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檢測范文

時間:2023-03-29 13:58: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超聲檢測,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超聲檢測;焊縫;應用

Ultrasonic Detection in Welds

ZHU Xue-geng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72, China)

【Abstract】As long as the existence of internal defects in the weld porosity, slag, cracks and other defects for these internal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mon method in which ultrasonic testing applications, and analysis of the conventional ultrasonic testing, phased array ultrasonic testing, TOFD detects three detection metho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require attention.

【Key words】Ultrasonic testing; Weld; Application

在實際工程中,焊縫隨處可見,焊接技術的存在使工件之間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其強度、硬度能夠滿足在工程中實際需要,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然而在焊接的過程中由于環境、人為操作等原因,會在焊縫內存在氣孔、夾渣、裂紋等內部缺陷[1],常用的五大常規無損檢測方法中,針對工件內部缺陷檢測的主要是射線檢測與超聲檢測,然而射線檢測本身具有一定的輻射效應[2],且其檢測成本比較的高,對檢測人員素質要求也較高,因此在實際中射線檢測在現場檢測中的應用還比較的少,結合實際情況以及檢測環境的限制等因素,大部分企業首選的檢測方法還是超聲檢測方法[3],超聲檢測具有檢測方便快捷、檢測設備及成本經濟性比較好,本文主要針對幾種常用的超聲檢測方法在焊縫中的應用進行歸納綜述。

1 常規超聲檢測在焊縫中的應用

常規超聲檢測主要是接收脈沖反射波,從而對聲波信號進行分析識別,進而對工件的質量進行評價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對設備及檢測人員的要求比較低,但是在缺陷信號分析識別時對人們的經驗要求比較的高,目前利用常規超聲檢測方法在對焊縫進行檢測的過程中主要是采用“光柵式”掃查技術,具體來說包括兩個方向:1)沿著焊接方向,在檢測過程中超聲探頭沿著固定的方向(一般指焊縫長度方向)移動。2)在垂直于焊縫的方向,探頭沿著x方向(一般指管道的周向方向),來回移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焊縫不被漏檢,然而這種檢測方法比較的費時,效率比較低,在對某電站設備的管道焊縫進行完全檢測時,所需時間基本在10小時以上,有時甚至更多。因此必須尋找一種新的快捷、高效的檢測方法代替常規超聲檢測方法才具有更大的意義。

2 相控陣超聲檢測在焊縫中的應用

20世紀末,隨著電子技術的飛快發展,相控陣超聲檢測技術[4]引入我國,并很快的成為研究熱門,迅速的應用在工程中。相控陣超聲檢測以其高效、高精度,并能夠對缺陷成像的特點廣泛的應用在實際檢測中,其改變了傳統超聲檢測中的“光柵式”檢測,其檢測過程比較簡單,只需沿著焊縫長度的延伸方向來回移動一次探頭即可,此方法大大提高了超聲檢測技術在實際工程中的利用。在利用相控陣超聲檢測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幾點問題,首先,相控陣檢測使用的縱波進行檢測,縱波具有一定的偏轉角度,當被檢測件所需聲束偏轉角度較大的時候顯然利用縱波是無法滿足的,此時需要設計具有一定角度的斜楔塊使聲束能夠滿足檢測要求,在利用相控陣超聲檢測方法對焊縫進行檢測時,對于管道環焊縫來說其楔塊的設計不但要滿足和管道的較好的耦合,還要滿足聲束的偏轉,這樣才能保證良好的檢測效果;對于平板的焊縫檢測,設計的楔塊接觸面為平面即可,只要單純的滿足聲束的偏轉角度即可。其次,對于相控陣超聲檢測來說其檢測設備的選擇也很重要,一般來說這類設備的成本較高,一般達到數十萬,這對于一般的研究工作者來說是一筆較大的費用,因此這個問題必須要考慮,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相關的制造企業也在降低制造成本,為了使其更加廣泛的應用在工程中,企業開發了便攜式檢測儀器,這類設備攜帶方便,更利于實際中的檢測。最后,相控陣超聲檢測能夠實現缺陷的成像,因此,其后期的數據采集,圖像分析也是非常的重要的,這就對檢測人員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3 超聲TOFD法在焊縫檢測中的應用

近年來,針對焊縫的檢測問題,超聲TOFD[5]的應用也越來越廣,該方法可以看成是常規相控陣檢測方法的一個演變,其檢測過程是在焊縫的兩側對稱的放置兩個探頭,在顯示的結果中會有缺陷的上端信號和下端信號,以及端面信號和底面信號,這是TOFD檢測方法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清楚的判斷缺陷的有無,除此之外根據缺陷信號之間的傳播時間差可以對缺陷進行定量分析,這比一般的相控陣超聲檢測更具有優勢,在利用該方法進行實際操作的時候應該注意一下幾個問題:首先,參數的選擇。在檢測過程中兩個探頭的功能為,一個發射聲波一個接收聲波,因此兩個探頭的中心頻率應該保持一致,其相互間的誤差不能超過±20%,不同的檢測厚度對探頭的頻率要求也不一樣,對于TOFD檢測方法來說,檢測厚度在10mm以內,探頭的頻率大概在10~15MHz之間,檢測厚度在10~30mm以內時,頻率要求在5~10mm以內,檢測厚度在30~70mm時,探頭頻率要求在2~5mm以內。其次,探頭間距如何確定。一般來說其間距的確定遵循以下原則:1)能夠完全的覆蓋檢測區域;2)要能夠獲得足夠的缺陷端面衍射能量;3)要能夠滿足缺陷分辨率。所以,在檢測時探頭的間距一般控制在2t/3(t是工件的厚度)。最后,如何準確的對缺陷進行定量。TOFD檢測方法能夠較好的完成對缺陷的定量,這也是該方法的一個優勢,因此在實際中應該最大化的擴大該優勢,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對缺陷的上端信號的下端信號之間的缺陷傳播時間進行確定。

4 總結

文中主要是對超聲檢測方法在焊縫中的應用進行說明,從其檢測原理,檢測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原則和主要問題進行了說明,為以后焊縫檢測過程中方法的選擇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郭世敬,張家坤,化三兵.液壓缸焊接氣孔及夾渣缺陷的防止與改進[J].金屬加工:熱加工,2015(8):43-44.

[2]陳亮.同步輻射軟X射線輻射效應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

[3]楊奕,陳以方,洪玉萍,等.合成絕緣子的超聲檢測方法[J].無損檢測,2003,25(7):337-339.

