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方案設計范文
時間:2023-03-17 06:32: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監控方案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動力及環境監控 監控中心 監控分站
鐵路通信動力及環境監控(以下簡稱“動環監控”)系統用于鐵路通信、信號、電力節點等各類機房中,對各種電源設備進行遠程管理,對環境量進行監測,使操作維護人員可以在監控中心對分布在多個通信站內的設備進行告警收集、工作狀態監視、遙測及遙控操作,并具有設備信息管理和安全管理功能。本文著重介紹動環監控系統設計原則及實現功能,總結出本系統方案要點及實現方式。
一、設計原則
(1)可靠性和穩定性: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某一子系統或模塊運行異常不影響其它子系統運行;系統具有比被監控設備更高的可靠性,被監控設備故障不影響監控設備正常運行;系統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400000h,平均故障修復時間MTTR≤0.5h。
(2)準確性:告警、遙信量、遙控量正確率均為100%;模擬量采集精度滿足電流電壓優于±0.5%、其它電量優于±2%、非電量優于±5%。
(3)開放性和可擴充性: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適應不同規模和功能要求的應用,擴容方便。
二、系統特點及優勢
系統具有狀態監視功能,可實時監視機房環境參數和設備的工作狀態,可將歷史記錄及重要操作保存于數據庫;系統具有對智能設備進行監測及遙控功能,對設備進行遠程參數進行設置;系統可進行多站點多事件報警,自動判別線路通信狀態,提示出現故障的設備、區分設備故障類別,并傳送各類告警信息至監控中心;用戶可自定義故障告警級別,可以設定告警等級、告警門限;監控結構根據需要可以配置成二級或三級,網絡中斷條件下可以降級到本地監控模式;
三、監控內容
四、功能分析
1、監控中心功能。
可對本轄區內各監控站內設備的告警、性能等重要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存儲、分析、顯示、輸出;可查看各種告警、測量、控制的歷史記錄,查看并配置系統數據;可向監控站控制命令,實現遙測、遙控、遙調;可主動或被動接受查詢,向其他業務系統傳送告警和狀態信息。
2、監控分站功能。
監控站主要完成對站點內的各種數據采集、處理、告警與告警數據臨時存儲,并將采集的數據傳遞至監控中心,同時接受監控中心的控制命令,通過監控模塊對相應設備進行控制,按控制命令完成相關的控制工作。
3、系統管理功能。
包括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
五、系統組成
動環監控系統主要由監控中心、遠端監控單元、傳輸網絡三部分組成。本文以FE方式組網為例進行介紹。由監控站設備收集各被監控站的設備和環境的各種信息,通過遙測數據通道傳給通信站維護管理中心主機,對行車安全有影響的信息傳送至相應的監控中心,通信、信號維護管理使用者可在監控中心的終端上進行操作,將遙控指令通過ISDN傳給前置遙測處理機。
監控中心對現場監控設備傳送的各類信息,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存儲顯示打印、并用多種方式示警,出現故障后隨時進行相關處理工作,派班命令,記錄處理結果。完成控制命令給現場監控設備,完成對被控設備的控制。具有與高層管理中心聯網的功能。硬件設備主要包括應用/數據庫服務器、操作顯示終端、打印輸出設備、數據通信模塊等。應用/數據庫服務器主要用來對數據進行收集處理、數據存檔等,操作顯示終端主要給管理操作人員提供數據查詢、控制操作的手段。
監控分站是設在被監控的機房內的監控設備的總稱,設備組成主要是由通信單元、數據采集主處理機、各功能模塊及各種探測器、傳感器等部分,完成對各機房的環境(溫濕度,火災、水浸、防盜,動力電源電壓、電流等)及環境設備(如各種智能和非智能空調的控制、加熱器、除濕機的控制)進行告警、狀態監視和控制操作;對各種智能設備的監控采用智能設備協議轉換器來進行,對各非智能設備和環境狀態的監控主要由環境監控主處理機來進行數據采集、整理和進行管理。
篇2
[關鍵詞] 監獄 監控系統 設計
一、總體概述
“多媒體、數字化、智能化、全方位”是監獄系統實現“向科技要警力”的途徑,周界監控報警系統通過對監獄四周圍墻、監舍等重點區域進行嚴密的監控,不僅能在第一時間對越獄等事件作出快速反應,還能提供事件發生前后一定時間內的查證資料;同時為監獄的管理工作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手段,大大減輕監管人員的壓力,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二、需求分析
因某監獄監墻呈現多邊形,多處是以監舍代替監墻,監獄內各種建筑物多,存在多處相互不能觀察,而且犯人在監區內活動地點多,防范非常困難,根據某監獄和執勤武警部隊的建設需求,在監獄四周通過安裝周界報警系統,增強執勤武警和執法民警對犯人逃跑時提前預警的反應能力,防止犯人通過各種方式從監區逃跑。
三、技術分析
1、入侵檢測模式
ioimage自動入侵檢測模塊,可以自動檢測出視頻畫面中的運動行為特征。入侵檢測既可以在固定攝像機上使用,也可在PTZ攝像機上使用(支持在PTZ攝像機的各個預置位上進行自動巡視入侵檢測)。
入侵檢測支持三種檢測模式:運動行為模式、絆網穿越模式和圍欄入侵模式,絆網穿越模式基于絆線進行檢測,圍欄入侵模式則是專門對攀越或穿越圍欄周界而提供的檢測模式。
運動行為模式:當有人或交通工具侵入監控防區時自動發出報警。
入侵檢測可以設定多個任意形狀防區,多個防區位置可以重疊,互不影響。針對每一個防區,還可以指定該防區入侵者的類型(人和交通工具)、尺寸大小、入侵速度、最短入侵時間和運動方向等參數,各防區內各類型的參數可以獨立設定,互不影響。防區設定后,只有符合指定特征的入侵行為才會報警。而且對不符合條件的入侵將會被忽略。利用以上功能,可以在同一場景中檢測不同特征的運動目標。例如,擋在某一場景中檢測逆行車輛的時候,還可以同時檢測該場景中不在人行道上行走的人。
ioimage入侵檢測模塊側重于檢測人和交通工具,針對入侵者不同的尺寸大小和運動特征進行檢測,發出報警信號并提供即時的視頻確認機制,有效減少了由于誤報引起的不必要的警衛行動。
與被動紅外傳感器(PIR)、地面震動傳感器等傳統直線(或點式)傳感器相比,ioimage的入侵檢測模塊具有大范圍的入侵檢測能力,可以提供更大的檢測范圍、更高的檢測率(POD)和更低的誤報率(FAR)。
2、絆網穿越模式:當人或交通工具穿越絆網時自動發出報警。
絆網穿越模式允許用戶設定一條或多條任意形狀的絆線,針對每一條絆線還可以指定穿越絆線的非法方向(兩個單向或者雙向)。當以絆網穿越模式進行檢測時,在絆線平行方向運動的目標將被忽略,僅當目標穿越絆線時發出報警。
這種檢測模式適用于某些特定場合入侵檢測,例如攀越圍墻、穿越安全檢查點、穿越安全周界等。
圍欄入侵模式:專為檢測攀越(或穿越)周界和圍欄等行為所提供的快速配置模式。
圍欄入侵模式允許用戶設定一道或多道任意形狀的虛擬圍欄,每一道虛擬圍欄長度、高度和厚度可以獨立設置,此外還可以指定攀越(或穿越)某個虛擬圍欄的非法方向(兩個單向或者多向)。當入侵者在非法方向上攀越(或穿越)圍欄時將自動觸發報警。
這種檢測模式非常適合用于各種周界圍欄入侵防范,例如監獄(防止逃出)、監區(防止任意方向穿越)等應用場合。
ioimage自主自動PTZ智能跟蹤模塊,可以使攝像機對自身的云臺和變焦鏡頭進行自主PTZ驅動,并自動控制PTZ攝像機的進行云臺全方位旋轉和鏡頭縮放,針對被鎖定的運動目標進行視覺導向的自動跟蹤,以確保跟蹤目標持續以放大特寫畫面出現在鏡頭中央,這樣警衛人員可以更清晰的看到信息,同時還可以用于事后取證。自動PTZ跟蹤模塊彌補了固定攝像機監控事業狹窄的缺點,是完善的安全監控系統所必備的功能。
自主自動PTZ智能跟蹤模塊支持手工鎖定、自動鎖定和接力鎖定三種目標鎖定模式:手工鎖定模式:通過監控軟件手工鎖定運動目標;對于某一個PTZ攝像機,當其停留在某個預置位上時,用戶可以通過監控軟件來手動鎖定某個運動目標(例如通過鼠標點擊來鎖定目標),來觸發PTZ攝像機進行自主自動的PTZ跟蹤。
自動鎖定模式:在各個預置位之間進行巡視,當檢測到入侵時自動鎖定運動目標;一個獨立的PTZ攝像機,在其設定的各個預置位上都具有獨立的入侵檢測和觸發自動跟蹤的能力,因此可以用于對廣闊的區域進行監控。當自動巡視的PTZ攝像機檢測到一個入侵者的時候,攝像機可以自動鎖定入侵者并觸發跟蹤。跟蹤觸發后PTZ攝像機會自動拉近鏡頭,以確保入侵者在運動過程中始終以放大特寫畫面的方式出現在鏡頭中央。
3、接力鎖定模式:當某個攝像機檢測到入侵者后,通知其它PTZ攝像機來鎖定運動目標。對于某一個用于跟蹤PTZ攝像機,可以將其設定為與某個固定攝像機(PTZ攝像機)相關聯。這樣當被關聯的固定攝像機檢測到入侵(或被關聯的PTZ攝像機在某個預置位位上檢測到入侵)時,將自動通知關聯的PTZ攝像機跳轉到關聯預置位,并觸發自主自動PTZ跟蹤。
這種PTZ同步接力特性,不僅僅是提供了讓PTZ攝像機自動跳轉到關聯預置位的能力,而且還將固定攝像機場景中某個特定運動目標從眾多的目標中識別出來,并將它的位置坐標告知負責跟蹤的PTZ攝像機。因此,在進行自主自動PTZ跟蹤時,既不需要通過預先設置預置來定位目標,也不需要其它任何輔助攝像機或輔助傳感器來參與檢測跟蹤。
傳統監控中經常遇到侵入者跑出固定攝像機的監視畫面的問題,而自動PTZ跟蹤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當報警觸發時,不再需要警衛人員通過手工來操縱PTZ控制鍵盤來尋找入侵者,PTZ攝像機在接收到報警事件時會自動鎖定目標并觸發自主跟蹤,同時自動回傳即時視頻畫面。這樣,安全警衛人員可以從容做出決策,而不會像以往一樣只根據檢測到入侵的第一個場景做出盲目行動。
四、ioimage智能周界監控報警系統設計方案
1、監控場景:核心區
核心區內設一段距離(約3―5米不等)的緩沖區,緩沖區內不允許有人進入;當有人進入緩沖區時,要求系統可以立即報警,并能對其進行跟蹤。
1)監控的目的區域為從圍墻內沿起,往內3―5米得區域。因此,要求監控攝像機最窄處得視野范圍不應小于5米(小于5米的視野區為監控盲區,需要有其它攝像機來補充監控)
2)由于圍墻高5―7米,為保證攝像機本身的安全性以及監控的距離,應該將攝像機安裝在5米以上;
3)為確保堅實的可靠性,攝像機任何時刻都應該能監視到監控區域內目標的完整影像,因此攝像機監視最遠距離處得高度不應低于2米;
4)為確保自動監控的可靠性,最遠目標在屏幕上的高度不應小于屏幕的1/10;
2、監控場景:重點區
部分監墻長超過100米,四周由5―7米高的圍墻保護,圍墻四周設有站崗亭。圍墻內沿往內設一段距離(約3―5米不等)的緩沖區,緩沖區內不允許有人進入;當有人進入緩沖區時,要求系統可以立即報警,并能對闖入者進行跟蹤。
1)監控的目的區域為從圍墻內沿起往內3―5米得區域。因此,要求監控攝像機最窄處得視野范圍不應小于5米(小于5米得視野區為監控盲區,需要由其他攝像機來補充監控)
2)為確保監視的可靠性,攝像機任何時刻都應該能監視到監控區域內目標的完整影像,因此攝像機監視最遠距離處得高度不應低于7米;
