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藝課程范文

時間:2023-04-02 05:41: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印刷工藝課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藝術設計;印刷;教學

一、藝術設計與印刷工藝

藝術設計主要是指在二維或三維空間內將各個元素組合布局,其中包括圖形創意、色彩編輯、文字設計等重要元素。這些設計內容的傳達最終會通過現代印刷工藝技術來傳遞,批量復制的印刷工藝屬性同時也成為藝術設計傳播中最為重要的手段,兩者緊密結合,不可分割。印刷工藝的每一次改革創新都會對藝術設計作品的表現方法和形式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印刷工藝對于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印刷工藝理論

完整的印刷流程主要包括印前、印刷、印后三階段。

(一)印前

印前技術指的是印刷前的工藝流程,主要包括傳統手工設計稿和計算機輔助設計原稿,特別是印前計算機圖文處理,伴隨科技的高速發展,融合著電子網絡技術、激光技術、圖文技術等,迅速將藝術和技術結合進入現代數字制版時代,成為先進印刷工藝的主流。

(二)印刷

1.平版印刷由早期的石板印刷演變命名,又稱膠刷。印刷圖文和非印刷圖文幾乎在一個平面,通過油水不相融的原理使需印刷的圖文涂上油墨,非印刷圖文吸收適當水分。版面涂拭油墨后,印刷圖文部分便開始排斥水分吸收油墨,而非印刷圖文需要水分抗墨。此方法稱為平版印刷。2.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是通過印刷機的給墨裝置通過墨輥將油墨轉印。凸版上的印刷圖文部分遠高于非印刷圖文,油墨只能轉印到凸出的圖文部分,而非圖文部分則沒有油墨。在印刷壓力作用下,油墨轉移到承印物上,從而完成印刷。凹版印刷是與原稿圖文相對應的凹坑與印版的表面所組成的印版,方法是利用壓力接觸,直接將凹坑中的油墨壓印到承印物上,油墨量的多少決定承印物上墨層厚度,完成印制。3.絲網印刷絲網印刷是將布織物網繃在網框上,傳統方法是采用手工刻漆膜、光化學制版制作?,F代方法則是利用感光材料照相制版,使絲網印版上印刷圖文的絲網孔為通孔,非印刷圖文的絲網孔堵住。通過刮板擠壓,油墨通過網孔轉移到承印物。4.熱轉印印刷熱轉印是一種新興的印刷工藝,由國外傳入,通過熱轉印機加熱加壓將轉印膜上的圖文轉印在承印物上,油墨層與承印物表面融為一體,視覺效果甚好。傳統升華熱轉印是需要按照圖片尺寸制作出網點式凹版電雕版,將凹版安裝到機械上印刷到PET聚酯薄膜上即印刷成熱轉印花膜,轉印花膜安裝上熱轉印燙印機上進行印刷,操作簡單,圖案一次成型,無需套色。數碼熱轉印是當前比較先進的技術,印刷圖案打印在轉印紙上,用燙印機印制,操作簡單。

(三)印后

印刷產品成型的最后階段,工序流程豐富繁多,例如燙金、打孔裝訂、磨光、覆膜、涂膠等,通過精修裝潢,提高印刷產品的檔次。

三、印刷工藝實踐實訓

(一)校內實踐實訓教學的主要內容

以數碼熱轉印印刷方法為例。數碼熱轉印的承印物主要針對T恤、布包、情侶服及個性化服飾定制。傳統升華熱轉印制作成本高昂,而數碼熱轉印制版工藝簡單,周期縮短,印刷圖文從Photoshop軟件內處理完畢,直接將信號傳輸到打印設備打印,效率快,色彩還原度高,是傳統熱轉印無可比擬的。針對當下應用較多的數碼熱轉印,制定“動手繪稿,獨特定制”的布包小課題,學生興趣濃厚。前期的承印材料選擇上,學生多途徑搜集購買各種承印物,因為材料性能的不同直接關聯到數碼熱轉印時間的差異性,也影響最終的印刷效果;原稿設計讓學生手繪或軟件制作,制定獨一無二的個性圖案,在此課程先前學生較為系統地學習圖案基礎、圖形創意、字體設計編排等課程,因此學生有基礎繪制個性圖案;圖文完成后開始規范制作打印,通過轉印機將圖案轉印到布包上。

