排好。只要有精巧的構思,致微的聯想和合理的想象,一定能揭示出事件所蘊涵的真理。又比如寫游記,不但要有所見所聞,還要把所思所想加進去,運用聯想把它們融合化、一體化。文章會顯得有血有肉,不再枯燥。寫童話,就一定要大膽想象,雖然聯想與想象有一定的區別,但不會聯想的人,更不會想象。當然,大膽想象并不是胡思亂想,想象一定要合乎情理。在童話里,所有的動植物,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鳥一獸、一云一霧,都賦予了人格化,具有人的情感和能力,甚至是神格化,具有無窮大的神力。其實這一切都代表著人類的情感、愿望、理想、向往和追求,是人類情感的一種寄托和宣泄。

3.體驗

篇8

很多學生怕寫作文,把寫作文看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這是語文老師們最常見的問題之一。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也對此深感困惑。在報刊雜志上我也看到許多老師在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面對自己的學生,感覺這些大多都用不起來。

一次,班級活動組織同學觀看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看到平時學習任務繁重的學生們深深為影片所吸引,臉上的神情都在不自覺地隨著影片中那些活靈活現的小動物們或驚或喜或悲。我忽然心頭一動:這部影片塑造了許多活靈活現的小動物,我們作文中也是要寫人的,這兩者之間肯定有很多相通之處。學生對這部影片這么喜歡,何不把這部電影引入到一向沉悶的作文課堂中來呢?

【教學目標】

知道并能在作文寫人時抓人物與眾不同的外貌,進行恰當的夸張、對比,突出細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學生最感興趣的影片本身入手,先讓學生說說看了電影《海底總動員》后的感受。然后從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來啟發學生:

《海底總動員》的一大成功之處是塑造了形形而各具典型性格的動物形象。每一個都塑造得活靈活現、個性鮮明。

那我們的作文能否從中得到啟發呢?答案是肯定的。現在我們就選擇影片中的幾個片段來試試看。

二、寫人物外貌片斷訓練

基本思路:先讓學生重溫影片中的片段,要求學生總結出影片中的小動物們活靈活現的原因;再看同學作文中的相關的優秀片段,能說出好在哪里;再讓學生寫一個作文片段,要求盡量達到這次作文訓練的要求。

(一)播放影片的片段:大鯊魚布魯斯的出場。

小丑魚馬林和藍色帝王魚多莉正說著話,一轉眼看到了像大山一樣堵在身后的大鯊魚布魯斯。巨大渾圓的身軀與小小的馬林和多莉形成了極鮮明的對比,陰森森的白牙一大堆排在身前,使人不寒而栗……

1.說說大鯊魚布魯斯的形象。

2.討論后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出:創作者正是靠夸張地突出大鯊魚白森森的牙齒和巨大的身軀,并通過和兩條小魚形成的鮮明對比來達到這種效果的。

(二)播放影片的片段:吉哥的出場。

小丑魚尼莫被卡在了過濾器的管道里,其他的魚正要幫尼莫時,吉哥卻要尼莫自己出來。尼莫說:“我不行,我的鰭受過傷!”吉哥回答:“那又怎樣!”此時鏡頭緩緩掠過吉哥的身體,我們清楚地看到吉哥身上處處是傷痕……

1.學生交流討論:創作者用鏡頭來特寫吉哥身上的傷痕的目的是什么?(學生思考后的答案很多:告訴我們吉哥曾歷經磨難;告訴我們曾經多次逃跑未果;告訴我們尼莫受過的傷算不了什么……)

2.討論后一起總結出:這一個小小的外貌細節勝過了千言萬語,引起了我們這些觀眾的很多思考。

(三)出示學生習作片段,說說其好在哪里。

我們能否做到這些呢?完全可以。不信就來看看我們同學作文中的幾個片段,說說片段中的外貌描寫好在哪里。

1.……爸爸的腰佝僂著,那天天工作至夜的大手早已成了“干樹枝”,兩鬢不知什么時候有了幾根白發,映著秋日的陽光,刺著我的眼睛……(陶濤《因為有你》)

