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分類范文

時間:2023-03-30 17:16: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藥品分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藥品分類

篇1

關鍵詞:藥品 分類管理 安全用藥

安全用藥涉及到諸多方面,例如:消費者自我保健意識低,假劣藥物的流通使用,藥物缺乏療效,用藥錯誤,藥物的濫用和誤用,藥物配伍禁忌,藥物的急性、慢性中毒等等,均可導致藥物潛在的安全性問題。

一、我國藥品分類管理現狀

我國藥品分類管理制度起步較晚。在1999年我國藥品分類管理工作啟動之前,我國藥品市場除對麻醉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精神藥品、放射藥品等特殊管理的藥品實行特殊限制外,其他藥品基本上處于自由銷售狀態;從2000年一月一日開始,我國藥品分類管理辦法開始實行;從2000年四月一日起,大容量注射液,粉針劑類藥品要求憑處方銷售;從二零零一年十月一日起,所有注射劑必須憑處方銷售;到去年七月一號開始,未列入非處方藥目錄的抗菌藥物須憑處方銷售。與此同時,國家還在積極推進零售藥店的分類管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了《實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2004—2005年工作規劃》的通知,通知要求積極推進零售藥店的分類管理,促進零售達到藥品分類管理要求。將零售藥店分為以下兩類:第一類:2005年底之前,符合藥品分類管理要求的零售藥店,可以繼續銷售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發給處方藥定點銷售標志。第二類:2006年1月1日后,達不到藥品分類管理要求的零售藥店,只能銷售甲類非處方藥和乙類非處方藥,或只能銷售乙類非處方藥。

二、藥品管理存在問題與不足

1、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的標簽管理略現不足

 我國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的標簽管理頗有些舉輕落重之嫌。我國對于處方藥的標簽、包裝并未要求印有顯著的處方藥標識,相反,對于非處方藥,要求生產廠商必須在其標簽、包裝上印有顯著的非處方藥標識,即“OTC”樣標識。藥店實行藥品實行分類管理,要求必須做到將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開擺放。以前,很多藥店進行藥品分類擺放時不知所然,現在則以“OTC”標識為分類標準,有“OTC”標識的放在非處方藥一類,沒有“OTC”標識的藥物則統統都放在處方藥一類。例如:曲美、賽尼可等減肥藥品經常擺于藥店門口直接面向消費者促銷,在老百姓或者店員看來肯定是OTC藥品的,也還擺放于處方藥一類中,因為它們沒有“OTC”標識。倒是非處方藥做到了標識清晰,分柜擺放,一目了然,給人的感覺好象是國家想把非處方藥從藥品中拈出來,以便加強管理。實際上并非如此,國家實行藥品分類管理的初衷是要把處方藥管起來,凡是處方藥必須嚴格憑處方銷售。

2、抗生素憑處方銷售執行不到位

 抗生素“日常化”濫用使得越來越多的病菌產生耐藥性,濫用抗生素所帶來的后果就是回到“后抗生素”,即抗生素發現之前的黑暗時代。因此,國家規定從2004年7月1日開始,未列入非處方藥目錄的抗菌藥物必須憑處方銷售。然而,由于老百姓將抗生素視為“萬能藥”,去藥店習慣性地購買抗生素,使抗生素占藥店銷售額的比重非常可觀,大約為24%-30%之間。毫無疑問,如果抗生素憑處方銷售的禁令真正執行起來,對絕大多數藥店帶來的沖擊是非常巨大的。為此,筆者曾暗訪過幾家藥店,并通過一些途徑詢問一些藥店的店員,才了解抗生素憑處方銷售的禁令對一些藥店而言,只是一紙空文,幾乎沒有產生。大多數藥店都是在違規銷售處方藥。筆者曾經在南京的兩家藥店實習,一家在南京還算是較有規模的連鎖藥店,該店雇傭的店長是一家醫務室的退休醫生,據說具有開方權。

三、執業藥師要做到名副其實

我國目前執業藥師的狀況卻很令人擔憂。首先,執業藥師的人數遠遠達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據統計,截止到2003年底,我國的執業藥師人數不足12萬。上海全市約有1450家零售藥店,只有執業藥師約435名,平均3.5家藥店才擁有一個執業藥師;全貴州省注冊的執業藥師還不到200人。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按現有的人口,我國需要80萬名執業藥師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可見,執業藥師在我國是多么地奇缺。但是,就是這些有限的執業藥師還有相當一部分留在生產,而不是位于第一線直接面對消費者。部分原因是執業藥師在零售藥店的待遇低,地位不高,多數人情愿將執業藥師證掛在藥店少拿點費用,也不想在職在崗待在藥店上班;其次,執業藥師有待進一步改善。現在的執業藥師考試主要涉及四門課程,考試比較單一,通過考試的執業藥師在日常執業中面對消費者還是心有余悸,難以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綜合給予恰當的用藥指導和健康咨詢,難以勝任其職責。

四、結束語

總之,藥品分類管理是國際上通行的藥品流通管理模式,是人民用藥安全的基本保證,是大勢所趨。因此,我們期待藥品分類管理能早日落到實處,真正起到保證人民安全用藥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曹陽,徐麗華.??中國藥品安全監管制度變遷的路徑選擇[J]. 南京社會科學. 2009(01)

篇2

我們知道,美國的藥品分類管理由來已久,其在藥品分類及藥店管理方面都是比較健全和成熟了,下面對美國藥品分類以及藥店方面的情況作一簡要介紹,從中可發現一些可取之處。

美國對處方藥藥的銷售管理非常嚴格,處方藥專門陳列于一個房間內,消費者一般是看不到藥品的。處方藥標志非常明了,凡是處方藥,都必須由生產廠家在藥品標簽上印上“Rx only”字樣,分類清楚,一目了然,同時也方便對處方藥加強管理。對于非處方藥,管理則較松,銷售非處方藥一般不需要申請藥房許可證件,也不需要配備執業藥師,和普通商品一樣,陳列在敞開式柜臺,由消費者自行選擇購買。非處方藥的標簽上則不要求印上醒目標志。事實上,美國的非處方藥所占市場份額很少,只占藥品銷售的16%。美國現有的非處方藥按治療類別劃分有80多類,范圍從粉刺治療延伸到減肥藥品,市場上的非處方藥大約100,000多種,包括活性成分約800種。和處方藥一樣,美國審評中心對對非處方藥也要進行評價以確保它們正確地標簽,并且利大于弊。由于大多數非處方藥在立法前已上市多年,這些藥品作為美國“非處方藥審評計劃”的一部分,也會對它的成分和標簽進行評價。

與美國相比,我國藥品分類管理制度起步較晚,在1999年藥品分類管理工作啟動之前,我國藥品市場除對、醫用毒性藥品、和放射藥品實行特殊限制外,其他藥品基本處于自由銷售狀態,2000年1月1日起,藥品分類管理辦法開始實施;2000年4月1日起,大容量注射液、粉針劑類藥品要求憑處方銷售;20001年10月1日起,所有注射劑必須憑處方銷售;2005年7月1日起,未列入非處方藥目錄類的抗菌藥須憑處方銷售。同時國家正積極推進對零售藥店的分類管理,達不到藥品分類管理要求的零售藥店,只能銷售甲類非處方藥和乙類非處方藥,或是只能銷售乙類非處方藥,由原發證部門按規定核減企業《藥品經營許可證》中的經營范圍,要求全國藥店所有處方藥須憑醫師處方購買。我國對于處方藥和非處方藥標簽管理也略顯不足,對于處方藥沒要求印顯著標志,反而非處方藥的”OTC”標志非常明顯。藥品擺放也按”OTC”標志分類,有”OTC”的放在非處方藥一類,沒有的則放在處方藥一類,而放在處方藥的很多藥品,不需要除方即可銷售。如”心血管類藥,計生類藥,還有一些減肥藥經常擺于藥店門口直接促銷,在老百姓或店員看來,肯定是非處方藥,也是擺在處方藥里,就因為它們沒有“OTC”標志。這就往往讓人們產生錯覺,以為是國家把“OTC”藥品加強管理,實際上是國家是把要把處方藥管理起來,希望所以處方藥必須憑處方銷售。

篇3

我國在1999年啟動藥品分類管理工作,之后全面展開。為促進做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實施工作,國家局于20__-20__年連續了《實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20__-20__年工作計劃》和《關于做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實施工作的通知》,同時,于近期先后召開了兩次藥品分類工作會議,國家實施藥品分類管理的決心可見一斑。

推進藥品分類管理有利于保障人民用藥安全,處方藥的嚴格使用,可以減少濫用帶來的許多不良反應和機體耐受性及耐受性帶來的治療困難,非處方藥的合理使用,能夠增強人們的自我保健、自我藥療意識,促進我國“人人享受初級衛生保健目標的”實現;有利于醫藥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推動醫藥衛生制度改革;有利于逐步與國際上通行的藥品管理模式接軌,有利于國際間合理用藥的學術交流,提高用藥水平。

