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監測范文

時間:2023-03-18 04:08: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環保監測,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環保監測

篇1

關鍵詞:環保驗收監測;環保監測;環境保護

作為項目環保建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個監測環節,環保驗收監測的結果會直接對項目建設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同時環保驗收監測也是環保法律法規在實際應用實踐的重要體現。按照相關規定和規范,環保驗收監測應當遵循嚴格的驗收項目,對環境監測系統進行認證后才能夠進行驗收,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對污水、噪音、廢氣等進行全面的環保監測分析,這就對環保驗收監測中的環保監測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環保驗收監測中環保監測存在的有關問題

從環保驗收監測工作的實踐來看,目前環保監測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環保驗收監測的體系和機制不夠健全和完善,無法為環保驗收監測標準和規范操作提供可靠的指導。過去長時間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環保意識仍然深深影響著環保驗收監測的工作開展,認為監測是“污染后工作”的認識仍然存在,這就導致環保驗收監測的開展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阻力,監測機制不健全、監測技術不科學、行政監測行為不到位等導致了環保驗收監測往往被相對邊緣化處理,無法發揮其本身的效用。二是環保監測的經費嚴重缺乏,從技術角度來說,環境監測是一種技術含量高、科學性強的項目,對監測設備、化學設備的精度以及相關的技術要求是很高的,而這些都需要足夠的經費支持,但是由于認識上的偏差以及地區環保經費預算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現階段的環境監測資金投入都是十分有限,監測設備的更新也不及時,這與逐漸擴大的污染種類、逐漸提高的污染濃度是十分不適應的,也因此導致環保驗收監測的結果并不能真正的反應實際情況。最后,環保監測的執行監督管理力度不夠也是目前環保驗收監測中存在的重要問題。在實際的環境監督管理中存在很大的彈性,有的監測數據是按照“慣例”和“經驗”進行處理,出現實際情況與監測結果出入較大的問題、污染源的排查受到多個方面因素的影響無法全面有效分析,環保監測的真實性難以保證,這些都是執行監督力度差導致的負面問題。

二、強化環保監測在環保驗收監測中重要性發揮的途徑和建議

(一)健全和優化環保監測的流程

不論是哪一類的項目都涉及到多個方面的內容,為了更好地開展環保驗收監測,為項目h保建設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建議在環境監測的實際過程中基于項目檢驗標準對環保監測流程進行改善和優化,主要涉及到項目主體建設的開展和完成情況、工程驗收的范圍標準以及過程中應用的設備設施運行狀態等等。同時應用環保監測儀器、環保在線監測系統和技術以及監測采樣、環保監測孔等多元化的監測技術手段開展環保驗收監測。具體的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環保驗收監測流程優化。首先,要將環保監測與項目主體工程結合起來,對主體項目批復的設計是否符合相關要求進行檢查,對應用原材料的生產過程、生產工藝和技術規模等進行分析,檢查其否符合相關要求。其次,要對項目復批環節的環境評價報告進行審查,對項目的污水處理設備和效果進行檢查,檢查相關的固氣處理方式。

(二)完善環保驗收監測設備

上文分析中提到,環境監測設備和監測技術是決定環保驗收監測結果準確度的關鍵基礎。這就要求政府和相關單位給予環保驗收監測大力的支持,在充分結合實際的基礎上,盡可能的對項目環保驗收監測的實施開展費用進行提高。當然,并不是說所有的設備都要更新換代到最新的、最好的,考慮到成本和投入的問題,建議根據環保驗收監測的實際選擇最佳的監測設備。另外,在環保驗收監測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復雜的情況,需要根據實際作出及時的調整,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通過多元化的環境監測方式來開展環保驗收監測工作。

(三)構建高水平的環保監測隊伍

環保監測人員的能力和素質直接關系到環保驗收監測的結果和相關工作的開展,因此建議對環保監測隊伍的綜合素質能力進行強化和提升,為項目后續的開展提供可靠、準確的環保監測數據。首先,環保監測人員要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環保監測的相關技術需求和基本內容,明確的認知環保監測的相關制度、規范和標準。其次,環保監測人員還要具備良好的數據分析能力,要能夠對監測的數據和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得出準確的、客觀的環保驗收監測結果。因此建議在實際中根據環保驗收監測的相關標準和規范對環保監測人員進行培訓,包括技術能力的培訓,也包括對監測人員素質責任感的培訓,為環保驗收監測提供可靠的人力和智力支持,同時為強化環保監測管理監督力度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環保驗收監測是項目環保建設的最后一個環節,同時也是十分重要和關鍵的環節。當前的環保驗收監測受到多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仍然存在著機制不夠健全、設備不夠完善和管理力度不夠等問題,需要結合實際,從環保監測流程優化、設備完善和方法優化以及監測隊伍建設優化等方面采取措施,實現環保驗收監測的效能。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現狀;原則;流程;需求

當前,生態環境的破壞與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其破壞程度不斷加深,污染范圍不斷擴大,嚴重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重視。環境的惡化不僅是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最大的“絆腳石”,也會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巨大威脅。為減少和阻止生態環境的污染肆虐擴大,保障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效施行,必須加快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建立和完善。

一、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發展現狀

1、外國環境保護監測系統的發展狀況

國際社會為了應對環境污染事件,都積極的制定相關政策,國際上對環境污染的應對措施就是提出建立地區緊急事故的意識和準備。1993年,美國提出了關于預防化學污染的計劃,與此同時,日本也提出建立海洋方面的預防措施。隨著全球對環境問題的關注,人們還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對環境問題進行管理。比如,法國開發了相應的軟件,當發生水污染的時候能夠進行應急決策,能夠很好的處理好水污染下的各種情況。

2、我國環境保護監測系統的發展狀況

我國的環境保護監測系統也是在全球重視環境問題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我國環保部門明確提出要建立一套應急系統,能夠對環境污染進行統一的預測、指揮,進行現場監測,應急處理等。目前,我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國已經建立了污染事故監測應急系統,對一些復雜因素導致的環境污染事件,能夠及時的進行控制,防止進一步的惡化,能夠在沒有人為決策的情況下,根據以往污染事件處理的方法自主進行,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污染事故做出應急決策。

二、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相關流程及原則

1、在不斷鼓勵相關人員創新思路進行環保監測系統應急系統的創新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下幾點原則。

1.1應急預防相結合。

將突發式的環境事故方案的創建作為重點項目,保障在出現環境污染狀況時能夠及時有效的反應、處理,要充分保障人員調動的及時性,最大限度的降低危害。創建的應急系統應包括:(1)加強對重工業生產的預防;(2)將水源地的防護工作作為重點;(3)對企業的資料檔案、危險品儲存等詳細記錄;(4)為當地的重點污染資料建立資料庫等。還要增強相關人員的風險意識,通過演練,培養其應急能力,提高預防技能,將污染事故出現的幾率降到最低。

1.2、迅速處理緊急情況。

作為應急組織中的常設辦公機構,應急辦公室包含了環保部門的辦公人員以及監測站的主要人員,對環保事業的日常工作有著很大幫助。其職責主要為:(1)應急預案的規劃、制定;(2)技術儲備的創建;(3)快速警報突發性污染事故,迅速處理一般性污染事故,及時上報嚴重性污染事故。在環保工作中,要將防患工作作為基礎,事故發生后的及時處理作為保障。事故發生后,要盡快將討論后的方案實行,使事故得到解決。

