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分析范文

時間:2023-04-06 19:14: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質量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R197.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814-8824(2009)-03-0044-02

護理質量的構成包括基礎質量,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為護理質量管理提供了客觀的評判依據。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醫學的迅速發展,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確保患者的安全與醫療護理服務質量的持續改進,提高醫院的競爭力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現國際上通行的是ISO9000質量認證標準,已被各大醫院引進,雖然多數中小醫院未實施此標準,但每個醫院都可能有自己相對成熟的管理體系。譬如,我院現行的質量標準建立在總后衛生部編寫的《護理管理指南》基礎上,依據衛生部出版的《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建立了規范系統的質控體系,經過多年的臨床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我們學習質量標準應首先掌握護理質量標準構成。這里就包括了特一級護理質量標準,基礎護理質量標準,護理技術操作質量標準,病區管理質量標準,急救藥品管理,文書書寫質量標準,護理工作滿意度標準,整體護理實用標準,整體護理質量評價標準,護理人員崗位職責及評價標準,護理工作質量標準,護士長工作質量標準,門急診、手術室、供應室、產房、嬰兒室工作質量標準,貫穿護理工作的全程。質控內容每日、每周、每月各有側重,做到了全面全程管理。

護理質量標準建立于安全、高效的理念之上,所有構成環節均有現實意義,建立規范的系統和適用的質量管理系統,監督、評價自我完善和改進的機制更加清晰,職責權限及相互關系得到了理順,減少出錯機會,提高護理工作運作的有效性和效率。

1 質量標準的學習與培訓

護士長與護理骨干先行學習有關質控標準的細則,并可利用早交班,護士業務學習等集體場合宣講質量標準的重要性,讓每名護士了解掌握其主要內容,以點帶面迅速普及相關知識,并與日常基礎護理工作結合起來。學習與陪訓一定要注意全員參與,因為每一位護理人員的行為和業績都直接影響到護理服務質量。

利用科室現有條件,把護理質量文件與科室訓練內容作為培訓全體護理人員的教材,以提高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和操作水平。讓每位護理人員知道具體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護理的宗旨和方向,知道為質量方針自己需要作些什么,知道本職工作的目標,也知道如何去完成,從而激勵大家的積極性,使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護理工作中去。

認真記錄每次學習時間、地點、主持人、主講人、學習內容、參加人簽名等,經過幾次學習或某一類問題學習后進行考核,以進一步促進員工的學習積極性。

2 實施

各護理單元的護理成員按要求落實本班崗位職責,負責人按要求檢查相關內容,如崗位職責、技術操作規范、各種儀器使用規程及業務技能并仔細檢查其各項記錄,檢查時若發現不合格,及時提出并進行整改。鼓勵護士在運行中提出建議,對提出的建議立即組織骨干論證其可行性,采納后對提建議者給予適當的獎勵,充分調動每位護理人員,自覺參與科室的管理,從而提高每個人的參與意識,主人翁意識,團隊協作精神,自覺把每項工作做得更好。

嚴格檢查與考核,考核公開、公平、公正,考核記錄有據可查,其數據具有說服力。各科可充分利用每日早交班,講課等集體時間講評工作質量高的同志,指出工作中的不合格項目及改進措施,落實效果等情況,持續改進工作質量。

開始階段主要為督導階段,以內部自查為主,正式運行后護士嚴格按照質量標準進行工作并作記錄,負責人按標準進行分級檢查,發現問題立即報告相關科室(護理部或質控科)并組織相關科室人員進行論證,及時做出修改。在平穩運行時步入正軌,每一步都要有記錄,形成文件發放。

3 優點

全面質量分析防止不合格服務作用于患者,為發現和解決質量問題及防止其再發生提供了手段。

可以將各種臨床護理經驗納入到規范的制度中去,作為培訓教育護理人員,提高護理人員工作業績的依據和手段,為使護理人員一次就作好工作提供了方法,此規范也為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提供了教材。

充分調動每位護理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尤其是自覺把每項工作做好,好的習慣得到養成,使工作進入良性循環。

可以實現護理工作質量全過程的監控管理,可以在不同的時間段保證各項服務質量,人人知道標準,人人嚴格把關,各班次落實交接有具體指標,服務的形成是受監控的。提供的數據(考評分)可用于確定各過程、各服務的表現,并用于改進服務過程,提高患者滿意程度。

篇2

2007/2008年度(2007年6月1日~2008年5月31日)山羊絨質量分析報告的數據來源于本年度山羊絨公證檢驗的檢驗結果。質量分析主要依據GB 18267―2000《山羊絨》國家標準,對北京、河北、內蒙古、浙江、陜西、青海、寧夏、新疆等8個省(區、市)檢驗的山羊絨(包括山羊原絨、分梳山羊絨)主要項目和指標的有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二、2007/2008年度山羊絨公證檢驗數量統計分析

(一)山羊原絨

2007/2008年度,山羊原絨公證檢驗量3353.30噸,占全國總產量(按國家統計局數字18483.00噸計)的18.13%,其中白山羊原絨為3078.90噸,占公證檢驗總量的91.82%,青山羊原絨為115.40噸,占公證檢驗總量的3.44%,紫山羊原絨為159.00噸,占公證檢驗總量的4.74%。(詳見圖1、圖2)

(二)分梳山羊絨

2007/2008年度,分梳山羊絨公證檢驗量2367.92噸(按平均出絨率40%計,折合原絨7393.20噸),占全國總產量(國家統計局數字山羊原絨18483.00噸)的32.03%。其中,白分梳山羊絨為1778.89噸,占公證檢驗總量的75.12%;青分梳山羊絨為175.64噸,占公證檢驗總量的7.42%;紫分梳山羊絨為413.39噸,占公證檢驗總量的17.46%。(詳見圖3、圖4)

三、2007/2008年度山羊絨質量分析

(一)山羊原絨

1.型級

山羊原絨型級是山羊絨技術指標和品質特征的綜合反映,是評價山羊絨品質的重要指標。根據平均直徑、手扯長度和品質特征,山羊原絨分為特細型2個型級、細型4個型級、粗型2個型級,共8個型級,其細型一等至細型二等為高型級山羊絨。

2007/2008年度山羊原絨總體型級情況:平均型級為細型二等,與上年度持平。型級為細型二等的山羊原絨占的比重最大,占到公證檢驗總量的29.20%,同比下降8.54個百分點。特細型一等到細型二等的高型級山羊原絨占公證檢驗總量的57.73%,同比下降2.25個百分點;細型二等以下的山羊原絨占公證檢驗總量的42.27%,同比上升2.25個百分點。

各山羊絨主產省(區)情況:寧夏平均為細型一等;內蒙古、陜西、青海、新疆均為細型二等。其中寧夏、新疆,同比上升一個型級,內蒙古、陜西、青海與上年持平。高型級山羊絨所占比重:內蒙古、陜西、青海、寧夏、新疆分別為44.79%、100%、86.83%、78.03%、48.63%,其中:內蒙古、陜西、青海、新疆,同比分別上升了4.08、3.41、12.90、5.92個百分點,寧夏同比下降了10.9個百分點(詳見表1)。

