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研究范文
時間:2023-03-30 17:58: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藥學研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FDA批準首個治療耐多藥結核病藥上市
FDA批準Uceris緩解輕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
心脈康膠囊對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響
咪達唑侖透皮貼劑在大鼠體內的藥代動力學
中藥芡實預防急性胃粘膜損傷藥理作用的研究
速效心痛氣霧劑中牡丹皮的提取工藝研究
Peregrine公布HCV抗體Ⅱ期臨床研究進展
FDA批準Erivedge治療晚期基底細胞癌
FDA批準Korlym治療內源性庫欣綜合征
星點設計一效應面法優化阿昔莫司控釋片處方研究
山楂籽黃酮提取物抗實驗性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健康志愿者單次口服壯骨膠囊的安全性及耐受性研究
苦荬黃酮對大鼠急性實驗性心肌缺血的影響
益腎降壓顆粒對老年高血壓病自由基代謝影響的臨床研究
盆炎消凝膠中赤芍、連翹等藥材的提取工藝
北沙參活性成分與藥材質量的動態監測
正交設計優選桑籽總黃酮提取工藝的研究
FDA批準中樞神經藥Gablofen用于治療嚴重痙攣
FDA批準拜耳公司新型口服避孕藥Safyral上市
加拿大批準Oleptro用于治療嚴重的抑郁
星點設計—效應面法優化羅紅霉素掩味包衣處方
FDA批準罕用藥Vandetanib用于治療甲狀腺髓樣癌
茴拉西坦分散片制備及體外溶出度影響因素考察
氣相色譜法測定吡非尼酮中殘留溶劑含量
泡沫吸附法與傳統提取穿山龍中薯蕷皂苷工藝比較
Xgeva(Denosumab)獲歐委會上市批準
消脂通脈顆粒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研究
參麥注射液中糖類成分含量測定研究
HPLC法測定黃白鼻用凝膠中歐前胡素的含量
基層藥品行政執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當前藥品宣傳銷售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器械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藥品處罰案件當場收繳罰款需要注意的問題
醫療機構植入性醫療器械存在的問題與監管對策
淺析現階段藥品經營許可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及對策
我國藥品標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關于建立縣級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的建議
網絡售藥行為特點分析及監管初探
改良甜菊苷不良味質生物酶的固定化研究
六白白疕巴布劑藥物提取正交實驗研究
卡波姆在凝膠制劑中使用的問題探討
山東省加強對高風險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監督管理工作
FDA批準Latisse治療睫毛稀少癥
假劣藥品的成因及預防機制的完善
關于對基層藥品監督抽驗工作的調查與思考
藥品零售企業GSP認證檢查準備要點
開辟行政審批綠色通道為醫藥企業發展提速提效
篇2
1.1風險評價評分災害脆弱性分析團隊成員先進行集中培訓,培訓內容為災害脆弱性分析的概念、應用、調查內容、評分標準和調查表格的填寫要求等,培訓時間為2個課時,培訓結束后發放調查表。由團隊成員對藥學部門面臨的各種潛在危害加以識別及分析,進行風險評價打分。
1.2計算相關風險值調查資料錄入Excel2003表格,得到每項的平均值,再將平均值進行計算各危險事件的相對風險,以發生可能性為權重,結合嚴重性得分進行統計學處理,計算公式為:相關風險值[RISK(%)]=(可能性/3)×{(人員傷害+財產損失+服務影響+準備工作+內部響應+外部響應)/18}。
1.3評估結果及結果應用將RISK值由高至低排序,RISK值≥25%的風險事件列為重點風險和優先管理項目,納入科室年度工作計劃和醫院藥物治療學與藥事管理委員會年度工作計劃,制訂各事件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演練,并對應急預案進行持續改進;RISK值<25%的列為一般風險項目,納入醫院藥學應急總體預案進行日常管理。
2結果
2.1醫院藥學災害脆弱性分析結果培訓現場發放調查表,當場完成填寫并回收。發放調查表120份,回收118份,回收率98.33%;有效117份,有效率為99.15%,數據錄入Excel2003,并進行統計學處理和排序,結果詳見表2、表3。如表2所示,本院醫院藥學部門需要應對的風險事件中,技術事故類、人員類傷害的RISK較高,分別為34.40%和29.40%。表3結果顯示,本院藥學部門可能面對的31個風險事件中,RISK值≥25%、排名前15位的依次為:臨床必需藥品供應短缺(58.11%)、嚴重藥品不良反應或藥害事件(50.19%)、信息系統故障(41.18%)、電力故障(38.88%)、發藥出門差錯事件(37.20%)、流行病暴發(36.18%)、臺風(33.56%)、急性中毒等安全事件(31.46%)、內部火災(31.31%)、藥患嚴重糾紛(28.53%)、強雷暴(28.35%)、洪水(28.32%)、毒麻藥品被盜、丟失事件(28.04%)、人員緊急替代(26.66%)、發現假、劣藥品等質量事件(25.84%)。
2.2分析結果應用于醫院藥學應急管理持續改進取得成效通過災害脆弱性分析風險識別,并對醫院藥學應急管理進行持續改進,本院應急藥品保障、藥學應急服務等應急處置能力取得了明顯進步。2012年~2014年11月,本院藥學部門共完成了220例毒蛇咬傷、94例百草枯中毒、80例有機磷農藥中毒、35例毒鼠強中毒、22例蝦虎魚中毒、15例河豚魚中毒、2例曼陀羅中毒、2例烏頭中毒等突發傷病員應急搶救藥品的供應,并有效應對了渝湛高速特大交通事故(10死、39傷)、湛江坡頭居民區爆炸事件(7死、35傷)、遂溪嶺北建筑工地倒塌事故(32傷)、中石化茂湛輸油管道10噸輕質原油泄漏事件、雷州半島洪災、史上最強臺風“威馬遜”、人感染禽流感疫情、登革熱疫情、埃博拉出血熱疫情等各種災害事故、突發事件的應急藥品保障和藥學服務,使傷病員得到及時的救援,也讓本院藥學應急管理得到了一次次的實戰檢驗,暴露出的問題不斷得到持續改進。
3討論
在日常工作中,醫院藥學部門隨時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或災害,如來自內部的電力故障、信息系統故障、藥害事件、發藥出門差錯事件、毒麻藥品被盜事件,來自外部的臺風、流行病暴發、集體食物中毒、傳染病疫情等,在突發事件或災害發生后,搶救藥品能否滿足供應、傷病員救治是否及時、用藥是否科學合理,其結果是完全不同的。特別是在外部災害性事件發生后,處于災區的醫院藥學部門是醫療救治中藥品供應保障的承擔者,但醫院藥學部門本身往往也是災害事件的受害者,災害的影響常常會導致藥品供應的中斷或癱瘓,使醫院不能正常發揮或者根本無法發揮醫療救治的功能。突發事件的藥學服務具有緊急性、階段性、突變性和多樣性等特征[7],能否在最短的時間內成功配置結構合理、臨床適用、安全有效、充分足量的藥品,往往是取得醫學救援勝利的關鍵[8]。因此,我們應對醫院藥學的災害脆弱性進行研究,并將分析結果應用于醫院藥學應急管理持續改進。災害脆弱性分析結果顯示,本院藥學部門面對的災害及突發事件以技術事故類為主,需要通過加強培訓、提高藥學人員技術水平等途徑來防范。通過分析結果,我們了解了本院藥學部門目前對突發事件的承受能力和薄弱環節,明確了藥學部門當前應急管理應對的重點是臨床必需藥品供應短缺、嚴重藥品不良反應或藥害事件、信息系統故障、電力故障、發藥出門差錯事件等15個風險事件,這些風險事件應重點管理和優先管理。分析結果為醫院藥學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作出了指引,并應用于醫院藥學應急管理的持續改進中。
3.1完善醫院藥學應急管理組織成立藥學應急管理小組,成員由藥學部正、副主任、藥房班長、采購員、倉管員、臨床藥師組成,接受醫院應急辦公室的領導和業務指導,負責突發事件時重要情報的收集、分析與提供,確保突發事件的指揮主體隨時掌握現場情況;同時,能夠迅速落實指揮主體的指示,并監督和檢查,確保應急處置在指揮主體的掌控之下[9]。小組下設5個專業組:人力資源組、藥品保障供應組、藥品調劑組、臨床藥學組、藥品質量控制組,明確各專業組職責。