1.3與政府部門協作處理。

對于突發性的環境污染事故,單靠企業或單一部門的力量通常難以使問題得到最佳解決,為使事故得到穩妥、及時的處理,應及時上報,在政府的領導下綜合各個部門,互相合作,各司其職,盡快的解決問題,最大限度的降低危害。

2、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相關流程

2.1日常突發污染事件監控預警。對突然性污染事故進行相關的信息收集與整理,并實時監控。在環境污染頻發區或者可能存在環境污染事故的地區,進行日常監控,通過數據分析,及時發現潛在風險,以降低危害。

2.2突發污染事件的現場處理。在對突發污染事件的現場處理時,應注意利用檢測儀器設備等對污染物的來源準確檢測與判斷,確定污染物,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措施,并估測其污染程度。

2.3應急系統的指揮工作。對于突發性污染事件的處理,相關人員必須保證隨時處于待命狀態,以便在事故發生時能夠迅速做出反應,例如應急接警、調派設備車輛派遣人員等,使應急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2.4災后評估系統。在有效控制好環境污染事故后,需對其進行災害評估,既可以把握災害的損失程度,又可以總結得失,為恢復提供有效計劃和充分依據,以減少或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

三、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應用需求

環境問題的日益惡化使得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建立勢在必行,建立一套高效嚴密的環保監測應急系統是解決當前環境問題的重中之重。其中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考慮到與監測、綜合應急、政府等系統合作,完成網絡互連,在系統需要方面以先進的系統框架和靈活的接口標準為主,保證良好的數據共享。此外,運用此系統,可以更加方便的收集環境參數、污染源的音頻視頻等數據,經整合分析,到網上,使公眾的知情權得到最大保障。

2、系統應具有迅速分析、制定應急預案的功能。由于環境具有較強的分散性和突發性,在事故發生時,系統運用此功能可以及時做出反應,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進行分析整合,將自動制定的應急預案投入到應急處理中。

3、系統的數據分析能力和挖掘能力十分重要,可以切實有效的幫助當地環保部門的決策提供數據和理論指導。

總而言之,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資源短缺、環境污染、水污染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呈現在人們面前,嚴重束縛著國家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同時,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突發性污染事件的頻繁發生,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迫切需要加大對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應用,并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自身的工作實踐經驗,不斷鼓勵相關專業人員開拓思路,創新理念,推動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發展。總之,我國的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仍處于比較簡單的層次上,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要求,迫切需要對此進行革新,這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還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環保監測;常見問題;對策

隨著當前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提升,這種環境保護工作的體現在建設項目中同樣也需要得到有效落實,這一點在當前已得到了明顯的重視,國家對于開發建設項目提出了相應的“三同時”制度,環保部門也專門針對相應的建設項目提出了相對應的技術規范和執行標準,如此也就必然會對于建設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較強的保障效果。開展環保監測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可為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持、技術監督和技術服務。

1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常見問題分析

從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工作的現狀來看,雖然說其在現階段建設項目驗收中的受重視程度正在不斷提升,但相應的問題依然存在,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工作主要涉及到了資料收集、現場踏勘、驗收監測及報告編寫四方面,而在這四方面中均存在著許多問題和缺陷,需引起足夠的關注:a)資料收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針對建設項目竣工進行環保驗收監測是一個重要環節,一般驗收前,建設單位需提交:(a)提交驗收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或《環境影響評價表》;(b)提交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驗收工程的即環評批復;(c)提交試生產批復;(d)提交地方環境保護局提出的執行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文件或函;(e)提交驗收監測委托書;(f)建設項目概況說明;(g)企業污染源及配套環保措施基本情況;(h)提交企業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及人員責任分工,監測手段及人員配置;(i)提交企業的環境風險防范措施、應急監測計劃;(j)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的處理處置和回收利用情況及相關協議,涉及委托處理或處置危險廢物單位的資質證明等;(k)企業自行檢查。包括生產儀器設備是否齊全,是否能正常生產,各項環保設施是否能正常運行,生產負荷等。相應的資料收集工作無疑需引起足夠的重視,但在該環節的具體操作過程中,相關部門難以提供較為完整可靠的詳細資料,尤其是在整個建設項目企業污染源及配套環保措施上,這一方面存在的問題對于整個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工作的影響是極其重大的[1];b)現場踏勘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在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工作中,相應的現場踏勘也是比較核心的一個方面,這種現場踏勘主要就是指針對建設項目中涉及到的主體工程及相應的環保設施進行全面分析和現場檢查,了解其是否能滿足于環評要求。現場踏勘如圖1所示。在該環節的具體操作過程中,相應的問題也比較多,尤其是在“三同時”的勘查過程中,企業只注重環評審批,而實際建設中沒有逐一到位,存在擅自變更;生產或運行負荷達不到;項目環保措施不配套、不同布、落實不到位;或效果達不到要求;條件不落實等現象。這些問題的出現,既有企業的責任,只注重環評審批,忽視竣工驗收這一環節,但更多是體現在監管上的缺失。另一方面,對于現場踏勘人員,對于具體的標準和規范把握不到位,也會造成一些問題出現,比如對于檢測孔開孔位置的選擇不當,就會導致一些檢測偏差產生,且最終導致監測結果準確性出現問題,對于最終評價形成較為明顯的干擾;圖1現場踏勘c)驗收監測中存在的問題分析。驗收監測工作主要就是針對具體的建設項目相關設施及配套環保措施運行效果進行驗收監測分析,這一環節主要包括現場采樣和實驗室分析。對于現場采樣,這一工作的落實需要重點做好工況核查工作,一般企業工況要求能達到設計能力的75%以上,水泥行業要求達到設計能力的80%以上,并確保其能正常運行。對于這種驗收監測工作的執行而言,其在當前同樣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對于設施運行狀況控制不當,很可能造成其無法在正常運行下進行監測,最終也就必然會影響到驗收監測的準確性。同時應注重樣品的運送、流轉、保存等環節,盡快分析,避免樣品發生變化,導致相應的驗收監測結果不準確,可信度降低[2];d)報告編寫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對于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工作來說,最終的報告編寫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內容,其直接決定著最終的建設項目環保驗收效果,而該方面存在的問題所帶來的不良影響也是極為惡劣的。這種報告編寫中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是指相應的數據應用并非是具體的實際測量所得數據信息,而是直接照搬環評報告中的內容,如此也就必然有可能導致報告編寫的準確性受損。另外,對于這種報告編寫中存在的問題來說,相應的問題還表現在報告中對于相應標準的選用上,這種標準選擇不當必然也會造成相應的報告編寫應用價值受損,同樣也是當前報告編寫中的一個難點問題所在。

