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工程專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1 18:46: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渡河工程專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渡河工程專業論文

篇1

一、人才培養目標

在人才培養上,如何將傳授知識和能力培養二者有機結合,相輔相成,避其對立取其統一,制定出既適合社會對工程人才的需要,又滿足高校教育的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這不但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綜合了道路工程、橋梁工程以及渡河工程相關的專業技能。其人才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具有專業設計能力、施工技能并懂得現場管理的現場工程師、道路工程師、橋梁工程師,為道橋工程領域生產第一線培育卓越的當前社會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2]。

二、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

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開設專業課,專業基礎課,公共課程,專業選修課程等。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是培養能從事道路、橋梁、鐵路工程及地下工程的設計、勘測、施工、科研、咨詢、維護和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其專業核心課程包括路基路面工程、橋梁工程、道路勘測設計、道路建筑材料、土質土力學、橋涵水文與水力學、隧道工程、基礎工程、道路施工、橋梁施工等科目。

2.1主體思想

培養方案要適應我國現代化人才發展需求,結合科學的教育理念,掌握專業人才需求規律,順應教育的發展潮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標準,培養“來之能用,用之有效”的,既有扎實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又具有不斷創新精神的高級專業人才。做到及時總結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好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改革成果,并將成果應用于新的培養方案中,不斷開吸取國內外本領域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研成果,注重實際工程與課程體系的銜接、整合、優化,更新課程,發展學生創新意識,從而提高畢業生的質量。

2.2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方向設置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下設有道路工程、橋梁工程和地下工程與安全三個專業方向。為適應市場需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專長和愛好,自主選擇一個專業方向進行學習。

(1)道路工程專業方向,可從事道路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咨詢、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工作,還可以從事橋梁和隧道工程相關的技術工作;(2)橋梁工程專業方向,可從事橋梁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咨詢、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工作,還可以從事道路工程相關的技術工作;(3)地下工程與安全專業方向,可從事地下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

工、咨詢、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工作,還可以從事工程安全與災害防治及道路橋梁工程相關的技術工作。

2.3課程分類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學制四年,最長不超過六年,提前修滿規定的學分,可申請提前畢業。三個專業方向的所有課程分為三類,即:

(1)公共基礎課。公共基礎課是三個專業方向都必須要修的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共65.5個學分,占總學分比例的44%。(2)專業課程群。專業課程群包括專業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其中專業基礎課是為日后專業課程學習的先導課程,為專業課程學習做鋪墊。專業基礎課共49.5個學分,占總學分比例的34%,專業課共33個學分,占總學分比例的22%。(3)專業拓展課。專業方向拓展課程是在結合專業課程或專業基礎課程的基礎上,為開擴專業領域視野,豐富專業領域知識,更好地與畢業后工作有良好的銜接而開設的課程。相當于傳統課程體系中的專業選修課。專業拓展課程涵蓋了與三個專業相關的專業課程,涉及工程設計、施工、監理和管理等各方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就業需要在專業拓展課程中,選取28個學分的課程,所修學分占總學分的19%。

2.4實踐課程

本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從大一至大四一直貫穿于四年的本科培養過程,除了大一年級的軍事訓練課以外,還包括物理實驗、專業認識實習、測量實習、專業地質實習、專業生產實習、專業課程設計以及畢業設計(論文)以及創新實踐等環節。其中課內實踐環節為45學分,課外實踐5學分,課外實踐不計入總學分,但需考核合格方準畢業。

三、結語

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飛速發展,交通事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支柱性行業,隨著社會對交通技術人才的需求呈現多樣化,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相應地,對該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也應與時代需要同步,結合國家建設對交通人才的要求,不斷將新標準、新知識和新方法吸納并將其優化,不斷探究新方法和途徑,為道橋工程領域生產第一線培育卓越人才。

參 考 文 獻

篇2

關鍵詞:路基路面工程 教學改革 探索 實踐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公路建設領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熱潮,各種新的路基路面工程問題層出不窮,如重載交通帶來的破壞、舊柔性路面再生技術、北方暴風雪行車安全、沙漠地區修筑公路、高邊坡和超高邊坡工程地質災害問題等。這些新的公路工程領域和自然環境因素影響產生的問題,使得傳統的路基路面工程課程內容陳舊,急需更新。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傳統教學內容單一,不利于技術人才的培養,無法及時滿足新形勢下對公路建設人才的要求。(2)路基路面工程課程教學發展本身的需要。高職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在教學方法上要求豐富多樣,應適應現代教育理念和方法。