3.2制訂藥學應急預案在制訂醫院藥學總體應急預案的基礎上,以“針對性、簡潔性、實用性”為原則,對臨床必需藥品供應短缺、嚴重藥品不良反應或藥害事件等RISK值排名前15位的風險事件均制訂應急預案,各事件應急預案內容包括:①事件類別的識別、報告程序、啟動應急響應級別、緊急召喚關鍵崗位人員迅速到位的程序等。②各類事件應急藥品目錄、劑型、包裝、數量、單價、貯存環境、存放位置、供貨醫藥公司、生產廠家、供應路徑、冷鏈專用箱設置、保管人等。③各主管部門、醫藥儲備管理中心、醫藥公司、兄弟醫院聯系人及聯系電話等。④應急箱配備:應急燈、手電筒、電池、剪刀、鑷子、瓶裝藥品啟封器、雨衣、帆布、礦泉水、一次性服藥紙杯、藥房標識旗等。⑤藥學服務方式,如重癥傷病員個體化用藥方案設計、藥品不良反應觀察、傷病員用藥宣教等。⑥監督與獎懲辦法等。
3.3定期組織應急演練及持續改進應急預案把藥學應急總體預案和15個風險事件藥學應急預案匯總,編印成《藥學應急—我該怎么辦》小冊子,發至全院藥學人員人手一冊,定期組織培訓,每個項目每年至少組織1次實戰演練,使藥學人員熟悉預案程序,掌握處理突發事件的方法,掌握突發事件開展藥學服務的方式,并根據演練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對預案作出調整和修正。通過演練,提高藥學人員的危機管理意識和心理適應能力,提高應急協調管理和應急處置能力。
篇3
紅毛七(radix caulophylli)為小檗科植物類葉牡丹(leontice robustum (maxim.)diels.)的根莖及根,異名紅毛三七、紅毛漆(《峨嵋藥植》)、搜山貓、紅毛細辛(《貴州民間藥物》)、火焰叉(《貴州草藥》)、金絲七(《陜西中草藥》)、黑汗腿(《陜甘寧青中草藥選》)、海椒七(四川)、葳嚴仙,雞骨升麻(四川)等。因其須根多而細呈紫紅色,故得此名。紅毛七分布于中國東北及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湖北、四川、貴州等地,原蘇聯、日本也有分布,產于秦嶺和大巴山區,生于海拔800-2500m間的山坡陰濕肥沃的地方或山林下[1-3]。
1植物學特征
紅毛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0-70cm,根狀粗莖橫生。須根密集,葉互生,二至三回三出復葉,小葉片,無柄、卵形、長橢圓形或闊披針形,長6-7cm,全緣,有時2-3裂,上面綠色,下面灰白色,兩面無毛,具三出脈,頂生小葉有短柄,側生者無柄或有短柄。圓錐花序頂生,花直徑7-8mm,黃綠色,苞片3-4,萼片3-6,大型,花瓣狀,花瓣6,很小,蜜腺狀,雄蕊6,雌蕊,子房1室,有2胚珠,蒴果果皮早落,落出2種子,呈果實狀,種子長約8mm,成熟時藍色,有肉質種皮。種柄顯著膨大,呈圓柱形。花期4-6月,果期7-8月。以肥沃、疏松、濕潤、排水良好的腐殖質土栽種較好。8-9月采挖根莖,除去莖葉,泥土,曬干。藥材主產于陜西,四川。
2 鑒別方法
2.1藥材的性狀鑒別
紅毛七根莖成結節狀,橫生,多扭曲,長2-10cm,直徑0.5-1.8cm,表面棕褐色或紅褐色,有環紋,上有大而凹陷的莖痕,莖痕處稍膨大,常有殘留的莖基,質堅硬。須根叢生,細長圓柱形,下部有分枝,長5-20cm,直徑約0.1cm,棕褐色或紅棕色,質韌,折斷時可抽出黃色木心。氣微,味苦辛、微澀。以須根多、色棕褐色,味芳香為佳。
2.2顯微鑒別
須狀根(直徑1mm)的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類圓形,內含紅棕色物。皮層為薄壁組織,內皮細胞凱氏點明顯。韌皮部較狹窄,韌皮薄壁細胞較小,木質部由導管及木纖維組成。
2.3理化鑒別
紅毛七薄層層析樣品制備:取樣品粉末(60目)1g,加氨水1ml濕潤,放置片刻后加氯仿20ml振搖,放置過夜,濾取氯仿液,回收氯仿至少量后移于2ml容量瓶中,加氯仿至刻度,吸取20μl點樣。吸附劑:取硅膠(200目)(青島海洋化工廠)7g,加煅石膏0.7g,攪勻,加2%氫氧化鈉溶液16-18ml,制板,風干,105℃烘30min。展開劑:氯仿—甲醇(9:1),展距18cm。顯色劑:改良碘化鉍鉀試劑噴霧。結果顯示斑點不少于三個,且斑點為黃色表示生物堿的存在[4]。
3成分研究
紅毛七的根及根莖中含有生物堿、三萜皂苷類以及其他化學成分。
3.1生物堿類
紅毛七的根及根莖中的生物堿主要有木蘭花堿,塔斯品堿,甲基金雀花堿以及右旋羽扇豆堿等[5-7]。1967年flom, michael s.[8]從同屬植物蘭籽類葉牡丹(caulophyllum thalictroides)中分離得到baptifoline,anagyrine,methylcytisine,magnoflorine等4個生物堿。1999年kennelly ej[9]從該植物中除上述生物堿外又分離得到thalictroidine,5,6-dehydro-α-istupanine,α-isolupanine,sparteine等生物堿。2005年王娜[10]從紅毛七根中分離得到紅毛新堿。
3.2三萜皂苷類
目前從紅毛七中分離得到了多種三萜皂苷類化合物,其皂苷元分別為齊墩果酸、刺囊酸、常春藤和葳嚴仙皂苷元,分子中的組成糖主要是阿拉伯糖、葡萄糖和鼠李糖。2011年但飛君[11]從紅毛七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刺囊酸-α-l-吡喃阿拉伯糖苷、常春藤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1→2)-α-l-阿拉伯吡喃糖苷、常春藤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葳嚴仙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2012年馬養民[12]從紅毛七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α-菠甾醇-β-d-葡萄糖苷、16α,23,28-三羥基-齊墩果-12-烯-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16α-羥基-齊墩果-12-烯-28-酸-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
3.3其它化學成分
1864年,mr. a. e. ebert 對紅毛七進行詳細研究,發現其中含有白蛋白、淀粉、樹膠、色素類物質以及磷酸類物質等。2005年王娜從紅毛七中分離得到黃酮類化合物:3,4,5-三甲氧基-7,8-二甲氧基異黃烷酮,2011年但飛君[11]從紅毛七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β-豆甾醇、羽扇豆醇、膽甾醇,2012年馬養民[12]從紅毛七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α-菠菜甾醇、棕櫚酸。
4藥理研究
4.1抑菌作用
譚蘋等[13]研究表明,紅毛七水提液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作用與對照組黃連相當。蔡正軍[14]運用管碟法測定紅毛七體外體外抑菌活性,發現紅毛七乙醇提取物及其部位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臨床株)和枯草芽孢桿菌表現出較強的抑菌活性。
4.2抗炎鎮痛作用
楊蘋[15]取紅毛七的乙醇、氯仿和正丁醇提取物,應用大鼠足跖腫脹法、小鼠耳廓腫脹法及小鼠去除雙側腎上腺素耳廓腫脹法、小鼠扭體法和熱板法研究其抗炎鎮痛作用。實驗表明紅毛七的乙醇提取物有明顯的抗炎鎮痛作用。結果表明:紅毛七的乙醇和氯仿提取物對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腫脹有明顯抑制作用;紅毛七的乙醇和正丁醇提取物對二甲苯引起的耳廓腫脹有明顯抑制作用;紅毛七的乙醇、氯仿、正丁醇提取物能減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體次數,延長小鼠熱痛閾值。
4.3抗氧化作用
但飛君發現紅毛七多糖[16]、紅毛七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極性部位[17]對dpph、超陽離子自由基、羥基自由基、亞硝酸鹽具有較強的清除能力,其中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與乙酸乙酯中等極性部位抗氧化活性較強。
4.4抗動脈粥樣硬化和抗心肌缺血作用
高琨[18]利用血管cmc模型,對紅毛七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離、篩選和驗證,表明hmq-4具有血管舒張作用。林蓉[19]采用h2o2造成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模型,發現hmq-4在一定劑量內減少細胞的死亡;hmq-4還可促進h2o2損傷的血管內皮細胞內no、nos釋放的增加和抑制核轉錄因子-κb的表達的加強,達到保護內皮細胞而抗動脈粥樣硬化。
紅毛七中紅毛新堿b化合物經離體蛙心灌流試驗,大鼠離體腹主動脈環試驗以及抗心肌缺血試驗證明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4.5抗腫瘤血管生成作用