篇2

正常眼組和PACG組按照入院瞳孔直徑(d)分為以下3組:d>4.0mm組、2.5mm≤d≤4.0mm組、d<2.5mm組。d>4.0mm者行UBM檢查后予以縮瞳處理至2.5mm≤d≤4.0mm,行UBM檢查,再縮瞳至<2.5mm時,再行UBM檢查。分別測量3點鐘、9點鐘處數據,取平均值。包括下列參數: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anteriorchamberdepth,ACD)、角膜厚度(cornealthickness,CT)、房角開放距離(angleopeningdistance,AOD500)、小梁網睫狀突距離(trabecular-ciliaryprocessesdistance,TCPD)、虹膜睫狀突距離(iris-cili-aryprocessdistance,ICPD)、虹膜懸韌帶距離(iris-zonuledistance,IZD)、懸韌帶長度(zonulelenth,ZL)、虹膜厚度1(iristhickness1,IT1)、虹膜厚度2(iristhickness2,IT2)、虹膜厚度3(iristhickness3,IT3)、虹膜晶狀體接觸距離(iris-lenscontactdistance,IL-CD)、睫狀突高度(T值)、小梁網虹膜夾角(θ1)、虹膜內表面與晶體前表面的夾角(θ2)、鞏膜外側面與虹膜長軸的夾角(θ3)、鞏膜外側面與睫狀突夾角(θ4)、A角(以鞏膜突為頂點,周邊部角膜內表面為一邊、鞏膜突與睫狀突前頂點的連線為另一邊所形成的夾角)、B角(以周邊部角膜內表面為一邊、睫狀突前表面為另一邊所形成的夾角)、眼軸長度(axislength,AL)。統計學分析所有測量數據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組間各參數比較采用t檢驗,同一組內不同瞳孔直徑間對比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總體有意義者,再做兩兩比較;同一瞳孔直徑不同組行方差齊性檢驗和t檢驗;應用直線相關方法行參數之間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正常眼與PACG眼的生物測量結果正常眼與PACG眼的生物測量結果。由表1可以看出,PACG眼較正常眼前房淺,眼軸短;反映房角情況的參數:θ1變小,AOD500縮短;反映睫狀置的參數:T值減小,θ3、θ4減小;PACG眼的CT較正常眼增厚,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反映瞳孔阻滯的參數ILCD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瞳孔直徑下PACG眼與正常眼生物測量結果不同瞳孔直徑下PACG眼與正常眼生物測量結果。PACG組和正常組的同一任意瞳孔直徑水平比較,PACG眼ACD、AOD500、T值、θ1明顯低于正常眼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為P<0.05)。可見無論處于何種瞳孔直徑,PACG眼都較正常眼前房淺、房角狹窄、睫狀體旋前。正常眼、PACG眼θ1、IT1、ILCD與瞳孔直徑的關系正常眼、PACG眼θ1、IT1、ILCD與瞳孔直徑的關系。PACG組的θ1與瞳孔直徑成負相關,IT1與瞳孔直徑成正相關,ILCD與瞳孔直徑成負相關。與具有正常瞳孔直徑的眼相比,PACG眼瞳孔直徑越大,θ1越小,根部虹膜越厚,IL-CD越小;反之,瞳孔直徑越小,θ1越大,根部虹膜越薄,ILCD越大。而正常眼的IT1、θ1、ILCD與瞳孔直徑無相關性。

PACG與正常眼相比,解剖結構上存在明顯差異,房角狹窄、前房淺、后房結構相對于前房前移、睫狀體向前推擠虹膜根部。PACG的發生必須具備兩個因素:眼球解剖結構的異常以及促發機制的存在[4]。本研究中,PACG眼和正常眼的同一任意瞳孔直徑水平比較,PACG眼ACD、AOD500、T值、θ1明顯低于正常眼。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在AOD500和TCPD的測量結果是相同的。Spaith等[5]認為同一觀察者或不同觀察者測量θ1的一致性非常高。PACG眼的θ1平均為5.322°,按照Shaf-fer的房角分級標準[6]:該房角為窄角(<10°),房角鏡下僅能見到Schwalbe線和部分小梁組織,這樣的房角發生關閉的機會很大。PACG組的IT1和正常眼組無明顯差別,這與Marchini等[7]報道相符。無論處于何種瞳孔直徑,閉角型青光眼都較正常眼前房淺、房角狹窄、睫狀體旋前,這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相同[8]。隨著瞳孔直徑的變化,PACG眼與正常眼在解剖結構的變化上也有差別:瞳孔直徑越大,房角越狹窄,根部虹膜越厚,ILCD越小。而正常眼的IT1、θ1、ILCD與瞳孔直徑無相關性。文獻報道短暫的、一過性的前房形態的變化可導致PACG的發生[9],本研究發現在瞳孔縮小的過程中,正常眼與PACG眼的ACD都有一個先減小后增大的過程。正常眼的瞳孔變化中ACD與房角的變化可能與后房結構變化有關,而PACG眼應用縮瞳劑后引起青光眼虹膜拉伸、房角開放更為明顯,但增加了瞳孔阻滯,與報道的應用縮瞳劑導致ACD減少相符[10],可以解釋PACG發作時頻滴匹羅卡品的作用,匹羅卡品的作用取決于兩個相互矛盾方面的最終作用,也有報道滴匹羅卡品后可誘發惡性青光眼。

隨瞳孔增大,PACG眼根部虹膜厚度隨之增加,而正常眼無明顯變化,可以解釋周邊虹膜肥厚性青光眼的發病機制。文獻報道θ2是反映瞳孔阻滯力大小的一個指標,θ2越大,瞳孔阻滯力越大[11]。ILCD是反映瞳孔阻滯力大小的另一個指標,也是反映瞳孔阻滯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ILCD越大,瞳孔相對阻滯力越大[12]。ILCD的大小受到虹膜長度及晶狀體前表面位置的影響,而抗青光眼藥物和光線均可改變虹膜的長度。本研究所有研究對象在進行UBM檢查時均給予相同的光線強度照射,研究各眼在不同瞳孔直徑下的指標,所以具有可比性。PACG組與正常眼組相比,ILCD增大,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直線相關研究表明ILCD隨瞳孔直徑增大而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瞳孔直徑增大時,瞳孔阻滯力減小,可解釋青光眼急性發作時間歇性眼壓升高而能自發緩解的現象。此時眼壓升高,瞳孔括約肌不全麻痹,瞳孔開大,降低了虹膜和晶狀體接觸面積,前后房壓力差減小,虹膜根部后陷,通向小梁網的通路被打開,發作自發停止。綜上所述,UBM可以在無光線條件下更好地測量前后房參數,在更好地揭示青光眼的發病機制及探討比較各種手術方式的優劣方面發揮較大作用。

作者:宋金鑫 孫乃學

篇3

關鍵詞:對接焊縫;超聲檢測;缺陷;回波

中圖分類號:TG15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超聲波檢測是目前五大常規無損檢測技術之一。它具有靈敏度高、穿透能力強、檢測速度快、檢測成本低、設備體積小、重量輕、對人體及環境無害以及便于現場使用等優點。因此,被廣泛應用于承壓特種設備對接焊縫的檢測。但在實際超聲檢測過程中,由于超標的回波性質難以判斷,往往會使一些非危險性的缺陷被嚴重化,而一些含有危險性缺陷被忽視。以下根據本人平時實際工作中的積累,對對接焊縫超聲檢測中常見的缺陷回波及偽缺陷回波的特征做一分析,以輔助其超聲檢測中的判定。

2 各種缺陷回波的信號分析

缺陷對超聲波的反射特性不僅取決于缺陷的取向、幾何形狀、種類、性質等因素,還與所使用的超聲檢測系統特性及顯示方式有關。因此,超聲波在對缺陷定性方面有著很大的困難。下面對對接焊縫超聲檢測中幾種常見缺陷的波形進行分析、判定。

(1)裂紋

裂紋是焊接接頭中影響很大的缺陷,由于裂紋內多有氣體存在,屬于鋼/空氣界面,聲壓反射率高。因此,回波高度較大,波幅寬,會出現多峰。回波前沿陡峭,后沿斜率很大。探頭平移時,反射波連續出現,波幅有變動;探頭轉動時,波峰有上下錯動現象。超聲波對裂紋較敏感,探測面合適時,裂紋缺陷回波高度異常突出,反射強烈。檢測中一般以最大回波作為判斷裂紋性質的依據。

(2)未焊透

未焊透是由于母材金屬未熔化,焊縫金屬沒有進入接頭根部而形成的。在焊根部位,兩端較鈍,有一定長度,屬于平面狀缺陷。一般探頭移動時,未焊透反射波波形穩定,從焊縫兩側探傷,均能得到大致相同的反射波,位置不變,探頭垂直焊縫轉動時,波形消失快。