2.平均直徑

直徑是反映山羊絨內在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山羊絨直徑值越小,直徑越細,可紡紗線支數越高。

2007/2008年度山羊原絨平均直徑總體情況:平均值為15.4μm,與上年度持平,主要集中在14.5μm~16μm,占公證檢驗總量的70.11%,同比下降6.22個百分點。最小值為13.8μm、與上年度持平,最大值為17.8μm、同比增大0.6μm,同比下降0.05個百分點。

各山羊絨主產省(區)情況:在全國平均值及以下的是陜西、青海、寧夏、新疆,平均直徑最小的是青海,為14.8μm,平均直徑最大的是內蒙古,為15.6μm。平均直徑同比減小幅度最大的是新疆,為0.2μm;平均直徑同比增大幅度最大的是內蒙古、寧夏,為0.3μm。(詳見表2)

3.手扯長度

手扯長度是反映山羊絨內在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山羊絨長度值越大,可紡紗線等級越高。

2007/2008年度山羊原絨手扯長度總體情況:平均值為42 mm,與上年度持平,其中:最大值為51 mm,最小值為28 mm, 40 mm~45 mm間的占公證檢驗量的64.56%,同比上升18.38個百分點。

各山羊絨主產省(區)情況:在全國平均值及以上的是陜西、寧夏,手扯長度同比上升的有寧夏、新疆,內蒙古、陜西、青海均與上年持平。(詳見表3)

4.洗凈率

2007/2008年度山羊原絨平均洗凈率總體情況:平均值為64.69%,同比下降了3.21個百分點。其中:最大值為76.74%,最小值為53.51%,洗凈率60%~70%的占公證檢驗量的61.47%,同比上升0.62個百分點,70%以上占公證檢驗量的28.19%,小于60%占公證檢驗量的10.34%。

各山羊絨主產省(區)情況:洗凈率在全國平均值以上的是內蒙古、寧夏、新疆,同比上升的是寧夏,同比下降的是內蒙古、青海、新疆、陜西。(詳見表4)

5.凈絨率

2007/2008年度山羊原絨平均凈絨率總體情況:最大值為59.5%,最小值為39.4%,平均值為48.2%,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平均凈絨率在40%~50%的占公證檢驗量的56.43%,同比上升17.32個百分點;平均凈絨率在50%以上占公證檢驗量的35.99%,同比下降18.66個百分點;平均凈絨率小于40%占公證檢驗量的7.58%,同比上升1.34個百分點。

各山羊絨主產省(區)情況:在全國平均值以上的是內蒙古、寧夏、新疆,同比上升的有陜西、寧夏,同比下降的是內蒙古、新疆。(詳見表5)

(二)分梳山羊絨

2007/2008年度公證檢驗的分梳山羊絨總體品質狀況:平均直徑15.6μm,平均長度33mm,平均含粗率2‰,平均含雜率0.3‰,其中:平均直徑同比增大0.1μm,平均長度同比降低1mm, 品質狀況與上年比較略有下降。平均含粗率和平均含雜率兩項指標變化不大,說明在各加工地區的分梳生產中,分梳機械的性能、狀態和分梳技術趨于成熟,分梳生產工藝控制比較穩定;異色纖維含量:平均值為2根/5g,其他動物纖維含量同比增加了0.6個百分點,各省(區)差異明顯。(詳見表6)

1.平均直徑

直徑是評定分梳山羊絨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對紡織生產和纖維制品品質有重要影響。

2007/2008年度,7省(區、市)公證檢驗分梳山羊絨平均直徑狀況:平均直徑為15.6μm,同比增大0.1μm。(詳見表7)

2.平均長度

分梳山羊絨的長度對紡紗品質有重要影響,是決定紗紡支數、紗紡工藝的重要技術指標。

2007/2008年度,7省(區、市)公證檢驗分梳山羊絨平均長度狀況:平均長度為32 mm,同比減小1 mm。北京、內蒙古、陜西平均長度>30 mm的比例達到80%以上,河北分梳山羊絨的平均長度最短,為31 mm。平均長度同比降低的地區是內蒙古,同比增加的地區是浙江、陜西。(詳見表8)

3.含粗率

2007/2008年度,7省(區、市)公證檢驗分梳山羊絨平均含粗率狀況:平均含粗率≤1‰占公證檢驗量的44.41%,同比降低11.06個百分點;1‰~3‰的占公證檢驗量的48.87%,同比增加8.54個百分點。(詳見表9)

篇3

2018年中考質量分析報告

一、總體情況

2018年,我校參加中考考生61人,上六盤水市中考錄取最低控制線人數57人,中考總均分339.4分,400分以上13人,最高分為477分。這是和貴陽市中考接軌和聯考的第一年考試成績,從上線率來看,比2017年中考高出5.2%;從總均分來看,整體有均衡和下滑形勢。認真分析中考數據,發現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應該是刻不容緩的一件大事。現在將我校2018年中考情況做如下質量分析。

二、學科均分

語2018年我校中考各科均分如下表:

語文

數學

英語

理科綜合

體育

總均分

79.3

60.1

70.6

82.3

44.0

339.4

語文、數學、英語學科均分比2017年中考均分低出較大比例,理科綜合基本均衡。這可能與學生對題型的把握和解答的要求不夠深透,同時與學科命題的難易有一定的關系。體育均分低于2017年0.2分,基本均衡。

三、存在不足

(一)總體層面:

中考題型的突然變化和轉型,使得學生一下子不夠適應,特別是貴陽卷題型重基礎、保能力、強表達的要求,使得學生在考試中發揮不穩定,出現模糊現象。尤其是語文、英語學科,這直接影響中考的總分。

(二)學生層面:

1、學生的基礎差,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積極性不高,同時又有較強的逆反心理現象,這也是今后學校工作在學生層面上需要注重提高的一點。

2、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再加上各個學科不能均衡發展,所學知識不能融會貫通,只能機械運用,知識片面導致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差。

3、全校的高分率整體偏低。由于學生進校基礎差,造成尖子生不突出,上升空間小;中等生發揮不穩定;學困生數量多,嚴重影響教學整體質量。

4、我們知道,由于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初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主要是由于學生基礎差而初中文化課程難,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

(三)教師層面:

1、部分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現象,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缺乏耐心認真對待,只注重知識的機械灌輸,而不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效果與知識聯系的應用。

2、結合平時課堂的反映及考試成績比較,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課堂無計劃性,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時間搭配、教學進度、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很好的規劃。二是對基礎知識課堂落實不到位,缺乏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三是課堂練習的實效性差。

3、教師角色轉化不到位。教學方式沒有發生實際性的變化。許多教師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忽視了練習的過程,學生被動學習。

4、課后輔導抓得不扎實。一味的注重練習,講評不注重效果。

5、對于后進生、學困生的幫扶、轉化不力,工作計劃流于形式,抓優放差,少數教師缺乏愛心和全局觀念,影響了班風與整體成績的上升。

(四)學校層面:

1、由于缺乏現代教學形式,學生在學習中接觸的知識較為古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率。