采用雞胚尿囊膜非小細胞肺腺癌a549腫瘤移植瘤模型[20],運用elisa、免疫蛋白印記和real time rcr實驗方法分別考察了紅毛七中塔斯品堿對cam血管結構、腫瘤組織的生長情況、形態學變化及腫瘤組織內新生寫給分布情況的影響,以及對vegf、bfgf的蛋白表達、vegf受體flt-1和flt-1/kdr的基因表達、akt和erk1/2的蛋白表達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響,證明了塔斯品堿有明顯的抗腫瘤血管生成的藥理作用。
轉貼于
4.6抗風濕作用
李國玉[21]通過藥理實驗研究,對類葉牡丹(又名紅毛七)抗風濕有效部位進行追蹤,發現類葉牡丹乙醇提取物經大孔樹脂柱色譜得到的70%乙醇洗脫組分為抗風濕的有效部位,其主要化學成分是總皂苷。
4.7降壓作用
紅毛七中木蘭花堿靜注或口服,對麻醉狗、不麻醉大鼠和腎性高血壓犬,均有明顯降壓作用,對舒張壓的作用尤為明顯。木蘭花堿不具有顯著阻斷作用,對n-膽堿反應系統尤以神經節有顯著阻斷作用,但較六烴季銨為弱,有微弱的箭毒樣作用,其效價為箭毒的0.5%-1%,對腎上腺素的升壓反應無影響,所以木蘭花堿的降壓作用主要與神經節阻斷作用密切相關[22]。
4.8興奮子宮作用
紅毛七中羽扇豆堿對兔的離體子宮有興奮作用,對妊娠子宮作用最強,低濃度增加活動和緊張度,高濃度并不產生抑制作用,作用是可逆的。豚鼠腹腔注射最小致死量為200-255mg/kg,羽扇豆堿能夠抑制非洲蟾蜍平滑肌纖維(xenopus laevis muscle fiber)的鈉離子通道,對na+流的半峰值阻滯值為1.2mmol/l。白羽扇豆堿(lupanine)的殺菌作用低于黃羽扇豆堿(lupinine),而高于金雀花堿(sparteine)。
5臨床應用
紅毛七性溫,味苦、辛,有小毒,祛風通絡,活血調經。民間主要用于風濕筋骨疼痛,跌打損傷及五七勞傷。還有治跌撲,除風濕,消積腫,療筋骨,通經活絡,也可用于活血散瘀,祛風止痛,降血壓,止血,解草烏毒,治月經不調、經期小腹疼痛、產后淤血疼痛、關節炎、扁桃體炎等炎癥。單用有效或入復方中用。其選方分別如下:
《峨嵋藥植》:治跌打損傷及五癆七傷。《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跌撲,除風濕,消積腫,療筋骨痛通經活絡。《貴州民間藥物》:治胃氣痛,外痔。《陜西中草藥》:活血散瘀,祛風止痛,降血壓,止血,解草烏中毒。治月經不調,經期小腹疼痛,產后瘀血疼痛,關節炎,勞傷,扁桃體炎,高血壓。治勞傷:搜山貓五錢。泡酒服。《貴州草藥》:治胃氣痛,搜山貓一錢,研末,用酒吞服。《貴州草藥》:治關節炎,跌打損傷,紅毛七三錢。在300毫升酒內泡七天。每日兩次,每次10毫升。《陜甘寧青中草藥選》:治經血不調,紅毛七、白芍、川芎、茯苓各三錢。黃酒和水煎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治經期少腹結痛,紅毛七三錢,小茴香五錢,蕎當歸三錢,川芎二錢。水煎服,黃酒為引。《陜西中草藥》:治扁桃體炎,紅毛七三錢,八爪龍一錢。水煎,口含,亦可咽下。《陜西中草藥》:治外痔,搜山貓五錢,滾山珠、篦子蟲、推屎爬各七個,冰片七分至一錢。加蓖麻油四兩,浸泡一周,搽外痔。
拉薩市城關區衛生局中醫科羅桑旦曾用紅毛七160g,察香5g,雪山一支篙60g,三七160g,綠絨篙160g,獨一味160g,鐵拐子160g,大黃粉60g,桑寄生100g,九眼獨活160g,韃新菌160g,薄荷30g,松節油點適量組方治療痛風。
tyler v. e. 報道,蘭籽類葉牡丹用來治療水腫、腫瘤、咽痛,同時還被作為一種利尿劑和發汗劑,此外還可用于治療精神類疾病,被用于癲癇癥、歇斯底里癥的治療。
篇4
關鍵詞:技能抽查;藥學;專業建設
一、藥學專業技能抽查標準與題庫概述
《湖南省藥學專業技能抽查標準與題庫》(以下簡稱《標準與題庫》)以醫藥行業藥品生產、檢驗、經營、服務等多個工作崗位任務流程為主線研究開發。內容主要包括基礎模塊、藥學服務模塊、制劑生產與檢驗模塊、藥品營銷模塊等四個模塊,其中基礎模塊包含中國藥典查閱等23個技能點,39個抽查試題;藥學服務模塊包括處方分析等66個技能點,30個抽查試題;制劑生產與檢驗模塊包括物料的粉碎等46技能點,34個抽查試題;藥品營銷模塊包括藥品(企)市場調查等12個技能點,24個抽查試題。合計147個技能點,127個抽查試題。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隨機抽取的基礎模塊中的1個題目和其他3個模塊中的1個試題[2-3]。《標準與題庫》的建立為高職院校藥學專業學生技能抽查提供了依據,也為用人單位了解學生技能、素質等提供了參考。
二、技能抽查所反映出藥學專業建設的問題
我校自開展藥學專業校級技能抽查以來,較好地檢驗了學生技能水平,也反映出專業建設方面的存在的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
(一)與授課內容不協調
部分專業基礎課程內容過多、理論過難,與專業核心崗位對接不緊密,如剛開始抽查時有機化學所使用的教材還有較深的有機合成理論,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崗位中無藥物合成崗;生物化學遺傳內容過于深奧,實用性不強。專業核心課程內容更新不及時,與實際工作不符,如2015版藥典施行時,教材內容仍然是2010版;藥物制劑壓片實踐仍采用單沖壓片機,與實踐工作情況不符。職業素養教育內容不夠、要求不嚴,考核欠缺,如除了實踐課會有著裝等職業素養要求,平時理論課較為忽視;對部分同學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等違反職業素養的行為習慣處罰不嚴,未能有效制止,而這項恰恰是企業最為看重的能力之一。
(二)技能型師資力量欠缺
根據《標準與題庫》進行校級抽查初期,教師對部分試題的理解還存在一定歧義,直到與相關行業企業人員充分溝通,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教師某些實踐技能的缺乏。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從2019年起職業院校相關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人員)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從應屆畢業生中招聘;同時明確職業院校教師每年至少1個月在企業或實訓基地實訓,也間接反映出職業院校技能型師資普通缺乏的現狀。
(三)學生實踐訓練力度不足
藥學專業技能大多為實踐性技能,學生要完全掌握,需要充足的實踐場地、實踐材料、實訓時間和指導教師。抽查初期發現諸如電子天平的實訓考核等某些基本技能部分學生尚不能完全掌握,事后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實踐訓練力度不足。以1個天平室10臺電子天平計,1個教學班60人2節天平使用實踐教學課時,平均每人練習使用天平的時間僅15分鐘而已。
(四)課程評價手段單一
課程評價是教學質量保證的關鍵,然而技能抽查初期發現大部分課程存在重理論、輕技能;重筆試、輕口試;重期末、輕平時;重分數、輕素養等問題。如課程理論部分有期末考試,實踐部分往往只要完成相應實驗或實訓,或最多就一個任務進行考核;部分課程技能點主要通過語言體現,如藥學服務,但考核往往沒有口試環節;另外平時成績登記不及時,表格較單一,過程性評價實施較為困難,職業素養評價未納入課程考核全過程等問題也不容忽視。基于藥學專業技能抽查,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上問題,也為專業建設優化指明了方向。
三、技能抽查對藥學專業建設的優化作用
(一)優化專業培養目標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職業能力,包括知識、技能、素質等方面,力求兼顧市場需求和個人發展需要。專業技能抽查技能點或抽查項目可以深度對接專業核心崗位實際工作,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同時借助抽查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此外,若能動態調整技能抽查技能點或抽查項目也可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淘汰落后知識,簡化應知應會內容,促進動態更新人才培養目標,如將單沖壓片機壓片考核升級為多沖壓片機操作考核。
(二)重塑專業課程體系
將技能抽查技能點或抽查項目“課程化”,即將抽查內容融入課程,并基于工作過程設計課程。以學校和企業為雙主體,以工作過程為依據,以分析工作崗位及其工作任務為起點,以落實職業能力的培養為目標,對照技能抽查技能點或項目,培養學生利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藥物分析課程與質控抽查項目融合,分析質檢崗位人員需要具備哪些理論知識,熟悉哪些常見的檢驗操作,進而培養學生具備藥品質量標準解讀、試藥選用與試液準備、儀器選用與操作、檢驗記錄、數據處理與報告撰寫、檢驗異常情況分析等能力[4]。
(三)促進專業教學改革