(二)校外實踐實訓教學的主要內容

1.印刷企業參觀學習這個階段的教學點主要是校外實訓基地———隆泰印務,授課教師帶領學生去印刷企業了解印刷流程、設備、材料,感受印刷流程的真實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消化課堂中的理論知識,培養實踐與創新意識。2.布置實際案例操作作業以絲網印刷為例,學生針對本土文化,課下前期調研,每組提煉出泰州代表性文化演變成圖案,將先前的圖案專業基礎很好地銜接;學生在企業內學習“繃網—脫脂—烘干—剝離片基—曝光—顯影—烘干—修版—封網”的絲網操作,在獨立操作時,教師和企業工人階段性跟蹤。整個過程完成下來,教師監督、企業技術指導,深入泰州文化并將傳統手工絲網印刷技法吸收,教學效果甚好。

四、結論

通過印刷工藝理論、校內印刷實訓室實踐教學、企業參股實訓,讓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能夠系統了解從“印前原稿設計—印前制版—材料運用—印刷流程—印后加工”的整套過程,更大地發揮了印刷工藝課程在藝術設計專業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印刷工藝 平面設計 重要性

平面設計作品帶給我們的視覺享受數不勝數:琳瑯滿目的商品包裝、絢麗的畫冊、精美的書籍……我們不免會問:這些美的東西是怎么呈現出來的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色彩和圖案。那么,怎樣才能使這些色彩和圖案得以實現呢?印刷它就能讓這些美好的、吸引人的事物呈現在我們眼前嗎?

一幅好的平面設計作品,比如好的DM冊、好的書籍設計、好的包裝不僅僅在排版上有講究,在印刷材料的選用上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好的平面設計作品是符合美學觀點并且匠心獨運的,是經過周密的設計考慮后的結果。作品質量的好壞與后期制作密不可分,精湛的后期制作能使作品錦上添花。從這個意義上看,整體效果的把握與后期選材的好壞也就顯得極其重要。平面設計的后期效果在制作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印刷,平面設計的結果是通過印刷展現出來的。因此,印刷是決定平面設計作品效果好與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印刷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印刷術先后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先是出現了雕版印刷術,后來是活字印刷術。早在10世紀末,雕版印刷術伴隨著佛經的傳播首先從中國傳入朝鮮,繼而陸續傳入越南、菲律賓等南洋、東南亞及歐洲各國。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9年),畢升發明的膠泥活字印刷術誕生。中國的印刷術、造紙術傳遍全世界并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與進步。

近年來,隨著信息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印刷行業不斷應用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等高新技術?,F代印刷技術在專業設置上融合現代新興媒體的特點,緊緊把握現代印刷業的發展方向。繼“告別鉛與火”的革命后,現代印刷業的工作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臺平臺掃描儀、一臺電腦、一臺數碼相機、安靜優雅的工作室,所有的圖文設計在這里就可以完成了。而在10多年前,我們使用的還僅僅是手工排字,幾乎是一夜之間,手工排字就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計算機技術和電子技術在印刷行業的應用。1990年桌面出版系統問世;1995年,推出了直接制版技術、數字印刷、彩色桌面系統;2000年,我們看到的是跨媒體出版技術和完整的數字化工作流程。在如今信息化網絡時代,印刷網絡化的雛形已經展現出來,印刷行業也漸漸趨向于數字化,圖文傳遞數字化、獲取圖文數字化,數字化將傳統的印前、印刷、印后加工流程全部聯系在一起。今天,隨著電子出版物的日漸普及,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現代印刷行業的使用領域在不斷擴大。

二、印刷工藝

(一)油墨配色

任何不同的顏色都是以黃、青、品紅三原色為基色,按不同比例調和,可獲得我們想要的各種不同顏色。因此,我們只要獲得原圖三原色的分色片,再將三原色分色片制成三塊印刷版,分別用相關的油墨去疊印,就可以生成彩色復制品。通過加濾色鏡分色掃描或攝影就可以獲得黃、青、品紅三原色分色片。