推進藥品分類管理勢在必行

一、我市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現狀和問題

__市局一直把藥品分類作為全局工作的重點,通過幾年來的規范管理,全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逐漸完成階段性目標,實現了三個轉變。

1、藥品陳列轉變

100%的藥品經營企業的藥品陳列由原來的混放轉變為如今的把藥品與非藥品、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內服與外用、功效或劑型相同進行分開擺放的方式,各擺放區都配有相應的標識。

2、藥品的銷售轉變

現在的藥品經營者把藥品的銷售分為兩大部分:非處方藥銷售和處方藥銷售。處方藥的銷售經歷了直售式、詢售式、憑售式三個階段的轉變,同時非處方藥銷售也隨著由利潤驅動到信譽驅動的觀念變化向療效合理性轉變。

3、藥品的咨用轉變

藥品經營企業的用藥咨詢的變化較快,由原來的50%藥店只配有一名兼職藥士到現在100%的藥店都配備了專職的藥師、從業藥師、執業藥師作為駐店藥師,藥品零售企業的審核處方、指導合理用藥的工作有的長足進展。

通過對市區百余家的藥品零售企業的現場調查,我們發現藥品分類工作面臨的問題也比較多,概括為三個不能。

1、駐店藥師不能保證始終在崗

調查的120家藥店,12%駐店藥師長期不在崗;40%的駐店藥師由于各種原因離崗;36家藥店未掛停售處方藥的標志;29家藥店藥師不在崗繼續銷售處方藥。

2、處方藥不能完全憑醫師處方銷售

在40%的駐店藥師在崗的藥品經營企業中,有近三成未能盡到審核處方的職責,形同虛設,有的不看處方,只蓋章;有的只指導,不審核;甚者不聞不問。

3、分類擺放不能做到完全分開

60%的被調查的藥店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未能完全分開,個別藥品混放,具體表現在沒有標識的非處方藥混放在處方藥區;處方藥存放不集中,與非處方藥交叉存放;個別非藥品混放于藥品中。

二、我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問題分析

對于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分別從處方來源、人員素質、顧客心態、監管措施等幾個方面做以調查和分析。

(一)處方來源缺乏

從處方方式的調查情況看,許多醫院運用計算機網絡管理,患者掛號時先買卡,醫生在計算機上開處方,患者拿著卡去交款、取藥,根本看不到處方。有的醫院沒有條件上電腦,居然給藥品編號,醫生開處方不寫藥名寫編號。小規模的診所普遍采取“先扎針、后開方”的做法,有的甚至扎完針也不開方。

醫院大多是公立性的,藥品收入是醫院的主營收入,所以醫院不愿意讓處方流向社會藥店。據衛生部不完全統計,20__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的總收入達4000多億元,其中42%是藥品收入,利潤至少達500億元,而商業流通領域利潤率只有0.5%~0.7%。雖然藥品收入所中比例已出現逐年遞減的狀況,但醫療機構和藥店之間藥品價格差距還很大,因此,醫療機構控制處方外流的原因不言自明。

(二)消費人群意識淡薄

廣大消費者對憑處方銷售處方藥不理解、不習慣。在調查時遇到一位正在藥店購藥的老者,他說,注射一個療程的精制刺五加,在藥店買,到社區診所注射,300元錢就夠了;如果到醫院注射一個療程,800元也下不來,藥價低而且質量也不差。但當藥店向他索要醫生處方時,他不但不給,還拄著棍子大發脾氣。消費者對藥品分類管理的意義不懂,產生抵觸情緒,客觀上也促使藥店順水推舟違法銷售處方藥。

盡管目前中國醫藥行業發展很快,但是中國人口基數大,現有的發展水平根本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就醫和用藥需求。在不少醫院尤其是醫療水平很高的醫院,人滿為患、醫生服務不到位、病人折騰半天依然看不上病,買不上藥的現象并不少見。所以,很多病人只要不是大病,一般不愿去醫院就醫,而卻愿意選擇就近的藥店購藥。

消費者已經習慣到藥店買藥不憑處方的方式,如果憑借處方意味著還得走醫院程序。此外,廣大消費人群對處方藥濫用的危害性還沒有深刻的認識,頭痛腦熱,就吃抗菌素、打點滴的情況已成自然,殊不知藥品的不良反應、習慣性的耐藥可能危及生命。

(三)某些醫療機構責

任差

據有關資料報道,我國抗菌藥物的消費85%發生在醫療機構,住院患者中抗菌藥物使用率已高達80%,其中使用廣譜抗菌藥和聯合使用兩種以上抗菌藥就占58%,遠遠高于30%的國際水平。目前,濫用抗菌藥物現象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聯合應用抗菌藥不當引起或加重不良反應;二是有不少醫生給患者看病不做藥敏試驗,光憑經驗就使用抗菌藥;三是少數醫生受利益驅動,不顧病情需要,大量使用價貴、先進的抗菌藥;四是有的醫生缺乏專業知識,不管需不需要使用抗菌藥。在醫生開出的抗生素中,不合理的處方就占四至五成左右。濫用抗菌藥物,不僅給病人增添了額外的經濟負擔,浪費了有限的醫療資源,更嚴重的是加快了人體內耐藥菌的產生,給臨床治療帶來了困難;醫生習慣性應用則會因勢利導,患者則把應用抗菌素當成必要。

(四)藥品咨用人員素質差

許多藥店在人員責質、管理制度、設備設施等軟硬件建設上還不能適應藥品分類管理的要求。特別是在人員素質方面,差距更大。實施藥品分類管理要求藥店配備駐店執業藥師。我國的執業藥師數量本來嚴重不足,還多數在管理崗位上,不可能擔任駐店執業藥師。即使配備駐店藥師,人數也不能滿足要求。更重要的是,相當一部分藥師對藥品知識的熟悉程度和審方能力尚未達到駐店藥師的要求。

(五)規范措施不盡完善

現行的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擺放原則是偏重把非處方要單獨存放,即“otc”標識的藥品標志清晰、分柜擺放。這樣擺放給消費者的印象好象是非處方藥作為一種需要特別管理的藥品,而不是處方藥,相反,無標識的處方藥和暫無標識的非處方較難分開。

因此,可以想到我們規范管理過程的許多亟待完善各項工作。例如:如何鑒別處方的真偽的管理方法等。

三、我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解決措施

1、加強藥品零售企業處方審核人員駐店注冊、培訓管理工作,充分發揮藥學技術人員用藥指導作用

加強藥師的隊伍建設。為解決執業藥師數量不足的矛盾,藥監部門要采取有效方式,在保證人員素質的前提下,促進擴大了執業藥師的數量,同時為彌補執業藥師數量不足,加強對從業藥師的再教育工作。要積極促進本地區從業人員的素質建設,從政策上鼓勵從藥人員進行再教育,從措施上完善從藥人員的再培訓。提高人員數量和質量,確保指導用藥水平得到提高,滿足本地區需求。

加強藥師的在崗情況的檢查。一是嚴把審查關。對新開辦藥品零售企業進行現場檢查驗收時,對藥師的資格、實際水平、是否兼職、外地人員能否保證在藥店行使職責等進行嚴格把關。二是實行值班藥師簽到制。要求企業提前做好值班藥師的工作安排,藥師上班必須簽到,保證藥師在職在崗,充分履行對顧客購藥咨詢、用藥指導、處方審核、質量把關等工作職責。三是要求掛牌明示。藥師在營業時間上崗時,應佩帶標明其姓名、技術職稱、崗位等內容的胸卡,便于群眾監督。如藥師臨時不在崗,應在憑處方銷售藥品專柜明顯處,擺放“藥師不在崗暫停處方藥銷售”的告示牌。四是開展藥師在崗專項檢查。加強對藥師在職在崗監督檢查,對連續多次檢查發現藥師不在職在崗的,將依照《藥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條進行處罰。

2、積極開展藥品分類的宣傳工作,引導廣大群眾改變用藥習慣和正確使用藥品

首先,要通過科學的宣傳教育,逐步增加公眾合理用藥知識,改變公眾傳統的用藥習慣。要通過對加快推進藥品分類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宣傳,讓公眾了解有關藥品分類管理的相關政策性規定以及藥品分類管理階段性目標的主要內容,從思想上意識到藥物濫用的危害。同時,還要加大對一些常見病的基本判斷常識和推薦用藥范圍、常用非處方藥的適應證等知識的宣傳,采用媒體宣傳與印發資料等多種宣傳方式,著力解決公眾在使用非處方藥進行自我診療時所面臨的合理用藥知識缺陷,增加公眾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其養成合理用藥的習慣。

其次,要通過積極有效的宣傳,引導藥品零售企業積極開展藥學服務。零售藥店及其從業人員是執行藥品分類管理的最終端環節,只有把握住終端出口,藥品分類管理的階段性目標才有可能實現。因而藥品監管部門要通過廣泛宣傳,讓藥品零售企業正確處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通過高質量的藥學服務,促進企業的發展,認真執行分類管理的相關要求與規定。

