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元素范文

時間:2023-03-23 13:06: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活元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生活元素

篇1

Haier美式冰箱閃亮奧運Party

海爾高端品牌卡薩帝的美式冰箱是一款頗具顛覆性設計理念的產品。如果你是坐在電視機前的體育迷,那么這款產品簡直是為你量身定制。

卡薩帝冰箱整體結構秉承了卡薩帝一貫的設計主張,采用了國際流行的對開門和抽屜式相結合的設計,風格簡約。冰箱總容積達到649L,這個夏天的美食可盡被其收入囊中,憋在家里看奧運,吃喝自是不必發愁。值得一提的是,該款冰箱帶有自動制冰功能,系統接受命令后會自動將儲水盒注滿,形成的冰塊也會自動落入儲冰盒,用戶可直接從冰箱外部取用,對比賽場上的烈日炎炎,這里可是超級冰爽。

別看美式冰箱塊頭大,其豪華的外表下隱藏的是其細膩有序的空間設計,冷藏室與冷凍室總共有多達九個細分空間,再加上單獨設置的抽屜式冷凍室,各種美食都可在這里找到位置。另外冷藏室內還專門配備了酒架,這樣的設計讓你大可放心邀請三五個朋友一起來家中開個奧運Party。美式冰箱的直流全變頻技術可根據環境及冰箱內食品的變化智能調節壓縮機轉速,再加上立體風冷技術的應用,不僅讓美味保鮮,更給了你一個綠色的奧運。

伊萊克斯蒸汽熨燙干衣機、N級時控滾筒洗衣機隆重登場

衣服的清洗和熨燙恐怕是許多人最不喜歡做的家務事之一,因為要把衣服洗好熨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2008#6月26日,全球領先的家用電器制造商,來自瑞典的伊萊克斯公司帶來全方位衣物洗滌護理解決方案,推出全新蒸汽熨燙干衣機和N級時控滾筒洗衣機,擺脫了洗衣熨衣煩惱,設計精致生活

伊萊克斯N級時控滾筒洗衣機,專門解決洗滌時間調控問題,獨有智能“時間管理”技術,可以根據衣物的臟污程度隨意調節適宜的洗滌模式。N級時控滾筒洗衣機擁有歐洲專利Jetspray直噴捷凈系統,通過不斷將洗滌水從上而下循環噴灑在衣物上,充分浸潤衣物,達到少量用水即可均勻透徹的洗滌衣物,省水節能。

伊萊克斯蒸汽熨燙干衣機的設計原理并非真的對衣物進行“熨燙”,因為它并不像電熨斗那樣,在衣服上施加壓力;獨特之處在于:將強力的蒸汽注入、柔和的蒸汽流動以及專門設計的滾筒動作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去除衣服上的褶皺,更能為衣物清新除味,讓衣物柔軟、亮麗如新。

Miele G5000攀精彩生活巔峰

篇2

1 客廳滿足社交功能的需求

客廳是最開放的空間。滿足主人社交的需求。金屬設計感的茶幾。現代風格裝飾畫增加了藝術的氛圍。各色裝飾靠墊帶來異域的島嶼色彩。具有光澤的沙發面料,擁有很好的座感。滿足了裝飾性與舒適性的完美結合。(伊森艾倫摩登魅力系列)

2 充滿東方禪學韻味的餐廳

來自日本禪學影響的“地平線”風格。構成了餐廳家具的主體。配以簡素的白色面料。呈現出現代都市生活的態度。家具的擺放和與空間內的陳設帶來強烈的秩序感。亦如都市生活的繁忙有序。(伊森艾倫地平線系列)

metro都市

都市中繁忙的節奏。豐富的情感以及高效率的工作。都構成了城市有的生活方式。這樣的環境也反映著城市生活的節奏。從城市建筑的設計。到時尚男裝的剪裁與面料。都對這風格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在都市風格的居住環境中。可以將居家放松。家人進餐。PARTY會友。甚至是工作等多種功能需求都融于一體。對空間功能的劃分與組合上更加靈活。對于裝飾元素的特點,集中在對混合材料的搭配運用上。呈現出充滿活力的時髦效果。靈感繆斯

Metro的靈感來自于都市生活中那些現代時髦的造型設計。從咖啡杯--到時尚電子產品的線條與輪廓。將都市生活的嚴謹,快速表達而出。這~格的靈感還來自于圓滑的海灘石頭。紋理清晰的毛毯以及格紋的工藝。這一風格的愛好者,也同樣對服裝的款式與面料有著極高的要求。他們對時尚敏感。欣賞流行的款式以及高品質。

