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設計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6 10:33: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消防設計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消防設計論文

篇1

消防性能化設計

1存在的問題

因為本建筑的體量過大,在現行規范范圍內仍然存在一些無法解決的困難。具體為:①建筑中間大商業區無自身安全出口;②疏散樓梯不能直通室外;③超市及地上商業疏散寬度不足[1]。

2性能化分析解決方法

(1)為解決洛陽泉舜財富購物中心的中間大商業區無自身的安全出口、部分樓梯間在首層不直通室外的問題,設計中采用將中庭的通道區域作為“亞安全區”的設計方案。“亞安全區”的實現需要保證以下幾個條件:①中庭通道區域無固定火災荷載;②控制中庭周邊商鋪或商業火災煙氣不進入中庭;③即使中庭周邊商鋪或商業內發生失效火災,煙氣溢出進入通道區域,也能被排煙系統迅速排出,不會對中庭人員造成危害[2]。

(2)疏散寬度不足的問題。對超市及地上商業疏散寬度不足的問題采取如下措施:①增加開向相鄰防火分區的疏散門,使得起火防火分區內有較為充裕的疏散寬度,并盡量縮短人員的逃生路線行走距離;②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采用快速響應噴頭,使得在火災發生或發展初期即可被撲滅或抑制,以控制火災發展規模,延長人員安全疏散的可利用時間;③在原設計的基礎上適量加大機械排煙量。

在此基礎上分析地下一層超市和地上商業部分的火災危險性,設定最具有代表性的火災場景。通過對加強消防措施下的建筑的火災危險性進行研究,判斷人員是否能安全疏散,從而判斷建筑在消防措施加強的情況下能否保證人員的安全疏散。

性能化設計模擬分析

1步驟

①分析現場狀況:防火分區、疏散設計、防排煙系統;②設定安全目標:人員安全,財產安全;③選擇分析方法:定性、定量、計算機模擬;④分析影響因素:建筑結構,自救系統,使用情況;⑤給出分析報告:到達危險狀態時間tH。各時間關系見圖1?;馂牡竭_危險狀態時間為tH,人員疏散完畢的時間為tE,當tH>tE時,能保證人員安全疏散。

2性能化設計中火災場景設置

(1)地下商業火災場景B1?;鹪垂β?.8MW,火災類型t2快速火。以此檢驗火災時機械排煙系統的有效性和人員能否安全疏散。

(2)1層商業火災場景A1,設于中庭走道防火分區14中庭。火源功率1.0MW,火災類型t2快速火。檢驗地下1層防火分區14中庭發生火災時中庭機械排煙系統的有效性,考察人員是否能安全疏散,進而驗證中庭定義為“亞安全區”能否成立。

(3)1層商業火災場景A4,A5,設于防火分區13商場內。火源功率8.0MW,火災類型t2快速火。檢驗商場內自動滅火系統未動作的情況,機械排煙系統的有效性,考察人員是否能安全疏散。

(4)2層商業火災場景A6,設于2層防火分區2主力店內。火源功率3.0MW,火災類型t2快速火。檢驗火源附近的一部樓梯被封堵,檢驗在部分疏散出口不可用的情況下,2層防火分區2發生火災時機械排煙系統的有效性,考察人員是否能安全疏散。

(5)2層商業火災場景A7,設于2層防火分區7商場內?;鹪垂β?.0MW,火災類型t2快速火。檢驗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失效的情況下,2層防火分區7發生火災時機械排煙系統的有效性,考察人員是否能安全疏散。

3計算結果

(1)人員載荷按GB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以下簡稱《建規》)第5.3.17條第4、5項計取,影城內各放映廳人數的確定,參考建筑圖紙中放映廳的座位數確定。人員疏散模型軟件采用Pathfinder,根據模擬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具體見表1。

(2)人員疏散時間:緊急情況下的人員全部疏散完畢時間包括火災探測時間(talarm)、人員反應時間(tresp)和人員疏散運動時間(tmove):te=talarm+tresp+tmove。本性能化設計中將talarm設為60s,tresp設為120s。通過軟件模擬計算,以煙氣層能在人員疏散過程中保持在危險高度處能見度不低于10m、溫度不超過50℃、濃度不超過500ppm為安全判斷依據,人員疏散結果匯總如表2。

性能化設計的主要措施

本文采用“亞安全區”的設計概念來解決洛陽泉舜財富中心購物中心中間大商業無自身的安全出口、部分樓梯間在首層不直通室外的設計難點。

1中庭防火分區應采取的消防安全措施

(1)中庭通道區域禁止布置商鋪、展示等,禁止進行任何商業活動。

(2)中庭通道區域的頂棚、墻面、地面裝修材料和固定家具采用不燃材料;商鋪的頂棚、墻面、地面裝修材料采用不燃材料,固定家具采用不燃或難燃材料。采光頂棚應為不燃材料,耐火極限應滿足規范要求。

(3)中庭的電氣線路應使用低煙無鹵阻燃型電纜。

(4)中庭通道區域回廊及周邊店鋪的自動水噴淋滅火系統均采用響應溫度為68℃的快速響應噴頭。

(5)大商業與中庭通道區域間應采用防火墻、特級防火卷簾和甲級防火門或防火隔間進行防火分隔。

(6)商鋪作為防火單元,最大允許建筑面積為300m2。商鋪與中庭通道區域間采用防火墻、特級防火卷簾和甲級防火門或防火隔間進行分隔。商鋪、商業等之間采用耐火極限不小于3.0h實體墻分隔。

(7)連接樓梯間前室與中庭通道區域的走道,其兩側應為耐火極限不小于2.0h的實體墻,走道端部應設甲級防火門,走道內應采用不燃材料裝修。

(8)中庭頂部應設置機械排煙,排煙量按換氣次數不小于6次/h計。

(9)商鋪內應設置機械排煙,排煙量應符合《建規》第9.4.5條的規定。

(10)中庭內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現場廣播系統引導疏散。

(11)中庭內不應設置任何影響人員疏散的設施,地面或墻面應設置保持視覺連續的疏散導流標識。

(12)中庭兩側設室內消火栓,間距不大于30m,每層設消防器材站。

2疏散措施

(1)對于負1層超市部分區域疏散寬度不足的問題,當其他設計均滿足相關規范要求的情況下還采取如下加強措施:①負1層超市區域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采用快速響應噴頭。②疏散寬度不足的防火分區應在防火墻上增設開向相鄰防火分區的甲級防火門,使得防火分區內的疏散寬度滿足規范的要求。

(2)對于1~4層商業區域疏散寬度不足的問題,當其他設計均滿足相關規范要求,并采取如下加強措施:①1~4層商業區域應在防火墻上增設開向相鄰防火分區的甲級防火門,使得防火分區內的疏散寬度及疏散距離滿足規范的要求。②1~4層商業區域的機械排煙量應按《建規》允許最大防煙分區面積乘以120m3/(h•m2)計算。

篇2

關鍵詞:七氟丙烷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安全疏散設計預算設計圖紙

1.前言

哈龍滅火系統自問世以來,由于在滅火方面具有濃度低、滅火效率高、不導電等優異性能,在世界各地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其主要應用于大型電子計算機房、通訊機房、高低壓配電室、檔案館等重要場所。然而,大量的科學實驗證明哈龍對大氣臭氧層有破壞作用,有礙人類的生存環境。為保護人類健康及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聯合國制定了《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發達國家自1994年1月1日,停止生產和使用哈龍滅火劑,發展中國家則可延長到2010年。于是尋找新的滅火劑替代哈龍成為必然。目前哈龍滅火劑的替代物主要有兩大方向:一是以其他滅火系統替代哈龍滅火系統,如二氧化碳、細水霧等滅火系統。二是新型的“潔凈氣體”滅火劑和相應的滅火系統,如鹵代烴滅火系統、惰性氣體滅火系統。在各種潔凈滅火劑中,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是七氟丙烷和煙烙盡。

下面就二氧化碳滅火系統、煙烙盡滅火系統和七氟丙烷滅火系統,對其滅火效率、系統投資、保護生命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并說明XXX片區樞紐樓的最佳氣體滅火系統的選擇是七氟丙烷滅火系統。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和煙烙盡滅火系統都是使氧氣濃度下降,對燃燒產生窒息作用,從而撲滅火災的。七氟丙烷在火災中有抑制燃燒過程基本化學反應的能力,其分解物能夠中斷燃燒過程中化學連鎖反應的鏈傳遞,因而滅火能力強,滅火速度快。由此可見,二氧化碳滅火系統、煙烙盡滅火系統和七氟丙烷滅火系統是兩種不同的滅火機理,這兩種不同的滅火機理決定了七氟丙烷滅火系統在設計濃度上要遠遠低于二氧化碳滅火系統和煙烙盡滅火系統。三種滅火系統的最小設計濃度7%、34%、37.5%。所以七氟丙烷的滅火效率是最高的,市場上經常使用的氣體滅火劑綜合性能如表1.1所示。

氣體滅火劑綜合性能對照表表1.1

滅火劑名稱

FM-200

(七氟丙烷)

CO2

(高壓)

INERGEN

(煙烙盡)

HALON

(哈龍)

生產廠家

美國大湖公司

國產

美國安素

國產

適用范圍

同1301,但由于惰性大,高度和氣瓶間距離均受一定限制

與`1301同,適用于無人區域

與1301同,但保護面積不可超過1000米2

A、B、C類及電氣火災,通常適用于無人區域

滅火方式

化學與物理

物理

物理

化學

設計濃度

8-10%

34-75%

37.5-42.8%

5-9.4%

滅火速度

最慢

最快

貯存壓力

2.5/4.2Mpa

5.8MPa

15Mpa

2.5/4.2Mpa

工作壓力

2.5/4.2Mpa

15Mpa

15Mpa

2.5/4.2Mpa

噴嘴壓力

≥0.8Mpa

≥1.4Mpa

≥0.8Mpa

酸性值

中等

最低

毒性值

中等(含氫氟酸)

LOAEL

10.5

濃度大于20%人員死亡

52

7.5

NOAEL

9.0

43

5.0

氣體產物

HF

CO2

N2、CO2、Ar2

HF、HBr

啟動產物

N2

N2

N2

N2

氣體與空氣重量比

5.8

1.51

1.22

5.05

影響系統投資的主要因素是系統設備投資、系統瓶站建筑投資及系統的維護保養費用等。目前市場上二氧化碳、煙烙盡與七氟丙烷的單價比為1:13:110。但二氧化碳滅火系統和煙烙盡滅火系統需要的滅火濃度高,自然滅火劑的用量就大。值得注意的是,煙烙盡滅火系統其氣體是以高壓氣態儲存的,其輸送距離可長達150米,大大超過了其它以液態儲存的滅火劑的輸送距離。所以它一套組合分配的裝置可以保護的防護區數量可以很多,這樣煙烙盡滅火系統的經濟性是顯而易見的。瓶站的建筑面積與滅火劑的用量是聯系在一起的,所以七氟丙烷滅火系統需要的瓶站的建筑面積要大大小于二氧化碳滅火系統和煙烙盡滅火系統。但由于煙烙盡滅火系統保護的距離長,所以需要的瓶站的數量也少。二氧化碳滅火系統需要的儲存容器,系統體積大、重量高,需要瓶站的建筑面積大,瓶站的建筑投資大。關于系統的維護保養費用,10年時間二氧化碳、煙烙盡與七氟丙烷系統滅火劑的再充填的費用比約為1:4:85,所以二氧化碳和煙烙盡的再填充費用是相對低的。通過上述各方面比較煙烙盡滅火系統的系統投資是最低的。

在保護人身安全方面,七氟丙烷人未觀察到不良反應的濃度為9%,系統最小設計濃度為7%,煙烙盡人未觀察到不良反應的濃度為43%,系統最小設計濃度為37.5%,所以七氟丙烷和煙烙盡在防護區噴放對人體是相對安全的。但七氟丙烷在高溫條件下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HF,所以它使用時的濃度必須低于NOAEL值,而且滅火時的拖放時間不能過長。而二氧化碳在34%以上會使人窒息死亡。據統計,近幾年世界上由于火災中被二氧化碳窒息而死的人每年多達80余人。所以二氧化碳系統不適合人員出入較多的場所。

XXX片區樞紐樓需要氣體保護的區域多為通信機房、尋呼機房、交換機房等,工作人員和值班人員較多。六層以下多為商務中心等公共場所,人流量也較大。該建筑需要氣體保護的防護區多,空間也較大,組合分配的系統也多。綜合考慮以上各方面,雖然二氧化碳滅火系統具有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無腐蝕性、不污染環境等優點,但瓶組占地面積大、泄露點多,給以后的維修會帶來一系列的難度。而且氣體容易從液壓站的開口處流失,保證其滅火濃度也較難。滅火劑的沉降也較快,特別是在高度和空間較大的情況下,高處火災就難以撲滅。煙烙盡滅火系統雖然系統投資低,對人體安全等許多優點,但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完整的設計規范。所以該建筑采用的最適合的氣體滅火系統為七氟丙烷滅火系統。它的滅火效率高,對大氣臭氧層的損耗潛能值ODP值為零,對人體相對安全,瓶組占地面積小,但它只適用于撲滅固體表面火災,不適宜撲救固體深位火災。

2.七氟丙烷滅火系統設計

2.1工程概況

XXX片區樞紐樓地上十七層,地下兩層,裙房三層,輔房三層。建筑面積23000平米,建筑高度為67.7米。四層到十六層層高3.9米,其中七至十六層的通信機房、電力室、電池室、傳輸機房、LS機房、ATM機房、網管中心、軟件中心、計費中心和新技術發展用房,需要用氣體滅火系統進行保護,采用七氟丙烷滅火系統對其進行保護。

根據《高層民用建筑防火設計規范》該建筑為一類建筑,耐火等級為一級,危險等級為中危險等級Ⅰ級。七層到十六層需要氣體保護的區域,設有防靜電地板,地板高0.5米,凈空高為3.4米(比例為5:34)。