2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常見問題的對策分析

結合上述當前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各個環節中表現出來的問題來看,為了較好提高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報告的質量,必須要對各個影響因素和問題進行解決優化,相應的具體對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a)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完善相關環保法規制度。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要求企業承諾嚴格落實環評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遵守環保法律法規、污染物排放符合濃度和許可排放量總量控制要求,并簽訂建設項目環保承諾書;同時引入環境監理,對環評到驗收或排污許可的過程中全面監督,預防是關鍵,早發現、早應對。對擅自重大不利變動,且難以逆轉、補救、改正的違法項目,予以嚴厲處罰和處理,不宜再補辦手續。排污許可制度的實施,一方面大幅減輕政府監管壓力,解決污染者和管理者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動企業履行自身環保義務,落實企業的環境保護主體責任[3-4];b)加強人員技術培訓,提高業務素質。為了更好地保障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工作的執行準確性效果,避免在具體的實施操作過程中出現較多的偏差問題,還需重點圍繞著相應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切實提升相應工作人員的工作效能,尤其是對于相應工作落實過程中存在的一些難點和要點環節,更是需要進行重點培訓,促使其能掌握與之相匹配的監測手段進行落實,保障各項操作的精確性和可靠性。強化監測人員責任意識,確保監測工作中各個流程的有效執行,將細化的任務分配到具體的工作人員身上,確保其能得到較為有效的落實,具體技術人員的現場操作如圖2所示;圖2技術人員操作c)確保監測過程完整性,全程質量控制。為了確保相應的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工作能得到最為完整、真實的檢測結果,應嚴格按照編制的監測方案的內容、頻次進行監測,同時從樣品的制備、采樣、樣品的運輸、保存、分析等過程進行質量監督,并采集現場空白、平行和加標樣,對實驗室分析中加測密碼樣、標準樣進行控制;監測人員持證上崗,并對采樣和分析中使用的監測分析儀器經有資質單位進行檢定、校準,并在有效期內使用。確保監測數據的代表性、準確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d)充分運用各類信息資料。對于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工作的執行來說,相應資料和數據信息的應用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這種信息資料的有效應用必須要重點體現準確性和有效性原則,首先需要確保各方面的數據信息都能準確有效,避免隨意應用外來信息資料,對于各類資料也應進行全面審查,確保其可靠性效果。而對于這些數據信息資料的有效分析運用則需重點加強對于新興技術手段的引入和推廣,促使其能在數據分析及報告編寫中發揮出較強的積極效果[5-6]。

3結語

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作為建設項目驗收的一個重要指標,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關注,這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工作的執行在薛俊紅: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常見問題與對策當前還存在較多問題,這也就需在今后具體工作執行中,從制度建設、人員素質等各個方面進行重點優化,提升工作人員的執行規范性效果。

作者:薛俊紅 單位:清徐縣環境保護監測站

參考文獻:

[1]樂小亮,劉宇麟,倪劉建,等.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常見問題與對策[J].環境影響評價,2016(2):67-70.

[2]李強.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化工設計通訊,2016(2):155.

[3]王志強,李巍,于洋.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問題芻議[J].山東工業技術,2016(16):97.

[4]劉玉華.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中常見問題及應對措施[J].低碳世界,2016(25):9-10.

篇4

【關鍵詞】環境問題 環保監測應急系統 系統流程 應用需求

當前,生態環境的破壞與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其破壞程度不斷加深,污染范圍不斷擴大,嚴重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重視。環境的惡化不僅是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最大的“絆腳石”,也會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巨大威脅。為減少和阻止生態環境的污染肆虐擴大,保障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效施行,必須加快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建立和完善。

一、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成為社會廣為關注的焦點問題。與過去簡單的環保工作不同,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一方面經濟空前繁榮,企業的生產工作蒸蒸日上,也因此出現了比過去更加復雜多樣的污染事故,覆蓋范圍更廣,環境問題的構成愈加復雜,成因也越來越多樣化,但由于受技術限制,導致我國的環境監測應急系統較為單一,工作成效并不明顯;另一方面,為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使環境污染范圍和嚴重程度得到有效控制,必須及時調整原有的環保應急策略,加快建立和完善環保監測應急系統,提高其應急決策能力,最大限度的減少和降低污染的惡性影響。

二、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相關流程及原則

(一)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原則要求

1.應急預防相結合。將突發式的環境事故方案的創建作為重點項目,保障在出現環境污染狀況時能夠及時有效的反應、處理,要充分保障人員調動的及時性,最大限度的降低危害。創建的應急系統應包括:(1)加強對重工業生產的預防;(2)將水源地的防護工作作為重點;(3)對企業的資料檔案、危險品儲存等詳細記錄;(4)為當地的重點污染資料建立資料庫等。還要增強相關人員的風險意識,通過演練,培養其應急能力,提高預防技能,將污染事故出現的幾率降到最低。

2.迅速處理緊急情況。作為應急組織中的常設辦公機構,應急辦公室包含了環保部門的辦公人員以及監測站的主要人員,對環保事業的日常工作有著很大幫助。其職責主要為:(1)應急預案的規劃、制定;(2)技術儲備的創建;(3)快速警報突發性污染事故,迅速處理一般性污染事故,及時上報嚴重性污染事故。在環保工作中,要將防患工作作為基礎,事故發生后的及時處理作為保障。事故發生后,要盡快將討論后的方案實行,使事故得到解決。

3.與政府部門協作處理。對于突發性的環境污染事故,單靠企業或單一部門的力量通常難以使問題得到最佳解決,為使事故得到穩妥、及時的處理,應及時上報,在政府的領導下綜合各個部門,互相合作,各司其職,盡快的解決問題,最大限度的降低危害。

(二)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相關流程

1.日常突發污染事件監控預警。對突然性污染事故進行相關的信息收集與整理,并實時監控。在環境污染頻發區或者可能存在環境污染事故的地區,進行日常監控,通過數據分析,及時發現潛在風險,以降低危害。

2.突發污染事件的現場處理。在對突發污染事件的現場處理時,應注意利用檢測儀器設備等對污染物的來源準確檢測與判斷,確定污染物,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措施,并估測其污染程度。

3.應急系統的指揮工作。對于突發性污染事件的處理,相關人員必須保證隨時處于待命狀態,以便在事故發生時能夠迅速做出反應,例如應急接警、調派設備車輛派遣人員等,使應急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4.災后評估系統。在有效控制好環境污染事故后,需對其進行災害評估,既可以把握災害的損失程度,又可以總結得失,為恢復提供有效計劃和充分依據,以減少或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

三、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應用需求

環境問題的日益惡化使得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建立勢在必行,建立一套高效嚴密的環保監測應急系統是解決當前環境問題的重中之重。其中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考慮到與監測、綜合應急、政府等系統合作,完成網絡互連,在系統需要方面以先進的系統框架和靈活的接口標準為主,保證良好的數據共享。此外,運用此系統,可以更加方便的收集環境參數、污染源的音頻視頻等數據,經整合分析,到網上,使公眾的知情權得到最大保障。(2)系統應具有迅速分析、制定應急預案的功能。由于環境具有較強的分散性和突發性,在事故發生時,系統運用此功能可以及時做出反應,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進行分析整合,將自動制定的應急預案投入到應急處理中。(3)系統的數據分析能力和挖掘能力十分重要,可以切實有效的幫助當地環保部門的決策提供數據和理論指導。

四、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突發性污染事件的頻繁發生,環境監測應急系統的建立和完善問題亟待解決。其工作主要通過對周圍環境的實時監測,自動分析整合,根據分析結果對周邊存在的環境污染及時處理,并將情況及時反饋給大眾,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害。 我國正處于經濟上升階段,在國民經濟水平迅速發展的今天,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也在不斷加劇,有計劃、有目的、高效率地進行環保工作,已是當務之急,既是經濟發展的堅實后盾,又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堅,肉正蘇,陳德.基于GPRS 的環境監浦系統的設計[J].自動化儀表.2009,30(02):432-433.

[2]陳玉俊,張立科.面向野外文化遺址微氣象環境監測的高可靠無線傳感系統[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2012,3(12):101-102.