3)為了實現長距離的無縫監視,前一臺攝像機必須能夠覆蓋到后一臺攝像機的監視盲區;
3、監控場景:全周界
篇3
關鍵詞:數字監控系統 設計方案 特點
一、說明部分
本篇文字目的是為初涉數字安防領域的公司提供一些參考以及可能的初步的指導。聲稱因本篇文字而造成的一切可能的損失,本司及作者不承擔任何責任。
二、設計方案正文部分
xxx數字監控系統方案設計書
1、數字監控系統簡介
2、用戶功能要求項目摘要或招標書項目摘要
3、工程現場情況勘察及分析報告
4、方案擬定(以單一項目為例)
4.1、工程總述、設計思想和依據
4.2、工程主要設備或者核心設備選型報表
4.3、設備選型及功能說明
4.4、系統構成及功能說明(含使用方法簡介)
5、關于售后服務
6、設備清單及報價 (略)
數字監控系統簡介 :
計算機數字監控系統是監控報警業界的新型產品,它將數字化視頻圖像記錄與多畫面圖像顯示功能和監視報警功能結合在一起,將逐步取代傳統模擬式多畫面分割器和長時間錄像機,具有靈活方便等特點。其處理流程圖示如圖1:
在此基礎上,采用高檔的工業控制微機、PC工作站機或者PC服務器,增加攝像機圖像輸入路數,提高多畫面圖像的顯示速率、增加對云臺和鏡頭的控制功能,配之以良好的人機交互界面,便構成了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數字式監控報警系統。
系統結構如圖所示:
1、計算機數字監控報警系統的主要功能:
1、選擇輸入攝像機的圖像
2、可從多路攝像機的輸入圖像中任選一路或多路在屏幕上
3、用硬盤對圖像作數字化記錄
4、數字化硬盤存儲及視頻解壓縮功能,可以完整的記錄下攝像機的高清晰度畫面,使畫面回放時也能達到極高的清晰度
5、評價多畫面分割顯示性能優劣的關鍵是影像處理與顯示更新速度和畫面的清晰程度控制云臺和鏡頭的運動
6、 響應報警及連動輸出功能,圖像經硬件壓縮后通過公共電話線或者局域網、廣域網遠程傳輸,再以軟件解壓重現壓縮后的視頻圖像,通過一對調制解調器在公共電話線或者局域網、廣域網上發送與接收,在接收端通過軟件解壓重現畫面。
2、用戶功能要求項目摘要
2.1、將本單位1號樓現有電視監控系統8個監控點的模擬符合信號引到本工程項目數字監控主機。本單位在1號樓和3號樓(本工程主機所在地)之間鋪設有光纜。
2.2、在3號樓后墻安裝雙鑒紅外探測器,以防有人從后墻越入。
2.3、在2號樓門前安裝1架全方位可控攝像機,用于監控辦公樓前的環境。
2.4、在3號樓報警控制指揮中心安裝16個21英寸專業彩色監視器,可以見看到所有的前端圖像。
2.5、在2號樓4樓會議室安裝分控設備、電動簾幕投影儀、專業功放及音響,對必要的圖像語音進行播放,供領導和指揮人員觀看和收聽。
2.6、系統采用鍵盤、鼠標控制方式,操作系統使用視窗界面。
2.7、系統可以對前端攝像機進行控制。
2.8、系統主機必須有足夠的外部存儲設備,能夠存儲30天內的所有錄像文件。
3、工程現場情況勘察及分析報告
在本工程項目中,共需安裝攝像機16只,安裝位置分布在1、2、3號樓和40米圍墻,其中3號樓4層6號機房為本系統主機安置地點。在1號樓和3號樓之間有埋地光纜可供傳送視頻信號之用。1號樓到3號樓之間的距離為1500米。2號樓距3號樓250米,之間可以布線。一號樓原有8個攝像機,其中3只工作正常,其余,有的因設備老化,已無法正常工作,有的因線路原因,不能將信號傳到目的地,需要重新布線,因該樓早已裝修過,施工有一定難度。考察其余8個攝像機的安裝位置,基本上符合安裝條件。位于3號樓4層的監控指揮中心具備計算機監控主機放置點的基本要求:環境溫度可調節防靜電地板、隔離電源、不間斷電源。由于,該單位附近有一家無線尋呼臺,再加上本單位的無線對講機通信系統,電磁環境比較不好。在選視頻傳輸線時必須考慮到這一點。2號樓4層的會議室分控安裝地點:已有現成可用的信息接口,在使用時,需要和網絡管理人員接洽。而且,在此安裝投影儀以及擴音設備時,不會遇到什么困難。
4、方案擬定
4.1、工程總述、設計思想和依據
以下方案是在綜合考慮了用戶的實際情況和工程現場情況勘察報告后做出的。本設計方案的設計目的是要把用戶單位的報警指揮中心建設成具有相當高的先進技術、數字化、可擴展的、切實有效的一道防范屏障。本方案在設計時綜合考察了當今流行的數種數字監控體系結構,結合用戶單位具體實際情況,本著適度超前、一流設計性價比優先的設計理念。
本設計方案遵循以下標準:
1、《北京市工業、民用建筑電器設施設計安裝規范》
2、《北京市安全防范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4.2、工程主要設備或者核心設備選型報表
依據設計方案,將在工程中使用下表所列設備
設備名稱
規格型號
產地
說明
數字監控系統主機
TOYA 6008S
韓國
系統心臟部件
攝像機
TOYA 500
韓國
圖像攝取單元
鏡頭
CAMPUTAR
日本
圖像攝取單元
報警器
C&K
美國
入侵探測單元
配套音頻卡
TOYA 800
韓國
音頻采集單元
視頻光端機
KT 4001
篇4
關鍵
•通過圖像監控結合遠程和本地人員操作經驗的優勢,避免誤操作;
•對主控室設備儀表盤進行監視;
•操作刀閘位置的視頻監控;
•配合其他系統(如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等)的工作;
•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與主站的雙向音視頻交流。
安全值班人員以及廠領導可以實時地掌握全廠重點部位的工作情況,比如燃料運輸線情況、電氣主控室、發電機組情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在發電生產現場、燃料倉庫等,能通過局域網實現本地的監控。這樣在正常生產時能得到第一手的資料;當發生故障時,能根據監控的實時報警功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報警信息和現場影像,為處理問題提供依據。
通過視頻監控、燈光聯動、環境監測監視現場設備的運行狀況,起到預警和保護作用,配合其他自動化系統的工作。
電廠圖像監控和防盜報警系統主要針對周邊圍墻、出入口、輸煤區、堆煤區、高低壓配電房、燃煤鍋爐的監視、錄像、聯動告警,提高安全生產的管理能力。
根據電廠的要求,并結合我公司多年在監控領域的設計和生產經驗,我公司按照標準特為電廠度身定做了數字圖像監控和防盜報警系統。
整個系統由前端部分、傳輸部分和監控中心三部分組成。
方案設計簡述
系統前端部分
系統前端部分包含視頻監控和周界報警。
•周界報警系統
周界報警系統是整個廠區安全防范系統的最外層的安保系統,是進行檢測廠區非法入侵的一道重要關卡。廠區周界報警系統在廠區的圍墻上安裝紅外對射報警探測器,與保安中心的報警控制器連接。當有人翻越圍墻時,相應的報警探測器能將報警信號送到保安中心的主機上,發出聲光報警、顯示報警位置。同時聯動圖像在屏幕上顯示。以便管理人員作出相應地處理。
周界報警系統主要是對廠區非出入通道的周邊區域進行管理,能實現在有非法入侵時,控制中心顯示區域報警,便于管理中心的人員調派和及時處理警情,目的在于及時檢測非法入侵。
報警設備的選擇主要有:紅外對射報警探測器、人體主動紅外報警探測器、紅外雙鑒探測器。
視頻監控
視頻監控主要可采用紅蘋果彩色低照度高清晰攝像機、黑白攝像機和一體化智能快球,根據不同的場所要求和方位可任意選擇使用那款攝像機。建議在一些單一且小范圍的地方采用固定攝像機,在一些要求改變一定監視角度和控制變焦的地方采用云臺,在一些要求能全方位快速的監視的地方采用高速一體化智能快球,在一些晚間使用的并且光線不足的地方使用彩色黑白自動轉換攝像機或采用紅外攝像機。當然所選的設備要求符合在電廠的特殊環境下可靠工作。所以必須滿足防塵、防靜電、防雷等。例如在輸煤區的還需要采用的隔離防護罩具有防靜電和防爆功能,并且還要具有防塵功能。在鍋爐房的還需具有防高溫功能等。所有的這一切都在我們的精心設計內。所有攝像機將拍攝的現場實時圖像傳輸到廠區的監控中心,操作人員在監控中心就可以直觀掌握現場情況和記錄事件事實,及時發現并避免可能發生的突發性事件,通過錄像設備進行錄像存儲,為廠區的安全與管理提供事實依據,為廠區內部人員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是人防和技防完美的結合,極大的提高了保安管理的效率。
系統傳輸部分
電廠環境一般表現為距離遠、有一定的強電干擾,并具有一定量的可燃粉塵和發電機組的高溫。所以系統的傳輸部分必須考慮這些因素。
電廠布線基本上考慮沿圍墻穿管埋地或在規劃時采用穿管預埋等方法,如果遠點到監控中心的布線距離在1000~1500m以內,我們可以考慮音、視頻信號線采用SYV75—9或更粗的傳輸線。如果傳輸距離在1500米以上3000米以下我們可采用加放大器的方法來實現遠距離的傳輸,如果在3000米以上我們可考慮采用無線傳輸或是采用光端機傳輸。采用什么方式傳輸我們可根據具體的環境和要求來定。
系統中心部分
系統中心部分設置在電廠監控中心內,所有的控制、錄像、存儲、顯示設備均設置在監控機房內。機房有一個桌面操作臺作為管理人員操作坐席和安放設備。監控機房主要負責對系統設備及視頻、報警等信號的監控和管理。同時配備了視頻遠程傳輸服務器,進行遠距離的視頻和控制傳輸。
•控制單元
系統主控是由一臺矩陣切換控制主機、一臺主控全功能控制鍵盤、一臺報警接口單元和一套多媒體管理軟件(含軟件、通訊接口卡)組成。系統主控能滿足現有攝像機視頻輸入和報警輸入,以及路監視器的音視頻輸出。同時,還具備紅外告警,聯動區域攝像設備。在值班室放置一臺副控鍵盤和一臺監視器用以平時的出入口管理和監視。同時在監控中心放置一臺遠程視頻服務控制器,進行遠程傳輸,本視頻服務器可在局域網上傳輸視頻信號和控制信號,只要在遠端的PC機上安裝工作站管理軟件即可進行遠程監控,可根據實際需要設置管理權限。
•錄像與存儲
主控室配置紅蘋果系列嵌入式數字硬盤錄像機,主要錄制存儲監控圖像。在每臺硬盤錄像機可安裝8個120G容量的硬盤,可使錄像資料保存一個月以上,同時硬盤可擴展到16個。
•顯示設備
系統在監控中心設置了6~8臺監視器,圖像的顯示可自由切換,這樣通過矩陣的順序切換、巡回切換、群組切換、自動切換的功能,對前端視頻信號進行任意的監視。
設備選型說明
電廠圖像監控和防盜報警系統從功能上將分為兩大類:一是周界防盜報警系統;二是道口、煤區等地的圖像監控。設備的選型我們就從這兩大功能入手描述。
為保障發電企業電網安全運行,及時掌握各個系統運行狀況和指揮處理運行障礙并解決高壓變電站、發電機組、低壓變電站、燃煤系統、傳輸系統、冷卻系統等的實時監視和防火防盜問題。需要一套穩定可靠的監控信息管理系統來輔助管理電廠的正常運行。
•通過圖像監控結合遠程和本地人員操作經驗的優勢,避免誤操作;
•對主控室設備儀表盤進行監視;
•操作刀閘位置的視頻監控;
•配合其他系統(如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等)的工作;
•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與主站的雙向音視頻交流。
安全值班人員以及廠領導可以實時地掌握全廠重點部位的工作情況,比如燃料運輸線情況、電氣主控室、發電機組情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在發電生產現場、燃料倉庫等,能通過局域網實現本地的監控。這樣在正常生產時能得到第一手的資料;當發生故障時,能根據監控的實時報警功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報警信息和現場影像,為處理問題提供依據。