根據學校實際條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改革。一是建設在線課程,豐富教學資源,如針對抽查項目建設“藥學技能”網絡課程,涵蓋所有技能點,每個技能點配套文本解讀、視頻演示、在線測試、拓展學習等內容,供學生平時練習時及抽查前復習,加深學習印象;針對常規課程,探索翻轉課堂教學,實時記錄簽到、測試、實訓、互動等平時成績,進行多方位課程評價。二是加強實踐教學,通過添置虛擬仿真教學軟件,集中或預約開放實驗室,讓學生在動手前先虛擬操作熟悉過程,課余時間針對性進行查漏補缺。
(四)構建優質“雙師”隊伍
內培外引,充分利用行業辦學優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內培方面除了專任教師企業頂崗、骨干教師培養等途徑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外,也可出臺政策鼓勵教師積極服務社會,深度融入企業,激發教師掌握專業實踐技能的原動力。外引方面,積極利用政策建立大師工作室,籌辦中南醫藥職教集團,實現資源共享,集群發展。
篇5
一、藥類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發展環境
1.藥類學實驗教學在世界范圍內的改革與實踐的環境現今,世界經濟都在不斷地向前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對于醫藥事業的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因此醫療教學事業不斷得到發展。在這樣一個有利發展的環境中,藥類學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得到了生存與發展的空間,為推動世界醫學進步創造了契機。
2.藥類學在我國國內的實驗改革環境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進行和不斷深入發展,我國社會不斷發展,經濟不斷進步,人么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醫藥事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我國逐漸與世界接軌,進行藥學類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這有利于推動我國藥學類實驗教學事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為我國醫藥領域培養一批批高素質的綜合性的人才,提高我國醫療水平,改善民生,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二、藥學類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1.藥學類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推動我國藥學類實驗教學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開始與世界接軌,對藥學類實驗教學進行改革與實踐,在我國藥學類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中。并不是一番風順,可謂困難重重。在藥學類實驗教學中存在著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不牢固,在實驗中無從下手的現象,無法做到學以致用。同時,還存在著藥學類教學儀器設備的不規范,從而影響了藥學類的實驗教學。除了這些問題,還存在著實驗儀器設備的缺少,教學模式的不合理,課時緊張等許多問題,因此現今我國藥學類實驗教學處在一個尷尬的環境中,無法有效地發展。由此可見,我國藥學類實驗改革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十分必要,刻不容緩。
2.藥學類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必要性實驗教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研究是實現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國為了推動藥學類實驗教學事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推動我國醫藥事業的發展,所以對藥學累實驗教學進行教學改革與實踐。近幾年來,我國在藥學實驗教學領域不斷加大教學資源的投入,改善辦學的環境,并建立有效的教學和管理機制,為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3.藥學類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
(1)學生做好實驗預習學習的主動性來自于學生自身,在藥學類實驗教學中也是如此,因此要提高和調動學生對藥類實驗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再堅持原有枯燥的教學模式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堂上與老師進行緊密的配合。因此,學生應該事先在課下做好實驗預習工作。
(2)調整教學內容體系壓縮驗證性試驗應該普遍運用到藥學類實驗教學中去。在現行的藥學類實驗教學中,大多數實驗都是驗證性實驗,無論是內容還是設計都是老師進行包辦,因此學生在實驗中,只是機械般的重復與操作著實驗的步驟,這些都嚴重的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學生發展,無法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加大綜合性實驗設計力度是在藥學類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中也要做到的。因為藥學類實驗教學課時存在緊張的狀態,因此,對其進行綜合性的設計十分有必要。
(3)強化基本操作訓練在實驗中要對學生進行基本操作技能的加強與規范,基本操作技能的熟練程度直接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強化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很重要。
(4)理論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理論是書本中我們必須要掌握的知識,也是進行實踐教學的基礎。因此,即使是對藥學類實驗教學進行改革與實踐,也要重視書本方面的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好地推動藥學類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發展。
(5)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創新實驗教學體系與內容在進行藥學類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中,學生的能力培養十分重要,是核心部分。因此應該將其作為核心,創新實驗教學的體系與內容,促進其不斷完善和發展。
(6)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模式在藥學類的實驗教學中,教學方法尤為關鍵,因此要促進其模式的改變尋求進步,就要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模式。
篇6
【摘要】 目的為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質量評價標準提供科學資料。方法生藥學鑒定法。結果描述木槿葉片和粉末的性狀特征及顯微特征。結論木槿葉的性狀特征和顯微特征可用于鑒別該生藥。
【關鍵詞】 木槿 葉 生藥學
Abstract:Objective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quality standard of Hibiscus syriacus L..MethodsPharmacognostic identification was used. ResultsWe described the ma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aves,powder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Hibiscus syriacus L. ConclusionTh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can be used for its identification.