第三,在宣傳手段上應注重貼近性和多樣性。通過手機短信向社會廣作宣傳;與媒體聯動,將為群眾解決問題的過程、結果公之于眾,都起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要不拘形式,避免單一的"灌輸式"教育。公眾合理用藥意識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分類管理的宣傳也不能停留在"一陣風"的階段,而應探索長效的、持久的、深度的宣傳方式和手段,并充分發揮相關協會、學會在推進藥品分類管理方面的宣傳、培訓和正面推動作用。

3、大力加強藥品分類管理的監管和規范工作,積極穩妥促進藥品分類

對藥店的監管。一是加強藥品零售企業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柜擺放情況和專有標識規范情況的檢查,積極促進藥品零售企業達到藥品分類管理的要求。二是加強駐店執業藥師配備及在崗情況,以及處方審核制度落實情況的檢查。結合gsp認證工作,進一步完善駐店執業藥師配備制度和處方審核制度。三是對已明確藥品零售企業不得經營的藥品,要加強監督檢查。對違規經營的,按《藥品管理法》、《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處理。四是對已明確必須憑處方銷售的藥品,要加強對藥品零售企業執行憑處方銷售規定情況的檢查。對藥品零售企業違規銷售處方藥的行為,要及時予以糾正,并根據《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給予警告處罰;情節嚴重或經警告后仍違規銷售的,除給予警告外,還應并處罰款。五是各級藥品監管部門要結合醫療和藥品廣告整頓工作,加強對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廣告的監督和檢查,特別要加大處方藥在大眾媒體違規廣告和非處方藥在大眾媒體擴大宣傳的檢查力度。六是把藥品分類管理工作的要求與零售藥店的審批、變更、認證及監督檢查有機結合,對達不到分類管理要求的,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對醫療機構的監管。加強抗菌藥物監管,促進合理用藥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藥監、衛生、工商等部門的共同監管,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推進合理用藥的進程中應發揮主導作用。

制止濫用抗菌藥的關鍵是從源頭抓,用制度來規范。相關部門應制定一個明確的制度,規范醫生的處方行為。首先,抓醫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技能培訓;其次,醫院藥劑師可以參與臨床醫生查房,指導臨床用藥;三是建立健全規范用藥、合理用藥制度;四是真正發揮藥品招標采購的作用,糾正從使用藥品中獲取利益的行為。

四、我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初步設想

1、推進自我藥療計劃,有步驟的引導群眾習慣性使用非處方藥品

顧名思義,自我保健、自我藥療是在沒有醫生或其他醫務工作者指導的情況下,恰當地使用非處方藥物,用以緩解輕度的、短期的癥狀及不適,或者用以治療輕微的疾病。由此可見,自我藥療是自我保健的一項重要內容。自我保健和自我藥療古已有之,幾千年來,我國人民在與疾病作斗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著經濟、文化、衛生事業的飛速發展,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78年提出“到20__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宏偉目標。結合國情,我國政府提出了到20__年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

”。與此同時,who還提出“人們有權利也有責任以個體和集體的方式參與他們的衛生保健的計劃和實施”。我國政府也提出做好衛生保健工作“應以國家、集體為主,其他社會力量和個人為補充”。由上可知,現代衛生保健的概念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由過去單純依賴國家轉變為“是個人的權利和責任”,由被動轉為主動積極參與,自我保健和自我藥療成為社會和個人共同關注的事業。

非處方藥的出現大大促進了自我藥療的發展,并在現實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注重對自我藥療的宣傳,引導群眾自覺使用非處方藥,遠離藥物濫用,推行自我保健。

篇4

關鍵詞 口服心血管系統藥物 用藥頻度 用藥分析

中圖分類號:F713.5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15)05-0054-03

Analysis of the oral medication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t the outpatient pharmacy in 2012-2013

CHEN Beilei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ong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ral medication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t the outpatient pharmacy in 2012-2013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 and drug regulation. Methods: The sales and defined daily doses (DDDs) for oral cardiovascular drug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cardiovascular medication, the proportion of both domestic and imported drugs (including joint ventures) to all drugs appears a stable trend and the ranks of DDDs and DDC of cardiovascular drugs were relatively stable. Conclusion: DDD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re stable with a basically rational use of drug in our hospital.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medication; DDDs; analysis on medication usage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日益顯著,又因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從而導致心血管疾病逐漸成為威脅中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實際工作中,身患心血管類疾病的患者經常前來咨詢相關藥物的療效以及種類。本文就2012-2013年上海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西藥房口服心血管類藥物的用藥情況和用藥金額進行分析,為合理用藥和藥品監管提供參考。

資料與方法

資料來源

我院門診西藥房管理信息系統所提供的2012-2013年門診口服心血管系統藥品的數據,包括藥品名稱、包裝規格、廠家、銷售數量及銷售金額。

方法

采用銷售金額排序法對每類藥物或單個藥物進行統計,各種藥物的限定日劑量(DDD)采用《新編藥物學》 第16版[1]中推薦的日劑量為標準,并結合藥品說明書,計算用藥頻度(DDDs)和日均費用(DDC)。限定日劑量(DDD)指假定的成人患者每天平均用于維持治療的劑量。用藥頻度(DDDs)=藥品年銷售量/相應藥物的DDD值,日均費用(DDC)=藥品總銷售金額/DDDs值,其中DDDs值越大,則該藥品的使用頻率越高,而DDC反映的是平均每日用藥費用[2]。

結果

分類

我院門診口服心血管系統藥物大致分為抗高血壓藥、抗心絞痛藥、調節血脂藥物以及抗心律失常藥。其中抗高血壓藥包括鈣通道阻滯(CCB)、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β-受體拮抗劑、復方制劑、α-受體拮抗劑、利尿劑以及血管舒擴張劑[2]。

心血管類藥品使用金額的比較

我院心血管類藥品在2012-2013年間使用金額及其所占百分比見表1。由表1可知,4類藥品的使用金額占當年的百分比在2012-2013年間變化不大,其中抗高血壓藥所占比例居于首位,而抗心律失常藥則所占比例最小。除了抗心絞痛藥所占比例小幅增高,其他3類心血管類藥品在2013年所占比例相較于2012年的所占百分比均小幅降低。表1中抗高血壓藥所占當年的百分比均在50%以上,主要是抗高血壓藥的品種繁多,降壓效果好且價格合理,且大多數中老年人普遍患有高血壓疾病,對抗高血壓藥品的需求大。

2012-2013年間我院所使用的口服心血管類藥物中國產藥品和進口(含合資)藥品的使用金額及其百分比見表2。由表2可見,國產藥品維持在22%左右,進口(含合資)藥品則占當年的32%以上,變化幅度不大。但不難看出,2013年所使用的進口(含合資)藥品的比例較前一年有所增加。這一現象可能是與藥品本身的單價升高有關。此外,同類藥品的使用在藥效不變的情況下,可能與醫生或患者的用藥習慣和心理定勢有所聯系,因而價格昂貴的進口(含合資)藥品一般會被更青睞[3]。目前,患者在看病購藥時呈愈發理性的趨勢,加上國內制藥企業經營方式和技術的改進,同樣是針對同一種疾病的藥物,在療效以及適用范圍相同的情況下,國產藥品的價廉物美逐漸被越來越多的理性患者所接受。

2012-2013年我院西藥房前10位的心血管類藥品的藥品金額及其排序見表3,由表3可知,2013年心血管類疾病的用藥較2012年有所增長。兩年間前10位中藥品金額變化較大的是氨氯地平片和左旋氨氯地平片。

2012 -2013年心血管類前10位藥品的用藥情況如表4所示。從表4可看出,高血壓藥品占了主流,其中以鈣離子通道阻滯劑(CCB)和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兩類高血壓藥品的銷售金額比重較大。通過對比2012年和2013年的DDDs值和DDC值可發現,氯沙坦鉀和阿托伐他汀的DDDs值呈下降趨勢,此外,非洛地平緩釋片和美托洛爾緩釋片的DDC值兩年持平,纈沙坦膠囊的DDC值呈小幅上升的趨勢。

討論

根據以上數據可知,我院所收治的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中,患高血壓者為多數,從抗高血壓藥在兩年間所占比例均在50%以上可看出。可能原因與中老年罹患高血壓疾病患者的需求量之大且我院所提供的抗高血壓藥的品種繁多有關。

從2012-2013兩年國產和進口(含合資)心血管系統藥物的所占百分比的比較可知,進口(含合資)心血管系統藥物所占百分比有所升高,原因有二,一是可能因其價格的升高有關;二是與患者和醫生平時的用藥習慣有關,大多患者在接觸進口藥物之后感覺療效好,從而“認準”此類品牌的藥物,導致了患者前來就醫的“點藥現象”。但與之相反,在平時窗口工作中,也不乏有患者傾向于同等療效且價廉物美的國產藥。同時,在2012-2013年間,氨氯地平片、美托洛爾緩釋片和氯沙坦鉀片的用量穩居前三,其原因也多與患者和醫生的用藥習慣有關。

此外,高血壓患者對CCB和ARB兩類藥物的治療效果認可度良好,兩年來在心血管藥物DDDs和DDC的排名均比較穩定,原因如文獻[4]所提及的此類藥物療效可靠、服用方便,促使良好的患者依從性,同時也說明我院心血管系統的藥物使用頻率穩定性好,用藥情況基本合理。

參考文獻

陳新謙, 金有豫, 湯光. 新編藥物學. 16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 44-47.