篇5

核定污染源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規范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減排監測,按照《國務院批轉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的通知》(國發〔20*〕36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污染減排工作的通知》(浙政發〔20*〕34號)、《*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浙政發〔20*〕63號)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是對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總量進行核定,并為國家及我省確定的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提供數據的監測活動。污染源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監測技術采用污染源自動監測技術和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包括手工監測和實驗室比對監測)技術相結合的方式。

第三條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工作原則上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國控及省控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工作由設區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裝機容量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廠的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工作。國控及省控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數據共享使用,不重復監測。

第四條國控及省控重點污染源名單按國家及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每年公布的名單為準。

國控重點污染源指國家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監控并公布的占全國主要污染物工業排放負荷65%的工業污染源和城市污水處理廠。

省控重點污染源指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監控并公布的占全省主要污染物工業排放負荷65%的工業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水處理廠。

第五條以污染源監督性監測數據為基礎,統一采集、核定、統計污染源排污數據,根據污染物排放濃度和流量核算污染物排放量。

排污單位應當保證污染防治設施正常運行,對污染物排放狀況和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進行定期監測,建立污染源監測檔案。排污單位應在每月5日前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上報上月排放的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數量,并提供有關資料。

對于安裝自動監測設備的污染源,以自動監測數據為依據上報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對于未安裝自動監測設備的污染源,由排污單位提供具備資質的環境監測機構出具的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監測數據,以此上報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

對于無法安裝自動監測設備和不具備監測條件的污染源,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按環境統計方法計算,并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上報。

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排污單位每月上報的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進

行核定,并將核定結果告知排污單位。

第六條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的建設由排污單位負責,驗收由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日常運行由排污單位委托有資質的運營單位負責。

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必須與省市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直接聯網并實時傳輸數據,其中國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必須直接傳輸上報國家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第七條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按照屬地管理要求,負責轄區內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的實驗室比對監測,其中總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火電廠的自動監測系統的實驗室比對監測由省環境監測中心負責。

第八條實驗室比對監測與自動監測設備同步現場采樣,國控重點污染源和省控廢水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實驗室比對監測為每季度一次,省控廢氣重點污染源和其它污染源為每半年一次。

第九條對未安裝自動監測設備或自動監測設備未按要求聯網的污染源,各級環境監測機構應定期對其進行手工監測,依此數據進行核定。

國控重點污染源和省控廢水重點污染源監測頻次不少于每季度一次,省控廢氣重點污染源監測頻次不少于每半年一次,其它污染源監測頻次由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自行確定。

第十條設區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污染源監督性監測數據的質量管理工作。承擔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核定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污染源監督性監測數據的質量和排放量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實驗室比對監測結果表明同步的自動監測數據質量達不到規定時,則從本次實驗室比對監測時間上推至上次實驗室比對監測之間的時段按自動監測系統數據缺失處理。數據缺失時段的排放量按照有關技術規范的規定核算。

地方實驗室比對監測結果與上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檢查、抽查監測結果不一致時,由上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確認自動監測數據的有效性。

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定期和不定期組織對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的統一質量控制考核,并適時組織交叉檢查。

第十一條各級環境監測機構采用的監測方法必須符合國家標準或環保行業標準,并按照國家和地方技術規范要求實行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

第十二條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完整的污染源基礎信息檔案,建立污染源監督性監測信息庫。污染源監督性監測數據按季度逐級報送上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用于監測質量管理和統計等相關工作。

第十三條各級政府要切實保障環境監測機構的工作條件,在人員配置和培訓、設備購買和更新、工

作和實驗用房供給、工作經費保障等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并予以落實,特別要切實保障直接為污染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服務的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工作經費,補助國控和省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的建設和運行經費,將其納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

篇6

(一)全球環境問題在世界各國引起了重視,能否確保全球環境安全,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1992年5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了一個重要全球環境會議,會議取得了一致意見,即各國都應對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環境負責,應盡一切努力為我們的子孫后代保持良好的生存環境,環境也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的正常旅行、交通計劃和生活習慣。

我們在芬蘭培訓及現場參觀期間,發現芬蘭國在環境保護方面十分重視,他們對各類工程項目的環境沖擊采取了切實可行的保護和控制措施。組織健全了環境咨詢公司,其主要職責就是對環境研究、各項工程計劃和設計、環境沖擊進行評估。他們具有現代化的辦公設備和科學的工作方法。各種資料齊全,數據充實,材料印刷精致。他們充分利用計算機程序來評估對環境的沖擊。這些程序包括模擬空氣污染、計算交通噪音及分析道路工程項目的經濟沖擊。通過環境沖擊的評估,找出建議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發現和計劃怎樣防止、減小和緩和消極的影響,由掌握全面的信息和仔細的分析來改進所作出的決定,使地方居民更好地周知,以便有更多的機會參與計劃、設計和決定。這就是說,各類工程項目計劃(包括公路交通項目)在前期階段中為什么要作環境沖擊、經濟沖擊的評估原因。

在芬蘭期間,我們參觀了芬蘭國在建的幾條高速公路施工現場、道路養護作業現場、冷拌瀝青路面拌和場、新建道路路面施工現場,以及芬蘭國營NESTE石化公司的煉油廠等項目。所到之處,看到的環境十分優雅。公路施工的挖方地段、路塹邊坡上邊口外邊緣很整齊,植被茂盛,景色迷人,同時人為地用網圍欄作一防護,以備山鹿等野生動物墜落傷亡。拌和場、料場設置、材料堆放、采集都很有規矩堆放整齊。嚴格做到了施工現場控制在臨時用地范圍之內。生產率高、操作文明,根本看不到黑煙滾滾的熬瀝青的場面。

芬蘭國沒有天然能源,石油、煤和天然氣都是靠進口。森林和淺水湖泊較多,這些資源對工業排放物和廢料污染十分敏感,因而芬蘭在各種加工方法上都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盡可能在加工方法上防止環境污染下功夫的。在年產200萬噸燃料油、45萬噸路用瀝青的煉油廠體現出了這一點,高聳林立的煙囪看不見黑煙,廠區樹木成蔭,鮮花盛開,使人有一種感覺不到是煉油廠,而似乎是進入了街心公園的感覺。

在政治法律方面,芬蘭國是很明確的,規定道路工程項目—機動車、半機動車道路及其他道路項目除極個別的情形外,都要逐個項目考慮,進行EIA研究,否則不予建造。

生態環境支持人類生存、環境保護當今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環境問題學家保爾•哈里森,經過對5。多個國家的調查認為:自然環境的破壞,是導致物種滅絕的重要原因。去主5月4日、5月5日在我國甘肅省金昌市、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發生的特大沙暴造成的損失至今令人難忘,教訓是深刻的。一方面原因是天災,但從更深層次分析不能排除人為的亂砍亂伐林木、破壞植被而造成使土地沙化的事實。經濟要發展,公路交通必須先行。那么開發公路交通,勢必要強化公路交通的環保工作,因為開發公路,必然要對生態環境產生破壞作用。主要表現在,第一、在填筑路基、開挖路塹時,會使地貌變形、使地表水改變流向、橋涵結構會改變河床原形。如果處理不當,還可能發生水土流失,生態失去平衡,氣候變異等。第二、公路工程交竣投入營運后,汽車排放的廢氣及產生的噪音和塵土注入大氣層,污染環境。最典型的是形成酸雨、光化煙霧,引起各種疾病。同時,汽車的噪音與振動也會干擾人們的正常工作和休息。影響人們的生理和心理狀態。芬蘭的作法主要是以種植林木,花草,生物綠化以及特殊工程處理的辦法。第三、公路的養護、維修中,材料的有害物質會進入土中,污染地下水,導致農業用水和飲用水質量下降。芬蘭國是在公路施工養護中采取設置隔水層隔斷污染水下滲的處理辦法。第四、由于地下水位變化和土壤的污染,造成農作物減產。尤其是公路上使用的消冰鹽,對土壤、水、農作物影響極大。芬蘭國北方地區冬季用鹽消冰量很大,人們反映強烈。所以他們在除雪方面目前主要是以機械除雪為主,設備比較新穎,值得我們北方地區借鑒。