專色油墨,指預先調和好的特定彩色油墨,如珍珠藍色、熒光黃色、金屬金銀色油墨等,它們不是靠CMYK(藍、紅、黃、黑)四色調和出來的。CMYK四色印刷油墨的色域比可見光色域窄,而專色油墨的色域則比CMYK四色印刷油墨色域寬,因而可以表現CMYK四色油墨以外的許多顏色。金色、銀色油墨屬于專色油墨。

(二)印刷制版分類

1.凸版印刷

凸版印刷如同蓋章和木刻版畫一樣,是一種直接加壓印刷。在印版凸出的部分涂上顏色,印版凹進部分沒有文字與圖像,直接印在紙上。在印刷過程中,每平方厘米不小于30公斤的壓力。凸版印刷的優點是:印刷時的壓力較大,印成后的文字和線條清晰。凸版的不足是:印刷的制版相對較難,版上的圖文部分為反像,在上色的過程中,油墨的均勻度較難把握。因此,凸版印刷的印張不能過大,最好小于四開,并且印刷的數量受到很大的限制,隨著印刷次數的增長,版面也會不斷磨損。凸版印刷比較適用于一些套色少的明片、標簽、請帖、吊牌、信紙、信封等。

2.凹版印刷

凹版印刷分為照相印版與雕刻凹版兩種。凹版印刷的原理是利用油墨的半透明性和凹痕的深淺來反映原稿的明暗層次。凹版印刷的圖像與文字凹于版面以下,把凹下去的部分用油墨填上,沒有文字與圖像的部分很平滑,再把沒有文字與圖像部分的油墨擦干凈,然后在紙上印刷。

凹版印刷是直接印刷,印版和承印物直接接觸,具有色彩表現力強、層次豐富、墨汁色厚實等優點。凹版印刷的速度快、印數多、印刷質量好,能在大幅面的粗質紙、塑料薄膜、金屬箔等承印物上印刷,是不錯的印刷方法,常用于高質量畫報、郵票、鈔票、股票、證券等。但是制版比較復雜,制版費用比較貴。

3.平版印刷

平版印刷由早期的石版印刷發展而來,不同于凸版印刷和凹版印刷,其印版上的圖文(著墨部分)和空白(不著墨部分)兩部分幾乎處在同一平面上,故稱為平版印刷。1905年,美國人威廉·羅培爾發明了間接平版印刷,開始使用橡皮布的滾筒印刷,因它是通過橡皮布間接印刷,因此被稱為膠版印刷。平板印刷是利用水與油互不相溶的原理,在有文字與圖案的位置形成一層油脂的油膜,沒有圖案與文字的部分形成抗墨作用。印刷時,固定在印版滾筒上的印版(陽圖正像),通過潤水和給墨工序,使圖文部分著墨拒水,空白部分親水拒墨,將印版上的陽圖正像轉印到轉印滾筒的橡皮布上,形成陽圖反像,再經過壓印滾筒將橡膠布上的陽圖反像壓印到承印材料上,從而得到印跡清晰的印件(陽圖正像)。平版印刷質量好、制版簡便、成本低,更適合大批量印刷,常用于雜志、包裝、海報、書籍等印刷品的印刷。

平版印刷的優點是:生產周期短,制版工序簡單,印刷速度快,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圖文精細、層次豐富,圖像、色彩的還原效果好;套印準確,平印印版較為平整,紙張在印刷過程中的壓力小、速度快,變形和伸縮性??;印刷范圍廣,能適應各種設計要求;可以很好印制純色塊的底色和過渡色,或根據設計需要增加金、銀等任何專色版;在尺寸上,能適應全張到八開印張的印刷,小于八開的可利用拼版加大印張幅面;在單色印刷上,特別適宜印制配有層次豐富單色繪畫插圖或照片的書刊、報紙和說明書、樣本簡介等產品。

平版印刷的弱點是:由于膠印速度快、幅面大、壓力小所印大面積色塊往往不實在,不夠飽和鮮艷,視覺感虛、弱。因此在套印大塊面實底色塊,需要表現色彩厚重、輪廓顯明時,應采用襯底色或疊印色。