2.2七氟丙烷(FM—200)滅火系統

2.2.1七氟丙烷氣體滅火劑性能及滅火機理

七氟丙烷滅火劑HFC-227ea(美國商標名稱為FM-200)是一種無色無味、低毒性、電絕緣性好,無二次污染的氣體,對大氣臭氧層的耗損潛能值(ODP)為零。其化學結構式為CF3-CHF-CF3。在一定壓強下呈液態儲存。在火災中具有抑制燃燒過程基本化學反應的能力,其分解產物能夠中斷燃燒過程中化學連鎖反應的鏈傳遞,因而滅火能力強、滅火速度快。

2.2.2七氟丙烷滅火系統工作程序及原理

當防護區發生火災時,滅火系統有三種啟動方式:

自動啟動:此時感溫探測器、感煙探測器發出火災信號報警,經甄別后由報警和滅火控制裝置發出聲光報警,下達聯動指令,關閉聯鎖設備,發出滅火指令,延遲0-30秒電磁閥動作,啟動啟動容器和分區選擇閥,釋放啟動氣體,開啟各儲氣瓶容器閥,從而釋放滅火劑,實施滅火。

手動啟動:將滅火控制盤的控制方式選擇鍵撥到“手動”位置。此時自動控制無從執行。操作滅火控制盤上的滅火手動按鈕,仍將按上述即定程序實施滅火。一般情況,保護區門外設有手動控制盒。盒內設緊急啟動按鈕和緊急停止按鈕。在延遲時間終了前可執行緊急停止。

應急啟動:在滅火控制裝置不能發出滅火指令時,可進行應急啟動。此時,人為啟動聯動設備,拔下電磁啟動器上的保險蓋,壓下電磁鐵芯軸。釋放啟動氣體,開啟整個滅火系統,釋放滅火劑,實施滅火。

2.3系統設計

2.3.1滅火方式

按防護區的特征和滅火方式采用全淹沒滅火系統,管網輸送方式為組合分配系統。

全淹沒滅火系統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向防護區噴放設計規定用量的七氟丙烷,并使其均勻的充滿整個防護區的滅火系統。組合分配系統是用一套七氟丙烷的儲存裝置通過管網的選擇分配,保護兩個或兩個以上防護區的滅火系統。優點是減少滅火劑的用量,大大節省系統投資。因為本建筑需要氣體保護的機房較多多,所以采用組合分配系統最為經濟可行。

2.3.2防護區的劃分

《規范》中規定:防護區宜以固定的單個封閉空間劃分;當同一區間的吊頂層和地板下需同時保護時,可合為一個防護區;當采用管網滅火系統時,一個防護區的面積不宜大于500m2,容積不宜大于2000m3。

根據《規范》規定,把該組合分配系統四個系統中各個防護區的劃分歸納于下表,其中最大保護區的面積為310.25m2,容積為1210m3。

系統劃分表表2.1

系統(一)

系統(二)

編號

保護區名稱

樓層

編號

保護區名稱

樓層

1

左LS機房

7F

1

左傳輸機房

9F

2

右LS機房

7F

2

右傳輸機房

9F

3

電池室

8F

3

左ATM機房

10F

4

小電力室

8F

4

右ATM機房

10F

5

大電力室

8F

5

左同步網監控中心

11F

6

主機房

11F

7

右同步網監控中心

11F

注:防護區的工作區和地板下均設置噴頭和探測器,防護區設有彈簧門不需單設泄壓口。

2.3.3管網系統

本系統的管網布置為非均衡管網,但工作區和地板下的管網布置都為均衡管網?!兑幏丁分幸幎?,均衡管網要符合下列要求:

①管網中各個噴頭的流量相等;

②在管網上,從第一分流點至各噴頭的管道阻力損失,其相互間的最大差值不應大于20%。

管網設計布置為均衡系統有利于滅火劑在防護區噴放均勻,利于滅火。可不考慮管網中的剩余量,做到節省。可只選用一種規格的噴頭,只計算“最不利點”的阻力損失就可以了。雖然對整個系統來說是非均衡管網,但因把工作區和地板下都盡量布置為均衡,所以該系統工作區中的噴頭型號相同,地板下的噴頭型號相同,工作區和地板下為不同型號的噴頭。在管網設計時,考慮到經濟性,應盡量減少管段長度,減少彎頭數量。做到管網布置合理、經濟。

2.3.4增壓方式

根據《規范》規定:七氟丙烷滅火系統應采用氮氣增壓輸送。氮氣的含水量不應大于0.006%。額定增壓壓力選用4.2±0.125MPa級別。

2.3.5系統組件

系統主要組件有:啟動鋼瓶組、儲氣鋼瓶組以及單向閥、壓力繼電器、選擇閥、泄氣卸壓閥、金屬軟管、集流管、噴頭及管路附件、滅火劑輸送管網、儲氣鋼瓶架、啟動鋼瓶架等。

啟動鋼瓶組由電動啟動閥、電磁閥、壓力表組成。儲氣鋼瓶組由容器閥、導管、鋼瓶組成。單向閥包括氣控單向閥和液流單向閥。

2.4系統設計與管網計算2.4.1系統設計計算

系統(一):

(一)確定滅火設計濃度

依據《七氟丙烷潔凈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以下簡稱規范)

取C%=8%

(二)計算保護空間實際容積

1區、2區、3區、5區容積相同:

V5區=14.8×22.4×3.9=1292.93(m3)其中地板下:165.76m3工作區:1127.17m3

4區容積:

V4區=(7.6×21.6-8.2×0.9)×3.9=611(m3)其中地板下:78.33m3工作區:532.67m3

(三)計算滅火劑設計用量

依據《規范》中規定W=K×(V/S)×C/(100-C)

其中K=1,S=0.1269+0.000513×20℃=0.13716(m3/kg)

1區、2區、3區、5區滅火劑設計用量相同:

W=1×(1292.93/0.13716)×8/(100-8)=819.69(kg)

其中地板下:104.7kg工作區:714.99kg

根據單瓶設計儲量為819.69Kg/59Kg/瓶=13.89(瓶)

需要14只儲瓶,所以W取826kg

工作區W1=720(kg)地板下W2=106(kg)

4區滅火劑設計用量:

W=1×(611/0.13716)×8/(100-8)=387.4(kg)

根據單瓶設計儲量為387.4Kg/59Kg/瓶=6.57(瓶)

需要7只儲瓶,所以W取413kg

工作區W1=360(kg)地板下W2=53(kg)

(四)設定滅火噴放時間

依據《規范》規定,取t=7s

(五)設定噴頭布置與數量

選用JP型噴頭,其保護半徑為7.5m,最大保護高度為5m。工作區布置8只噴頭,按保護區平面均勻噴灑布置噴頭。地板下與工作區的布置形式相同。

(六)選定滅火劑儲存瓶規格及數量

1區、2區、3區、5區相同

根據W=819.69kg,選用JR-100/59儲存瓶14只。

4區:

根據W=387.4kg,選用JR-100/59儲存瓶7只。

(七)繪制管網設計圖,見附圖

(八)計算管道平均設計流量

(1)1區、2區、3區、5區相同:

主干管:QW=W/t=819.69/7=117.1(kg/s)

支管:工作區:Q1-2=714.99/7=102.14(kg/s)

Q2-3=51.07(kg/s)

Q3-4=25.535(kg/s)

Q4-5=12.7677(kg/s)

地板下:Q1-2′=104.7/7=14.96(kg/s)

Q2′-3′=7.48(kg/s)

Q3′-4′=3.739(kg/s)

Q4′-5′=1.8696(kg/s)

儲瓶出流管:QP=819.69/14/7=8.36(kg/s)

4區:

主干管:QW=W/t=413/7=59(kg/s)

支管:工作區:Q1-2=360/7=51.43(kg/s)

Q2-3=25.714(kg/s)

Q3-4=12.857(kg/s)

Q4-5=6.4286(kg/s)

地板下:Q1-2′=53/7=7.57(kg/s)

Q2′-3′=3.7857(kg/s)

Q3′-4′=1.8929(kg/s)

Q4′-5′=0.9464(kg/s)

儲瓶出流管:QP=413/7/7=8.43(kg/s)

(九)選擇管網管道通徑,標于圖上

(十)計算充裝率

系統設置用量:WS=W+W1+W2

儲瓶內剩余量:W1=n×3.5=14×3.5=49(kg)

管網內剩余量:W2=8×2.9×0.49×1.04=16.55(kg)

WS=819.69+49+16.55=885.24(kg)

充裝率η=885.24/(14×0.1)=632.31(kg/m3)

(十一)計算管網管道內容積

依據管網計算圖。

1區VP1′=29.807×8.33+7.4×8.33+5.6×2×4.7+3.675×4×3.42+2.8×8×3.42=0.489(m3)

VP2′=10.3×1.96+5.6×2×1.19+3.675×4×0.8+2.8×8×0.49=0.057(m3)

VPⅠ=VP1′+VP2′=0.546(m3)

2區:VP1′=24.507×8.33+7.4×8.33+5.6×2×4.7+3.675×4×3.42+2.8×8×1.96=0.41(m3)

VP2′=10.3×1.96+5.6×2×1.19+3.675×4×0.8+2.8×8×0.49=0.057(m3)

VPⅡ=VP1′+VP2′=0.467(m3)

3區:VP1′=27.307×8.33+7.4×8.33+5.6×2×4.7+3.675×4×3.42+2.8×8×1.96=0.434(m3)

VP2′=10.3×1.96+5.6×2×1.19+3.675×4×0.8+2.8×8×0.49=0.057(m3)

VPⅢ=VP1′+VP2′=0.491(m3)

4區:VP1′=37.45×8.33+3.53×4.7+5.35×2×3.42+1.85×4×1.96+2.675×8×1.19=0.4(m3)

VP2′=6.43×1.19+5.35×2×0.8+1.85×4×0.49+2.675×8×0.31=0.0265(m3)

VPⅣ=VP1′+VP2′=0.4265(m3)

5區:VP1′=21.807×8.33+7.4×8.33+5.6×2×4.7+3.675×4×3.42+2.8×8×1.96=0.3885(m3)

VP2′=10.3×1.96+5.6×2×1.19+3.675×4×0.8+2.8×8×0.49=0.057(m3)

VPⅤ=VP1′+VP2′=0.4455(m3)

(十二)選用儲瓶增壓壓力

依據《規范》中規定,選用P。=4.3MPa(絕壓)

(十三)計算全部儲瓶氣相總容積

1區、2區、3區、5區相同

依據《規范》中公式:V。=n×Vb×(1—η/γ)

=14×0.1×(1—632.31/1407)=0.77(m3)

4區:

依據《規范》中公式:V。=n×Vb×(1—η/γ)

=7×0.1×(1—632.31/1407)=0.385(m3)

(十四)計算“過程中點”儲瓶內壓力(噴放七氟丙烷設計用量50%時的“過程中點”)

1區:Pm1=P。V。/[V。+W/(2×γ)+VP]

=4.3×0.77/[0.77+819.69/(2×1407)+0.546]=2.06MPa(絕壓)

2區:Pm2=P。V。/[V。+W/(2×γ)+VP]

=4.3×0.77/[0.77+819.69/(2×1407)+0.467]=2.175MPa(絕壓)

3區:Pm3=P。V。/[V。+W/(2×γ)+VP]

=4.3×0.77/[0.77+819.69/(2×1407)+0.491]=2.133MPa(絕壓)

4區:Pm4=P。V。/[V。+W/(2×γ)+VP]

=4.3×0.385/[0.385+413/(2×1407)+0.4265]=1.723MPa(絕壓)

5區:Pm5=P。V。/[V。+W/(2×γ)+VP]

=4.3×0.77/[0.77+819.69/(2×1407)+0.4455]=2.2MPa(絕壓)

(十五)計算管路阻力損失

⑴a-b管段

1區、2區、3區、4區、5區:

(P/L)a-b=0.0029(MPa/m)La-b=3.6+3.5+0.5=7.6(m)

Pa-b=0.02204(MPa)

工作區:

⑵b-1管段

1區:(P/L)b-1=0.011(MPa/m)

Lb-1=24.807+10+5×6.4+1.9=68.707(m)

Pb-1=(P/L)b-1×Lb-1=0.011×68.707=0.756(MPa)

2區:(P/L)b-1=0.011(MPa/m)

Lb-1=19.507+10+4×6.4+2.1=57.2(m)

Pb-1=(P/L)b-1×Lb-1=0.011×57.2=0.63(MPa)

3區:(P/L)b-1=0.011(MPa/m)

Lb-1=22.307+10+3×6.4+2.1=53.407(m)

Pb-1=(P/L)b-1×Lb-1=0.011×53.407=0.59(MPa)

4區:(P/L)b-1=0.0031(MPa/m)

Lb-1=32.45+10+4×5.2+2.1=65.15(m)

Pb-1=(P/L)b-1×Lb-1=0.011×65.15=0.2(MPa)

5區:(P/L)b-1=0.011(MPa/m)

Lb-1=16.807+10+3×6.4+2.1=48.107(m)

Pb-1=(P/L)b-1×Lb-1=0.011×48.107=0.53(MPa)

⑶1-2管段

1區、2區、3區、5區:

(P/L)1-2=0.009(MPa/m)

L1-2=7.4+2.1=9.5(m)

P1-2=0.009×9.5=0.0855(MPa)

4區:

(P/L)1-2=0.0085(MPa/m)

L1-2=3.53+5.2+0.6=9.33(m)

P1-2=0.0085×9.33=0.0793(MPa)

⑷2-3管段

1區2區3區5區:

(P/L)2-3=0.007(MPa/m)

L2-3=5.6+7.3+0.6=13.5(m)

P2-3=0.007×13.5=0.0945(MPa)

4區:

(P/L)2-3=0.006(MPa/m)