2、教學模式還是過于陳舊,學生的學習方式沒有發生根本變化,模擬測試試題選取仍然有些不合理的因素,同時只練不講或只講不練的現象仍然存在,而進行常規檢查的教師由于專業層次問題無法很好的指出。

3、集體備考沒有真正開展起來。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單兵作戰,相互保守,取長補短根本就是一句空話,沒有形成良性的競爭環境,盲目的盯著學校的量化管理制度,很不利于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因此效果欠佳。

四、改進措施

(一)重視尖子生的培養,把尖子生的培養作為學校的重要工作來做。

1、學校將從2018年秋季學期定期召開尖子生培養的專門會議,如學生會議、教師會議、班主任會議。解決好尖子生培養遇到的問題,大力促進尖子生的培養工程。

2、針對出現偏科的尖子生,實施“補短板”的計劃,通過針對每一次月考成績的分析,找出尖子生的薄弱學科,與相關任課教師協商幫助進行義務輔導,承包有偏科的優生,一抓到底,促進尖子生群體發展。

3、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實行分層教學,確保尖子生在打實基礎的前題下,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二)創新教學管理,建立長效機制

學校重視抓基礎、抓常規、抓平時、抓落實,在務實上花功夫,認真落實好以下幾點:

1、落實好學科教學集體備課制,縮短學科內教師差距問題。關鍵在落實上下工夫。特別是復習課的研討,盡可能的在基礎知識復習過程中達到資源共享。

2、抓實推門聽課和隨堂檢查制度,解決課堂教學高耗低效的問題。對于聽評課,要確定明確的目標和對象,提高聽評課的針對性。同時提高對教案檢查的頻率和力度,采用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的方法,保證教師備課的高效率、高質量。

3、強化教學管理的聯動機制,就是盡可能的做到,無論出現怎樣的變化對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效果的影響都要減少到最小的程度甚至出現促進作用。牢固樹立“安全為重,質量為先”的雙第一的思想。

  4、強化領導包干制度,抓薄弱,促平衡。強化薄弱學科教學,促進學科均衡發展,切實解決“木桶效應”的問題。特別促進理科的提升,抓好理科教育教學。

5、抓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我校要落實好學生良好學習行為習慣養成工作及學生違規處理措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項必須持之以恒的工作。任何一個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須有一個慢慢形成的過程。而形成過程中,持之以恒,嚴格訓練,全員參與,防止半途而廢。

(三)深入扎實開展教材、課標、課堂教學的研究。

由于我校的學生進校基礎比較差,許多學科教師都普遍感到課時不足,教學內容與教學現狀之間矛盾很大,許多知識深入不下去和銜接不上的困惑。面對這些困惑和困難,我校將繼續組織教師外出學習,深入研究教材,準確理解教學內容,把握教學要求,通過系統的研究,共同的交流,提高教師把握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來解決這些矛盾。

(四)抓住優勢群體,推進弱勢群體。

思考和建立好住校生晚自習輔導的培優補差工作。關注課堂有效性,由行政牽頭,科任教師為主線的紀律課堂的建立,通過強化紀律來提高學生學習,從而推進學校的整體教育教學質量。

(五)發揚教師奉獻精神,實現人生價值

眾所周知,教書育人,是我們的職業,為人師表,更是我們的追求。面對孜孜以求的莘莘學子,我們理應發揚奉獻精神,愛崗敬業,珍惜為教一層的機遇:精心備課,研究教法,精致上課、關愛學生,團結協作、爭分奪秒、惜時如金,發揮畢業班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向每一堂課要質量,為培養一批合格加精品的學生而努力奮斗。

讓我們攜手未來,凝心聚力,全力以赴,爭取2019年中考打一個翻身仗,實現教學質量提升年的既定目標!

 

 

 

篇4

[關鍵詞] 門診處方;住院處方;質量分析;

處方是執業醫師為病人預防疾病需要下達的用藥技術方案。它也是藥師審核和調劑藥品的依據,具有法律約束力。而處方分析和處方檢查時了解處方質量和合理用藥的重要手段之一。為了提高處方質量,了解處方臨床用藥合理性和處方的質量,從而保障病人用藥安全、有效、合理、經濟。筆者查閱我院2008年門診和住院處方41296張。根據《處方管理辦法》,藥品說明書及相關藥學資料,對處方中存在的問題經行分析、歸類、綜合。對處方經行了詳細檢查[1]。

1材料、方法與標準

檢查我院各科(包括內兒科、骨外科、婦產科、中醫科),2008年1月~12月門診和住院處方共計41296張。判斷不合理用藥處方的依據是《處方管理辦法》、《抗菌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藥理學》、《藥劑學》等資料,審查處方書寫規范性和用藥合理性。處方各項合規定,方為合格,否則為不合格處方。

2結果與分析

受查的處方中,不合格處方為638張,不合格率為1.55%。對不合格處方經行了分析、歸納、綜合,存在有6個方面的問題:前記缺項或字跡不清楚;稀釋后藥物濃度過高;溶媒選擇不當;給藥方案不合理;藥品使用超量;配伍不合理。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抗菌素溶媒選擇不高、給藥次數不合理。詳細情況見不合格處方分類統計表:

我院定期組織全體衛生技術人員經行業務學習和《處方管理辦法》學習,處方書寫規范性和合理用藥情況明星改善,但合理用藥與處方質量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分析歸納如下:

2.1 前記缺項等[1]

主要表現是少數處方診斷沒有填寫臨床診斷結果,部分處方字跡模糊不清。

2.2 溶媒選擇不當[2]

注射用青霉素、頭孢菌素類及其他內酰胺類抗生素與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靜脈滴注處方非常多,占不合格處方的65.21%。根據醫藥文獻查閱《藥物化學》,上述抗菌素不宜與葡萄糖注射液(pH3.2~5.5)配伍,它的結構中含有內酰胺環功能團。在水中能水解、效價降低,特別在酸性溶液中,水解速度更快,溫度升高水解速度加快。例如,在24℃,pH值為3是半衰期為1.7h,改用9g•L-1氯化鈉注射液100ml(或250ml)pH值為5~7,水解速度緩慢、穩定性好。

2.3 給藥方案[3]

既給藥次數不合理,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等屬于時間依賴性抗菌素藥品,無抗菌后效應,半衰期很短,須每日2次以上給藥。本次檢查中發現這類抗菌素1日1次給藥出現率較多,占不合理用藥處方的19.59%,致使抗菌效果不明顯,而產生耐藥性。

2.4 藥物稀釋后濃度過高[4]

例如:利巴韋林注射液平「規格:0.1g/ml(支)500mg+9g•L-1氯化鈉注射液250ml混勻,稀釋后濃度達2mg/ml。規定稀釋濃度為1mg/ml后緩慢靜脈滴注。使用濃度超標,而引起人體循環系統等不良反應增加。