一、教學改革思路

1.創新型教學團隊的建設思路及實踐

在“大學之大在于大師之大”的思想指導下,課程組將創新型教學團隊的建設作為本課程教學水平提高的基礎,構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學團隊。從校外引進和聘請了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專家和兼職教授,同時將課程組青年教師派到工程一線,增強教師隊伍業務能力。經過多年建設,課程組形成了一支科研、教學、工程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隊伍。科研、教學和工程實踐互相促進,進一步提高了路基路面工程的教學水平。

2.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教學體系的探索

路基路面工程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結合緊密的課程,課程組進行了課程實踐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完成和正在承擔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教學體系相關課題,在注重課程理論體系的同時,按照學生對課程知識和能力掌握的順序,構建了課程認知實踐—課程實驗—課程專題實踐——工程現場實踐的實踐教學體系,在校內外建立了10多個不同層次的教學實踐基地。本專業畢業生在路基路面工程技術領域 “上手快、動手能力強”,具有較好的創新意識,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

3.科研促進教學途徑的探索實踐

根據路基路面工程的課程特點,并結合課程組教師的科研情況,課程組提出了“科研進課堂、科研進教材、科研進實踐”的“三進”課程教學模式。近幾年的實踐表明,通過“三進”模式的實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課程區域特色的培育探索

課程組開展了區域氣候條件和交通運輸現狀及發展對道路專業學習內容的影響等相關教改課題研究,依托學校對外技術服務平臺的優勢,合理設計課程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內容和體系,在課程基本理論和普適性知識講授基礎上,將教師承擔的大量科研項目內容有機融入教學,針對西部地區干旱、冰凍等自然氣候條件下路基路面結構、材料及其施工技術特點進行重點闡述。目前本課程已經初步建立起一套體現西部特色的教學內容體系。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創新

1.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創新

課程教學過程中始終結合本課程的特點,通過課堂教學、現場實習和課程設計,將基礎理論與工程實踐相結合、最新規范與科研成果相結合、課程內容與先學知識相結合。同時通過培養學生文獻追蹤的能力,補充和深化課堂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科技論文與科技報告的表達能力。

2.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

(1)交替教學

在路基路面工程課程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考慮到學生在掌握知識能力的速度和程度上存在差異,教學上不能搞“一刀切”,特別體現在實踐教學環節中。要因材施教,有符合學生專業技能掌握程度的個別化的學習環境,教學進程除了集中,還需要有分散,需要有針對個體或小組的學習環境,在校內實訓期間,由教師進行學生技能階段性掌握程度量化考核,考核成績優秀的同學將組合為學習小組,第一批派到校外實訓基地相關企業進行工學交替的學習。其余同學將繼續在校內強化實訓,并根據考核成績分批去企業進行實訓。在一定程度上,將競爭機制引入課堂,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培養著學生的職業素質,形成了理論教學+教師導學+校內實訓+校外實訓的課程教學體系。施工工藝實訓采用了工學交替教學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啟發式教學

對于課程中一些抽象和難以理解的問題,充分利用啟發式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靈活地運用直觀啟發、演示啟發、比喻啟發、比較啟發等教學方法,從生動直觀出發,使學生獲得深刻的感性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經過歸納,上升到理性知識,使學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

(3)任務驅動、項目導向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部分采取“以任務為核心驅動、以項目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即以下達任務或項目的形式來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以任務為中心以所學的知識為基礎,獨立思考尋求完成任務的方法。根據路基路面工程課程培養目標所規定的職業能力設定工作項目,以工作項目為軸心整合課程內容形成課程單元,課程單元和職業能力相對應,課程內容由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和擴展知識組成,充分體現課程結構、課程定位和課程內容的職業性。通過校外實訓基地企業的反饋,這種方法既突出了應用,又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在合作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使教學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共同研究、討論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完成教學目標。

(4)“教學作”一體化現場教學

校內實訓室可以滿足路基路面工程課程部分內容的現場教學需要,具有真實的職業環境,按照專業崗位群對基本技術技能的要求,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得到實際操作訓練,促進學生專業技能、技巧的形成,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

三、結束語

高職路基路面工程課程教學改進是一項長期、綜合的任務,在改革和探索的過程中要以市場為導向,培養技能型人才,不僅要學生掌握路基路面工程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使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及素質得到協調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綜合培養,另一方面如何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引入路基路面工程熱點問題的探討,如何加強學生自主性和積極性,是每一位路基路面工程課程教學工作者面臨的主要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