通過視頻監控、燈光聯動、環境監測監視現場設備的運行狀況,起到預警和保護作用,配合其他自動化系統的工作。
電廠圖像監控和防盜報警系統主要針對周邊圍墻、出入口、輸煤區、堆煤區、高低壓配電房、燃煤鍋爐的監視、錄像、聯動告警,提高安全生產的管理能力。
根據電廠的要求,并結合我公司多年在監控領域的設計和生產經驗,我公司按照標準特為電廠度身定做了數字圖像監控和防盜報警系統。
整個系統由前端部分、傳輸部分和監控中心三部分組成。
方案設計簡述
系統前端部分
系統前端部分包含視頻監控和周界報警。
•周界報警系統
周界報警系統是整個廠區安全防范系統的最外層的安保系統,是進行檢測廠區非法入侵的一道重要關卡。廠區周界報警系統在廠區的圍墻上安裝紅外對射報警探測器,與保安中心的報警控制器連接。當有人翻越圍墻時,相應的報警探測器能將報警信號送到保安中心的主機上,發出聲光報警、顯示報警位置。同時聯動圖像在屏幕上顯示。以便管理人員作出相應地處理。
周界報警系統主要是對廠區非出入通道的周邊區域進行管理,能實現在有非法入侵時,控制中心顯示區域報警,便于管理中心的人員調派和及時處理警情,目的在于及時檢測非法入侵。
報警設備的選擇主要有:紅外對射報警探測器、人體主動紅外報警探測器、紅外雙鑒探測器。
•視頻監控
視頻監控主要可采用紅蘋果彩色低照度高清晰攝像機、黑白攝像機和一體化智能快球,根據不同的場所要求和方位可任意選擇使用那款攝像機。建議在一些單一且小范圍的地方采用固定攝像機,在一些要求改變一定監視角度和控制變焦的地方采用云臺,在一些要求能全方位快速的監視的地方采用高速一體化智能快球,在一些晚間使用的并且光線不足的地方使用彩色黑白自動轉換攝像機或采用紅外攝像機。當然所選的設備要求符合在電廠的特殊環境下可靠工作。所以必須滿足防塵、防靜電、防雷等。例如在輸煤區的還需要采用的隔離防護罩具有防靜電和防爆功能,并且還要具有防塵功能。在鍋爐房的還需具有防高溫功能等。所有的這一切都在我們的精心設計內。所有攝像機將拍攝的現場實時圖像傳輸到廠區的監控中心,操作人員在監控中心就可以直觀掌握現場情況和記錄事件事實,及時發現并避免可能發生的突發性事件,通過錄像設備進行錄像存儲,為廠區的安全與管理提供事實依據,為廠區內部人員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是人防和技防完美的結合,極大的提高了保安管理的效率。
系統傳輸部分
電廠環境一般表現為距離遠、有一定的強電干擾,并具有一定量的可燃粉塵和發電機組的高溫。所以系統的傳輸部分必須考慮這些因素。
電廠布線基本上考慮沿圍墻穿管埋地或在規劃時采用穿管預埋等方法,如果遠點到監控中心的布線距離在1000~1500m以內,我們可以考慮音、視頻信號線采用SYV75—9或更粗的傳輸線。如果傳輸距離在1500米以上3000米以下我們可采用加放大器的方法來實現遠距離的傳輸,如果在3000米以上我們可考慮采用無線傳輸或是采用光端機傳輸。采用什么方式傳輸我們可根據具體的環境和要求來定。
系統中心部分
系統中心部分設置在電廠監控中心內,所有的控制、錄像、存儲、顯示設備均設置在監控機房內。機房有一個桌面操作臺作為管理人員操作坐席和安放設備。監控機房主要負責對系統設備及視頻、報警等信號的監控和管理。同時配備了視頻遠程傳輸服務器,進行遠距離的視頻和控制傳輸。
•控制單元
系統主控是由一臺矩陣切換控制主機、一臺主控全功能控制鍵盤、一臺報警接口單元和一套多媒體管理軟件(含軟件、通訊接口卡)組成。系統主控能滿足現有攝像機視頻輸入和報警輸入,以及路監視器的音視頻輸出。同時,還具備紅外告警,聯動區域攝像設備。在值班室放置一臺副控鍵盤和一臺監視器用以平時的出入口管理和監視。同時在監控中心放置一臺遠程視頻服務控制器,進行遠程傳輸,本視頻服務器可在局域網上傳輸視頻信號和控制信號,只要在遠端的PC機上安裝工作站管理軟件即可進行遠程監控,可根據實際需要設置管理權限。
•錄像與存儲
主控室配置紅蘋果系列嵌入式數字硬盤錄像機,主要錄制存儲監控圖像。在每臺硬盤錄像機可安裝8個120G容量的硬盤,可使錄像資料保存一個月以上,同時硬盤可擴展到16個。
•顯示設備
系統在監控中心設置了6~8臺監視器,圖像的顯示可自由切換,這樣通過矩陣的順序切換、巡回切換、群組切換、自動切換的功能,對前端視頻信號進行任意的監視。
設備選型說明
電廠圖像監控和防盜報警系統從功能上將分為兩大類:一是周界防盜報警系統;二是道口、煤區等地的圖像監控。設備的選型我們就從這兩大功能入手描述。
為保障發電企業電網安全運行,及時掌握各個系統運行狀況和指揮處理運行障礙并解決高壓變電站、發電機組、低壓變電站、燃煤系統、傳輸系統、冷卻系統等的實時監視和防火防盜問題。需要一套穩定可靠的監控信息管理系統來輔助管理電廠的正常運行。
周界報警系統
周界報警系統主要是對廠區非出入通道的周邊區域進行管理,能實現在有非法入侵時,控制中心顯示區域報警,便于管理中心的人員調派和及時處理警情,目的在于有效防止非法入侵。
周界系統構成
圖1
如圖1所示周界報警系統由前端、傳輸、中心三部分組成,以下就這三部分分別進行闡述。
•前端
周界圍墻基本上是采用安裝主動紅外對射報警探測器,能有效防范外人從圍墻非法進入廠區。
對射探頭由一個發射端和一個接收端組成。發射端發射經調制后的兩束紅外線,這兩條紅外線構成了探頭的保護區域(如圖2)。
如果有人企圖跨越被保護區域,則兩條紅外線被同時遮擋,接收端輸出報警信號,觸發報警主機報警(如圖3)。
如果有飛禽(如小鳥、鴿子)飛過被保護區域(如圖4),由于其體積小于被保護區域,僅能遮擋一條紅外射線,則發射端認為正常,不向報警主機報警。
圖4
經過調制的紅外線光源是為了防止太陽光、燈光等外界光源干擾,也可防止有人惡意使用紅外燈干擾探頭工作。
為了能在室外惡劣的環境下正常工作,于是采用雙光束,可有效地降低誤報率。
•傳輸
從電廠廠區四周接收的各種紅外報警信息利用報警電纜傳輸到控制中心主機的報警主機,保證廠區的周界報警信號有效,快速的傳輸到報警中心。
為保障發電企業電網安全運行,及時掌握各個系統運行狀況和指揮處理運行障礙并解決高壓變電站、發電機組、低壓變電站、燃煤系統、傳輸系統、冷卻系統等的實時監視和防火防盜問題。需要一套穩定可靠的監控信息管理系統來輔助管理電廠的正常運行。
•中心
控制中心與圖像監控共用控制主機及鍵盤,通過鍵盤對前端設備進行布/撤防,在布防期間,若發生非法入侵,鍵盤顯示具體報警點,同時鍵盤和警號開始報警,并聯動廠區監控系統,顯示現場圖像,并予以記錄。
周界報警特點
反應迅速:接警時間極短,報警控制控制器檢測到報警信號后,在0.5s內即可將報警信息進行顯示和記錄。
報警聯動:報警時,系統報警可實現與閉路監控系統的聯動,對報警點情況進行記錄。并把該報警區域的圖像聯動顯示在電視墻上。
圖像監控系統
監控系統是現代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觀察者可以通過最易接受的信息方式—圖像和聲音獲取現場情況,具有實時影象、真實反映監控區域的特點;通過多點布控,達到全面監控功能,彌補了人員巡查顧此失彼的缺陷,與錄像系統配套,實現自動長期全面監控效果;在電力各個部門,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監視系統為廠區物資財產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同時通過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可以直觀地掌握現場情況和記錄事件事實,及時發現并避免可能發生的突發性事件,通過錄像設備進行記錄取證,還為廠區的安全與管理提供事實依據。
系統采用了技術先進的數字化網絡監控主機,該設備集成了多畫面處理顯示,視頻丟失檢測、圖像壓縮編碼/解碼、數字錄像/即時回放、影像資料管理、資料備份、還原、云臺/鏡頭控制等多種功能,可滿足現代化廠區監視錄像的全面功能要求;可取代傳統模擬錄像系統中的多畫面處理器、長時間錄像機(錄像帶)設備,操作簡單、穩定可靠、使用壽命長、長期管理、維護費用低,代表安防技術發展的最新方向。
圖像監控設計依據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與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系統通用圖形符號》GA/T74-94
•《電氣裝置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32-82
•《安全防范工程費用概預算編制辦法》GA/T70-94
•建筑平面圖
圖像監控設計思想
在安全防范領域里,閉路電視監控系統(CCTVSYSTEM)的地位舉足輕重,它可以及時地傳送活動圖像信息,并通過錄像設備進行記錄取證。目前,閉路電視監視系統己在現代化廠區被廣泛使用。在安保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JGJ/T16-92第16.1.2條規定“閉路應用電視系統的設計,應符合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質量優良的原則”,其相應的“條文說明”更明確指出,要求系統“積極采用新技術,新設備”。國家標準雖然預見到“控制技術和聯網接續設備的發展”,提倡“使用由微機控制的視頻切換匯接器,或在大系統中采用矩陣連接網絡”。但是近幾年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使閉路應用電視系統攝像、傳輸、顯示、控制四大部份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而千兆以太網和超大容量磁盤存貯技術應用于閉路電視系統,正日益受到重視。這種基于網絡技術的新型數字多媒體系統,稱為數字閉路應用電視系統,以其擴展空前靈活、攝像機安裝位置極其隨意、圖像存儲全部數字化、錄像回放無需倒帶快速方便、監控功能更加豐富完善和極易使用等特點,正在成為閉路應用電視技術的新一代產品。
根據技防管理部門對閉路電視監控系統的設計標準,參照開發商的實際使用要求,結合廠區安防系統的配置情況,我們對發電廠區閉路電視監控系統提出如下設計思想:
•我們在方案設計與建議中,力求使本系統與廠區建筑裝璜風格保持和諧統一,做到隱蔽、美觀又不影響使用效果。
•合理的攝像機布點,尤其是廠區主要出入口、辦公樓樓梯口、主要出入口等重要通道部位實施重點監察。
•選擇性能價格比較高的設備,根據項目的特點配置系統的設備,既要符合先進性的原則和安防系統規范的要求,又要盡量考慮為用戶節省工程費用。
•對于系統中設備的選取力求做到優選、精選、技術先進,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統的性能價格比及穩定可靠性,增加系統的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提高監控的范圍和質量,減少盲區。其主要設備均采用專業芯片生產,整個系統力求做到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經濟實用,操作維修簡便,并能保證系統在若干年后仍保持其先進性和穩定性。
本系統根據用戶的要求,實現以下目標
•對廠區主要出入口、次出入口、主干道、圍墻及其他重要區域進行監控。
•中心監控系統采用全數字化網絡監控主機進行圖像的壓縮、顯示、記錄和遠程傳輸。