平版膠印是當前印刷行業應用最廣泛的印刷。按印色可分為單色印刷機、雙色印刷機、四色印刷機甚至八色的多色套印印刷機;按印面可分為單面印刷機和雙面印刷機;按印刷的上機尺寸可分為全開印刷機、對開印刷機、四開印刷機及八開印刷機。

4.絲網印刷

絲網印刷是以金屬、合成材料、絲絹及絲網等為印版,絲網印刷也稱孔版印刷,先將圖案與文字部分進行鏤空處理,讓油墨穿透鏤空部分的絲孔,用刮刀刮壓,印在承印物上。絲網印刷有著其他印刷工藝無法比擬的優點:制版迅速、印刷簡便、操作簡便、承印范圍廣、色彩鮮艷、油墨濃厚、成本低、對承印物的適應性較強。絲網印刷的印刷物尺寸不受限制,不僅可以承印平面的承印物,也可以在各種曲面承印物上進行印刷。絲網印刷適用于各種印刷材料,以及工業產品、不干膠、廣告橫幅等印刷。

在絲網印刷中,設定的專色數不可過多,不然會增加工序出錯的幾率和成本。一般情況下,要手工單做一個白版底(要注意透明墨及鐳射膜情況)。如要絲印類似油畫類的圖像文件,可選用絲印的四色印刷完成。

(三)后期表面特殊工藝

表面特殊工藝除了能提高印刷品表面的耐熱、耐磨、耐折、耐光、耐水等性能外,還能增加印刷品的表面光澤度。因此,在印刷品完成圖文印刷后,還需要進行表面再加工處理。表面再加工不僅能夠美化和保護印刷品,同時也能提高印刷品的檔次。還可以使平面中圖案的效果大大提高,再與圖底相結合,平面作品的效果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一般表面加工方法有模切、壓痕、上光、壓箔、覆膜、電化鋁燙印、植絨、UV油等。如常見的工藝“上光”,該工藝是在印刷品進行最后加工之前,利用上光油對紙板或紙張印件的表面進行涂布加工,在印刷品表面進行保護性處理。上光使得印刷品表面顯得更加光滑,油墨層更加光亮,光線反射均勻,會大大提高印刷品的實用價值和宣傳效果。

近些年,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一些具有新的功能和特殊印刷方法應運而生,這些方法超出了凸版、凹版、平版、絲網版四大印刷范疇,在社會、生產、生活中迅速得到應用,對提升產品的檔次和美化產品,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印刷工藝對平面設計的重要性

平面設計作品確認以后,就要通過印刷工藝進行大量重復生產。平面設計最大的制約條件就是印刷工藝。在印刷過程中一些不經意的發現,往往能給設計師帶來一些靈感。對于一個設計師來說,僅靠一般的應用軟件與設計方案是遠遠不夠的。比如,印刷時網點線數高低的變換所產生的不同效果,對設計師來說就非常重要,能給設計師帶來許多靈感。一個優秀的設計作品,只有采取個性化的方案與其相適應的工藝條件,才能實現最佳的效果。

印刷涉及的范圍極為廣泛,每一個平面設計師在進行前期設計時都要充分考慮所涉及對象的特性及在作品制作的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平面設計作品的后期制作加工工藝十分復雜,如印刷前需要準備好出片制版、打樣,印刷后需要壓型、燙箔、覆膜、裝訂粘合、上光等,而且印刷的加工材料、加工設備、工藝流程繁多,每一個步驟都會對設計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我們應考慮如何讓平面設計更完美地按照設計師自己的意念呈現出來。

平面設計最終是為生產服務的。因此,設計必須符合生產的需要,還要學會一些有關印刷的工藝與原理。在工藝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出平面設計無限的魅力,既不超出印刷工藝條件,制版又方便,印刷又省工、省時,減少印工。如此一來,我們便可達到理想的印刷效果,同時在成本上又大大降低。相反,如果不掌握印刷工藝條件,我們辛苦設計出來的成果難以制作成最終的印刷品,無法得到完美的效果,精心設計的“杰作”將前工盡棄,對國家、對企業都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影響企業生產。