2.5 超量處方

(1)維生素C注射液「0.5g/5ml(支),每日用量>5.0g時,可引起溶血,甚至危及生命。藥品說明書明確提示,而處方中對普通病人(頸椎病、外傷、頭疼待查病人),每日用量達6.0g,藥劑人員多次反復向處方醫師解釋和溝通,方糾正了維生素C注射液用量過大問題。(2)兒童超量處方:2歲男孩,鹽酸林可霉素注射液(規格:0.6g/2ml),2支+50g•L-1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靜滴。按年齡折算,用量應該為0.45g,而處方中用量超量大于1支。

2.6 藥品配伍[5]

藥品配伍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品配午后出現藥理、物理化學等方面配伍禁忌的處方。

2.6.1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頭孢拉定膠束+環丙沙星片

前者本身就是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與內酰胺酶抑制劑的聯合制劑用藥,抗菌作用明顯增強,又對抗耐藥菌的產生,而頭孢拉定是第一代頭孢類抗菌素,抗菌譜基本相同。抗菌效力也次于前者、副作用較大,再聯合使用既增加了藥品的毒性,又增加了病人經濟負擔和造成藥品的浪費。

2.6.2預防兒童面部皮膚擦傷的處方

50g•L-1葡萄糖注射液250ml+注射液頭孢唑琳鈉0.5g×3,靜滴;琥珀乙酰紅霉素片0.125g×24片,口服,0.125g/次,3次/日。本處方屬于藥理拮抗禁忌處方。頭孢唑林鈉是速效殺菌劑,對繁殖期活躍菌殺菌效果好。琥珀乙酰紅霉素是速效抑菌劑,同時使用使頭孢唑林鈉的殺菌效價降低。預防感染不需要重復使用抗菌素,另外存在溶媒選擇不當和給藥次數不合理問題。

2.6.350g•L-1葡萄糖注射液250ml+頭孢唑林鈉0.5g×4支+雙黃連注射液20ml(兒童用藥),靜脈點滴

雙黃連注射液是中草藥注射劑,由金銀花、黃岑、連翹等制備而成。現代中草藥藥理學研究表明,雙黃連注射液中漢中抑菌有效成分,對一些球菌。桿菌、弧菌有抑制作用,可降低頭孢唑林鈉的殺菌效果。另外,中草藥注射劑成分復雜不宜與化學藥品配伍,而發生理化方面的配伍禁忌,宜于葡萄糖注射液單獨配合使用。處方用法中也沒有明確的靜脈滴注次數。

3討論

以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醫師對藥品說明書了解不全面、理解不到位。藥師應該嚴格審查處方,對不合格藥品處方協助處方醫師采取適宜的方法糾正。醫師與藥師應該定期經行合理用藥方面技術交流,醫院應該加強合理用藥方面的管理。共同努力杜絕不合理處方,切實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經濟的藥品和用藥方案、保障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勞動者健康保健。

參考文獻

[1] 處方管理辦法[S].衛醫發.2007,53號.

[2]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S].衛醫發.2004,285號.

[3] 洪倩,倪進東.初級衛生保健中注射的濫用,不安全問題待解決[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2,22(12):36.

篇5

此次期中試卷考試范圍為: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關知識點,試卷力求考查學生政治課的學習狀況,在考查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同時,突出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強調學生對政治學科知識的學習理解,同時突出考查政治課的學科能力。期中考試試題難度控制在中等難度水平,立足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對學生在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能力也提出了一些要求,整體試卷在中等水平。

二、考試數據分析

政治科目年級平均分為44.30分,年級最高分74分,年級最低分23分,總體成績不理想。

三、考試中反映出教與學中的主要問題

1、教學內容較多,解題訓練進行的少,導致學生解題能力薄弱。

2、解題時思路不明確,隨意性大,答案重復、混亂、口語化嚴重、表達不明確。

3、材料分析題不能緊扣材料,不能正確運用書本知識分析材料。

4、缺少基本的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方法、技能掌握不到位。

5、學生審題不夠清楚。

6、學生回答問題角度單一,不能多方位多層次的思考,知識遷移能力不夠。

綜上所述,問題依然是兩大難問題:一是學生對書本基礎知識掌握不牢靠,對書本知識體系把握不清;二是學生解題能力薄弱,沒有掌握必要的解題方法。

四、改進措施

1、依據課標和教材,在平時要加大訓練力度,夯實基礎知識。

篇6

[中圖分類號] R286.0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1(a)-090-02

中藥飲片的真偽優劣直接影響到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由于種種原因,中藥飲片存在許多問題,為確保中藥飲片質量,保證人民群眾的用藥安全及經濟利益,需認真做好幾方面的工作,以解決存在的問題。

1存在的問題

1.1 品種混雜

中藥品種繁多,品種混淆的現象仍然存在。一是形狀相似而混淆,如青蒿,有菊科植物黃花蒿和青蒿,前者為藥用青蒿,含青蒿素,有抗瘧作用,而后者無抗瘧作用,不能藥用;不同品種大黃的成分和瀉下作用也有明顯差異,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和藥用大黃是正品大黃,其有效成分蒽醌以結合狀態為主,游離狀態僅占小部分,兩者之比約為2~10∶1,這些大黃有明顯瀉下作用,而一些混雜品如華北大黃,天山大黃等,其蒽醌游離狀態稍高或接近于結合狀態,此大黃瀉下作用很差;中藥貫眾,各省至少有不同來源的4科,11種蕨類植物的根莖被載入地方標準中[1],由于相差甚遠,所含化學成分的種類差異很大,其中必有品種沒有貫眾主流品種所具有的驅蟲抗病毒等功能;還有的把香加皮當作五加皮;廣粉己當作粉防己;桃仁中混有杏仁等等。二是人為造假,如紅參充高麗參;用眼鏡蛇、金環蛇的幼體充金錢白花蛇;用小的浙貝母加工成川貝母等等。這些情況的存在,均不能保證中藥的質量。

1.2產地不同

道地藥材之所以被歷代醫家所推崇,是幾千年實踐經驗的總結,如甘肅的當歸,寧夏的枸杞,四川的黃連、附子,內蒙古的甘草,吉林的人參,河南的牛膝、地黃,江蘇的蒼術等,都是盛名的道地藥材,現在醫學研究證明,道地藥材所含活性成分是非道地藥材所不能及的,為了擴大藥源,南藥北移,野生變家種、家養,忽視了當地水土氣候的變化,種群變異,環境污染,藥材生長周期縮短,還有農藥,化肥,使一些藥材金屬含量超標,農藥殘留過高,質量不穩定,在性狀上原有色、香、味、有效成分上逐漸退化;把非道地藥材和道地藥材混淆進行銷售等等。目前飲片尚無規范的質量標準,飲片的內在質量直接影響到中醫的臨床療效。

1.3采收季節

有效物質含量的高低,藥性的強弱與采收季節有關,如槐米應在花蕾期采摘,因其主要有效成分蘆丁,花蕾期可達28%,如果開花結果,則蘆丁含量急劇下降;甘草在生長初期,甘草甜素的含量為6.5%,開花期為10.0%,開花盛期為4.5%,生長期為3.5%,故甘草在開花前期采收為宜[2],人參中皂苷以8月分含量最高,故應在8、9月采收;臭梧桐葉在5月開花前采摘有效成分最高,對動物降壓作用強,開花后采集的葉降壓作用減弱。丹參的有效成分丹參酮ⅡA,丹參酮Ⅰ的含量,第4季度收獲的丹參比其他季度收獲的高2~3倍;金銀花的抗菌有效成分綠原酸,花蕾中的含量比花開時高,故宜在花含苞待放時采摘等等。藥材應在適宜的季節采收,才能保證飲片的質量。