(3)未熔合

未熔合是由于焊縫金屬與母材金屬,或焊縫金屬之間未熔化結合在一起而產生的缺陷。其反射波的特征一般為探頭平移時波形較穩定;從兩側探測時,反射波幅不同,有時只能從一側探到。當超聲波垂直入射到其表面時,回波很強,底波明顯降低,甚至消失。如探傷方法和折射角選擇不當,就有可能造成漏檢。

(4)咬邊

咬邊是由于電弧將焊縫邊緣的母材熔化后沒得到熔敷金屬的充分補充而造成的。咬邊信號一般出現在根部信號的前面,當探頭在焊縫兩側探傷時,一般都能發現,用手指沾油輕輕敲打焊縫邊緣咬邊處,觀察到反射信號有明顯跳動,則證明是咬邊反射信號。

(5)氣孔

氣孔是焊接時,氣體未在金屬凝固前逸出,殘存于焊縫之中形成的空穴。由于氣孔通常不大,其回波高度一般較低。從不同方向探測,缺陷回波無明顯變化,但稍一移動探頭,信號就消失。密集氣孔為一簇反射波,其波高與氣孔大小有關,當探頭作定點轉動時,會出現此起彼落的現象。

(6)夾渣

夾渣是焊后熔渣殘存在焊縫中的現象。夾渣內含有非金屬等雜物,其聲壓反射率低。條狀夾渣的回波信號多呈鋸齒狀,波寬而帶有多個波峰。點狀夾渣的回波信號與點狀氣孔相似,但有方向性,斜探頭從不同方向探測,反射波高不同。

(7)內凹

內凹多由于收弧時焊條未作短時間停留造成的。一般在仰、立、橫焊時在焊縫背面根部容易出現內凹。在直探頭檢測時,焊縫兩側底波信號聲程高于中心上回波信號聲程。斜探頭探測時,回波信號波幅不高,深度略小于母材壁厚。

3 各種偽缺陷回波的信號分析

焊縫超聲檢測中,除了在屏幕上出現缺陷回波以外,還會出現偽缺陷波。它并非由焊縫中缺陷造且類型較多,在實際探傷中所出現的一些非缺陷訊號,會干擾我們對缺陷的分析和判定。下面對對接焊縫超聲檢測中幾種常見的偽缺陷波形進行分析、判定。

(1)探頭雜波

探頭雜波一般是緊隨始波之后,它不隨探頭移動而變化,波形位置固定。探頭雜波主要是由于探頭結構設計不合理,探頭內的部分縱波反射被晶片接收,探頭吸收塊作用降低,探頭晶片位置不適宜等原因形成的。

(2)耦合劑形成的雜波

耦合劑層形成的雜波反射,其波形較活躍,有時探頭不動,波形也會變化,有時探頭稍動,波形變化更大,無一定規律。有時重探同一部位,波形無重現性。這種雜波一般采用手指點摸探頭前沿,會出現反射波幅變化或消失。被檢測的物體表面不平整使探頭與被檢測物體表面有較大間隙,其間隙被耦合劑填充及探頭前沿耦合劑堆積過多都是形成這種雜波的主要原因。

(3)儀器雜波

儀器雜波在屏幕上的位置多固定,檢測時也不隨探頭移動而變化。其主要原因是儀器性能不良,抗干擾能力差,雜波信號未能得到充分抑制。

(4)錯邊引起的反射波

錯邊是焊接時焊偏或由于在加工坡口上下刨得不對稱而造成上下焊縫錯位。由于焊縫錯位,在一側探傷時,焊角反射波很像焊縫內缺陷,當移到另一側探傷時,一次波前沒有反射波。在超聲檢測中,對反射波定位時考慮焊接接頭錯邊量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5)擴散聲速在焊縫余高上的反射波

在對接焊縫超聲探傷時,屏幕上時常會出現距母材表面2、3個毫米深度范圍內有不同長度的、連續的超標反射回波。這些回波并非一定是缺陷波,它有可能是探頭擴散聲速在焊縫表面的反射回波。遇到此類波形情況時,需認真觀察焊縫外形,可進行雙面雙側掃查,還可更換探頭角度重新掃查,必要時也可用砂輪打磨焊縫余高后再進行掃查判斷。

(6)“山”形回波

“山”形回波主要是橫波入射,經底面反射形成反射橫波和變形反射縱波,且兩種波經焊縫上表面反射后沿原路返回被探頭接收,加上下焊角的反射回波,形成所謂的“山”形回波。“山”形回波具備單側檢測特征,即兩側檢測時不會出現同一個“山”形回波。這主要是由于“山”形回波是焊角回波所派生的,而焊角回波只能在與其相對的一側才能檢測到。因此,可以用雙側檢測法將“山”形回波與缺陷區別開來。

(7)焊縫表面溝槽引起的反射波

掃查多道焊縫表面形成的溝槽時,會產生溝槽反射波。這種波波形特點為不強烈,遲鈍,一般出現在一、二次波處或稍偏后位置。

結語

超聲波檢測技術雖然在對接焊縫的檢測中有較大的優點,但由于無法得到缺陷圖像,缺陷的形狀、表面狀態特征也很難獲得,要對超標的回波性質作出正確的判斷還是較為不易的。因此,要能準確地判定出裂紋、未焊透、未熔合等危險性較大的缺陷,需在檢測前應對被檢測工件的材質、焊接工藝、介質和坡口形式等進行了解,以便分析出缺陷產生的可能性及其出現部位。還應通過對缺陷規律的了解,防止缺陷的漏檢。當儀器屏幕上出現超標波形時,不要輕易的做出缺陷的判定,應根據反射波的形態、探頭位置微小的變化和反射點的位置分析一下反射點的性質。如真偽缺陷、缺陷類型、缺陷尺寸確實難以作出斷定時,應采用其他無損檢測手段,如X射線照相、磁粉和滲透檢測等來輔助判斷,切勿輕率的作出結論。

參考文獻

[1]鄭暉,林樹青.超聲檢測[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8:1-6,319-327.

篇4

測時應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超聲檢測,T型焊接接頭,翼板,腹板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識碼: A

1緒論

1.1 T型焊接接頭無損檢測重要性

特種設備是在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中廣泛使用的具有潛在危險的重要設備,在特種設備中管座角焊縫、T型焊縫中容易存在產生危害性缺陷危及特種設備的安全,超聲檢測技術在確保特種設備制造、安裝質量和安全運行中至關重要。超聲檢測是無損檢測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超聲法主要用于檢測焊縫內部埋藏缺陷和人接觸不到的焊縫內表面裂紋。管座角焊縫及T型焊縫最容易出現內部未焊透和未熔合缺陷, 因此在探測之前, 必須首先根據圖紙,弄清楚其材質、坡口位置和其結構型式、焊接時間等,估計它可能產生什么性質的缺陷、缺陷產生的部位和其取向,從而選擇最佳的探測面, 使主聲束與缺陷的反射界面垂直或近似垂直,以便獲得最大的反射能量,使危害性缺陷比較容易地被探測出來。

