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性質范文
時間:2023-04-01 14:49: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化學性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化學性質:
1、與指示劑反應,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遇酚酞不變色。
2、與活潑金屬反應,發出氫氣同時生成鹽。
3、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篇2
1、可燃性,點燃不純的氫氣要發生爆炸,點燃氫氣前必須驗純。
2、還原性,使某些金屬氧化物還原。
3、共價,氫氣在通常狀態下不是非?;顫姡珰湓嘏c絕大多數元素能組成化合物。
4、氫化物,含有氫元素的二元化合物稱為氫化物。
篇3
[關鍵詞]金屬化學性質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2-0107
一、設計理念
從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著手,依據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要求,構建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以學生身心發展為起點,從生活實際出發,制訂以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樹立自信心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及策略。從化學課程的特點出發,在實驗中聯系生活,在生活中提出教學內容,制訂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金屬的化學性質》一節的教學設計,將知識點與社會生活生產緊密結合,體會科學與技術的內涵,充實教學內容,堅持“STS”的教育理念。
二、教學背景分析
1.課標分析
課程標準就本節課內容明確要求:能說明、會表示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和金屬與酸的反應,并會判斷置換反應,學會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
2.教材分析
《金俚幕學性質》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八單元課題2的內容,在通過課題1了解了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合金概念的基礎上,本課題側重金屬的化學性質:回顧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重點介紹金屬與酸的反應、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以及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
3.學生分析
知識水平分析:學生已有九年級化學上冊知識的基礎,了解常見酸的概念,已掌握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這些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有利于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總結判斷金屬活動性的方法。
認知水平分析:本課題安排在九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2課題,學生處于對化學知識的初步探索階段,雖已有上冊知識打下的基礎,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沒有系統化,教師應在教授學生知識點的基礎上,偏重于幫助其建立正確的唯物主義價值觀。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回顧已學的知識,充分回憶和掌握鐵、鎂、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2)通過實驗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酸的置換反應,能利用置換反應解釋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3)聯系相關的生產生活實際,學會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能進行探究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實驗設計,掌握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方法及其反應原理;
(2)通過觀察演示實驗,了解常見金屬與酸的反應實驗操作及注意事項;
(3)學習和體驗對實驗現象進行比較、分析、概括并獲取結論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實驗的探究、分析,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增強協作精神;
(3)通過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唯物主義價值觀。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歸納得出置換反應的特點。
教學難點:對金屬活動性順序和置換反應的理解和應用。
五、教學過程
1.導課
[教師]展示漫畫故事:《真金與黃銅》。
[學生]聽漫畫故事,產生疑問:為什么黃銅害怕遇見鹽酸?
設計意圖: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好奇心,引出課題――《金屬的化學性質》
2.復習
[教師]投影A組: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教師]提示學生按操作規范進行實驗,且進行指導糾正。同時引導學生根據金屬與氧氣的反應現象與反應難易程度,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強弱。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相關實驗,比較出鎂、鐵、銅的活動強弱:鎂比鐵強,鎂比銅強。并完成表格(參見表1),回憶、記錄、鞏固知識點。
設計意圖:復習、鞏固相關知識,加深印象,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初步掌握判斷金屬活動性差異的方法,并引出新課程的學習內容。
3.活動與探究
[教師]投影B組:金屬與稀鹽酸的反應。
[教師]演示鎂、鋅、鐵、銅與稀鹽酸的反應,并要求學生完成表格(參見表2)。
[學生]觀察到鎂、鋅、鐵都能與稀鹽酸反應,且反應劇烈程度不同,但銅不能與稀鹽酸發生反應。同時完成表格的填寫。
[教師]根據鎂、鋅、鐵、銅與稀鹽酸的反應現象,讓學生試猜想金屬與稀硫酸的反應現象。
[教師]投影C組:金屬與稀硫酸的反應,并要求學生完成與B組實驗相同的表格。
[教師]提示學生按操作規范進行實驗,觀察現象。巡視、指導實驗,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和展示探究結果。
[學生]小組實驗,完成表格。討論、交流,小組代表描述實驗現象及結論,書寫化學方程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自主探究,在操作與思考的活動中實現三維目標。
[教師與學生]欣賞課本圖8-12:金屬與鹽酸反應的比較。
[學生]觀察圖片,探究出鎂、鋅、鐵、銅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依次為:鎂>鋅>鐵>銅,思考、討論得出結論:金屬可分成能與酸發生反應和不能與酸發生反應兩類。
設計意圖:營造輕松、和諧的探究氛圍,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相關結論。
篇4
關鍵詞:煤矸石,固體廢料,化學試驗,路用性能
中圖分類號:P618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With three different origin and nature of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oal gangue industrial waste residue as raw material, indoor experim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test of coal gangue, soluble loss property analysis, determination of the chemical indicators, such as ignition loss and XRD analysis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compares the local coal gangue aggregate and asphalt, from the chemistry level to verify feasibility of coal gangue, to provide basic data for its road performance.