•系統采用視頻移動錄像以節省存儲硬盤空間延長錄像時間。
•視頻丟失自動報警。
•設備自檢及故障報警。
•圖像自動/手動切換,前端設備的遙控。
•報警時,報警類別、時間、確認時間及相關信息的顯示、存儲、查詢及打印。
系統設備的組成
•攝像部分
廠區辦公部分采用固定攝像機主要在走廊、樓梯等地方。
廠區特殊儀表和狀態的監控采用云臺攝像機加裝防護罩。
廠區空曠部分全部采用高速一體化智能球,周界圍墻上立桿安裝高速一體化智能快球,能全方位監視圍墻內外和周界情況;在干煤區四角安裝高速一體化智能快球,監視干煤區全景;在廠區碼頭的主要路口安裝高速一體化智能快球,監視輸煤區全景。
•圖像傳輸
圖像傳輸采用SYV75—5,RVV2X1.0
SYV75—5視頻電纜用于圖像傳輸,其傳輸信號為標準視頻信號。監控安保工程需要高密度銅網編制的SYV75—5視頻同軸電纜,編制密度應達到90%以上。
為保障發電企業電網安全運行,及時掌握各個系統運行狀況和指揮處理運行障礙并解決高壓變電站、發電機組、低壓變電站、燃煤系統、傳輸系統、冷卻系統等的實時監視和防火防盜問題。需要一套穩定可靠的監控信息管理系統來輔助管理電廠的正常運行。
RVV2X1.0電源電纜用于攝像機電源傳輸,中心220V/AC電源傳輸到攝像機后通過變壓器轉換成12VDC或24VAC電壓給攝像機供電。盡量不要從中心直接傳輸低壓到現場攝像機,以避免電壓的衰減而導致攝像機不能正常工作。
與攝像機連接的電纜,電源線均采用專門插接裝置,以便維修。
•圖像顯示、錄像和控制
系統主控是由一臺矩陣切換控制主機、一臺主控全功能控制鍵盤、一臺報警接口單元和矩陣多媒體管理軟件(含軟件、通訊接口卡)組成。系統主控能滿足現有攝像機視頻輸入和報警輸入,以及多達16路監視器的音視頻輸出。
系統錄像配置了3臺八路嵌入式數字硬盤錄像機,主要錄制存儲監控圖像。在每臺硬盤錄像機內安裝2個120G容量的硬盤,可使錄像資料保存一周以上,機內硬盤可擴展到8個,最大可擴展至16個硬盤。嵌入式數字硬盤錄像機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統,避免病毒干擾,穩定性大大優于板卡式工控機,延長設備使用時間,維護簡捷,減少維護費用。
篇5
關鍵詞:視頻監控 視頻矩陣 攝像機 硬盤錄像機
中圖分類號: TP2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6)05-0000-00
1 引言
依據國務院第421號令《企業事業單位內部治安保衛條例》中的規定,廣播發射臺作為關系國計民生、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治安保衛重點單位,如何利用先進的通信技術、網絡技術、視音頻處理技術等構建一套穩定可靠、便捷直觀的安全防范監控系統,實現人防、物防和技術于一體,確實提高廣播發射臺的人身設備安全和播出安全。
視頻安防監控系統(Video Surveillance & Control System,簡稱VSCS)是利用視頻技術探測、監視設防區域并實時顯示、控制、記錄現場圖像的用于安全防范目的電子技術系統,一套設計優秀的視頻安防監控系統不僅能夠減少安保人員巡視巡查的人力物力,而且在一些惡劣特殊環境下也能夠代替人工進行長時間監視,讓人能夠看到被監視現場的實際發生的一切情況,并通過錄像記錄下來,為日后對某些事件的處理提供方便條件及重要依據。本文以某國家級廣播發射臺為例,詳細介紹了在發射臺復雜電磁環境下的視頻安防監控系統的設計思路和實施方案,拋磚引玉,以饗讀者。
2 系統功能需求
該視頻安防監控系統應該能夠實現對發射臺發射機房、變電站、天饋線場區等安全播出重點區域和臺區大門、武警哨位、辦公樓等治安保衛重要場所的實時監控,并在發射臺復雜的電磁環境下通過合理的信號傳輸方式將視頻監控畫面傳輸到中控機房的值班大廳。
值班人員能夠通過視頻安防監控系統的軟件控制界面簡便快捷地進行監視器畫面切換,數據查詢、視頻回放等操作,硬盤錄像機具備斷電記憶功能,在斷電的情況下,保留設置、錄像資料、地址信息、時間信息完整。全部視頻通道均能實時錄像、查詢、監視,遠程傳輸系統支持廣播功能,允許多用戶同時訪問同一視頻信號。實時視頻信號能通過無線局專網上傳至上級部門。能夠及時發現安全播出故障、隱患和違法犯罪活動,自動收集證據,為處置突發事件、分析解決問題提供可視化依據。
3 系統方案的設計
3.1設計的依據
本視頻安防監控系統主要設計依據是國標《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95-2007、《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50348-2004、《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 50198-1994和廣電行業標準《廣播電影電視系統重點單位重要部位的風險等級和安全防護級別》GA 586-2005以及廣電系統內部的相關技術規范。
3.2系統的組成
該視頻安防監控系統主要由采集前端、監控中心、遠程網絡監控三級機構組成,通過合理的信號傳輸方式對發射臺機房、變電站、天線場區以及臺區大門、武警哨位等重點部位進行有效的視頻監控。
(1)采集前端:發射機房對角安裝2臺廣角鏡頭彩色攝像機,能全面監控機房情況;變電站和門廳各安裝一臺,臺區大門安裝一臺,辦公樓頂安裝一臺高清變焦攝像頭,天饋線場區安裝9臺,主要監控匹配箱及附近區域。本方案中設計的視頻監控系統汲取了模擬閉路電視監控和數字視頻監控系統的優勢,將兩者合二為一,前端采用模擬閉路電視的技術手段,保證圖像的流暢性,并且不容易受到電磁干擾,后端將采集的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這樣數字化視頻可以在計算機網絡(無線局專網)上傳輸圖像數據,不受距離限制,信號不易受到干擾,可大幅度提高圖像品質和穩定性。
(2)監控中心:視頻安防監控系統控制中心設置在中控機房的值班大廳,由相關值班人員進行操作,硬盤錄像機具備斷電記憶功能,在斷電的情況下,保留設置、錄像資料、地址信息、時間信息完整,全部視頻通道均能實時錄像、查詢、監視,遠程傳輸系統支持廣播功能,允許多用戶同時訪問同一視頻信號。系統控制設備操作簡單,值班員經過授權后能夠通過矩陣鍵盤進行攝像機的操作控制。
(3)遠程網絡監控:本系統將前端視頻采集點的畫面實時的傳回監控設備,整個系統采用硬盤壓縮技術,所有的圖像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可以通過TCP/IP網絡,通過遠程監控管理軟件,控制硬盤錄像機及矩陣。硬盤錄像機通過RJ-45網接入交換機,圖像編碼方式為H.264。系統具備遠程訪問功能,領導或管理者通過局域網登錄視頻服務器實時查看前端監控場區情況,同時實現了歷史錄像資料的實時查看。
3.3系統的實施方案
該視頻安防監控系統的設計內容主要包括實現對音視頻信號的采集、信號傳輸與控制、本地視頻監控、遠程監控四部分。系統方案框圖如圖1。
3.3.1音視頻信號的采集
前端視頻采集共設置15個彩色攝像機,其中發射機房內設置2臺彩色攝像機,配電室1臺、門廳1臺;室外共設置11臺帶有云臺的彩色攝像機,主要分布在天饋線場區9臺、機房后院1臺、臺區大門1臺;其中室外11臺帶云臺的彩色攝像機要求配備前端解碼器,以供監控中心根據需求對攝像機進行操作控制。
包括室內、室外共15臺彩色攝像機通過同軸電纜將視頻信號連接到光端機的發送端,通過光纜將15路視頻信號發送給光端機的接收端。
攝像機視頻監控要求:
(1)視頻安防監控系統要求保證24小時連續監控。
(2)要求采用低照度的攝像機,當環境照度不足時,能打開紅外等,進行圖像攝錄。
(3)臺區大門:全天候監視出入人員、車輛。要求能夠將大門整體區域進行監控,能夠辨認出靠近大門5米人員的面貌,可采用面部識別技術;重要圍墻段:采取視頻監控或采取入侵檢測,視頻監控要能清晰拍攝其周圍環境。對入侵檢測設備,要保證其可靠性、準確性等;臺區分區監控:對整個臺區進行分區域監控,要求能分辨出移動人員和動物。
3.3.2信號傳輸與控制
按照信號的傳輸方式與功能,可將信號分為三類:本地視頻監控信號、遠程視頻監控信號、控制信號。
(1)本地視頻監控信號:光端機(端口)的接收端接收到15路輸入信號后,通過同軸電纜連接到視頻分配器(具體幾入幾出),將視頻信號分成兩路。一路通過同軸電纜供視頻矩陣輸出到電視墻;一路連接到1臺16路的硬盤錄像機,進行本地實時錄像及存儲。
(2)遠程視頻監控信號:硬盤錄像機通過RJ-45以太網接口接入交換機,通過TCP/IP網絡,實現局機關對各臺的視頻遠程監控功能。
(3)控制信號:矩陣發出的控制信號運用485線經過視頻分配器發送到設備前端解碼器(具體功能、參數)控制云臺和鏡頭等設備。
系統的傳輸信號要求可調節圖像參數與傳輸帶寬,可根據不同需求分別調節幀數、分辨率、圖像等參數,支持128K-1024Kbps傳輸碼率可調,本地圖像傳送延遲不大于0.5秒。
由于天線區干擾嚴重且傳輸距離較遠,視頻信號傳輸室外采用光纜傳輸方式,室內采用視頻電纜傳輸,整個系統為以后增容改造留有空間。模擬傳輸通道采用PAL制式標準,信噪比應達到45db~48db,數字傳輸采用IP網絡傳輸,支持TCP、UDP、組播、廣播等IP網絡協議,支持DNS、NAT端口映射,可配置網管策略,可為網絡分控預分配指定帶寬和QOS。
矩陣發出的控制信號經過碼分配器(線路為光纜或電纜)發送到設備前端解碼器,再控制云臺、鏡頭等設備。
3.3.3本地視頻監控
由四個46寸工業級監視器和控制鍵盤組成。監視器組成的電視墻可以同時輸出8路視頻信號,可多畫面輪巡,可定時將監控組內的攝像機輪流切換,切換時間可自由設定。
中控機房值班大廳的控制鍵盤通過矩陣系統,提供錄像資料的上墻顯示和直接利用硬盤錄像機遙控器進行本地歷史數據查詢。并且控制鍵盤可通過矩陣系統對視頻采集端的云臺和鏡頭等設備進行控制。
3.3.4遠程視頻監控
遠程視頻監控包括:局長辦公室、臺長辦公室、其他局域網網上監控。遠程視頻監控要求采用Http協議實現并通過以太網進行信號傳輸。圖像編碼格式為H.264,可通過IE瀏覽器實現遠程查看,通過遠程監控軟件,控制硬盤錄像機及視頻矩陣,方便快捷地查看調用監控數據及畫面。
篇6
一、工作目標
認真貫徹落實《縣2014年深入推進廉能風險防控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和《縣廉能風險分類管理辦法(試行)》、《縣廉能風險防控標準化作業評估驗收辦法》等文件精神,以規范權力運行為目標,推進廉能風險防控標準化作業,對廉能風險進行分類管理,建立健全機制制度,加快信息化進程,逐步建成廉能風險防控“標準化、制度化、公開化、信息化”管理體系,進一步推進權力公開透明規范運行,實現崗位權力風險最小化、廉政效能最大化、行政管理最優化,確保預防腐敗的各項制度和措施有效落實。
二、工作任務
2014年,在糧食系統各股室和相關站、隊全面鋪開落實廉能風險防控標準化作業。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理清和確定崗位權限(9月15日前完成)。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三定”方案,以及本單位的內部分工等規定,全面清理本單位對管理或服務對象行使的各類職權以及本單位各個工作崗位的職權,確定職權名稱、內容、行使主體(崗位)、法律依據、辦理條件,編制本單位《組織架構圖》。在此基礎上,優化權力運行流程,逐一繪制本單位《崗位職權運行流程圖》,形象表現各項職權的行進秩序。