2 T型焊接接頭超聲波檢測

2.1 T型焊接接頭橫波超聲波檢測

2.1.1 腹板位檢測面

(1)探傷條件的確定

與平板對接焊縫探傷相似,腹板在焊接后基本平整,對缺陷定位沒有多大影響,對缺陷的大小及性質能做出較準確的判斷。根據JB /T4730.3―2005標準要求規定“原則上采用一種角度探頭在焊縫的單面雙側進行檢驗,對整個焊縫截面進行探測。受幾何條件的限制可在焊縫的雙面單側采用兩種角度探傷進行探傷”。由于鋼結構件T形焊縫探傷受幾何條件的限制,在腹板上檢測時可采用兩種角度探頭在雙面單側進行檢測,整個焊縫截面都能查到,確保焊接質量。

a、斜探頭K值的確定

用斜探頭在腹板一側進行探測時,探頭K值根據腹板厚度按表2-1進行。

表 2-1推薦采用的斜探頭K值

板厚 T, mm K值

6~25 3.0~2.0(72°~60°)

>25~46 2.5~1.5 (68°~56°)

>46~120 2.0~1.0(60°~45°)

>120~400 2.0~1.0 (60°~40°)

根據腹板厚度,一般選擇K2或K2.5探頭,在腹板單面作一次反射法探傷。

b、斜探頭頻率的確定

對一般的2.5MHz斜探頭、2.5MHz聚焦斜探頭、短前沿5MHz斜探頭試驗,在腹板上的檢測結果,以5MHz為理想。這是由于一般的2.5MHz斜探頭與5MHz相比,其聲束橫截面寬度和指向性較差,2.5MHz聚焦斜探頭聲程也有變化,不易推廣。

c、斜探頭晶片尺寸的確定

以短前沿5P66k2.5斜探頭在腹板上檢測效果最佳。

d、標準試塊

推薦標準試塊用CSK―ⅠA、CSK―ⅢA試塊。

e、探傷儀選擇

選用A型脈沖反射式超聲波探傷儀,要求儀器性能指標符合JB/T4730.3―2005標準規定。因為腹板較薄,因此還要求儀器有較好抑制近場區雜波的能力。時基線按水平比例1∶1調節。靈敏度按JB/T4730.3―2005標準規定調整。

(2) T型焊接接頭檢測干擾回波產生的規律性

在T型焊接接頭的腹板上以直射波、一次反射波對焊接接頭整個截面進行掃查。由于近探頭一側的上、下焊角對超聲波無會聚作用,因而不會產生焊角干擾回波。但當探頭K值較大時,翼緣板會產生干擾回波,不過此種干擾回波與焊縫部位的缺陷回波距離相差較大,比較容易區分。

2.1.2 翼板為檢測面

(1)檢測條件的確定

由于看不見角焊縫,須以翼板邊緣為基準或在翼板上以腹板厚度1/2處為準畫一條基準線來確定斜探頭位置。因為鋼結構件在焊接過程中會出現扭曲變形和翼板彎曲,使畫出的基準線也發生變化,因此易對反射波產生誤判。如以此基準線確定斜探頭位置就不準確了,難以判斷腹板背面角焊縫中缺陷位置。故不宜采用該方法探傷。

a、斜探頭K值的確定

用斜探頭在翼板外側進行檢測時,推薦使用K1探頭。

b、斜探頭頻率和晶片尺寸的確定

用斜探頭在翼板外側進行檢測時,推薦使用2.5MHz,晶片尺寸1313的斜探頭。

(2)探傷靈敏度的確定

T型焊接接頭檢測距離―波幅曲線的靈敏度:距離―波幅曲線應按所用探頭和儀器在試塊上實測的數據繪制而成,該曲線族由評定線、定量線和判廢線組成。評定線與定量線之間(包括評定線)為Ⅰ區,定量線與判廢線之間(包括定量線)為Ⅱ區,判廢線及其以上區域為Ⅲ區,如圖所示。如果距離―波幅曲線繪制在熒屏上,則在檢測范圍內不低于熒光屏滿刻度的20%。

圖2.2 距離―波幅曲線

T型焊接接頭采用斜探頭檢測時,其距離波幅曲線靈敏度應以腹板厚度為準。如表2-3。

表2-3距離―波幅曲線的靈敏度

試塊型式 板厚(mm) 評定線 定量線 判廢線

CSK―ⅡA 6~46

>46~120 240-18dB

240-14 dB 240-12 dB

240-8 dB 240-4 dB

240+2 dB

CSK―ⅢA 8~15

>15~46

>46~120 16-12

16-9

16-6 16-6

16-3

16 16+2

16+5

16+10

2.2 T型焊接接頭縱波超聲波檢測

在翼板上用直探頭檢測角焊縫由于在翼板上探傷時看不到焊縫,必須以翼板邊緣為準找出焊縫中心,畫出一條基準線。采用5N10,5N12窄脈沖直探頭,掃描比例為1∶1,使2mm平底孔當量不漏檢,利用鋼板大平底來調整探傷靈敏度(因窄脈沖探頭對近場區有較高的分辨力),在此靈敏度下層狀撕裂很容易探出。但只能探測角焊縫中部的缺陷,因為角焊縫的斜面和超聲波擴散角使反射波雜亂,缺陷波難以判斷;再者由于焊接過程鋼結構件發生扭曲變形和翼板產生彎曲現象,至使在翼板上畫出的基準也發生變化,因此采用直探頭探傷較麻煩,還應說明,高強鋼焊接結構的角焊縫或T型焊接接頭,若翼板很厚,剛度和焊接應力又十分大,在焊縫中或其邊緣很有可能產生橫向裂紋和焊趾裂紋,采用縱波檢測容易漏檢。

2.2.1 探傷條件的確定

直探頭頻率的確定:采用縱波檢測,為了減少探頭雜波對檢測結果的影響,應選用頻率高(例如5MHz)的探頭。

直探頭晶片尺寸的確定:采用5MHz 小晶片( 如6mm) 直探頭或直徑大一些的5MHz聚束直探頭直接在翼板上用垂直聲束檢測組合焊縫的未焊透尺寸,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標準試塊:CSⅠ試塊是一種適用于單直探頭的標準試塊。因此,推薦標準試塊用CSⅠ試塊。

探傷儀選擇:選擇HS600e漢威超聲波探傷儀效果較好。

2.2.2 探傷方法(翼板檢測)

(1)對應腹板對邊中心在T型接頭組合焊縫試件的翼板外表面劃標記線,探頭分別在標記線的兩側對著標記線前后移動,進行探測。

(2)移動探頭,使未焊透反射波在儀器上顯示的深度讀數值等于翼板厚度值,在此種情況下再前后移動探頭,這時可能出現以下四種情況,要用不同方法確定未焊透端點。

2.2.3 探傷靈敏度的確定

應用CSⅠ―1、CSⅠ―2、CSⅠ―3標準試塊,分別測試三組不同反射距離的同一平底孔其對應的波幅分貝值,據此即可制作2、3、4的距離―波幅―當量坐標曲線。如圖2平底孔的距離―波幅曲線可作為掃查靈敏度,3平底孔的距離―波幅曲線可作為基準靈敏度,4平底孔的距離―波幅曲線可作為定量靈敏度。

圖2.3 直探頭距離波幅曲線

3試驗

3.1 試樣

Q235A16Mn鋼,翼板厚度一般為20mm,寬度為180mm。腹板厚度t一般為13mm,鋼結構件的長度不等。T形接頭焊縫大部分采用手工電弧焊,一般結構焊腳尺寸定為腹板的t/4,重級工作制和超重量>50t的中級工作制吊車梁腹板與翼緣的焊腳尺寸為t/2,且≯10mm。