Key words:Hibiscus syriacus L.; Leaves ; Pharmacognosy
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原植物為錦葵科落葉灌木,木槿之名在《爾雅》中已有記載。《中國藥典》(1977年版)將木槿花H.syriacus L.收載入藥,并對其性狀和功效進行了介紹。木槿全身是寶,木槿的花、果實、葉和皮均可入藥。花、葉入藥: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果實入藥:清肺化痰,解毒止痛;莖皮、根皮入藥:清熱祛濕、殺蟲止癢。
Lee等[1]從木槿中分離到皂草苷(saponarin)、紫杉葉素3-O- 葡萄吡喃糖、芹菜素7-O- 葡萄吡喃糖和3個結構已知的異黃酮6"-O-acetyldaidzein、6"-O-acetylgenistin和3-O-hydroxydaidzein。這3個異黃酮成分能顯著抑制鼠肝微粒體脂質過氧化。李朝陽等[2]對木槿葉的營養成分進行了分析測定,結果發現木槿葉中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糖、粗纖維的含量較高。
木槿葉有一定的去污能力,我國古代婦女每逢七巧節就有用木槿葉洗發的習慣,是一種很好的純植物性且具保健作用的洗發劑[3]。木槿葉中含大量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與無機元素。李朝陽等[2]測定,木槿葉中蛋白質含量高達3.72%,脂肪含量達0.79%,粗纖維含量達9.83%,糖類含量達6.27%,還富含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鈣、鎂、鐵、鋅等。木槿的嫩葉可做湯還可泡茶,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4]。
本實驗將對木槿的葉片進行生藥學研究,為進一步研究和開發利用木槿這一豐富的植物資源提供依據。
1 器材
1.1 藥材木槿葉采于長沙市森林公園,經湖南省藥檢所主任藥師方石林鑒定為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葉。
1.2 儀器XSZ-H型顯微鏡(COIC重慶光學儀器廠);FW-80型高速萬能粉碎機(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
1.3 試劑水合氯醛,甘油。
2 方法
2.1 表面撕離裝片將木槿葉上、下表皮進行表面撕離裝片。
2.2 粉末制片法取葉的干燥藥材粉碎成細粉(過4號篩),裝瓶,貼上標簽。制備粉末時,注意取樣的代表性。干燥時,一般溫度不得超過60℃,以免淀粉粒糊化。
2.3 組織切片采用徒手切片法切片將木槿葉進行橫切后裝片。
3 結果
3.1 性狀鑒別葉片為卵形或菱狀卵形,互生,長4~7 cm,寬2~4 cm,不裂或中部以上3裂,基部楔形,邊緣有鈍齒,幼時兩面均疏生星狀毛。葉背除脈上有毛外,其余平滑無毛。
3.2 顯微特征
3.2.1 上表皮表皮細胞為長方形或不規則形的扁平細胞,內含眾多草酸鈣簇晶,直徑15~36 μm,少數含有草酸鈣方晶,直徑8~25 μm。單細胞非腺毛基部鈍圓,頂部銳尖或稍鈍,長480~650 μm,直徑15~33 μm,壁厚3~8 μm,表面光滑,有的胞腔內含黃棕色物。腺毛頭部由多個細胞組成,直徑12~23 μm,柄單細胞而短。偶見氣孔,平軸式,保衛細胞腎形,副衛細胞3~6個。見圖1。
3.2.2 下表皮表皮細胞長方形,排列緊密,壁明顯比上表皮細胞壁厚。單細胞非腺毛狹長,長440~1100 μm。腺毛頭部由多個細胞組成,直徑12~25 μm,柄單細胞而短。有眾多氣孔,明顯比上表皮多,大多為平軸式,少數為不定式,保衛細胞腎形,副衛細胞3~6個。表皮細胞及副衛細胞中含有眾多草酸鈣簇晶,直徑15~38 μm,少數細胞中含有草酸鈣方晶,直徑9~25 μm。見圖2。
3.2.3 橫切面上表皮細胞長方形,以內是厚角組織和薄壁組織。下表皮細胞較小,具氣孔。下表皮細胞有多數凹陷,可見腺毛和單細胞非腺毛。葉肉柵欄組織1~2層細胞,排列緊密,海綿組織4~6層細胞,排列亦相對緊密,維管束外韌型,位于葉脈中央,其上方是具成串導管的木質部,下方是韌皮部,在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有不發達的形成層;維管束下方為發達的薄壁組織,薄壁細胞中含有簇晶狀草酸鈣結晶,緊貼下表皮分布有3~5層厚角細胞。見圖3。
3.2.4 粉末深綠色。單細胞非腺毛基部鈍圓,頂部銳尖或稍鈍,長480~1150 μm,直徑25~43 μm,壁厚3~8μm,有的胞腔內含黃棕色物,大多數表面光滑,有的可見條狀紋理或細小疣狀突起。草酸鈣簇晶眾多,大多分布在葉肉或表皮細胞中,直徑21~56 μm,也可見草酸鈣方晶,8~25 μm。導管多數為螺紋導管,直徑15~44 μm,少數為網紋導管,直15~45 μm。纖維多成束,有的與導管連結。見圖4。
4 小結
本研究對木槿葉的性狀進行了觀察;對其粉末及組織特征進行了顯微研究。發現其葉片中含有大量的草酸鈣簇晶;其導管主要為螺紋,少數網紋;此外,尚有單細胞非腺毛及腺毛。以上特征,可作為木槿藥材的鑒別依據。
【參考文獻】
[1]Lee SJ,Yun YS,Lee IY,et a1.An antioxidant lignan and other constituents from the root bark of Hibiscus syriacus[J].Planta Med,1999,65(7):658.
[2]李朝陽,楊朝霞.木槿葉營養成分測定[J].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3(4):95.
篇7
1 余甘子基本情況
余甘子是唯一一種具有核果實類的大戟科葉下珠屬落葉喬木或灌木,廣泛生長在熱帶、亞熱帶等地區,中國是余甘子產量最高的國家之一,福建、廣西是主產地。余甘子是可藥食同用,其干燥的成熟果實是有效成分,俗名又被稱為久如拉、魚木果、油甘子等,冬季至次春為采收期,果實成圓球形,直徑約為1-3cm。在我國,余甘子是藏族、維吾爾族的習用藥材,此外蒙古族、彝族、壯族、傣族等16個少數民族也使用該藥材。余甘子被食品研發人員所青睞,被廣泛制作為果脯以及保健果粉,甚至被制作成為保健品。
2 余甘子化學成分
余甘子化學成分較復雜,從現有的資料來看,主要包括糖類、果膠質、維生素、氨基酸、蛋白質、微量元素、黃酮類物質。余甘子中還富含Va、Vc、Vb系列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此外余甘子還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瓜氨酸等,這些氨基酸易于被人體吸收。此外,余甘子還含有沒食子酰葡萄糖類、逆沒食子酰葡萄糖類、蘋果酸等鞣質與分類物質[1]。余甘子的化學成份迥異于其他大戟科植物,主要成分鞣質類化合物比較特殊,與訶子屬植物極其相似,這些物質具有較大的開發應用前景。不同地區、品種、果期、干燥與存儲時間的果實中的物質含量存在較大的差異,VC的含量一般在0.3%~2.0%,高于蘋果、肉柑橘類水果,沒食子酸含量在3%~4%左右,總鞣質含量則在15%左右,氨基酸含量在0.0004%~0.06%之間[2]。
3 余甘子?理學作用
余甘子藥理學作用是藥學研究的重點,已知的藥理學作用主要包括抗菌、降血壓、降血脂、抗腫瘤[3]、減輕細胞損傷、止血、鎮靜、抗衰老、免疫調節等。
3.1 抗病原微生物
體外抑菌試驗證實,余甘子果實70%乙醇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嗜熱脂肪芽孢桿菌都有廣泛的抑菌活性,對黑曲霉、青梅、黑根霉菌等霉菌沒有抑菌活性或較低。余甘子葉經不同成分提取物提取對細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肺炎克雷伯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4]。與此同時余甘子還對HIV、單純皰疹病毒等病毒屬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上世紀的一項抗HIV-RT以及抑制HIV生長活性的篩選過程中,結果顯示有余甘子中9個化合物對于20μmol/LHIV-RT具有80%以上的抑制率,類似的研究并不少見。目前關于余甘子抗NIHV的機制研究是熱點,有研究嘗試活性跟蹤分離抗HIV物質,獲得假-黃楊素A,推測可能與其分子定的酚性功能基團引起整個分子特定結構變化有關。動物研究顯示余甘子可增進H1N1流感病毒小鼠肺炎療效,抑制炎癥[5]。
3.2 抗氧化、抗衰老
動物試驗研究發現,經水提取的余甘子提取物灌胃,小叔的體內血紅蛋白含量、乳酸脫氫酶、肝糖原含量明顯上升,且高于對照組,血液中的乳酸、尿素氮含量則顯著下降。另有研究顯示,采用黃酮類物質提取余甘子,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性,可能與其能過清除羥基自由基、抑制超氧自由基有關[6]。余甘子中的黃酮類物質被認為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余甘子干粉提取多分物質,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沒食子酸、異柯里拉京、柯子拉寧、野桐西寧等體外研究證實具有較強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動物研究顯示,余甘子提取物能夠提高小鼠記迷宮試驗的記憶分數,連續給藥15日,可降低腦膽堿酯酶活性以及總膽固醇水平。
3.2 護肝
余甘子水提醇沉液能夠有效的降低肝損傷伴肝纖維化大鼠肝臟HYP含量,抑制血清ALT、AST活性,降低A/G比值,且呈明顯的劑量依賴,提示余甘子均有一定的抗肝纖維化作用[7]。
