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教學范文

時間:2023-04-05 13:20: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禮儀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禮儀教學

篇1

摘要:社會活動離不開禮儀,一個人只有具備良好的禮儀修養,才能真正在社交中展現良好的自我形象。針對技師學校如何做好禮儀教學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技師學校禮儀教學方法

社會活動離不開禮儀,一個人只有具備良好的禮儀修養,才能真正在社交中展現良好的自我形象。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行為準則和規范,也是禮儀的基礎。在人際交往中,要做到誠心誠意地禮貌待人,就必須以高度的思想道德修養為基礎。而禮儀正是一門融文明素質、社交技能、服務技能、服務藝術為一體的綜合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我們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內涵,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業務、身心素質。然而,人才培養,德育先行,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首先要學會做人,然后才是做學問,最后才是學會做事。學好禮儀,用好禮儀,正是為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架起了一道美麗的彩虹。做好禮儀教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重視禮儀的學習,挖掘禮儀的魅力

禮儀具有永恒的魅力。有禮儀修養的人,給人以“有教養”、“有風度”、“有魅力”的感覺,倍受歡迎和尊敬,能獲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如果一個人蓬頭垢面,遢遢邋邋,大大咧咧,出言不遜,舉止粗魯,很容易讓人反感和不信任。

正因為工作人員的個人形象與企業形象息息相關。不少明智的企業家就很注重培養自己員工的禮儀修養。曾有這樣的一個實例:El本著名的實業家松下幸之助從前也不修邊幅,有一次,他去理發時,理發師不相信他是總經理,說:“您是總經理,你是總經理都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也不注意衣冠,我想,你公司的產品也不會好到哪里去?”聽了這番話以后,松下幸之助一改過去的舊習慣,注意自己在公眾面前的儀表儀態,生意也隨之興旺起來,他自己也成為了日本著名的實業家。

作為教育工作者,學生是我們的產品,學生的知識面再廣,技能再高,但如果連見人打招呼都不會,也不敢大膽面對的話,可以說我們的教育是失敗的。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要早已不滿足于僅有較強的職業工作能力,更多的要求是把每一個工作人員作為一個窗口,由每一個員樹立企業形象。良好的形象是以優質的服務為內涵的,端莊的儀表、親切的儀容、文明的服務用語、高雅穩定的儀態等既是優質服務的重要內容,也是禮儀的規范。因此,懂禮、用禮已是技師學校學生必備的職業素質之一,是技師學校學生必修的課程之一。

在職業教育的天地中,主要是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為目標,曾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教育要全面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所以,不論是作為~名教育工作者,還是~名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人員,我們都應該重視禮儀的學習,挖掘禮儀的魅力。

2根據青年學生的特點,改革禮儀教學

2.1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抓住學生的興趣利用興趣去形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我們都知道,興趣是主動學習的原動力是學習者的內在激勵因素,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愿望,技師學校的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長時間純理論的說教式教學,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不愿意去聽,不愿意學。所以,在教學中應時刻注意培養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保持旺盛的學習原動力。

要能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應多注意學生的思想動向,教學中應多舉一些與他們生活有關的例子去解釋、注釋課本內容重點或用課本中恰當的知識去幫他們解決一些普遍感興趣的問題,并正確處理好。具體做法有:

2.1.l教師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作為一名禮儀教師,我們都應該清楚的知道,禮儀特別強調個人形象的塑造,老師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去教育學生。教師的自身形象,是對學生最好的直觀教育。任課教師除了不斷地加強學習禮儀理論知識外,還要注意加強自身的訓練,注意以自身良好的禮儀修養感染學生。平時注意自己的儀態,以端莊得體的舉止、親切流暢的語言,真誠高雅的微笑、豐富的社會閱歷,敬業精神,較強的社交能力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喜歡老師,羨慕老師,并以老師為楷模,激發學生愛禮、學禮、用禮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2.1.2讓成功者現身說法。主要是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搞一些形象教育。請一些先進青年(最好是本行業、本專業的先進典型)現身說法也可以請一些年長的先進人物講講在青年時期樹立崇高的思想品德對人生所起的作用或注重禮儀所取得的成功的實例。

2.1.3借助先進的教學設備豐富上課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禮儀課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觀看如《商務禮儀規范演示》、《節目主持人自我介紹》等影視片,加以投影適量的禮儀規范的圖片,通過圖、文、聲、像等手段,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把抽象的理論變成具體的形象,使學生接受到直觀、生動的教育,則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學生掌握重點。