Global環球

全球化在現下的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重要。通訊及交通的便利。讓世界變得越來越小,旅行也成為了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從不同地域匯集在一起的元素。通過某一條線索聯系起來。將異域的風土人情轉變為居家生活的陳設元素。歐洲大陸,亞洲以及島嶼生活的色彩。呈現在多層次的面料與濃郁的異域圖案中。有機原料如竹子藤。草本植物與經典家具。布料及飾品都能如意的混合在一起。

靈感繆斯

那些來自于島嶼美國本土黑人文化以及全球各地的異國情調。是環球風格的靈感來源。大自然的色彩以及紡織品中大膽生動的元素。熱帶的水果,花卉。以及引人人勝的風景,這些都成為了環球風格中的重要裝飾元素。而凸顯女性時尚品位的款式與質地。點綴不同色彩的閃爍珠寶。也成為了這―風格的細節所在。

篇3

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弱而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對于熟悉事物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將生活實例引入其中,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尋找和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從而形成積極的學習和生活態度。例如教師在講解“認識人民幣”教學內容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不同貨幣之間換算關系,并認識到其所代表含義,教師可以將生活實例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讓學生順利掌握數學知識。如教師可以以學生在生活中購買文具用品為例,讓學生討論購買五元一支水筆的付款方法。學生經過分析討論,再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容易就可以想到很多方法:既可以用五個一元人民幣購買,也可以用一個一元,兩個兩元人民幣購買,還可以用一個五元人民幣購買。通過這樣生活的教學案例,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幣所代表的含義,并理解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二、教師要善于設置生活性的應用題目

很多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都感覺到數學學習枯燥乏味,從而失去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數學知識掌握不理想,教學效果也難以盡如人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設置生活性的應用題目,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例如教師在講解“對稱、平移和旋轉”教學內容的時候,如果僅從理論方面對學生進行講解,很多學生不僅會感覺枯燥乏味,缺乏學習動力,而且會因為對概念的理解不深而掌握程度有限。教師可以在講解完教學內容以后,讓學生仔細觀察和討論身邊的物體和生活中遇到的現象,找到符合對稱、旋轉和平移特點的物體。學生經過回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現象或者事物,很快就舉出了摩天輪旋轉、火車移動和手掌對稱等實例,教師在學生分析討論的基礎上,再對對稱、平移和旋轉的概念進行總結和歸納,并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生活中滿足對稱、平移和旋轉的物體與生活場景,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師要善于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新知

數學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都很強,小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總會感覺力不從心,無法深入的理解教學內容。因此,教師要善于結合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新知識。例如學生在學習相遇問題的時候,總是對數學題目中相向而行、相背而行(1)和同向而行等類型辨別不清。為了讓學生理解三種數學題目類型之間的區別,教師可以引入一個生活中的小游戲,讓學生參與其中,從而對這些概念有更清晰的認識。教師可以將學生兩人一組,規定好合適的游戲時間(如5分鐘),讓他們在操場上將這三種情況進行逐一演練,然后回到教室彼此交流游戲的心得,以及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性的小游戲,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又可以讓學生將數學概念與生活中的事例相聯系,從而讓學生更加的熱愛學習、熱愛生活。

四、教師要善于創設生活情境幫助學生鞏固新知

很多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以后,由于缺乏必要的溫習鞏固,對于數學知識和內容并沒有真正的掌握,從而對以后的實際應用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創設合適的生活情境,在幫助學生鞏固新知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例如學生在學習整數加減運算方法的時候,對于題目173-96=173-100+4常存在疑惑。教師針對這種情況,可以為學生創設合適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完成對題目的理解和知識的鞏固。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如下生活情境:小明要過生日,小明的媽媽想給小明買一個變形金剛模型作為禮物送給他,一個變形金剛模型需要96元,小明的媽媽帶了173元,她給了營業員100元,然后營業員找回4元,現在小明媽媽剩余錢數為173-100+4。教師通過為小明買禮物的過程進行梳理與提煉,原本抽象的數字運算被應用到具體的生活場景中,使數學知識得到生活經驗支持,從而為學生總結出簡單的算法過程,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更為鞏固。這樣一來,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篇4

1.中學信息技術課重視程度仍不高。

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對于一個懷揣夢想的學生而言,他的絕大多數時間還是用在學習與考試有關的科目上,為上學而學習,為考試而學習。而對于與成績幾乎毫無關系的中學信息技術課而言,不僅學生不會過多的重視這門課,多數情況下,學校和家長對中學信息技術課的重視程度也明顯不足。每個學期的期末考試和學生的結業考試,多數情況下教師或者學校也是進行“突擊戰術”,一次性通過,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習與成績相關的學科。