姜虹, 畢憲初, 周躍. 基本藥品目錄實行前后社區高血壓用藥情況分析[J]. 上海醫藥, 2014, 35(2): 41-43.

段虎, 王開明. 2009-2011年我院門診抗高血壓藥物用藥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3): 19-20.

篇5

【關鍵詞】國家基本藥物;頭孢菌素類;用藥頻度; 限定日費用; 用藥分析

【中圖分類號】R978.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1-0006-01

基金項目 上海市閔行區衛生局資助立項課題(編號2013MW60)

自20 世紀60年代頭孢噻吩上市以來,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已有近70個品種用于臨床,其用藥量居各類抗菌藥物首位。從《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09版的307個品種,到2013年3月13日原衛生部印發了2012年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原衛生部令第93號)增至520個品種中,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從4個品種增加到6個品種。現將2012年上海市某區醫療機構聯合集中采購的藥品中,對照《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以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為推動基本藥物的優先使用提供依據。

1數據與藥品

1.1 數據來源 取自上海市某區醫療機構聯合集中采購的2012年西藥金額。含三級醫院1家,二級醫院2家和一級醫院12家。

1.2 基本藥物 根據《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09年版[1]頭孢菌素類有4個品種,分別是:頭孢唑林、頭孢氨芐、頭孢呋辛、頭孢曲松, 2012年版[2]增加2個品種:頭孢拉定、頭孢他啶,共6個品種。

2 方法與結果

2.1 統計頭孢菌素類抗生素購藥金額

2.1.1 不同級別醫院采購總金額 根據不同級別醫院采購各種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按藥品名稱、劑型、規格、數量、金額等進行分別統計。

2.1.2 構成比1統計 各品種金額占該級別醫院頭孢菌素類藥物金額的份額,如二級醫院頭孢呋辛鈉(注射劑型)19.12%=187.04/(7.46+187.04+166.97+76.89+5.09+231.41+298.16+5.03)*100%,見表1。

2.1.3 構成比2統計 一、二、三級醫院金額占同一品種金額的份額,如一級醫院頭孢氨芐(口服劑型)75.97%=126.95/(32.70+7.46+126.95)*100%,見表1 。

2.1.4 總構成比統計 每個品種金額占全部頭孢菌素類藥物總金額的份額,如三級醫院頭孢氨芐(口服劑型)1.40%=32.70/(844.77+978.04+521.06)*100%,見表1

2.1.5 前三位品種構成比統計 不同級別醫院購藥金額分別占前三位品種總金額份額,見圖1。

2.1.6 不同劑型品種構成比統計 不同劑型、不同規格的每個品種金額占該品種總金額的份額見表2,其每個品種分別以單個英文字母代替,有關該品種的具體信息,詳見表4。

由表1、圖1中可以看出,不同級別醫院的購藥金額位居第一位的是頭孢他啶(注射劑型),其占該品種購藥金額構成比依次是三級醫院(52.97%)二級醫院(47.03%);頭孢呋辛酯(口服劑型),其占該品種購藥金額構成比依次是一級醫院為51.33%、二級醫院為31.65%及三級醫院為17. 02%,由此說明不同級別醫院臨床用藥金額及用藥品種是不同的。三級、二級醫院是頭孢他啶(注射劑型);一級醫院則是以頭孢呋辛酯(口服劑型)為主打品種。位居第二位的是頭孢曲松(注射劑型),其占該品種構成比分別是二級醫院(53.15 %)、三級醫院(46.06 %)。名列榜首的是一級醫院口服頭孢氨芐(75.97 %);然而,購藥金額排序第3位的是二級和三級醫院均是頭孢呋辛鈉(注射劑型),構成比為47.49%和42.37 %;而一級醫院則是以頭孢拉定(口服劑型)位居第三位為45.86 %。顯而易見的是:各品種購藥金額最多的是三級醫院頭孢他啶(注射劑型)、一級醫院為頭孢呋辛酯(口服劑型)和二級醫院為頭孢曲松(注射劑型)。

2.2 確定藥品限定日劑量(DDD)

2.3.1 頭孢菌素類各品種DDD值 為達到主要治療目的用于成人的藥物平均日劑量,稱為限定日劑量( defined daily dose,DDD);主要參閱《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藥品字典及DDD值》(2011年4月)。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各品種DDD值見表3。

表3可知,確定該值是為了計算用藥頻度(DDDs),它僅是一種技術性測量單位,更何況不同國家或地區的DDD值可能有所差異;不同個體之間也必然存在差異(例如年齡和體重)以及藥物代謝動力學的不同,也沒有考慮到患者其肝、腎功能不全等情況。因此本身不是一種用藥劑量,不是推薦給臨床的實用劑量,只是為計算用藥頻度(DDDs)必須得提供DDD值[3]。

2.3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各品種藥物相關信息

2.3.1 不同級別醫院用藥品種 根據各品種(商品名、規格、廠家、價格)

在各級別醫院選用的不同列表說明,其每個品種分別以單個英文字母代替,有關該品種的具體信息,詳見表4。

2.3.2 計算用藥頻度 (DDDs) DDDs=某藥的年用藥量/該藥的DDD值。DDDs可反映年用藥動態和用藥結構[4]。

2.3.3 頭孢菌素類各品種DDDs 用藥頻度( DDDs)越大,說明該藥的使用頻率越高,對該藥的選擇傾向性大,結果見表5。

2.3.4 不同劑型品種DDDs 每個品種由于劑型的不同及生產廠家的不同,理所當然,其DDDs也是有差異的,結果見表6。

從表5數據顯示,在3個不同級別醫院中,一級醫院使用頭孢呋辛酯(口服劑型)DDDs高達53.80;其次是二級醫院和三級醫院,分別是27.33與14.95(DDDs排序第二、第五位); DDDs排序第三、第四位的又是一級醫院用的頭孢拉定(口服劑型)21.09和頭孢氨芐(口服劑型)18.27。顯而易見,用藥頻度前5名中,一級醫院占了3個品種,二級醫院(DDDs排序第二)、三級醫院(DDDs排序第五)各占1個品種。由此說明的是:各品種用藥頻度(DDDs)前5名中,最大的是一級醫院頭孢呋辛酯(口服劑型)和頭孢拉定(口服劑型);二級醫院頭孢氨芐(口服劑型)。需要指出的是:頭孢呋辛酯(口服劑型)是3個不同級別醫院臨床選擇頻率偏多的唯一品種。

表6中,不同劑型品種用藥頻度(DDDs)排序第一均是頭孢呋辛酯(口服劑型),但具體品種有區別:二級、三級醫院用頭孢呋辛酯片(薄膜衣,商品名:伏樂新,蘇州中化生產) ;一級醫院用頭孢呋辛酯片(深圳致君生產)。一、二、三級醫院的DDDs值依次是 48.17、27.33和13.18;顯而易見,一級醫院選用國產品種為主。

2.4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各品種平均日費用

2.4.1 計算限定日費用(DDC ) DDC=某藥的年總金額/該藥的DDDs值。DDC( defined daily cost,DDC )代表藥品的總價格水平[5]。

2.4.2 頭孢菌素類各品種DDC 當某一種藥物的DDC值越大,即平均日費用越高,表示患者的經濟負擔越重,結果見表5。

2.4.3 不同劑型品種DDC 每個品種由于劑型的不同及生產廠家的不同,隨之而來的是DDC也會受其影響,結果見表6。

由表5可以看出, DDC(限定日費用)接近200.00元的是:頭孢他啶(注射劑型)192.36元(三級、二級醫院);限定日費用不超過3.00元的是:頭孢曲松(注射劑型)2.70元和頭孢拉定(注射劑型)2.90元(一級醫院);限定日費用3.00元~3.50元的是頭孢拉定(注射劑型):二級醫院為3.32元;一級醫院頭孢拉定(口服劑型)3.39元。一級醫院限定日費用最高的是頭孢氨芐(口服劑型)為6.95元。以上數據表明,限定日費用最大值是三級和二級醫院(192.36元)明顯高于一級醫院(2.70元),價格相差70倍。