因此,對于我們來說,僅僅注重創意的靈魂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懂得如何使先進的印刷工藝更好地為平面設計作品服務,從而把想象轉化為現實?,F代印刷工藝的學習和掌握能幫助平面設計師盡量去避免設計中不能克服的困難,更好地把握超前的設計思路,使平面設計作品更好地為社會所用。

由此看來,印刷工藝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印刷工藝與平面設計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依從、缺一不可,可以說是臺前與幕后的關系。印刷工藝與平面設計就像一個人的軀體與靈魂的關系一樣:創作是靈魂,印刷則是盛放靈魂的軀體。總之,印刷與設計二者互相依存。印刷離不開設計,沒有印刷的設計也毫無意義,二者是息息相關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印刷工藝課程是每位平面設計師的必修課。

參考文獻:

[1]吳冬蕓.試論印刷工藝對平面設計藝術效果的提升[J].美術大觀,2010(7).

[2]吳建軍.印刷媒體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篇3

論"重道輕器"思想對中國古代造物設計的影響 江建龍,蔣煒

求真務實一桑翁 許大鈞

《醉翁亭記》欣賞 張春生

《夢里徽州——新安江風情圖》解讀 王德祺,莊福緒

硯為卮墨當酒——一枚老硯的前世今生 孔成

宋金雜劇在南戲和明傳奇中的遺存 江巨榮

一樣老革命形象各不同——我演沙奶奶、李奶奶的粗淺體會 張乃泉

漫畫儺戲 呂士民

淺談當代黑白木刻的藝術張力 曹美英

淺談毛筆的分類 張修堯

論民間剪紙走向市場 陳震

越山崱崱話"二王" 尹舒拉

畫壇逸事三則 胡一鳴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摭談 袁偉

中國學校美術教育的歷史 黃方艷

淺析現實主義繪畫在中國的成因 吳冰心

當代中國畫發展困境的思考 盧培培

設立蕪湖保稅港區探析 王立花

談高中美術教育中的人格培養 蔡穎瑩

論構的基本形式——構在東西方民族化中的表現 汪海燕

論新民俗的再造——當代卡通圖像的同構與互融 柳執一

哈爾濱近現代服裝工業的研究 潘春華

淺談教育與地位獲得 姜航

淺析藝術想象 蔣汝佳

《盧舍那大佛》和《大衛》造型藝術特征比較分析 張麗娜

淺談攝影在中小學藝術教育中的作用 周梅祎

花遇 申兒

凝固的創造 黃震

解析產品設計快速表達的構成要素 李和森

論家居環境中燈具形態設計的CSI思想 曹雁飛

淺析書籍裝幀中的封面設計 王荊強

淺談音樂中的節奏與韻律在藝術設計中的運用 朱亞

音樂與服裝設計的聯覺 嵇海虹

巧激學習興趣妙提學生素質 王瑋

農村小學部分美術媒材的搜集與利用 王愛東

淺談美術教學中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 趙民,商志哲

一堂初中美術課的教學評價反思與建構 蔡泉

淺析計算機平面設計教學 武建福

淺談初中班美術教學中學習動機的激發 李怡

共生、融合、系統——藝術設計專業系統設計教學改革的探討 劉同亮,杜鵬

當代動畫電影中的寫實與夸張 方方

淺談音樂電視的美學性 陳少雷

淺談油畫創作中的主觀性色彩 周勝洪

由《快雪時晴圖》談中國古典山水畫臨摹方法 李懷鳳

大學生C2C購物消費心理研究 唐開平,李彬彬

藝術文化學在當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游蕾

淺談如何提高音樂教師的鋼琴即興伴奏能力 許嘉

歲月留痕 汪迎

從設計細節關注社會弱勢群體 高飛

談歙硯的創意美 潘家興