2.學生對中學信息技術課興趣不高。

因為,學生沒有足夠的興趣和動力學習中學信息技術課,這將為中學信息技術課的發展和授課帶來極大的阻礙,授課教師的動力和教學熱情也會大打折扣。加之目前學生學習考學壓力大以及傳統授課影響,許多學生把中學信息技術課作為“放松課”“休息課”,還有目前中學信息技術課在中學課程所占的課時少,學生更難融入到中學信息技術課的學習中。

二、依托生活元素,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加強生活元素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把中學信息技術課生活化,將會令中學信息技術課課堂氛圍更好,教學質量更高。

1.教師備課加入生活元素,改變教學思路。

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課基本的信息知識和技能,在教學設計中要精心設計導入,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一旦教師的授課過程讓學生提不起興趣,課堂氛圍將會相當尷尬。為避免這種尷尬,教師備課時適當加入生活元素,改變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方法,做到信息技術與生活元素全面深度融合,達到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模式改革創新的目標。創新是在教學備課中永恒的主題,“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信息技術課其實就是要鼓勵學生自主創新,不墨守成規。要做到與眾不同,發展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不要泯滅學生的個性。教師不要對學生做出統一要求,課后評價也要靈活多變,注重能力和創新方面的評價。面對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教師應該多研究、多創新教學模式,這樣,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教學環境,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游刃有余,才能活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氛圍,提高教學質量。

2.授課過程中重視實踐課教學。

中學信息技術課是培養學生中學信息技術基本技能的過程,作為教師既要重視基礎理論課的講解又要重視上機實踐課的操作,把生活元素加入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中,為學生日后走出校園適應不斷發展的信息化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學習插入圖片和插入藝術字這節課為例。在學習《插入藝術字》和《插入圖片》兩課時可采用兩人合作的形式。教師可初步擬一個題目《我的微笑我的自信》,讓學生兩兩結合分組,在幻燈片上插入藝術標題“我的微笑我的自信”。讓學生根據理論知識自己操作,把自己的照片和字體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組合排列,然后讓每個小組匯報組內采用的藝術字樣式以及制作步驟,各小組相互點評哪一種藝術字更適合“我的微笑我的自信”這個題目。互評結束后,教師和學生可以選出優秀作品,這樣這節課就快樂地結束了。教師可以設置課后作業,讓學生總結課堂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通過每節課的總結,積少成多,學生對這一節課便可熟能生巧了。其他課程同理。制作完成后可以由教師保存,制作成照片由下節課的時候再分發給各位學生。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完全自主的實踐插入圖片和插入藝術字這節課,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還能得到自己親手拼接的照片,為學習中學信息技術課帶來樂趣。其實,制作圖片的過程是一個創新和提高實踐能力的過程,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邊思考邊探索,變換各種方式讓自己的照片以最美的形式展現給大家,通過解決制作過程中的一個個小問題,收獲了成功的喜悅與自信。此外,根據課程的內容和特點,還可以采取互問互答,情景展示,媒體展現等各種途徑引入生活元素,通過各小組分析或者個人發言,合作完成課時教學目標。

三、結語

篇5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生活化;任務驅動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0-0232-02

信息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把人類社會帶入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它已對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能夠引導學生學會利用信息技術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來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融入生活元素,不斷地營造生活化的信息技術教學課堂。

一、引入生活化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平時的信息技術課以及各級各類的信息技術課聽課中,我觀察到這樣一種現象普遍存在:課堂上的很多時間,相當一部分學生差不多沒有抬起頭看大屏幕上教師的操作,都忙活自己的事。真可謂:教師講得口干唇燥,學生只忙聊天上網。本來是一門趣味性很濃的課,為什么得到的是這樣一種尷尬的結果?我覺得,其中的原因不僅僅是學生缺乏自控能力,而且還與課堂教學內容乏味,不貼近學生實際等因素有關。如果能給學生提供貼近時代、貼近學生生活和喜好的,豐富、健康的教學資源,那么課堂上的情形將會大不一樣。事實上,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學資源隨處可見。

在講《電子郵件收發》這一課時,適逢教師節,在介紹電子郵件的注冊和使用方法后,讓學生互發電子郵件練習,并且寫一段祝福語發到教師的郵箱里,最后我收到了許多祝福的話語,成功地將電子郵件的使用與學生生活結合起來,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激發了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熱情。又如,在學習《我是小作家》這一單元表格制作時,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課程表,要求學生利用Word表格制作自己班級的課程表,學生根據課程安排討論、互助,自主設計課程表,不斷體驗自己制作出來的成就感,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

二、創設生活化任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課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和方法。學生完成任務是課堂的核心環節,教師應該盡可能結合學生真實的情景,將學習任務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真正實現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課堂中學習的目的,促進學生實現積極的意義建構,讓學生認為生活中有這項任務需要去解決,才會有目的、有興趣去學習信息技術。

