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器范文
時間:2023-03-17 21:54: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智能控制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太陽能熱水器; 模糊控制算法; 輸出功率; DS18B20
中圖分類號: TN95?34; TP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4)05?0124?03
0 引 言
由于太陽能強弱隨天氣和季節變化,因而太陽能熱水器需要輔助加熱裝置才能保證一年四季或全天候使用到熱水。目前大多數產品的電輔助加熱方式采用開關式或PID控制,但由于太陽能本身是一個時變的復雜非線性變量,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和輔助加熱過程無法精確地用數學模型描述,采用傳統控制方式有時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模糊控制是一種智能的非線性控制方法,在家用電器和其他嵌入式控制系統中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本文結合太陽能熱水器的具體應用,設計了基于單片機的模糊智能控制器。
1 主要硬件設計
本系統以單片機STC89C52RC為控制器,采用DS18B20數字溫度傳感器測量水溫,以DS12C887為系統提供高精度時鐘,通過模糊控制算法得到控制量,通過PWM波控制過零繼電器方法來控制加熱棒的功率,從而控制水溫。
1.1 單片機最小系統設計
實驗系統采用8051內核的STC89C52RC單片機作為智能控制器。由于系統運算量不大,沒有太多的中間數據需要處理、保存,因此不必外擴數據存儲器,僅使用STC89C52RC內部RAM和E2PROM完全能夠滿足要求。STC89C52RC最小系統電路如圖1所示。
1.2 溫度控制執行器設計
該系統的水溫控制執行部分是一個過零固態繼電器和加熱棒,繼電器輸入控制端為DC 3~32 V,輸出端為AC 5 A/380 V/50~60 Hz,加熱棒功率為500~1 000 W。通過控制單片機產生PWM波的占空比控制交流過零繼電器的通斷頻率,從而實現對加熱棒的功率控制。
1.3 溫度測量部分設計
采用數字溫度傳感器DS18B20,其抗干擾能力強,并且不必要溫度標定,使用單片機分時復用原理與傳感器的單總線接口方式即可實現數據通信。DS18B20的硬件電路如圖2所示。
1.4 時鐘電路設計
為實現熱水器24 h供應熱水的目的,控制器必須有一個實時時鐘來為系統提供準確的基準時間。本系統中采用DS12C887時鐘芯片,該芯片采用CMOS技術,把時鐘芯片所需的晶振和電池以及相關的電路集成到芯片內部,具有微功耗、接口簡單、精度高,工作穩定可靠等優點。電路圖如圖3所示。
2 模糊控制器設計
2.1 模糊控制原理
模糊控制系統結構如圖4所示。模糊控制器的輸入、輸出量都是精確的數值,而模糊控制器采用模糊語言變量和模糊邏輯推理,因此必須將輸入變量變換成模糊語言變量,這個過程稱為精確量的模糊化;然后進行模糊推理,形成控制策略;最后將控制策略轉換為一個精確的控制變量值,即去模糊化,并對輸出控制變量進行控制。
2.2 模糊控制器實現
本系統采用二維模糊控制器,以溫度誤差和誤差的變化率作為模糊控制器的輸入信號,模糊控制器輸出控制量[U,]單片機再根據[U]值確定輸出PWM波的占空比;時間設置值也作為控制器的輸入信號,用于對占空比進行時間上的優化。
將模糊控制器的輸入、輸出變量的實際變化范圍稱為這些變量的基本論域。本系統中的誤差[e、]誤差的變化率[ec、]控制量[u]的基本論域分別為:[-2,+2],[-0.2,+0.2]和[0,100%]。
3 結 語
經實驗測試,本文所設計的控制算法和硬件電路能夠滿足設計要求,所構建的系統具有穩態誤差小、過渡時間短、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等特點,可作為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廠商的產品設計參考。本系統溫度靜態誤差:[T≤]0.1 ℃;溫度超調量:[T≤]0.3 ℃。
參考文獻
[1] 黃曉林,梁玉紅.交流過零觸發PWM調功器的算法設計[J].汽車科技,1998(6):26?30.
[2] 于江濤,王克奇,鐘曉偉.模糊控制理論在即熱式熱水器中的應用[J].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環境試驗,2011,29(1):42?45.
[3] 郭天祥.新概念51單片機C語言教程:入門、提高、開發、拓展全攻略[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4] 張吉禮.模糊?神經網絡控制原理與工程應用[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
[5] 周潤景,徐宏偉,丁莉.單片機電路設計、分析與制作[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6] 張敏.基于單片機結合模糊控制的電熱水器控制系統設計[J].現代電子技術,2008,31(16):39?42.
[7] 龔愛平.基于模糊控制的電子水煲的研究與實現[D].廣州:廣東工業大學,2009.
篇2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the expert system, fuzzy theor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many other latest intelligent control achievements start to enter the field of motor control, and they provide a brand-new way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motor controlling.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controlling system of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motor, explores optimization, which is the most cutting-edge modern computer applications,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traditional PID controller in combination. It is difficult for traditional PID controller to achieve satisfactory results when aiming at the controlled objects or processes with complicated nonlinear features. The research makes use of th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to optimize intelligent PID control, such as fuzzy-PID, BP-PID, adaptive-PID control, expert-PID and PID controller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setting), to perfec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method in BLDCM controlling system.
關鍵詞: BLDCM;最優化;智能控制
Key words: BLDCM;optimization;intelligent control
中圖分類號:F27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2-0036-02
0 引言
無刷直流電機(BLDCM)控制系統是集電機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控制理論和計算機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于一身的機電一體化系統。在傳統直流電機優越的調速性能保持上,無刷直流電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由機械換向和電刷引起的一系列問題,在現代社會的各個領域均有較好的應用[1]。隨著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進一步開發與利用,出現新一輪的無刷直流電機的研究熱潮,隨著研究熱潮的不斷深入,無刷直流電機的使用范圍不斷擴大、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在工業控制系統方面,為了更好地解決無刷直流電機中存在的若干問題,無刷直流電機的研究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轉矩脈動