(二)目前,內蒙古目治區(1993年),全區公路總里程已達4.3704萬公里(其中:國道5900公里,省道7500公里,縣道1.44萬公里,等級公路3.3877萬公里),比解放前增長了20多倍。形成了以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和各盟市、旗縣政府所在地為中心的千支結合,溝通城鄉(蘇木)、四面八方與鐵路或境外銜接的公路網絡。

但是,經濟的發展與環境保護是矛盾的對二統一。沒有社會經濟發展就談不上環境保護,沒有環境保護也就沒有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對于公路交通事業的開發引起環境破壞,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二是汽車的噪聲和排放的廢氣造成的大氣污染。1993年9月,美國發生一起震驚世界的洛杉磯煙霧事件,短短幾天內就有400多名65歲以上的老人在痛苦中喪生。街道兩旁的樹木發黃、枯萎。經過科學家研究,其原因竟是汽車排放的廢氣。所以說,公路交通環境問題是整個人類環境問題的一個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前些東我區在公路交通環境保護方面注意得不夠。表現在:¹公路交通建設項目前期工作中缺少環境保護的研究和評估內容。º審批施工圖設計由于資金短缺,不得不取消線外附屬工程和減少防護設施。就呼市一薛家灣1號公路來講,該公路地處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較嚴重,在設計中,盡管對防護工程作了周密研究和完善,但還是存在資金不足、防護設施欠缺的問題。»在公路工程的施工中,施工單位亂采亂挖,破壞環境生態植被。¼施工工藝落后,如鋪筑路面時,仍大多采用原始的瀝青加熱方法,污染了空氣。½在公路養護管理中,只注重路面的養護,忽視了公路用地范圍內的環境美化。¾開展GBM工程工作,由于資金困難,進度慢于其他省區。

(三)公路交通環境保護是公路交通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整個人類環境保護的一部分。我們要在持續穩定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公路交通環境的保護。現就我區公路交通環境保護如何加強方面談幾點意見:1新、改建公路工程,在預可研和可研階段中要就開發公路對環境沖擊的問題予以充分研究,進行評估。一般來講應著重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對自然環境的沖擊評估(包括對自然資源、森林資源、礦藏、自然保護區、珍貴野生動植物、文化風景等方面的影響)。二是對社會環境的沖擊評估(包括房屋拆遷、地域界的分割以及與當地規劃目標相矛盾等內容)。在芬蘭,EIA研究程序主要步驟是:

¹項目的預可研(預評估)和可研(評估)是EIA研究的第一步;

º根據可靠的標準(如國際財政機構和銀行所有的標準)決定EIA研究否;

»列出項目所有消極和積極的環境影響,包括所有直接或非直接的影響(一般分三個階段:項目建設期、項目整個壽命周期、項目壽命周期以后的影響沖擊);

¼研究那些明顯的消極和積極的環境影響;

½搜集原始數據(包括沿線環境狀況、污染原因、有害氣體種類等內容);¾設想環境變化,預估環境污染的趨勢以及影響面;

¿研宛消極影響如何減輕;À研究可替代的辦法,確定保護最佳方案;

Á擬出初步的EIA研究成果,并重新檢驗,最后作出成果報告和得以核準;

考慮了EIA研究之后,項目可執行。

2設計階段,在公路的選線、勘測(包括初步設計)、技術施工圖設計(包括施工組織設計)等整個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對環境的沖擊及造成的不良影響,以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加以防止和控制。主體工程和沿線交通服務設施盡量作為環境保護•工程的設施設計。力爭綜合利用擋土墻、排水構造物、取土坑、護堤等構筑物,與防噪聲、污染生態環境保護設施結合起來,以便一舉兩得,提高效益。目前,我區興建的呼包高速公路是祖國北疆的第一條高速公路,為此,建議在設計中應注重環境保護內容的充實,消除以往的不足之處,并為今后二、三期工程留有余地。

3在公路工程的施工中要做到文明施工。公路的新建和改建必然會對自然環境產生破壞作用。在設計中不僅應考慮到這一點,同時在施工中還要完善設計,盡量人為地利用和美化沿線地形、地貌,減少破壞程度。在芬蘭高速公路施工現場看到的作業方法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4加強路政管理工作,增添公路交通環境保護監測的工作內容。

世界許多國家的公路管理部門都設有專門的環境管理.機構,如美國聯邦公路管理局設有用地環境室;州運輸部公路管理部門設公路占地設施機構;日本中央道路行政機構設道路環境對等室和用地部;日本道路公團機構設調配用地部;俄羅斯公路部中央機關中,專設勞動保護和安全技術部門;澳大利亞聯邦運輸部內設有道路安全辦公室。這些機構都兼職環保職能。我區公路交通戰線較長,目前不具備專設公路交通環保部門,因此建議加強充實路政管理的工作內容,開展公路交通環保的監測、管理業務。加強公路交通的環保宣傳科普教育,制定管理辦法和健全法制等工作。

5在公路養護管理方面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并繼續開展GBM工程的建設。實踐證明,公路的標準化、美化建設很適合中國公路改造提高、普及的國情,投入少,效益明顯,對公路交通環境保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區目前有些地區已開展了這方面的工作,但與其他省區比較還有差距。為此,建議在資金計劃妥排上應適當傾斜,并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采取上面補助,下面籌集的辦法加速開展此項工作。

篇7

【關鍵詞】環保監察;環境監測;聯動機制;構建

隨著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群眾對環境保護、環境質量的訴求逐漸增強,因此,對于環境管理部門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實施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機構能力的強弱和職能協調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環境質量監督工作的優劣,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關系到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1.簡讀經濟發展中的環保問題表現

1.1經濟增長帶來的環境破壞

大氣環境、水污染、空氣污染等大大的降低群眾的環境生活質量,尤其是對礦產資源、電子產品、化工用品、能源事物等的開采,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生態平衡帶來一定困擾。

1.2管理機制不全帶來的環境破壞

在管理層次上,管理人員的慵懶作風,沒有相應的環保管理機構,監察執法力量也較為薄弱,執法和管理力度不夠,對破壞環境的行為采取包容的態度,加之意識淡薄,對一些認為破壞自然環境的行徑漠不關心,造成水土流失加劇、生物多樣化減少等嚴重的環境問題。

2.分析新形勢下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的融合性及重要意義

2.1整體關系的把握

在當前環境管理體制上來看,環保監察是一種監督執法系統,履行對環境保護的監督和執法;環境監測是一種技術支持保證系統,主要從各種技術層面強化對環境質量的提升與運用,主要針對一些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污染組分進行監測,實行現場調查和收集資料,監測計劃設計,優化布點,樣品采集,樣品運輸和保存等。兩者存在不同的表現形式和方法性應用。

2.2相互關系的理解

對于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兩者之間的關系來看,尤其是突出對環境保護起促進作用的整體來看,兩者是相互配合、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如果忽視其中一個方面的效能應用,就會出現環境保護措施不嚴、技術處理不到位、環境破壞更加嚴重等一些局面[1],因此,要全面加強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之間的聯動機制,形成環境保護的整體合力。