比如在講《圖片素材的加工》這一節的時候,我首先問同學們有沒有崇拜的明星,必然會得到同學們肯定的回答。然后再問同學們想不想跟喜愛的明星合影,這次的呼聲會更高。緊接著向同學們展示一張我與某明星的合照,這個時候同學們的反應應該達到了,有驚奇,有羨慕。我就趁熱打鐵,告訴他們經過這節課的學習他們也可以擁有跟喜愛的明星合影的機會。學生此時的興趣和求知欲被激發到了極點,我就告訴他們可以借助于Photoshop這個軟件來美化、合成照片。學生自主搜索喜愛的明星的照片,也可以鞏固信息搜索和圖片下載等知識。現在家庭中擁有數碼相機的不在少數,學生經過這節課的學習,也就可以對外出旅游的照片經過適當的修整、美化,給生活增添一點樂趣。

三、教學方法生活化,構建和諧課堂

信息技術教師在機房里,是沒有必要像其他學科的教師那樣嚴肅地統治著課堂的,教師在機房里更適合做一個教學活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更應該作為學生學習的同伴、朋友。例如在機房里,學生常常隨時招呼教師到自己的身邊來,有時甚至拉著你的衣角來告知電腦的各種故障,或是請教具體操作方法;有的學生還經常在操作的過程中,因為自己的投入而不由自主地離開座位去看別人是如何操作的,這種現象是最讓信息技術老師頭疼的,但是只要這個學生不是故意的,我們就不能因此而責怪學生的這種行為。我想,當一個學生因為自己的需求而真正想學一樣東西時,他就不可能影響全班的秩序,反而還讓班上同學的學習氣氛更加濃厚了。

另外,為了使我的課堂有一個民主、寬松、平等的氛圍,我盡量做到不強硬打斷學生的思維或操作,不使用監控軟件控制學生的學習進程;學生之間需要交流,應留出相應的時間。這樣長此以往,信息技術課堂就有了笑聲、掌聲,創造出了一種和諧、向上的教學氛圍。

總而言之,在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中融入生活元素,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敞開心扉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用心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將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將更多適宜的生活元素引入到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使知識世界的課堂向生活世界回歸,真正做到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從中不斷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課堂學習,幫助學生能夠學會靈活地運用所學的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生活元素

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物理課程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并將其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究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現在的學生普遍感覺物理難學,原因之一是物理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所講授的知識規律不能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興趣低下,失去探究的樂趣。

結合物理教學特點和課程的基本理念,我們應該用生活來組織物理課堂教學,讓生活走向物理,再讓物理走向生活。通過物理教學使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提高,去修正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為生活服務,為社會服務。

1運用生活實例創設問題情境,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

知識的獲得是學習者通過對舊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分析歸納、總結、推理得來.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上需要從學生認知特點出發,從感性認識入手,為學生提供真實、生動的情景。創設一些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物理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身臨其境的環境中對生活實例進行分析,才能發現有價值的一般性規律,才能從原始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實現課堂教學的第一次飛躍。也只有這樣,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如在《功率》一課的導入時,出示如下生活情境問題:

小強與小明體重相同,有一天,兩人來到桃林口山腳下,進行爬山比賽。比賽結果是小明先到達山頂,過了一會小強才上來。小明說:“我贏了。”小強說:“你沒有贏,咱倆人體重相同,爬的山一樣高,做的功一樣多。”小明說:“咱倆做的功雖然一樣多,但我做功比你快。”

上述材料是源于學生生活經驗的實例,是在最低層次上創造出來的經驗素材,是學習的起點。通過對這些實例分析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拉近了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距離。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分析、討論這些具體問題,才能感知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真實存在,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要求。在學生已經感知了物體做功有快慢之分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行比較物體做功快慢的探究。

2結合生活實例探究物理規律,實現探究過程生活化

探究過程生活化是指教師在設計探究內容時盡可能地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在課堂內外的任何生活空間進行。通過生活化探究,它能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能發現新知,是對知識的再發展;通過生活化探究,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和心靈感悟,品嘗探究的樂趣,感受生活的美好;通過生活化探究,讓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將這些技能和方法內化為自身的能力。

對于《功率》一課揭示功率概念的時候,由導入情境引出物體做功快慢的不同之后,進而探究如何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出示如下生活情境:

體重相同的小強與小明進行爬山比賽,共比了兩個回合:

第一回合:小強和小明同時從山腳出發到山頂去,結果小強先爬到山頂;

第二回合:小強和小明約定,在1min內看誰爬的山高,結果小強1min內爬的山比小明高。

兩種情況下,誰做功快?

通過討論學生感知物體做功有快慢之分,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有兩種方法:(1)不同的物體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時間短,功率大。(2)不同的物體在相同的時間內,做功多的物體,功率大。

接著出示如果做功的多少不同,做功的時間也不同,怎樣比較做功的快慢?出示如下生活情境:

小明在40 s內做功1 200 J,小強在60 s內做功1 500 J,他們誰做功快呢?