L2-3=5.35+5.8+0.5=11.65(m)

P2-3=0.006×11.65=0.0699(MPa)

⑸3-4管段

1區2區3區5區:

(P/L)3-4=0.005(MPa/m)

L3-4=3.675+5.8+0.5=9.975(m)

P3-4=0.005×9.975=0.0499(MPa)

4區:

(P/L)3-4=0.0058(MPa/m)

L3-4=1.85+5+0.4=7.25(m)

P3-4=0.0058×7.25=0.042(MPa)

⑹4-5管段

1區:

(P/L)4-5=0.0005(MPa/m)

L4-5=2.8+0.2+5+3.5=11.5(m)

P4-5=0.0005×11.5=0.006(MPa)

2區、3區、5區:

(P/L)4-5=0.0045(MPa/m)

L4-5=2.8+0.2+5+0.4+3.5=11.9(m)

P4-5=0.0045×11.9=0.05355(MPa)

4區:

(P/L)4-5=0.0049(MPa/m)

L4-5=2.675+4+0.3+0.2+2.8=9.975(m)

P4-5=0.0049×9.975=0.049(MPa)

工作區管道阻力損失:

1區:∑P1=1.014(MPa)

2區:∑P1=0.9355(MPa)

3區:∑P1=0.9(MPa)

4區:∑P1=0.462(MPa)

5區:∑P1=0.84(MPa)

地板下:

1區、2區、3區、5區:

⑴1-2′管段

(P/L)1-2′=0.007(MPa/m)

L1-2′=10.3+3.5+2.1=15.9(m)

P1-2′=0.007×15.9=0.1113(MPa)

⑵2′-3′管段

(P/L)2′-3′=0.006(MPa/m)

L2′-3′=5.6+4+0.3=9.9(m)

P2′-3′=0.006×9.9=0.594(MPa)

⑶3′-4′管段

(P/L)3′-4′=0.0046(MPa/m)

L3′-4′=3.675+3.2+0.3=7.175(m)

P3′-4′=0.0046×7.175=0.033(MPa)

⑷4′-5′管段

(P/L)4′-5′=0.004(MPa/m)

L4′-5′=2.8+0.2+1.8+2.5+0.2=7.5(m)

P4′-5′=0.004×7.5=0.03(MPa)

4區:

⑴1-2′管段

(P/L)1-2′=0.0065(MPa/m)

L1-2′=3.53+2.9+1.7+0.9+2.8=11.83(m)

P1-2′=0.0065×11.83=0.0769(MPa)

⑵2′-3′管段

(P/L)2′-3′=0.0055(MPa/m)

L2′-3′=5.35+3.2+0.3=8.85(m)

P2′-3′=0.0055×8.85=0.0487(MPa)

⑶3′-4′管段

(P/L)3′-4′=0.005(MPa/m)

L3′-4′=1.85+2.5+0.2=4.55(m)

P3′-4′=0.005×4.55=0.0227(MPa)

⑷4′-5′管段

(P/L)4′-5′=0.0041(MPa/m)

L4′-5′=2.675+0.2+1.5+2+0.2=6.575(m)

P4′-5′=0.0041×6.575=0.027(MPa)

地板下管道阻力損失:

1區:∑P2=1.012(MPa)

2區:∑P2=0.8857(MPa)

3區:∑P2=0.85(MPa)

4區:∑P2=0.4(MPa)

5區:∑P2=0.786(MPa)

(十六)計算高程壓頭

依據《規范》中公式:Ph=10-6Hγg

(H為噴頭高度相對“過程中點”儲瓶液面的位差)

1區、2區相同:

工作區:Ph1=10-6×(—1)×1407×9.81=—0.0138(MPa)

地板下:Ph2=10-6×(—4)×1407×9.81=—0.055(MPa)

3區、4區、5區相同:

工作區:Ph1=10-6×(2.8)×1407×9.81=0.0386(MPa)

地板下:Ph2=10-6×(—0.1)×1407×9.81=—0.00138(MPa)

(十七)計算噴頭工作壓力

依據《規范》中公式:Pc=Pm—(∑P±Ph)

1區:工作區:Pc1=2.06—1.014+0.0138=1.06(MPa)

地板下:Pc2=2.06—1.012+0.055=1.103(MPa)

2區:工作區:Pc1=2.175—0.9355+0.0138=1.25(MPa)

地板下:Pc2=2.175—0.8857+0.055=1.34(MPa)

3區:工作區:Pc1=2.133—0.9—0.0386=1.193(MPa)

地板下:Pc2=2.133—0.85+0.00138=1.283(MPa)

4區::工作區:Pc1=1.723—0.4622—0.0386=1.22(MPa)

地板下:Pc2=1.723—0.4+0.00138=1.32(MPa)

5區::工作區:Pc1=2.2—0.84—0.0386=1.32(MPa)

地板下:Pc2=2.2—0.786+0.00138=1.415(MPa)

(十八)驗算設計計算結果

依據《規范》規定,應滿足下列條件:

⑴Pc≥0.8MPa(絕壓)

⑵Pc≥Pm/2

1區:Pm1/2=1.03MPa2區:Pm2/2=1.0875MPa

3區:Pm3/2=1.0665MPa4區:Pm4/2=0.8615MPa

5區:Pm5/2=1.1MPa

各防護區均滿足,所以合格。

(十九)計算噴頭計算面積及確定噴頭規格

根據《規范》規定:依據Pc查“七氟丙烷JP-6—36型噴頭流量曲線”確定噴頭計算單位面積流量q(kg/s·cm2)。然后通過F=Q/q得出噴頭計算面積,從而確定噴頭規格。Q為噴頭平均設計流量。

1區:工作區:qc1=2.1(kg/s·cm2)Qc1=12.7677(kg/s)

Fc1=6.08(cm2)噴頭規格為JP-36型

地板下:qc2=2.15(kg/s·cm2)Qc2=1.8696(kg/s)

Fc2=0.87(cm2)噴頭規格為JP-13型

2區:工作區:qc1=2.4(kg/s·cm2)Qc1=12.7677(kg/s)

Fc1=5.32(cm2)噴頭規格為JP-34型

地板下:qc2=2.5(kg/s·cm2)Qc2=1.8696(kg/s)

Fc2=0.748(cm2)噴頭規格為JP-13型

3區:工作區:qc1=2.25(kg/s·cm2)Qc1=12.7677(kg/s)

Fc1=5.68(cm2)噴頭規格為JP-36型

地板下:qc2=2.45(kg/s·cm2)Qc2=1.8696(kg/s)

Fc2=0.763(cm2)噴頭規格為JP-13型

4區:工作區:qc1=2.4(kg/s·cm2)Qc1=6.4286(kg/s)

Fc1=2.679(cm2)噴頭規格為JP-24型

地板下:qc2=2.5(kg/s·cm2)Qc2=0.9464(kg/s)

Fc2=0.379(cm2)噴頭規格為JP-9型

5區:工作區:qc1=2.5(kg/s·cm2)Qc1=12.7677(kg/s)

Fc1=5.11(cm2)噴頭規格為JP-32型

地板下:qc2=2.55(kg/s·cm2)Qc2=1.8696(kg/s)

Fc2=0.733(cm2)噴頭規格為JP-13型

(二十)計算達到設計濃度實際噴放時間及校核地板下噴頭型號

1區:工作區噴頭型號為JP-36型,噴口計算面積6.413(cm2)

噴頭流量Q=6.413×2.1=13.467(kg/s)

支管流量為13.467×8=107.738(kg/s)

實際噴放時間為t=714.99/107.738=6.64(s)

校核地板下噴頭型號:支管流量為104.7/6.64=15.78(kg/s)

噴頭流量為15.78/8=1.97(kg/s)

Fc=1.97/2.15=0.917(cm2)

噴頭校核為規格為JP-14型

2區:工作區噴頭型號為JP-34型,噴口計算面積5.72(cm2)

噴頭流量Q=5.72×2.4=13.728(kg/s)

支管流量為13.728×8=109.824(kg/s)

實際噴放時間為t=714.99/109.824=6.51(s)

校核地板下噴頭型號:支管流量為104.7/6.51=16.08(kg/s)

噴頭流量為16.08/8=2.01(kg/s)

Fc=2.01/2.5=0.8(cm2)

噴頭規格為JP-13型

3區:工作區噴頭型號為JP-34型,噴口計算面積5.72(cm2)

噴頭流量Q=5.72×2.25=12.87(kg/s)

支管流量為12.87×8=102.96(kg/s)

實際噴放時間為t=714.99/102.96=6.944(s)

校核地板下噴頭型號:支管流量為104.7/6.944=15.077(kg/s)

噴頭流量為15.077/8=1.885(kg/s)

Fc=1.885/2.45=0.769(cm2)

噴頭規格為JP-13型

4區:工作區噴頭型號為JP-24型,噴口計算面積2.85(cm2)

噴頭流量Q=2.85×2.4=6.84(kg/s)

支管流量為6.84×8=54.72(kg/s)

實際噴放時間為t=360/54.72=6.58(s)

校核地板下噴頭型號:支管流量為53/6.58=8.056(kg/s)

噴頭流量為8.056/8=1.007(kg/s)

Fc=1.007/2.5=0.403(cm2)

噴頭規格校核為JP-10型

5區:工作區噴頭型號為JP-34型,噴口計算面積5.72(cm2)

噴頭流量Q=5.72×2.5=14.3(kg/s)

支管流量為14.3×8=114.4(kg/s)

實際噴放時間為t=714.99/114.4=6.25(s)

校核地板下噴頭型號:支管流量為104.7/6.25=16.75(kg/s)

噴頭流量為16.75/8=2.094(kg/s)

Fc=2.094/2.55=0.8212(cm2)

噴頭規格為JP-14型

系統(二):

(一)確定滅火設計濃度

依據《七氟丙烷潔凈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取C=8%

(二)計算保護空間實際容積

1區、2區、3區、4區、5區、7區容積相同:

V1區=14.8×22.4×3.9=1292.93(m3)其中地板下:165.76m3工作區:1127.17m3

6區容積:

V4區=(7.6×21.6-8.2×0.9)×3.9=611(m3)其中地板下:78.33m3工作區:532.67m3

(三)計算滅火劑設計用量

依據《規范》中規定W=K×(V/S)×C/(100-C)

其中K=1,S=0.1269+0.000513×20℃=0.13716(m3/kg)

1區、2區、3區、4區、5區、7區滅火劑設計用量相同:

W=1×(1292.93/0.13716)×8/(100-8)=819.69(kg)

其中地板下:W2=104.7kg工作區:W1=714.99kg

根據單瓶設計儲量為819.69Kg/59Kg/瓶=13.89(瓶)

需要14只儲瓶,所以W取826kg

工作區W1=720(kg)地板下W2=106(kg)

6區滅火劑設計用量:

W=1×(611/0.13716)×8/(100-8)=387.4(kg)

根據單瓶設計儲量為387.4Kg/59Kg/瓶=6.57(瓶)

需要7只儲瓶,所以W取413kg

工作區W1=360(kg)地板下W2=53(kg)

(四)設定滅火噴放時間

依據《規范》規定,取t=7s

(五)設定噴頭布置與數量

選用JP型噴頭,其保護半徑為7.5m,最大保護高度為5m。工作區布置8只噴頭,按保護區均勻噴灑布置噴頭。地板下與工作區的布置形式相同。

(六)選定滅火劑儲存瓶規格及數量

1區、2區、3區、4區、5區、7區相同:

根據W=819.69kg,選用JR-100/59儲存瓶14只。

6區:

根據W=387.4kg,選用JR-100/59儲存瓶7只。

(七)繪出管網計算圖,見附圖

(八)計算管道平均設計流量

(1)1區、2區、3區、4區、5區、7區相同:

主干管:QW=W/t=819.69/7=117.1(kg/s)

支管:工作區:Q1-2=714.99/7=102.14(kg/s)

Q2-3=51.07(kg/s)

Q3-4=25.535(kg/s)

Q4-5=12.7677(kg/s)

地板下:Q1-2′=104.7/7=14.96(kg/s)

Q2′-3′=7.48(kg/s)

Q3′-4′=3.739(kg/s)

Q4′-5′=1.8696(kg/s)

儲瓶出流管:QP=819.69/14/7=8.36(kg/s)

6區:

主干管:QW=W/t=413/7=59(kg/s)

支管:工作區:Q1-2=360/7=51.43(kg/s)

Q2-3=25.714(kg/s)

Q3-4=12.857(kg/s)

Q4-5=6.4286(kg/s)

地板下:Q1-2′=53/7=7.57(kg/s)

Q2′-3′=3.7857(kg/s)

Q3′-4′=1.8929(kg/s)

Q4′-5′=0.9464(kg/s)

儲瓶出流管:QP=413/7/7=8.43(kg/s)

(九)選擇管網管道通徑,標于圖上

(十)計算充裝率

系統設置用量:WS=W+W1+W2

儲瓶內剩余量:W1=n×3.5=14×3.5=49(kg)

管網內剩余量:W2=8×2.9×0.49×1.04=16.55(kg)

WS=819.69+49+16.55=885.24(kg)

充裝率η=885.24/(14×0.1)=632.31(kg/m3)

(十一)計算管網管道內容積

依據管網計算圖。

1區:VP1′=32.107×8.33+7.4×8.33+5.6×2×4.7+3.675×4×3.42+2.8×8×3.42=0.508(m3)

VP2′=10.3×1.96+5.6×2×1.19+3.675×4×0.8+2.8×8×0.49=0.057(m3)

VPⅠ=VP1′+VP2′=0.565(m3)

2區:VP1′=29.607×8.33+7.4×8.33+5.6×2×4.7+3.675×4×3.42+2.8×8×1.96=0.443(m3)

VP2′=10.3×1.96+5.6×2×1.19+3.675×4×0.8+2.8×8×0.49=0.057(m3)