1.4加工炮制

由于中藥材源于大自然的植物、動物、礦物,往往帶有雜質,需加工凈選,以保證藥材的凈度,并且進一步處理才更加適合病情的需要,因中藥生熟異治是其的特色和優勢,通過加工炮制可除去非藥用部分以提高藥物凈度,確保用量準確,通過炮制可以提高藥物的療效,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等等,并且只有炮制到位才能保證臨床療效。如桂枝去老枝,遠志、巴栽天去心,蜜制甘草,酒制大黃,麩炒白術等等,如果該炙的不炙,該炒的不炒,或者炮制方法和炮制程度掌握不好,輔料隨意增減,達不到炮制的要求等等都會直接影響到飲片的質量。

1.5儲藏條件

陳嘉謨在《本草蒙鑒》中指出“凡藥貯藏,宜常提防,尚陰干、、烘干,未盡去濕,則蛀蝕霉垢朽爛不免為映……”由此可見歷代醫家對飲片的貯存是十分關注的。因藥物中含淀粉,糖,脂肪,蛋白質等成分,易生蟲,害蟲在生活中能分泌出水分、熱量,促使藥物發熱、發霉、變色、變味致使藥物失去部分或大部分有效成分,嚴重影響飲片的質量。如白芷、山藥、薏苡仁、金錢白花蛇等易生蟲;柏子仁,當歸等藥物易走油;而色澤變化不僅改變動物的外觀而且也影響藥物的內在質量,藥物的固有氣味是由各種成分組成的,這些成分大多是治病的主要物質,氣味散失也是藥物受到影響的標志。中藥的貯藏時間對質量有影響,如荊芥揮發油隨時間的延長而減少,細辛的酸性氨基酸為其鎮咳成分之一,新鮮細辛的鎮咳作用強,當貯存6個月后無鎮咳作用,不同的貯藏時間和溫度往往對藥物所含成分有明顯影響,如三棵針其所含成分小檗堿,實驗中發現隨貯存時間的延長其提取率逐漸降低,貯存三年者在見光與避光條件下,小檗堿含量分別降低54.10%和39.88%,有效成分損失嚴重.再如刺五加貯存時間超過3年或在高溫(40~60℃)高濕(相對濕度74%以上)日照條件下,貯存6個月,其所含丁香苷幾乎消失殆盡[3]等等,說明貯存條件對飲片質量的影響。

2解決辦法

2.1規范飲片市場

認真執行《藥品管理法》,強化藥品質量意識,嚴格管理,逐步建立起統一、健全、有序的中藥飲片市場,走生產基地產業化道路,規范藥材生產過程,制定完善的中藥飲片質量標準,規范飲片加工,依靠現代科學技術提高炮制質量,使中藥飲片達到規范化、標準化 。

2.2加強醫院管理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廣泛開展技術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道德水準和業務水平,嚴格進貨渠道,認真執行出入庫驗收制度,避免偽劣藥材進入醫院,讓百姓用上放心藥。

2.3做好飲片的貯藏

根據藥材的特性分類保管,并定期檢查,必要時進行滅蟲處理,做好藥材的養護,按“先產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則出庫,保證藥材貯存時間不要太長,同時改善倉貯條件,增加必要的貯藏設備,控制濕度和溫度,防止藥材變質,從而保證中藥飲片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萬定榮.藥材檢驗中某些技術與方法性問題探討[J].中國中藥雜志,2007,9:1825.

[2]李家實.中藥鑒定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16.

篇7

鄉村醫生作為我國9億農民基本醫療服務的主要提供者,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主力軍,他們的業務素質關系到自己的利益和9億農民的身體健康,將成為農村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關鍵。醫生的業務素質可以由處方得到體現。

本文從我縣20個村衛生室3家衛生院隨機抽樣6000張鄉村醫生的處方,進行綜合分析,發現存在不少問題,現報告如下。

書寫不規范

項目不全:在所抽樣的處方中,項目填寫不全的有3219張(32%),其中未寫性別189張;未注明年齡的2389張,其中以成年人不寫具體年齡,就寫個“成”字最多;未注明(或者是注明不全)藥物具體用法的5123張,如軟膏類沒注明“外用”、“TAT”沒注明“皮試”等;日期未注明的109張;無醫生簽名321張。

藥名書寫不規范:在各類處方錯誤中最嚴重的是藥名錯誤,其中以錯寫藥名、自改藥名、藥名不全等。

劑量不明確:這也是抽樣檢查處方中常見的錯誤,主要表現:①非復方制劑中以多少片代替劑量,如“安乃近2#,3次/日”,正確應為安乃近0.5g,3次/日;②劑量錯誤:“阿托品0.5g”,正確應為阿托品0.5mg;③劑量單位漏寫,如“青霉素G鈉80萬”,漏了“U”(單位),應改為青霉素G鈉80萬U或青霉素G鈉80萬單位。

用藥不合理

抗菌藥不合理聯用:在抽樣檢查的處方中,抗生素是最常出現的藥物,本組有4791張處方含有抗菌藥,約79.8%。在抗菌藥物不合理聯用中,主要錯誤有:①青霉素與慶大霉素聯用;②青霉素與氯霉素聯用;③氨基苷類抗菌素與氯霉素聯用;④紅霉素與潔霉素聯用;⑤氨基苷類抗菌素和頭孢類抗生素;⑥鏈霉素與慶大霉素聯用。

中西藥不合理聯用,在基層醫療單位往往一張處方同時存在中、西藥的配方,這似乎就是某種意義上的中西醫結合。本組中西藥同在一張處方中的情況有541張(9%),但是中、西藥的聯用有許多是不合理甚至是嚴重錯誤的。如優降糖、D860等降血糖藥物與人參、干草及鹿茸等合用,上述中藥有糖皮質激素樣作用,可使血糖升高,從降低降血糖藥物的療效;地高辛與六神丸聯用,六神丸所含的蟾蜍素具有洋地黃樣強心作用,與洋地黃類藥聯用,易發生中毒而出現頻發性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等。

數量、劑量不合理:在用藥劑量上本組抽樣處方中普遍存在處方藥品種多、用量大的不合理現象。三種藥物以下的處方1245張,不足13%,平均每張處方5種藥物,最多的一張處方含有11種藥物(不包括中藥),多有“大包圍”之勢。藥物劑量過大現象較多,如A.P.C 1.0g,3次/日;維生素A3#,3次/日(兒童處方);氟哌酸0.6,3次/日等。

篇8

1、球罐的裂紋分析

對于球罐來說,裂紋可分為制作中所產生的“先天性”裂紋和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后天性”裂紋。以下是對這兩種情況的簡要分析。

(1)制造中產生的裂紋

球罐在制造中所產生的裂紋主要是氫致裂紋,產生這種“先天性”裂紋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材質的焊接性