2.3重要意義的體現

形成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聯動機制,是全面實行環境保護管理和提升執法效能的必然要求,在環境監測的技術支撐下,可以提供完整的環境監測數據,對空氣質量、廢水排量等有科學的數字依據和事實,為環保監察的執法形成科學有效的基礎,更好的行使行政職能。進一步加大對污染源的監管力度,并及時查處各項破壞環境的行為,提升環境監測數據使用的時效性和環保監察的針對性,在提升工作效能,發揮環境監測、監察職能的同時,更好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群眾的基本訴求,推動環保工作有序開展。

3.探討構建新形勢下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的聯動機制模式

3.1建立業務聯動機制

在環境保護的具體應用上,形成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的業務聯動機制,形成信息暢通、配合有序的業務流程,監測和監察人員可以每季度舉辦業務聯席會,專題研究分析環保過程出現的問題,及時交流意見,溝通業務信息,協調解決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形成工作簡報,構建業務上的緊密聯系制度[2]。

3.2建立聯動整治機制

對于環境污染問題,在監督檢查的同時,進行專項任務以及排污征收等工作,制定監察工作計劃,在環境監測的配合下,提供各項環境破壞的真實性數據。并形成聯合執法組,對有嚴重超標、產品不合格、污染嚴重等一些現象的,及時做好記錄,監察部門在收到有關環境污染的舉報或者問題時,可提前1天通知環境監測部門,在環境監測的迅速監測下[3],給予嚴格執法,做到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3.3建立學習培訓聯動機制

針對環境保護的業務素質需要,對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人員進行系統的業務學習培訓,環保監察人員不僅要具備相關法律知識,也要具備相關的噪聲、煙塵和采集水樣等方面的現場監測知識,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執法效率;環境監測人員通過執法培訓,了解執法的側重點,為執法工作提供準確基礎數據,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執法的實效。通過學習培訓機制的聯動效應,形成整體的執行能力,更好的服務環境保護的需要。

3.4強化每一個環節的管理

建立和諧發展的環境管理機制,實現齊抓共管的合力體系,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環境管理綜合決策機制,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形成環境保護規劃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現場檢查制度、排污許可證和總量控制制度、排污收費制度、污染事故報告及處理制度等[4],更好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4.總結

構建新形勢下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的聯動機制,從多方面強化技術手段應用,提升行政執法的效能,加強對環境保護的監測、監察聯合現場檢查與執法的力度,規范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郭琦.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意義與建議[J].科技風,2010,15(8):12-13.

[2]劉金波,俞巍.關于提升環境監察執法效能有效途徑的探索.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9(19):20-21.

篇8

關鍵詞:環保數據;實時監測;綠色化學

Abstract: in the new century, the peopl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as referring to a new height. Chemical, human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chemical. So the green chemical theory appeared. Green chemistry required human beings in chemical activ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maximum reduce and control effect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ata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green chemistry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design to this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ata; Real-time monitoring; Green chemistry

中圖分類號:X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現代人逐漸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后,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認識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化工企業是當前人類經濟生活社會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人類一切的經濟社會活動都離不開化工企業的產品和功能。然而,化學工業又對自然環境影響最大的一類企業,如煉油廠、化肥廠、造紙廠等等。因此,綠色化學的概念開始漸漸被人們熟知。本文就在綠色化學的思想指導下,設計并開發了一套環保數據實時監測系統。

一、綠色化學

化學,是人類社會中一項的重要學科,它體現了人類改變自然的能力,是人主觀能動性的具體表現。但是,化學對自然的改變具有極大的負面性。例如,二氧化硫、氟利昂等等一系列化學物質。其對自然的界損害是極為重大的。前者會形成腐蝕性很強的酸雨,影響這個地區的生態環境。后者更是會破壞大氣層,使得整個地球暴露在太陽強烈的紫外線下。這些最終使得人類的生存受到了威脅。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漸漸意識到了化學工業對自然界的傷害。但是化學工業由是人類生產生活中不可割裂的一部分。于是綠色化學理論出現了。綠色化學是一門全新的理論,它不再將人類和自然放在對立面,而是將兩者統一了起來。綠色化學要求人類在進行化學活動的同時,最大限度的降低和控制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它既是環保思想在化學工業的具體體現,又是以人為本思想在化學工業中深入。

在化學工業中,廢氣廢水廢渣的排放是必不可少的。在綠色化學思想的指導下,化工企業應該最大限度對廢氣廢水廢渣進行處理、凈化工作,使之達到科學的合理的環保的排放的標準,降低廢氣廢水廢渣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然而在實際化學生產工作中,廢氣廢水廢渣處理、凈化工作很有可能出會因為種種原因而出現不到位的情況,導致排放出現超標的現象。一方面,它會對自然生態環境產生一定不利影響,同時它也為化工企業帶來了負面的社會影響,甚至會帶來被勒令關閉的風險。如何有效規避這類的情況的發生,保證廢氣廢水廢渣的達標排放,環保數據實時監測系統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環保數據實時監測系統的開發和應用

環保數據的實時監測系統設計的目的是幫助化工企業能夠實時采集、處理、分析以及化工現場的環保數據。幫助化工企業更好更方便的控制自身的廢氣廢水廢渣的排放工作,將對環境的污染和影響降至最低。

(一) 設計思路

本系統的設計和實現是基于綠色化學思想的指導,通過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技術,實現對環保數據的實時監測。該系統的開放性、拓展性較高,能夠最大程度的滿足用戶對環保數據的要求。同時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準確性也必須得到保證。

(二) 技術支持

以上是系統設計的基本原則。該系統的構成需要用到以下計算機軟件及硬件:計算機的操作那系統為常用的兼容性較高的 Windows XP 系統;系統工控組態軟件采用的 IntellutioniFIX 3.0 ;數據庫則使用的是SQL Server 2000。以上組件為環保排放現場監測和數據采集系統采用的軟件設備。監控中心,則采用的是 Windows 2003 Server 網絡操作系統,服務器管理器使用的是 IIS 6.0 Interent 、框架技術使用的是 Microsoft .NET 、 SQL Server 2005 數據庫;中間層采用的 iWebserver,并通過 IE 7.0 瀏覽器連接現場監控系統與監控中心。傳輸協議采用 TCP/IP 。

(三)設計方案

1、環保排放現場監測和數據采集系統,硬件設備:一體化工控數采儀,控制器需用的是 ADAM4000 系統,模擬量模塊選用的是ADAM4017。軟件設備:計算機的操作那系統為常用的兼容性較高的 Windows XP 系統;系統工控組態軟件采用的 IntellutioniFIX 3.0 ;數據庫則使用的是SQL Server 2000。具體實施:采集排放現場的各類數據,并建立起相應的數據庫,并對設定的指標性數據對比,同時通過 TCP/IP 協議進行網絡傳輸。將數據送入控制中心。

2、中間層,用以連接環保排放現場監測和數據采集系統和監控中心,采用的是 IE 7.0 瀏覽器和iWebserver。傳輸協議采用 TCP/IP ,用以實現監控中心與環保排放現場監測和數據采集系統的信息數據交換和控制。

3、監控中心,采用的是 Windows 2003 Server 網絡操作系統,服務器管理器使用的是 IIS 6.0 Interent 、框架技術使用的是 Microsoft .NET 、 SQL Server 2005 數據庫。用以監控和管理現場排放數據。同時,可以實時查詢歷史數據,進行抽樣和對比工作。

(四)功能設計

1、排放管理

監控廢氣廢水廢渣等污染性物質的排放,每隔30秒刷新一次各項排放指標,使得排放數據實時更新,便于監控人員及時掌握和了解廢氣廢水廢渣的排放情況。一旦超過預置的排放指標后,系統就會發出警報。

