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務管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6 22:44: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信息服務管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信息服務管理論文

篇1

關鍵詞:農業物流;信息化;物流保值

一、國外農業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國外農業信息化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主要是利用計算機進行農業科學計算;70年代工作重心是農業數據處理和農業數據庫開發;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初以來,研究重點轉向知識的處理、自動控制的開發以及網絡技術的應用。網絡技術因具有可及時、準確、經濟、全面地搜集所需信息的特點,因此,信息網絡正在迅速向發達國家的農村延伸。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農業中心網絡系統是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于1975年創建的AGNET聯機網絡,可提供200多個不同用途的農業軟件。其他如美國的AgcomputingInforlinc、AGRISTAR、GRIN,英國的AGRINET,日本的CAPTAIN,澳大利亞的CISC,荷蘭的EPIPRE,加拿大的GiassRotsInformart等都是較有名的農業信息網絡。這些網絡服務于農業生產管理,已取得巨大成效。

二、中國農業物流信息化服務

農業物流的流體——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的生化特性有別于一般物流的流體,所以農業物流系統及儲運條件、技術手段、流通加工和包裝方式都具有獨立性,而農業物流的設施、設備和運輸工具也具有專屬性,加之農業生產的地域性,以及生產的季節性與常年性消費需求之間的對立,造成了農產品供需的時空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基本途徑就是發展現代農業物流。隨著《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3—2007年)》的實施,以及農副產品加工業投資和產品貿易繼續保持高速發展,農產品物流作為協同發展的關聯產業也將步入快車道,農產品物流將越來越成為農業產業化和市場營銷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農業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工商總局曾聯合下發《關于加快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的若干意見》,對“十五”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意見》提出我國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的目標之一就是:加快農產品的儲藏、加工、運輸等物流設施建設,建立現代化的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

21世紀是信息經濟的時代,是中國農業實現現代化的世紀,而信息化逐步成為推動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的主要動力。農業物流信息體系中既包括農業市場信息,也包括農業物流的資源信息,而現在農業信息系統和農業物流信息體系所能提供的信息品種和質量都不能滿足需要,缺乏有效的信息導向,農資和農產品物流的流向帶有盲目性,流程不合理,這是導致在途損失嚴重,影響流體保值增值的重要原因。

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把網絡技術應用于農業,不但能及時解決農業發展中的技術問題,而且能降低農業信息的獲取成本。基于INTERNET,處于不同地域的生產者可以使用農業專家決策支持模型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可以瀏覽WEB多媒體文檔,還可以隨意連接其他農業信息網站。它通過信息和知識及時、準確、有效地獲取、處理、傳播和應用,把農業物流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達到農民手中,實現農業生產、管理、農產品營銷信息化,加速傳統農業改造、升級,大幅度提高了農業物流效率、管理和經營決策水平。

因此發展現代農業物流信息系統具有六大戰略意義:提升農業聚集效應,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業專業化,加強農業資源優化配置,保障農民利益,提高農產品出口競爭力。

三、物流信息化服務系統

1.我國目前農業物流信息化系統的不足

在國內從信息收集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上的海量信息,應用與開發搜索引擎技術、自動編輯系統、自動撮合系統。比如,北京農軟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自動編輯系統、自動撮合系統。中國農網的所有欄目均具備模糊查詢功能,方便用戶對信息的搜集。從信息的傳輸、方面,基于互聯網的傳輸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全球資源共享的特點,可以更好的實現對自己需求的信息傳播。