VPⅡ=VP1′+VP2′=0.5(m3)

3區:VP1′=29.807×8.33+7.4×8.33+5.6×2×4.7+3.675×4×3.42+2.8×8×1.96=0.489(m3)

VP2′=10.3×1.96+5.6×2×1.19+3.675×4×0.8+2.8×8×0.49=0.057(m3)

VPⅢ=VP1′+VP2′=0.546(m3)

4區:VP1′=24.507×8.33+7.4×8.33+5.6×2×4.7+3.675×4×3.42+2.8×8×1.96=0.41(m3)

VP2′=10.3×1.96+5.6×2×1.19+3.675×4×0.8+2.8×8×0.49=0.057(m3)

VPⅣ=VP1′+VP2′=0.467(m3)

5區:VP1′=27.307×8.33+7.4×8.33+5.6×2×4.7+3.675×4×3.42+2.8×8×1.96=0.434(m3)

VP2′=10.3×1.96+5.6×2×1.19+3.675×4×0.8+2.8×8×0.49=0.057(m3)

VPⅤ=VP1′+VP2′=0.491(m3)

6區VP1′=37.45×8.33+3.53×4.7+5.35×2×3.42+1.85×4×1.96+2.675×8×1.19=0.4(m3)

VP2′=6.43×1.19+5.35×2×0.8+1.85×4×0.49+2.675×8×0.31=0.0265(m3)

VP6=VP1′+VP2′=0.4265(m3)

7區VP1′=21.807×8.33+7.4×8.33+5.6×2×4.7+3.675×4×3.42+2.8×8×1.96=0.3885(m3)

VP2′=10.3×1.96+5.6×2×1.19+3.675×4×0.8+2.8×8×0.49=0.057(m3)

VPⅦ=VP1′+VP2′=0.4455(m3)

(十二)選用儲瓶增壓壓力

依據《規范》中規定,選用P。=4.3MPa(絕壓)

(十三)計算全部儲瓶氣相總容積

1區、2區、3區、4區、5區、7區相同:

依據《規范》中公式:V。=n×Vb×(1—η/γ)

=14×0.1×(1—632.31/1407)=0.77(m3)

6區:

依據《規范》中公式:V。=n×Vb×(1—η/γ)

=7×0.1×(1—632.31/1407)=0.385(m3)

(十四)計算“過程中點”儲瓶內壓力

Pm=P。V。/[V。+W/(2×γ)+VP]

1區:Pm1=P。V。/[V。+W/(2×γ)+VP]

=4.3×0.77/[0.77+819.69/(2×1407)+0.565]=2.036MPa(絕壓)

2區:Pm2=P。V。/[V。+W/(2×γ)+VP]

=4.3×0.77/[0.77+819.69/(2×1407)+0.5]=2.121MPa(絕壓)

3區:Pm3=P。V。/[V。+W/(2×γ)+VP]

=4.3×0.77/[0.77+819.69/(2×1407)+0.546]=2.06MPa(絕壓)

4區:Pm4=P。V。/[V。+W/(2×γ)+VP]

=4.3×0.77/[0.77+819.69/(2×1407)+0.467]=2.166MPa(絕壓)

5區:Pm5=P。V。/[V。+W/(2×γ)+VP]

=4.3×0.77/[0.77+819.69/(2×1407)+0.491]=2.133MPa(絕壓)

6區Pm6=P。V。/[V。+W/(2×γ)+VP]

=4.3×0.385/[0.385+413/(2×1407)+0.4265]=1.7276MPa(絕壓)

7區PmⅦ=P。V。/[V。+W/(2×γ)+VP]

=4.3×0.77/[0.77+819.69/(2×1407)+0.4455]=2.197MPa(絕壓)

(十五)計算管路阻力損失

⑴a-b管段

1區、2區、3區、4區、5區、6區、7區:

(P/L)a-b=0.0029(MPa/m)La-b=3.6+3.5+0.5=7.6(m)

Pa-b=0.02204(MPa)

工作區:

⑵b-1管段

1區:(P/L)b-1=0.011(MPa/m)

Lb-1=27.107+10+5×6.4+1.9=71.007(m)

Pb-1=(P/L)b-1×Lb-1=0.011×71.007=0.78(MPa)

2區:(P/L)b-1=0.011(MPa/m)

Lb-1=24.607+10+4×6.4+2.1=62.307(m)

Pb-1=(P/L)b-1×Lb-1=0.011×62.307=0.685(MPa)

3區:(P/L)b-1=0.011(MPa/m)

Lb-1=24.807+10+4×6.4+2.1=62.307(m)

Pb-1=(P/L)b-1×Lb-1=0.011×68.707=0.685(MPa)

4區:(P/L)b-1=0.011(MPa/m)

Lb-1=19.507+10+4×6.4+2.1=57.2(m)

Pb-1=(P/L)b-1×Lb-1=0.011×57.2=0.63(MPa)

5區:(P/L)b-1=0.011(MPa/m)

Lb-1=22.307+10+3×6.4+2.1=53.407(m)

Pb-1=(P/L)b-1×Lb-1=0.011×53.407=0.59(MPa)

6區:(P/L)b-1=0.0031(MPa/m)

Lb-1=32.45+10+4×5.2+2.1=65.15(m)

Pb-1=(P/L)b-1×Lb-1=0.011×65.15=0.2(MPa)

7區:(P/L)b-1=0.011(MPa/m)

Lb-1=16.807+10+3×6.4+2.1=48.107(m)

Pb-1=(P/L)b-1×Lb-1=0.011×48.107=0.53(MPa)

⑶1-2管段

1區、2區、3區、4區、5區、7區:

(P/L)1-2=0.009(MPa/m)

L1-2=7.4+2.1=9.5(m)

P1-2=0.009×9.5=0.0855(MPa)

6區:

(P/L)1-2=0.0085(MPa/m)

L1-2=3.53+5.2+0.6=9.33(m)

P1-2=0.0085×9.33=0.0793(MPa)

⑷2-3管段

1區、2區、3區、4區、5區、7區:

(P/L)2-3=0.007(MPa/m)

L2-3=5.6+7.3+0.6=13.5(m)

P2-3=0.007×13.5=0.0945(MPa)

6區:

(P/L)2-3=0.006(MPa/m)

L2-3=5.35+5.8+0.5=11.65(m)

P2-3=0.006×11.65=0.0699(MPa)

⑸3-4管段

1區、2區、3區、4區、5區、7區:

(P/L)3-4=0.005(MPa/m)

L3-4=3.675+5.8+0.5=9.975(m)

P3-4=0.005×9.975=0.0499(MPa)

6區:

(P/L)3-4=0.0058(MPa/m)

L3-4=1.85+5+0.4=7.25(m)

P3-4=0.0058×7.25=0.042(MPa)

⑹4-5管段

1區、3區:

(P/L)4-5=0.0005(MPa/m)

L4-5=2.8+0.2+5+3.5=11.5(m)

P4-5=0.0005×11.5=0.006(MPa)

2區、4區、5區、7區:

(P/L)4-5=0.0045(MPa/m)

L4-5=2.8+0.2+5+0.4+3.5=11.9(m)

P4-5=0.0045×11.9=0.05355(MPa)

6區:

(P/L)4-5=0.0049(MPa/m)

L4-5=2.675+4+0.3+0.2+2.8=9.975(m)

P4-5=0.0049×9.975=0.049(MPa)

工作區管道阻力損失:

1區:∑P1=1.04(MPa)

2區:∑P1=0.99(MPa)

3區:∑P1=0.92(MPa)

4區:∑P1=0.9355(MPa)

5區:∑P1=0.9(MPa)

6區:∑P1=0.462(MPa)

7區:∑P1=0.84(MPa)

地板下:

1區、2區、3區、4區、5區、7區:

⑴1-2′管段

(P/L)1-2′=0.007(MPa/m)

L1-2′=10.3+3.5+2.1=15.9(m)

P1-2′=0.007×15.9=0.1113(MPa)

⑵2′-3′管段

(P/L)2′-3′=0.006(MPa/m)

L2′-3′=5.6+4+0.3=9.9(m)

P2′-3′=0.006×9.9=0.594(MPa)

⑶3′-4′管段

(P/L)3′-4′=0.0046(MPa/m)

L3′-4′=3.675+3.2+0.3=7.175(m)

P3′-4′=0.0046×7.175=0.033(MPa)

⑷4′-5′管段

(P/L)4′-5′=0.004(MPa/m)

L4′-5′=2.8+0.2+1.8+2.5+0.2=7.5(m)

P4′-5′=0.004×7.5=0.03(MPa)

6區:

⑴1-2′管段

(P/L)1-2′=0.0065(MPa/m)

L1-2′=3.53+2.9+1.7+0.9+2.8=11.83(m)

P1-2′=0.0065×11.83=0.0769(MPa)

⑵2′-3′管段

(P/L)2′-3′=0.0055(MPa/m)

L2′-3′=5.35+3.2+0.3=8.85(m)

P2′-3′=0.0055×8.85=0.0487(MPa)

⑶3′-4′管段

(P/L)3′-4′=0.005(MPa/m)

L3′-4′=1.85+2.5+0.2=4.55(m)

P3′-4′=0.005×4.55=0.0227(MPa)

⑷4′-5′管段

(P/L)4′-5′=0.0041(MPa/m)

L4′-5′=2.675+0.2+1.5+2+0.2=6.575(m)

P4′-5′=0.0041×6.575=0.027(MPa)

地板下管道阻力損失:

1區:∑P2=1.036(MPa)

2區:∑P2=1.009(MPa)

3區:∑P2=1.012(MPa)

4區:∑P2=0.8857(MPa)

5區:∑P2=0.85(MPa)

6區:∑P2=0.4(MPa)

7區:∑P2=0.786(MPa)

(十六)計算高程壓頭

依據《規范》中公式:Ph=10-6Hγg

(H為噴頭高度相對“過程中點”儲瓶液面的位差)

1區、2區:

工作區:Ph1=10-6×(—4.9)×1407×9.81=—0.069(MPa)

地板下:Ph2=10-6×(—7.9)×1407×9.81=—0.11(MPa)

3區、4區:

工作區:Ph1=10-6×(—1)×1407×9.81=—0.0138(MPa)

地板下:Ph2=10-6×(—4)×1407×9.81=—0.055(MPa)

5區、6區、7區:

工作區:Ph1=10-6×(2.8)×1407×9.81=0.0386(MPa)

地板下:Ph2=10-6×(—0.1)×1407×9.81=—0.00138(MPa)

(十七)計算噴頭工作壓力

依據《規范》中公式:Pc=Pm—(∑P±Ph)

1區:工作區:Pc1=2.036—1.04+0.069=1.065(MPa)

地板下:Pc2=2.036—1.036+0.11=1.11(MPa)

2區:工作區:Pc1=2.121—0.99+0.069=1.2(MPa)

地板下:Pc2=2.121—1.009+0.11=1.222(MPa)

3區:工作區:Pc1=2.06—0.92+0.0138=1.154(MPa)

地板下:Pc2=2.06—1.012+0.055=1.103(MPa)

4區:工作區:Pc1=2.166—0.9355+0.0138=1.244(MPa)

地板下:Pc2=2.166—0.8857+0.055=1.335(MPa)

5區:工作區:Pc1=2.133—0.9—0.0386=1.193(MPa)

地板下:Pc2=2.133—0.85+0.00138=1.283(MPa)

6區:工作區:Pc1=1.73—0.4622—0.0386=1.23(MPa)

地板下:Pc2=1.73—0.4+0.00138=1.33(MPa)

7區:工作區:Pc1=2.197—0.84—0.0386=1.317(MPa)

地板下:Pc2=2.197—0.786+0.00138=1.412(MPa)

(十八)驗算設計計算結果

依據《規范》規定,應滿足下列條件:

⑴Pc≥0.8MPa(絕壓)

⑵Pc≥Pm/2

1區:PmⅠ/2=1.018MPa2區:PmⅡ/2=1.0605MPa

3區:PmⅢ/2=1.03MPa4區:PmⅣ/2=1.083MPa

5區:PmⅤ/2=1.0665MPa6區:Pm6/2=0.864MPa

7區:PmⅦ/2=1.0985MPa

各防護區均滿足,所以合格。

(十九)計算噴頭計算面積及確定噴頭規格

根據《規范》規定:依據Pc查“七氟丙烷JP-6—36型噴頭流量曲線”確定噴頭計算單位面積流量q(kg/s·cm2)。然后通過F=Q/q得出噴頭計算面積,從而確定噴頭規格。Q為噴頭平均設計流量。

1區:工作區:qc1=2.1(kg/s·cm2)Qc1=12.7677(kg/s)

Fc1=6.08(cm2)噴頭規格為JP-36型

地板下:qc2=2.2(kg/s·cm2)Qc2=1.8696(kg/s)

Fc2=0.85(cm2)噴頭規格為JP-13型

2區:工作區:qc1=2.25(kg/s·cm2)Qc1=12.7677(kg/s)

Fc1=5.675(cm2)噴頭規格為JP-36型

地板下:qc2=2.4(kg/s·cm2)Qc2=1.8696(kg/s)

Fc2=0.779(cm2)噴頭規格為JP-13型

3區:工作區:qc1=2.3(kg/s·cm2)Qc1=12.7677(kg/s)

Fc1=5.55(cm2)噴頭規格為JP-34型

地板下:qc2=2.2(kg/s·cm2)Qc2=1.8696(kg/s)

Fc2=0.85(cm2)噴頭規格為JP-13型

4區:工作區:qc1=2.4(kg/s·cm2)Qc1=12.7677(kg/s)

Fc1=5.32(cm2)噴頭規格為JP-34型

地板下:qc2=2.5(kg/s·cm2)Qc2=1.8696(kg/s)

Fc2=0.748(cm2)噴頭規格為JP-13型

5區:工作區:qc1=2.25(kg/s·cm2)Qc1=12.7677(kg/s)