2.2引導學生自我訓練,適f對組織模擬教學

2.2.1語言模擬實訓法。生活離不開語言人們每天都要用語言與各種人進行交流,語言是信息溝通的橋梁,是思想感情交流的工具。語言作為一種表達方式,能隨著時間、場合、對象的不同,隨著音調抑揚頓挫的變化,表達出各種各樣的信息和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因此,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正確運用語言、遵守語占的規范成為社交禮儀的一項重要內容。可將學生以寢室為單位分成幾個小組,按照坐、立、行等基本操作標準進行模擬訓練,并且在課堂之余回到寢室時也能經常性地進行模擬訓練,讓學生互相之間指出各自存在的不夠規范的動作。這樣一來,學生們通過經常性的肢體語言模擬訓練之后,便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2.2.2演練模擬實訓法。禮儀課理論上通俗易懂,實踐上貼近生活,是這門課的一大特色。這個特色決定了社交禮儀課的教學不能死搬教條、按部就班,而要生動活潑、風趣幽默,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只有把學生調動起來,課堂氣氛才能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濃厚。演練模擬實訓法可以分為實情演練模擬實訓法和音像演練模擬實訓法兩種。實情演練模擬實訓法就是由老師提出演練內容,然后由學生來創設各種各樣的情境并加以模擬實際操作的訓練方法。音像演練模擬實訓法就是通過音像的形式生動、具體地再現相應的禮儀,然后學生對照著音像上的演示進行模擬操作訓練的方法。同學們邊看邊練,如果有沒學會的步驟還可以通過重放光碟,多次進行模擬操作練,直到學會為止,這樣印象非常深刻。

2.2.3角色模擬實訓法。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靈活掌握實用禮儀的知識,可將禮儀課程中的有關內容,通過角色扮演法,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運用這種教學方法關鍵之處在于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角色模擬,而作為教師,便是要為學生做好角色設計。角色設計是教師充分發揮組織、指導作用的重要環節,根據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出各個角色,而且還應設計出每個角色的背景和將要面臨的問題,以便達到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的教學目的。

篇2

關鍵詞:形體禮儀 身體姿態 學生的主體性 改革考核 情境教學

形體禮儀訓練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勻稱和諧地發展人體、塑造體型,培養正確優美的姿態和動作,增強體質,促進人體形態更加完美的一種體育運動。形體訓練以塑造形體美為主,形體美的內容很廣泛,它包括體型美、姿態美和動作美。因此,形體訓練也必須選擇多種內容,運用多種方法。

一、形體禮儀教學的主要方法

1.傳統的形體教學。“教師講解示范――學生跟練――分組練習――巡回指導――動作評定”,這一傳統教學模式在動作初學階段或教學條件有限的情況下能發揮出較好效果。把理論、實訓都放在實訓教室,讓學生邊學理論知識邊體驗實踐,兩者有效結合,避免了學生學習理論時忘記實踐、上實踐課時忘記理論知識。具體操作如:站姿課上,教師先給學生講解、示范站姿的要求及注意事項,接著由學生實踐體驗,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指正、幫助。學生在此學習過程中,因為新奇而體驗,因為體驗而收獲。當然,效果的好壞也和教師的示范動作正確與否、形體優美與否密切相關。因此,教師的示范角度、速度轉換及講解語言的選擇等,都應本著學生便于觀察、學習,便于抓住動作特點與難點去考慮。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并重。

2.情境教學。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以情入理,情理交融,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其心理機能也得到發展的方法。要創造情境,讓學生進行真實的體驗。

3.充分利用良好的教學條件,讓學生“看、做、想、說”全方位體驗。現代化教學手段是一種獲取知識的途徑,現代化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及生活技能的學習,一方面易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形成持久的學習動機,另一方面可對他們的終生發展提供支持。利用這些良好的教學條件,學生們手、眼、口、腦并用,提高了學習效率。例如講解服裝知識時,找來相關的圖片、影碟,通過多媒體手段,使學生邊聽、邊看、邊想,最后,學生通過老師提供的服裝教具,自己動手實踐搭配服裝,講述自己搭配的服裝適合什么場合并說明理由。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之中,教師主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客觀的評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并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帶著積極的情感去感知、領悟知識,并用實踐來證實,促進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情感、智能的統一。體驗式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發展,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傳統的教學過于注重師生之間“授――受”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只有教師的“獨白”,教師是知識的權威和擁有者。這種師生關系只是一種知識傳遞關系,師生關系的改善其意義僅僅是為了更好地傳遞知識,只是作為教學的一種條件和手段。體驗式教學可以更好地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展示自我。例如,在講“介紹”這個手部動作時,先請學生體驗,教師再演示,讓學生找差距,再練習,教師最后總結并請同學們繼續思考此動作還適合什么場合,請學生即時設計情景表現出來,并說明應注意事項。要給學生提供的一個機會,讓學生能夠充分展示自我、表現自我。

5.大力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必須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教學能力。我們可吸收為形體課教學內容的有藝術體操的形體基本功練習、把桿練習、柔韌素質練習、姿態控制能力練習、組合練習、徒手操和器械動作、形體芭蕾的基本手位與腳位、體育舞蹈與現代舞及時髦的瑜伽等。形體課的發展前景是廣闊的,但對形體教師是一次挑戰。因此,我們要與時俱進,加強教師的進修與培訓,以擴大教師的專業知識面,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6.與其他課程結合,體現形體課的實踐作用。比如與酒店管理專業的酒店服務禮儀或與旅游管理專業的旅游禮儀教學相結合,既深受學生歡迎,又能加強學習效果。