(二)排查和確定廉能風險點(9月25日前完成)。根據清理職權的情況,采取各崗位工作人員自己找、干部職工評議、征求專家學者或行政相對人意見、工作人員分析論證和組織審定等方式進行,查找權力行使、制度建設、業務能力、思想道德、外部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廉能風險,并填寫《查找崗位廉能風險情況表》。
(三)評定廉能風險等級(10月10日前完成)。針對查找的廉能風險、權力的重要程度或發生問題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對各個工作崗位分別按“高”、“中”、“低”三個等級進行評定,分別用“”表示。一般情況下,本單位領導班子各成員崗位評定為“高”級,單位內設機構負責人、本單位直接負責人、財、物管理的工作崗位評定為“中”級,其他工作崗位評定為“低”級。
(四)制定廉能防控措施(10月20日前完成)。針對查找的廉能風險點,結合我單位工作實際,制定簡便易行、務實管用的防控措施,在此基礎上編制我單位的《廉能風險防控標準化作業規程》。
三、工作要求
(一)要落實責任。全面推行廉能風險防控標準化作業,既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工作的重要舉措,也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重要任務。各股室要把廉能風險防控工作作為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中心辦公室承擔日常工作;領導小組對本單位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將通過受理群眾舉報、定期開展專項檢查、責任倒查等方式進行檢查,對廉能風險防控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問題,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相關規定,對股室負責人進行問責并約談。
篇7
關鍵詞:大跨度、大空間建筑;防火分區;設計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some cities, the large span and large space building obtained a rapid development, as fire front researchers, should vigorously carry out the performance-based theory research, accelerate the performance-based fire-protection design science to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establish as soon as possible with our country performance-based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standard, the fire law enforcement personnel better service instruction. For this reason, this paper mainly to the large span and large space building fire partition design are also discussed.
Keywords: big span, large space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division; design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消防性能化設計在我國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國內也成立了部分防火研究所,專門從事大空間建筑的防火性能化研究,并得到了大量的實踐和應用。建筑物內劃分防火分區可以把火勢有效地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同時可以為人員安全疏散、消防撲救提供有利條件。但是近年來大量大跨度、大空間建筑的興建,特別是大面積、大體量建筑等的建設,如大型展覽館、商場、倉儲式超市,這些建筑需要交通便利,物流通暢,上下通透,因而使得按照傳統的分區方法或措施進行的防火分區時無法同時滿足使用功能和防火功能上的要求。
一、大跨度、大空間建筑中傳統分區方法存在的問題
(1)大面積防火卷簾防火效能無法保證。大面積使用復合型防火卷簾經常出現許多其它問題,如卷簾箱的縫隙、導軌及卷簾下部常常因受熱而變形,導致卷簾無法落下;防火卷簾下方堆放貨物、雜品等也可能使卷簾不能落下;防火卷簾受火焰作用向受火面凸出,出現較大的縫隙,失去阻火隔煙作用;此外,面積較大時也往往不能保證在火災中全部卷簾關閉。這些都極大地降低了防火卷簾的防火效能。
(2)長距離水幕保護,供排水無法保證。按照規范,作為防火分隔,一般水幕帶的有效寬度不宜小于6m,通常要做三排配水管,因此需要比較龐大的供水系統。目前在一些大型建筑中采用水幕代替聯片的防火墻時,防火分區的分隔長度達幾十米到上百米,這在實際工程中幾乎不可能實現,因為這些分隔要保證6m的水幕帶寬每小時需要數百噸甚至上千噸的水,這些水量的供應一般無法滿足,同時這些水量的排放也將十分困難。
二、大跨度、大空間建筑防火分區設計對策。
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以及建筑業的對外開放,作為消防部門本身而言,根據國情不同,自然條件不同,不能簡單地完全照搬國外的規范。通過運用安全工程學的原理方法,對建筑物的火災危險性進行量化分析,對火災過程及其影響進行科學決策,并驗證預定的消防安全目標能否達到,最后再視情況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調整。它強調從系統安全的高度出發,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對火災的影響,研究如何實現建筑物的總體安全,得出最經濟合理的設計方案。以下方法可以借鑒:
(1)防止轟燃。通常情況下建筑火災先是可燃固體發生陰燃,當達到一定溫度并遇有通風條件,陰燃開始轉變為明火燃燒,隨后,可燃物的燃燒速率迅速增加,在火源上方出現煙羽流,在升騰中不斷卷吸周圍空氣,當煙羽流受到房間頂棚阻擋后,便向頂棚下方擴散開來。隨后,煙羽流在下降不長的距離后又繼續上浮,并在室內形成逐漸增厚的熱煙氣層,溫度越來越高,濃度越來越大,此時如果起火室對外界的傳熱速率不太大,室內的溫度將會逐漸升高,由于火焰、熱氣層和壁面將大量熱量反饋給可燃物,將加劇可燃物的熱分解和燃燒,結果使火災發展到轟燃階段,一旦發生轟燃,起火室中的各種可燃物基本上都開始燃燒。目前一般認為要使室內發生轟燃,地面可燃物接受到的熱通量應不小于20kW/m2,或頂棚下的溫度應接近6000℃,此外在轟燃發生之前,燃燒速率一般認為要超過40g/s。影響轟燃的因素應包括:可燃物的性能和存放數量;向燃燒區供應空氣量。如有的建筑,空間很大具備了足夠的空氣供給,頂棚溫升慢,熱量散失快,故較難發生轟燃;有些建筑,空間在有效的噴淋控火和降溫作用下,轟燃也較難形成;有些建筑,空間較小,通風條件不理想,空間內無控制初期火災設施,一旦通風突破限制極易形成轟燃。要達到防止火災擴散和蔓延的目的其措施應不只設置防火分區一條,如控制可燃物的數量、限制氧氣的供給等措施都可以防止火災大規模的蔓延,這些具體措施必須針對具體建筑通過科學的計算分析,嚴格的理論或實驗證明可以達到阻止火災蔓延的目的。
(2)強化自動消防措施設置,設立動態防火分區。按照傳統的理解,設置防火分區就意味著采用防火墻、防火門窗等實物對建筑空間進行分隔,從而將火勢限定在分區范圍內。它強調的是對“火勢發展范圍”的控制,因此是一種靜態的、被動的火災控制手段;防火分區同時還隱藏著另一層含義,即勿需對空間進行實體分隔,而是通過設置高密度、快速反應的水噴淋裝置,建筑材料的不燃化及可燃界面的非連續化等措施將火勢限定在更小的范圍內。它突出的是對“著火源”的控制,因而是一種動態的、積極的防火手段,因而也是一種動態的防火分區,它可將火勢控制一定的保護范圍之內。動態防火分區的確定必須要考慮建筑的功能、性質、規模等基本情況,同時還應根據建筑人流、物流、時間、空間、內部、外部、靜態、動態等具體場景的不同,結合建筑的其它性能化防火設計予以考慮,通過火災動力學原理以及各種消防措施的綜合分析加以選擇。目前我國還沒有比較權威的綜合設計分析方法,但一般而言,當建筑內設有靈敏可靠的消防設施(如快速反應水噴淋系統)、起火源及火災負荷得到有效控制、可燃物質的非連續化或相互間形成的自然間距、合理的安全疏散體系都有保證,同時也具有相對完備的可共享的市政消防資源、嚴格規范的內部管理機制等時,則我們認為可以考慮采用動態防火分區的方法。
(3)設置防火隔離帶。以大跨度、大空間展廳為例。火災中產生的煙氣是導致人員傷亡、火災蔓延擴大的主要因素,而展廳中心大空間結構有足夠大的蓄煙空間,合理設置煙氣控制系統可以延緩和降低煙氣危險來臨時間,并且大廳和周圍區域空間開闊,有利于及時開始疏散,如果再考慮能夠有效防止火勢在整個展廳內肆意蔓延的消防加強措施,則可以保障展廳內
人員在安全疏散期間不會受到煙氣的威脅。會展類建筑的展廳內部雖然不能采取嚴格的防火分隔措施將其劃分為多個防火分區,但是如果借用森林火災和草原火災中常用的“防火隔離帶”概念,利用“防火隔離帶”將展廳劃分為多個面積小于10000m2的防火單元,也能夠起到有效阻止火勢蔓延的作用。“防火隔離帶”的設置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①該區域內嚴禁布置展位,保證無可燃物存在;②達到一定的寬度條件,保證“防火隔離帶”一側發生火災時,不會輻射引燃另一側的可燃物。第一個條件可以通過地面設置相應的警戒標志和嚴格的管理來實現,第二個條件則需要通過相應的輻射理論來計算分析,以確定其需要的最小寬度值。
(4)推廣應用自動掃描定位噴水滅火系統。自動掃描定位噴水滅火系統,是一種智能型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而該智能系統不僅具有較大的覆蓋面積(最大保護半徑可達到15m以上),且具有較高的豎向保護范圍(最大保護高度可達到20m以上),特別適用于大空間場所,解決了傳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大空間滅火難的問題。系統由消防水箱、水泵、系統附件、供水管網、智能型電動閥、總線控制裝置等組成。其工作過程是:平時系統處于監控狀態,當滅火系統發現火情時,對啟動系統進行掃描對準火點定位,然后報警、啟泵、開閥、噴水滅火。滅火后系統恢復到監控狀態,如有復燃,系統重復以上過程,直至將火徹底撲滅。由于采用了計算機技術,賦予了系統一定的智能,它能對周圍環境進行感知并作出反應,經計算機分析、判斷、確認后,實施滅火。因而,在出現火情時能及時探測,準確定位,快速滅火。
參考文獻:
[1]張志剛,徐海煒.論新型智能消防系統在大空間建筑中的應用[J].武警學院學報,2011,(8).