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概括出一般規律: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功來比較,即功率。接著學生自學關于功率的公式,單位,及一些運動物體的功率。通過這一層次的活動過程,學生已經對功率的知識有一個較為系統和完整的理解,已從感性的、較初級的生活經驗,逐漸上升到了理論高度,為他們進行下一層次的活動打下了理論基礎。

而對于物理規律的理解,如果只是單純在公式的角度進行分析,學生理解起來就會比較枯燥,記憶也不會持久;如果能夠借助生活實例,提出生活中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學生就會積極地思考,自覺尋找支撐自己觀點的理論知識。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學生對物理規律的理解會更加主動、更加深刻。

3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實現“從物理走向社會”

通過上一層次的教學活動,學生對功率的認識已經上升到理論高度。不過,這還不是課程的最終目的,它只是完成了從實踐到認識的過程,還需要把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到生活中去,通過再實踐、再認識來加深對功率的理解。利用學生掌握的功率知識,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對學生進行技能化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對功率進行再實踐、再認識,達到知識的應用和創新,以及能力的培養。

技能訓練生活化主要從兩方面著手:

一方面是練習訓練生活化。課堂教學和學生作業與學生真正生活是有差別的,這就要求教師在編制作業題時,題目素材要盡量來源于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并對生活化的題目素材進行理想化、系統化加工,讓學生通過作業訓練,既能鞏固知識和技能,又能懂得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從而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如在《功率》一課課外實踐的環節,出示如下生活問題:

選擇所需器材,測量自己從一樓到三樓的功率。

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物理化”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物理知識的“本領”。

篇7

【關鍵詞】生活元素 小學數學 應用

一、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數學從出現到現在,一直是一種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數學知識本來就是應為生活實際應用的需要而逐漸產生和發展的。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國人口的素質問題得到了國家的重視,人才強國戰略在今天經濟實力的增強得到了更好的實施。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得到了教育系統內的普遍重視。小學數學新課標明確的規定了數學的基本性質和含義,而且小學數學的教學大綱上也明確提出小學數學的教育應該緊密的聯系生活實際,從而達到小學生對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和促進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的目的。

(一)數學的學習是為生活服務的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過:“從學習的原則看起來,事怎樣做,就須怎樣學。譬如游泳,要在水里游;學游泳,就須在水里學。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讀游泳的書籍,做游泳的動作,縱然學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時候,還是要沉下去的。”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育中,只有真正的與生活聯系起來進行教學,才能達到進行教育的根本目的,通過與生活聯系的教學,還可以提高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數學教學和學習的效率。“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彌漫于宇宙,洗蕩于乾坤,普及眾生,人人有得呼吸。”陶行知提出這樣的看法主要是要讓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數學的學習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味和實用性的。眾所周知,小學生處于各階段發展的時期,只有他們的興趣和具有趣味性的東西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對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要置學生于一定的環境中,達到教學的目的,加深小學生對數學學習重要性的認識,提高認知能力。

(二)數學與生活是緊密聯系的

數學廣泛應用于現實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培養小學生對數學重要性的認識非常必要。小學數學的教科書主要是通過設置一定的趣味情境來培養小學生以數學的思考方式看待問題。然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教學方式和手段的產生,也是為了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比如小學生在對紙幣價格的認識,購買價格的認識,合理的運用教學手段與之相結合,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和動力,并在實際的生活中加以運用。不少研究和實踐表明,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只有當小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所學習內容越接近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力越高。因此,只有恰當的將生活元素與小學數學聯系起來,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學數學學習的效率。

二、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措施

(一)合理的選擇生活元素并進行引導

對小學數學教材進行深刻的研究和剖析,不難發現其教材與生活的聯系還是非常緊密的,很多的例子和問題都隱藏著很豐富的生活元素和數學元素。比如在小學數學分數的課程上就有很好的體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切蛋糕是非常平凡的事情。一塊蛋糕可以切成幾塊,如果切成了10塊小蛋糕,怎么用數字來表示這些小蛋糕中的一塊呢?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和喜好的原因,通過這個例子的引導可以讓學生進行分數的探究和學習,不僅如此,還可以通過分蛋糕的形式進行分數比較的學習,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但是教師作為講授小學數學的主體如何才能對學生的進行引導性的學習呢?再比如在進行計量單位的學習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收集一些家里的小玩具,提高學生的興趣。老師在數學課上對學生進行引導性的學習,讓學生自己去比較,去了解長度、重量等相關的知識,這種方式可以無意識的加強小學生對這些數學知識的認識,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從而達到掌握這些數學知識的目的。通俗來講,這種方式的學習需要小學數學老師對數學課堂教學進行精心的準備和設計,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學習中的美麗之處,所謂寓教于樂正是如此。