3.2 探傷條件的確定

3.2.1 橫波斜探頭

橫波斜探頭檢測分為腹板檢測和翼板檢測。

(1)腹板橫波檢測用5P66k2.5短前沿斜探頭檢測效果最佳。

(2)翼板橫波檢測用2.5P1313k1斜探頭檢測效果最佳。

3.2.2 縱波直探頭

縱波直探頭檢測用頻率為5MHz晶片尺寸為6mm的直探頭檢測效果較好。

3.3檢測方法及掃查方式

3.3.1 腹板掃差

用斜探頭在腹板一側用直射法或一次反射法進行探測,見圖3.1位置2和位置4。

3.3.2 翼板掃查

翼板掃查分為直探頭掃查和斜探頭掃查。用斜探頭從翼板外側用直射法進行探測見圖4.1位置1。用直探頭在翼板外側沿焊接接頭探測或者用斜探頭(推薦使用K1探頭)在翼板外側沿焊接接頭探測,見圖3.1位置3。位置3包括直探頭和斜探頭兩種掃查。

圖3.1T型接頭掃查示意圖

3.4 實驗結果

缺陷的定位:以T型接頭翼板的一側為基準定義為X軸方向,以翼板和腹板的焊縫的中心線為基準定義為Y軸方向,以焊縫中心與翼板垂直的方向為基準定義為Z軸方向。如圖3.2所示。檢測結果列于表3―1中。

圖3.2缺陷定位示意圖

表3―1缺陷檢測結果

缺陷

編號 缺陷位置

(x,y,z) 翼板直探頭

檢測 翼板斜探頭

檢測 腹板斜探頭

檢測

1 (-6.2,107.3,22.7) 3+5dB 2-7 dB 2-3 dB

2 (-1.7,122.6,23.1) 3+7dB 2-9dB 2-1 dB

3 (5.8,141.8,21.9) 3+5dB 2-8 dB 2-4 dB

4結論

(1) 在腹板上測量/型焊縫未焊透尺寸時, 由于幾何入射點和實際入射點的不同, 盡可能采用 K1、K1.5、K2等小K值、短前沿斜探頭, 誤差相對較小。

(2)測量未焊透尺寸時, 所用探頭的頻率宜選用5MHz較好, 雜波少, 聲束尖銳集中, 可減少誤差。

(3)測量未焊透尺寸時, 在可能的條件下, 要盡量采用直射法, 避免采用一次反射法, 以熒光屏的X軸做深度定位, 縮短聲程, 減少誤差。

(4) 水平測距時, 由于實際測距比幾何測距要小, 要注意實際入射點和幾何入射點的修正。

篇5

【關鍵詞】 糖尿病;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

目前臨床已經將頸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作為對動脈粥樣硬化及相關疾病的重要檢查手段之一。糖尿病與動脈硬化有密切關系。本組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的管壁結構及血流動力學的改變進行研究,探討糖尿病與頸動脈硬化的關系,并評價其臨床價值。本文235例糖尿病患者應用該技術做了頸動脈檢查,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235例糖尿病患者均為近兩年來我院住院患者,男131例,女104例,年齡32~87歲,平均61.5歲,其中年齡>50歲者208例。糖尿病診斷標準依據1997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糖尿病的診斷及分型,本組研究均為2型糖尿病患者。

1.2 儀器 使用儀器為Philips HD11XE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器,變頻探頭。

1.3 測量方法及觀察內容探頭置于頸部,沿頸動脈走向自下而上連續縱、橫切面檢查,觀察雙側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顱外段、頸外動脈及鎖骨下動脈起始部。分別測量內-中膜厚度(IMT)。同時注意觀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位置、數量、形態、回聲等。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分析:頸動脈內-中膜厚度>1 mm,且

2 結果

本組糖尿病患者235例頸動脈超聲檢測,陽性發現208例,占88.51%,其中僅有頸動脈內-中膜增厚69例,占陽性發現率的33.17%;頸動脈內-中膜增厚合并頸動脈斑塊形成139例,占陽性發現率的66.83%。頸動脈內-中膜增厚以頸動脈分叉處多見,其斑塊發生部位也主要分布在頸動脈分叉處,其次為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和頸總動脈。斑塊以強回聲鈣化斑為多見,其次為等回聲及混合回聲斑塊。有32例引起頸動脈狹窄,其中輕度狹窄25例,中度狹窄5例,重度狹窄2例,中-重度狹窄患者可見血流動力學改變。

3 討論

動脈硬化是糖尿病主要并發癥之一,其原因為[1、2]:①高血糖對血管內膜細胞有直接損害作用,進而致其對血漿蛋白滲透性增加及引起血小板凝聚,細胞外基質的糖化可引起纖維交聯,引起血管彈性的減弱乃至喪失。②脂質異常:糖尿病患者中常有血脂異常改變,高血糖導致糖基化低密度脂蛋白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增生,使細胞內膽固醇聚集,促進早期動脈粥樣硬化形成。③高胰島素形成促進動脈肌細胞有絲分裂作用,致使增殖。糖尿病對動脈血管的損害是全身的,由于頸部血管表淺,超聲檢查很容易顯示其解剖結構和發現病變所在,并能判斷病變的性質及程度,從而達到觀察動脈血管病變的目的。由于頸動脈是腦血流的主要供血通路,一旦斑塊較多、較大可引起頸動脈的狹窄甚至閉塞,造成腦缺血;斑塊脫落,隨血流進入腦血管,易引發腦梗死。早期診斷動脈硬化并區別頸動脈內中膜是否增厚,是否有斑塊形成,斑塊形成的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管腔狹窄,管腔的狹窄程度,有無閉塞等情況,還能檢測動脈血液動力學的變化。為預防腦卒中提供動態檢測依據,也是評估頸動脈壁病變的有效手段之一。亦可為監測糖尿病對血管的侵害情況提供可靠資料,使臨床采取正確的預防和治療措施,特別對預防腦卒中的發生有重要的意義。

參 考 文 獻

篇6

關鍵詞:超聲檢測;壓力容器;定期檢驗;實際應用

與射線檢測等其他檢測方法一樣,應用于壓力容器定期檢驗中的超聲檢測,主要被用于檢測壓力容器中的缺陷,從而使得工作人員能夠及時采取相關行之有效的對策進行處理,避免因缺陷的持續擴大而導致更為嚴重的安全事故。可見在壓力容器定期檢驗當中,超聲檢測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將從簡單介紹超聲檢測及其應用優勢入手,結合實際應用案例探究超聲檢測在壓力容器定期檢驗中的應用。

1超聲檢測的簡要概述

1.1具體內涵

作為一種無損檢測方法,超聲檢測是在壓力容器定期檢驗當中比較常使用的一種檢測方法,其通過利用超聲波和壓力容器的相互作用,在保障檢測對象完整的前提之下,利用反射、透射以及散射波從宏觀角度上全面檢測和測量壓力容器的缺陷以及結合特征、組織結構、應用性能等,從而對壓力容器的實際使用情況、質量缺陷等進行全方位地檢查[1]。

1.2應用優勢

雖然超聲檢測和射線檢測等均作為無損檢測方法中的一部分,并可以有效檢測出壓力容器中的缺陷。但超聲檢測其運用的超聲波具有其他檢測方法無可比擬的穿透力,即使檢測對象有幾米厚也可以輕松穿透并完成相應檢測工作。與此同時,超聲檢測能夠精確檢測出原材料以及焊接接頭等位置處的缺陷,同時顯示出缺陷的具置以及相對尺寸。加之同其他檢測方法相比,超聲檢測的檢測速度比較快、檢測成本較為低廉,檢測過程比較簡單且易于人員操作,因此也為其在壓力容器定期檢驗中的廣泛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