當前,無刷直流電機存在轉速低、精度高、調速范圍大等一系列復雜問題,轉矩脈動直接影響著無刷直流電機速度控制性能。因此,無刷直流電機的轉矩脈動成為當前情況下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于無刷直流電機的脈動性能在一些視聽設備等比較精密的儀器設備中要求比較高,因此在提高無刷直流電機性能方面抑制或消除轉矩波動至關重要。目前針對無刷直流電機轉矩脈動產生的原因分析,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尋找抑制或消除轉矩脈動的各種方法和途徑。
分析無刷直流電機轉矩脈動產生的主要原因有:①由齒槽效應和渦流效應引起的轉矩波動,同其他電機一樣,無刷直流電機也同樣不能完全將齒槽效應和渦流效應避免。②無刷直流電機通常使用電子換相控制,電機繞組電感使電機相電流不可能為理想的方形電流。這就給系統帶來換相轉矩脈動。③由轉矩諧波引起的脈動。
為了提高無刷直流電機的性能,對無刷直流電機轉矩脈動研究不斷深入,針對轉矩脈動產生的不同原因,提出了抑制或削弱轉矩脈動的不同觀點和建議,這些解決措施因為研究條件的局限性只是在原有結構上或者控制方案上進行了一些修補和強化,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轉矩脈動問題,因此對無刷直流電機轉矩脈動的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
根據定子電流諧波的最優權重的設計方法,美國的J.Y.Hung博士等人通過利用電流調節器等裝置,有效降低了由電磁轉矩及齒槽引起的轉矩脈動。此外,還有英國的Y.S.Cen、Z.O.Zhu和David.Hower博士試制成功的無齒槽的無刷直流電機,其主要作用也是通過減少轉矩脈動,提高電機效率[2]。
2 無位置傳感器
在電機控制中如果無位置傳感器,如果想獲得電機轉子的位置。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必須對與電機轉子位置進行檢測和計算,研究人員提出采用智能控制理論,順利實現了對電機轉子進行的檢測和計算。這種控制方法通過智能方式來建立被測電壓、電流和轉子位置的相互關系。人工智能控制不要求控制電機有精確的數學模型,解決了電機運行過程中的非線性和參數的不確定性,而且實現對無刷直流電機控制的精度高、運行穩。對無位置傳感器臺灣的HG Chen、C.M.Lian博士通過智能換向調節裝置實現了有效控制,其主要原理是:檢測電機端電壓,通過開關信號發生器對換向位置進行粗略估計,然后給出最佳轉矩產生特性通過智能自調系統對換向瞬間進行微調[3]。但是,由于人工智能控制應用于無刷直流電機控制系統中的研究尚在起步階段,大部分研究只進行到仿真階段。
3 速度調節
BLDCM本身具有平穩的調速性能,同時還克服了有刷直流電機機械換向帶來的一系列缺點,在各個領域已經得到廣泛應用[4]。針對BLDCM本身具有時變性、非線性、強耦合等特征,無刷直流電機調速控制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自動控制領域,最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就是PID控制,但是隨著工作環境改變,控制對象變得的越來越復雜,從而對控制技術要求變得越來越高。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對電機控制的精度和性能的要求不斷提高,同時由于無刷直流電機控制系統本身具有的復雜非線性的特性,采用常規PID控制策略對無刷直流電機進行控制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近年來通過對無刷直流電機的轉速調節研究中,現代的自適應控制、模糊控制、神經網絡控制等控制方法也應用于在這一領域,這些方法經過研究人員研究實驗得出結論現代控制理論中的智能控制比較適合電機控制,可以很好的提高系統的性能。本項目正是出這一角度出發,結合國內外無刷直流電機控制系統的研究現狀,將現代計算機應用中最前沿的最優化與智能控制與傳統的PID控制器結合在一起解決實際問題。
模糊PID控制策略就是將模糊控制引入傳統的PID控制器,組合成Fuzzy一PID復合控制器,并通過模糊控制規則尋找符合智能控制器控制方法,再利用最優化算法對復合模糊PID控制器控制參數進行優化,實現對無刷直流電機的速度控制,并且使無刷直流電機控制參數達到指定要求。
專家-PID復合控制器(ExpertControl),同樣也是將專家控制原理(即基于受控對象和控制規律的各種知識,并以智能的方式)與傳統PID控制結合在一起,利用專家經驗來設計PID參數便構成了專家PID控制。同樣利用專家經驗控制傳統PID控制器參數事項對無刷直流電機的的速度控制,使各項控制參數達到指定要求。
遺傳-PID復合控制器(GeneticAlgorithms),是通過遺傳算法把“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原理,引入待優化參數進而形成的編碼串群體中,按照一定的適配值函數和一系列遺傳操作對各個個體進行選擇,從而使適配值高的個體被保存下來,組成新的群體。新的群體中包含了上一代的大量信息,并且引入了新的、優于上一代的個體。通過周而復始的不斷循環,不斷提高群體中各個個體的適應度,直至最后滿足一定的極限條件。這樣就達到了優化遺傳的目的)與傳統的PID控制器結合起來。通過遺傳算法來找到適合無刷直流電機控制系統要求的PID控制器參數,實現對無刷直流帶等級速度的控制,使系統的控制參數達到制定要求[5]。
復合智能PID控制器。復合智能控制器是將多種智能控制發發結合起來,取長補短,解決現代工業生產過程中單一的一種控制理論無法解決的控制難題。
模糊神經網絡控制器,是將神經網絡和模糊控制兩種控制方法結合在一起,針對模糊控制系統中模糊規則不好指定的弊端,神經網絡具有很強的非線性擬合能力,可映射任意復雜的非線性關系,而且學習規則簡單,便于計算機實現。具有很強的魯棒性、記憶能力、非線性映射能力以及強大的自學習能力,利用神經網絡更好的摸索和制定模糊神經網絡控制器對工業系統的控制。
遺傳神經網絡控制器,同樣的道理遺傳算法以生物進化為原型,具有很好的收斂性,在計算精度要求時,計算時間少,魯棒性高等都是它的優點。在現在的工作中,遺傳算法(1972年提出)已經不能很好的解決大規模計算量問題,它很容易陷入“早熟”。常用混合遺傳算法,合作型協同進化算法等來替代,即本項目中提到的遺傳神經網絡控制器。
相對于復合智能控制器而言,通過把復合智能控制與傳統的PID控制器進行結合組成模糊神經網絡PID控制器和遺傳神經網絡PID控制器,通過智能控制器更好地解決PID控制器控制參數問題,快速有效的尋找到工業控制系統中PID控制器Kp、Ki、Kd參數的最優解,使控制系統達到設計技術要求。
針對復雜的工業控制系統優化智能控制器參數是目前控制理論發展的最新方向,通過追隨當前狀態的最優參數值在參數空間搜索通過一系列迭代找到最優解。本項目研究的粒子群優化算法優化復合智能控制器參數是通過模擬生物群體的行為來解決尋找控制器參數最優點的問題,這種方法已經成為智能控制領域新的研究熱點,粒子群優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又翻譯為粒子群算法、微粒群算法、或微粒群優化算法。該算法是通過模擬鳥群覓食行為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基于群體協作的隨機搜索算法。通常認為它是群集智能(Swarm intelligence,SI) 的一種。它可以被納入多主體優化系統(Multiagent Optimization System,MAOS)。粒子群優化算法是由Eberhart博士和kennedy博士發明。研究證明,優化智能控制應用在無刷直流電機控制系統中使無刷直流電機性能得到了顯著提高,也是當前無刷直流電機控制系統研究的一個熱點方向,主要體現在將與其他智能控制方法和優化算法相結合,通過PSO用于電機參數的在線辨識,并對無刷直流電機轉速進行自適應調整,在電機控制系統中起優化智能PID控制器控制參數。如PSO優化PID控制參數(Proportion Integration、differential)與神經網路,模糊控制,遺傳算法換等相融合中,為其提供非參數化的對象模型、優化參數、推理模型及故障診斷等。利用粒子群優化算法的并行處理、自學習、逼近任意非線性函數的特性,可以找到最優的KP、KI、KD參數。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智能控制在無刷直流電機控制系統中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6]
參考文獻:
[1]夏長亮.無刷直流電機控制系統[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Kenndy J, Eberhart R C, Shi Y H. Swarm intelligence[M].San Francisco: Morgan Kaufmann,2001.
[3]王凌.智能優化算法及其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
[4]張海亮.無刷直流電機控制器及控制算法研究[C].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1.