二、改革考核方式,強化實踐考核

篇3

關鍵詞:項目教學 高等教育 高級秘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3.046

高職高專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正在處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來說,要從農業大國轉型為工業大國,這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成為技術應用型人才。而以往本科院校培養出的多為理論學術型人才,如何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高專對這一使命當仁不讓。這要求高職高專培養出來的人才能成為第一線的技術型生產力。而傳統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法顯然已不適用,于是新的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順勢而生。

項目教學法的核心思想即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記”,課堂的重點不再是教師的講學,而是將教學重心放到學生的能動性上。讓學生在實踐理論知識的過程中,真正的學會用知識解決問題,而非紙上談兵。注重學習過程,而不是學習的分數。

鑒于目前對這一教學法的應用正處于探索階段,現就此教學法在文秘專業《公關與禮儀》這一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實施發表一下簡單的看法。

《公關與禮儀》是在學生對辦公室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后,開設的一門主打公關,為學生獲得二次晉升機會或二次晉升的課程。該課程是一門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實用性的學科,包含禮儀與公關兩種知識。在教學該門課程時,重點放在對公關技能的訓練,禮儀形象只作為輔助技能。

在對該課程項目教學的探索中,由于還不能對各門相關學科整合進行教學,但就對該門單一學科的項目教學而言,我將知識點進行整合后,大體上分為了五個模塊,而每個模塊又以一個整體的、合理的項目進行串聯。對項目的實施,則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最多四人,最少兩人為一組。

一、項目選取

項目即是一件事情、一項獨一無二的任務,也可以理解為是在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預算內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選取的項目必須是客觀存在的,并且能夠付諸實施的事情、任務。

該課程采取了雙線教學的方法,選取了兩個項目:一個項目在課內,由教師指導完成;一個項目為課外,學生在對課內項目所包含的知識理解掌握以后,由各小組在課外進行。在課外實施的項目需用實施視頻、紙質材料、電子幻燈片進行展示。

課內項目擬定為x童裝公司品牌的市場公關推廣。x童裝公司是一家虛擬的企業,學生需從應聘初級文秘開始,到做初級、中級、高級文秘的所有工作,再到做公關高級行政人員的公關推廣工作。整個項目不僅包含了所有要學習的基本禮儀,更包含了相關的公關技能知識。整個項目就是模擬學生職業晉升過程中要接觸到的工作任務。

課外項目則是x品牌的市場公關推廣。X品牌可以是一個現實存在的企業,學生可以參考現實已有的公關資料,進行課外的項目實施。課外的項目是對課內項目的一個鞏固,所以課內項目是主線,課外項目是輔線,但兩者的理論知識應當是一致的。

二、模塊闡述

與上述子項目對應的理論知識,也被分為五個模塊。

1.面試禮儀訓練。

該模塊包含:儀容儀表禮儀、行為舉止禮儀、日常交際禮儀即面試禮儀四方面內容。學生在了解了個人禮儀的基本常識后,使學生能整理個人儀容、儀表、儀態,提高個人形象。

2.初入職場禮儀訓練。

該模塊包含:儀容儀表禮儀、行為舉止禮儀、辦公室禮儀。學生在掌握交往禮儀的知識,理解其在公關人員交往和工作中的作用后,能正確使用交往禮儀方法及技巧,進行人際交往,塑造得體的職業形象。

3.初級秘書表層次工作禮儀、技能訓練。

該模塊包含:文書撰寫及手機、電話、網絡禮儀。要求學生掌握公關文書的特點和作用和個人禮儀的基本常識及交往禮儀的知識后,能撰寫一般的公關文書,運用公關禮儀接聽電話手機及網絡進行會話。

4.中、高級秘書深層次工作技能訓練。

該模塊包含:公關目標、公關工作程序、公關技能訓練、公關談判、公關演講的知識。要求學生掌握CIS戰略設計的原則、程序和內涵;了解組織文化的功能;掌握公關工作四個步驟,公關調查的原則、內容及公關效果評估標準;掌握談判技巧知識;了解廣告的重要作用。要求學生能進行CIS及組織文化的戰略策劃及操作;能熟練的進行公關策劃,排除公關實施過程中的障礙;能做好公關演講及公關談判;為組織企業做好廣告宣傳。

5.涉外工作禮儀、技巧訓練。

該模塊包含:涉外公關禮儀、公關談判、公關目標、公關工作程序、公關技能訓練的知識。在學生掌握涉外公關禮儀的基本原則和要求,了解部分國家的社交禮儀與習俗,以及在對之前公關目標、公關工作程序、公關技能訓練、公關談判、公關演講相關知識掌握的基礎上能熟練運用對外交往技巧,并做一個受歡迎的客人。

篇4

關鍵詞:幼兒園;禮儀教學;策略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在六歲之前。”如果在這個時期,將幼兒培養好,那么今后只要在此基礎上順勢培養就能使其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反之則不然。幼兒時期是幼兒發展最為關鍵的時期,幼兒對世界有濃厚的興趣與新鮮感,這個時期是塑造幼兒道德素質的基礎時期,也是幼兒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國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清楚禮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認識到禮儀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加強幼兒的禮儀教育。