2超聲檢測

在壓力容器定期檢驗中的實際應用2.1檢驗實例為有效分析在壓力容器定期檢驗中超聲檢測的實際應用,本文將選擇某企業中的貯液器為例,該貯液器作為III類壓力容器,其主要組成部分分別為筒體以及封頭,全部使用Q235C作為壓力容器材料。而貯液器的壁厚和高度分別為16mm以及5.672m,內徑長1.6m,設計壓力與設計溫度分別為2MPa和50℃,R717作為其盛裝介質,在對其進行定期檢驗的過程當中選擇使用超聲檢測中的反射法,用以有效檢驗其中的隱藏缺陷[2]。

2.2選取等級

根據具體的檢測情況需要選用不同技術等級的超聲檢測,一般情況下如果被檢測對象的厚度在6mm到40mm之間即可使用A級超聲檢測,而如果被檢測對象的厚度在6mm到2m之間,則需要使用B級超聲檢測,重點對被檢測對象的橫向缺陷進行全面檢測。而如果被檢測對象的厚度超過6mm到5m的范圍,則需要使用C級超聲檢測,通過磨平焊縫余高后增加直探頭,對其進行橫向檢測。在本次檢測當中因貯液器為III類壓力容器,同時其設計壓力為2MPa,因此選用B級超聲檢測法即可。

2.3選用試塊

在定期檢驗壓力容器中使用超聲檢測時,還需要認真選擇試塊。在對超聲檢測設備進行評估校準時應當選用化學成分、幾何形狀以及熱處理等標準規范的標準試塊,而在對壓力容器的缺陷以及材料化學成分等進行檢測時則需要選用對比試塊,利用其對超聲檢測設備幅度、聲程等進行調節,并將反射體產生信號和檢測獲得能夠反映壓力容器缺陷的信號進行對比,從而完成壓力容器的定期檢測。在本次檢測當中考慮到貯液器的壁厚、高度等以及相關標準要求,分別選擇使用CSK-IIA-1和CSK-IA作為對比試塊以及標準試塊。

2.4選用耦合劑與探頭

超聲能量能否具有較高的聲強透射率,以有效將超聲能量準確傳入至被檢測對象處取決于耦合劑。一般在超聲檢測當中會使用化學糨糊、水、機油等作為耦合劑,其中耦合效果最優但價格最貴的耦合劑是甘油。而處于經濟成本的檢測精確度等因素的考量,在本次檢測當中選擇使用化學糨糊作為耦合劑。在特種設備當中,焊縫不僅為細晶粒同時超聲波各向同性。基于此,一般選用頻率在2.5MHz到5MHz之間的橫波作為檢測波形,并結合母材的具體板厚選擇探頭K值,K值越大則越表明母材板厚較薄。在本次檢測當中焊縫的寬度為2cm,為有效保障檢測的精確度和靈敏度,并盡可能提升缺陷定位的準確度,結合相關規定選擇使用2.5P13×13K2的探頭。

2.5確定檢測區

在確定檢測區寬度是應當建立在焊縫寬度的基礎之上,加上兩側各1cm的焊縫熔合線,而在本次檢測當中,通過對焊縫寬度進行準確測量并加上兩側焊縫熔合線寬度之后,設備檢測區的寬度為4cm。為避免在使用超聲檢測過程中出現檢測死角,需要保障探頭能夠有超過1.25P的移動區寬度,而在此次檢測當中探頭應當能夠有至少8cm的探頭移動區[3]。

2.6選擇靈敏度與掃查方法

依照相關標準要求,當檢測對象的厚度在6mm到2m之間時,使用斜探頭和CSK-IIA試塊對焊接接頭進行全面檢測,此時需要保障掃查的靈敏度在2×40-18dB以上,而至少為20%的熒光屏滿屏刻度則為在檢測范圍之內,聲程最大位置的評定線高度。通常情況下,檢測人員會使用斜探頭按照前后方式、左右方式以及轉角、環繞等方式進行掃查,如果在進行壓力容器橫向缺陷檢測時則可以使用斜探頭在兩側焊接接頭的邊緣位置處,保持與其中心線不超過10°的兩方向,且速度控制在150mm/s的斜平行掃查。

2.7評定和處理缺陷

在定期檢驗壓力容器的過程中使用超聲檢測時,工作人員需要認真記錄所有超過評定線的信號,并利用檢測設備對缺陷的位置以及具體特性等進行精確計算,由此判斷壓力容器中的潛藏缺陷,譬如說出現裂紋、熔合程度不夠等等。而如果能夠大致鎖定壓力容器的缺陷類型與特征,則可以通過適當變化K值并增加檢測面的方式,對動態波形進行實時觀察以提高評定的精確性。但如果在判斷波形過程中出現阻礙或困難,則可以配合使用包括射線檢測等其他方法完成缺陷判定,最后需要依照相關標準要求根據超聲檢測得到的缺陷類型對其進行質量分級。此時工作人員需要及時將缺陷類型、等級以及位置、尺寸等信息進行上報,使得缺陷得到及時處理,從而有效保障壓力容器的正常使用。

3結束語

總而言之,超聲檢測因其具有較高的缺陷檢出率,同時可以準確鎖定缺陷的具置以及相關尺寸等,因此也被廣泛運用在壓力容器的定期檢驗當中。本文通過結合具體檢測案例,對超聲檢測在壓力容器定期檢驗中的實際應用進行分析研究,證實了超聲檢測確實能夠有效檢驗出壓力容器的缺陷。而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未來超聲檢測技術也將得到不斷完善,進而可以更好地為定期檢驗壓力容器提供相應幫助。

參考文獻

[1]王艷玲,付文軍.超聲檢測在壓力容器定期檢驗中的應用[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6(02):16-17+20.

[2]周吉軍,陳思宇.TOFD超聲成像檢測技術在壓力容器檢驗中的應用[J].化工管理,2016(23):192-194.

篇7

[關鍵詞] 缺血性;腦血管病;頸部血管超聲;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 R7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2(a)-019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ultrasonic testing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ervical vascular. 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receiving the cervical vascular ultrasonic testing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80 cases of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person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 cervical vascular ultrasonic testing, and the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and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was in 60 cases, the incidence rate was 75.00%, and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was in 45 cases, and the incidence rate was 56.25%, and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was in 80 cases, and the incidence rate was 100.00%, Compared with the oontrol group(15.00%,0.00%,12.50%)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y comparison(P

[Key words] Ischemic; Cervical vascular disease; 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Clinical value

S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及生活習慣的改變,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不斷上升,且死亡率和致殘率均比較高,相關研究顯示[1],缺血性腦血管病占腦血管疾病的80%左右,患者致殘率高達50%以上,其死亡率也在10%左右,該疾病不能夠治愈,很容易由于多種因素導致復發。一般發生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而病死的患者,多是因為不穩定的頸動脈斑塊脫落引起,因此,早期檢查十分必要[2]。臨床上常見的方式為腦血管超聲檢查,不過隨著對該疾病的研究不斷深入,頸部血管超聲越來越得到臨床重視,為探析缺血性腦血管病頸部血管超聲檢測的臨床價值,該文將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間接受頸部血管超聲檢測的80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時選擇8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均給予頸部血管超聲檢查,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接受頸部血管超聲檢測的80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作為觀察組,該組患者的診斷均符合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3],并經過顱腦MRI及CT檢查得到確診。其中,男性60例,女性20例,年齡50~98歲,平均(75.8±8.3)歲;同時選擇80名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62名,女性18名,年齡50~95歲,平均(74.3±8.5)歲;兩組均排除伴有嚴重心腎肝等功能障礙者,既往具有急性腦血管疾病史者,排除以往具有腦血管出血傾向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礙者等。該次研究均通過醫院倫理文員會批準,獲得患者知情同意書。兩組在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頸部血管超聲檢查,設備選擇s2000、HD15、logiq9、vivid7等彩色超聲診斷儀器,檢查時其頻率設在8~11 MHz,囑患者平躺在操作臺上,將頸部充分暴露出來,掃描范圍自頸總動脈至頸內動脈入顱進行橫斷面和縱斷面掃描,同時給予多普勒和彩色超聲檢查,注意圖像斷層中管腔狹窄的情況及斑塊回聲,觀察患者頸動脈是否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管腔狹窄及中膜厚度增厚等。