Key words: coal gangue, solid waste, chemical test, road performance
0引言
煤矸石是采煤和洗煤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是一種含碳量較低、比煤堅硬的黑灰色巖石。在煤炭產出地,尤其是西部地區,煤矸石大量堆積,占用場地且侵蝕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產生了許多不利的影響。多年來,專家學者就煤矸石開發利用問題做了大量研究,如制磚、生產水泥、回收燃燒利熱能等,但工藝復雜,對煤矸石要求高且利用量有限。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進行,高速公路建設飛速發展,若將煤矸石作為路用材料,必將成為其變廢為寶的有效途徑,可帶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通過室內模擬煤矸石的化學風化,測定燒失量等化學指標,并借助XRD分析其化學成分,對各地煤矸石與瀝青集料進行了比較,從化學性質層面驗證煤矸石的路用可行性。
1煤矸石與瀝青集料
1)一號產地煤矸石2)二號產地煤矸石
3)三號產地煤矸石4)瀝青集料
圖1 試驗原材料
表1 原材料的外觀
樣品 顏色 硬度 形狀 光澤 巖性
1號產地煤矸石 黑色 小于小刀 固體且含有較多的粉末 土狀光澤 泥質頁巖
2號產地煤矸石 黑灰色 小于小刀 固體塊狀 土狀光澤 砂巖
3號產地煤矸石 灰黑色 小于小刀 固體塊狀 油脂光澤 炭質頁巖
瀝青集料 灰白色 小于小刀 塊狀 ―― ――
2室內化學風化試驗
2.1化學風化及溶失性作用機理
(1)溶解作用:
Al2O3+2OH-1=2AlO2-1+H2O
CaO+H2O=Ca(OH)2;
CaCO3+ H2O+CO2=Ca+2+2HCO3-1;
(2)水化作用:所含礦物與水結合成水化物,引起體積膨脹,而發生不同程度的化學風化。
2.2溶失性試驗
原料粉碎后過篩,粒徑在0.6-1.18之間的樣品各取三份烘干至恒重,稱取各粒料樣本200g各兩組。第一組編號1-1#,2-1#,3-1#,4-1#;第一組編號1-2#;2-2#,3-2#,4-2#。第一組浸入碳酸鈉溶液中(PH=9.5);第二組放入水中;浸泡7d,每24小時測PH值變化并繪制曲線如圖2所示。
圖2樣本pH值變化曲線
過濾后,樣品在高溫下干燥,稱取浸飽后的質量,計算水溶性:
表2水溶性試驗結果
樣品
1號產地煤矸石 2號產地煤矸石 3號產地煤矸石 瀝青集料
碳酸鈉溶液浸泡 9.1 7.8 6.7 4.7
自來水浸泡 6.1 5.1 4.6 2.9
可見,不同產地煤矸石化學性質差異較大;對于化學穩定性, 3號產地煤矸石最好,與瀝青集料性質接近;對于溶失性,3號產地煤矸石所得結果最小且與瀝青集料較接近,2?號煤矸石次之,綜上分析,3號產地煤矸石在采取一定措施后可滿足路用基層材料的抗風化性能。
3煤矸石的燒失量
煤矸石可能含有殘留煤、有機質以及部分軟巖,其在長期堆放過程中聚焦熱量,可能會發生自然現象,自然后有機質出現灰化或浸水后軟化,導致過量的壓縮變形與強度降低,因此,應盡量選用燒失量小的煤矸石,避免使用富含殘留煤與有機質的煤矸石[1]。
3.1實驗結果
表3燒失量計算結果
樣品 燒失量(%):
1號產地煤矸石 2號產地煤矸石 3號產地煤矸石 瀝青集料
平均值 26.2 17.3 13.1 9.1
注:式中:X―燒失量(%);mo―試料的質量;mn―灼燒后試料的質量。
可見,煤矸石的燒失量普遍較小,1號產地煤矸石燒失量最接近集料,最適合用作路基填料。