3.3 毒性
余甘子也有一定的毒性,動物研究顯示短期服用余甘子提干燥物榨汁可能會減少豎毛現象,長期毒性研究顯示無明顯的毒副反應。動物實驗研究證實,余甘子提取液能夠降低模型小叔的血糖、血壓水平。動物研究證實,余甘子鞣質部位對肝P450酶活性影響較弱[8]。
4 余甘子的加工與炮制
余甘子的加工,主要是藥用以及食品加工,通過特殊的加工工藝,以發揮余甘子的藥用以及食用功效,這些方法包括破碎、脫核、打漿、超聲、離心、凍干等。通過采用不同方法提取余甘子有效的成分,精制成為含片,有助于提高余甘子的經濟效益。對于余甘子的炮制可分為兩類:①中藥炮制,通過水煎、炒等方法,降低藥物的毒性,產生新的物質,《中國藥典》中并未對余甘子的炮制有明確的標準,但有使用標準,炮制方法主要目的在于獲得有效部位、去除組織;②維吾爾對于余甘子的炮制有悠久的歷史,主要包括蒸、煎、炒等方式,常用的方法包括凈制、切制、燥法,常用的鍛法、煨法、提取、研磨等十余種,具有獨特的民族與地域特點,牛奶浸漬法是否可用于余甘子的炮制尚有待商榷。
5 余甘子應用
余甘子具有清熱解毒、利咽生津、潤肺化痰功效,單獨或配伍主要用于咽喉腫痛、口感煩躁、痰多咳嗽等肺系疾病,目前已有余甘子為主要成分上市中藥含片。印度醫藥中Triphla以余甘子等三種去核果實組成的藥劑,主要用于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治療。印度余甘子為原料的藥劑被用于腫瘤、糖尿病、心臟病、肝病、貧血、潰瘍、發燒、動脈粥樣硬化、支氣管炎、老年癡呆等多種疾病治療。
篇8
[關鍵詞]顛茄草;原植物鑒定;性狀特征;顯微特征
藥材顛茄草為茄科植物顛茄Atropa belladonna L.的干燥全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屬于茄科茄族枸杞亞族顛茄屬中的一個種,全草入藥。原產歐洲中、南部及小亞細亞[1]。20世紀30年代至今,我國栽培引種1種。顛茄俗名“野山茄”,主要用于胃痙攣,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膽絞痛,輸尿管結石等引起的腹痛,胃炎及胃痙攣引起的嘔吐和腹瀉,迷走神經興奮導致的多汗、流涎、心率慢、頭暈、暈服等。青光眼患者忌用。成藥制劑產品有浸膏、流浸膏、顛茄酊、復方顛茄片等,其制劑廣泛應用于臨床,為解痙藥,有解除平滑肌痙攣、鎮痛、抑制腺體分泌、擴大瞳孔等功效[2]。隨著顛茄提取物大量出口及國內需求的增加,以顛茄為原料的制藥廠擴大生產規模,顛茄種植面積增加。
顛茄系列商品市場常見流通形式除以顛茄浸膏、流浸膏、顛茄提取物等半成品外,藥材常以原藥材切段或粉碎的形式銷售。201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收載了顛茄草[3]。鑒別項下僅有粉末顯微特征,因藥用部位為全草,粉末顯微有它的局限和不足,不能專屬、準確可靠的鑒別顛茄草,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難以直接鑒別定論,帶來很大的困難。本實驗在植物分類學方法鑒定的基礎上,對顛茄草藥材的性狀鑒別特征、根、莖、葉橫切面顯微特征和粉末顯微特征進行了深入研究,以圖文形式詳細記錄了顛茄草的組織和粉末顯微特征,為日后工作中鑒別顛茄草提供參考依據,為顛茄草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實驗基礎。
1材料
實驗所用材料于2013年采集于顛茄草種植基地,由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藥標本館提供。經張繼主任藥師植物分類學鑒定,確定為顛茄A. belladonna。
2方法
觀察記錄樣品外觀性狀特征,采用OLYMPUS SZX12 體式顯微鏡數碼成像系統觀察和記錄其微觀性狀特征。分別對根、莖、葉進行組織切片,對藥材進行粉末制片,加水合氯醛透化,置顯微鏡下觀察、拍攝,采用OLYMPUS BX51 顯微數碼成像系統記錄橫切面及粉末顯微特征。
3結果
3.1原植物形態
顛茄栽培為一年生或多年生,株高0.5~2.0 m。根呈圓柱形,莖下部單一,帶紫色,上部叉狀分支,嫩枝綠色,多腺毛,老時逐漸脫落。單葉互生或在枝上部大小不等2 葉雙生,葉柄長達4 cm,幼時生腺毛;葉片卵形、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7~25 cm,寬3~12 cm,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并下延到葉柄,上面暗綠色或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沿葉脈有柔毛。花俯垂,花梗長2~3 cm,密生白色腺毛;花萼長約為花冠之半,裂片三角形,長1~1.5 cm。頂端漸尖,生腺毛,花后稍增大,果時呈星芒狀往外開展;花冠筒狀鐘形,下部黃綠色,上部淡紫色,長2.5~3 cm,直徑約1.5 cm,筒中部稍膨大,5淺裂,裂片頂端鈍。漿果球形,直徑約1.5~2 cm,成熟后紫黑色,光滑,汁液紫色。種子扁腎臟形,褐色,長1.5~2 cm,寬1.2~1.8 cm。花果期6月至9月。在開花至結果期內采挖,除去粗莖及泥沙,切段干燥。
顛茄在土壤豐富、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長茂盛,喜溫暖濕潤氣候,怕寒冷,忌高溫,以20~25 ℃的氣溫生長快,超過30 ℃生長緩慢。北方地區5月至6月植株生長快,7月生長慢,冬季不能露地越冬,只作一年生栽培;長江以南產區可作多年生栽培[4]。
3.2藥材性狀
本品根呈圓柱形,直徑5~15 mm,表面淺灰棕色,具縱皺紋;老根木質,細根易折斷,斷面平坦,皮部狹,灰白色,木部寬廣,棕黃色,形成層環紋明顯。髓部白色,中空。莖呈扁圓柱形,直徑3~6 mm,表面黃綠色,有細縱皺紋及稀疏的細點狀皮孔,中空,幼莖有毛。葉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卵狀橢圓形,黃綠色至深棕色。花萼5裂,花冠鐘狀。果實球形,直徑5~8 mm,具長梗,種子多數,表面有網紋。氣微,味微苦、辛(圖1)。
3.3顯微特征
3.3.1 根的橫切面 木栓層薄,由數列木栓細胞組成。皮層薄壁組織中散有草酸鈣砂晶細胞,薄壁細胞含淀粉粒。韌皮部有篩管及薄壁細胞。形成層環狀。木質部占大部分,由射線間隔。導管與周圍的管胞及少數木纖維結成群,散列于非木化的木薄壁組織間(老根木質部,木薄壁細胞多為木纖維所替代)。木質部尚有木間韌皮部。根中央可見二原型的初生木質部(圖2)。
3.3.2 莖橫切面 表皮為1列切向延長的類方形細胞,皮層較寬,薄壁組織中散有草酸鈣砂晶細胞。維管束雙韌型,韌皮部狹窄,外側有纖維單一或2~個相聚,壁厚,排列成環。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導管單一或2~4個相聚成徑向排列,導管直徑20~50 μm,木纖維壁增厚,直徑10~25 μm,木射線細胞1~3列。可見內生韌皮部,髓部寬廣,髓細胞類圓形(圖3)。
3.3.3 葉橫切面 上表皮細胞扁而長,有氣孔。下表皮細胞較小,氣孔較上表皮多;腺毛有長短2種,長腺毛具2~4個細胞的柄部和單細胞的頭部,短腺毛具單細胞的柄部和1至多個細胞的頭部,非腺毛少數。柵欄組織細胞1列,在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中常含草酸鈣砂晶的大型細胞,可見草酸鈣簇晶;中脈維管束雙韌型,木質部呈新月形。中脈薄壁細胞中亦含有草酸鈣砂晶(圖4)。
3.3.4 粉末 本品粉末淺綠色或淺棕綠色。草酸鈣砂晶甚多,直徑3~10 μm,亦可見簇晶和柱晶(分別來自葉的柵欄細胞和海綿細胞,莖的薄壁細胞中)。葉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具角質條紋;氣孔不等式。淀粉粒眾多,呈類圓形、盔帽形或多角形,直徑8~26 μm,臍點點狀或裂縫狀,大粒層紋明顯。偶見腺毛,腺毛頭部單細胞、柄2~4細胞及頭部5~6細胞、柄單細胞。具緣紋孔及網紋導管、螺紋導管,直徑24~50 μm。亦可見木纖維、波狀彎曲的種皮石細胞與花粉粒等(圖5)。
4討論
國內外文獻偏重于對顛茄草及其浸膏、提取物、復方制劑中的化學成分和臨床藥理作用研究,本次實驗在植物分類學的基礎上,對顛茄草的原植物形態、藥材性狀、顯微特征進行了深入研究,總結了顛茄草的生藥學鑒別特征。為顛茄草藥材的鑒定提供了基礎和理論依據。
顛茄草為茄科植物,具有茄科植物典型的顯微特征,草酸鈣砂晶和雙韌維管束,顛茄草的草酸鈣砂晶在根、莖、葉細胞中均存在,其中在葉的海綿細胞中存在密集,在葉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中可見簇晶,在莖的薄壁細胞中偶見柱晶,在粉末顯微中大量散在草酸鈣砂晶,偶見簇晶和柱晶。粉末顯微中還多見淀粉粒,導管、木纖維、木薄壁細胞、種皮石細胞等,而極少見腺毛。
顛茄全株各部分均有毒,另有俗名“毒茄”(deadly nightshade)[1],存在于植物中的不穩定的左旋莨菪堿,在貯藏、加工、提制過程中逐漸轉化為比較穩定的消旋莨菪堿即阿托品,尚含其他微量生物堿如東莨菪堿、阿托胺等。吸入足夠的劑量,將嚴重影響到中樞神經系統,麻痹侵入者肌肉里的神經末梢。果實味道甘甜,含有劇毒,絕對不可以食用,2個漿果的攝取量就可以使一個小孩喪命。甚至在采收,加工過程中均需小心以免產生過敏癥狀。
[致謝]樣品收集及標本觀察得到了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藥標本館的支持和幫助。
[參考文獻]
[1] J S Niederkorn. A treatise on belladonna[M]. Cincinnaii,Ohio:Lloyd Brothers, 1904.