就球罐中所采用的16MnR鋼來說,作為低合金高強鋼,它的淬硬性較大,對裂紋較敏感。

2)組裝時的約束引力

由于球罐在現場組裝時條件惡劣,不可避免地要出現較大的尺寸偏差,組裝時會產生較大的錯邊和角變形,造成局部應力集中,易產生裂紋。在球罐中環縫與縱縫相比,環縫的約束度要比縱縫大。故大多數裂紋易出現在環縫上。

3)焊接工藝

主要包括焊材烘干、焊接順序,焊接線能量以及預熱、后熱,層間溫度控制等,這些因素控制的是否恰當都會直接影響到裂紋的產生頻率。

(2)使用過程中產生的裂紋

1)腐蝕開裂

就球罐來說,接觸的介質除大氣外,主要是天然氣,在材料化學成分、不良組織、介質以及應力等因素影響下,會引起晶間腐蝕開裂或應力腐蝕開裂。

2)疲勞裂紋

球罐在交變應力作用下,會在遠低于材料抗拉強度或屈服點的條件下產生裂紋。疲勞裂紋常在焊接接頭應力集中點產生,焊縫中未焊透、夾渣、咬邊等缺陷則是它的“后天性”疲勞裂紋源,在腐蝕介質的作用下還會產生腐蝕疲勞裂紋。

3)原有“未超標缺陷”的擴大

原材料或球罐制造過程中產生的“未超標缺陷”經使用后擴展成為“超標缺陷”。

2、球罐制造中的質量控制

球罐的破壞事故大部分是由于裂紋導致的低應力脆性破壞。引起這種破壞的因素除了前面所講到制造中和使用中產生的裂紋以外,還應包括內應力(工作應力、裝配應力、焊接殘余應力等等幾何合成),以及材料的斷裂韌性(主要是指接頭處)。因此球罐制造中的質量控制就是對以上因素的綜合控制,其主要控制要素可歸納如下:

(1)材料檢驗

該部分主要是對鋼材化學成分及力學性能進行復驗,以確保材料正確無誤,其次要對板材外觀(麻坑、裂紋、重皮)等缺陷檢查并復驗,另外要對球殼板內部質量由供貨方采用超聲波探傷,制造廠要對球殼板下料線50mm范圍內進行100%超聲波探傷,不得存在有害于施焊的缺陷。

(2)球殼板成形

為防止加工脆化,在冷壓成形前,鋼板應進行500~580℃

℃回火處理,沖壓好的球殼板要進行坡口磁粉探傷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切割、沖壓時產生的微裂紋。

(3)球殼的組裝

球殼的組裝質量是保證焊接質量的前提,組裝質量的優劣主要表現在橢圓度、角形度及錯口量大小上,如果組裝的形狀不規則,橢圓度超過球罐內徑5‰,就會使一些接頭產生較為復雜的內應力、產生裂紋。

(4)球罐的焊接

球罐裂紋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鋼材的淬硬、接頭中的含氫量及分布,接頭的約束應力所決定引起的。因此為預防這些因素的影響應著重加強如下4方面工作:

1)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的選擇主要是從施焊工藝性好,能滿足接頭強度性能要求來考慮,一般按等強度選擇或按比母材強度稍低選擇,針對球罐項目中的16MnR鋼,應選用結507焊條或H10MnSi焊絲較合適,另外還要嚴格焊條烘干制度。

2)焊接施工

在焊接施工中應控制以下幾個因素:

A)控制好焊接線能量。其目的是調整焊接接頭冷卻過程中800~500℃的冷卻時間,線能量的大小直接影響接頭的質量,線能量過小易產生氫致裂紋,線能量過大易產生過熱組織,使接頭的缺口韌性下降。

B)控制預熱溫度,其目的是減緩接頭冷卻速度,有利于接頭組織的改善和氫的逸出。

C)控制層間溫度,由于球罐壁厚較厚,需采用多層焊接,如不注意層間溫度的控制,將使焊縫中的氫逐層積累,致使延遲裂紋傾向增大,應將層間溫度控制在不低于預熱溫度的下限值。

D)控制后熱及消氫處理溫度,其主要作用是去氫,同時也可減緩冷卻速度,提高接頭韌性,減少殘余應力。

E)合理安排焊接順序,其目的是減小變形和殘余應力,避免裂紋產生,其主要原則如下,先焊大坡口一側再焊小坡口一側,先焊縱縫后焊環縫。焊接時,以對稱均勻焊接為原則,采用逆向分段焊法。

F)控制焊接環境,主要注意施焊環境,溫度是否超標等不利因素。

G)控制焊接檢驗,要徹底貫徹四個100%的檢驗要求,檢驗時,要注意發揮各檢驗方法的優點,而避開它的局限性,提高檢驗結果的可靠性。

3)焊工考評

需保證參加施焊焊工均經過專門培訓,經專門考試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參加施工,這是影響球罐質量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

4)消除殘余應力

球罐在施工完成后仍會在焊縫附近產生殘余應力。當有裂縫源存在時很容易引起脆性破壞。因此對球罐應在完工后進行高溫整體熱處理,即可較徹底地消除殘余應力,又可避免有應力腐蝕所導致的應力腐蝕裂紋。

篇9

[關鍵詞]龍葉;配方顆粒;山柰酚-3-O-龍膽二糖苷;質量分析

[中圖分類號] R92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5(c)-0090-04

[Abstract]Objective To prepare the 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 dispersing granules and determine its quality,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quality analysis.Methods 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 dispersing granules were prepared by boiling water extraction method of crude drug,and the suitable HPLC method was established.The content of kaempferol -3-O-gentiobioside of 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 dispersing granules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methanol and 0.4% phosphoric acid solu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ortion of 48∶52.Results The linear range of kaempferol -3-O-gentiobioside was 0.1208-1.098 μg,r=1.002.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1.03%.Conclusion The preparation and quality analysis method of 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 dispersing granule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is accurate and reliable,it can 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analysis and research.

[Key words]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Dispersing granules;Kaempferol -3-O-gentiobioside;Quality analysis

葉首次記載于《嶺南采藥錄》,具有清肺止咳、抗炎鎮痛、通便的療效[1]。其主要成分包括正十八醇、β-谷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酸酸酯、cyclohomonervilol和山柰酚-3-O-龍膽二糖苷等[2]。20世紀70年代,龍葉便以“龍利葉”之名收載于《中國藥典》;近些年,已出現關于龍葉的主要化學成分[3]、薄層色譜鑒定、龍葉化學成分藥效學[4]、龍葉揮發性成分GC-MS測定[5]以及龍葉的質量分析[6]等方面內容的報道。《中國藥典》2015年版第一部首次將龍葉的“含量鑒定”收載其中。但在國內仍未見到龍葉顆粒制備工藝、龍葉顆粒的鑒定以及其質量分析指標等內容的報道。本文優化龍葉配方顆粒制備方法,從鑒別、檢查以及含量測定等方面對龍葉顆粒的質量進行分析,為龍葉配方顆粒質量分析提供依據。