在列表6, 三級和二級醫院用品種:注射用頭孢他啶(商品名:復達欣,廠家:葛蘭素)的限定日費用(DDC )最高192.36元;一級醫院用品種:頭孢拉定膠囊(商品名:泛捷復,廠家:施貴寶)限定日費用(DDC )最高8.73元。兩藥價格相差約22倍,其主要區別在于劑型不同與分代不同:前藥是注射劑屬三代頭孢;后藥是口服劑屬一代頭孢;其共同點在于均是外企品種價格偏高,與此同時說明一級醫院日均費用遠比二級和三級醫院低。

2.5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各品種購藥金額與用藥頻度同步性

2.5.1 計算序號比 金額排序/DDDs排序是反映該藥品的購藥金額與用藥頻度是否同步[6]。

2.5.2 頭孢菌素類各品種序號比 比值接近1.0時,表明同步性較好。比值小于1表明藥物使用率低而價格偏高;比值大于1表明藥物使用率高而價格偏低[7],結果見表5。

2.5.3 不同劑型品種序號比 口服劑型與注射劑型各品種序號比,結果見表6。

表5明顯可見,一級醫院在用的7個品種中有5個序號比為1,二級、三級醫院各有2個品種序號比均為1,二級醫院有注射劑型的頭孢呋辛和頭孢唑林;三級醫院除了頭孢唑林外,另一藥是頭孢拉定也是注射劑型。不難看出,3個不同級別醫院唯有頭孢唑林(注射劑型)的序號比均為1。

3.3 3個不同級別醫院用同一品種用藥頻度分析

3.3.1 頭孢氨芐、頭孢拉定用藥頻度分析 2012年上海市某區一、二、三級醫院均用此兩個品種,前藥為膠囊劑、后藥為分散片,兩藥屬于第一代頭孢菌素類。追溯早期該類品種均為注射劑型,是禮來公司于1967年開發出第一個可口服的頭孢菌素類藥物頭孢氨芐,隨后口服的頭孢拉定等也相繼問世。兩藥的抗菌作用較頭孢唑林為差,主要適用于治療敏感菌所致的輕癥感染。表6統計的頭孢氨芐(“A”,以不同英文字母代表各個藥品,下同)用藥頻度(DDDs)由大到小是18.27(一級醫院中排第二); 4.71(三級醫院中排第二)和1.07(二級醫院中排第九)。另一品種頭孢拉定分散片(E)用藥頻度(DDDs)從大到小依次是:一級醫院17. 82、二級醫院6.08(各自醫院中排第三)和三級醫院1.63(排第八),不難看出一級醫院用藥頻度遙遙領先于三、二級醫院。第一代頭孢菌素類的作用特點是:對革蘭陽性菌較二、三代強,主要用于治療呼吸道和尿路感染、皮膚及軟組織感染,由于一級醫院的就診患者多為這些常見病,可以說明符合用于輕癥感染的治療;用藥頻度大,更能說明是臨床選擇頻率高的品種。

3.3.2 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用藥頻度分析 表4可見,由重慶科瑞生產的第三代頭孢菌素藥物注射用頭孢曲松鈉(N)在各級別醫院均有選用,相比之下用藥頻度(DDDs)是二級醫院(2.32)大于一級醫院(1.27)和三級醫院(0.87);分別排在第五、第八及第十。由此看出,此品種是二級醫院選用偏多的主要品種。

3.4 二、三級醫院同用各代頭孢菌素類用藥頻度分析

3.4.1 第一代頭孢菌素類用藥頻度分析 由表6可見,二、三級醫院選擇的頭孢拉定膠囊(G),其用藥頻度(DDDs)在二級醫院位居第二(7.23)、三級醫院位居第十二(0.41);注射用頭孢拉定(M)在二、三級醫院分別位于第十(1.04)和第十一(0.73)。由此可見,口服劑型用藥頻度高于注射劑型;然而,只有口服劑型是國家基本藥物(表3)。

3.4.2 第三代頭孢菌素類用藥頻度分析 注射用頭孢他啶(Q)其用藥頻度(DDDs)在三級醫院排第六(1.75)、二級醫院排第七(1.55);注射用頭孢曲松鈉(P)其用藥頻度(DDDs)在三級醫院排第三(2.94)、二級醫院排第六(1.65),如以注射劑排序毫無疑問名列前茅(表6),為三級醫院首選注射品種。臨床上使用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物治療病原菌不明的感染,如嚴重的尿路感染、耐藥革蘭陰性菌感染、敗血癥、腦膜炎和肺炎等[8]。

3.5 最多廠家的同一品種

3.5.1 頭孢呋辛用藥頻度分析 通過表4可以看到,有3個廠家的頭孢呋辛酯片(B、C、D),用藥頻度(DDDs)“B”在一級醫院排序第一高達48.17、

三級醫院排序第四為1.84;“C”僅在一級醫院排序第五(5.64);而“D”卻是二、三級醫院用藥頻度(DDDs)分別位居榜首(27.33和13.08)。由此說明,一級醫院首選國產藥(B、C),二、三級醫院選用合資藥為主(D)。即便如此,還是一級醫院“B”用藥頻度(DDDs)幾乎占據半壁江山,說明是臨床用藥最多的品種。注射用頭孢呋辛鈉(H、I、J、K)有4個不同廠家,用藥頻度(DDDs)“H” 排序第七(1.70), “K” 排序十三(0.01),均是三級醫院用的品種; “I” 是排序第四:6.74(一級醫院)和4.98(二級醫院);“J” 是排序第八:1.35(二級醫院)、排序第九:1.31(三級醫院)。從用藥頻度(DDDs)可以看出一、二級醫院選用國產藥“I”為主;二、三級醫院用少量外企藥“J”;唯有三級醫院用的合資藥為同一廠家不同規格的2個品種“H、K”。頭孢呋辛屬于二代頭孢,對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桿菌、球菌均有效,耐酸、耐酶。臨床上多用于泌尿、呼吸、皮膚軟組織感染。張學會等報道:國產與進口頭孢呋辛鈉治療細菌性感染的臨床療效、細菌清除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無顯著性差異,然而進口的成本較國產高,國產的經濟學價值高于進口[9]。

縱觀全文,列入國家基本藥物中的一、二、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共有8個品種,劑型有3個口服、4個注射(一代頭孢拉定注射劑型尚未列入國家基本藥物);三代2個品種只有注射劑型(表3)。由于生產廠家不同,藥品規格不同,共有21個品規“A~U”(表4),其中注射用頭孢拉定(L、M)為非國家基本藥物。二級、三級及一級醫院分別選擇15個(其中2個非基藥)、13個和9個(各占有1個非基藥)詳見表6。根據不同級別醫院的功能定位、機構規模、服務區域及服務人群的不同其選擇品種是不同的,無論如何不同,各級別醫院做到了優先使用國家基本藥物中的頭孢菌素類抗生素。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2009版)[S].衛生部令第69號.200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2版)[S].衛生部令第93號.2013.

[3] 陳瑞玲,張艷梅. 藥品的限日劑量在抗菌藥物利用評價中的應用[J].藥品評價,2011,8(22):23-27.

[4] Lida Teng,Hua-wen Xin,Hege Salvesen Blix ,et al. Review of the use of defined daily dose concept in drug utilization research in China. pharmacoepidemiology and drug safety,2012,(21):11181124.

[5]谷競.2011年1~12月我院門診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2,10(5):33-34.

[6]馬嘉,陳盛新,裘雪友.醫院開展藥物利用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J].中國藥學雜志,1999,34(10):706-708.

[7]欒瀟瀟,馮端浩,吳柯,等.我院住院患者免疫增強劑使用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0,12(4):671-672.

篇6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山西 運城 044000;2.河南省開封市農林科學研究院,河南 開封 475004)

摘要:對23個晉陸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inn.)品種(系)的17個農藝性狀進行差異分析、變異分析和聚類分析。結果表明,枯萎病病情指數、黃萎病病情指數差異較大,其次是產量性狀差異明顯。“1106”、“1110”、“1112”在子棉產量、抗病性、纖維品質等方面表現較好。農藝性狀變異系數差異較大,大小順序為子棉產量>果枝數>單株鈴數>鈴重>子指>衣指>株高>第一果枝節位>衣分>生育期;纖維品質性狀變異系數均較小,大小順序為馬克隆值>斷裂比強度>纖維上半部分平均長度>伸長率>整齊度指數。23個陸地棉品種(系)聚為A、B兩個類群,A為產量中等偏下、抗病性較差、品質中等偏上的代表群;B為產量較高、抗病性較強、品質較差的代表群。

關鍵詞 :陸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inn.);農藝性狀;變異系數;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S562.0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07-1552-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7.004