一、幼兒園禮儀教學的主要內容

1.個人行為修養

幼兒園禮儀教學內容之一為個人行為修養教學。個人行為修養教學指的是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禮儀修養習慣。比如,讓幼兒認識到要擁有健康的身體,保持良好的體貌形態,穿著合體的衣物,整潔大方,講究衛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等。個人修養還包括使用禮貌用語與手勢,學會尊重其他幼兒與教師等等。

2.人際交往禮儀

人際交往禮儀教學是幼兒園禮儀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幼兒園的人際交往禮儀教學涉及家庭、幼兒園以及社會三方面。家庭人際交往禮儀主要是指要教幼兒學會尊重父母以及長輩,對他們使用禮貌性的用語。例如,在見到長輩的時候要主動打招呼,要在交談的過程中尊重長輩,使用尊稱與敬語等。幼兒園人際交往禮儀主要是指要教幼兒學會尊重同伴與教師。例如,在見到教師的時候要主動問好,和其他幼兒和平相處,在發生矛盾的時候主動承認錯誤等。社會人際交往禮儀是指要教會幼兒遵循公共場合的行為規范。例如,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時候要排隊上車,不擠不鬧,不在公共場合隨地大小便等。

二、“以‘陶’為根,教人禮儀”在幼兒園禮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1.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與環境

教師要認識到幼兒階段在禮儀教學中占據的核心位置。幼兒的模仿能力很強,教師的行為舉止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幼兒的行為,只有教師帶頭起表率作用,幼兒才能夠在教師的影響下規范自身的行為。教師可以精心布置教室,挑選幾張能夠吸引幼兒注意力的文明禮儀行為圖片,懸掛或者張貼在教室的黑板或者墻面上。利用班級的后黑板墻,在黑板上寫下文明禮儀的行為規范,加強文明禮儀的宣傳。

2.將禮儀教育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禮儀存在于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幼兒禮儀教育應滲透到幼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在早上步入幼兒園校門的時候,設置接待的崗位,每天由教師與一名幼兒負責站崗,一天一輪換,讓每位幼兒能夠體驗這個崗位。這個崗位的職責是向進入幼兒園校門的幼兒、教師與家長問好。通過這個體驗過程,讓幼兒學會積極主動地向他人好;在早操的時候,所有幼兒都會到操場集合,教師要在這個時候讓幼兒學會自覺排隊,做操的過程中不能隨意喧嘩;在午餐前或者午睡后,教師可以讓幼兒輪流講自己看過的禮儀教育故事,也可以安排一些小游戲,通過這個過程間接地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

3.將禮儀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禮儀教育計劃與目標,并定期開展禮儀活動。例如,幼兒教師在教幼兒就餐禮儀的時候,可以利用餐前的時間進行,如在吃飯之前,表達對教師與保育員的感謝。教師可以在班級活動的過程中滲透禮儀教育。

4.多種形式開展禮儀教學

教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考慮幼兒的興趣與愛好,創新教學方式,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禮儀教學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游戲在幼兒的生活中占據重要的位置,教師可以將禮儀教學融入游戲中,在帶領幼兒進行游戲的過程中,對幼兒進行禮儀教學。例如,《拔蘿卜》這個故事繪本是幼兒較為熟悉的,教師為了更好地讓幼兒與繪本中的人物形象產生共鳴,給幼兒準備相應的動物頭飾,讓幼兒分別扮演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花狗、小花貓、小老鼠等角色,大家齊心協力,終于把大蘿卜了。通過這個游戲,讓幼兒了解到團結的重要作用。

5.多與家長溝通,共同進行禮儀教育

對幼兒的禮儀教育除了學校設置的禮儀教學外,也離不開家庭教育,家庭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場所,父母對幼兒的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影響。因此,幼兒教育者要多與家長溝通,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只有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幼兒園的禮儀教育對幼兒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以‘陶’為根,教人禮儀”教學理論要求教師要有愛心、有耐心且有較高的責任心。教師要注重幼兒的實際情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將禮儀教育融入生活與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形式開展禮儀教學;關愛幼兒,注重個體教育;多與家長溝通,進行共同教育,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參考文獻:

[1]曹文潔.探究幼兒園禮儀教育的有效方法[J].亞太教育,2016(33):5.