Fc1=5.67(cm2)噴頭規格為JP-36型

地板下:qc2=2.45(kg/s·cm2)Qc2=1.8696(kg/s)

Fc2=0.763(cm2)噴頭規格為JP-13型

6區:工作區:qc1=2.4(kg/s·cm2)Qc1=6.4286(kg/s)

Fc1=2.679(cm2)噴頭規格為JP-24型

地板下:qc2=2.5(kg/s·cm2)Qc2=0.9464(kg/s)

Fc2=0.379(cm2)噴頭規格為JP-9型

7區:工作區:qc1=2.5(kg/s·cm2)Qc1=12.7677(kg/s)

Fc1=5.11(cm2)噴頭規格為JP-34型

地板下:qc2=2.55(kg/s·cm2)Qc2=1.8696(kg/s)

Fc2=0.733(cm2)噴頭規格為JP-13型

(二十)計算達到設計濃度實際噴放時間及校核地板下噴頭型號

1區:工作區噴頭型號為JP-36型,噴口計算面積6.413(cm2)

噴頭流量Q=6.413×2.1=13.467(kg/s)

支管流量為13.467×8=107.738(kg/s)

實際噴放時間為t=714.99/107.738=6.64(s)

校核地板下噴頭型號:支管流量為104.7/6.64=15.78(kg/s)

噴頭流量為15.78/8=1.97(kg/s)

Fc=1.97/2.2=0.895(cm2)

噴頭校核為規格為JP-14型

2區:工作區噴頭型號為JP-36型,噴口計算面積6.413(cm2)

噴頭流量Q=6.413×2.25=14.429(kg/s)

支管流量為14.429×8=115.434(kg/s)

實際噴放時間為t=714.99/115.434=6.194(s)

校核地板下噴頭型號:支管流量為104.7/6.194=16.903(kg/s)

噴頭流量為16.903/8=2.11(kg/s)

Fc=2.11/2.4=0.88(cm2)

噴頭規格為JP-13型

3區:工作區噴頭型號為JP-34型,噴口計算面積5.72(cm2)

噴頭流量Q=5.72×2.3=13.156(kg/s)

支管流量為13.156×8=105.248(kg/s)

實際噴放時間為t=714.99/105.248=6.793(s)

校核地板下噴頭型號:支管流量為104.7/6.793=15.412(kg/s)

噴頭流量為15.412/8=1.9265(kg/s)

Fc=1.9265/2.2=0.876(cm2)

噴頭校核為規格為JP-14型

4區:工作區噴頭型號為JP-34型,噴口計算面積5.72(cm2)

噴頭流量Q=5.72×2.4=13.728(kg/s)

支管流量為13.728×8=109.824(kg/s)

實際噴放時間為t=714.99/109.824=6.51(s)

校核地板下噴頭型號:支管流量為104.7/6.51=16.082(kg/s)

噴頭流量為16.082/8=2.01(kg/s)

Fc=2.01/2.5=0.804(cm2)

噴頭規格為JP-13型

5區:工作區噴頭型號為JP-36型,噴口計算面積6.413(cm2)

噴頭流量Q=6.413×2.25=14.429(kg/s)

支管流量為14.429×8=115.434(kg/s)

實際噴放時間為t=714.99/115.434=6.194(s)

校核地板下噴頭型號:支管流量為104.7/6.194=16.9(kg/s)

噴頭流量為16.9/8=2.11(kg/s)

Fc=2.11/2.45=0.8624(cm2)

噴頭規格為JP-14型

6區:工作區噴頭型號為JP-24型,噴口計算面積2.85(cm2)

噴頭流量Q=2.85×2.4=6.84(kg/s)

支管流量為6.84×8=54.72(kg/s)

實際噴放時間為t=360/54.72=6.58(s)

校核地板下噴頭型號:支管流量為53/6.58=8.056(kg/s)

噴頭流量為8.056/8=1.007(kg/s)

Fc=1.007/2.5=0.403(cm2)

噴頭規格校核為JP-10型

7區:工作區噴頭型號為JP-34型,噴口計算面積5.72(cm2)

噴頭流量Q=5.72×2.5=14.3(kg/s)

支管流量為14.3×8=114.4(kg/s)

實際噴放時間為t=714.99/114.4=6.25(s)

校核地板下噴頭型號:支管流量為104.7/6.25=16.752(kg/s)

噴頭流量為16.752/8=2.094(kg/s)

Fc=2.094/2.55=0.821(cm2)

噴頭規格為JP-13型

2.4.2系統主要組件和設備型號

七氟丙烷儲瓶型號:JR-100/59;瓶頭閥:JVF-40/59;

電磁啟動器:EIC4/24;釋放閥:JS-100/4;

七氟丙烷單向閥:JD-50/59;高壓軟管:J-50/59;

安全閥:JA-12/4;壓力訊號器:EIX4/12;

3.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系統設計3.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3.1.1報警區域和探測區域的劃分

根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中規定,報警區域應根據防火分區或樓層劃分,可將一防火分區劃為一個報警區域,也可將同層的相鄰幾個防火分區劃為一個報警區域,但這種情況下不得跨越樓層。按防火分區的劃分原則中“高層建筑在垂直方向應以每個樓層為單元劃分防火分區”把該建筑一層劃為一個防火分區。則一個樓層為一報警區域。

根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中規定,探測區域應按獨立房間劃分。一個探測區域的面積不宜超過500平方米;從主要入口能看清其內部,且面積不超過1000平方米的房間,也可劃為一個探測區域。該建筑把每個防護區劃為一個探測區域。

3.1.2自動報警系統的設計

本設計采用集中報警控制系統。根據《電子計算機房設計規范》,設有固定滅火系統的區域,要設感溫探測器和感煙探測器的組合。探測器的靈敏度采用一級。感煙探測器和感溫探測器兩種探測器交差布置,這樣可以提高報警的準確性,感煙探測器進行火災初期報警,感溫探測器進行火災中期報警,可以減少誤報。

3.1.3探測器布置計算

⑴與七層LS機房相同大小的區域:

該探測區域凈空面積為S=22.4×14.8=331.52(m2)查“各類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表”得感煙探測器的保護面積為60m2,保護半徑為5.8m。

N≥S/(KA)=331.52/(0.8×60)=7個

感溫探測器的保護面積為20m2,保護半徑為3.6m。

N≥S/(KA)=331.52/(0.8×20)=21個

因為采用兩種探測器的組合,所以探測器的數量應該在7~21個之間,綜合考慮在此防護區中布置8個。

設計布局合理,布置情況詳見設計圖紙。

地板下布置形式與此相同。

⑵與八層小電力室相同大小的區域:

該探測區域凈空面積為S=21.6×7.6=164.16(m2)查“各類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表”得感煙探測器的保護面積為60m2,保護半徑為5.8m。

N≥S/(KA)=164.16/(0.8×60)=4個

感溫探測器的保護面積為20m2,保護半徑為3.6m。

N≥S/(KA)=164.16/(0.8×20)=11個

因為采用兩種探測器的組合,所以探測器的數量應該在4~11個之間,在此防護區中布置5個。

設計布局合理。地板下只布置感煙探測器。布置情況詳見設計圖紙。

走廊內按間距小于15米進行布置感煙探測器。

3.1.4手動報警按鈕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中規定:每個防火分區應至少設置一個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從一個防火分區內的任何位置到最鄰近的一個手動按鈕的距離不應大于30米,設在公共活動場所的主要出入口處。手動報警按鈕、消火栓按鈕等處宜設置電話塞孔,其底邊距地面高度宜為1.3-1.5米。

該建筑八層、十一層每個防護區的出口處設1個手動按鈕,每層共有6個。七、九、十層每層設4個手動按鈕。

機械應急操作裝置設在儲瓶間內。

3.2聯動控制系統設計3.2.1聯動控制

聯動控制系統的報警系統的執行機構,使氣體滅火功能在手動或電氣控制狀態下得以實現。聯動控制的功能主要實現自動報警、氣體滅火、控制風機等相關設備的啟停等功能。

3.2.2控制系統設計計算

各型報警控制設備參數如下表所示,設備數量如前一節計算數量。

設備參數表表3.2.2

設備名稱

工作電壓

監視電流Ip

報警電流Ij

功耗

感煙探測器

DC24V

≤0.6mA

≤2.0mA

感溫探測器

DC24V

≤0.8mA

≤1.4mA

手動報警按鈕

DC24V

≤0.8mA

≤2.0mA

單輸入/輸出模塊

DC24V

≤1.0mA

≤5.0mA

雙輸入/輸出模塊

DC24V

≤1.0mA

≤8.0mA

聲光報警器

DC24V

≤0.8mA

≤160mA

總線隔離器

DC24V

動作電流170mA/270mA

多線控制盤14

DC24V

<4W

氣體滅火控制盤6區

DC24V

<10W

放氣指示燈

DC24V

≤100mA

啟/停按鈕

DC24V

0mA

≤20mA

報警聯動控制器

≤50W

一、平面線纜線徑計算:

⑴與七層相同的樓層(七、九、十層):

LS機房相同大小的區域:凈空感煙探測器4個、感溫探測器4個,地板下感煙探測器6個。

其它區域:感煙探測器14個、感溫探測器1個、手動報警按鈕5個、放氣指示燈4個、緊急啟/停按鈕4個、聲光報警器2個、雙輸入/出控制模塊6個。

取每層所有總線設備動作電流作為總線最大電流:

Imaxj1=24*Ij+5*Ij+5*Ij+6*Ij=24*2.0+5*1.4+5*2.0+6*8.0

=113.0(mA)

根據以上計算并查電線電纜選用手冊,總線選擇導線為ZR-RVS-2X1.5。

非總線設備最大電流為:

Imaxj=4*Ij+4*Ij+2*Ij=4*100+4*20+2*160

=800.0(mA)

根據以上計算并查電線電纜選用手冊,非總線選擇導線為ZR-BV-2.0。

⑵與八層相同的樓層(八、十一層):

與電力室相同大小的區域:凈空感煙探測器4個、感溫探測器4個,地板下感煙探測器6個。

與小電力室相同大小的區域:凈空感煙探測器2個、感溫探測器2個,地板下感煙探測器3個。

其它區域:感煙探測器11個、感溫探測器1個、手動報警按鈕5個、放氣指示燈6個、緊急啟/停按鈕6個、聲光報警器3個、雙輸入/出控制模塊10個。

取每層所有總線設備動作電流作為總線最大電流:

Imaxj1=26*Ij+7*Ij+5*Ij+10*Ij=26*2.0+7*1.4+5*2.0+10*8.0

=151.8(mA)

根據以上計算并查電線電纜選用手冊,總線選擇導線為ZR-RVS-2X1.5。

非總線設備最大電流為:

Imaxj=6*Ij+6*Ij+3*Ij=6*100+6*20+3*160

=1200.0(mA)

根據以上計算并查電線電纜選用手冊,非總線選擇導線為ZR-BV-2.5。

二、系統容量計算:

1.報警系統容量:

報警系統的容量可簡便地計算為報警聯動控制器的功率損耗與折算系數(取1.2)的積:

Pjz’=Pj*1.15=50W*1.2=60W

2.聯動控制系統容量:

⑴氣體滅火控制系統容量:

整個系統有6區氣體滅火控制盤3個,由表3.2.2知每個氣體滅火控制盤的功耗為10W,氣體滅火盤動作因素為0.75,折算系數取1.5,則氣體滅火控制系統容量為:

Pfz’=3Pf*0.75*1.5=3*10*0.75*1.5=33.75W

⑵其它控制系統容量:

非總線系統容量:

Pe1’=U*∑Imaxj*1.2=24V*(1.2A+0.8A)*1.2=57.6W

風機等控制系統容量:

風機等設備的控制由多線聯動控制盤控制,每個滅火區域設1臺多線聯動控制盤(共12個),表3.2.2知每個多線聯動控制盤的功耗為4W,動作因素取0.75,折算系數取1.5,則風機等控制系統容量為:

Pe2’=12*Pe2*0.75*1.5=12*4*0.75*1.5=54W

聯動控制系統總容量為:

Ptz=Pfz’+Pe1’+Pe2’=33.75W+57.6W+54W=145.35W

系統總容量:

Pz=Pjz’+Ptz=60W+145.35W=205.35W

查手冊得,該系統的工作電源選取DC24V/38Ah。主電源采用AC220V市電經DC24V/38Ah浮充穩壓電源變換后提供DC24V電源。直流備用電源采用火災報警控制器的專用蓄電池組提供DC24V/38Ah電源。

3.3布線

該系統采用樹狀布線,傳輸線路采用穿金屬管保護方式布線。消防控制線路采用金屬管頂板內暗敷管保護,且保護層厚度不小于30mm?;馂奶綔y器的傳輸線路,選擇不同顏色的絕緣導線,相同用途的導線的顏色一致。接線端子有標號?;馂淖詣訄缶到y的傳輸網絡不與其他系統的傳輸網絡合用。

3.4系統組件

感溫探測器;感煙探測器;滅火控制箱;聲光報警器;緊急啟動停止按鈕;放氣指示燈;警鈴;應急照明燈等。

4.安全疏散設計

防護區應有足夠寬的疏散通道和出口,保證人員在30秒內能撤出防護區。七氟丙烷在火場的高溫條件下會產生HF,對人員和設備都有輕度危害。在發生火災時,為了避免建筑物內人員因火燒、煙氣中毒、建筑構件倒塌破壞、滅火劑噴放后中毒而造成的傷害,也為了能及時啟動滅火劑,撲滅火災,盡可能減少損失。人員安全撤離防護區的允許疏散時間為30秒。所以要求人員在30秒內撤離防護區,否則是不安全的。

安全疏散計算:

在防護區內離門最遠的距離為L=16.1m

人走到房門所需時間T1=L/V(V取1.2m/s)