(二)合理的結合生活元素并正確運用

不僅要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元素進行合理的選擇,教師的素質和教學方式更應該得到重視。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只有通過老師的正確引導逐步得到認識,因此老師作為施教的主體應該科學合理的結合生活元素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小學數學老師應該盡量結合小學生所感興趣的事物和環境進行數學的教學,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程度和學習效率。如果有條件的話,數學教師可以精心的設計一些數學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和運用,目的是讓學生們覺得數學的學習是有趣的,有用的。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運用生活元素結合應用的本質就是為了讓小學生們懂得數學的實用性,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在進行數學的時候,合理的結合生活元素,讓學生自己編制題目,并自己解決題目。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但最終還是要回歸生活。只有在生活中,運用了數學知識,才體現出了數學本應有的價值,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不僅僅要訓練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提高認知能力,而且要在教學中體現出濃厚的生活氣息,才能夠讓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時候感覺到真實,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并能夠正確的應用。

三、生活元素應用于小學數學中的總結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作用也在不斷的突出著,不僅僅在科學上,即使在生活中,數學也是人們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但是隨著教育制度的逐漸僵化,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過分的看重數學知識的單調講授,缺少與生活的結合于應用,加上小學生認知能力的缺失,導致了我國小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的喪失。不僅無法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考試成績,而且大大的影響力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某種程度上對我國的人才強國戰略也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因此,必須要深入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中的教學和應用,提高小學數學教育的效率,而且對我國教育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胡作玄.《數學與社會》[J]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篇8

例1 VCD光盤上的光記材料有多種,其光記原理為:在激光照射下發生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從而記錄儲存信號。碲的某種化合物是一種常見的VCD光盤上的光記材料,下列關于碲及其化合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單質碲是一種銀白色的固體

B. Te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ⅥA族

C. H2TeO4的酸性比H2SeO4強

D. H2S比H2Te穩定

解析 題給的情景是現在廣泛使用的VCD光盤中的光記材料知識,落腳點是元素碲及其化合物知識。先判斷出碲位于第五周期ⅥA族,屬于非金屬元素,但已具有一定金屬性,為銀白色固體,再聯系周期表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非金屬性逐漸減弱,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減弱,氫化物的穩定性減弱的規律,故選C。

二、水資源

例2 許多小溪流經煤礦和金屬礦,因為含硫礦床暴露在空氣或含氧水中,這些溪水顯酸性。溪水中含有溶解的鐵和硫酸鹽,它們的濃度都很高,最常見的含硫礦是黃鐵礦(FeS2),其中鐵的化合價是+2價。當含鐵較多的溪水與其他水混合時,溶于水的鐵以針鐵礦[化學式為FeO(OH)]的形式沉積在小溪的底部,但河水仍保持酸性。

(1)寫出黃鐵礦在小溪中被氧化而形成Fe2+和硫酸根離子的離子方程式。

(2)寫出Fe2+被氧化生成FeO(OH)沉淀的離子方程式。

(3)如果黃鐵礦全部轉化為FeO(OH) 和H+,計算需要多少摩爾的FeS2才能使1 L純水的pH降至3.0?(不考慮HSO-4的形式)

(4)小溪中Fe2+的濃度為0.00835 mol/L。 溪水從一個很小的入口流入一個很大的池塘,流速為20.0 L/min,其中75%的Fe2+被氧化成Fe3+。池塘中的水偏堿性,Fe3+能馬上沉淀為Fe(OH)3,經老化,變成Fe2O3。計算兩年內將會有多少克Fe2O3在該池塘底部沉淀出來。

解析 (1)根據題意,黃鐵礦被空氣中的氧所氧化,實際上是S2-2被氧化成SO2-4,進一步氧化生成FeO(OH),2FeS2+2H2O+7O2=2Fe2++4SO2-+4H+。

(2)由此可得到FeS2被氧化的總的離子方程式:

4Fe2++O2+6H2O=4FeO(OH)?鄔+8H+。

(3)使1 L純水的pH由7.0降到3.0,需要1.0×10-3 mol H+生成,從總反應方程式可知:產生1 mol H+需有1/4 mol FeS2轉化為FeO(OH),故FeS2的物質的量為1/4×10-3 mol=2.5×10-4 mol。

(4)因2Fe2+?邛Fe2O3,兩年內流入池塘的Fe2+的物質的量為:0.00835×20.0×60×24×365×2 mol,其中75%的Fe2+轉化成Fe2O3,質量約為1.1×107 g。