篇3
關鍵詞:電力系統;電力開關柜;智能控制器;設計與應用
1 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簡述
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是采用智能化技術,如計算機技術、電力電子(通訊)技術、數據處理技術等對電力開關柜的控制器進行改進,從而優化控制器的性能,使其達到自動化、智能化調控的目的,同時提高控制器運行的可靠性、安全性與經濟性。
通常,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主要是由中心檢測處理模塊、LED 顯示模塊、保護模塊、功能模塊等部分組成。它通過對電力系統中電流、電壓等信號的監測以及對相關數據信號的處理、傳遞等,達到系統自動化調控、故障保護等目的。對比傳統的電力開關柜控制器,它具有如下優勢:(1)由于計算機技術、數字技術等先進技術的應用,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內部電路以集成電路為主,并將計量、保護、控制、記錄等功能集于一體,并通過數字信號將通訊信息傳遞,實現功能集成化、數字化;(2)技術人員事先編制好相關調控程序,并通過計算機等相關軟件的智能化功能,設置智能化功能單元進行過電流的保護,并與環網中保護模塊進行動態配合,以實現對電力系統的智能化調控,從而達到在發生故障時起到應急調控與保護作用的目的;(3)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的體積大幅度減小,在保證智能化功能的基礎上呈現小型化體積模式,同時,控制器的結構以模塊為表現形式,所以其功能(監測、保護、自檢等)的發揮更加可靠、安全,促使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的形式向著標準化,系統向著網絡化、分散化等方向發展,促進電力系統運行經濟效益的提升。
2 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的設計原理
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是電力系統斷路器上的保護裝置,也是核心的控制裝置,所以,技術人員需要全面考慮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的智能化調控、保護等功能,對以上兩個方面進行優化設計,從而實現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的自動監測、智能操作、主動保護等功能。
1)對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自動監測功能的設計,需要利用傳感器的靈敏性,對系統的電流、電壓等信號參數的變化進行有效感應,并通過設定好的程序,在以上信號參數的變化超出標準范圍時候,尤其是對各個環節的特征信號,進行有效的監測與反饋,正確判定自身系統是否在安全性、可靠性狀態下運行。圖1 是自動監測單元結構設計的原理。
2)對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智能操作功能的設計是依托計算機技術、數據處理技術等,主要通過相關軟件對信息數據進行接收與處理,從而有目的地選擇相關操作過程,促使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對自身運行狀態進行智能化判斷,并作出相應的操作。圖2 是智能操作單元結構的設計原理。
3 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應用現狀
隨著技術人員對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研究的不斷深入,其在實踐中的應用效果也越來越明顯,對電力系統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此,筆者將針對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現狀進行探討。
3. 1 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自動監測功能的發揮
自動監測是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它主要監測電力系統以下幾個方面:
1)電路器作為電力系統的重要元件,一旦其內部構件出現故障,將在不同程度上影響電力系統供電的質量與效率。因此,在短路器上加裝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可以對斷路器的觸頭磨損量、磁場結構、流經電流大小、開關次數等進行自動監測,從而通過對以上數據信息的處理與分析,判斷斷路器的運行狀態與使用壽命,為斷路器與電力系統安全有效運行提供助力。
2)除了電壓、電流之外,電力系統運行中的重要參數還有電容,電容出現不穩定變化,也將導致斷路器的異常運行,影響電力系統的供電質量。因此,運用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可以對分閘電容與合閘電容進行有效監測,并實施相應應急操作,以保證斷路器電容的有效性。
3) 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還能夠對自身進行自我監測,即是在控制器某一構件出現異常情況的時候,控制器的智能自檢模塊將發揮作用,對相應芯片與通信回路進行有效檢測,從而找到故障點,為技術人員的檢修提供條件。
3. 2 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智能操作功能的發揮
控制器的職能操作功能主要是通過操作模塊與自動監測功能模塊相配合來實現的,自動監測中對電力系統中斷路電路、合閘電壓、電容水平等參數進行監控。在發現異常情況后,將發出警報,控制器的中心檢測處理模塊將發出對應的操作指令,進行智能化的操作,如,調整斷路器的同步關合次數,盡量保證同步性與準確性,降低系統空載概率,保護斷路器與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保證電力系統相關設備元件的使用性能,延長使用壽命。
4 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的發展方向
在國外,電力開關柜的控制器初步進入智能化階段是在上個世紀80 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抗干擾技術、傳感技術等的發展,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也得到空前發展。我國技術人員對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的設計與應用研究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但是相信,在技術人員不斷創新研究思想、提高技術水平的基礎上,必將促進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進一步發展。具體說,未來,我國技術人員將著重在以下領域進行深入研究,以促進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性能的優化與充分發揮,進而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經濟性。
1) 目前,我國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依然采用通用CPU、單片機等元件,這種控制器的成本高,而且電路復雜,不利于控制器性能的優化。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的性能,設計人員應該注重研究開發專用集成電路,并注重控制器抗干擾性能的提高,以使其運行安全性、可靠性、適應性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從而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2)電力開關柜的智能控制器的主要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與網絡通訊技術,因此,相關網絡控制軟件的開發也是極其重要的,必須在提高控制器硬件質量的同時,強化網絡控制軟件的開發力度,以優化人際接口環節。
3)在電力系統中,除了電力開關柜控制器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功能元件,因此,實現電力開關柜控制器的智能化發展,還應該注重對其相關配套元件的研究,以使其能夠配合智能化控制器的運轉,完善系統,簡化操作,提高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
篇4
【關鍵詞】智能;自啟動;延時
1.設計背景及目的
電力的生產、輸送、分配和使用需要大量的各種類型的電氣設備,為了使主系統安全、穩定、連續、可靠地向用戶提供充足的、合格的電能,就必須盡可能地排除電力系統在運行中的一切故障,以保證電氣設備和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其中設備過度發熱,是破壞電力系統安全的主要因素,甚至會危及到生命財產安全。因此,使整個電力系統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低溫環境十分關鍵。空調能提供一個相對低溫和恒溫的環境,但普通空調一般不具備來電自啟動功能,即市電停電后,空調即停機;市電來電后,空調不能自行啟動,除非人工干預才能開機,而人工畢竟受到工作時間的限制,不可能24小時來監視空調的工作情況,那么智能空調來電自啟動控制器正好解決這個問題,最大限度地減少電力設備過度發熱的時間,盡快地使設備的溫度環境恢復到正常狀態。
2.國內研究概況
目前空調斷電來電自啟動器的研究在國內尚屬空白,懂空調制冷的人都知道商用分體空調根據部件可分為:室外機(壓縮機、冷凝風機)、室內機(蒸發風機)、空調控制板。空調控制板協調室內機和室外機工作:1、不制冷時只有室內風機工作;2、制冷時室內風機、室外風機、壓縮機同時工作;3、除濕時室內風機停機、室外風機、壓縮機工作。
空調斷電來電自啟動的目的:維持空調原來開機、制冷狀態、保障環境溫度穩定,提高商用空調智能化,實現無人值守。分體商用空調要實現來電自啟動有兩種方法:
(1)空調斷電再次來電時給空調紅外接收器一個開機信號,類似于自動按一下遙控器開關鍵。
(2)把原來空調控制系統換成類似機房專用空調控制器,由控制器自身記錄空調狀態,來電時自動恢復原來狀態。
現在我們比較一下兩種來電自啟動控制器的優缺點:
首先我們來看射頻空調自啟動工作原理:
(1)在每臺空調周圍的墻上或其他地方安裝一個紅外發射頭對準原來空調紅外接收處。
(2)空調運行控制邏輯由原來控制板完成?。
(3)當空調斷電再次來電時接有發射頭的空調自啟動器給空調發射一個開機信號,空調重新初始化自身控制程序、根據空調檢測到的溫度及空調原來設置的工作模式來決定是否開室內風機、室外風機及壓縮機還是其他動作。
射頻信號來電自啟動器缺點:
(1)經常出現開機不成功
原因:a.自啟動控制器不穩定(由于這些控制器都是少量生產,基本沒有經過嚴格全面的性能測試);b.頻本身缺陷,信號中間不能有障礙、發射頭(接收頭)不能有灰塵——固定不動的發射頭經常被灰塵覆蓋。
(2)容易損壞壓縮機
原因:a.射頻來電自啟動控制器無法識別空調壓縮機狀態,無法實現壓縮機保護。頻繁斷電的情況下,射頻自啟動控制器頻繁的向空調發送開機指令,造成空調壓縮機頻繁開關,容易引起壓縮機損壞。b.有些射頻自啟動器設計了連續開機幾次的功能,也是造成空調頻繁開關機的原因——如射頻啟動器發出開指令由于灰塵或障礙物干擾,射頻自啟動器認為沒有開機成功,復位再次發出開機指令,使得壓縮機頻繁開關。
3.主要技術內容
3.1 預期目標