T1=L/V=16.1/1.2=13.42s

檢驗是否有人員滯留現象T2=Q/(NB)

Q為室內人數,取15人

B為房門寬度為1米

N為房門通行系數,平地取1.3人/m·s

T2=15/(1×1.3)=11.54s<T1

所以疏散時不會發生人員滯留現象。

為了更好的進行安全疏散,保護人員安全,對防護區有下列安全要求:防護區的疏散通道和出口應設置應急照明與疏散指示標志。防護區內設置聲光報警器,防護區的入口處設置放氣指示燈。防護區的門應向外開啟,并能自行關閉;疏散出口的門必須能從防護區內打開。

5.經濟預算

根據國家政策,進行工程建設應遵守的基本原則是“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可靠”以安全為本,要求必須達到預期目的;“技術先進”則要求火災報警、滅火控制及滅火系統設計科學,采用設備先進、成熟;“經濟合理”則是在保證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的前提下,做到節省工程投資費用。

本設計在設計計算時已驗算了達到設計滅火濃度所需要的時間都小于7秒,而且自動報警系統采用感煙探測器和感溫探測器兩種探測器的組合進行布置,這樣報警準確,所以該系統基本可以達到預期目的。在進行管網布置時,盡量布置成均衡管網,盡量減少彎頭數量和管道長度,節省了工程投資費用。

經濟預算采用《全國統一安裝工程預算定額四川省估價表》SGD-5-2000。

依據我公司長期經驗,其中氣壓試驗、吹掃試驗的數量按管徑100毫米內的管道長度計算,主材數量按管道內表面積除以3m2/瓶來確定氮氣瓶數量。支架制作安裝、支架除銹、支架刷紅丹、支架刷銀粉的數量按支架長度乘以1.7kg/m來確定。系統組件水壓試驗和系統組件嚴密試驗的數量按選擇閥、氣液單向閥、高壓軟管、匯集管的數量之和來確定。

6.結束語

通過緊張的畢業設計,我的收獲很大。我已經很好的熟悉了《七氟丙烷滅火系統設計規范》。對《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和安全疏散等方面的知識也有了比原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加深了七氟丙烷滅火系統的設計計算和設計方法。而且還強化了消防工程的預算編制技術。尤其重要的是畢業設計培養了我仔細認真,堅韌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虛心求教的精神。更加深了我對工程設計工作的熱愛。

在畢業設計期間,得到了張銀龍教授的悉心指導,張老師的指導使我的畢業設計更加完善。王智慧同志對我的初進行了詳細的審核,并進行了部分稿件的文字錄入和定稿后的核稿工作。在此對他們深表感謝!

7.參考文獻

⒈國家技術監督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電子計算機房設計規范》(GB50174-93)1993

⒉深圳市消防局、天津消防科學研究所《七氟丙烷(HFC-227ea)潔凈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98)1998

⒋蔣彥、雷志明《新型氣體滅火系統(鹵代烷替代物)設計手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9.8

⒌《消防科學與技術》

⒍《消防產品與信息》

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1988.5.1

⒏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篇3

關鍵詞:性能化設計;處方式設計;消防設計;火災模型

1前言

如果說納米技術使新材料的研究起到了革命性飛躍,那么也可以說性能化設計方法將開創消防科技的新局面。

消防設計目前有兩種設計思想,一種是傳統的“處方式設計方法”,其基于場所類型進行設計考慮;另一種是“性能化設計方法”,它立足于危害分析及火災假想,對于解決超越法規或現行法規無法解決的復雜建筑的消防設計具有很大意義。

由于性能化防火設計的方法與傳統的設計方法相比具有許多優越性,所以很快成為建筑防火的一種新理念,并將發展成為建筑防火技術領域里一個全球性發展潮流,受到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高度重視,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2性能化消防設計的概念

性能化消防設計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學基礎上的一種新的建筑防火設計方法,它運用消防安全工程學的原理與方法,根據建筑物的結構、用途和內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體情況,由設計者根據建筑的各個不同空間條件、功能條件及其它相關條件,自由選擇為達到消防安全目的而應采取的各種防火措施,并將其有機地組合起來,構成該建筑物的總體防火安全設計方案,然后用已開發出的工程學方法,對建筑的火災危險性和危害性進行定量的預測和評估,從而得到最優化的防火設計方案,為建筑結構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護。

與“處方式”設計相比較,性能化設計方案更關注是否能夠實現“保證人員疏散和滅火救援不受火災煙氣影響”這一“目的”,而不是拘泥于滿足規范要求的最低排煙量。性能化的消防設計方案通過科學的論證,能夠提供比之處方式的消防規范更為安全的設計表現效果,比較起來,性能化設計方案具有設計成本有效性,設計選擇多樣性及設計效果更為優化性的特點。

篇4

民用建筑的消防給水系統的設計可根據實際情況的房屋結構、樓層的高度,以及經濟、合理和科學要求,按壓力分為: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低壓消防給水系統和高壓消防給水系統。在低壓消防給水系統中,由于自身管網的水壓低于0.1MPa,在小型的民營建筑中較為適用,低壓消防給水系統通常在室外應用,滅火時,需要消防車等用外力來滿足水壓和流量的需求。對高壓消防給水系統主要通過滅火設備自動滅火,不需要直接啟動消防泵及其他設備進行加壓,由于市政給水壓力的不足和水量達不到要求,需要配備相應的天面水池來保證高壓消防給水系統的壓力和水量需求。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通常適合火災情況,如官網內最不利點周圍水量和壓力無法滿足當前的火情需要,可啟動消防泵等設備進行加壓。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對第二種火情如管網內壓力和水量都比較充足的情況下,通過起亞給水設備保證穩定輸出,設置消防泵滿足火情需要的水壓和水量。氣壓給水設備的作用主要是為滿足消火栓和水幕噴頭的壓力需要。根據消防供水的實際情況,對民用建筑的高度、供水壓力流量的大小和供水的范圍等,還可將消防給水系統分區域集中高壓給水系統和獨立高壓給水系統。在區域集中的高壓給水系統中,使用一定范圍內、建筑比較密集區域的高壓給水系統管理是比較嚴謹的,以便于集中應用,對轄區內的民用建筑都有消防作用,經濟實惠且性價比較高。獨立的高壓給水系統是一種應急性的消防給水系統,是在遇到地震、自然災害、突發性大火同時建筑群較為分散等的情況下可充分發揮的高壓給水系統,相比區域集中的高壓給水系統投資較大。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是根據自動預警、控火和滅火等特定,比較適合民用建筑人員較為密集、不易疏散、外部增援滅火比較困難的情況所使用的。在使用時,應避免遇水容易爆炸或加速燃燒的物品和遇水發生強烈化學反應產生有毒物質的物品。這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實際滅火效果很好、可在第一時間采取滅火措施,且具備先進的自動報警功能,造價相對較高。在民用建筑消防給水系統可用消防栓給水系統,利用建筑物的高度和室外水管網的壓力、流量,以及室內消防管道的水壓水量要求可分四種,如無加壓泵和水箱消防栓給水系統、豎向分區消防栓給水系統、設加壓泵和水箱給水系統、單設水箱消防栓給水系統。在民用建筑工程中一般消防栓超過10個,消防用水量為15L/S以上,其造價較低,但沒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效果顯著。

2民用建筑消防給排水分區的設計

民用建筑消防給排水設計要保證建筑的安全、人民財產的安全,為達到民用建筑消防的最好效果,需要對民用建筑消防給排水設計以科學設計。

2.1科學合理設計管網、消防池和消防泵及消防栓的設計要合理布置消防管網,保證供應消防用水,為消防工作做準備。在市政管網滿足不了消防用水時,要有必要的設置消防水池。將各種消防用水量減掉進水管的補水量,保證消防水池有足夠的消防用水,并及時得到補充。在設置水池時,不能用建筑物本身作為池壁,要另外設消防水池,保證水質、防止污染,也可在屋頂設置消防和生活兩用水箱。消防水池的引入管道要在兩根以上,保證消防水池的水能引入水泵間,避免出現供水隱患,有利于消防部門開展工作,保證供水安全。同時,在設置消防水池時,應保證水池容量滿足火災延續時間內的消防用水量,或者同時滿足火災延續時間內需水量和室外不足水量。消防的補水管流速在2.5m/s以下,消防水池的補水時間在48小時以內,一般設置兩個消防水池,有條件的話,應增加相應的防輻射及防凍措施。消防泵房的設計應不低于二級耐火等級設計,疏散門設置在首層時應直通室外,若設置地下或樓層上,要靠近安全出口,且設計成甲級防火門。消防泵房至少應有兩條以上出水管與消防給水管直接連接,且出水管需進行防超壓設置,消防泵要設置備用泵。室內消火栓的供水設計要按照規定,設置在明顯操作的地方,消火栓箱外面不能再有其他設置,如門和裝飾等。多層民用建筑與高層公共建筑之間的同一防火分區不能用雙消火栓布置形式滿足糧谷水柱,非同一防火分區的消火栓不可相互借用。

2.2放水閥與穩定回流設計消防水泵的供水管,是為了能夠有效的排水,方便檢查和試驗水泵,要設置放水閥。在排水量較小的情況下,可以直接排到泵房及水池,在排水量比較大的情況下,應該把放水閥排到消防水池內。這樣對排水的正常進行,消防工作的展開都有非常大的作用。除此外,消防水泵的出水口應采取穩壓回流措施。在消防使用過程中,一般會出現水量小于規定值的情況發生,在水量較小的情況下,如果不用回流措施,會引發消防管網壓力過大,進而導致發生事故。所以,必須在供水管上設置穩壓閥,在管網出現超壓情況下,可通過回流管進行泄壓,并將回流水排回消防水池。

2.3合理安排末端試水裝置的設計在進行設計末端試水裝置時,主要是為解決末端試水裝置的排水問題,對末端試水裝置的壓力表和試水閥裝置之后,要設置試水接頭,在出水口的口徑一般被忽視,給消防工作帶來不便,不利于消防部門順利開展工作,對消防末端試水裝置要根據設計要求,實際情況和試水接頭出水口的流量選擇合適的型號產品。針對出水口直徑沒有明確的標準,市面上有許多消防設備制造商生產一整套完整的末端試水裝置,要根據現實情況進行選擇。

3結語

篇5

本工程建筑面積為89m2,周邊道路及人行道等達3000m2;結構層數為地上一層;樁基選用管樁規格為PHC-A型D400(95)型樁;基礎承臺采用標號C30砼;柱、梁、飄板采用標號C25砼;鋼筋采用Φ8~Φ25的圓鋼和螺紋鋼;干掛石材厚度為50mm,骨架采用鍍鋅角鋼,掛件采用不銹鋼;石材干掛后,在結構與石材縫中還需水泥砂漿灌漿;所有雕刻石材都是整石打造并采用吊裝,精雕細琢,雄偉壯觀。

設計時,考慮到經濟原則和施工方便,石材飾面內可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部分外露構件也可用混凝土支模澆筑。按結構施工圖先澆鑄鋼筋混凝土主體骨架,根據牌坊柱截面,混凝土柱澆成亞字形。屋面板底支模澆出方椽條和博風板,并澆鑄梁頭以方便安置石構件,用PVC管預留管線及鋼筋穿孔位。在各個分項工程中,有監理人員、質監人員嚴格把關,在施工完成靜壓樁和主體結構后,便做靜壓試驗和抽蕊回彈等試驗,以保證工程質量。

石材面裝飾工程是本工程的重要內容,主體采用鋼骨架干掛,局部有系掛,甚至貼石,有些復雜處噴石漆。柱采用干掛石材,為厚50mm、長1500mm的淺黃色花崗巖,這比厚25mm的一般掛石要大,從轉角就可看到石材的拼接厚度,使柱有厚實感。用1:2的白水泥砂漿比例灌縫和聚氨酯膠嵌縫(圖4)。梁為砼梁,頂面貼30厚花崗石,20厚1:2白水泥砂漿結合層;其它三面栓掛30厚淺黃色花崗巖,1:2的白水泥砂漿比例灌縫和聚氨酯膠嵌縫(圖5)。屋面板底采用灰白色石漆。屋面板也是仿石效果,但現澆的屋面板下桷板及側面博封板形式復雜,無法再貼石,考慮到距離地面較遠的施工操作和理想的視線效果,最后采用噴石漆,石漆色澤接近掛石(圖6)。石雕要求比較高的石構件,基本采用整石打造,如柱頭、雀替、抱鼓石、梁頭卷花、柱礎等。其中柱頭根據形式分上下兩段,之間有榫口,并與混凝土柱卯口相連(圖7)。柱礎分四塊,安于四角,左右用石膠填縫,前后縫由抱鼓石遮擋(圖4)。抱鼓石分上下兩端,與混凝土柱連接處用膨脹螺絲和鋼筋焊接。雀替則用Φ25螺紋鋼穿孔與混凝土構架拉結,保證結構牢固。穿孔處補石塊用石膠填縫(圖8)。石雕、抱鼓石、柱頭、雀替等石作,按圖紙上已提供大樣及工藝做法施工,細節處理由施工方按傳統做法,提出施工方案,繪制草圖、提供材料樣板,經設計方或建設方審定后,先做出樣板,確認后方可全面施工。石縫拼接是施工設計的重要內容,總的原則是盡量避免通縫、長縫的出現,把石縫適當隱藏。亞字型柱貼石面時,保證正立面的石材完整,拼接縫出現在側面。過梁掛石同樣處理,將完整面留于正立面,拼接縫出現在上下面。精確計算石材完成后的尺寸,干掛系掛及貼石的預留尺寸不一樣,盡量減少完成面后的縫隙,如有縫隙可用石膠填縫。

瓦面采用傳統琉璃瓦,瓦的排列方式參考傳統作法,由于屋面斜度較大,要采用鋼釘、扎線及灰漿座砌固定瓦面[2]。瓦面層由上而下排列為:a筒板瓦蓋六留四底鋪1:3水泥砂漿臥瓦最薄處20厚,使用直徑3~3.5mm鋼釘穿過瓦,插入砂漿中;b配Φ6@500X500鋼筋;c20厚1:2.5水泥砂漿找平層;d混凝土屋面板。