三、化妝品

例3 成都市有關部門對市場上銷售的香粉進行抽查,結果發現了一批香粉屬偽劣產品。一旦使用這些香粉,就會在臉上慢慢地留下一些不易除去的黑色斑點,對于消費者來說,不僅經濟受損失,也影響形象。劣質香粉里常含有一種叫鉛白[PbCO3•Pb(OH)2]的物質,這種物質抹到皮膚上時,可與皮膚中的硫化物反應產生硫化鉛,留在皮膚上形成黑色斑點。除去這種黑色斑點的方法之一就是選擇適宜的氧化劑,將硫化鉛氧化為難溶于水和酸的白色化合物。

(1) 若某人不慎使用了劣質香粉,下面物質能用于為他除去黑色斑點的是()

A. 漂白粉B. 高錳酸鉀 C. 雙氧水(H2O2) D. 過氧化鈉

(2) 說明你選擇的理由:?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3) 去掉黑色斑點的化學原理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搖?搖?搖?搖?搖?搖?搖 ?搖?搖?搖?搖;

(4) 若你買到了劣質香粉,你應該怎么辦?

解析 (1) 首先看清題意:將硫化鉛氧化為難溶于水和酸的白色化合物。鉛鹽中PbSO3為白色但溶于酸,PbSO4是不溶于水和酸的化合物。由此可知:PbS中的S2-氧化成SO2-4。在這個過程中顯然要有氧。故選C。

(2) 從幾種供選用的氧化劑考慮,不應該在臉上使用漂白粉,因為它會腐蝕皮膚。若用消毒劑高錳酸鉀,雖然能使PbS氧化,但人的皮膚近中性,K2MnO4在中性條件下(皮膚pH接近于7)的還原產物為MnO2,黑褐色的MnO2比PbS更難清除;Na2O與皮膚上的水反應生成對皮膚腐蝕性更強的NaOH;較低濃度的H2O2對皮膚腐蝕性較弱,其還原產物為H2O,不會在皮膚上留下痕跡。

(3) PbS+4H2O2=PbSO4+4H2O。

(4) ①停止使用; ②找商家或廠家退貨并要求賠償。

四、保健品

例4 硒(Se)是半導體材料,也是補硒保健品中的元素。工業上提取硒的方法之一是用H2SO4和NaNO3處理含Se的工業廢料,而得到亞硒酸(H2SeO3)和少量硒酸(H2SeO4),濃縮后再將它們與鹽酸共熱,使H2SeO4轉化為H2SeO3(其主要反應為:2HCl+H2SeO4=H2SeO3+H2O+Cl2?邙),然后向溶液中通入SO2,使硒元素還原為單質硒沉淀。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H2SeO4氧化性比Cl2弱B. H2SO3的還原性比H2SeO3弱

篇9

關鍵詞:物理;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269-01

物理新課程標準的主要理念之一便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課程唯有反映社會及生活的需要,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和生活,使學校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才能體現教育的本質功能。

以學生主動發展為本的教學應該密切教學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讓物理從生活中走來,再讓物理知識回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用物理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生活,又能增強學生生活中的物理意識。物理學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運動規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蘊藏著無窮的奧秘,認識主體在探索物理現象的過程中應該充滿樂趣,這兩方面的客觀存在與結合是建構物理課程的關鍵,也是物理課程設計的起點。現行高中物理教材的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更貼近生活,盡可能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從學生今后的發展出發,課程向生活的回歸并不意味著課程對生活的簡單復制,課程與生活中的界限消失了,那是對課程庸俗化的片面認識,課程的回歸是課程在另一種意義上的積極構建,是給課程以更深廣的內涵,必須經過適當的加工和提煉,賦予其特定的意義。物理科教師要注意了解所教班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生活實際,這樣才能更加有利于學生學有所用,提高教學效率。

一、積極創設生活化學習情境

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高中物理課程新標準提出了“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物理情境。”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知道,物理來源于生活,創設教學情境時應有意識地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親自體驗情境中的物理問題,這樣有利于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物理是無處不在的,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較為密切,把具有知識性的實際情境搬進課堂,使學生有相見不相知的感覺,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例如,在講述牛頓第一定律時,可以用生活中常見的玻璃球來替代教師的演示實驗,具體做法如下: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塊書本大小的玻璃板,板上放十個玻璃球,用勺一個一個把球盛到碗里(滾出玻璃板的球不能再盛),看誰在15秒內盛得多,然后再來討論獲勝的秘訣。再如,在講述自感現象時,我們拆下了四十多個廢日光燈管的鎮流器,讓每個學生感受自感電流,具體做法如下:用兩手捏住鎮流器的兩個接線柱,直接接于一節干電池的兩極,然后突然與干電池脫離(注意手與鎮流器的兩接線柱始終不脫離)。這樣,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使演示實驗變為隨堂實驗成為可能,因為儀器簡易,隨處可見,就算買也價格便宜,容易辦到,而且學生也很感興趣,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消除了對學習物理的恐懼。