4化學成分分析
由XRD曲線得到各樣品的微量元素含量,并計算出摩爾比(SiO2、Al2O3)。見表4、表5。
表4微量元素含量
成分 As Ba Cd Co Cr Mn Ni Pb Se Sr Zn
1號產地煤矸石 12.2 274.2 0.724 13.95 113.3 164.4 40.5 28.2 77.3 114 103
2號產地煤矸石 6.1 299.7 0.07 14.3 72.4 657.7 28.8 17.1 16.4 140 301
3號產地煤矸石 13.9 402.5 0.16 12.6 58 292.1 19.2 12.5 39.9 114 84.4
瀝青集料 4.2 198.5 0.09 13.5 90.1 290 30.2 8.5 5.03 100 98.4
由表4可見,三地煤矸石中重金屬的含量均低于《國家建筑行業標準》限值。
表5樣品的摩爾比
樣品 1號產地煤矸石 2號產地煤矸石 3號產地煤矸石 瀝青集料
摩爾比 1.89 2.88 3.16 6.18
5結語
綜上,煤矸石的化學性質離散型較大,但對于如3號產地的煤矸石,化學性質接近瀝青集料,經處理可用來制作輕骨料原料,路基填料;對于如1號產地的煤矸石,化學性質與瀝青集料差異較大,摩爾比較小,則可代替粘土配料燒制普通硅酸鹽水泥及快硬硅酸鹽水泥,燒制聚硅酸鋁鹽,或利用其中的高鋁、高硅成分制作耐火材料;而對于類似2號產地的煤矸石,化學性質介于中間水平,應根據具體情況來綜合利用。
參考文獻
[1]孫璐,李安渠,張,朱浩然,邵 靜.寧東地區煤矸石應用于道路基層材料的可行性研究[J].華東公路,2011,(1):32-34
篇5
化學性質:在室溫下為無色透明的粘稠液體,有吸濕性和氨臭。 能與水、乙醇和丙酮等混溶,微溶于乙醚和四氯化碳。
用途:乙醇胺主要用作合成樹脂和橡膠的增塑劑、硫化劑、促進劑和發泡劑、以及農藥、醫藥和染料的中間體。也是合成洗滌劑、化妝品的乳化劑等的原料。紡織工業作為印染增白劑、抗靜電劑、防蛀劑、清凈劑。也可用作二氧化碳吸收劑、油墨助劑、石油添加劑。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關鍵詞】: 金屬 研究 開發
Abstract: Human life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metal, the metal materials of modern industry, agriculture, national defens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ached. Vigorously the development of metal materials industry, accelerat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etal material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of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If there is no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super-structure materials, there is no brilliant in today's world aerospace industry.