空調來電自啟動控制器是專門針對企業機房而設計的。這里所謂機房的特征是:需要長時間使用一般的民用空調機來調節空氣溫度,通常情況下無人值守。一旦遇到斷電情況,空調機即停止工作,即使外界電網恢復供電,一般的普通空調機都不會自動檢測來電并自動啟動。本產品就是用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3.2 應用領域
空調來電自啟動控制器適用在需要空調24小時開機的場所,比如:電腦機房、自動銀行換鈔間、移動聯通等運營商戶外基站、電力系統變電站、戶外箱站、溫室、倉庫、生物制藥廠、無菌室、潔凈廠房、學校圖書館、檔案館、文物館、倉儲中心、醫院血站、疾病防控中心、環保監測部門的冷庫、智能樓宇等需要溫度監測的場所和領域。
3.3 創新點及特色
智能控制器來電自啟動工作原理:當空調斷電再次來電時,智能控制系統自動恢復斷電前運行狀態。采用專業空調智能控制器優點:采用單片工控專用芯片和低頻率信號線路設計,實現最精簡的硬件電路方案,能夠有效抵抗各種電氣干擾,減少了元器件數量,降低了故障率,延長了使用壽命;同時也控制了功耗、體積;并且開機成功率非常高,有效地保護空調壓縮機等核心部件。
3.4 電路原理圖
圖1
3.5 電路簡介
本控制器圖1由變壓器、橋式整流器、延時電容、穩壓芯片、電壓比較器、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開關三極管及常開繼電器構成。
變壓器T1初級通過保險器F1接220V市電,實現電壓220V轉換為12V,變壓器T1次級跨接橋式整流器D的輸入端,橋式整流器D跨接于穩壓芯片IC1的輸入端及地端間,穩壓芯片IC1輸入端、輸出端分別接有第一濾波電容C1及第二濾波電容C2,第一電阻R1與延時電容C3串聯支路跨接于穩壓芯片IC1輸出端及地端間,構成RC延時電路,中間接點接電壓比較器IC2電壓負端輸入端腳2。第一電阻R1是延時微調電阻,用以調節延時時間。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串聯支路跨接于穩壓芯片IC1輸出端及地端間和電壓比較器IC2腳8及腳4間,中間接點接電壓比較器IC2電壓正端輸入端腳3,電壓比較器IC2輸出端串接第四電阻R4后接三極管Q1基極,開關三極管Q1發射極接常開繼電器K1,第五二極管D5跨接于三極管Q1發射極與地端間。常開繼電器輸出應接空調面板的啟動開關。
本設計穩壓芯片IC1采用7809穩壓芯片,R1是延時微調電阻(3296精密電位器);R4是限流偏置電阻;第五二極管D5是保護二極管(1N4007)
本設計可以在自動啟動空調的同時,不需要人工干預,控制器中僅采用常用電子元件,且設計新穎,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工作安全可靠。
3.6 電路原理
220V市電經過一變壓器降壓、整流器整流、穩壓、濾波后輸入到電壓比較器,電路通電一段時間后電壓比較器的同相輸入端電壓大于反向輸入端電壓,電壓比較器輸出高電平,使一常開繼電器吸合,使空調自動啟動,空調啟動后繼電器釋放并復位。
3.7 工作原理
220V市電經過220V/12V電源變壓器(T1)后輸出12V交流電。經過(D1—D4)橋式整流器后輸出脈動直流電,再經過第一濾波電容(C1)濾波,再經過穩壓芯片輸出+9V。穩壓芯片再經過第二濾波電容(C2)濾波,此電源輸出為直流+9V。
電路接入+9V電源后,當電路通電時,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組成串聯分壓電路使電壓比較器IC2的同相輸入基準電壓為4.5V;由R1和C3構成RC延時電路,T= R1 C3,R1是延時微調電阻,控制電壓比較器的反向輸入基準電壓。當電壓比較器同相輸入端電壓高于反向輸入端電壓時,電壓比較器輸出高電平使開關三極管S8050導通,繼電器線圈得電吸合。(當繼電器線圈沒通電時動觸點1和靜觸點3處于常開狀態;當繼電器線圈通電時動觸點1和靜觸點3之間由常開狀態轉為閉合狀態。)當R1給C3充電過程中,此過程中電壓比較器的反相輸入端的基準電壓慢慢升高,當電容C1兩端電壓充電至4.5V以上時,此時電壓比較器同相輸入端電壓小于反相輸入端電壓,電壓比較器輸出低電平,從而繼電器線圈失電釋放。
本設計可以調節R1的大小可改變繼電器閉合時間。(R1阻值增大延時時間增長。一般空調通電時內部電路復位時需0.3S)。
4.重要技術難點
4.1主控板信號完整性設計
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質量,傳輸路徑可以是普通的金屬線,可以是光學器件,也可以是其他媒質。信號具有良好的信號完整性是指具有所必需達到的電壓電平數值。差的信號完整性不是由某一單一因素導致的,而是板級設計中多種因素共同引起的,所以信號完整性設計是電路板可靠運行的關鍵因素。
4.2主控板的抗干擾設計
干擾源,指產生干擾的元件、設備或信號如:雷電、繼電器、可控硅、電機、高頻時鐘等都可能成為干擾源。傳播路徑,指干擾從干擾源傳播到敏感器件的通路或媒介。典型的干擾傳播路徑是通過導線的傳導和空間的輻射。敏感器件,指容易擾的對象。
抗干擾設計的基本原則是:抑制干擾源,切斷干擾傳播路徑,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擾性能。
5.結束語
本設計可以在自動啟動空調的同時,不需要人工干預,控制器中僅采用常用電子元件,且設計新穎,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工作安全可靠。
參考文獻:
篇5
所謂智能控制系統是指在應用計算機、自動化控制、網絡等技術的基礎上,無需人工操作的前提下,自動驅動機器運轉的系統。相比傳統的固定模式控制,不僅處理突況能力強,而且能夠模擬人腦思維,隨著智能控制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前的部分智能控制系統已經具有人腦思維中的一些功能,能夠對系統事件進行高效的信息處理和自動調節,具有十分先進的控制能力。與傳統自動化控制相比,首先,智能控制具有較強的處理能力,特別是控制系統脫離數學模型限制后,結合被控制對象的實際情況和數學理論,采用定性、定量的方式全面分析控制對象的參數,降低了傳統控制方式中對數學模型的依賴;其次,智能控制更加智能、靈活、高度模擬人腦思維,在具體工作中,表現為能夠按照人的思維方式和意愿實現生產控制,控制方式更加規范、合理;再次,具有改變控制結構和自動調節功能,在對控制結構的參數變化情況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對于一些控制結構的參數發生偏差時,能夠自動調節;最后,智能控制系統具備信息分析、處理功能,反應速度靈敏,工作效率高,在對被控對象的信息進行判斷后,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
2智能控制系統常見的控制方式
2.1模糊控制
作為典型的智能控制方法,模糊控制是在模糊數學相關理論和基本思想的基礎上,利用模糊集合來處理內含更加豐富,信息容量更大的模糊性控制問題。對于變量過多、過程過于復雜或難以精確描述的系統具較強的控制力,更能真實地模仿專家和熟練操作人員的控制方法與經驗,從而實現對相關控制對象進行系統的控制。在具體應用中,其優點是應用方式較為方便,輸入輸出形式比較簡單,并且可以大幅度節省人力的投入,若在模糊控制器中使用積分效應,其功效與PID控制器相當。
2.2單神經元控制
現實生活中,系統控制中常常會面臨許多不確定、非線性的復雜問題,若采用傳統的控制方法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在具體解決問題中難以產生預料的結果。隨著智能控制技術的不斷發展,單神經元控制技術不斷成熟,不僅適應外界環境能力強、響應速度快,而且具有自動學習能力,能夠有效解決現實控制中條件不精確、模糊信息的處理問題。但是,目前單神經元控制的方式普遍缺乏計算機硬件的支持,這一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單神經元控制方式的應用。然而,在電氣傳動系統智能控制中應用單神經元控制方式,不僅可以提高系統的控制效率,而且能夠及時地對系統加以控制,在具體應用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3電氣傳動系統中應用智能系統的優勢
3.1能夠提高系統的性能
通常情況下,由于控制對象的不同,其智能控制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智能控制系統屬于非線性控制技術,其中的遺傳算法、模糊控制方法和神經網絡控制方法等這些方法十分適合在電氣傳動系統中應用,不僅能夠有效突破傳統函數估算器對控制對象的局限性,而且縮短了系統的響應時間,有利于自身控制系統性能的提高。以智能控制系統中采用模糊邏輯控制器為例,與傳統最優控制器相比,無論是上升時間、還是下降時間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3.2有利于系統自身的調整
自適應神經網絡和試探法、監督學習型神經網絡控制器是人工智能控制器的兩種方法。但是,在系統自身的調整過程中,常規的監督學習型神經網絡不利于系統的調整,其主要原因是常規模糊控制器學習算法已基本定型、并且采用拓撲結構,通常情況下采用既定“a-priori”型信息進行處理。但是該種類型不能讓常規模糊控制器處于正常工作狀態,而自適應模糊神經控制器通過優化拓撲結構配置和學習算法,有效解決了上述困難,使整個系統能夠正常工作。
4電氣傳動系統中應用智能控制的策略
在國內外,關于電氣傳動系統中應用智能控制產生了意見上的分歧,一部分學者、專家認為利用智能控制可以提高電氣傳動系統的自動化水平和控制性能,而另一部分學者和專家認為未能產生相應的效果。結合國內外參考文獻和多年的工作經驗,筆者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電氣傳動系統也會發生改變,電機參數也會隨著工況等外部因素的變化而發生變化,而在電氣傳動系統應用智能控制后,變參數對系統控制的影響等眾多問題都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因此,在電氣傳動系統中運用智能控制具有重要的價值。
4.1智能控制系統中模糊控制在電氣傳動系統中的應用分析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數學模型的模糊原理,在具體控制過程中,控制系統的動態信息越詳細、越具體,則智能控制系統的精確度越高,越能達到精確控制的目的。在現實生活中,電氣傳動系統是一項變量較多、非常復雜的過程,在電氣傳動系統中實施智能控制其實質是對電氣傳動系統的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等電機電器設備進行自動控制和優化設計的過程。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模糊控制在電氣傳動系統的精確控制,務必對模糊控制系統的框架結構進行合理設計。首先對各種變量進行定義,在初始化過程中,務必注重輸入變量在輸出過程中的誤差變化率,對初始化變量進行控制,確保下一個變量能夠輸入;其次,模糊化,將數字濾波輸入的值轉化為相應的溫度或者數值,利用口語化變量有效實現測量脈沖數的轉化;再次,將系統變量轉化為語言控制描述的規則庫和供系統處理模糊數據的數據庫;次之,進行系統邏輯判斷,在模糊控制概念的基礎上,按照人的大腦思維方式進行邏輯判斷,從而在模糊控制器的作用下對系統信息進行判斷,在所有架構中該部分是模糊控制器的精髓;最后,進行模糊控制器的反模糊化,實現數值之間的轉換,從而得到更加明確的的控制信號,再將得到的控制信息作為系統的輸入值輸入到系統中,從而達到控制的作用。
4.2智能控制系統中神經網絡控制在電氣傳動系統中的應用分析