1.3 評價指標

在給予患者頸部血管超聲檢查時,其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在1.2 cm以上為頸內動脈內中膜厚度增厚;檢查時,患者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在1.5 cm以上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檢查時,患者管腔內徑的狹窄程度超過其50%以上時,為頸動脈狹窄[4]。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率75.00%、頸動脈狹窄56.25%、頸內動脈內中膜厚度增厚100.00%,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機體腦血管缺陷進而引起供血部位腦功能誘發障礙,患者局部神經出現癥狀,突發的感覺和運動障礙時主要的臨床表現,同時伴有惡心、嘔吐、感覺障礙及猝倒等正在,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相關研究顯示[5-6],該疾病的患者常常會出現很多并發癥,加之,臨床癥狀比較復雜及隱匿,因此,很容易耽誤疾病的治療,影響患者預后。近年來,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生幾率不斷升高,且以老年患者居多,一旦患病,不僅對其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同時影響生活質量。因此,早期發現和早期預防,對于改善缺血性腦血管病預后十分重要。在腦血管出現狹窄或者閉塞癥狀時,腦血管造影是重要的方法,但是對患者有一定程度上的創傷,還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栓塞性腦卒中,進而腦血管造影受到臨床限制,而頸部血管超聲檢查,不僅能夠很好的發揮其早期預警作用,同時該檢查方式簡單便捷,且無創,對患者的創傷小,因此,臨床上已得到廣泛應用。此外,該檢查方法也可以為臨床醫生提供圖像聲像,可清晰理解周圍組織的情況,為臨床診斷提供有力依據[7]。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病和頸動脈狹窄、斑塊及中膜厚度增厚之間具有密切的關聯。隨著患者頸動脈中膜厚度不斷增厚,便會出現斑塊,甚至出現狹窄,進而大大降低了患者腦部血流量,或者斑塊發生脫落,便會隨著動脈進入腦部,引起細小的血管阻塞,最終出現缺血性腦血管病,如腦梗塞等[8]。因此,采取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對預防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該研究中,80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通過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后,60例存在斑塊,占75.00%,45例存在狹窄,占56.25%,80例均發生頸內動脈內中膜厚度增厚,均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與郝建華等[9-10]的研究中,通過對60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以頸部血管檢查,斑塊發生率73.50%,狹窄發生率為50.62%,頸內動脈內中膜厚度增厚發生率為100.00%顯著高于健康體檢者的結果一致。均說明,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進行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對診斷可提供可靠的依據,同時對于健康者進行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具有一部分患者具有斑塊和內膜增厚的情況,但是沒有狹窄的情況,所以應考慮多種因素,進而判斷患者是否具有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先兆。目前,人們的生活、飲食習慣發生改變,越來越趨向于高脂肪、高糖食物,導致血脂偏高,應給予重視[11]。總之,在對該疾病進行診斷的過程中,不僅要充分應用傳統的顱內血管超聲檢查方法,同r也要將頸部血管超聲檢查的結果作為診斷的主要依據[12]。

綜上所述,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采取頸部血管超聲檢測價值較高,能夠明確診斷斑塊及內膜增厚的情況,早發現,早治療,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尹蔚群,周特飛.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部血管超聲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3(20):69-70.

[2] 李玲君,王克偉,王嘉瓊,等.彩色多普勒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部動脈血管病變的診斷價值[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5,24(4):599-600,609.

[3] Connors JJ,Sacks D,Furlan JA,et al.Training,competency,andcredentialing standards for diagnostic cervicocerebral angiography,arotidstenting,and cerebrovascular intervention[J].Neurology,2005,234(1):26-34.

[4] 李帆.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重要作用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15):20-21.

[5] 呂智嫻.缺血性腦血管病頸部血管超聲的臨床分析[J].黑龍江醫學,2014,38(9):1049-1050.

[6] 林述凱. 淺談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治療與研究[J]. 中國衛生產業,2014(15):162-163.

[7] 張濤.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與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分析[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3,34(3):123-126.

[8] 王莉.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部血管超聲檢查的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處方藥,2016(1):123-124.

[9] 郝建華.頸部血管超聲在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4):84-85.

[10] 陳麗宏. 不同劑量辛伐他汀對缺血性腦血管患者腦血管儲備能力的影響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2013(32):116.

[11] 劉海濤.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部血管超聲的臨床表現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3):2401,2404.

[12] 冉青,郭琦.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表面形態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8):105-106.

篇8

病例選擇:54例患者來自我院病房和門診,男38例,女16例,年齡38~56歲,均經臨床確診為冠心病,病程在2年以內。

檢查方法:采用美國百勝AU3 Pantnen彩色多普勒診斷儀,探頭頻率2.5~3.5MHz。患者取左側臥位,于左室長軸切面,用M型超聲測量二尖瓣前葉曲線EF斜率,測量主動脈內徑、左房內徑并計算其比值。在心尖四腔心切面,將脈沖多普勒取樣容積置于二尖瓣尖水平,調整聲束與血流方向盡可能平行,獲得舒張期二尖瓣血流頻譜,分別測量舒張早期與舒張晚期的最大流速,即E峰和A峰最大流速及E峰的加速時間、減速時間,并計算A/E。

左室舒張功能指標及正常值:①M型超聲測定:二尖瓣前葉EF斜率(MVEF)1.0±25mm/秒,左房與主動脈前后徑比值(CAD/AOD)0.96±0.1。②多普勒超聲測定:舒張早期血流速度峰值(MVVE)73cm/秒,舒張晚期血流速度峰值(MVVA)40cm/秒,A/E0.56,E峰加速時間(AT)89毫秒,E峰減速時間(DT)106毫秒。

結 果

檢測指標:MVEF1.1,MVVF60cm/秒,A/F≥1,AT>126毫秒,DT>160毫秒。54例冠心病早期患者的左室舒張功能異常檢出率為86%。

討 論

左室舒張功能是指左室心肌擴張和充盈的能力。目前除超聲外,尚無評估舒張功能的可行方法。超聲測定左室舒張功能主要用M型超聲心動圖和多普勒超聲心動圖。

M型超聲心動圖通過二尖瓣前葉EF斜率和左房與主動脈前后徑比值來反映左室舒張功能。EF斜率是反映左室舒張早期快速充盈的指標,當左室舒張功能減低時,EF斜率減慢,左室充盈量下降,舒張期左房排空不完全,致左房容量增大,與主動脈前后徑的比值異常。多普勒超聲心動圖通過脈沖多普勒超聲技術,觀測二尖瓣血流頻譜,分析其流速、時間、頻譜形態等變化來反映左室舒張功能。正常二尖瓣口舒張期血流頻譜呈正向雙峰,第一峰為舒張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第二峰為心房收縮期血流速度峰值A峰,E峰>A峰。當左室舒張功能減低時,舒張早期經二尖瓣流入左室的血流量減少,加速時間延長,流速減低,表現出E峰降低。由于舒張晚期心房收縮性代償性增強,以維持心室的充盈量,血流速度增快,表現為A峰增高,A峰>E峰。