篇5

關鍵詞: 體育教學 禮儀教育 滲透途徑

禮儀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現象,而體育作為人類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從一開始便受到禮儀的影響。體育禮儀是一種體育文化,是一種道德上的規范,其根本意義是尊重參與體育活動的每個人,它告訴人們在體育活動中應該有什么樣的言行舉止。體育教學是培養和塑造人才的一種重要手段,具有規范行為、陶冶情操的作用。本文通過論述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內涵,采取的禮儀教育途徑和方法,說明體育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專項技能,可以是進行禮儀教育的最佳時機。

1.體育教學中禮儀教育的功能

1.1有利于維護自身的形象

體育教學中滲透體育禮儀教育不僅能提高個人自身形象,而且能不斷增強自信心。通過禮儀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禮儀修養,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充分利用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學會調節自己,學會對自己的思維、情感、需要、動機等自我評價,消除不良情緒,保持積極良好的心境,言行統一,有助于維護自身形象。

1.2有利于人際溝通能力的改善

溝通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需要理解的,相互理解是人際交往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學習體育禮儀,是發展自我的一個必備的技能和取得事業成功的橋梁,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加強溝通。多式多樣的特殊的體育教學使學生在掌握體育基本技能的同時,也是學習和應用體育禮儀的最佳時機。

1.3有利于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

體育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可以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教育功能,促進體育教學質量與水平的提高,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在家庭、社會、生活中,能尊老愛幼,遵守規則,維護公德,愛護環境,善待自然;在與人交往中,能彬彬有禮,重形象,講禮儀,把自己內在的道德品質和外在的禮儀形象有機地統一起來,成為真正的高素質公民。

2.體育教學中禮儀教育的內容

2.1體育學習行為規范。

將禮儀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中,不僅有利于引導和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增強課堂的組織紀律性,還有助于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維護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可以通過學生輪流擔任文體委員、輪流布置場地器材、輪流組織運動技能展示及組織簡單、熟悉的運動活動。

2.2運動儀式傳習

體育教學中的運動儀式傳習主要包括:師生互敬、學生互敬,如練習武術前的行禮,練習體操前的示意,球類競賽活動中對同伴犯規后的禮度等。運動禮儀是傳習,既是體育教學的內容,又是體育教學的手段。在體育教學中通過運動儀式傳習,客觀上出現學生對運動禮儀習慣的養成,并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社會行為。

2.3合作精神教育

在體育教學中或課外體育活動中,常采用兩人或兩人以上合作的游戲練習激發學生合作的欲望。讓學生在自主練習時自由選擇,以自由結伴的形式或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群體展開運動活動,在運動活動中采用摩擦、沖突、合作、協調等方式,逐漸磨合而互相接納、相互認可、相互指導、相互促進,通過合作共同取勝。

2.4社會參與禮儀

學校是加強學生精神文明的主要陣地,也是培養學生禮儀教育的主要場所,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滲入禮儀教育,并貫穿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的全部學習過程,形成完整的禮儀教育系列。同時,學生也要參與社會禮儀活動,通過參與社會禮儀活動,實現與社會的“零距離”接觸,感知社會、認識社會、融入社會、參與社會、服務社會。

3.體育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的途徑

3.1體育理念導向

教師在體育理論課中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能的同時,也可以通過課堂講授、媒體展示、現場模擬、語言表達等手段,向學生傳授相關的禮儀知識點。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合理應用審美教學的方法,向學生灌輸禮儀與體育美的融合關系,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體育禮儀認知水平。

3.2教師形象儀表

體育教師的禮儀形象主要體現在舉止言行、儀表服飾、神態氣質、示范動作、師生關系、認知水平、組織能力等方面。體育教師不僅要有風度,還要健康而有朝氣。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更要耐心幫助特別是那些對組織紀律性或能力較差或不喜歡體育鍛煉的學生,不能用語言刺激學生,也不能辱罵學生。

3.3實踐教學滲透

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習慣。在體育課堂常規教育中一定要逐漸讓學生知道禮儀的重要性,體會其中的樂趣。課中部分,在教師講解時應教育學生認真聽講,學生提問或回答時聲音要洪亮、清晰,敢于表現自我;教師要表情和藹,尊重學生,樂于聽取學生的意見。在結束部分,教育學生要守紀律,認真聽小結教育,師生相互致敬、下課。

3.4禮儀教育展示

體育禮儀教育的展示可以通過體育競賽、體育教學、體育文化藝術活動等路徑。在體育競賽中滲透禮儀教育,可以通過組織教學、競技比賽(比如跆拳道、羽毛球),賽精神面貌、賽禮儀。體育教師通過在課堂上講述體育賽事禮儀,讓學生參賽、觀賽,學習禮儀。在體育教學中充分滲透禮儀教育,在教學評價中設立禮儀考核內容,以保證體育課堂中禮儀教育的效果。

在體育教學中充分滲透禮儀教育,可以發揮教學的教育功能,促進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為,它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身體素質,而且可以使學生掌握基本禮儀規范和基本素養,知書達理,待人以禮,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按照禮儀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體育禮儀教育只有經過師生的共同學習、共同實踐、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成為體育教學的內容與手段,才有可能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杰.淺論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滲透禮儀教育[J].運城學院學報,2004,22(5):58-60.