陸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inn.)重要的經濟性狀大都屬于多基因控制的數量性狀,易受環境條件影響。不利于育種家對優良基因型遺傳變異與環境變異的正確鑒別[1]。學者們[2-4]對棉花的產量及品質等性狀的遺傳效應及遺傳相關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給育種家提供了有效的遺傳信息進而指導選擇育種。學者們[5-11]還對棉花的多個數量性狀進行了分析,由于分析的品種(系)不同及環境差異,得出的結論也不盡一致。本研究對晉棉品種和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育種課題組自育的品系的產量、抗病性和纖維品質等性狀進行差異、變異和聚類分析,以期為合理利用優良種質材料和雜交育種親本選配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供試材料為晉棉系列及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育種課題組自育的共23份陸地棉品種(系),分別為“1101”~“1123”。2011年將供試材料種植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牛家凹農場。田間試驗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4行區,行長6.6 m,小區面積為26.4 m2,田間管理同常規大田。每個小區隨機選擇生長發育正常的棉株10株,以單株為單位進行田間調查、收花和室內考種,棉樣送農業部纖維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進行HVI900系列測定。考察項目包括子棉產量、鈴重、衣分、衣指、子指、株高、果枝始節、果枝節間距、第一果枝節位、果枝數、單株鈴數、枯萎病病情指數、黃萎病病情指數、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整齊度指數、伸長率、斷裂比強度、馬克隆值、生育期,共計17個性狀。數據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8.0統計軟件包處理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主要農藝性狀差異分析

從表1可知,“1110”、“1112”和“1106”的子棉產量較高,而“1103”、“1116”、“1122”的子棉產量較低;鈴重3.64~7.06 g,其中“1123”最低,為3.64 g,“1120”最高,為7.06 g;衣分29.62%~41.64%,其中“1102”衣分最低,為29.62%,“1117”衣分最高為41.64%;衣指4.95~7.60 g,“1116”的衣指最小,為4.95 g,“1106”和“1117”最大為7.60 g;子指7.85-12.60 g,其中“1122”子指最低為7.85 g,“1119”最高為12.60 g;“1106”、“1119”和“1120”植株較高,“1122”植株較矮,長勢弱;第一果枝節位6.55~9.30 cm,“1103”最低,為6.55節,“1107”最高,為9.30節;單株鈴數5.25~15.35,“1102”單株鈴數最少,為5.25個,“1104”、“1110”、“1116”的單株鈴數較多;“1120”、“1121”對枯萎病免疫,而“1117”的枯萎病病情指數為10.90;黃萎病病情指數為2.65~53.37,其中“1120”、“1111”、“1119”的黃萎病指數較低,達到了高抗水平;果枝數差異不大。

2.2 主要性狀的變異分析

表2列出了17個主要性狀的變異情況。結果表明,枯萎病病情指數和黃萎病病情指數的變異系數較大,分別為79.70%和67.49%,說明各個品種(系)在感染枯萎病和黃萎病的程度上差異很大。果枝數和單株鈴數的變異系數差異較大,分別是29.93%和19.29%,農藝性狀變異的大小順序為果枝數、單株鈴數、株高、第一果枝節位;其產量構成性狀中,子棉產量的變異系數最大,為37.13%,最小的是衣分7.06%,大小順序為子棉產量、鈴重、子指、衣指、衣分;纖維品質構成性狀的變異系數大小順序為馬克隆值、斷裂比強度、纖維上半部分平均長度、伸長率、整齊度指數。

2.3 主要性狀的聚類分析

用子棉產量等17個性狀對23個供試的陸地棉品種(系)進行聚類分析,結果見圖1。以產量、病害及纖維品質性狀將這23個品種(系)聚為A、B兩個類群,其中A又可分為A1、A2亞類。A1亞類有14個品種(系)(占61%),特點是鈴重小、矮稈、節位低、果枝數多、生育期較短、纖維品質中等,子棉產量較低的類群,其中第一果枝節位、整齊度、伸長率和生育期的變異系數較小。A2亞類有5個品種(系)(占22%),特點是節位較高,抗黃萎病,子棉產量中等、纖維品質較好的類群,其中,株高、長度、整齊度、伸長率和生育期的變異系數較小。B類有4個品種(系)(占17%),特點是鈴重大、子指大、高稈、單株鈴數多、高抗枯黃萎病、生育期較長、纖維品質較差、子棉產量高的類群,其中第一果枝節位、果枝數、整齊度和生育期的變異系數較小(表3)。枯萎病病情指數在這3類中都達到了高抗水平,A2類的平均枯萎病病情指數很小,僅為2.59。

3 討論

供試陸地棉品種(系)屬于晉棉品種或者是晉南地區選育出來的品系;鈴重3.64~7.06 g;衣分29.62%~41.64%;衣指4.95~7.60 g;子指7.85~12.60 g;果枝數差異不大;除品系“1117”的枯萎病病情指數為10.90外,其余品種(品系)都達到了抗病標準;黃萎病病情指數為2.65~53.37;“1106”、“1110”、“1112”在子棉產量、抗病性、纖維品質等方面綜合性狀表現較好。枯萎病病情指數和黃萎病病情指數的變異系數較大,分別為79.70%和67.49%;子棉產量的變異系數也達到了37.13%;產量構成性狀變異系數最大的是果枝數,為29.93%,最小的是衣分,為7.06%;纖維品質構成性狀的變異系數都較小,大小順序為馬克隆值、斷裂比強度、纖維上半部分平均長度、伸長率、整齊度指數。

聚類分析結果表明,23個陸地棉品種(系)可聚為A、B兩個類群,A類群可分為A1、A2亞類,共計19個品種(系)(83%),為產量中等偏下、抗病性較差、品質中等偏上的代表群;B類群有4個品種(系)(17%),為產量較高、抗病性較強、品質較差的代表群。

其中品系“1119”、“1120”、“1121”、“1122”、“1123”是選育出來的恢復系,從統計和聚類結果中可以得出,“1120”、“1121”、“1122”、“1123”在A類群中,表明這幾個恢復系的子棉產量較低、品質較好;“1119”的子棉產量較高,抗病性、纖維品質(除馬克隆值)也較好。從2003年開始,我國雜交棉制種面積開始大幅度擴大,抗蟲雜交棉播種面積2005年達170萬hm2后[14],到2007年達最高峰,但2009年急劇下降,主要原因是勞動力缺乏,雜交種制種成本大幅增加。利用不育系、恢復系和保持系制種,可使用工數量大大減少,成本降低,且制種容易保證純度[15-16]。因此選育恢復系和不育系成為制種的關鍵,從所選的恢復系可以看出,“1119”在產量、抗病性和纖維品質等方面表現較好,“1120”、“1121”、“1122”、“1123”需要進一步改進。培育高產優質抗病的棉花品種將成為今后努力的方向,努力改造恢復系培育優良的雜交棉對雜交棉的迅速推廣將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黃駿麒,承泓良.江蘇棉作科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2] 楊六六,劉惠民,曹美蓮,等.棉花產量和纖維品質性狀的遺傳研究[J].棉花學報,2009,21(3):179-183.

[3] 李衛華,胡新燕,申溫文,等.陸地棉主要經濟性狀的遺傳分析[J].棉花學報,2000,12(2):81-84.

[4] 韓祥銘,劉英欣.陸地棉產量性狀的遺傳分析[J].作物學報, 2002,28(4):533-536.

[5] 史加亮,李鳳瑞,袁海濤,等.陸地棉親本配合力及聚類分析[J].山東農業科學,2011(9):21-23.

[6] 陳榮江,朱明哲,孫長法.棉花新品種產量品質性狀的綜合評價及聚類分析[J].西北農業學報,2007,16(4):264-268.

[7] 陳榮江,王文峰,朱明哲.棉花新品種產量性狀與品質性狀的典型相關與主成分分析[J].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7,23(2):187-189.

[8] 王林輝.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棉花品種綜合評價及聚類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09(1):29-32.

[9] 吳翠翠,李朋波,楊六六,等.棉花主栽品種群不同年份穩定性比較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2014,42(1):12-16,22.

[10] 孫長法,趙 暉,陳榮江.棉花新品種產量品質性狀的聚類分析與綜合評價[J].西北農業學報,2010,19(4):77-81.

[11] 董承光,李成奇,李生秀,等.棉花種質資源主要農藝性狀的綜合評價及聚類分析[J].新疆農業科學,2011,48(3):425-429.

[12] 朱曉平,鄭新疆,張 靜,等.新疆哈密地區陸地棉品種主要性狀差異性和聚類分析[J].中國棉花,2013,40(5):30-32.

[13] 宿俊吉,鄧福軍,陳 紅,等.陸地棉主要農藝性狀的變異性、聚類和相關性分析[J].新疆農業科學,2011,48(8):1386-1391.

[14] 毛樹春,馮 璐.2010年全國棉花品種監測報告[EB/OL].http://www.ccppi.com.cn,2010-11-27.