作為智能控制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神經網絡的控制原理主要是在網絡系統中,結合人工智能控制學、神經網絡學、生物學、數學等眾多學科,通過模擬人類大腦思維模式,從而實現對控制對象的有效控制,并且調節能力、環境變化適應性等方面較強。例如,在電氣傳動系統中,傳統的控制方法對于電機調速無法進行檢測和控制,但是神經網絡控制技術可以對系統中的電機速度進行計算和自動判斷,并根據結果進行調整,從而達到控制的目的。所以,神經網絡控制適用于電氣傳統系統的電機調速。同時,相比基于專家控制的電氣傳動系統,其優勢在于對系統中出現的各類故障進行診斷,顯示出故障結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檢測的信號進行詳細的分析并能夠及時地將結果儲存到知識庫中。但是,專家控制也具有綜合定量知識能力不強等一些不足之處,而神經網絡控制處理精度高、計算精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全符合整個電氣傳動系統的要求。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神經網絡控制也有許多缺陷。例如,如果在離線學習之后再次進行在線學習時,對偏差數據信號檢測和報告分析時,神經網絡控制的效果較低。而專家控制無論是在線學習,還是離線學習,均可以發生作用,其原因在于專家控制有效減少電氣傳動系統斷電事故的發生,通過在線學習提高了電氣傳動系統運行的穩定性。
5結束語
篇6
關鍵詞:單片機 水溫器 智能控制
中圖分類號:TK5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06-0005-02
1 引言
家庭中的熱水器儲水箱的水溫控制,要突顯智能控制方向,通過單片機實現簡單容易操作,體積小[1,2]。本文在系統的構建時選取了AT89S52芯片作為該控制系統的核心,溫度信號由DS18B20提供,溫度用4位八段數碼管顯示,有太陽能板,蜂鳴器,LED燈和馬達實現我設計的動作,程序選擇基于keilc51下c語言的編寫[3,4]。主要實現18B20的測溫,數碼管顯示當前溫度和上下限溫度,超溫報警動作,還有鍵位控制調溫功能。超溫報警動作主要是低溫加熱,高溫馬達正反轉蜂鳴器啟動。在 編程方面要突顯智能控制方向,對溫度的控制不是簡單的超溫報警,而是控制溫度在適用范圍內。
2 硬件系統
3 系統軟件設計
4 系統調試
5 測試結果分析
本次系統完成基于52單片機太陽能熱水器儲水箱水溫智能控制控制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和調試中仍有誤差,但基本不大。基本滿足了系統的要求。雖然對單片機軟件的編程,溫度傳感器的使用和電機的轉動方向控制做了相應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周航慈.單片機應用程序設計技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1.
[2]萬福君.單片機微機原理系統設計與應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3.
[3]胡漢才主編.單片機原理及其接口技術.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4]徐愛均.Keil Cx51 V7.0單片機高級語言編程與u Vision2應用實踐.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5]余永權主編:FLASH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7.
[6]賴麒文.8051單片機C語言徹底應用.科學出版社,2002.
[7]基于Keil CS 1高級語言的TKS系列仿真器使用指南.廣州致遠電子有限公司,2004.
篇7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人工智能;優點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改革與發展,社會生產逐步實現了生產自動化,這對產品的效率和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氣自動化控制作為一門學科,有其重要的價值。對于社會和國家而言,電氣自動化控制是發電廠、工業建筑等重要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術,對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通過分析人工智能技術在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運用可以發現,這一技術極大促進了電氣自動化控制在智能控制方面的發展,提高了電氣設備運行的智能化水平以及相關的生產效率。促使電氣自動化控制向著更智能的方向發展,是對其生產技術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不斷提高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術水平非常重要[1]。
1人工智能技術的定義
人工智能技術是伴隨著科學技術發展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科學。簡單的說,人工智能技術就是通過計算機技術對人類的活動進行模擬,并作出一定的指令安排,目的是為了通過機械來完成復雜的、危險的工作。這樣高科技的技術可以通過計算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人腦思考的效果,甚至比人腦更具有優勢。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力勞動,節約成本。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人處于危險的環境中,減少人身危害,這對電氣自動化控制的發展非常有利。
2人工智能控制器的優點
人工智能是現代科技的新興產物。跟上時展的步伐,人工智能控制器相對于一般控制技術而言,具有較大的技術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2.1設計思路簡單傳統的控制器一般需要根據不同的操作對象進行特定的設計,且在對實際模型進行建造時,需要考慮很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包括參數的改變、使用環境的影響等,增加了設計難度。但是,如果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人工智能控制設計時不需要針對具體的對象模型進行設計,因此可以大大簡化設計流程。可見,人工智能設計思路的簡單對于電氣自動化控制方面具有很大優勢[2]。2.2操作方便人工智能控制器比傳統控制器更加容易操作。人工智能控制器有很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和對新信息的適應能力,可以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信息,這樣操作者就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操作技巧,大大簡化了操作工作。2.3準確性高對于人工智能操作系統而言,大部分工作是通過計算機程序自主運行,不需要工作人員過多的參與。一般情況下,只要硬件不出現問題,操作過程就不會出現太大的誤差,從而極大地保證了準確率。
3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
在電氣行業的正常運行過程中,電氣控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證電氣工程可以正常安全地進行,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經驗的工作人員進行操作。所以,怎樣保持電氣自動化高效、穩定的運行,一直被認為是比較復雜的問題。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問題。人工智能控制技術主要依靠計算機運行程序來進行控制,其控制系統會依據不同環節需要來調用不同程序對生產過程實現控制。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誤差。此外,通過幾年的實踐研究發現,人工智能控制在電氣自動化控制方面取得了諸多成就,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事故發生率和勞動成本,給企業和國家帶來可觀的利益。下面就簡單分析一下人工智能在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3]。3.1節省人力資源人工智能控制技術與傳統的人工控制技術相比,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代替枯燥乏味的手工勞動,極大地解放了勞動力。電氣控制是一個比較龐大和復雜的工程,電氣的操控設備多、線路復雜,且是一個比較危險的工程。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專業人員進行仔細認真的操控。但是,人工智能技術截然不同。人工智能技術依靠的是電子計算機,可以利用計算機代替人工處理一些數據的收集、分析,并且可以通過智能機械代替人工解決枯燥乏味的工作,將人類從復雜的勞動中解放出來。這樣人工智能技術就可以極大節省人力資源,降低人力成本[4]。3.2縮短產品設計的周期電器產品的設計與實踐投入生產過程有一個試用周期。如果按照之前傳統的方法進行試驗,這個過程比較漫長。需要通過歸納總結,得出經驗進行手工設計,且最后的效果還不太滿意。但是,如果使用人工智能系統,就可以利用計算機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結論,直接進行生產,且生產出來的產品合格率較高。因此,人工智能系統的使用可以大大縮短產品設計周期,提高生產率。3.3預防故障事故發生任何生產過程都會出現事故與故障,尤其對于電氣自動化控制過程,故障與事故的發生更是不可忽略。人工智能技術對事故及故障進行預防及處理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尤其是在處理發動機、變壓器故障方面。人工智能技術主要通過計算機分析數據,對于經常出現的問題提前給出解決方案,并且可以在故障發生的第一時間快速判斷問題部位。較傳統方法,人工智能技術發現問題快,解決問題快,且準確率高,同時還可以對經常發生故障的地方提前進行檢修與預防[5]。3.4提高可靠性人工智能技術是結合計算機運用的高端智能技術。通過計算機的控制,可以減少人工操作的參與,減少人工誤差,提高可靠性。同時,設備操作簡單,可提高可靠度,降低誤差。因為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更好地保障生產效率,提高可靠度,降低誤差,所以對于企業和國家是非常有價值的。因此,對于電氣自動化控制中人工智能技術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4結束語
人工智能技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科學技術的產物,是對人類智力技術的發展。在當前信息自動化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工智能技術有很好的發展市場,在電氣自動化控制方向也有其無可替代的優勢。所以,隨著電氣自動化控制工程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創新,人工智能技術也應該不斷改革和創新,更好地與電氣自動化控制相結合,提高電子設備的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更好地服務人民、服務社會[6]。
參考文獻
[1]王文志.電氣自動化領域中人工智能技術的探討與研究問題[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3:55-60.