左室舒張功能減低的主要因素是心肌僵度增加和心肌順應性減低。冠心病的病理改變是心肌缺血缺氧而致左室主動擴張性和順應性減低,心室僵硬度增大,使左室舒張功能減低。本組54例冠心病早期患者的左室舒張功能減低的檢出率為86%,其結果表明超聲檢測左室舒張功能可作為早期診斷冠心病的依據之一。

篇9

【關鍵詞】 冠心病;頸動脈超聲;超敏C反應蛋白;D二聚體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當今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最常見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代表。近年多項研究發現炎性因子及凝血因素在冠心病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1,2]。頸動脈因其位置表淺、易檢測而成為超聲檢測大動脈粥樣硬化最常用部位,臨床已發現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之間存在著較為緊密的聯系[3]。本實驗研究冠心病患者頸動脈IMT,Grouse積分與血炎性因子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凝血因素指標D—二聚體(D—dimer)水平的關系,旨在探討上述指標預測冠心病不同類型及危險分層中的價值,為臨床提供識別高危人群和易損斑塊的簡單途徑。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徐州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心內科住院,經臨床診斷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CAD)的患者80例為冠心病組,其中男45例,女35例,平均(66±9)歲;另選門診3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非冠心病對照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能(65±8)歲。冠心病組又分為三個亞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65±9)歲,不穩定型心絞痛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齡(66±8)歲,穩定型心絞痛 (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齡65±7歲。

1.1.1 入選標準 所選擇80例患者診斷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心肌酶學、心電圖、血壓監測等指標,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關于冠心病的診斷標準。急性心肌梗死組:①缺血性胸痛持續>30 min,用硝酸甘油癥狀不緩解。②相鄰兩個或兩個以上導聯ST段呈現>0.lmv的上抬和壓低,或呈現完全左束支傳導阻滯。③心肌酶學的動態變化,具有以上任何兩項可確診。不穩定心絞痛組:近48 h有靜息或自發心絞痛發作至少一次,但是無心肌壞死的心肌酶譜的改變,同時伴有心電圖ST段的抬高或壓低,T波的改變;穩定型心絞痛發作的性質在1~3個月內無改變。正常對照入選條件,無冠心病,內分泌,腫瘤,嚴重感染等疾病的體檢者。

1.1.2 排除標準 排除急性感染、嚴重肝腎疾病、心力衰竭、惡性腫瘤、甲狀腺及腎上腺功能異常、近期使用抗凝藥物、血液系統疾病、風濕性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頸動脈多普勒超聲檢查,采用美國 GE 公司 Vivid7 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7.5~12 MHz。從頸總動脈起始部,掃查雙側頸總動脈(CCA)、頸動脈分叉處(BIF)、頸內動脈(ICA)縱軸及橫軸切面,觀察頸動脈IMT,有無斑塊形成及斑塊的形態、大小,管腔內血流情況。將局部IMT≥1 mm診斷為頸動脈硬化,IMT>1.2 mm為粥樣硬化斑塊形成[4]。采用Crouse方法[5]進行斑塊積分:不考慮斑塊的長度,而是將各個孤立性斑塊的最大厚度(mm)相加,得到兩側頸動脈斑塊積分之和,即為其斑塊總積分。

1.2.2 所有患者在采血前24 h內禁酒及高脂飲食,空腹12 h后抽取肘靜脈血 3 ml以 3.8%枸椽酸鈉抗凝管收集,送往檢驗科30 min內以3000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漿,當日檢測血漿hsCRP、D—dimer水平。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 16.0版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所得計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定量資料的相關用直線相關分析。a=0.05為檢測水準,P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比較 冠心病組與對照組的年齡無明顯差異(P>0.05),冠心病組伴有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壓的比例高于對照組(P

篇10

關鍵詞 胎兒 重型地中海貧血 大腦中動脈峰值流速 超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227

貧血是嚴重危害胎兒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之一,地中海貧血是一種以珠蛋白生成障礙為特征的先天性遺傳性疾病。云浮地區為重型地中海貧血的高發區,約6.5/萬,因此,產前早期診斷有重要意義。

資料與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10月常規行產前超聲檢查孕婦350例,作為研究對象,孕齡18~30周,平素月經規律,孕齡明確。

儀器與方法:采用GEV730PRO超聲儀,常規產科超聲檢查后,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近場側胎兒大腦中動脈,聲束方向與血流方向平行,取樣容積置于其中段,應用脈沖多普勒檢測MCA-PSV,至少獲得5個完整清晰而形態一致的脈沖多普勒血流頻譜后測量,每例測量3次取平均值。MCA-PSV顯著升高者轉送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進行產前診斷,并在本院對該孕婦進行每隔2周超聲復查胎兒情況,連續監測至少3次,并記錄胎兒出現腹水的時間及產前診斷的結果。MCA-PSV測值在正常范圍內者生后臍帶血檢查、新生兒血常規檢查明確血紅蛋白(Hb)含量。MCA-PSV和Hb均用中位數的倍數(MOM)表示。采用MARI制訂的胎兒Hb參考值作為貧血判斷標準,以胎兒Hb 0.84~1.16MOM代表正常胎兒的第5%th~95%th參考值范圍,Hb<0.84MOM為輕度貧血,<0.65MOM為中度貧血,<0.55MOM為重度貧血。血常規檢查無重度貧血者作為正常對照組,有重度貧血者作為病例組。

統計學處理:檢測數據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350例胎兒中無重度貧血335例。15例胎兒因MCA-PSV顯著升高轉送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進行產前診斷,其中假陽性2例,1例血紅蛋白含量正常,1例輕度貧血。

13例重度貧血胎兒MCA-PSV及血紅蛋白含量與同孕齡正常胎兒MCA-PSV對照,見表1。

以MCA-PSV>1.5MOM為陽性標準,正常胎兒2例陽性,占相同孕周總例數的0.9%(2/233);重度貧血胎兒陽性率100%。兩組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 論

MCA作為頸內動脈的主要分支,是供應大腦半球最粗大的動脈,被認為是研究胎兒腦循環的理想血管,因解剖位置關系超聲下容易顯示,實際操作中聲束易于與其走行方向平行(即兩者的夾角0°),故應用脈沖多普勒血流頻譜可測得真實的MCA-PSV,誤差較小。胎兒貧血時,因Hb含量降低,血液黏稠度下降,因而動脈的血流速度增高。MCA作為研究腦循環的理想血管,文獻報道最多。多項研究證實,MCA-PSV增高可作為評價胎兒貧血的有效指標,與傳統的侵入性產前診斷方法比較有明顯優勢。本組資料表明MCA-PSV在預測胎兒重型地中海貧血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不同孕齡的重型地中海貧血胎兒MCA-PSV均顯著高于同孕齡正常胎兒平均水平,兩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MCA-PSV增高在胎兒水腫、心臟增大、肝臟增大、臍靜脈增寬、胎盤增厚等異常二維超聲表現出現前即可存在。本研究顯示以MCA-PSV>1.5MOM為診斷標準,預測胎兒重度貧血的敏感性100%(13/13),假陽性為假陽性13.3%(2/15)。由此可以認為MCA-PSV>1.5MOM可作為超聲預測胎兒重型貧血的標準,敏感性高且有較低的假陽性率。

超聲檢測胎兒MCA-PSV可作為產前預測胎兒重型貧血的有效手段。本地區為地中海貧血的高發區,而重型地中海貧血作為一種嚴重的致死性遺傳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療方法,嚴重威脅患兒生命安全并造成巨大經濟負擔,產前早期診斷尤其重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