篇8
系統以工控機為核心,輔以一定的外圍簡單電路,通過GPIB、USB以及串行通信口,把現有的測量儀器連接起來,并通過編程人員開發針對測量過程的控制軟件。測量者只需要把儀器與設備正確地連接起來,向汁算機發出簡單的操作指令就可以實現測量、數據分析、處理和記錄的全過程。
1、作為COM 組件的測量儀器
在軟件開發中,可以先將儀器設計成COM組件。儀器的功能在C()M組件設汁中要全部實現并給出相應的接口函數,在虛擬儀器軟件中通過調用這些組件來實現對具體儀器的操作。這樣,編程人員在開發虛擬儀器控制軟件時可以把具體的儀器當成組件來對待,通過組件的各個函數來完成實際儀器的各個指令操作。這樣做不但容易對硬件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排錯,而且一旦硬件更新,開發人員只需要作針對C0M的升級維護即可。
以某型頻譜分析儀為例,設汁測量某信號在控壓變化范圍內的雜散值的過程:
1) 首先調整頻譜儀到對數坐標系,并根據該信號的變化范圍設定頻譜儀的中心頻率及合適的帶寬以保證頻譜儀在控壓變化范圍內可以捕獲信號.這樣實現了測量雜散初始化的子過程;
2) 在不同的控壓點讀取帶寬內信號主瓣外的所有信號,以最大的旁瓣值作為雜散值。為了避免信號的白噪聲影響雜散值的測量.采用同一控壓點測量若干組信號用軟件求平均的思路.平滑白噪聲引起的信號起伏,取平滑后的雜散值作為測量結果,這樣實現了測量當前信號雜散值的子過程。
該型頻譜儀在連續測量若干組信號求平均的過程中,相鄰兩組數據測量之間有一個工控機與頻譜儀通信的時間,這就削弱了信號的時間相關性,不利于平滑白噪聲。為了提高測量的準確性,引入了可以作均值測量的頻譜儀,工控機只需讀取均值測量后主瓣外的所有信號最大值作為當前信號雜散值即可。按上述思路重新設計頻譜儀COM組件,測量雜散值的過程還是按照上述的測量流程圖,虛擬儀器軟件調用更新后的組件,程序員甚至可以不用改虛擬儀器軟件中的一句源代碼。
對同一信號改進前后軟件測出的雜散值分別為-76.3dB和-78.2dB,而用標定設備測出的值為-78.51dB,改進后軟件的測量值更加準確。
2、采用Access數據庫作實時測量存檔
在測量過程中,有時設備會因為突然斷電、計算機病毒發作等一系列不可預期的故障導致測量過程意外中斷,但此時用戶測量可能還沒有結束,也沒有大提交測量報表,而在系統內存中的數據將會全部丟失,這對用戶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必須對用戶的所有測量結果做一個實時的數據庫備份。
對用戶測量全過程進行監控的數據庫采用全部內存變量存儲的方式,包括用戶的設定量、用戶的測量結果、用戶的操作步驟以及測量結果的自動評判,都在數據庫中建立相應的字段。在用戶進行虛擬儀器操作時。每新測量一個產品都會以用戶填入的產品編號及測量時間新建一條測量記錄,操作過程中實時地把用戶的操作及結果同步提交到數據庫中,只有當用戶全部測量完畢并保存報表之后,該條記錄才被刪除,否則記錄予以保留,留下來的某條記錄即為某個非正常退出系統的實時測量存檔,這就是系統實時測量存檔的過程。當用戶下一次打開虛擬儀器軟件時,軟件會自動加載該數據庫,如果數據庫存在數據記錄,則在加載操作界面之后會提示用戶有以前未完成的任務,讓用戶選擇是繼續未完成的任務還是刪除某次不全的測試記錄,如果選擇繼續則會給出未完成任務列表,讓用戶選擇開始某一次未完成的任務,用戶選擇后會自動把數據庫里對應的值恢復到虛擬儀器操作界面,恢復某一次意外狀態前的結果,這樣通過系統的問詢及用戶的選擇,實現了加載測量存檔的過程。當然,如果用戶也可以選擇刪除某些不全但不想保留的測試記錄,對存檔數據庫進行清理,同樣也可以選擇全新測量,開始新的操作。
虛擬儀器軟件的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
3、系統性能評價
篇9
電力在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中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電力生產的規律、以及電力企業的自身需要決定了電力必須安全生產。發電廠生產涉及的設備、技術、工種、專業很多。隨著電力生產技術的發展,各種新技術、新工藝、新的管理方式不斷應用于發電廠,機組也逐步向大容量、高參數發展。這些對發電廠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安全管理自身也從事故后的分析管理, 向事故發生前的預防管理發展我公司結合多年的經驗, 制定了此監控方案。
系統建設依據和目的
實現電子監考,杜絕考場舞弊現象;
對工廠重點區域實現實時監控;
可以通過監控了解工廠安全情況;
讓遠程管理成為現實;
以最簡單的方式提供高速圖像傳送;
讓工廠安全防范管理更具效益 。
設計原則及技術標準
1. 設計原則
根據工廠的現場實際情況,對整個視頻監控系統進行全面規劃。
可擴展性:閉路電視監控系統應是一個相對開放的系統,系統各部分能滿足生產過程需要,運行、調試、操作簡單直觀,維護方便;系統可集中管理、監控,分散控制,總體結構具有較強兼容性和可擴展性,既便于系統的充實、完善、改進和提高,又便于設備的更新、換代;
經濟性:系統優化設計,子系統具有標準化、模塊化,在實現先進性和保證可靠性的前提下,達到較優的性能價格比。
2. 技術標準
系統設計主要遵從公安部 1994 年頒發的公共安全行業標準和有關國家標準,如: (JGT1)《電視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BJ115 -87);《工業電視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和要求》 GA/74-94;《安全防范系統通用圖形符號》 BG50198-94《民用閉路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100BASE-T);《計算機網絡規范》等其他與本項目有關的國家標準、法規、文件等。
設計方案
1. 系統概述
本工程要求設置全廠工業閉路電視監視系統, 本規范書描述的全廠工業閉路電視監視系統包括生產區域閉路電視監視系統和非生產區域閉路電視監視系統,生產區域監視的范圍包括主輔機、輔助系統(三期部分)等設備,非生產區域監視的范圍包括辦公樓、廠門和圍墻等區域。
2. 前端監控系統結構設計及說明
(1)前端監控系統概述
前端監控系統的任務是能夠在任意時間內全方位、無盲區的收集傳輸圖像、語音信息,在圖像畫面上應有攝像機的編號,攝像機的部位地址和時間、日期;可以存儲下所有攝像機圖像 30天的歷史數據錄像資料,要求存儲下來的數據能達到 352×288(PAL)或以上的分辯率效果,并可以隨時調出記錄內任何時間的錄像進行察看;監控系統的畫面應能任意排列組合,畫面切換時能做到自動或手動兩種;視頻信號可在電視墻上進行切換、輪循調看。并可在任意監視器上調用任意一臺攝像機圖像。
(2)前端監控系統設計說明
攝像機: 采用進口“索尼”、“松下”、“日立”彩色攝像機,為1/3’CCD,PAL 制,并具備下列性能: 彩色CCD 芯片 1/3'像素值:752(H)×582(V) 掃描面積:4.8(H)×3.6(V)mm 掃描模式:625 行/50 場/25 幀,水平15625Hz,垂直50Hz 水平清晰度:不低于480 線 最低照度:不低于1.0Lux(彩色)/0.02 Lux(黑白) 信噪比:50dB(AGC OFF)
動作電壓:24AC/220VAC,50Hz 具有背光補償和自動增益控制(AGC)功能。同時包括電源同步、電子亮度控制等功能,當攝像機采用云臺時,還有智能逆光補償功能,電源由賣方提供的系統供給。
光端機:攝像頭與控制系統之間的信號傳輸可采用光纜連接,也可采用視頻電纜直接連接。當采用光纜連接時,在光纜的兩端必須設置發、收光端機鏡頭采用自動光圈,按監視距離、監視物體的狀況及范圍采用手動變焦或電動變焦鏡頭。鏡頭選用日本COMPUTAR 品牌。 電動變焦鏡頭性能指標不低于下列要求: 焦距:滿監視區域要求(光學變焦倍數20 倍,電子變焦倍數為10 倍)
相對孔徑: F1.6-16C 自動光圈,手動變焦鏡頭性能指標不低于下列要求: 焦距:滿監視區域要求(至少為3。0~8mm)
相對孔徑: F1.4 鏡頭的接口是CS 等標準型式。 變焦距攝像機采用具有日夜轉換功能的彩色攝像機,光學變焦倍數20倍,分辨率應在480 線以上, 照度1.0Lux(彩色)/0.02 Lux(黑白),具有背光補償功能。固定彩色攝像機(具有日夜轉換功能)配置的鏡頭應為自動光圈手動二可變鏡頭。 鏡頭焦距至少應該滿足3.0~8mm 的變焦范圍。
攝像機防護罩: 根據所處環境選擇合適的防護罩,室外安裝的全天候防護罩有加熱恒溫器、風扇、雨刷器及其控制器,其電源由賣方提供。室外防護罩的防護等級不低于IP66,可承受太陽輻射和 60℃溫度,室外罩殼被設計成防止電廠現場的腐蝕、鹽蝕、磁場。室內攝像機防護罩等級不低于 Ip54。
云臺/支架:攝像機和鏡頭控制電纜直接通過云臺內部與外部連接,無零亂電纜外型美觀,材料選用高強度阻燃 ABS,符合消防要求配有圓型和方型安裝板,不需另外安裝支架。
室內型/室外型(室外電動云臺能防塵、防水、防腐、防太陽光輻射),具有帶動攝像探頭上、下、左、右轉動的功能。 應用于室外的電動全方位云臺的防護等級為 Ip66。并滿足下列幾項參數:
旋轉角度:水平 350°,垂直±60°