[2]郭策,范然.設計智能建筑電氣自動化系統的思路[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3):121-122.
[3]許立.人工智能技術在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研究[J].電子測試,2014,(10):23-25.
[4]朱子龍.人工智能技術在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運用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6):62-63.
[5]紀.人工智能技術在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思路分析[J].電子測試,2014,(3):137-138.
篇8
摘要:焦爐集氣管系統是焦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目前我國焦爐集氣管壓力系統波動大及自動化低下的現狀,開發了焦爐集氣管壓力智能控制系統。通過采用Honeywell集散控制系統和VC軟件編程,實現了焦爐集氣管壓力的可視化調節,將集氣管壓力穩定在給定的工藝波動范圍內。該系統在漣源鋼鐵有限公司進行了試驗和使用,效果良好。
關鍵詞:智能控制; Honeywell集散控制系統; 自動化
Abstract:The collector pressure system of coke-oven is important part of oke-oven system. Based on the collector pressure system of coke-oven which has changed value between large scope and lower automatization, the gas collector pressure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for coke-oven is developed. Through adopting Honeywell DCS and VC programme, the system implements the visualization regulation of the collector pressure system of coke-oven, and stable the pressure in in the technics area. The system is tested and used in Lianyuan iron and steel Ltd and acquires better effect.
Keyword:Intelligent control; Honeywell DCS, Automation
1 引言
焦爐集氣管系統是焦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負責收集焦爐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焦爐煤氣,對其進行氣液分離,冷卻,洗滌等凈化操作,提供給民用供氣,鍋爐或高爐加熱等進一步使用[1~4]。在焦爐工業中焦爐集氣管壓力的穩定是焦爐正常生產的重要保證。生產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出焦,裝煤,爐底換向,煤氣量發生變化,工藝設備及管道阻力變化都會引起集氣管壓力大幅度波動。當壓力過低時,空氣就會進入爐體,導致焦碳燃燒,灰份增加,焦碳質量下降,加重冷卻系統的負擔并縮短爐體使用壽命,當壓力過高時,荒煤氣將會冒出,造成跑煙冒火,降低了荒煤氣的回收率并造成環境污染。目前我國很多鋼鐵企業集氣管壓力波動范圍達,自動化程度較低,因此,研制焦爐集氣管壓力控制系統以及成功應用,對于改善環境,提高煤氣回收量和質量,提高焦爐輔助產品和質量,具有重要意義[5,6]。
2 工藝現狀
漣源鋼鐵有限公司焦化廠目前有1#、2#、新2#三座焦爐,其中1#、2#焦爐焦炭產量相對新2#焦爐(簡稱N2#)要小,相應其荒煤氣的產量和集氣管氣壓也要小些。1#、2#焦爐相距很近,其集氣管壓力耦合嚴重,其中任一集氣管壓力的變化都會引起另一集氣管氣壓的波動。兩座老焦爐集氣管壓力原先設定值為80~120Pa,現因爐體老化,其值設定在40~80Pa之間才能防止焦爐出現跑煙、冒火的現象,在實際生產中,有時甚至設定在20Pa。1#、2#焦爐荒煤氣匯合后,經一段長為600m左右的輸氣管傳輸后與N2#焦爐的荒煤氣匯合。N2#焦爐與鼓風機相距較近,鼓風機轉速的變化對N2#焦爐影響顯著,對1#、2#焦爐影響較小。因為1#、2#焦爐集氣管與N2#焦爐集氣管相距較遠,輸氣管長且阻尼大,同時鼓風機吸力氣壓遠大于集氣管所能產生的最大負氣壓,所以1#、2#焦爐與N2#焦爐之間耦合相對較小。
3 控制系統硬件設計
控制系統選用Honeywell公司生產的Honeywell PlantScape集散控制系統,該系統開放性好,使用方便,功能強大,能滿足集成和分散控制的各種要求。
集氣管壓力控制系統硬件結構圖如圖1所示,系統為冗余結構,每一個主機架都由電源模塊TK-FPCXX2,網絡接口模塊TC-CCR013,中央處理模塊TC-PRS021,冗余模塊TK-PRR021構成。從機架由電源模塊TK-FPCXX2,網絡接口模塊TC-CCR013,數字量輸入模塊TK-IDD321,數字量輸出模塊TK-ODK161,模擬量輸入模塊TC-FIAH81,模擬量輸出模塊TK-OAV081,熱電阻模塊TB-IXR061構成。操作員控制與監視(人機界面)采用戴爾工控機,配置以太網卡和1784-PCIC卡,以太網卡用于服務器與各工作站的通信。1784-PCIC卡用于和DCS系統的CONTROLNET網連接。系統監控和數據采集選用Honeywell公司的PlantScape,提供操作員監視,操作,系統報警及報表生成功能。另外,在鼓風機房配置了兩臺工作站,通過光纜和中控室服務器相連,用于監控鼓風機運行和集氣管壓力狀況。
三座焦爐因投產時間和設計的原因,使用的調節閥各不相同,其中1#焦爐使用的是西貝公司的SCHIEBEL調節閥,2#焦爐使用的是ROTORK調節閥,3#焦爐使用的是川儀的調節閥,均為電動調節閥,動作力矩大,缺點是不能頻繁的調節,容易引起電機發熱,安裝位置在集氣管的末端,從運行的情況看,因集氣管內焦油的逐漸增多,引起閥門動作力矩增大。
圖1 集氣管壓力控制系統硬件結構圖
4 智能控制方案
在Honeywell系統的基礎上設計了集氣管協調專家控制器、1#、2#智能解耦控制器、N2#專家模糊控制器和協調控制器。其整體結構如圖2所示。
從圖2中可以看出,集氣管壓力智能解耦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如下:三座焦爐的集氣管壓力設定值以及外送壓力、鼓風機轉速和蝶閥閥位的檢測值輸入到集氣管協調專家控制器,由專家控制器根據專家經驗,處理有關的設定值和檢測值,并把處理的數據傳給1#、2#智能解耦控制器和N2#專家模糊控制器。
N2#焦爐主要采用專家模糊控制器對其進行控制,它根據專家控制器,選擇不同的模糊控制器進行計算,得到N2#焦爐蝶閥的目標設定值;然后由協調控制器根據N2#蝶閥的特性,對目標設定值進行補償修正,得到N2#蝶閥目標執行值(當鼓風機轉速、外送壓力發生突變時,采用N2#前饋補償控制器對目標執行值進行補償修正),下發給Honeywell集散控制系統,進行控制。
1#、2#智能解耦控制器通過模糊運算或PID運算,根據補償解耦規則,得到1#蝶閥和2#蝶閥的目標設定值;然后由協調控制器根據蝶閥的特性,對目標設定值進行補償修正,得到1#蝶閥和2#蝶閥的目標執行值,下發給Honeywell集散控制系統,進行控制。
由于智能解耦控制系統要進行大量的計算,要求很高的實時性,同時要便于調試,并且要有一定的界面,故采用C/C++等高級語言來進行開發。系統用了OPC技術進行數據通信。