[2] 肖培根.新編中藥志[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402.
[3] 中國藥典.一部[S]. 2010:355.
[4]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委會.中國植物志. 第67卷. 第1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19.
Pharmacognostical study of Atropa belladonna
LIU Can-huang 1, ZHANG Ji2*, KANG Shuai2, LIU Ta-si3, ZHAO Jing4
(1. Loudi Hunan, Provincial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Loudi 417000, China;
2.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Beijing 100050, China;
3.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China;
4. Benxi, Liaoning Provincial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Benxi 117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plant taxonomy and botanical investigation,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ot, stem, leaf transverse section and powder of Atropa belladonna were studied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herb. The research detailed and made clear to the description identification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officinal parts of the herbs. The work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belladonna herbs and pieces of work in the future, as well a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development, medicinal use and the upgrading of quality standards.
篇9
隨著中國醫療體制改革和以“病人為中心”服務理念的深入人心,近年來藥學界也將“如何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藥學服務”作為討論的焦點。臨床藥學服務的開展對醫院適應當代醫療體制改革、增強醫院的生存和競爭能力都有積極的意義,并將成為今后醫院藥學發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國際、國內不合理用藥的現象極為嚴重,各種觸目驚心的藥害事件向人們警示:濫用藥物,浪費有限的醫療資源,不僅增加政府和百姓的經濟負擔,而且危及人類的健康與生命安全。藥物致損害事件(ADE)的發生,是急需發展臨床藥學服務發展的根本原因。所以醫院藥師的工作核心也應轉變為如何給病人用好藥,如何保護病人的用藥利益,減少、避免用藥副作用,促進合理用藥,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藥學服務已經成為發展的必然。
1我國臨床藥學工作的現狀
1.1缺乏人才在我國高等院校,藥學專業一般為4年制(藥理5年制),課程主要以化學為主,培訓方向也是實驗室藥學研究,如藥品的穩定性和配伍穩定性、處方篩選、制劑工藝、藥品檢驗方法、藥品的體內外質量評價等,沒有與臨床用藥直接相關的內容,如對藥物體內外處置的影響等。即使是華西醫科大學曾經設置的5年制制藥學專業的學生,其臨床實習時間與國外相比也明顯偏少,畢業后不可能給予臨床很大的幫助,也無法與醫師交流。
1.2臨床藥學工作沒有得到重視長期以來,人們心目中的藥師,總是與抓草藥、配藥水聯系在一起,與藥房、藥店、藥庫聯系在一起。藥學本科教育出現后才逐步有所改觀,但其焦點仍然是圍繞藥學自身的實際問題,如藥品的穩定性和配伍穩定性、處方篩選、制劑工藝、藥品檢驗方法、藥品的體外/體內質量評價等,而對藥物與機體間的相互作用、病理、生理狀態對藥物體內處置的影響等研究則相對匱乏。我國醫院藥房的工作重心在“藥品供應”上。有些醫院雖然早在十幾年前就成立了臨床藥學研究室,但其工作僅限于對臨床治療藥物的濃度進行監測,絕大多數的藥師都要承擔或者偏重于制劑及相關的研究工作,臨床藥學工作未真正開展。在現有的醫療體制下,藥品收入長期以來一直是醫院主要收入來源和補償渠道之一。生產廠商最大限度地利用其產品的讓利空間,使用不規范競爭行為進行促銷。這無疑與臨床藥學所強調的安全、有效、經濟的合理藥物使用原則相違背。有的醫院領導“重醫輕藥”,對臨床藥學服務的認識程度和重視程度不夠。醫療機構內部,目前臨床用藥是醫師一統天下,藥師的數量、質量在醫院的總體上呈下降趨勢,這些因素都從相當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臨床藥學的發展。此外,醫院臨床科室沒有藥師編制,臨床藥師進入臨床科室的角色無法定位。醫院藥學工作的模式、藥師的職能沒有發生根本的轉變。
1.3缺乏硬件開展藥學服務,需要一定的檢測儀器和設備,資料收集、整理需要辦公設備支持。在我國,不談高、精、尖的設施,即使是低檔次的儀器設備一般醫院也不具備或者說很難備齊。
1.4法規不健全我國的《藥品管理法》、《執業醫師法》對藥師、醫師的職權范圍、責任都有明確的規定,藥師只能在法規許可的范圍內開展工作,無權改變處方,而藥學服務的實施將與其相悖。2幾點建議
(1)根據我國教育滯后的國情,筆者認為醫院對在職藥師的培養是目前醫院藥學工作的當務之急。先培養臨床藥師,有了人才,才可能有臨床藥學學科。第一步應是“臨床培訓”,用1年左右的時間,選擇年輕、專科以上學歷、性格開朗、愿意學習、立志當臨床藥師的藥師來培養。目的是建立與醫師、護士和病人的交流平臺。要學習的內容是:第一要勤練內功,擁有更多的臨床知識和臨床實踐技能。第二要提高技巧,增強與醫護人員合作溝通的能力。第三要強化意識,在實際工作中真正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藥學服務理念和意識,時刻關注患者。第四要密切關系,避免行業間的誤解和摩擦。第五要擺正位置,做醫生的助手,切忌夜郎自大。第六要敬業進取,保持刻苦敬業、不斷進取的精神。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健全人格、對職業的熱愛和投入。第七要增強自信,獲得更多的尊重和地位。臨床藥師工作不是簡純的下臨床查房、整理藥歷,而應該參與臨床疾病治療的全過程,作為藥學專業人員應提供服務,幫助實現安全、有效、經濟用藥,為臨床藥學打基礎。創造有益的培養環境不僅可以加速了解臨床,更可促進藥師復習和應用藥學知識。完成第一步的培養后,再將重點定位在藥物和藥物治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補充上,并堅持臨床應用,達到能結合病案鑒別用藥水平,一位臨床藥物治療專家就可能產生
(2)目前國家政策、臨床藥學的教育都不是很完善,在這種大環境下,醫院管理層和醫院藥劑科主任對發展臨床藥學的正確認識與重視,就成為十分關鍵的因素。因為其實外部因素很難控制,但“內部環境”則可以改善。如果得到了醫院領導和藥劑科主任的重視,臨床藥學工作也一樣可以開展得很出色,國內已經有很多醫院的藥劑科主任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他們在醫院內參與臨床藥物治療開展用藥咨詢、患者用藥教育、結合臨床需要開展實驗研究工作和常規監測工作。除此之外,他們非常注重人才的培養,要求藥師下臨床,參與查房、用藥,與醫師一起進行病例分析和討論;評估患者用藥方案,及時發現、解決和預防藥物治療相關的問題,使現有在職藥師在實踐中完成工作職能和知識轉型等等。