2、歷史查詢

將采集到的排放數據制作成圖表,并存儲存在數據庫中。方便使用者實時查看、調用數據。幫助使用者了解廢氣廢水廢渣的歷史排放情況。

3、用戶管理

系統設定使用權限,并進行分級。普通用戶可以進入系統查看數據,管理員可以進入系統查看、調用、修改、修正數據。非法用戶無法進入系統。

(五)系統的應用

以造紙廠為例,造紙廠污水中 SS 以及 COD 的含量較高。將環保排放現場監測和數據采集系統設置在造紙廠的污水排水口,對污水中的 SS 和 COD 進行數據采集分析,并反饋到監控中心,顯示在監控中心的主屏幕上。同時,將收集的信息跟預定的排放標準對比,如果超過預定的指標,系統發出警報。警報發出后,相關監控人員應該立刻趕到現場,對污水進行實地取樣檢測。然而采取相應措施,對污水進行二次處理。檢測達標后,方可繼續排放。

結語:

環保數據實時監測系統是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以綠色化學思想為指導的現場監控采集系統,該系統能夠及時有效的采取排放現場的各項數據,并反饋到監控中心,便于系統使用者實時了解掌握現場情況。一旦出現超標問題,即可得到快速處理。環保數據實時監測系統的應用一方面有利于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實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化工企業自身的發展,避免因超標問題而面臨各種處罰甚至被勒令關閉。

參考文獻:

[1] 于麗娜.環境監測數據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北京工業大學,2007.

[2] 董軍軍,侯志堅,丁紅勝等.應用于環保監測的高精度數據采集系統的設計[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1):89-93.

[3] 梁維彪,黃梓洋.環保數據實時監測系統的開發與應用[C].//第十屆工業儀表與自動化學術會議論文集.2009:202-205.

[4] 劉正乾,周峰,董斌等.泛在網在環保領域的應用[J].電信科學,2010,26(4):48-51.

篇9

關鍵詞:建設項目;竣工驗收;驗收監測 ; 監測報告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scene investigation, monitoring program preparation, monitoring contract, in-situ observation and monitoring reports and report,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ceptance monitoring.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acceptance; acceptance check monitoring; Monitoring Report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前言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以下簡稱“驗收監測”)是落實環評和“三同時”制度的重要手段,是保證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投產并有效運行的最后一道關口,在建設項目環境管理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國家環保總局(2000)第38號《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管理》的有關要求,驗收監測由負責驗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環境監測站負責實施。其主要工作程序為:業務委托、現場勘查、監測方案編寫、審核簽訂合同、現場監測、報告編寫及審核報告報出等。

2、業務委托

在規定的試生產期,承擔驗收監測任務的環境監測站接受建設單位委托后,按《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技術要求》開展監測工作。

3、現場勘察現場勘察工作包括對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即生產設施)的勘察和對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及措施的勘察和檢查,是檢查建設項目是否能夠開展驗收監測、確定驗收監測范圍和制定驗收監測方案的一個關鍵步驟,也是驗收監測環境保護管理檢查的一個組成部分。 4、驗收監測方案的編寫 4.1驗收監測方案的編制。驗收監測方案是對一個建設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對環評報告書提出的環保措施落實情況和環保設施實際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和監測的計劃書。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4.1.1. 前言部分:主要是簡述建設項目和驗收監測任務的由來。一般包括建設項目的歷史沿革,工程建成并投入試運行的時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驗收監測工作的環境監測站、委托單位、現場踏勘的時間和參加單位等。 4.1.2. 驗收監測的依據:國家和地方有關建設項目環保管理的法規、辦法、技術規定;與本建設項目有關的環保技術文件;各級主管部門對本項目有關的批復意見;開展竣工驗收監測的依據,環保設施運行情況的自檢報告以及其他有關需要說明的問題或情況。4.1.3. 建設項目的工程概況: 建設項目所在地的自然環境概況;建設項目工程的基本情況;生產工藝情況、生產的原輔材料,主要污染源,環保設施的情況。并交代該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主要結論和建議,以及各級主管部門對環評報告書批復要點及審查意見。 4.1.4. 驗收監測評價標準和監測內容:評價標準應列出國家或地方的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包括環評當時適用的和現行的)。監測內容應按照廢水、廢氣、噪聲、固廢等分類,全面簡要地說明監測因子、頻次、監測點位布設情況以及示意圖。同時應列出采樣、監測分析方法,驗收監測的質量控制措施等。4.1.5. 環境管理檢查:項目建設初期、建設期間和試生產階段執行國家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制度情況;環保設施、竣工及運行情況;潛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情況;工業固(液)體廢物處置和回收利用情況;生態恢復、綠化建設及植被保護情況;環境敏感保護目標的保護辦法落實情況;施工期、運行期擾民現象調查;環保組織機構及規章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等。

4.1.6、驗收監測時限:編制《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報告》的項目,應在完成現場監測厚30個工作日內完成;編制《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表》項目,應在進行現場監測后20個工作日內完成4.2編制驗收監測方案需注意的問題:

4.2.1、建設項目實際建成與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及其批復和初步設計是否一致。

4.2.2、驗收監測的執行標準是否正確。

4.2.3、驗收監測因子和頻次選擇合理。

4.2.4、環境管理檢查內容要反映項目特性,篩選出主要環境因子,確定調點。5、驗收監測經費的合同簽訂 一般以地方有關部門批準的有效《監測收費標準》編制驗收監測經費概算。對《監測收費標準》中未列出項目的費用可通過協商的方式確定。確定后,雙方簽訂合同。 6、現場監測6.1現場監測情況負責監測的科室負責人制定監測程序,包括監測人員、交通工具、監測儀器與實驗室準備,把握現場監測情況及人員安排,及時向業務室項目負責人反映產生的可疑數據等等。 6.2 現場監測時需注意的問題:

6.2.1、現場采樣期間應經常查看生產工況是否正常。在現場要及時收集資料,包括工藝情況、設備運轉情況、環保設施設計參數及運轉參數、環保處理設施清單、環境保護管理內容資料等。

6.2.2、現場監測負責人發現問題,可以直接補測。7、驗收監測報告編寫驗收監測報告根據驗收監測結果和環保驗收工作的需要進行編制。前言、驗收監測依據、建設項目工程概況、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意見及其批復的要求和驗收監測評價標準的部分的編寫應在監測方案的基礎上,加入需要補充的內容。除此之外,還應包括以下內容: 7.1監測期間工況分析:主要給出監測期間,能反映工程或設備運行情況的數據或參數。對工業生產型建設項目還應計算出實際運行負荷,以確定否達到竣工驗收監測要求。 7.2監測分析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介紹監測分析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執行情況和結果。 7.3驗收監測結果分析及評價:驗收監測結果,包括排放濃度、排放速率、廢氣量、年排放量等以及無組織排放監測值,廠區周圍環境特別是敏感區環境質量的監測值等。根據驗收監測的評價標準和指標,對各種污染物排放濃度監測結果進行評價分析,包括出現超標或不符合設計指標要求時的原因。7.4環境管理檢查:根據驗收監測方案檢查內容,逐條目進行說明。7.5編寫監測報告需注意的問題:1、建設項目實際建成與初步設計、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及其批復是否一致;2、驗收監測的執行標準及其應用要合理;3、驗收監測結果的評價準確;4、污染物總量控制情況;5、環境管理檢查結果詳細、公正;6、根據現場監測、檢查結果的分析評價,結論中明確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需要改進的措施或措施建議。8、報告報出 報告完成后應及時準備好驗收相關材料。建設項目驗收后要及時建檔,移交檔案室管理。 9、結尾