1儀器與試藥

1.1儀器

日本島津1260色譜儀(LC-20A),十萬分之一天平(AB135-S,購自瑞典Mettler Toledo公司),超聲波清洗器(KQ5200B,上海科導超聲儀器有限公司),高速離心機(TGL-16C,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

1.2試藥

龍葉藥材購自北京同仁堂大藥房,經專家鑒定為大戟科植物龍葉Sauropus rostratus的干燥葉。山柰酚-3-O-龍膽二糖苷對照品(含量≥98.0%)購自sigma公司(批號:20130301)。甲醇等試劑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為純凈水(購自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

2方法與結果

2.1龍葉配方顆粒的制備

2.1.1龍葉提取物制備工藝的篩選

本實驗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實驗設計方法,以龍葉提取物提取率為篩選中間產物制備工藝的評定標準,以加入溶劑倍數、煎煮時間和煎煮次數為三個因素,其相應因素的三水平見表1。前期實驗結果顯示,Rc是影響龍葉提取物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加13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 h提取率最高,是龍葉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藝。

2.1.2龍葉配方顆粒的制備

稱取龍葉藥材原料適量,經簡單除雜后,加入13倍量蒸餾水,沸后繼續煎煮1.5 h,共煎煮2次,濾過,合并濾液。于50~80℃旋轉蒸發,得龍葉提取物;加入適量麥芽糊精,經噴霧干燥后制粒。

2.2樣品溶液的制備

2.2.1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定山柰酚-3-O-龍膽二糖苷對照品5.04 m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50%甲醇溶解、定容,搖勻,制成0.0504 mg/ml的對照品溶液。

2.2.2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1 g龍葉配方顆粒研細,精密稱定重量。將所稱樣品置于25 ml錐形瓶內,精密量取50%的甲醇25 ml,密閉超聲40 min,補足損失溶劑,搖勻,濾過即得。

2.3色譜條件

色譜柱采用ODS-C18(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為甲醇-0.4%磷酸溶液(48∶52);實驗過程中采用1.0 ml/min的流速,檢測波長設定為349 nm。

2.4龍葉配方顆粒質量分析

2.4.1鑒別

取本品適量,研細;取樣品0.50 g溶于20 ml無水乙醇中,超聲30 min,濾過,濾液于水浴鍋上蒸干;殘渣加無水乙醇溶解定容至1 ml容量瓶,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龍葉對照藥材1.01 g加60 ml蒸餾水,加熱煮沸30 min,濾過,濾液于水浴鍋上蒸干;殘渣加無水乙醇溶解定容至20 ml容量瓶,作為對照藥材溶液。將5 μl供試品溶液和15 μl對照藥材溶液分別點在薄層硅膠板上,置于加有適量正己烷-乙酸乙酯(1∶4)展開劑的展開槽中,按規定步驟操作。顯色劑選用10%硫酸乙醇溶液。結果顯示,龍葉配方顆粒供試品溶液和龍葉對照藥材溶液在薄層板中色斑的位置、數量基本一致(圖1)。

2.4.2檢查

2.4.2.1粒度 參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0982粒度測定法的第二法雙篩分法對本品粒度進行測定。稱取10.00 g龍葉配方顆粒,將顆粒置于10目篩進行篩動,收集不能通過的部分;將剩余的部分置于80目篩進行篩動,收集通過的部分;將收集的兩部分合在一起精密稱定重量為0.6 g,所占百分比為6%,不超過15%,符合規定。

2.4.2.2水分 參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0832水分測定法對本品中所含水分進行測定。稱取龍葉配方顆粒適量,平行3份,以相同的厚度放于稱量瓶的底部,于105℃下干燥至恒重。結果顯示,水分分別為6.2%、5.8%、5.7%,均

2.4.2.3溶化性 參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0104項下有關規定檢查。稱定龍葉配方顆粒10 g溶于200 ml熱水,持續攪拌5 min,顆粒全部溶解,符合規定。

2.5龍葉配方顆粒有效成分含量測定

2.5.1專屬性考察

按“2.3”項下的色譜條件操作,山柰酚-3-O-龍膽二糖苷峰計算理論板數≥3000;山柰酚-3-O-龍膽二糖苷峰與其他成分峰達到基線分離(R>0.05)。

2.5.2線性關系考察

將山柰酚-3-O-龍膽二糖苷對照品溶液的進樣體積依次設定為2、5、10、15、20 μl,按“2.3”項下色譜條件操作,記錄峰面積。縱坐標為峰面積,橫坐標為進樣量,得標準曲線方程方程:y=1.432×106x-3.148×104(r=1.002)。山柰酚-3-O-龍膽二糖苷的線性范圍為0.1208~1.098 μg。

2.5.3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10 μl對照品溶液,于“2.3”下色譜條件下連續進樣6次。結果顯示,峰面積的相對標準偏差(RSD)為0.12%,表明精密度高。

2.5.4穩定性試驗

取配方顆粒(批號:6076532)1 g制成供試品溶液,將其于室溫下放置,每隔2 h進樣1次,共測定6次,記錄每次測定的峰面積。結果顯示,峰面積的RSD為0.48%,表明在室溫條件下,山柰酚-3-O-龍膽二糖苷在12 h內有很好的穩定性。

2.5.5重復性試驗

取配方顆粒(批號:6076532)1 g制成供試品溶液,平行6份,于“2.3”項下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得出山柰酚-3-O-龍膽二糖苷的峰面積。結果顯示,該批次配方顆粒中有效成分的平均含量為0.3762 mg/g,RSD為0.14%,表明該實驗方法重復性良好。

2.5.6加樣回收試驗

精密稱定已知含量(0.3828 mg/g)的配方顆粒(批號:6076532)0.5 g,平行6份,按“2.2.2”進行操作,分別加入4 ml山柰酚-3-O-龍膽二糖苷對照品溶液,于“2.3”項下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計算回收率,結果見表2。

2.5.7樣品含量測定

取3批龍葉配方顆粒(批號:T1608078、6076532、6095873),制備成供試品溶液,分別測定3次有效成分含量(均按干燥品計算),計算平均含量,結果見表3。

3討論

3.1制備工藝考察

在中藥實驗中,常考慮將水煎煮提取法作為中藥提取方法,其適用范圍較廣泛,并且擁有較高的提取回收率[7];近期研究發現乙醇回流提取的提取回收率也較高,在重要領域也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目前關于龍葉有效成分的提取主要包括以上兩種方法[8]。水煎煮提取法所用溶劑為水,更加經濟實惠,干凈環保;所用設備容易操作,安全性好,更適合應用于生產,因此本實驗采用水煎煮來獲得龍葉提取物。龍葉配方顆粒的制備工藝采用正交試驗方法對其進行篩選,以龍葉提取物的提取率為指標,以加入溶劑倍數(11、13、15倍)、煎煮時間(1.0、1.5、2.0 h)、煎煮次數(1、2、3次)為三因素來設計實驗。結果顯示,加13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 h時提取率最高,優選為最佳提取工藝。本實驗采用上述提取方法提取3批龍葉,計算得龍葉提取物的平均提取率為47.0%。本實驗使用了噴霧干燥制粒的制備工藝,避免龍葉所含揮發性成分因加熱干燥而造成損失。