一些與國立中山大學有關的校區,不少都建有類似的牌坊的校門,佳作不少,華農新校門牌坊也自不遜色,亮點有三:

1設計上的繼承與創新

設計師有比較專業的傳統建筑修養,對老中大南門牌坊研究透徹。對校門牌坊的整體比例把握到位,特別是總高與面闊的比例及各開間的比例關系。并對細部周詳仔細設計,取其他牌坊細部之精華。綠色琉璃屋面是設計的創新之處,這種組合既體現了傳統形制,又加強了學校民國建筑的歷史特色。

2用料講究

主校門工程是華南農業大學的一個標志性建筑,是百年校慶的重點工程,受到學校領導的重視,對建筑的設計及施工要求很高,監管到位,用料盡量配合設計要求,舍得用大料好料。

3施工到位

篇6

[關鍵詞]油庫;消防設計;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TE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1-0261-01

前言:在我國市場經濟中,石油化工行業占據著重要組成,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為石油化工生產的主要環節,油庫主要負責產品的儲存和中轉。為了保證我國石油行業的健康發展,必須做好油庫的消防設計工作,著重關注其中存在的題,確保消防系統及時發揮出作用。

一、 自動化消防系統的建設

對于油庫自動化消防系統的建設,可以從下面三項內容中開展:第一、動力系統。需要配備備用的柴油發動機,同時確保所選擇的柴油發動機,能夠與整個系統的參數相對應,避免出現輸出過小的情況;保證所配備的啟動發電機是直流電源。此外,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需要對應急發電機的啟動電池電壓、油壓參數、以及油箱油位高度等數據,加強監管力度,從而保證發動機可以隨時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中。在一些油庫的火災事故中,可以明顯發現備用柴油發電機所發揮出的重要性作用。第二、火災自動檢測系統。現如今所使用的火災探測傳感器,普遍使用光線傳感,其具有較為理想的耐高溫、抗腐蝕等特點,備受相關單位所青睞。工作人員只需要對油罐外壁的油氣溫度、以及溫度上升的速率進行監控,同時根據系統提前設置的參數信息,便可以分析出能否發生火災。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還需要結合其他數據,以此來分析火災發生概率。第三、滅火系統。滅火系統又包括兩種形式,分別是自動滅火形式和手動滅火形式,同時要求上述兩種滅火方式相互配合。特別是在自動滅火形式啟動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展示出人工滅火形式的監控和調節作用。比如說可以對各個環節的動力供應、火災走向、滅火劑的選擇、火點的精準位置等等進行監控。自動滅火系統起到之后,依舊需要參照綜合滅火方案、以及視頻監控系統進行實施。

二、 油庫消防冷卻水強度的調節措施

一旦油庫中發生火災,最容易受到火災的影響,必將會是著火儲罐的罐壁。如果火災類型屬于地上發生的鋼罐類型,一般來講,僅僅需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罐壁溫度便可以達到500℃左右,此時會導致鋼板強度處于逐漸下降的狀態中,經過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鋼板所具有的支撐能力便會消失。因此,工作人員必須第一時間,將火罐溫度降低下來。如果是火災是發生在利用易燃材料制成的內浮頂油罐中,或者是發生在固定頂油罐中,著火罐的直徑大小,對輻射熱的強度產生直接的影響,例如如果是位處于罐壁1.5D的距離,便會受到很大強度的輻射熱強度,通常情況下可以達到8600KJ/m2.h,溫度幾乎是達到60℃左右。因此,對距離著火罐1.5D范圍內的油罐,展開及時有效的冷卻措施,同樣非常具有必要性。為了獲取理想的冷卻效果,那么必須制定科學、可行、合理的調節措施,而其中最為簡潔、有效的調節手段,也就是從整個儲罐區域的防火堤外部的消防環網,一直到每一個油罐消防支管控制閥,均安裝一個壓力表。在系統標定和調試的過程中,作為一種輔助措施,超聲波流量計能夠展開計量工作,并且在保證閥門開啟度的基礎上,需要對著火罐、以及其他油罐在冷卻過程中,壓力表的及時刻度進行標定。在以后的使用中,工作人員便可以參照著火罐、以及相鄰的油罐,便可以控制閥門開啟度,同時給與足夠強度的冷卻水。

三、 油庫消防水系統的設計

在我國一級、二級油庫消防設計中,針對于消防工藝系統的設計,要求其必須具有完整的供給,具體包括油罐噴淋用水供給、消防泡沫用水供給、消防栓用水供給、消防泡沫槍的消防泡沫供給。在油庫消防設計中,上述供給非常普遍和常見。但是針對于特級油庫、或者是特大型立式儲罐來講,由于其具有較大的著火面積,以及較高的火焰問題,嚴重情況火焰可以達到幾十米高度,而著火又產生較為復雜的熱流流動,在火災現場常會出現爆裂和爆炸的情況,由此增加了消防人員的滅火難度,使消防人員更容易受到傷害。

在油庫火災的撲救過程中,主要使用的滅火劑具體有消防泡沫和消防用水,但是如果是面對特大型儲量的油罐,其不具有簡單的累加效果,而撲滅火災最理想的效果,便是在保證油罐不發生變形的情況下,完成火災的撲救工作。但是由于具有較大的液面表面積,致使一些泡沫不能夠在整個著火液面實現有效流淌和覆蓋,很多泡沫在液面流淌的過程中,受到較高溫度影響出現蒸發現象,大約只有30%左右的泡沫,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滅火作用。如果依舊是采取此種滅火措施,必將需要增加泡沫的數量,才能夠將特大型儲油罐表面積火災撲滅。隨著消防泡沫數量的增加,消防用水量也必將會增量,此外消防用水,還需要對其他需要保護的相鄰油罐進行噴淋。為了更好的控制火災,需要有足夠的消防水儲量,因此,在《石油庫設計規范》GB50074-201版中將“直徑大于20米的地上固定頂儲罐和直徑大于20米的浮盤用易熔材料制作的內浮頂儲罐”的滅火時間改為不少于9小時,而其他地上立式儲罐不小于6小時。此外,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區,設計人員可以適當考慮周圍的水資源,充分利用周邊的有利條件。

四、 新型滅火技術的應用

新型滅火技術的使用,可以從下面三點內容展開分析:第一、消防機器人。通常情況下,此類機器人的動力支持是蓄電池,但是蓄電池不具有長時間的蓄電能力,所以用于偵查方面的機器人可以選擇此類電池。而用于消防滅火的機器人,盡可能使用柴油機提供動力。消防機器人自身具有消防槍炮,噴射流量非常巨大,其靈活的特點能夠在火災現場,發揮出非常大的作用。還有一些消防機器人,其機械手能夠開啟和關閉閥門,也可以搬移物品,對于消防滅火具有較大的輔助作用。第二、微胞囊技術。此技術也就是將微胞囊技術產品 F-500與水按3%的比例混合,其可以將燃料溫度迅速降低。并且其能夠存在于液相燃料和氣相燃料分子周圍,使燃料無法再次燃燒??梢哉f,利用微胞囊技術,極大程度的降低了滅火時間,快速降低火場溫度,同時不具有復燃的概率。第三、細干粉滅火劑。此種滅火劑的滅火速度非???,同時具有良好的擴散性能。相比較普通干粉滅火劑,細干粉滅火劑具有6-10倍左右的單位容積滅火率。在油庫火災撲救中,細干粉滅火劑可以發揮出重要性作用。所以在油庫消防設計中,可以對此種滅火劑著重考慮。

總結:總而言之,加強油庫消防設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可以充分發揮出消防系統的關鍵性作用??梢哉f,只有做好油庫的消防設計,才能夠將各種引發火災的因素進行及時監管,防止火災的發生。因此,設計人員必須結合油庫的綜合特點,合理設計消防系統,確保油庫可以穩定安全運行,切實推動我國石油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7

學校公用房管理軟件其的主要目的是能夠達到學校資源共享,實現公用房的有效分配,它涵蓋了學校的所有公用房的詳盡資料,能實現用戶的查詢和申請功能,實現公用房分配,并且能及時的更新數據。本設計主要在數據庫和可視化軟件的基礎上編程實現的,它能夠達到以上要求,其主要要包括一個數據庫(公用房信息系統)和可視化部分(各大功能模塊),即后端與前端,其原理如下。

1.1數據庫數據庫的建立

主要是公用房信息系統的建立。本論文設立了對應數據的關聯。通過分析,將數據分為18項數據信息表。房屋基本信息表主要包括房屋的物理屬性如房屋ID、房屋名稱、房屋面積、方位等,通過房屋的ID,能唯一確定一間用房。房屋分配信息表主要包括房屋的分配屬性如分配信息ID、房屋ID、分配時間、分配狀態、所屬團隊等,通過房屋分配ID、房屋ID能夠查到相關用房的分配情況。房屋類型信息表提供了房屋的使用類型ID、類型名稱和房屋的描述屬性,以此作為選用用房的參考。學院信息表提供了學院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學院ID,作為主鍵用于學院的信息查找;學院的名稱、專業類別系數、院辦電話等。通過學院的基本信息表,能夠申請學院的指定用房。除此之外,還設定了其他多項表信息,具體如圖1。

1.2功能模塊的設計

根據需求分析的結果,按照“低耦合、高內聚”的原則,本系統的可視化部分將劃分為以下主要功能模塊:登錄模塊、密碼修改模塊、管理員模塊、用戶模塊、用戶注冊模塊、用戶用房申請模塊。各模塊圖如圖2所示,主要分為管理員管理系統和用戶查詢系統,管理系統包括對用戶的管理、公用房信息的管理(如住房面積、位置、布局等信息)及更新信息管理等。用戶查詢系統主要包括查詢公用房信息(實現對公用房的各種信息查詢)和申請公用房兩大部分。

2軟件設計

軟件設計也分為前端和后端的設計,前端設計采用delphi軟件和C++語言編寫實現,后端采用SQLServer軟件實現。

2.1數據庫的設計概念

結構設計是數據庫設計的核心。概念結構設計是將系統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戶需求抽象為信息結構的過程,它是用實體-聯系(Entity-RelationShip,簡稱E-R)圖進行描述的。根據公用房數據信息表之間的關系建立完整的數據庫,實現信息表的相連。圖3為房屋基本信息表_房間分配信息表外鍵關聯圖。

2.2可視化部分的設計

根據需求分析的結果,按照“低耦合、高內聚”的原則,本系統將劃分為以下主要功能模塊:登錄模塊、用戶操作信息模塊、管理員操作信息模塊、公用房申請模塊等。其中的管理員操作界面如圖4所示。1)登錄模塊:在此模塊中用戶可以根據用戶名、密碼和自己的身份來登錄到相應的主界面。其中可以選擇用戶類別:①管理員②申請用戶。它可以鏈接到用戶注冊模塊(在此模塊中,用戶填寫相應的信息來注冊。用戶注冊信息的錄入,包括用戶名、密碼等信息)。2)用戶操作信息模塊:本模塊是面向對象是用戶,其主要用來查詢公用房信息,同時可鏈接到公用房申請模塊。具體功能為:用戶可以根據公用房的不同的字段對某個特定的表進行查詢,通過檢索得到所需全部信息。用戶操作模塊只對信息有查詢操作,其他的如修改、刪除等功能不存在,及設置了權限。在此模塊中,又包含了兩個模塊:密碼修改模塊和房屋申請模塊;3)管理員操作信息模塊:管理員操作界面主要實現對公用房和用戶的信息管理功能。例如,當用戶進行公用房申請后,管理員根據用戶提供的信息對用戶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通過相關人員實現該用戶公用房的分配。其具體功能為:程序運行時,管理員可以分別根據不同的字段來查詢所對應的信息表,也可以實現修改、刪除、錄入等功能。程序運行后,管理員點擊登錄則進入的界面如圖所示。在管理員操作模塊里,管理員可以根據自己得需要對數據進行查詢、修改、刪除、錄入等操作,也可以調用所有的信息。4)公用房申請模塊本模塊是用戶申請公用房的界面,用戶在對公用房的申請條件了解清楚后,提出公用房申請,由管理員考核是否通過。

3結語

篇8

論文摘要:面對德州市小城鎮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調查分析,結合小城鎮發展掃建設實際,提出了幾點有針對性改進意見。

1、前言

小城鎮消防基礎設施建設事關小城鎮消防安全和農村城鎮化發展戰略實施大局,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礎和保障。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村城鎮化建設總體水平比較低,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和欠帳問題十分突出。我們通過對德州市小城鎮消防基礎設施狀況的調查分析,提出幾點對策意見,供大家參考。

2、小城鎮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消防規劃不落實,消防基礎設施建設無章可循,存在盲目性和不科學性

消防規劃是小城鎮消防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基礎和前提。目前大多數小城鎮缺少消防規劃,有的雖在小城鎮總體建設規劃中提及有消防內容,但缺乏深度,內容不完整,可操作性不強。目前,德州市126個小城鎮中,只有6個城鎮編制有專門的消防規劃,在總體規劃中形成了消防規劃專篇的不足30%0消防規劃不完善,導致消防基礎設施建設無序、混亂和欠帳。

2.2城鎮消火栓建設缺口大、到位差

許多小城鎮消火栓建設還沒有起步,現有消火栓安裝普遍存在安裝數量不足,管網管徑小,壓力低等問題,加之,日常管理維護保養差,完好率低。目前,德州市126個鄉鎮中,安裝有消火栓的僅88個,占總數的69.8%,其中38個鄉鎮尚未安裝消火栓,每個鄉鎮平均消火栓數只有2.2具,欠帳率80%。全市供水主管不到100mm的鄉鎮53個,相當一部份供水主管不到50mm,一半以上供水壓力不足0.25Mpa,其中還有近35%的不足0.1Mpa。目前,大多鄉鎮白來水廠(站)通過改制已私有化,加之,政府專項維護經費不到位,城鎮消火栓、消防供水管網日常維護保養不落實,許多消火栓年久失修,無法正常開啟。