圖2 集氣管網控制系統圖
5 系統運行情況
由兩臺工業控制機和Honeywell控制器組成兩級系統,共同完成集氣管壓的智能解耦控制、工藝過程的實時監視和綜合信息管理。系統于2004年11月投入漣源鋼鐵有限公司焦化廠運行,從自動控制效果來看,控制算法是有效的,并根據實際運行情況和控制效果對模糊專家智能解耦控制器做了參數調整和優化,達到項目的設計要求。對控制界面也進行了優化設計,操作簡單,界面清晰明了。
圖3 控制系統軟件運行畫面
焦爐集氣管壓力解耦控制系統軟件運行畫面如圖3所示。該系統工作可靠、性能穩定、功能齊全、操作方便,壓力控制精度達到了要求。當負荷變化、集氣管壓力波動、外送壓力波動、上升蓋打開或關閉等外界干擾出現,使得三座焦爐出現高壓或低壓時,計算機控制系統可以在短時間內通過對三座焦爐集氣管蝶閥調節使集氣管壓力動態調整為正常范圍。以N2#焦爐為例,對其進行智能控制后,對其采樣數據進行分析:當其設定值為110Pa時,壓力波動范圍在±10 Pa占全部采樣的45%,壓力波動范圍在±20 Pa占全部采樣的30%,壓力波動范圍在±30 Pa占全部采樣的25%;而原系統壓力波動范圍在±50 Pa占全部采樣的20%,壓力波動范圍在±250 Pa占全部采樣的80%;當外界因素引起集氣管壓力波動時,該系統能迅速調節N2#蝶閥開度使壓力在30 s內能達到穩定,保證壓力穩定在工藝要求波動范圍內。
該系統在某鋼鐵有限公司的具體使用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實現了焦爐集氣管壓力的自動化監控,提高了生產效能。
參考文獻
[1] Hongbo Liu; Shaoyuan Li. Intelligent decoupling control of power plant main steam pressure and power output[J].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System.2003;25:809-819.
[2] 賴旭芝,周國雄,曹衛華,吳敏.焦爐集氣管的模糊專家控制方法及其應用[J].控制工程,2006,13(2):108-110
[3] 蔡自興,徐光佑.人工智能及其應用[J].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4] Lo J, C. and Kuo Y.H. Decoupled fuzzy sliding-mode control.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J], 1998, 3(6): 2356–2361.
[5] 潘海鵬.焦爐集氣管壓力綜合控制算法研究與應用[J].控制工程,2003,10 (6):529-531.
篇9
[關鍵詞]LF爐 智能電極控制器 節能降耗
中圖分類號:TN3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07-0317-01
1. 前言
60噸LF爐原有電極調節器是基于靜態的PID調節,由于在鋼水精煉過程中,受鋼水面渣層厚度、底吹氬流量、大包耐火層、電網電壓波動、液壓伺服系統及控制調節比例閥放大板的精度與零漂變化等因素影響,致使LF爐進行冶煉時出現三相電流、電壓不平衡以及過負荷等不良狀態,造成生產不穩定、設備損耗大以及電耗高的局面。基于以上不足,鋼廠對60噸LF爐進行智能電極控制的改造,通過調研與研究,鋼廠LF爐智能電極調節系統采用北科冶金器材公司研發的ZCMELT AC電極升降調節器,替換原有精煉站上電極控制調節器。
2. ZCMELT AC智能電極控制
2.1 主要功能特點
三個獨立的阻抗控制器和疊加的過電流控制器:可以自動適應電爐的實際冶煉階段/實際控制回路。阻抗實際值由經過平滑處理的弧壓弧流采樣值計算得到,通過使用帶有死區補償的調節器控制液壓驅動電極,達到了更高的控制精度,調節器的參數根據冶煉狀況自適應。
智能短路響應:如果阻抗實際值低于最小極限值,并延時超過設定,這才被認為是短路,并疊加一個控制量來提升電極。
自動啟動冶煉功能:使用功率圓圖來設定工作點,達到電爐變壓器合理有效的向電爐內輸入有效功率P,另外,通過模擬過程值,電極控制可以離線測試,而不需要任何的特殊設備。通過功率圓圖,選取電爐的工作設定點,即阻抗設定點,有效的發揮變壓器的有效功率,縮短冶煉時間5-20分鐘,降低電耗。
過電流保護:通過三個積分器,過電流值過的越大,電極速度提得越快,糾正過電流狀態,以避免電爐變壓器和電極的過載。圖1為過電流保持布置柜圖
成熟的防電極折斷功能:ZCMELT對偏差進行監控,如某一個電極支撐軸發生故障等。最后,ZCMELT 通過非導體檢測,把電極的折斷率降低到最小。
2.2 硬件系統
智能電極調節器ZCMELT AC主要由控制系統、二次電流( 弧流) 檢測回路、 二次電壓( 弧壓) 檢測 回路、液壓閥驅動回路、人機接口系統( HMI ) 和通訊接口等組成。控制系統是ZCMELT AC調節器的核心, 由S7 PLC和其他輔助設備組成。
2.3 控制系統的實現
2.3.1 信號采集
電弧電流:電弧電流檢測由安裝在變壓器二次側的3只羅氏線圈進行實時監測冶煉時電弧電流、將監測的電流信號通過積分器和特殊屏蔽電纜傳送到控制器進行處理。
電弧弧壓:電弧電壓信號從變壓器二次短網取出經電壓檢測箱獲得 ,并通過特殊電纜與系統連接。檢測箱配有互感器、 浪涌吸收回路、 熔斷器和濾波器,以防護過電壓沖擊、保證信號質量。
液壓回路壓力:液壓回路壓力信號直接取自壓力回路,經過濾波、A/D轉換及放大處理后送到控制器,通過和電流信號的平衡比較調節電極升降,防止電極折斷。
2.3.2 信號處理及電極驅動
系統先對采集的弧壓、弧流信號的實際值進行濾波,計算出阻抗的實際值,再與阻抗設定值相比較。兩值的偏差( 輸出值 ) 經 D/A轉換和放大板放大,通過調節液壓閥開度使電極升降。
系統通過比較弧流的實際值與設定極限值算出偏差,通過P I 調節器進行積分,積分器對正負控制值具有不同時間常數,輸出信號經過限幅,疊加到阻抗控制回路,控制電極使冶煉電流不超過設定的極限值。
為防止電極在下降過程因接觸非導電爐料而折斷,系統通過控制器采集液壓回路壓力信號。當信號達到設定值而電極電流又很小時,該電極自動抬起再重新落下。若電極連續三次未起弧,則發出報警通知爐前人員處理。液壓閥的正、負開度與正、負驅動電流或電壓的關系一般設計為線性,但在接近零點的區域存在死區。為獲得更好的控制特性,系統對死區進行補償。如果阻抗實際值在給定的時間內小于設定的極限值,則認為該相電極短路,然后被快速提升。
為減少對變壓器調壓開關觸頭的燒損,當切換抽頭調整二次電壓時,ZCMELT AC自動調節阻抗以降低冶煉電流。
2.3.3 LF爐本體參數選擇
變壓器檔位選擇:我廠變壓器共9各檔位,其中第1檔至的3檔為恒功率檔,第3檔至第9檔為恒電流檔,則第3檔是變壓器的額定檔,因此我廠選擇變壓器第3檔煉鋼。
弧長選擇:選擇變壓器第3檔的情況下,我廠盡量使用長弧煉鋼,其次根據鋼水的溫度、生產的匹配等使用中弧和短弧
2.4 實施效果
第鋼廠LF爐電極智能調節系統使用以來,節能效果明顯,精煉噸鋼電耗下降10Kwh/t,采用新系統后,電極調節明顯平穩,電流由原來的±10%波動改善到±3%,弧光熱輻射極大減少,電熱效率增加。因電極控制平穩,三項電流平衡,將減少電極斷裂故障并降低電極消耗,能有效減少鋼包耐材消耗。滿足了第鋼廠生產的需要,改善了系統運行品質。
3 .結束語
在實際應用中,由于精煉爐三相之間存在耦合,單獨的PID調節沒有考慮三相之間的耦合因素,無法更加合理、靈敏的控制電極的升降,ZCMELT AC電極升降調節器綜合考慮包括三相間的耦合等因素,使控制更靈敏,更合理,在應用中充分發揮了其神經元控制的優勢,改善了三相不平衡,大大減少了偏差,實現更加精確的控制,達到系統的更加穩定,減低設備損耗及節能降耗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LF熱效應和電極消耗的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02.