旋轉速度:水平≥ 11°/S,垂直≥ 4°/S(室外); 水平≥ 5°/S,垂直≥ 2°/S(室內)
工作溫度: -15°C~55°C(室外),0°C~50°C(室內)
工作電源: 24V/220VAC 單相 負載:大于實際所需
環境標準: Ip66(室外)支架安裝維護方便。
監控主機: 監控主機是整套系統的核心設備,本項目中選用性能穩定/運行可靠/技術先進的設備,保證了系統的高實時性、可靠性和穩定性。前端監控系統將配置視頻采集裝置、報警裝置、矩陣設備等; 視頻采集裝置是安裝在前端現場的攝像機,可帶控制云臺,允許監控中心通過網絡遠程控制攝像機; 報警裝置是布置在現場的各種報警傳感及聲光電報警裝置, 支持人為或自動觸發報警信號。 本方案的前端視頻服務設備建議采用MPEG4數字硬盤錄像機。 考慮到目前每個前端裝備多路視頻采集設備,每個監控前端可以配置一臺MPEG4數字硬盤錄像機(輸入路數可選,4―36路)。
數字矩陣卡:矩陣是一種32 路輸入16 路輸出的視頻矩陣切換監控系統設備,其最大可切換32路視頻輸入信號(例如攝像機)等其它視頻信號到16路視頻輸出(例如監視器、視頻錄像機等),可受計算機或遙控器控制,可將多臺設置為不同的地址,由上位機軟件統一管理控制,從而完成擴大輸入輸出的要求。例如將第一臺地址設置為1,第二臺設置為 2,然后上位機軟件中同時添加 1、2 號地址,那么此時系統就可擴展為64×32(輸入信號與輸出的任意切換僅限于相同的地址)。
矩陣卡功能特點如下:
視頻切換
32×16小型矩陣可將32個攝像機中任一信號切換到16個監視器中任一監視器,任一個監視器可隨時調用顯示。系統的心臟是一個全交叉的矩陣開關,可由計算機或遙控器控制做單路切換、前16路與后16路的序列切換或自動切換。
自動切換
自動切換是指攝像機輸入的視頻信號按順序自動循環地顯示在一個單獨的監視器上。 攝像機畫面的顯示時間可以通過計算機進行設10置,每一通道可單獨設置是否參與自動切換。
前16路與后16路的序列切換
一次向前或向后16路切換是指將一組攝像機畫面(1-16或17-32)順序地切換到連續的監視器上(1-16) ,此功能主要用于檢測。
斷電自動儲存
32×16 小型矩陣具有突然斷電,自動記憶斷電前攝像機輸入信號與輸出監視器的對應狀態的功能,具體操作見斷電自動儲存功能的實現。
磁盤陣列提供 HD-1394/USB2。標準計算機接口解決方案,以最適合用戶的需求,為用戶提供性價比最佳的海量存儲解決方案。
使用3.5,普通IDE 硬盤,支持 ATA/ATAPI-6 國際標準協議,支持大容量硬盤。模塊化標準結構設計,配置出最貼切用戶需求的全系列陣列產品,亦可提供便捷的OEM 服務。產品支持4/8/12/16 位硬盤機架。可選配標準電源、冗余電源、帶UPS 電源、帶UPS 冗余電源等多種電源方案,適應環境需求。強化散熱系統設計,可延長IDE 硬盤的使用壽命,允許設備在更寬容的環境條件下 24 小時不間斷運行。冗余結構散熱風扇、電源設計,支持在線熱插拔維護。
真正的陣列產品,每個硬盤在主機端都能夠獨立產品傳輸符合 USB2.0 或1394接口規范。傳輸速率可達240Mbps 或480Mbps兼容嵌入式DVR和工控式DVR 系統具有HD-1394/USB2。多主機接口,連接簡單整體后背板設計,信號穩定不掉盤盤柜可以通過預留接口實現多臺級聯,真正海量存儲大功率服務器電源,保證系統工作穩定2個12cm 冗余風扇,散熱更好LED 面板可以方便的顯示硬盤的工作和在位狀態4/8/12 三種盤位,適合不同容量要求超大容量:支持160G 大容量硬盤;兼容Windows、Unix、Linux等操作系統。
(3)前端系統核心設備――數字硬盤錄像機介紹
支持OVERLAY 與DIRECTDRAW多路同時預覽;
基于H.264 標準的純硬件視頻壓縮,不占用CPU 資源;
支持視頻制式:單路1-25幀/秒(PAL) 、1-30幀/秒(NTSC)可調;
錄像幀率在1-25 幀(PAL)、1-30 幀(NTSC)可調,視頻碼率在20Kbpx-2Mbpx 范圍內任選;
支持CBR/VBR 工作模式,在 VBR 模式下,可設置最大可變位率峰值,碼流可調;
對主流PC 主板、各型號主流工控主板、顯卡等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支持多區域、多靈敏度的動態檢測和目標檢測;
支持雙碼流功能,局域網傳輸延時不超過0.5 秒;
支持原始圖像捕獲,并以BMP 格式存儲,圖像高清晰;
支持字符、時間疊加OSD 功能,支持 Logo 疊加;
支持視頻區域局部馬賽克遮擋;
支持回放圖像局部放大;
具有Watermark 數字水印功能;
單機支持 1-16 路視頻輸入,可同時實現多路實時監看、錄像、回放;
可用WINDOWS MEDIAPLAYER進行錄像文件播放。
支持制式:PAL、NTSC 視頻采集率:704×576、704×288、352×288、176×144 幀率:單路25F/S(PAL) 、30F/S(NTSC)
輸出碼率:20Kbps-2Mbps b. 功能特點
顯示
實時顯示:提供1/4/9/16 及自定義畫面等多畫面輪視功能; OSD功能:可在視頻圖像上疊加時間顯示,顯示格式如“XXXX 年XX 月XX 日星期X”等多種格式; LOGO功能:可在視頻圖像上任意位置疊加透明或非透明 LOGO 圖標,可做畫面遮擋功能。 字符串疊加:可以在預覽畫面上輸入各種字符, 來顯示各種信息。
錄像
錄像模式:連續錄像、報警聯動錄像、動態檢測錄像,各種普通錄像與報警錄像均可實現快速檢索; 壓縮碼率:可支持固定碼流及 MPEG-4 變碼流壓縮方式,壓縮碼率可根據現場狀態自動調節,保證畫面清晰度,杜絕馬賽克現象; 圖像分辯率:可以支持CIF,H-D1,D1等幾處錄像格式; 音視頻同步:音視頻信號實現精準同步壓縮,確保音視頻同步。
回放
多路回放:支持1-9 路回放; 回放功能:加速、減速,暫停,單幀,全屏播放; 精確回放:采用拖動式數據播放定位指針,時間定位可精確到秒;其他:截圖,截片斷,提供導出文件功能。
報警功能
移動偵測報警:當畫面發現有移動物體時,可觸發移動偵測報警,觸發錄像通道錄像; 聯動報警功能:8路報警輸入/4路報警輸出,報警輸入可設置為常開型/常閉型,報警設備可以是煙感探測器、溫感探測器、紅外探測器等,報警時可聯動錄像/聲音警告; 無視頻信號報警:當視頻丟失時,可引發相應的報警功能。
設備控制
云鏡控制:支持大部的云臺,快球控制; 數字矩陣:支持矩陣的切換控制以及上電視墻功能。
數據存儲
文件存儲:循環存儲,自動覆蓋,磁盤滿自動覆蓋。
網絡
遠程數據存儲:可以將錄像資料直接存儲到網絡分控端; 遠程控制:支持遠程云鏡和控制圖像的調節參數,如亮度、對比度等以及雙碼流功能; 電視墻功能:支持通過硬解壓卡功能來實現上墻功能; 切換功能:支持在 VGA 或在電視墻上圖像的輪流切換功能;網絡報警:支持報警上傳圖像,電子地圖等功能。
3. 傳輸系統
(1)傳輸系統概述
對這種規模大、集成度高的網絡,我們建議采用Client/Server 結構模式,即將網絡結構建立在各類信息分布處理和集中管理相結合的方式上;由于將數據處理工作放在各客戶機(Client)獨立處理,減輕了服務器(Server)的負擔,設備的性能可得到了良好的應用,而且資源信息可以分布共享、集中管理,使得系統的可靠性、開放性不單單依賴服務器,互補性很強。這種結構靈活性好,速度快,可靠性高,是當今流行的網絡系統方案。
(2)傳輸系統設計說明
為了保證網絡的總體性能,應盡量在工程上采用目前比較成熟的技術,以保證從一開始網絡就處于良好的狀態之中;目前局域網中比較成熟的技術有FDDI、Ethernet、Fast Ethernet、Token Ring。在設計網絡時同時也應密切注視著網絡技術發展的熱點,為了保護投資,應盡量采用有著廣闊發展前景的網絡技術;目前在網絡界研究機構和廠商非常關注的技術是 ATM 和千兆以太網技術。 在這里擬采用千兆以太網技術作為中心局域網的主干, 用百兆交換到桌面,這種技術是 IT 行業的主流技術, 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可以使校園網絡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會被淘汰。
安保中心監控系統結構設計說明
1.安保中心監控系統概述
監控中心要能夠適時、準確、清晰地接收前端傳輸到中心的圖像、語音、報警等信息,同時進行上述信息的圖像抓拍和資料存儲,能夠實現前端報警優先推出圖像,中心自動輪切監控,能在中心的電視墻上進行屏幕切換及自動切換,中心能及時準確的對前端進行控制,中心要留有較大的擴充空間。
2.監控中心系統設計說明
監控中心系統主機介紹 監控中心系統是整個網絡視頻監控的核心模塊, 它對下可以連接前端各種數字錄像機并接入前端視頻畫面、 接收并轉發前端的各種報警信號、轉發監控終端對前端的控制指令,對上可以接收輪流終端及電視墻或監控終端的視頻調度命令、轉發視頻至相應終端、按監控終端的指令對相關視頻進行實時錄像。 本系統設計報警計算機終端,內嵌有可實現硬件解壓的壓縮卡, 20以及電視墻大屏幕等主要設備。 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支持前端視頻信號轉換及監控畫面輪切,可設置多種輪切策略;
電子地圖支持, 可在中心大屏幕上顯示電子地圖及報警點位置和詳細資料;
雙向語音對講,監聽前端聲音或對前端下達語音指令;
遠程控制功能,通過監控終端在監控中心即可對前端進行云臺控制、設置各種報警等;