(作者抓住了爸爸佝僂的腰、如“干樹枝”的手、頭上的白發,特別是對白發進行了夸張)。

2.……小女孩……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雙眼睛,那雙像火一樣燃燒著的眼睛……我抬頭,星空中一顆最大最亮的星星吸引了我,它就像那小女孩的眼睛一樣,散發出對生活的熱情……(王雙芝《那一雙渴望的眼睛》)

(小作者寫人外貌時抓住了小女孩“如火一般”“散發出對生活的熱情”的眼睛,讓我們感受到了小女孩對新生活的渴望。)

(四)片段練習。

下面為我們提供了幾個場景中的幾個人物,請選擇一個寫一段人物的外貌,也可以不用下面提供的場景人物。要求抓住人物外貌的與眾不同之處,恰當的夸張、對比,突出細節。

1.站在校門口接我的爸爸(媽媽);2.廚房里做飯的奶奶;3.書桌上工作的老師;4.望著破落的長安城的杜甫;5.凜然就義前的關羽……

(五)讀一讀自己寫的,同學老師評論。

我選了兩個學生課堂練習的片段如下:

1.……看著小女孩遠去的背影,我的眼睛有些濕潤了。女孩扎著兩個小辮子,穿著大紅的外衣,看上去那么可愛,可仔細一看,那顏色都已經發白了……(徐偉《女孩,你好嗎?》)

2.校門外,爸爸正在秋風中等我。他正踮著腳尖,在人群搜尋著我的身影。那大大的眼鏡幾乎占去了他的大半個臉。厚厚的,如酒瓶底一般的鏡片依然擋不住他的目光。爸爸的眼鏡用了好多年,已經很破舊了……(趙燕《爸爸的眼鏡》)

三、課堂小結

篇9

【關鍵詞】作文教學 低年級 仿寫 寫作水平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047-01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卻也一直是件令人頭疼的事,教師感到無從下手,而學生咬著筆頭、絞盡腦汁,卻寫不出文章的現象是常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課外知識量不夠導致的學生語言不豐富,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小學作文的起點工作(低年級作文教學)沒做好。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寫話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對寫話感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與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如何達到新課標提出的要求呢?一條重要的途徑——對低年級學生進行“仿寫”訓練。宋代學者朱熹說過:“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钡湍昙墝W生,他們有很強的模仿力,他們善于模仿老師寫字,模仿老師讀書,甚至模仿老師批評同學。加上“仿寫”難度小,適合幫助他們在閱讀與寫作之間搭起一座橋,建立寫好作文的自信心,激發寫作的興趣。

蘇教版教材,篇篇語言優美流暢,表達規范,內容生動活潑又淺顯易懂,讀來瑯瑯上口,教材中還蘊藏了不同的寫作方法,是學生模仿的佳篇。下面就來談談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對低年級學生進行“仿寫”訓練。

一、從句子仿寫入手。

低年級的仿寫,不能操之過急,學生剛剛開始接觸寫作,加上生活經驗貧乏,語言積累不多,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急于求成,就會造成學生仿寫作品單一、枯燥,甚至會挫傷他們萌芽的寫作熱情。句子是構成段、篇的基本單位,句式訓練是學生習作表達的基礎,因此,仿寫應從句子入手。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語文的技能。”教師應抓住課文中的典型句式引導學生仿寫,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構句方式及其規律,提高他們的遣詞造句能力。如《小池塘》第二自然段通過運用打比方的手法描寫了一個美麗的小池塘。欣賞、誦讀、體會了這些美妙的語句后,我就引導學生說說還有哪些東西倒映在池塘里?運用句式“______倒映在池塘里,像_____?!闭f一說。孩子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很快就有了答案。“蜻蜓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架飛機。”“大樹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個個巨人。”……再如《螞蟻和蟈蟈》一課中,充分理解了螞蟻和蟈蟈的不同表現之后,可讓學生仿寫“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像這些值得孩子模仿的句式很多,學生一次次充分的練說運用,點點滴滴,就匯聚成了流淌不息的小溪。