根據驗收監測的檢查和測試結果進行分析評價,按執行制度、廢水、廢氣排放源及其相應的環保設施、廠界噪聲、工業固(液)廢物、無組織排放源、監測廠區附近的環境質量,給出驗收監測的綜合結論(主要以污染物達標排放、以新代老、總量控制執行情況、執行國家對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有關制度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有關要求進行說明)。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現場勘查; 建設項目; 環保驗收

中圖分類號:X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6-0089-02

1 引言

現場勘查是建設項目是否能夠開展驗收監測,確定驗收監測范圍,制定詳細的監測方案的關鍵步驟之一,也是驗收監測中環保管理檢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沒有相關的標準、技術規范和執行程序,勘查者要會綜合運用各種法律法規、驗收技術規范、行業標準及行業知識去應對建設項目的實際建設情況的多種變化,其中重點關注的是建設項目的生產工藝流程、產物環節和環境保護設施或措施,這樣才能抓住項目的運行對環境產生的主要影響,并能夠準確確定建設項目投產后對周圍環境a生的實際影響。現場勘查又分為勘查前準備和勘查中的查驗。

2 現場勘查前的準備工作

在進入現場勘查之前,對建設項目的相關資料進行收集及研讀,是現場勘查前關鍵性的一個步驟,也是決定能否開展驗收監測的關鍵性步驟。需要收集研讀的主要資料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及其審批單位的審批意見(如果項目位于下一級轄區內,應有下一級審批部門的預審批意見),建設單位主管部門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函、項目初步設計(環保篇章),設計和施工中的變更情況及其相應的報批手續及批文。只有熟悉了相關資料后,才能有的放矢,抓住重點,制定詳實的監測方案和編制內容充實的驗收報告書(表)。

3 現場勘查中的查驗

3.1 查驗實際建設情況與設計內容有無重大變化

項目在建設的過程中由于多種原因,會造成與設計方案有差異,發生各種不同的變更,那么實際造成的相應的環境影響也會發生變化。如果建設項目的生產工藝、產品方案、設備選型及數量、設計規模、建設地點、廠區總的平面布局、環境保護設施或措施等發生了重大改變,則會導致環境影響評價預測的環境影響與實際影響存在較大差異,甚至影響環境的主要因素及影響性質都會發生重大變化,因此項目必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并獲得審批;如果建設項目實際建設與設計變化相差不大,影響環境的主要污染因素及污染性質就不會發生變化或無變化,這樣才能進入驗收程序中的下一步驟。

3.2 查驗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措施是否執行“三同時”制度

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措施建設是為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減輕對環境的影響。建設項目是否按照“三同時”制度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運行,是否按照環評文件及其批復意見建設,建設過程中環保設施處理工藝是否發生變更,變更后的處理工藝是否滿足相應的排放標準要求,已建成的環保設施是否能夠正常穩定運行,污染處理設施的設計能力是否能夠滿足項目滿負荷生產需要等是判斷建設項目是否符合環保驗收監測的前提條件,也是環保驗收審查的重點。

勘查查驗主要是以廢水、廢氣、噪聲、固體廢物或危險廢物的處理處置措施或設施為重點。例如:建設項目產生的各類生產廢水是否按設計要求進行分類收集處理,處理能力是否滿足生產需要,設施是否能穩定運行,查看是否有設施的運行記錄臺賬;項目產生的廢氣是否安裝處理處置設施及其運行情況,并查看運行記錄;噪聲源是否按照設計要求安裝減震隔聲措施;一般固體廢物是否有符合臨時堆放的堆存場地;危險固體廢物是否有按照相關要求及技術規范建設了臨時儲存場所,是否進行了轉運,并查看轉運記錄和危險廢物處置單位的資質;特別是有些行業,還規定必須安裝廢水在線監測系統或廢氣在線監測系統,查驗時調取其運行記錄,查看在線監測設備的運行狀況,判斷其運行是否正常等。

為保障污染治理措施或設施能夠穩定正常運行或降低環境污染,現場查勘時對公司制定相應的環保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是否執行進行查驗。例如:污水處理設施、廢氣處理設施操作規程、處理后的廢水、廢氣檢測計劃等;燃煤及煤灰堆場的抑塵措施,定期灑水、清掃等;

3.3 查驗項目污染類別的排放情況

建設項目的廢水排放口和廢氣排氣筒是否按要求進行建設,直接影響到監測采樣和監測數據的質量。查看項目高噪聲源的分布情況,有利于優化噪聲監測布點特別是敏感點的監測,避免因噪聲擾民引起糾紛等問題。

現場勘察時對廢水排放種類、來源、循環水量及循環利用率,排放口的數量,廢水排放去向、 排放口是否按要求進行規范化建設,是否按要求安裝了在線監測系統,所有的污水是否都進入了污水處理設施要進行詳細查驗,并查看建設單位污水排放管網圖,查驗企業是否按要求只設置一個污水排放口;

現場查勘廢氣排放口數量、排放的主要污染因子、排放高度、排氣筒內徑、排氣筒是否設置了標準檢測孔,檢測孔的設置是否合理等;

.現場勘查高噪聲源分布情況、同時對廠界周邊的噪聲敏感點進行核查,將其納入監測內容之內。

項目固體廢物的臨時堆場的查驗,特別是對產生有危險廢物的建設單位的臨時堆場進行詳細查驗,查驗其是否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18597-2001)中要求進行防風、防雨淋、防滲透等要求進行建設。

3.4 生產工況的查驗

建設項目的生產工況,可以直接反應項目運營中的污染物源強的情況(國家相關規定中要求驗收監測時生產負荷達到75%以上,才能進入驗收程序),進而檢驗項目環保設施的處理能力和處理效果效果是否能夠達到相關要求。

現場勘查時著重對能夠反應工況的因素進行查驗。比如:生產用主要原輔材料的消耗和能源(水、氣、電)的消耗、主要生產設備的建設等是否與設計方案一致或變化較小。如果上述因素變化較大,必將影響生產負荷而不能進入環保驗收監測程序。

3.5 環境風險品存儲及使用情況查驗

建設項目生產中涉及使用危化品的的單位在建設時按照相關要求進行對危化品的存儲和使用要求進行建設和管理,可以將環境風險降至最低。

現場勘察時查驗的主要內容有:危化品的種類、儲存量、存儲設施是否按設計要求建設有圍堰、泄露事故池(包括事故池容量、防滲措施);易燃化學品是否配備有防火沙袋、滅火器等;使用腐蝕性較強的化學品的是否配備了防化服、防腐蝕手套和膠鞋等。

3.6 查驗建設單位周邊環境狀況

現場勘察時對建設單位周邊環境的察看,可以為合理制定監測方案提供重要依據。查驗的主要內容有:建設單位周邊是否有其它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排放種類,是否會與本項目產生疊加污染而形成干擾;察看周邊的環境敏感點是否在衛生防護距離之內等。

4 結語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中,現場勘查是介入項目驗收現場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通過對現場進行詳細細致的查驗,可以確定建設項目是否能夠進入環保驗收程序。如若不能,出具現場勘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書面文件,督促企業進行相應整改;如若可以進入環保驗收程序,現場查勘的詳細內容是制定監測方案和編制驗收監測報告的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春生.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的現場勘察[J].北方環境,2011(5).

[2]國家環境保護局.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9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8.

[3]國家環境保護局.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9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