Keywords: metal, research,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K87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金屬材料和使用方面已有悠久的歷史,生產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經驗,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合理有效地開采礦物離不開進一步探究金屬的化學性質。
一. 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但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不同,越活潑的金屬,越容易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反應越劇烈。
(1)鎂、鋁與氧氣的反應:①在常溫下,鎂條在空氣中發生緩慢氧化而生成白色固體——氧化鎂,但在點燃條件下,鎂條能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缽。②在常溫下,鋁在空氣中發生緩慢氧化,在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從而阻止內部的鋁進一步氧化,因此,鋁具有較好的抗腐蝕性;在點燃的條件下,鋁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體——氧化鋁(Al2O3)。
(2)鐵與氧氣的反應:①常溫下,鐵在干燥的空氣中很難與氧氣反應;②常溫下,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③在點燃的條件下,鐵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物質——四氧化三鐵。
(3)銅與氧氣的反應:①常溫下,銅在干燥的空氣中幾乎不與氧氣反應;②銅在空氣中加熱時,表面會逐漸生成黑色物質——氧化銅;③銅在潮濕的空氣中易形成銅綠(堿式碳酸銅)。
(4)金、鉑即使在高溫下也不與氧氣反應。
二.金屬活動性順序及置換反應
(1)金屬活動性順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2)金屬活動性順序的作用:①判斷金屬與酸的反應:a. 一般說來,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b. 酸不包括濃硫酸和硝酸,因為它們有很強的氧化性,與金屬反應不能生成氫氣,而生成水。②判斷金屬與鹽溶液反應。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③判斷金屬活動性強弱: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④判斷金屬跟混合鹽溶液反應的次序。
(3)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置換反應
可用式子表示:A+BC==B+AC;例如:Fe+2HCl==FeCl2+H2,Cu+2AgNO3==Cu(NO3)2+2Ag。
凡是金屬的化學性質總結為一下內容:①金屬與氧氣發生化合反應生成金屬氧化物;②活潑金屬(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氫之前的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發生置換反應生成鹽和氫氣;③金屬與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生成另一種鹽和另一種金屬。
三. 金屬的應用
1.鐵的冶煉
我國是世界上已知礦物種類比較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礦物儲量也很豐富,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鐵。我國開始冶鐵的時間大約在春秋時期。到戰國中晚期,我國已經比較廣泛使用鐵器。由于那時早已有了豐富的冶煉青銅的經驗,生鐵和“塊煉鐵”幾乎同時出現?!皦K煉鐵”冶煉溫度低,生鐵冶煉溫度高。至遲在春秋晚期,我國已用高溫液態還原法得到生鐵并用來鑄造農具和兵器。
把鐵礦石治煉成鐵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實驗室按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在硬質玻璃管里放入少量紅色
的氧化鐵粉末,先通入一氧化碳,
然后加熱。
(1)實驗現象:
紅色粉末逐漸變成黑色固體,澄
清石灰水變渾濁。
(2)原理:利用高溫條件下,
焦炭與氧氣反應生成的一氧化
碳把鐵從鐵礦石中還原出來。 圖Ⅰ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
(3)化學方程式為:
(4)原料:鐵礦石、焦炭、石灰石及空氣。
(5)設備:高爐。