二、不可錯過的精美段落。

句子仿寫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后,可以逐漸過渡到一些簡單段落的仿寫。低年級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差,教師可采取“填空式”的段落仿寫形式,提供主干,枝葉部分由學生自己創造。從而讓學生在仿寫中了解段的構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

如《放小鳥》一課中,描寫小鳥活潑可愛樣子的第一自然段很適合學生仿寫,熟讀課文后,我先問:“你為什么喜歡這只小鳥?”接著問:“你自己最喜歡什么小動物,為什么?”同時出示“我家有一只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_____,_____,非常_____。”同學們都很喜歡小動物,不一會兒,就輕松地完成了。瞧!他們筆下的小動物多么真實可愛,“我家有一只小烏龜,硬硬的外殼,短短的尾巴,輕輕一碰,就把頭和腳縮進殼里,非常膽小。”“我家有一只小白兔,雪白的毛,短短的尾巴,三瓣嘴一動一動的,非??蓯邸!薄@樣的仿寫訓練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而展開,學生完成得很輕松,自然就很樂意接受了。在低年級經常進行這樣的仿寫訓練,到了中高年級,學生組句成段時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三、詩歌是仿寫的好題材。

低年級語文教材中有一些兒童詩歌,句式簡單、節奏明快、意思淺顯、段式結構相似,讀起來瑯瑯上口,加上配有直觀、形象的畫面,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喚醒他們心靈深處的創作沖動。因此,除了引導學生進行句子和段落的仿寫,還可以結合一些兒童詩歌引導學生進行整篇文章的仿寫。

篇10

為了進一步使獲獎的課題成果轉化為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用的能力,湖南省電教館于去年在桃源縣召開了湖南省小學語文自能作文推廣應用會。推廣了小學自能作文的電教模式:“激趣導向----拓思激情----表達融情”。在提供給教師觀摩的九堂自能作文示范課中都體現了這一模式。從這九堂課中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出我省小學語文自能作文的現狀。

一、聲像并舉,注重感知的主體性心理學實踐表明:多方式地為學生提供感知的多種形象,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展開想象與聯想。

小學生作文往往缺乏真清實感,說套話、空話的現象比較普遍。究其原因,小學生雖然置身于現實生活,卻往往對周圍的人和事、景和物視而不見,打不開思路,無從下手。

自能作文訓練針對這一情況設計了運用電教媒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設清境,較好地渲染了入景入情入境的作文氛圍,使學生在有意無意之間,自覺與不自覺之中被深深吸引,注意力集中在教師的目標捐向上,調動了寫作文的情緒。

如一堂《介紹一種動物》作文訓練課,上課伊始,“汪汪汪----,喵----,哞----呱呱呱----”當錄音機播放出各種小動物的叫聲,小學生立即瞪大了眼睛,努力去辨別這是什么動物的叫聲,開始全身心地投入,一下子把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調動起來。而當電視----展示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小狗、小貓、小羊、小青蛙……學生的耳之所聞轉入目之所見,學生迫不及待,躍躍欲試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至此,《介紹一種動物》的作文訓練序幕已經拉開,學生已進入角色,教師只需輕松地駕馭訓練的進程,讓學生盡情地發言敘述說話。

在《找春天》的作文訓練課中,教師在節奏明快、曲調歡樂的《春天在哪里》的樂曲聲中,投影展示一張張充滿春天氣息的投影片:百花盛開的公園,一片碧綠的田野,小鳥在樹枝上鳴叫,桃樹綴滿了粉紅色的花蕾……學生被絢麗多彩的畫面吸引,??激趣引人入勝的音樂將學生帶入到一種興奮的學習環境之中。