篇6

禮儀課的講師也多起來,他們組建團隊,研究如何在高職高專學校上好禮儀課,結合崗位的需要,明確定位、目標清晰、教學內容合理、教學方法得當,使得這門課更趨于科學化、合理化,社交禮儀課得以快速成熟起來。教學工作中,在對禮儀理論的不斷深入研究及多次操作訓練中,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美學,如何展示禮儀中的美,是禮儀學習能否成功的一個標準,而將美學融入到禮儀的學習過程中,甚至用美學來指導禮儀教學,這門課才可以更上一個臺階,顯示出禮儀的靈魂與魅力。

一、打造個人形象美

如何從外部形象上來塑造自己,這是大學生們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學習禮儀要從儀容、儀表、儀態入門,教師們展示一些圖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來闡釋禮儀的含義,如:禮儀小姐、空姐、旅游服務部門等從事禮儀工作的美麗形象,她們著裝統一、發型簡單大方,有著甜美的微笑和劃一的舉止,給人的感覺是賞心悅目,這種對美的欣賞是對禮儀的初步認識,是吸引學生并產生興趣的第一步,學生看到的是“亮麗、年輕、活力、統一”的畫面,看到的是儀表(服飾、發飾、化妝)的外部修飾,儀容(面部表情、神色、目光、情緒)的調整,儀態(心態、語態、體態)的充分配合,三者相輔相成、渾然天成,才構成一幅完美的圖畫。欣賞這些畫面時不忘展示另一組圖片,這一切是付出勞動的成果,她們微笑時咬著筷子,站立時頭頂著書,雙腿夾著薄紙,時刻記著“頭正、肩平、胸闊、背平”,甚至要花費整整六周的時間來糾正習慣的訓練,讓學生認識到美是收獲于勞動和堅辛的付出的。

二、習慣運用舉止美

不只是在社交場合中,禮儀才顯示出用武之地,如何遵從握手、介紹、接待、拜訪、用餐等禮儀,這是考驗一個人是否掌握禮儀知識的關鍵,我們說禮儀是為了表達尊敬的行為規范,在彬彬有禮的行為中你會感到,原來規范的舉止給人文明、舒適的感覺,相反,在用餐中的大呼小叫、旁若無人、刀叉亂用、說話噴飯等現象看起來只有一個感覺,丑。用餐是一種公共場所禮儀,從中體現的是對飲食文化的尊重,這種尊重是在安靜中體現的,是對美味享受的增值。

再如接待,它展示的是一個單位、部門的形象,讓來訪者感受到如沐春風,受到尊重和重視,是現代企業、部門的形象展示,在信息靈通、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美好的形象是各部門的活廣告,讓人們在舒適、和諧的環境中工作,工作效率也會倍增。

小到個人印象,大到國家形象,在公共場所禮儀(交通禮儀、乘車禮儀、游覽禮儀、電梯禮儀等)中展示的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素質。禮儀并不僅僅代表個人,它是集體的約束和要求。舉止美是一種心甘情愿的約束,是一種小我尊從大我的奉獻。

三、說話盡顯溝通美

社交場所中最重要的舉止是“溝通”,可以說形象、其它舉止都是服務于“溝通”的,學習禮儀后的成敗標準,是看他學習禮儀知識后,是否更利于合作,更有效地溝通,包括:文字溝通、語言溝通、體態語溝通、眼神溝通、心靈溝通。“怎樣說話,如何交流”,是與人合作的能力,語音美首先會讓人心里舒服,其次,適當的場合恰當的講話,使交往變得簡單而高效,減少誤會、獲得雙贏。

溝通,是學習禮儀的學生需要掌握的能力,教學中通過做游戲、分析案例、角色扮演、場景模擬等來練習,學生掌握了初步的溝通理論,拿破侖說“ 成功的基石是口才、交際和心理”,因此要求學生練習時首先要從語音美練起,注意講普通話,第二練習語言美,要講文雅語,第三要注意談話禮節,不打斷,不補充,不糾正,不質疑等。

只有那些雅俗共賞、不帶有個人攻擊性的、不存在個人偏見的、不帶有個人強烈的政治和宗教觀點的、不具有性別歧視的、不帶有色彩的、不給人們的燦爛情緒上播散憂郁的內容的談話,才不會抹殺你優雅的形象。溝通美是智慧的象征。

四、過程蘊含人文美

禮儀知識“細而多”,這時,不斷地出現文學的排比句來總結,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在禮儀課堂中感受到人文魅力,彰顯素質教育的目標。

如:學習之初,以討論孔子的名言“不學禮、無以利”開篇,學習基本的儀態后概括為“細節之處見風范,點滴之處定乾坤”,學習說話禮儀后,學生喜歡說一句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練習舉止前使學生懂得“未曾學藝先習德,未曾習武先學禮,未曾開口先有禮”的道理。而通迅禮儀中講的就是“聞其聲可知其德,閱其辭可知其人”,公共場所禮儀讓學生思考“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讓禮一寸 ,得禮一尺。”的道理,最終學生感受到“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我們國家本來就是禮儀大國,與國際禮儀的接軌,使中國禮儀國際化,國際禮儀中國化,禮儀中的人文美更加體現出我國禮儀有著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蘊。