3.2龍葉配方顆粒的定性鑒別

薄層色譜鑒別幾乎成為中藥材和中成藥首選的鑒別方法[9]。《中國藥典》2015年版對龍葉生藥材的鑒別項采用的便是薄層色譜分析方法;同時丘琴等[10]采用薄層色譜方法對龍葉的氨基酸與皂苷等部分進行了定性鑒別。本研究采用薄層色譜鑒別對龍葉配方顆粒進行定性鑒別。龍葉配方顆粒制成的供試品溶液與龍葉對照藥材薄層色譜圖的相同位置有相同的斑點,說明兩者主要成分相同。該方法操作簡單,結果可靠。同時,龍葉配方顆粒的各個檢測項也均符合《中國藥典》2015年版要求。

3.3龍葉配方顆粒的定量分析

相關研究顯示,龍葉含有皂苷類、苷類、生物堿、香豆素等多種有效成分,其中山柰酚-3-O-龍膽二糖苷在各個批次中的含量較為穩定,專屬性良好[11]。同時藥理學研究顯示,山柰酚-3-O-龍膽二糖苷主要的藥理學作用是抗炎、止咳、解痙、抗潰瘍等,與龍葉配方顆粒在臨床上的主要療效基本一致[12-14],具有很高程度的代表性,因此,本實驗將山柰酚-3-O-龍膽二糖苷作為質量分析考察的主要指標。《中國藥典》2015年版首次將山柰酚-3-O-龍膽二糖苷作為龍葉生藥材含量測定的指標,進一步佐證了其作為龍葉制備顆粒質量分析指標的可行性[4]。本實驗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龍葉配方顆粒中的山柰酚-3-O-龍膽二糖苷,通過對色譜條件的考察驗證,該方法專屬性高,測定有效、結果可靠。

綜上所述,本研究所優化的龍葉配方顆粒制備工藝生產效率高、操作簡單、安全環保,所得產品符合藥典要求,適合用于大生產過程中龍葉配方顆粒的制備。同時,本文所采用的薄層色譜定性鑒別方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譜的定量分析方法準確可靠,操作簡單,適用于龍葉配方顆粒的質量分析評估。

[參考文獻]

[1]梁柏照,李中堯,何英姿.龍葉的質量分析?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21):110-112.

[2]李亞楠.壯藥龍葉化學成分及抗炎作用研究[D].南寧:廣西中醫藥大學,2015.

[3]丘琴,趙芯芝,甄漢深,等.龍葉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化學成分研究[J].中藥材,2016,39(2):331-333.

[4]韋建華,莫惠雯,蒙秋艷,等.壯藥龍葉化學成分研究(Ⅱ)[J].中草藥,2016,47(20):3560-3564.

[5]莫惠雯,曾艷婷,韋建華,等.龍葉揮發油化學成分的GC-MS分析[J].廣西中醫藥,2015,38(5):70-72.

[6]丘琴,范秀春,甄丹丹,等.龍利葉的研究進展[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24(18):41-42.

[7]韓磊,向云霞,徐磊.中藥提取工藝研究概述[J].新疆中醫藥,2011,29(3):82-85.

[8]譚建寧,杜成智,梁臣艷,等.龍葉總游離氨基酸含量測定[J].南方農業學報,2016,47(4):645-649.

[9]劉紅麗.龍利葉和桫欏的化學成分及桫欏指紋圖譜的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2.

[10]丘琴,陳明偉,甄漢深,等.葉莖顯微和薄層色譜鑒別的研究簡[J].廣西植物,2016,36(11):1330-1334.

[11]何鵬,王國才,李藥蘭,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龍葉中山柰酚-3-O-龍膽二糖苷的含量[J].中南藥學,2014,(8):811-813.

[12]徐啟森.龍葉和大花第倫桃化學成分研究[D].北京:中國科學院大學,2014.

[13]沈小靜.龍利葉止咳藥理作用和化學成分研究[D].鄭州:河南中醫學院,2013.

篇10

非常高興有機會參加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召開的2009年二季度省級專項監督抽查情況通報及質量分析會。我代表四川家具行業向各位領導和朋友們匯報一下四川家具產業近年的發展情況和質量狀況。

經過20年的發展,尤其1999年到2009年是四川家具產業異軍突起的十年。目前,四川家具產業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工業企業5000余家,從業人員近百萬人,年產值300多個億的四川新興支柱產業。四川已經成為全國三大家具產業聚集基地和四大家具流通基地之一。四川“全國家具制造第三城”的名號名揚大江南北。在國內特別是中國西部形成了家具工業化的一枝獨秀。涌現出了“中國最大的板式家具企業”全友家具和明珠家具、雙虎家具、好迪家具、好風景家具一批馳名全國的家具企業。目前我省家具行業有中國名牌2個、四川名牌產品15個。在全友、明珠、雙虎龍頭企業的帶領下川派家具攻城掠地、全國布點實現了四川家具量的超越。逐漸站立起來的四川家具產業集群開始了二次騰飛,期望丟掉“全國第三”的旗號,夢想上坐中國家具的頭把交椅。

但是,四川家具在取得量的突破的情況下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主要表現在:

1、產業發展不均衡,目前四川家具行業前10名企業的總產值占到行業全部產值的30%以上。其余企業的年平均產值不足500萬。

2、質量意識不強。有部份中小企業不按照國家規定組織生產,使用不合格的原輔材料和落后得生產工藝。導致產品不合格影響四川家具聲譽。

3、企業品牌意識不強。通過努力目前我省家具行業有中國名牌2個、四川名牌產品15個。然而廣東省家具行業到目前已擁有10個“中國名牌產品”、4個“省名牌產品”。與廣東比我們差距還很大。

4、技術開發和科技創新還需進一步加強。目前我省家具行業除部分大中型企業具備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以外其余大部分企業還處于抄寫和仿制階段。沒有形成核心競爭能力。

從這次會議公布的監督抽查結果來看也反映了目前四川家具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抽查結果表明:四川家具行業中大中型企業的領導重視、質量意識較強、管理較為嚴謹、產品質量穩定。問題主要出現在部分中小企業。這部分企業領導不重視、質量意識淡薄、法律意識不強、管理混亂。而且部分企業是由于拒絕檢查被直接判定為不合格。中小型家具企業的質量工作急需監管和改善不然將影響四川家具的聲譽,影響四川家具產業的發展。

對于監督抽檢出現的問題,希望我們的行業企業。

一、要引起高度重視。要按照標準,自查自糾。各企業必須認真組織技術骨干,對照標準進行自查自糾,全面剖析產品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和規范產品的生產工藝,努力提高產品質量。

二、要全面配合質量監督部門,認真整改,要切實加大整改力度。

三、增強質量意識、健全管理機制,提高工作效能,確保產品質量。

四、要大力抓好質量教育和培訓。“有針對性地舉辦質量管理、統計技術、小組知識、顧客滿意評價和測量方法:、現場管理培訓。要深入組織發動,使企業建立自我發現問題、自我改進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