篇7

【關鍵詞】氟喹諾酮類藥品;不良反應;臨床表現特點;分布規律

氟喹諾酮類藥物為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在所有抗菌藥物中其臨床應用比較廣泛,也是一類較新的合成抗菌藥[1]。其主要特點是長效,抗菌譜擴大,以及吸收更好,組織濃度更高,不良反應更少等優點。但隨著廣泛的應用,不良反應的報道也逐漸增多,現將我院2009年發生的氟喹諾酮類藥品導致的不良反應的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抽取12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

1臨床資料

我院2009年發生的氟喹諾酮類藥品導致的不良反應的120例病例,其中58例男性,62例女性,年齡在20-76歲。所有病例中用于外科手術后感染的25例,婦科感染38例,泌尿系感染25例,皮膚組織感染20例,胃腸道感染12例。

4討論

抗菌譜廣、不需皮試、使用方便、與其他抗菌藥物無交叉耐藥性等特點是氟喹諾酮類藥物的優勢,臨床上主要廣泛應用于泌尿生殖系統感染,胃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盆腔感染,骨、關節和軟組織感染,以及腹腔、膽道感染等方面[3]。

本組資料從表一中可以看出,不良反應中所涉及到的5種藥物,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應最高,加替沙星次之。靜脈給藥引起的不良反應比口服給藥高,原因與住院患者有關,住院患者通常多采用靜脈給藥。從表二中可以看出,氟喹諾酮類藥品導致的不良反應累及全身多個器官,其中皮膚反應位居榜首,這與光敏反應、光毒性有關,因此臨床上為了用藥安全,在用藥期間應保持避光狀態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其次是胃腸道反應,醫護人員應控制好劑量和靜脈給藥時的滴速,癥狀會有所緩解,一般停藥后會自行消失。

隨著新品種的開發及臨床應用的逐年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如何讓氟喹諾酮類藥物合理使用至關重要。①遵守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基本原則,醫師應根據患者的情況,給予抗菌藥物治療,對于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應及時調整藥物的劑型、用量、給藥途徑和次數以及細菌耐藥性等。②要了解氟喹諾酮類藥物不良反應與特殊人群的相關性,氟喹諾酮類藥物慎用于孕婦、哺乳期患者以及18歲以下青少年,因為該類藥物能夠影響軟骨的正常發育。老年人多伴有多種疾病,肝、腎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減退,因此臨床醫生在用藥時要考慮到老年人群的身體狀況及藥物代謝特點,合理的制定個體用藥方案,將藥物的不良反應降到最低限度。對喹諾酮類藥物過敏的患者禁用。

綜上所述,氟喹諾酮類藥物對人體的多個臟器和組織均有影響,在臨床應用中醫師應對氟喹諾酮類藥物的不良反應有足夠的了解和認識,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培訓,進而提高合理用藥水平,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陳新謙,金有豫.新編藥物學[M].第1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91-94.

篇8

[關鍵詞] ABC;CVA;分類法;庫存周轉率

[中圖分類號]R954[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8(a)-129-02

藥庫的庫存管理是整個藥庫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我院為省級綜合性的大醫院,藥品品種多,常用的西藥品種就有1 500多種,用量大,年藥品采購金額兩億多元,所以借助現代物流管理的方法和信息技術對藥品的庫存進行管理是很有必要的。為使我院藥庫保持合理庫存,筆者試用現代物流管理中常用的ABC和CVA分類分析法對現有使用的藥品進行分類管理,以期在最大限度滿足臨床用藥需求的同時,減少藥品資金占有,降低藥品庫存積壓的風險。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藥品進行ABC分類所依據的采購金額數據資料取自我院西藥庫的計算機管理系統數據庫。

1.2 ABC管理法

一般情況下,庫存項目存在著這樣的規律:少數庫存項目占用著大部分庫存資金,相反大多數的庫存項目只占用小部分庫存資金,即20%的物料占80%的價值。利用庫存與資金占用之間的這種規律對庫存項目進行分類,便是庫存管理中的“ABC分類法”[1]。其中:A類庫存項目往往占有75%~80%的庫存資金,品種和數量只占庫存項目總數的10%~20%;B類占有10%~15%的資金,品種占20%~25%;C類占有5%~10%的資金,品種占60%~70%。根據我院藥庫2005年藥品購進金額把藥品進行ABC分類的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從數據庫中提取每種藥品的購進金額并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序;

第二步:計算累計金額及累計金額所占總金額的百分比和累計品種數占總品種數的百分比;

第三步:根據累計金額占總金額的百分比把藥品劃分為ABC三類。以上三步所得的數據詳見表1。

1.3 CVA分類分析法

CVA分類法即關鍵因素分析法(critical value analysis),將物品按照關鍵性分成3~4類,一般為最高優先級、較高優先級、中等優先級和較低優先級,該分類法比起ABC分類法有著更強的目的性。ABC分類法的不足之處常表現為C類物品因為金額所占比例較小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但C類物品中的某些物品也可能有著關鍵性的作用,應給予最高優先級,所以ABC分類法注重的是物品的金額,CVA分類法則強調的是物品的功能。我院庫存藥品實行CVA分類法首先參照新編《新編藥物學》[2](第15版)把藥品分為16類,每類中的藥品再根據其藥理作用和臨床需要分為不同的優先級,比如興奮延腦呼吸中樞的尼可剎米、抗休克的腎上腺素和間羥胺等雖然用藥金額占總的用藥金額很小的比例,但都是搶救藥品應給予最高優先級,必須保證庫存,不能斷貨。

2結果

藥品庫存管理的效果可以用以下主要評價指標來衡量:平均庫存值、斷貨率和庫存周轉率。我院藥庫2006年度采用ABC和CVA分類管理法后和2005年度未采用該方法時的庫存管理評價指標比較祥見表2。

3討論

3.1平均庫存值

平均庫存值是指某時間段范圍內全部庫存物品的價值之和的平均值,反映了資金的庫存占用狀況。

年平均庫存值=各月平均庫存值之和/12。

由于A類藥品占用了整個庫存資金的75%左右,所以要減小平均庫存值關鍵要做好對A類藥品的管理。A類藥品主要可以采用定量訂貨管理法,即先給每種藥品設定最低庫存量和經濟定貨量,當庫存小于最低庫存量時計算機自動生成采購計劃,定量訂貨可以使平均庫存量降低,不過工作量大且要花費較多時間,適合A類藥品的庫存管理。C類藥品主要可以采用定期訂貨管理法,一次可以同時購進較多品種,所以采購比較方便,成本相對較小,但需保持較高的庫存水平,適合于C類藥品的庫存管理。此外對于C類中屬于最高優先級的藥品也要每天檢查庫存,防止缺貨。從表2可以看出運用分類管理法后我院的平均庫存值有了顯著的下降,降低了庫存成本.

3.2藥品斷貨率

藥品斷貨率由2個指標組成,斷貨品種數/總品種數及單品種斷貨天數/365,反映了藥品供應保障程度。為了便于比較本文只采用斷貨品種數/總品種數表示藥品斷貨率。從表2可以看出2006年與2005年相比,藥品斷貨率都較小且相差不大,說明在庫存量大幅降低的同時藥庫仍保持著良好的藥品供應水平,較低的斷貨率是藥庫提高服務水平取得較好的臨床滿意度的重要前提。

3.3 庫存周轉率

庫存周轉率是指在一定期間庫存周轉的速度,提高庫存周轉率對于加快資金周轉和減少藥品積壓失效具有重要的意義[3]。 庫存周轉率=年出庫量/年平均庫存值。由于庫存藥品的出庫量大小由臨床需要決定,所以要想提高庫存周轉率,藥庫只能加強管理設法減小平均庫存量。從表2可以看出采用ABC和CVA分類管理法后由于藥庫平均庫存量顯著減小,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庫存周轉率。

3.4 供應鏈管理與零庫存

采用ABC和CVA分類法為合理控制庫存提供了基礎,顯著降低了平均庫存量,不過傳統的EOQ(Economic Order Quantity )即經濟定貨批量的庫存管理的缺陷在于沒有認識到庫存管理實質上是一個大量信息的處理過程。近年來,出現了一種新的供應鏈庫存管理方法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即供應商管理用戶庫存,該方法體現了供應鏈集成化管理思想,打破了各自為政的庫存管理模式,是一種新的有代表性的庫存管理思想。我院藥庫通過使用醫院信息系統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可以隨時了解各個藥房的庫存狀況,結合藥庫自身的庫存調整采購計劃,同時加強與供應商的聯系與協調,某些藥品實現了零庫存管理[4],從而進一步降低了庫存量。

總之,綜合利用現代物流管理學中的ABC和CVA分類管理法對庫存藥品進行分類管理可以顯著的降低庫存,提高庫存周轉率,減小資金占用和藥品積壓造成的風險和損失。

[參考文獻]

[1]周萬森.倉儲配送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294.

[2]陳新謙,金有豫,湯光. 新編藥物學[M].第15版.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3]談忠,丁毅.醫院藥品庫存的最佳控制探討[J].中國藥房,2005,16(10):22-23

[4]黃麗華.醫院藥庫實施零庫存的探討[J].中國藥房,2005,16(16):25-26.