(6)煉鐵時選擇鐵礦石的標準:a.鐵礦石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大(即含鐵量高);b.煉鐵過程中產物對空氣不能造成污染;滿足以上兩個條件的礦石是理想的綠色礦石。
工業上煉鐵時,把鐵礦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爐,在高溫下,利用焦炭與氧氣反應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鐵從鐵礦石里還原出來。煉鐵過程中的產物應該合理處理,避免環境污染。
四.金屬資源的保護
地球上的礦物資源十分豐富,它們為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但礦物的儲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再說,據有關資料報導,現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蝕而報廢的金屬設備和材料相當于年產量的20%~40%。防止金屬腐蝕已成為科學研究和技術領域中的重大問題。隨著工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造成環境污染的污染源之一就是重金屬污染,如銅、汞、鉛等重金屬。
保護金屬資源的另一條有效途徑是金屬的回收利用。隨著我國經濟的日益發展,電子產品日益增多,電池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對于一節小小的廢電池人們也許在不經意間隨手丟入垃圾箱。但是,廢電池中滲出的重金屬物質會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以至威脅到人類的健康。只要我們合理利用它能改變這些狀況,其實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廢電池中含有許多重要的化學物質如金,鉑金,銅、鋅、銀等。若用初中化學學過的置換反應原理來處理,可從中制取金屬單質(如:Au,Ag,Cu等)。這樣既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又可回收利用金屬,提高經濟效益。
篇7
1、一氧化碳可以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有可燃性。
2、一氧化碳可以與鐵的氧化物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有還原性。
3、一氧化碳有劇毒性。CO 是個電子對的給予體,能與血紅蛋白的亞鐵結合形成配位從而影響血紅蛋白的運輸氧氣,同時CO具有強的還原性,能與活潑金屬氧化物反應,制取金屬。
(來源:文章屋網 )
篇8
同系物,是指結構相似、分子組成相差若干個“CH2”原子團的有機化合物;一般出現在有機化學中,且必須是同一類物質含有相同且數量相等的官能團,羥基例外,酚和醇不能成為同系物,如苯酚和苯甲醇。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是同系物絕大部分相差1個或n個亞甲基團;二是有同一基團的物質不一定是同系物。
一類同系物的化學性質基本相似,物理性質隨著碳原子的增加而作有規則的遞變。
相對分子質量越大,熔沸點越大;同系物的物理性質不同,但有相同的官能團,所以化學性質相似。
同位素:質子數相同,中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六、產物:
產品產量 g ,物態,顏色,氣味 ;
產率的計算
七、討論及回答問題:
伊犁師范學院化學與生物科學學院
有機化學制備實驗報告
姓 名 班 級
教 師
實驗組數
實驗日期
實驗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主要試劑及產品的物理常數
四、儀器裝置圖:
五、實驗步驟和現象:
篇10
關鍵詞:土木建筑 化學性質 耐久性
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土木建筑材料化學性質一般范疇都是很廣的,但是很他們的化學變化和穩定性是我們一直比較關心的方面。有些化學變化是有利于改善工程的,是我們想要的那些性質。有的變化會降低工程的使用功能,是我們不想要的。使用功能材料的化學穩定性一般都是指,材料在工程環境中,其化學組成的結構是否可以一直保持穩定的性質。本文就這兩個方面展開自己的討論。
1、土木建筑材料化學性質
土木建筑材料的化學變化主要是指,在生產或施工過程中材料發生化學反應,在這些條件影響下,不同程度上使材料發生變化,然后形成工程所有需要的新的結構和性質。例如:在工程中水泥的水化及凝結,產生結構的變化從而形成工程中所需要的性質。等。通過這些變化 ,材料才能形成土木建筑工程所需的性質。下面主要介紹一下,混凝土和砂漿的一些化學性質。
混凝土
輕骨料混凝土的骨料孔隙率高、抗拉強度略低、表觀密度小、吸水率大、彈性模量較低、極限應變較大、熱膨脹系數較小、收縮和徐變較大、保溫性能良好等特點。這種混凝土一般來說用途主要有保溫、結構保溫和結構三個方面作用。所謂的多孔混凝土就是指里面有大量微小氣泡均勻分布著的輕質混凝土。多孔混凝土一般由硅材料(尾礦粉、粉煤灰、石英砂、頁巖等),鈣材料(水泥、石灰)和加氣劑構成,它制成砌塊、屋面板、內外墻板等制品,這些成品一般都是用于工業及民用建筑和各種保溫工程。按其氣孔形成的方式不同分為泡沫混凝土以及加氣混凝土。