(3)認真記錄藥歷。藥歷具有法律意義,是藥師臨床工作的書面證明文件。藥歷應從藥師首次接觸病人時就開始建立。建立藥歷時,藥師要注意詢問并記錄患者的疾病狀況、以往病史、用藥史和藥物過敏史,盡可能了解病人長期的身體、家庭和經濟狀況。藥歷內容應力求詳實、完備,藥師所參與的查房、會診、搶救、藥物血藥濃度監測、合理用藥指導以及制訂個體化給藥方案等工作,均應依實際情況按規范格式做出描述、總結和抄錄,同時簽字并永久保留。
(4)臨床藥師一般是在早查房之前到辦公室,從醫院的計算機網絡上調閱本病區患者近期的病歷、臨床檢驗結果、血藥濃度監測結果,然后結合患者病情的發展,思考患者下一步的治療方案。查房時,臨床藥師與醫師一起巡視患者,對每個患者的臨時醫囑和長期醫囑進行調整,對患者可能出現的ADR以及患者用藥的相互作用進行逐個討論。查房結束后,臨床藥師返回辦公室,就查房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查閱有關資料、編寫藥訊材料、接受院內外醫師或患者的電話咨詢等。藥師每個星期都會同醫生一起進行病例討論,每個月由藥師組織信息交流會,向醫生提供最新的藥物信息。
(5)注意臨床服務中的言行,藥師在對病人進行囑托、提供保健知識教育、接受病人咨詢以及與病人交流其他信息時,態度一定要誠懇、真摯,語言表達要明確、簡潔,內容要完整,前后觀點一致,謹慎而言。既不能任意夸大藥物療效,也不能隨意淡化由藥物治療所引起的問題;避免絕對化的描述和主觀臆斷的保證;在未準確分析各種情況前不過早下結論;和醫護人員積極交流意見和建議;不貶低或詆毀醫療團體中的任何成員;不越職隨意更改治療方案。
(6)合理安排隨訪時間,病人在結束醫院的治療,離開醫院后,藥師要合理安排隨訪時間,有效追蹤病人治療后的狀況,及時獲取病人反饋的信息。針對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問題(如藥品不良反應等),盡可能地為病人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或途徑,以便及時化解許多可以避免的藥患糾紛。
篇10
【關鍵詞】:戟葉鼠尾草 生藥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R284.1;R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08)07-0018-03
戟葉鼠尾草(Salvia.bulleyana Diela)分布于云南大理、文山、怒江、保山等地區。大理稱為“紫丹參”,民間常當作丹參入藥。戟葉鼠尾草與丹參為同屬植物,該屬植物的有效成分為脂溶性的二萜醌類和水溶性的酚酸類。近年來,對丹參的化學成分、藥理及臨床應用等方面進行了較廣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但對戟葉鼠尾草的研究還較少,目前主要是用HPLC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對其有效成分含量進行了測定2,而對戟葉鼠尾草的生藥學研究尚未見報道。為此,作者對該藥材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生藥學研究,該項研究有助于尋找中藥丹參的替代品,為進一步開發利用該藥材提供了理論依據。
1來源鑒定
1.1實驗藥材來源戟葉鼠尾草采自云南省大理蒼山花甸壩東山坡,經大理學院藥學院生藥教研室楊月娥老師鑒定為唇形科植物戟葉鼠尾草Salvia.bulleyana Diela的根。
1.2植物形態戟葉鼠尾草為多年生草本, 高30~60cm;莖單一,被疏柔毛或變無毛,葉戟狀卵形或戟狀三角形, 長3.5~6(~12)cm, 寬2.5~5(~7)cm,頂端銳尖,基部心形或戟形,邊緣具不整齊圓齒或鈍齒,葉面被貼伏的短柔毛,背面沿脈疏被短柔毛,密被腺點; 基生葉柄長達14cm,莖生葉柄長1~12cm至近無柄,疏被長柔毛或近無柄。輪傘花序通常有4朵花,組成頂生總狀或分枝成圓錐狀花序,花序軸及花柄被黃褐色長柔毛;苞片卵形,先端銳尖,下部比萼稍長,向上部漸小,比萼短,外面脈上疏被長柔毛,萼鐘形,長約1cm,外被黃褐色長柔毛及腺點,在上部約1/3處裂為2唇,上唇半圓形,頂端具3小尖頭,下唇裂片銳三角形,萼筒長6mm;花冠紫色或紫紅色,長約2.5cm,冠筒基部狹,直伸,至萼外增大略上彎,內面近基部有不完全的毛環,上唇長圓形,長7~8.5mm,頂端微凹,外被長柔毛,下唇側裂片斜圓形,中裂片大,近扇形,寬8~13mm;雄蕊2,花絲長約5mm,藥隔長約8mm, 上、下臂近等長,與花絲連接處膨大并被柔毛,下藥室小;花柱外伸, 頂端不等2裂。小堅果褐色, 長約3.5mm,具紅紫色腺點。花、果期8月。
2性狀鑒別
本品為具有分枝的紡錘形,數個簇生,扭曲狀,密生纖維狀須根,長10~20cm, 直徑約0.9~2.1cm。根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不規則的縱皺紋或細根痕,支根在分支處常變細,外層栓皮易剝落。質堅脆, 易折斷, 斷面不整齊, 淺棕色,外層有時紅棕色。氣微,味淡,微苦。
3顯微鑒別
3.1根橫切面本品木栓層由4~5列紅棕色木栓細胞組成,有的木栓細胞略有缺損,外側可見破碎的落皮層;皮層較窄,由2~3列不規則的薄壁細胞組成; 韌皮部較寬廣, 細胞小且排列緊密;木質部寬廣,導管眾多,類多角形,單個或者數個相聚,呈不規則的放射狀排列。(圖1)
3.2粉末特征粉末棕褐色。導管主要為網紋導管及具緣紋孔導管,網紋導管分子長形,直徑25~27.5μm, 邊緣不整齊, 壁厚不均勻, 網孔狹細,有的較小。具緣紋孔導管分子較大, 直徑可達32.5μm,螺紋導管少見;木纖維土黃色,多成束,直徑17~25μm,韌皮纖維長梭形,直徑20μm,壁、
1.落皮層2.木栓層3.皮層4.韌皮部5.形成層6.導管圖1 戟葉鼠尾草根橫切面詳圖(10×10厚,成束或散在。木栓細胞棕褐色,表面類方形或長方形,排列較整齊,眾多成片存在,大小不一, 長約25~36μm, 寬約21~33μm。(圖2)。1.網紋導管2.具緣紋孔導管3.木纖維4.韌皮纖維5.木栓細胞圖2 戟葉鼠尾草粉末圖(10×40)
4 理化鑒別
4.1 TLC鑒定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 搖勻,放置1小時,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為樣品溶液,再取丹參酮ⅡA對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苯-乙酸乙酯(1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燈(254nm)下檢視,可見在與對照品相應的位置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4.2HPLC鑒定
4.2.1儀器與試劑Agilent 1100LC高效液相色譜儀,配置:四元泵、自動進樣器、在線脫氣機、DAD紫外檢測器、恒溫柱溫箱、SY5200超聲波清洗器。丹參酮ⅡA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鑒定所提供,批號為0766-9707;甲苯為色譜純;水為重蒸水,其余試劑為分析純。
4.2.2色譜條件丹參酮ⅡA色譜條件為ZORBAXSB-C18色譜柱(4.6nm×150nm,5nm); 流動相甲醇-水(80∶20),檢測波長279nm;流速1.000ml/min;柱溫25℃;進樣量10μl。在該色譜條件下,丹參酮ⅡA等成分均被洗脫且達到基線分離。
4.2.3樣品制備精密稱取粉碎過的樣品1g,置于錐形瓶中,加入甲醇20ml于60℃的恒溫水浴中回流1小時,冷卻放置至室溫后用濾紙過濾,用甲醇洗滌濾渣3次,每次1ml,定容至25ml容量瓶中,在過0.45μm濾膜,備用。戟葉鼠尾草在該色譜條件下,能分離出8個穩定的色譜峰,可以作為該藥材的定性參考,其中1號色譜峰為丹參酮ⅡA,其余峰有待進一步歸屬。(圖3)
5討論
戟葉鼠尾草的葉片卵圓形或卵圓狀三角形,先端銳尖,基部心形或戟形。輪傘花序通常4花,花冠紫藍色,外面尤其是背部被柔毛,花萼鐘形,二唇形,下唇比上唇稍長。其根顯微組織中韌皮部較寬廣,木質部導管成放射狀排列,粉末特征與組織特征相符。TLC和HPLC色譜為戟葉鼠尾草的理化鑒別提供了科學依據,從而可以保證藥材使用的可靠性,同時也為戟葉鼠尾草藥材質量標準的規范化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江蘇新醫學院編.中藥大詞典[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
[2]施天慧,王強,袁理春,許華.云南丹參資源植物的成分測定與質量評價[J].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06,15(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