系統管理可按級別、管理范圍和管理級別設置用戶,并分配權限;
用戶進入系統必須經過安全認證, 且只能對管轄范圍內的對象進行操作;所有操作通過系統日志記載;
可自定義畫面的監視通道分布點;
篇10
關鍵詞:可燃氣體;易燃液體;油罐區;泄漏監測;消防監控
中圖分類號:TE9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2009)02-0043-02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國內各地煉油廠、石油化工廠、石油庫、液化氣庫等易燃易爆場所的數量和規模都相當可觀。油品和化工成品儲罐區。這些場所皆有爆炸危險,易導致大范圍火災而造成撲救困難和人身重大傷亡及財產的重大損失,同時也帶來了廣泛的油罐區消防安全問題。鑒于油罐區特殊的火災危險性,在罐區內設計安裝監測與消防安全監控系統具有實際意義,其目的在于將罐區內諸多的危險因素及環境和工藝參數給予實時監測、報警和監控,分析判斷儲罐區的安全狀態,及時預測可能的事故后果和消除事故隱患,避免火災事故發生[1]。
一、油罐區火災特點及原因
石化儲罐區儲存的物質主要是油品及液化氣等可燃、易燃液體,可燃液體常溫下遇點火源易起火燃燒,且具有流淌性,裝盛可燃、易燃液體的容器、管道一旦發生泄漏,會產生可燃氣體及易燃液體蒸氣,尤其是蒸氣壓較高的可燃液體,在流淌過程中液體蒸發速度加快,不斷地從液面散發可燃蒸氣,一旦接觸火源,即使是極其微小的火花,都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石油產品的火災有以下特點及原因:
1.著火速度快,火勢兇猛。按一般規律,燃燒可分為初起階段、發展階段、猛烈階段。而石油產品著火,分三個階段,亦不明顯,而且在極短的時間內,甚至在一瞬間,就形成了火海,其速度之快,火勢之兇猛,是石化儲罐火災特點之一。由于石油產品易燃燒的特性,主要是以其閃點、燃點、自然點來衡量的。一般石油產品的閃點與燃點相差約1℃~5℃;即使閃點在100℃以上的石油產品,其燃點比閃點僅高30℃。例如:汽油的閃點是-50℃~30℃,爆炸極限上限6.48,下限1.58,自然點是415℃~530℃,一旦泄漏,迅速變為油蒸汽與空氣混合,形成易燃、易爆氣體。它被氣流推動、擴散,其漂移距離一般在45.7左右,這時,哪怕是遇到閃電一樣的火花,剎那間也會引起一場火災,其火勢就在整個油蒸汽范圍內猛烈燃燒。所以,閃點越低的石油產品,其火災危險性越大,燃燒速度越快,火勢兇猛。
2.火焰高,輻射強。例如一個5000 M3油罐燃燒時,若直徑為11.5 M3時,其輻射熱度平均值為1400大卡/平方米?小時;若直徑為23m時,則為3000~4000大卡/平方米?小時。
3.煙霧大,毒氣重。石油產品一旦著火,其煙霧和有毒氣體,比其他物質高出34倍,特別是部分原料其本身就有毒性,如二氧化硫、硫化氫、一氧化碳、環氧乙烷等。如果火場中有這些有毒物料,其有毒氣體會更濃。
4.爆炸危險性大,連鎖反應快。石化儲罐區一旦有易燃液體、氣體泄漏,遇火星,即可閃燃或因超溫超壓引起爆炸,如果撲救措施不力,則易引起連鎖反應,造成損失。
5.沖擊波力大,破壞性強。石化儲罐區生產裝置一旦發生火災爆炸事故,其沖擊波在瞬間可摧毀設備和廠房。
6.受熱膨脹快,流動范圍廣,擴散快。石油產品受熱后體積膨脹快,同時蒸汽壓力增強,若物料儲存于密閉的容器中,就會造成容器的膨脹,甚至炸裂;一旦發生破裂,液體泄漏出,就會流動擴散;而液體流動擴散的強弱取決于油品本身的黏度,黏度低則流動擴散性強,會向四周流散,造成大面積燃燒。
7.容易蒸發,火災難以控制。石油產品尤其是輕質油品具有易蒸發特性,比重越輕的油品其蒸發越快,閃點亦越低,火災危險性越大。石油產品的蒸發有兩種狀態:靜止蒸發是指在比較嚴密的容器內的油在空氣不太流通情況下,液面發生的蒸發現象;流動蒸發是指油品在進行泵送或灌裝時,油品或周圍的空氣處于流動情況下,或二者都處在流動情況下所發生的蒸發現象。石油產品的蒸發速度與溫度、蒸發面積、液體表面空氣流動速度、液面承受的壓力、比重等因素有關;蒸發速度較快的油品,其蒸發油氣在空氣中的濃度易超過爆炸下限而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其比重一般在1.59~4.00之間[2],往往在作業區空間、地面彌漫飄蕩,在低洼處聚積不散,大大增加了火災危險性。
8.容易沸騰突溢。儲存重質油品的油罐著火后,由于輻射熱作用、熱波作用和水蒸氣作用,有時會引起油品沸騰突溢,使燃燒的油品大量外溢,甚至從罐內猛烈噴出,擴大災情。
9.容易產生靜電。石油產品的電阻率一般在1012Ω?cm左右,當沿管道流動與管壁摩擦和在運輸過程中因震蕩與車、船管壁沖擊,以及在裝卸、灌裝、泵送等作業過程中,都會產生靜電且電位高達2~3萬伏。靜電的主要危害是靜電放電;當靜電放電產生的火花能量達到或大于油品蒸氣的最小點火能量時,會立刻引起燃燒或爆炸。
二、油罐區火災安全監測及消防監控需解決的問題
石化消防安全的核心問題是通過監控手段保障生產過程安全。在石化生產過程體系中某一環節的消防安全問題,應與石化生產體系及生產工藝緊密結合、與企業發展決策緊密結合。因此,石化儲罐區可燃氣體及易燃液體泄漏檢測與消防監控與消防監控系統在設計中需解決下列問題:
充分考慮生產過程復雜的工藝安全因素、被保護對象火災特殊性、或蔓延和連鎖反應問題,實現消防安全與生產工藝相結合。
通過計算機通信、控制與信息的有機結合,實現不同消防安全單元或區域、不同消防安全監控設備的纖細交互。
進行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實現數據庫的圖形化及可透視性、消防安全信息共享和消防安全事故分析診斷。
顯然,實現石化儲罐區的消防安全具有強烈的針對性,應綜合考慮石化生產體系安全要求和實際生產工藝狀況,形成相關設計、施工指導原則和方法。
三、儲罐區可燃氣體及易燃液體消防監控系統設計
(一)系統設計原則
石化儲罐區可燃氣體泄漏監測及消防安全監控系統的設計思路,是根據石化儲罐區消防安全監測要求,采用系統集成方法設計構造系統,實現石化儲罐區安全參數實時監測處理和安全狀態分析,及時預測可能的災害事故后果,并通過聯動控制裝置有效啟動現場消防設備或滅火設施。
根據上述思路,系統設計遵循兩項原則:一是管理軟件與系統硬件相結合,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安全管理規則和事故處置預案,將安全管理要求和事故處置預案與硬件系統有機結合起來,確保設備監測可靠性和聯動有效性;二是生產監測與安全監控相結合,通過連鎖控制、自動停車及其他參數控制等措施,使罐區進出料生產過程控制與靜態安全參數監測協調互補,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
(二)系統硬件結構
圖1石化儲罐區火災監測與滅火聯動控制系統結構圖
根據石化儲罐區的特點,考慮到工藝參數和火災參數的監測要求,石化儲罐區可燃氣體泄漏監測及消防安全監控系統采用圖1示結構形式,以兼顧工藝監測參數DC4~20mA傳輸和火災參數頻率量傳輸的不同要求,以及滅火設備聯動控制所需的信號要求。
圖1系統中,火災參數探測一般采用防爆型火災探測器,如選用防爆型火焰光探測器、防爆型電子感溫探測器、線纜感溫探測裝置等;工藝參數監測則根據數據通信協議要求,設計構造防爆型DDZ轉換器,接受處理儀表輸出信號,如可燃氣體濃度、氣體成分、儲罐溫度、液位、壓力等工藝參數探測器的輸出信號[2];監控主機主要完成對工藝安全參數及火災參數的連續采集處理和狀態分析,及時預測事故并采取處理措施,有效啟動現場消防設備,實施滅火操作。
(三)系統軟件設計
按照系統集成方法,石化儲罐區可燃氣體泄漏監測及消防安全監控系統的應用軟件采用模塊化編程,主要包括系統主控模塊、事故處理模塊、信息通信模塊、消防管理模塊等,功能如下:
1.系統主控模塊。主要完成數據采集處理、報警判斷與聯動控制輸出、自動與手動控制方式切換、系統管理。
2.事故處置模塊。根據監測數據完成對監測區域安全狀態的事故狀態分析預測,對工藝安全進行操作控制和處置緊急情況,實施救災方案。
3.信息通信模塊。主要完成通信協議管理、數據通信控制、異地遠程聯網
4.消防管理模塊。主要完成系統操作管理、設備工況管理、防火管理與數據存儲。
按上述模塊劃分,系統應用軟件可采用Windows環境下編程語言,面向對象設計應用界面和數據庫,全面支持可視化編程,提供集中數據管理功能。
(四)數據通信傳輸
在數據通信方面,石化儲罐區可燃氣體泄漏監測及消防安全監控系統主要依靠各類探測器采集現場數據并送入監控主機,通過對各類參數的數據分析處理和預測判斷,產生報警與消防設備聯動控制信號,同時將監測數據及各種信號存入系統數據庫,并通過遠程傳輸方式送入上級管理中心,實現數據分類地存儲、數據共享、信息查詢和業務管理等功能。石化儲罐區可燃氣體泄漏監測及消防安全監控系統的數據通信傳輸方式圖2所示。
圖2石化儲罐區可燃氣體泄漏安全監測及應急處置系統數據傳輸框圖
四、結語
綜上所述,石化儲罐區可燃氣體泄漏監測及消防安全監控系統是石化儲罐區的消防安全基礎設施之一,對安全參數監測的準確程度、固定滅火裝置的聯動及時性、應急處置措施的合理性、系統無故障工作時間、系統運行成本等各方面指標,需結合實際工程綜合考慮。
參考文獻
[1]陳南.石油化工儲罐區火災探測報警及遠程滅火聯動控制系統研究[J].公安部科研項目技術研究報告,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