五、堅持在于心態美

沒有對世事人情的樂觀寬厚、淡泊名利,沒有對生活的熱愛、感恩的心情,是不能常具備好心態的,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美,那么禮儀圖有其表,沒有魅力,不具感染力,只是曇花一現。有了好的心態才會保持微笑的面容、明朗而清澈的眼神、寬廣的心胸、大方的舉止。

禮儀的美是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結合,要有外表的形象塑造,練習基本功,通過發型、面容、服飾、裝飾、體態等呈現一個美好的外在形象,而內在美更需要修練,充實內涵,提高素養,不斷學習,不停思考,是一個長久的功夫。外在美能夠短時獲取,內在美則需要時間的錘煉,先有外在,或先有內在,都是可能的,而兩者同時出現,是完美的結合,是禮儀追求的最高境界。心態美決定其它范疇的美。

禮儀學是要研究人際關系的,其目的是使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均感舒適、和諧相處,決不是什么請客送禮、互相利用的庸俗關系學。禮儀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借助禮品表達誠摯的情感是必要的,但如果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送去價值超過一定限度的物品甚至金錢,那就有行賄之嫌,也就完全背離了禮儀的本義和宗旨,玷污了禮儀的形象。招待朋友及宴請也是交流情感的需要和禮節的要求。“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的簡樸盛情,“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自然、愜意、舒適成為千古美談。那種“離欲望利害之念,而自然感愉快者,名曰審美學”,“體現美學生命力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即大美”。

參考文獻:

[1]劉天際.淺談21世紀的教育美學[J].中國科學創新導刊,2010,(22).

篇7

關鍵詞:禮儀教育;課程設計;立體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F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3-0229-02

一、研究背景

應試教育以及急功近利的學科取向造成大學生禮儀修養與社會的要求形成強烈的反差。西方的禮儀教育與公民道德教育和學校道德教育相結合,通過全面滲透來實現;新加坡、韓國、日本,其禮儀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突出,強調知行合一、國家干預和在道德生活中的運用[1]。目前許多高校雖然有禮儀課程,但僅在一些文科專業開課或作為選修課,一般在30~40課時。禮儀教育處于邊緣地帶,這種現狀直接影響了禮儀教育的發展。

二、教學理念

(一)四維立體教學

從學科基礎來看,禮儀涉及社會學、民俗學、心理學、倫理學、美學、行為學、語言學、公共關系學等,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但現代有關禮儀教育的書籍對于相關的內涵基礎知識僅僅一帶而過甚至只字不提,這給禮儀教育造成一定的片面性。

不懂禮儀的“好人”不一定就受歡迎,反之,缺乏基礎素養而教條主義地執行交際規范的人是矯情虛偽的,所以禮儀教育應該是從內到外的完整塑造。在此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調動起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閱讀經典對于提升人的基礎素養,模擬實踐對于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具有積極的推助作用,因此富有成效的禮儀的教學方法應好比一個三角錐體,由四個面構成,分別是基礎素養、禮儀規范、模擬實踐和經典閱讀,如此才能塑造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公民。

(二)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實際上每一節課老師都在學生的審視之下,得體的裝扮,微笑的表情,大方的舉止,高雅的談吐,淵博的知識,既是教師希望學生學到的,也是教師自己首先必須做到的。就禮儀教育而言,身教比言傳更重要。

三、課程設計

(一)總體設計

1.喚起學習禮儀的自覺性。在現代網絡輿論環境下,海量信息泥沙俱下,一些傳統道德觀念中的不齒之言、可恥之事在許多人眼中變得無所謂甚至是時髦風尚。通過直觀的方式將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美好的影像展現給學生,與一些所謂的“潮流”、“個性”形象進行對比,學生很容易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所以第一次課要先撇開教材,取而代之的是“小測驗+電影”,既能了解學生基礎,又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禮儀的緊迫性;詼諧而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如《公主日記》,主人公從麻雀變鳳凰的過程有大量的禮儀元素在內,邊觀看邊討論電影人物的錯與對,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一些禮儀知識,喚起其學習禮儀的自覺性。

2.閱讀經典,提升基礎素養。秀外慧中是禮儀教學的最終目的。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禮儀文化,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道德情操。講究禮節、注重禮教、尊老愛幼、尊師重教、孝敬父母、贍養老人、友愛兄弟、熱情好客、禮尚往來、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等優秀傳統禮儀,成為世人所稱道的美德[2]。在第一次課布置學生閱讀《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孫子兵法》等傳統經典,課程學習過半以后交讀后感并安排討論。前兩者側重內涵修養,后兩者側重處世態度和溝通策略,通過閱讀使學生加強自我修養。

3.知行合一,養成合禮儀的行為規范。學習禮儀除了必要的規范講解,實踐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只有執行了“儀”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不僅是自己執行,還可以通過觀察同學的行為達到同樣的效果。根據社交禮儀的內容體系進行專題教學,實踐課與理論課并行,并且也進行考核。將學生分組,每組負責一個專題,包括情劇本編寫、排練及表演。劇本由教師做前期把關,確保情景模擬實踐課有助于專題學習。劇本定調要健康、積極,內容須涵蓋該章所有知識要點,形式上要包括個人模擬、雙人模擬、多人模擬和正面模擬、反面模擬。