目前的物流信息系統主要采用的是兩層或三層客戶機/服務器(C/S)模式和瀏覽器/服務器(B/S)模式。在兩層C/S模式下,客戶端需要通過網絡遠程與服務器交換數據。這樣,網絡上可能會有大量數據傳輸而造成網絡瓶頸;另一方面,這種模式的維護費用很高,而且這種模式造成了信息系統的重復開發。現代物流趨于全球化,加上近年來網絡技術的發展,使企業開放產品的查詢信息給所有的潛在客戶,所以服務器的負擔也就越來越重。三層C/S模式由客戶平臺、中間層和數據庫服務器組成。在這種模式中,中間層將客戶與數據庫隔開,減輕了網絡的壓力。但是三層模式會給應用系統帶來性能管理方面的問題,而且很難確定性能故障發生在哪一個特定的服務器或網絡連接上。B/S模式中,用戶界面完全通過瀏覽器實現,一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實現,但主要的事務邏輯還是在服務器端實現。B/S的主要缺陷有兩點:第一,企業是個有序實體,而Internet面向的是一個無序的集合,B/S必須適應長期C/S下的有序需求方式;第二,企業中已經積累了一些基于Internet技術上的應用,與這些應用連接,是B/S的一項極其重要而煩瑣的任務。

除此之外,我國農業物流信息系統還存在信息市場發育的基本條件落后,信息傳遞速度慢,交互性差,信息內容單調,信息產品和技術的實用性差,信息咨詢服務滯后等不足。

2.農業物流信息化系統的開發方向

開發基于對等網絡的農業物流應用軟件,使物流服務網絡中的結點所具備的功能模塊:

信息及:用戶通過信息平臺將自己的需求信息到物流增值服務網絡上。為了保證有效信息的可用性,用戶在信息的同時,要系統選擇一些結點作為自己的,將信息復制到這些結點上。為了防止過期的信息占用存儲空間,需要一種機制,對存儲空間中的信息進行控制。

信息搜索:由于信息分布在網絡上不同結點,系統提供一種高效的搜索機制向用戶提供全面的搜索結果。

信息過濾及優化:隨著網絡上信息量的迅速增加,系統根據用戶的信息需求對動態信息流進行過濾,僅把滿足用戶需求的文檔傳送給用戶,以運籌學中優化物流系統的模型為理論依據,可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信息安全:為了保證信息的可靠、有效以及整個物流網絡的安全高效,需要對信息者的身份進行認證,防止散布虛假信息、有害信息等。各模塊相互合作,使系統的操作性、安全性、效率性有機結合,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效果。

篇2

應用。

關鍵字規劃管理信息系統規劃管理信息整合服務

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面對的是一個迅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信息已經成為十分重要的資源。如何快速、有效的獲取城市各方面的信息,實現信息之間的交流與共享,并在此基礎上對各種信息進行科學規劃與綜合化管理,滿足各個層次的信息需求,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城市現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1]。

對于規劃管理部門來說,自上世紀80年代洛陽、常州、沙市等城市試點建設第一批規劃管理信息系統以后,各地紛紛起而效之,將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作為實現規劃管理的信息整合與服務的有效手段。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城市都建立了相應的規劃管理信息系統[2]。

一、規劃管理信息整合

數據是信息的載體。規劃管理的數據來源極其廣泛,具有性質差別大、彼此相關性強等特點[3]。南昌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所涉及的信息主要包括各種現狀地形信息、規劃信息、項目辦理存檔信息等,它們主要以文件形式存儲于服務器硬盤上;另外,在項目審批以及違法違章建設辦理過程中還產生大量的屬性信息,主要以數據表形式存儲于數據庫服務器上。

1.現狀地形圖信息整合

從目前測繪部門提供的地形圖資料來看,城市規劃管理所涉及的地形圖采用的坐標系主要有兩種,即地理坐標系和地方坐標系。為了建立兩者之間的準確關系,更好的為規劃管理服務,必須將兩者統一起來[4]。在南昌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地形圖處理過程中,主要通過Mapinfo實現這兩中坐標系間的轉換。

目前,南昌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所使用的現狀地形信息主要是1:10000及1:500兩種比例尺的地形圖,包括了居民點、水域信息以及地形圖注記信息等(圖1)。

screen.width-460)this.width=screen.width-460''''onmousewheel=''''returnbbimg(this)''''>

2.規劃圖信息整合

規劃圖信息根據其層次分為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等幾部分(圖2)。

screen.width-460)this.width=screen.width-460''''onmousewheel=''''returnbbimg(this)''''>