篇9

1需解決問題分析

對于藥庫管理系統來說,需要解決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解決藥品信息不清楚和分類不明確的問題。藥品基本信息,就是要管理藥品數據,細化處方藥以及非處方藥分類。實行分類管理能夠對同類藥品需求進行統計,從而給醫院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第二,解決入庫管理問題。在系統中可以設置批量錄入的功能,對于入庫藥品,能夠一次錄入多條數據,從而使工作人員入庫操作減輕,提升入庫管理水平。第三,解決出庫管理問題。在系統中,可以生成13位出庫號,用于出庫清單識別。系統要保存出庫信息,確保數據完整。第四,解決庫存管理問題。藥品庫存管理水平影響著藥品的流通,因此,需要對藥品流通環節進行有效管理,確保在藥品有效期以內及時對藥品進行調度,實現藥品價值。第五,解決藥品管理問題。在系統中要添加藥品期限提醒,從而確保藥品自身價值的充分發揮。另外,對于每個藥品,還要對采購量限額以及供應量限額等加以設置,對其進行儲備,確保藥品實現可持續管理。第六,解決統計數據不全面這一問題。在系統中可以分析各項數據,并獲得用戶所需數據。在綜合統計的過程中,要把統計結果以生動形象的圖表形式展現在用戶眼前,為用戶提供有效的參考數據。

2系統建設和應用

該藥庫管理系統的設計采用的主要是客戶端/服務器結構,在對前臺界面進行設計的時候,主要采用的是VisualBasic,在對后臺數據庫進行開發的時候,主要采用的是SQLServer。建設該系統的主要目的就是為醫院藥庫服務,主要模塊包括:一是采購領用,二是庫存管理,三是統計報表,四是系統維護。

2.1關于采購領用這一模塊

它的主要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采購計劃,結合藥品實際庫存量以及最低庫存量存在的關系,對采購計劃進行科學制定,可以對采購數量進行修改,也可以刪除記錄以及打印。第二,采購入庫功能。利用這項功能能夠錄入入庫藥品的信息,同時還能夠查詢入庫藥品并打印。另外,還能夠對藥庫庫存表進行更新,對分類明細賬之中的一些字段值進行更新,在入庫表之中插入入庫藥品的具體記錄。第三,關于藥品返廠功能。主要就是對返廠出庫藥品進行錄入,同時還能查詢或者是打印這些藥品。也能夠在返廠出庫表之中插入出庫藥品的相關記錄。第四,部門領藥功能。能夠對部門領藥狀況進行錄入,同時還能查詢這些藥品并打印。另外,能夠對藥庫庫存表以及分類明細中的字段值進行更新,在部門領用表之中插入領藥記錄。第五,聯網部門退藥功能。接收退藥表之中沒有接收藥品的相關記錄,同時對部門退藥表設置接收標記,對庫存表之中具體的庫存數量字段,并將記錄添加到分類明細賬之中,可以查詢或者是打印接收的藥品。第六,其他部門退藥功能。及時記錄部門退藥的相關信息,同時查詢退藥記錄并打印。另外,還要對藥庫庫存表以及分類明細之中的字段值進行更新,同時在部門退藥表之中插入退藥記錄。

2.2關于庫存管理這一模塊

這一模塊的主要功能模塊包括:一是庫存查詢,二是藥品調價,三是藥品報損。第一,關于庫存查詢。能夠對藥庫目前具體的庫存狀況和過期藥品狀況進行查詢。在庫存查詢之中,用戶界面顏色為綠色,而對于過期藥品查詢來說,其界面屬于黃色。第二,關于藥品調價。主要就是錄入藥庫調價的相關藥品,同時查詢這些藥品并打印。另外,還要對藥庫庫存表以及分類明細之中的具體字段值進行更新,并在藥品調價表之中插入調價藥品的相關記錄。第三,關于藥品報損。錄入已經報損的藥品,同時查詢報損藥品并打印。另外,可以對藥庫庫存表以及分類明細之中的具體字段值進行更新,在藥品報損表之中插入報損藥品的相關記錄。

2.3關于統計報表這一模塊

這一模塊的主要功能模塊包括:一是分類明細賬,二是藥庫月匯總表,三是部門月匯總表,四是日結賬。第一,關于分類明細賬。對于一段時間內的藥庫藥品,做好分類和統計工作,這樣用戶就能夠依據時間對其中藥品具體的入庫以及出庫和庫存數量與金額等進行查詢,將需要的記錄打印出來。第二,關于藥庫月匯總表。對每個月內每一種藥品具體的入庫以及返廠出庫還有部門領用和部門退藥等的總體數量和金額進行統計,并將需要的記錄打印出來。第三,關于部門月匯總表。對各個部門在每個月內的領藥以及退藥金額還有每一種藥的領用以及退藥的數量和金額等進行統計,在報表中采取主從結構。第四,關于日結賬。主要統計藥庫之中入庫以及出庫還有部門領藥與退藥等的數量與金額,并對月匯總表之中的數據進行更新。

2.4關于系統維護這一模塊

這一模塊的主要功能模塊包括:一是登錄和注銷,二是密碼修改,三是庫存初始化,四是數據字典。第一,關于登錄和注銷。用戶只有輸入正確的用戶名以及密碼之后才能登錄到系統之中。第二,關于密碼修改。為了確保系統保密性,用戶能夠修改自己的密碼。第三,關于庫存初始化。對藥庫中的藥品完成初始化操作,對于新來藥品,對其信息項進行添加。第四,關于數據字典。添加與刪除藥品劑型以及規格和相關單位信息。

2.5系統特點

第一,系統為了保證功能的實現,調用很多存儲過程。存儲過程就是在服務器上面執行的一段程序,能夠在服務器端,處理數據庫記錄,并將結果傳給客戶端。對存儲過程進行大量使用,不但能夠對服務器的計算能力以及速度進行利用,同時還能防止從服務器將大量數據下載在客戶端上,減少網絡的傳輸量,只要把計算結果傳遞到客戶端就可以了,具有較高的效率。第二,在對數據庫進行處理時采用事務機制。事務就是對數據庫進行的一系列操作,是應用程序中的基本邏輯單元。利用這種機制能夠對異常情況進行處理,確保數據一致。第三,在系統開發的過程中利用了較多的快捷鍵,以及右鍵快捷菜單等,在錄入藥品信息時,對藥品助記符進行了使用。第四,由后臺對數據庫操作進行處理,而前臺的主要功能是數據錄入以及輸入數據是否合法的檢查,還有數據查詢以及報表打印等。第五,在對信息錄入進行處理時,采用臨時表,給管理員確認過程,使系統具有可用性。該系統在醫院中的應用改變了人工管理的傳統模式,這樣即便不是計算機專業的相關人員,在對其進行簡單培訓之后,也能夠對系統使用方法進行掌握,降低了培訓以及管理開支,能夠提升醫院藥品管理水平,使醫院經濟效益得到提升。

3結語

篇10

[關鍵詞]易混淆藥品;讀音相似;調配差錯;用藥安全

[中圖分類號] R9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9(b)-0163-04

[Abstract]Objective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similar drugs,and to remind the pharmacist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similar drugs,reduce allocation errors,promote clinical safety and rational drug use.Methods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all the pronunciation and appearance of similar drugs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6 in our hospital was classified,and the caus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Easily-confused drug errors caused by the adverse consequences were analyzed and prevention of error were given in the reasonable suggestions.Results 51 groups of external packaging and pronunciation or the name of similar drugs were classified and sorted out.Among them,8 groups were similar in external packaging, 43 groups were similar in pronunciation or name.Drugs with similar pronunciation and appearance in our hospital were classified and sorted and set up the directory.Conclusion Pharmacists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similar drugs in the work,and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eliminate the problems caused by drug similar prescription allocation errors,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with medication,better service for patients.

[Key words]Easily-confused drug;Similar pronunciation;Allocation error;Drug safety

隨著醫藥領域科學迅猛發展和患者需藥量不斷增加,新藥品種大量進入醫院臨床,讀名相近、外包裝相似等易混淆藥品不斷增多[1]。為了避免或減少易混淆藥品出現差錯,本文對本院2016上半年度易混淆藥品進行歸類總結,對同一藥品中存在2種及以上規格或劑型的品規進行梳理,同時將外觀相似品種、讀音或名稱相似品種分別進行了總結整理和拍照。警示藥師對外包裝和讀音相似的藥品加以重視,促進臨床安全合理用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2]。

1資料與方法

調查我院門診藥房2016年1~6月的中成藥和西藥,按藥品藥理作用進行分類整理,找出外包裝相似、名稱相近的藥物,并對相似的藥物進行標記、拍照,歸納分析,查找可能導致差錯的各種混淆因素。

2結果

經分類整理,得出51組外包裝和藥品名稱相近的藥品,其中外包裝相似的藥品8組,讀音或名稱相似的藥品共43組。現將我院讀音和外觀相似的藥品歸類整理并建立目錄,詳見表1、表2。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