二、利用生活經驗,構建物理新知

物理新課程標準提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說明物理來源于現實,也必須植根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物理學習的最終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只有讓學生把這些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達到內化的目的。學生構建知識結構的重要基礎,是學生已有的生活、學習經驗。對于中學生而言,他們在生活中已經有許多物理知識的體驗,物理學習是學生生活中有關物理現象、經驗的總結與升華,教師應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學過的知識,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落實物理教學的終極目標,通過物理教學讓學生具備學習能力和一定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技巧。

三、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將物理理論運用于生活實踐

物理源于生活,走向生活。在課堂教學中,把那些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引入物理課,就會增加學生對物理課的親切感。課外實踐活動是將物理教學生活化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親自動手操作,自己是整個活動的主導者,因此,其參與性和主動學習意識要更強。基于這一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后,可適當給學生布置實踐類的課后作業,如在學習重力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展示月球上的宇航員的活動和地球上人的活動,比較差異并進行解釋等。通過類似的實踐調研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活動,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又強化了其積極愉悅的體驗感悟,久而久之,學生自覺運用物理知識于生活實踐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和增強。

篇10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元素的應用意義

在現代教育領域中,數學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邏輯思維,還可以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夠進行較為嚴謹的思考,進而采取有效措施將問題進行解決。實際上,數學知識大部分都來自于生活,只是將生活中抽象的、人們難以理解的事物用具體的方法展示出來,所以生活元素在數學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將其與小學數學教學聯系在一起,能夠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更加清晰數學概念,在學習時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生活元素還能為學生探索數學知識提供關鍵性素材,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認識到生活元素的重要性,將其應用于實踐教學,要注重采用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生活元素,比如,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具體事物來進行知識的講解,使枯燥的數學知識變的異常生動,進而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主動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元素,應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

(一)利用生活元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觀點,是所有教育者應該重視的,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才會將所有的心思放在學習上,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進而主動探索,重新認識生活。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認識厘米和米”的教學時,如果教師只是單純的講解厘米、米的相關知識,學生難免會覺得枯燥、乏味,時間一長還會產生抵觸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轉變教學方式,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在上課時準備一把米尺,并詢問同學“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的身高么?”有的同學在家家長會測量,有的同學不會,這時教師可以選幾名同學,測量一下他們的身高,首先可以以厘米為單位,如某名同學的身高是1.3m,也就是130cm,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厘米、米的轉換,進而充分掌握相關知識。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將生活元素融入到了教學過程中,切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今后的學習奠定了扎實基礎。

(二)利用生活元素引入課堂教學

如果教師想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元素,一定要提前對教材內容進行挖掘,找到其中與生活有關的突破口,在展開教學之前,通過生活元素進行課程的引入,這樣不僅利于調動學生的動力,也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2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時,在正式講解知識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一個教學情境,“同學們,我們的好朋友小明遇到了一個難題,我們來幫幫他好不好?”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好。”“小明去超市買文具,買了兩個鉛筆、一個本子,老板告訴他,本子兩元一個,鉛筆一元一個,小明給了老板10元錢,老板應該找給小明多少元?”這時學生會積極的投入到計算中,通過這種情境的創設,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完全調動,教師可以順利進行該節課的教學,更加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充分掌握。

(三)利用生活元素展開數學教學

由于小學生的性格、年齡、生活習慣等都比較特殊,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認識?@一點,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生活元素開展數學教學,進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小學生都比較喜歡看動畫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動畫片來輔助教學,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克與千克”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掌握克與千克的相關內容,懂得兩者之間的轉換,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熊出沒”的動畫片,動畫片中熊大、熊二正在比賽摘果子,熊大摘了400克,熊二摘了300克,讓同學們睡說出誰摘的果子多,并將克轉變成千克。在這種圖文并茂的教學形式下,能夠給學生帶來感官上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加愿意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與數學知識有關的生活元素,并與同學進行探討,進而實現學生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養。

(四)利用生活元素凸顯數學重要性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其中有很多內容都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時分秒、年月日等,都充分體現出了數學與生活的不可分割性。因此,在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這樣他們才會主動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也會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在平常會不會和媽媽去市場買菜?”學生的熱情被有效激發,教師接著問“今天我們來模擬一下好不好?”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課桌上擺放各式各樣的物品,讓學生扮演售貨員、購買者等角色,對買賣的過程進行模擬,通過實踐認識到人民幣的相關知識,并且掌握元、角的轉換。總之,通過生活元素的引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是非常關鍵的,這不僅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還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使學生在娛樂的過程中充分掌握數學知識,在今后的生活中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真正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