肯要秦人十五城——唐宋歙之龍尾硯珍貴之由 吳國水

淺談徽墨的傳承與創新 項德勝

論現代漆畫與傳統漆畫的差異 孫傳林

淺談鐵畫系列工藝品在室內裝飾中的應用 邢后璠

論長江石雕刻藝術特點 束健

精雕探新路 李家喜

創作《竹林七賢》有感 吳秋黎

剪紙作品的藝術風格 王文軍

剪紙作品的欣賞 張傳錦

剪紙作品創作構思 張學華

徽州竹刻的淵源與現在 張紅云

徽州區竹雕工藝品的現狀及發展思考 蔣永青

從毛筆的起源談毛筆的發展與前景 孫可

陶瓷雕塑藝術 計寶林

歙硯藝術創作之我見 程禮輝

竹刻之美 張紅云

歙硯歷史初探 葉顯華

歙硯賦 張永鴻,凌,王宏俊

淺談安徽民間工藝文化的發展 丁政權

論傈僳族服飾的文化意蘊 何奎

徽州木雕——游離在傳統和現實之間 彭勁杰

歙硯之韻

淺談竹木雕刻工藝的傳承與發展 朱泓

淮北漢畫像雕塑藝術技法初探 徐俊生

獨樹一幟的根藝書法 陳迪忠

淺談剪紙的欣賞 葛庭友

中國青銅禮器的出現及發展沿革 林勝

淺談徽州木雕 朱偉

溫潤柯仲運 伍天

圖像與圖象之比較 朱亞

包裝設計中的"仿生"設計 劉小紅

風景畫精神內涵的探討 王宏偉

淺論用現代技法激活漢畫像石的靈性 徐俊生

澄懷觀道——傳統文化在文人畫中的體現 汪海燕

生活體驗——山水畫繼承與創新之間的一座橋梁 倪華

繼承與超越——淺析傳統造型藝術對藝術創作的借鑒價值 吳蓓蓓

金屬焊接雕塑肌理語言的研究與探索 馬業長

中國傳統繪畫文化元素在筆者油畫創作中的運用 徐翠華

淺析中國山水畫諸因素之美學意義 童乃壽

德育視域下當代大學生"三項能力"培養探究 譚釗,周國琴

淺談玻璃鋼雕塑的后期色彩效果處理 馬業長

瞬間即藝術

時代的背影 李學斌

試論設計素描中的意象繪畫語言 張明學,胡榮奎

筆墨之間的精神世界——中國畫"用筆"之思考 時振華

樣板戲與傳統京戲——京劇藝術隨筆之二 石英

健筆超邁萬卷通神——略談章祖安的書法 孔仲起

通譯的視覺文本 傅榆翔

"六法"散談之"傳移摹寫" 林海鐘

芻議東盟自由貿易區背景下的中國包裝設計 席志新

公共藝術語境下的環境雕塑 孫珊,孔向陽

插圖藝術略論 陳志明

論蒙臺梭利方法 謝麒

辣文化及其藝術形態表達的研究 孔成

唐宋時期敦煌莫高窟與泉州開元寺飛天造型的異同 黃夢夢

凝固傳統與工業文明的記憶——程連昆雕塑作品賞析

光似行云影如繪

舊金山藝術大學MFA教育對我國藝術碩士培養的啟示 韋樂

論當今素質教育中的美術教育 許曉華

放眼卡通世界吸取課本精華 孫紅俠

平面設計藝術教育中印刷工藝課的教學思考 于靜霞

如何提高小學生記憶單詞的能力 邊玥

淺析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如何"下馬觀花" 李玫,王輝

對中小學美術、音樂主輔修師資培養模式的思考 劉亞璋

論中學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高秀明

在美術教學中理性重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曹生龍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研究與實踐 尤,劉永超

標志藝術設計課的教學探索 劉佳生

黃海靈奇縱意探夢魂猶在煙霞間——漸江與黃山情緣 張玉春

從黃老頭書里撿來的幾則趣聞——讀《比我老的老頭》 何永炎

解讀沙耆的藝術人生 楊英曦

歷經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

樸素至尊逸韻高致——淺談濱田莊司作品的"用器之美" 陳思思

斗室創作與相互交流 葛昌永

淺談聲樂中的情感表達 趙惠群

淺談鋼琴音樂節奏的教育 崔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