[2] 王順晃.智能控制系統及應用[M].北京.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5.
篇10
【關鍵詞】 生活質量智能化控制系統Zigbee技術
1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種先進的家用電器充斥著人們的生活空間,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繁雜的操控成為人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隨著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為實現家電智能遠程控制提供了條件。但很多普通家電產品并不具備智能遠程控制功能,若每一款家電產品產品都單獨實現智能遠程控制成本太高,這就需要設計一個中間設備-智能家電控制器。針對這一問題,本文提出一種智能家電控制器的設計思路。利用智能家電控制器,用戶通過一條短信就可以隨時隨地的控制家電的運行狀態;家電的運行狀態也可以實時反饋到用戶,以便于用戶發出下一步指令;而且通過智能家電控制器內部預設的程序,還可以實現家電的定時開關功能。這種智能家電控制器,不僅可以應用于普通的居住小區,還可以進一步擴展應用到高檔別墅區的智能家電控制系統中,對于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 智能家電控制系統的總體結構及功能
智能家電控制系統包括智能家電控制器、遠程通訊控制系統以及無線遙感控制系統。其中核心模塊就是智能家電控制器,它與遠程通訊控制系統相連,然后通過有線或者無線遙感控制系統,實現對各種家電的控制。智能家電控制系統所要實現的功能,基本上是由智能家電控制器實現的。
智能家電控制系統所能實現的功能主要有:
家庭安防:在智能家電控制系統中,連接有多種傳感器,包括紅外探測傳感器、煙感探測頭、門磁報警器、燃氣探測頭等。這些傳感器可以實時采集信息然后傳送到智能家電控制器。智能家電控制器再根據預設的程序對傳送來的信息進行分析,以實現防盜、防火等功能,而且還具有主人身份識別功能,一旦有陌生人非法入侵,可以實現自動報警。
家電控制:不論用戶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通過發送短信的方式,控制家用電器的開啟或關閉。比如,用戶在下班回家的途中即可以通過智能家電控制系統,實現空調的預熱,照明系統的提前打開等。
信息服務:通過智能家電控制系統,用戶還可以更為方便的享受到各種網絡服務,比如網上訂票、網上購物以及遠程教育等。
所有這些功能都是可以通過智能家電控制系統實現的,但是本文只對智能家電控制系統的核心模塊,智能家電控制器做深入的探討。
3 智能家電控制器的設計
3.1 家電控制器的工作過程
在智能家電控制器中,含有一個SIM卡,利用這個SIM卡,便可以對接收到的手機控制信息進行用戶權限的認證。認證完成后,如果不符合操作權限,智能家電控制器便反饋一個提示信息給用戶。如果符合操作權限,那么智能家電控制器便根據用戶的控制指令,對家電進行控制,同時將家電的運行狀態反饋給用戶。
3.2 家電控制器的原理框圖
構成智能家電控制器的硬件電路如圖1所示。
鍵盤控制模塊。通過鍵盤控制模塊,可以實現家電的預設置,比如控制電視的定時開關,定時開啟或關閉步進電機以實現窗簾的定時開閉。
無線接收模塊。用戶通過手機短信對家電進行控制時,智能家電控制器通過無線接收模塊來接收用戶的控制指令。
Zigbee通信模塊。在接收到用戶的控制指令后,智能家電控制器通過Zigbee通信模塊實現對家電的控制。
信息采集模塊。根據用戶的控制指令對家電進行控制以后,智能家電控制器利用信息采集模塊采集各個家電的運行狀態,并將采集到的信息反饋給用戶。比如根據用戶的指令開啟空調一段時間后將室內溫度反饋給用戶。
3.3 智能家電控制器的軟件設計
軟件設計主要包括:控制界面的miniGUI編程、無線通信程序設計、家電運行控制程序設計以及嵌入式Linux操作系統的移植。控制界面的編程基于miniGUI1.3.3版本的圖形界面編程,這種編程操作非常有利于進行人機對話。嵌入式Linux操作系統的移植,需要做的就是啟動代碼vivi的移植、內核的剪裁與移植以及制作文件系統。由于Linux 源代碼開源,可以根據硬件設計的需求進行量身制定內核,可以實現在很小的存儲空間上運行圖形界面的操作系統。
4 智能家居控制系統設計中的關鍵技術
4.1 接口與標準
國內家用電器根據生產廠家的不同,其接口標準也不盡相同,這給設備的集中控制帶來了難題。在進行智能家電控制器設計時,對每一個家用電器都配備一個終端控制器。終端控制器可以與主控制器相連然后形成微微網,這樣便相當于統一了各個家用電器的接口標準,從而實現智能控制。
4.2 Zigbee技術
Zigbee技術具有強大的組網能力,可以組成蜂窩狀網絡,通信可靠性極強。通過Zigbee技術將嵌入式Zigbee模塊終端控制器和家電控制器連接在一起,同時又利用具有路由功能的Zigbee家庭網關和外部網絡相連,組建成一個星形網絡。使得住宅中各種家用電器通過無線家庭網關連接成一個智能化系統,進行集中的或遠程的監視、控制和管理。
4.3 擴展SIP技術
針對智能家居控制系統,目前已經可以通過一些協議來實現遠
圖1 智能家電控制器原理框圖
程控制,但是網絡用具的中間域通信的處理還沒有非常好的解決方案。采用SIP擴展技術,能夠較好的解決網絡用具交互能力問題。本智能家電控制器設計中,恰當擴展初始化協議SIP,實現對家電遠程控制的同時,及時獲取家電的運行狀態。在智能家居控制系統中,采用SIP擴展SUBSCRIBE、NOTIFY 和DO方法來實現。通過 SUBSCRIBE方法來獲取家用電器狀態,擴展DO方法對家用電器進行操作,終端控制設備使用NOTIFY方法及時將家用電器的狀態改變通知用戶。
4.4 開放式家庭服務網關
嵌入式家庭網關技術符合OSGi規范,即開放式家庭服務網關,包括服務網關、廣域網以及局域網連接設備。為了實現智能家電控制系統的低成本、高可可靠性,采用實時嵌入式操作系統。將用戶的對家電的控制劃分為實時性控制和非實時性控制。嵌入式家庭網關不僅符合廣域網連接通訊標準而且還符合局域網連接通訊標準以及與服務傳輸相關的標準,從而使得系統的軟硬件升級問題得以解決,產品的通用性更強。
5 結語
隨著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發展,各種智能化電子產品不斷涌現。智能家電控制系統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大,智能家居公司的服務對象也會逐漸從豪宅、高檔別墅區等轉移到普通居住小區。成本低、功能強大、可靠性好的智能家電控制器的應運而生,其市場前景是非常廣闊的。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智能家電控制器會逐步實現批量生產,進入到普通人們的生活中。
參考文獻:
[1]于劍鋒.基于ARM9的嵌入式數控系統的研究[J].機電工程技術,2011年05期.
[2]李文明.MY HOME智能家居系統樣板房運用案例[J].數字社區&智能家居,2010年09期.
[3]杜成仁.智能家居的發展趨勢[J].智能建筑與城市信息,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