“找春天”的教學目標不言而喻已出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產生要表達的愿望。

九節自能作文課都采用了多種電教媒體導入新課,創設感知的情境,學生的注意力被緊緊抓住,對展現的情景、事物產生了興趣。這種自能作文訓練開端為下面所要進行的訓練奠定了基礎,充分顯示了電教模式“感知----理解----表達”三個環節的獨到之處,注重了感知的主體性,提供感知的表象,促使學生展開想象與聯想。

二、綱要演示,突出訓練的有序性

自能作文訓練的電教模式中有一個突出的標志,即“感知激情----理解動清----表達融情”的三環節。體現三環節的訓練步驟是從整體入手,從低年級開始。

但側重點各有不同:低年級側重句子和句群訓練,中年級側重片斷訓練,高年級側重篇章訓練。在訓練的要求上,一改過去的“從形式入手”而為“從內容入手”。

在提供了思維的原材料之后,隨之而來是敘述的有序訓練問題。學生往往容易犯兩個毛?。阂皇怯浟魉畮?,無條理、無中心,二是寫得不具體,抓不住主要事件。那么在《學記日記》和《晚飯之后》的兩節作文課中采用電教媒體較好地解決了這兩個障礙。

在《學記日記》的訓練中,老師運用自能作文的“感知----理解----表達”電教模式,在訓練方法上來取先役影,讓學生看到某某同學一天生活中所經歷的事件:(1)吃早餐;(2)參加升旗儀式;(3)做眼保健操,(4)看到小朋友打架上前勸阻;(5)做課間操,(6)打乒乓球;(7)搞衛生;(8)做功課;(9)看動畫片,(10)睡覺。

這一節課的重點是理解。老師指導學生理解,在這一大堆的素材中哪些是有意義的。經過篩選,只剩下(2)、(4),當然可以挖掘的素材還有(5)、(6)、(7)、(8)。只要自己認為有意義或感受深的事,都可以寫下來,但不要寫成流水賬,把起床、洗臉、睡覺等瑣事都寫進去。可以敘事寫人,還可以對某一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關鍵一條是中心明確、條理清楚。

老師再根據學生們的發言,再投映日記的基本格式。

要強調的是,記日記要能以小見大,從小事瑣事落筆,在細節上描寫逼真,注意觀察周圍的人或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養成記日記的好習慣。

如果說《學記日記》用投影展示起了訓練有序性的重要作用,那么在《晚飯之后》這一課的訓練中,則將作文寫作中的“動詞用準,神態描寫要真,語言有個性”等要求用投影方式具體化。

這一課的關鍵是表達。當學生看完一段錄像,老師出示一段文字投影,讓學生尋找描寫圓圓動作的詞匯:躡手躡腳、捧、叫、栽、揉、嚷……動作的動詞用準了,把圓圓晚飯之后走進客廳的一系列事件維妙維肖描寫出來,把一個調皮有心計的小女孩寫活了。尋找描寫爸爸神態的詞匯:慢條斯理、悠閑……這種生動形象描寫使作文語言富于變化、不呆板、不干巴。

再如,描寫人物語言個性化的語言:圓圓棒著肚子,嚷著說:“哎喲!肚子疼死了?!卑职致龡l斯理他說:“讓她去吧,說不上人家都等急了?!眿寢寗t反駁:“你們都這么陰陽怪氣的,我不去了。”圓圓一聽媽媽說不去了,立即說:“你不去了?!那我的肚子也不疼了。”這些語言充滿了生活的情趣,富有人物的個性。指導學生要豐富積累自己的詞匯,使作文語言更豐富更生動。

三、直觀評閱,提高寫作的反饋性

這次觀摩活動采用了投影講評的方法,如前述的《晚飯之后》、《學記日記》,還有《植樹》、找《春天》、《介紹一種動物》等作文訓練課。

采用投影進行作文講評,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一是“快刃。在短短的一節課內集指導、講評、修改為一體,充分發揮電教手段的作用。其次指正見效快,學生作文中可能會產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問題,發現后立即及時指正,學生比較對照發現自己作文中的問題,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