2.3滅火救災的基本裝備缺乏,城鎮自我救災能力十分薄弱

小城鎮大都離公安消防隊比較遠,火災時關鍵要立足自我救護。各地小城鎮普遍存在重組織隊伍建設,輕裝備配備問題。目前,德州市90%以上的小城鎮依托鄉鎮干部、基干民兵和志原者等組建有兼職的搶險救災應急小分隊,但是,從調查情況看,大都空有一個組織,而沒有配備消防手抬泵、水帶、水槍、消火栓鑰匙等基本的滅火救災和其它搶險救災裝備?;馂臅r,主要靠的還是鍋、碗、瓢、盆、桶等端水、遞水滅火這種最原始和簡陋的手段,一方面使小城鎮現有消火栓等消防設施無法取用滅火造成浪費;另一方面也使應急分隊的組建缺乏真正的現實意義和作用。

2.4自然、天然水源取水設施不完善,可借消防水源利用率低

各地小城鎮大都有極為豐富的自然或天然水源,這是小城鎮滅火救災的重要儲備力量。黃河流經本市62公里,年可引水25億立方,目前,德州市126個鄉鎮中,89個在鎮區500m范圍內有江河、水塘、湖泊、水庫等自然、天然水源達186處,但真正能直接作為消防給水之用的不足30%,普遍沒有因地制宜建立供消防車取水用的碼頭、取水井或取水口,消防車無法直接取水滅火,白白浪費了本就緊張的小城鎮消防水源,火災時,往往只有望火興嘆,望水興嘆。

3、加強小城鎮消防基礎設施建設的幾點意見

3.1搞好小城鎮消防基礎設施建設統一規劃,做到有章可循

搞好小城鎮消防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是必須編制切實可行的小城鎮消防規劃。各地政府應當按照《消防法》、《山東省城市消防規劃編制辦法》等法規要求,將小城鎮消防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鎮總體規劃,并組織有關主管部門具體實施和落實。小城鎮消防規劃的編制,必須與城鎮總體規劃相配套,與城鎮發展相適應,具有可操作性,特別要結合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小城鎮總體建設水平還不發達的現狀,注重實用,正確處理好需要與可能的關系,重點從城鎮功能分區和安全布局、市政消火栓、消防通道、消防基本裝備等幾個方面人手,不宜面面俱到,宜粗不宜細。

3.2加強小城鎮消火栓建設和消防基礎設施的維護管理和保養工作

消火栓是小城鎮消防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基礎內容,是小城鎮滅火救災的基本武器。在小城鎮消防基礎設施建設中,必須把消火栓建設作為重點,切實按照國家規范要求進行規劃和建設。對于新開發建設的區域,要按照城鎮消防規劃要求,堅持路修到哪里,消火栓就安裝到哪里的原則,努力保證消火栓開始就建設到位。對于原有鎮區消火栓欠帳問題,要認真制訂計劃,及時補充安裝,盡快還清舊帳。另外,城鎮消防基礎設施維護保養工作環節多,任務重,要求高,必須從組織機構,責任制度,維護經費等方面予以保障。要落實小城鎮消防基礎設施維護管理和保養工作的歸口部門和責任單位,解決誰主管問題。要制定完備的消防設施檢查、維護、修理、驗收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落實嚴格的獎懲措施,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超級秘書網

3.3加強滅火救災基本裝備配備,提高小城鎮自我救災能力

小城鎮火災自我救護能力的提高,除了加強組織機構和救災隊伍建設以外,更為重要和關鍵的還在于救災裝備建設,否則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強化搶險救災應急小分隊等多種形式救災隊伍建設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基木滅火救災裝備的配備。要配備一定數量的消防手抬泵(輕便型)、消防水帶、水槍等最基本的滅火救災裝備,對干條件較好的地方,可以配備一定數量的輕便消防車,組建專兼職多功能消防隊伍,并配備一定數量的滅火救災個人防護裝備等。要加強滅火救災基本裝備管理,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應用性訓練、演練,提高實戰水平,保障火災情況下能隨時集結,快速出動,有效滅火。

3.4因地制宜,抓好自然、天然水源取水設施建設,提高后備消防水源滅火救災利用率

從各地小城鎮現有河流、湖泊、水塘、水庫等自然、天然水源情況來看,其水質、水量大都可作為消防給水使用。要加強消防取水設施建設,保證火災時消防車或消防泵能夠及時、方便取水滅火。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自然、天然水源的情況,有計劃地修建一定數量的消防車用取水碼頭,開辟供消防車或消防泵用的取水井、取水口??筛鶕擎偘l展建設的需要,有計劃地在鎮區主要建筑區域修建一定數量的景觀水池,既美化城鎮景觀,又可作消防水源之用,一舉兩得。

篇9

典型消失面的構成及造型思路

如圖3所示是產品設計中常見的典型消失面,這種消失面結構由三個面組成,曲面①是產品的原始曲面,是消失面結構的根基面;曲面②是與原始面存在著一定高度差的曲面,該面落差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消失面結構的平陡程度;曲面③是消失面結構的核心曲面,該面的特點是中間部分明顯存在的曲面往兩則慢慢延伸后逐漸地消失了,也可以表述為曲面①和曲面②由中間明顯的高度差往兩側漸漸融合到一起,變成沒有高度差了。從產品整體曲面的光順角度考慮,消失面的各個部分的曲面是必須保證能夠光順過渡的,造型質量要求一般的產品可以控制為G1(相切)連續,造型質量要求特別嚴格的則需要控制為G2(曲率)連續。如圖4所示,從該曲面的斑馬線反射分析圖譜可以看出:曲面①和曲面②接觸部分是做成了G1連續,曲面③與曲面①、曲面②的接觸部分均做成了G1連續。消失面造型設計的關鍵是在面①的基礎上構建出如圖5所示的四邊網格的邊界條件,大致可以按照這樣的造型思路來設計:(1)在原始曲面上修剪出制作消失面效果的范圍,從面得到了邊界a;(2)在修剪的區域建立與原始曲面相連續的曲面②,從而得到邊界b;同時,因為曲面②的出現,使得在曲面①上的另一邊界分成了三部分,其中兩頭的邊就自然形成了邊界c和邊界d;(3)在曲面①和曲面②的中間部位構建一條公切線,即線e,用于輔助控制消失面的平陡效果;(4)將以上5邊構建成網格曲面,注意設定邊界a-d與曲面①或曲面②的G1以上的連續。

典型消失面的參數化造型設計

按照前面消失面造型設計的思路,運用常用的三維CAD軟件都能順利完成具體的設計任務。下面就介紹運用一款主流的三維CAD軟件——UGNX完成曲型消失面造型設計的方法和步驟,同時闡述如何通過設計過程的參數化來控制消失面的形狀。

1典型消失面造型方法

(1)用“相交曲線”功能求出產品原始曲面與曲面中心平面(基準面)的交線,用“偏置曲線”將求得的交線往下偏置P1(文中P1…Pn代表一個合適的數值),如圖6所示。(2)用“草圖”或“基本曲線”畫出制作消失面的范圍,能過“修剪的片體”剪出用來制作消失面結構的范圍,如圖7所示。(3)在邊f上取比例為P2的關聯點,由該點為起點往左做一條平行原始曲面長方向的直線,將直線投影至原始曲面后鏡像;在步驟(1)得到的偏置曲線上取比例為P3的關聯點C;通過兩投影線的端點和點C做樣條曲線,控制樣條兩端為G1連續。完成效果如圖8所示。(4)用“通過曲線組”功能將邊f的中間段和前面所得的樣條線構建成曲面②,注意控制邊f處與原始曲面的G1連續,如圖9所示。(5)用“相交曲線”功能求出產品原始曲面和曲面②與中間平面的交線,用“橋接曲線”功能得到中間的形狀控制線,如圖11所示。(6)用“通過曲線網格”功能將前面所得的如圖5所示的曲線a-e構建成曲面③,注意控制四條邊界的G1連續,完成效果如圖3所示。(7)將曲面①②③進行“縫合”,完成效果如圖11所示。

2消失面形態的參數化控制

消失面的效果需要根據產品的總體形態和設計師想表達的目標形態來不斷調整,方能達到理想效果,因此,設計過程的參數化就會大大提高對消失面效果調整的效率,在上述造型設計的方法中,有多處的參數可以用來調整消失面大小、平陡等效果:1)改變步驟(1)中的偏置值P1能調整消失面的落差程度;2)改變步驟(2)中草圖的輪廓能調整消失面的小心范圍和輪廓形狀;3)改變步驟(3)中的比例值P2和P3能影響曲面②的形態,從而調整消失面的總體形態;4)改變步驟(5)中橋接曲線的形狀控制(如相切幅值或深度與歪斜)能影響該橋接曲線的扭曲情況,從而調整消失面的形態。

篇10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小金庫;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2-00-01

一、“小金庫”問題產生的原因

“小金庫”是指企業、事業單位未將應列入會計賬簿的各項資金,按照相關法律、規章制度的要求列入會計賬簿。其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即非法性和違規性、廣泛性和普遍性、復雜性和多樣性、秘密性和隱蔽性、群體性和福利性、隨意性和揮霍性。

根據國際著名的行為學家兼心理學家,維托·弗魯姆的期望理論可知,設立“小金庫”行為的產生,主要取決于人們對目標價值的判斷和對預計目標的期望值,即當目標的價值越高,人們對目標的期望值也會越大,返之則越小。但往往人們對于“小金庫”的期望值都是很高的。

二、構建防治“小金庫”問題的長效機制

1.X事業單位概況。X事業單位是國務院批準設置的海事局,由交通運輸部直接管轄,對我國水上安全和船舶污染等水上安全保障進行監督管理。其下設有8個海事分局,45個海事處,46個辦事處,115個待命站點,20個基層預算單位以及職工培訓中心等相關直屬機構。

X事業單位主要職能是規劃、協調、監督和服務于海上相關工作。其工作的性質主要表現為效益的公益性、公務的政府性以及工作的防范性。它為從事海上事業的公民生命財產安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根據上級直屬管轄部門交通運輸部的相關要求,X事業單位成立了“小金庫”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深入海事局各個基層,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并督導檢查工作實施情況。治理工作已經初步取得了成效,但“小金庫”問題依然存在。對此,X事業單位“小金庫”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與問題產生的原因重新構建了長效的治理“小金庫”機制。

2.X事業單位資金收支情況。從X事業單位收入結構上看,其中財政撥款與政府性基金收入占其收入的70%多,其余不到30%的收入由X事業單位先收入單位賬戶,再由X事業單位轉賬給財政專戶,而且這部分收入的征收項目較多,征收流程也有所不同。

從X事業單位支出結構上看,90%多的收入額由X事業單位自行支配,其支出項目大多為海上安全建設項目,投入大,項目復雜;只有不到1%的收入上繳上級單位。

如此復雜的收支情況加大了“小金庫”問題發生的風險。對此,X事業單位的“小金庫”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建立了往來資金管理管理辦法和長效的監督機制。

三、構建防治“小金庫”長效機制的內容

1.往來資金的管理辦法。根據X事業單位通過加強單位的收入和支出管理、工程項目管理、內部審計管理以及財務信息化管理等工作,找出工作的重點,堵塞單位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其具體實施辦法是通過單位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和預算管理辦法雙重有效的管理單位內部的貨幣資金、固定資產、財務信息、內部審計制度以及簽定的各種合同和工程項目的實施。

2.制定長效的監管機制。首先,X事業單位明確了監督與獎懲的目標。監督與獎懲的內容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和單位各項制度,以保證財務信息的質量和有效性為前提。

其次,X事業單位對監督的程序做了明確的規定,同時在獎懲問題上也了詳盡的評定方案,并為此成立了專門的評定小組,保證監督與獎懲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其監督與獎懲的重點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方面,完善內控監督制度。對X事業單位下屬的各個分支機構建立了完善的資金管理制度、會計制度、審計制度以及對重大事項的決策等一系列權力運行的監督控制。首先,明確了企業資金的收入與支出的項目和審批程序,對于往來資金的結算與清理也做了明確的要求;其次,強化了對工程項目和合同協議簽定的內審的力度,有效的防治了資金的亂用和無益工程項目的實施和無效合同協議的簽定。

第二方面,完善制度,公開單位財政收支機制。X事業單位加大了對群眾舉報的核查,使職工把監督工作當成一種責任。并對下屬分支機構的財務收支狀況也積極的擴大了公開內容,由廣大職工干部和群眾共同監督。

第三方面,“小金庫”監督責任落實到個人。監督小組與單位的每一位員工都做了“小金庫”承諾備案,并對每一個職工的權限和責任也做了具體的分配,做到照章辦事、人盡其責。對于特殊情況,應及時上報上級,請示處理意見,征得批準后再進行下一工作環節,確保了專項監督治理工作數據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最后,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單位職工思想認識。X事業單位將制定的相關制度以書面形式下發到各個分支機構,由各分支機構負責人將制度的精髓傳達給每一位職工,使X事業單位每一位職工從思想上認清“小金庫”問題的嚴重性,使每一位職工從主觀意識上抵制“小金庫”。

以上X事業單位對治理“小金庫”問題制定的長效機制,會隨著X事業單位經營管理模式的轉變做出適時的調整,以深化單位職工對“小金庫”問題的認識,及時堵塞舊機制的漏洞。

四、總結

“小金庫”問題的出現,即危害了社會經濟秩序,又引發了行政事業單位職務犯罪,造成了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只有還從思想上轉變人們意識,降低人們對“小金庫”的期望值,才能真正的杜絕“小金庫”問題的再次出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