抗凍混凝土里面摻入了很多的引氣劑來提高混凝土的抗凍性,有了引氣劑在混凝土中就有很多分布均勻的、穩定而封閉的微小氣泡??節B混凝土的滲透原理主要是通過摻加適量外加劑和摻合料,同時控制混凝土組成材料的質量,合理地進行混凝土配合比,這樣毛細管通路就會被堵塞、內部結構非常密實、界面原生裂縫減少,從而形成較高的抗滲性能。強度等級達到或者超過C60的混凝土都可以較為高強度混凝土,它在大跨度、重載、高聳發展和承受惡劣環境條件下都能夠適應,技術和經濟效益都明顯提高。
1.2砂漿
砂漿在砌筑、抹面、修補和裝飾工程等方面都經常被使用。砂漿保水性非常好,它一般是指膠凝材料、摻加料、細骨料和水進行一定比例的配合并進行拌制,經過一段時間的硬化之后成的材料。砂漿按用途分為砌筑砂漿、裝飾砂漿、抹面砂漿以及特種砂漿等。六塊邊長為70.7mm的立方體試件我們一般稱之為砂漿的強度。砂漿的變形一定要均勻,這樣水分才不易流失,而且這樣砂漿和基底的粘結好,能夠形成較高的強度。防水砂漿主要分為三種,摻加防水劑的防水砂漿和膨脹水泥、普通水泥防水砂漿和無收縮水泥防水砂漿三種。普通抹面砂漿主要是用于保護結構主體,提高耐久性。
1.3物理作用與化學作用
物理作用就是指物質的狀態會發生變化,使材料發生致內部裂縫的擴展或者體積的脹縮,但是它的化學成分不會發生變化。在寒冷地段,凍融變化對材料的破壞作用會起著顯著的破壞作用。在高溫地段的建筑物或構筑物,選用建筑材料必須能夠耐熱。所以,在民用和公共建筑中,材料必須具有抗火性能,為了保護人們的人身安全?;瘜W作用主要是指酸、堿、鹽等氣體或者液體的侵蝕作用。
2、土木建筑材料的耐久性
材料的耐久性業界一般是指抵抗環境中的各種不利因素及有害介質的作用,從而能夠長時間地保持它的使用性能的性質。我們知道建筑材料在建成之后,就開始一直受到周圍各種破壞因素的影響。而且在使用的過程中鋒還要一直保持它的使用性能的能力。但是假如環境太惡劣或者條件太差,長期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都會對材料的原有性質起到破壞作用,材料的使用功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降低。這個時候它的耐久性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土木建筑材料的耐久性一直是材料科學和使用經濟中的受關注的問題。為保證材料良好的化學穩定性,非常多的材料標準都已經對某些成分及組成結構進行了限制規定。
2.1影響耐久性原因
總結起來造成建筑失效主要由兩個方面原因。主要由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種。建筑材料本身組分和結構就存在容易發生變化,密實度非常低的內在不利因素,都會威脅到材料的穩定性,而且固相界面上的化學生成物經常會發生膨脹,各組分熱膨脹也會不均勻,這是內因。材料所處在荷載、疲勞、電解、太陽下面或者濕度比較大、溫度差比較大的環境就屬于外因,這些不管是內因還是外因,都是一個或者幾個一起對建筑材料進行機械的、化學的、物理的和生物的作用,使得材料發生化學或者物理的變化,材料中被人們所需的性質就會喪失。發生逐步變質。建筑材料發生什么變化主要還是看屬于什么樣的材料或者結構是什么樣的,比如在建筑材料中,金屬材料就屬于那種非常容易被電化學腐蝕的材料,而對于水泥砂漿、磚瓦、混凝土等這些無機非金屬材料,主要是通過干濕循環、溶解、溶出、溫度變化、凍融循環等物理和化學變化的作用進行腐蝕。木材主要是因為環境的溫度、濕度和空氣等因素為昆蟲或者腐爛菌的生存與繁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高分子材料的耐久性遭到破壞主要是因為紫外線或者臭氧等所起的化學作用。當然了,在材料的變質失效過程中,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的作用是分不開的,是緊密相連的,互相影響的。
2.2 耐久性指標
在傳統材料生產中要想對其質量進行控制,建筑材料的耐久性指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新材料的能否推廣,建筑材料的耐久性指標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建筑材料的耐久性指標都是在將材料放在了比實際使用狀況的環境更加惡化的環境下進行的,得到的只是一個表征材料受損、變質、失效以至破壞程度的評價指標,這個指標明顯和實際情況是不完全一樣的,要根據一些經驗適當修改。目前材料科學和統計數學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發展,都把材料的變質失效看成是某種隨機過程來處理,通過數學模擬,同時進行短期試驗,這樣就可以得到非??煽康哪途眯灾笜恕8鶕鲜龅慕涷炍覀円部梢詫δ承┙饘俨牧夏途眯缘难芯吭囼?。
結論
通過對土木建筑材料化學性質和耐久性的分析,我們更加好地了解了土木建筑材料,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控制了土木建筑的質量,提高了他們的使用壽命。不但對于從經濟效益,還是從資源的浪費上都是值得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