4.業務辦理流程信息整合

業務辦理流程信息主要是業務辦理過程中所涉及的流程信息,主要為辦公自動化服務,存儲于服務器上的數據庫中,辦公人員必須通過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才能與其發生關系。按相關處室及用途來組織(圖4),分為“系統管理相關信息”、“選址意見書相關信息”、“用地screen.width-460)this.width=screen.width-460''''onmousewheel=''''returnbbimg(this)''''>

規劃許可證相關信息”、“建筑工程規劃許可證相關信息”、“市政管線工程規劃許可證相關信息”、“規劃方案審批相關信息”以及“建筑方案審批相關信息”等九個方面。

1.其它文檔信息整合主要包括國家法律規范、地方法規、內部規章制度等法規文件信息以及其它單位的來文信息和本單位發文存檔信息等。

二、規劃信息服務

規劃信息服務主要包括日常辦公服務,管理決策服務以及公眾參與服務等。南昌規劃管理信息系統采用“C/S(客戶端/服務器)”模式構建,以日常辦公和管理決策服務為主。

1.日常辦公服務

日常辦公服務通過圖文辦公自動化系統實現,采用“VisualBasic6+MapX4.5”技術開發,按處室組織功能。南昌市規劃局下設用地處、建規處、技術處、督察辦以及辦公室等處室,每個處室均有相應的子系統(圖5)。其中系統權限子系統僅供系統管理員使用,該子screen.width-460)this.width=screen.width-460''''onmousewheel=''''returnbbimg(this)''''>系統提供了系統重新登錄、修改口令、錄入人員、部門,以及對部門權限進行設置等功能;辦公室子系統主要由辦公室使用,該子系統主要具有一些收發件登記、修改,以及信息查詢等功能;用地處子系統功能實現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報建單位信息錄入,其次是選址意見書審批,最后是用地規劃許可證審批;技術處子系統主要功能是對規劃方案與建筑方案進行審批,系統在提供收件、新增方案、查詢等基本辦公功能基礎上還提供了查看地形圖、方案圖等功能;建規處主要負責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發放,該子系統為工作人員提供了詳細的查詢查看信息、方案核實等功能;督查辦子系統主要為督查辦使用,為工作人員提供了工程查驗和執法督查兩個方面的容;管線處子系統為管線處設計,其詳細結構又分為管線工程、市政工程、管線綜合、管線詳規以及資質年檢等五個部分;法規查詢子系統主要為工作人員提供了《城市規劃法》、《報建指南》等法規文件,方便他們查閱。超級秘書網

如圖6、圖7所示,正是技術室進行規劃方案審批的界面。

2.管理決策服務

管理決策服務通過“Mapbasic”開發的相應子系統(圖8)來實現,主要用于舊區改造。

當前,我國正處于快速城市化階段,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的新舊區之間差距也不斷擴大,為使城市協調發展,許多城市都在進行舊城改造[5]。南昌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舊區改造分析子系統正是為南昌市的舊城改造而設計。

該子系統運用GIS的緩沖區分析、空間疊置分析以及SQL選擇等功能為舊區改造設計了"道路分析"、"任意多邊形分析"和"現有道路線分析"等三種分析模式,實現了較復雜的道路選線、建筑物提取和待拆遷建筑分級統計等自動分析過程。

決策者在使用該系統時,一般通過圈定需改造區域的用地邊界,再從地形圖中派生出建筑多邊形,然后統計需拆遷的建筑量,從而為舊區改造的規劃多方案比較、建設投資分析等提供科學依據。如圖9、圖10所示,圖9為圈定舊區的改造范圍示意,圖10顯示了結果。

三、結束語

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的普及極大的提高了規劃信息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但由于其中大部分都是基于C/S模式構建,主要面向管理服務,在公眾服務方面還有所欠缺。所以在今后的系統建設中,應該向著B/S模式發展,爭取在公眾參與服務方面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周心鐵等:對地觀測技術與數字城市,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2]陳述彭主編:城市化與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3]承繼成等:城市如何數字化——縱談城市信息建設,北京:

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

[4]徐建剛等:城市規劃信息技術開發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