(二)各章設計

1.四維立體的專題教學法。每章是一個專題,各專題都由四個模塊構成,分別是基礎素養、禮儀規范、模擬實踐和經典閱讀。

2.放射―收縮,鉆石型的理論教學。鉆石型的方法實際上是一個把書讀厚、再讀薄的過程。各專題伊始,首先用現代漢語說明該專題禮儀的基本原則,并羅列下轄的內容,做到使學生心中有數。不能止步于操作規范的講解和示范,更要從基礎素養的角度去分析看待這些規范,如個人禮儀與美學、交往禮儀與心理學、餐飲禮儀與飲食文化等,這種內外兼顧的講解使學生對禮儀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每章講授完畢,用一句名言總結,如對個人禮儀的總結就用了嵇康的“外不殊俗,內不失正”,古漢語的概括性極強,朗朗上口,尤為容易被記住。

3.案例導入的討論教學法。以或典型案例或熱門話題開始每章的內容。案例使學生在第三者的角度認知禮儀,通過相互討論和教師點評及講解,比較容易接受正確見解,較之平鋪直敘的講解更能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共同研討,教師可能發現自己知識的不足,也促使其今后補充新的教學內容[3]。禮儀教學的案例以視頻展示效果佳。

4.及時檢查,鞏固教學效果。每章學習完畢安排20分鐘做個小測驗,可以是書面測驗,也可以是情景模擬。情景模擬與實踐考核形式類似,隨機抽取若干學生,指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這種方式使全體學生對測驗題的每個角色都有所準備,測驗結束馬上公布正確答案并點評,讓學生知道自己掌握的程度,以便及時查漏補缺。

篇8

【關鍵詞】中職學校 禮儀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024-02

前言

我國從古到今一直被稱為禮儀之邦,文明古國。禮儀文化在我國的歷史是由來已久的,社會的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們更加重視自身修養和形象的提升,各級教育部門對禮儀教學都表現出了及大的重視與關注。作為一名從教二十余年的一線禮儀教師更是體會到禮儀教學的重要性,和禮儀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初探中職院校強化禮儀教學必要性

1.必要性之和諧社會構建

中職院校強化禮儀教學必要性體現它能夠促進社會和諧構建方面,人和人之間的和諧關系應建立在規范禮儀行為基礎上,通過獲取他人對自身行為的尊重,構建形成個體和諧關系。在中職院校中強化對禮儀教學必要性的認識也是同樣道理,中職學生具備必要禮節的同時做到懂禮,行禮,使其進入到社會之后能夠與他人和諧相處,進而為和諧社會有效構建奠定基礎[2]。

2.必要性之優秀文化弘揚

中職院校強化禮儀教學的必要性還體現在優秀文化有效弘揚方面,我國作為文明古國,禮儀文化方面很早就有孔子和荀子分別提出的“不學禮無以立”和“無禮,事不成,國不寧”等名言,現階段更需要教育部門對我國已有的優秀文化予以大力鞏固和弘揚[3],需要關注禮儀教學改革,通過改革,一方面提升國民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在國民素質提高基礎上真正的將傳統優秀文化發揚光大。

二、探析改革中職院校禮儀教學改革途徑

1.教學內容的整合

改革中職院校禮儀教學途徑體現在教學內容良好整合方面,具體來講,無論是人際交往還是工作生活,禮儀素養對于個體發展影響深遠,而中職院校禮儀課程教師就需要針對當前所教學生實際素質狀況和學習特點以及本校課程開展等方面狀況對教學內容予以調整和有效整合,差異化的開展日常性禮儀教學,如教師可以將眾多的禮儀方面教學內容依據其內容進行歸類整合,可以整合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儀容,儀表,儀態等方面的形象禮儀部分,在社會交往中,一個人的外在形象是一個感官因素,站,坐,行,體現著你的良好修養,較好的面容修飾,得體的服飾儀表,處處彰顯出你的氣場和氣質,第二部分為交談禮儀,電話接打,祝詞賀詞,求職應聘等有聲語言禮儀。語言是社交中重要的溝通方式,俗話說,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如何恰當的表達你的思想,是一個人語言交際能力高低與否的表現,對交際效果起到重要影響。第三部分,是具體的禮儀內容,比如乘車禮儀,宴會禮儀,服務禮儀,商務禮儀,政務禮儀等,依據不同的環境,需要掌握不同的具體禮儀細節。三大部分層層遞進[4],促使學生學習起來較為便捷有效。此外還可以針對不同專業學生在基礎教學內容上將教學案例整合其中,如針對文秘專業整合添加領導接見以及坐車順序等方面具體案例,針對會計專業則整合添加銀行存儲以及財會接待等方面具體案例等等。通過教學內容優化整合促使禮儀教學更加有效。

2.教學方法多元利用

以往中職院校開設的禮儀教學改革僅僅是建立在灌輸教學法基礎上,由于教師以及學校對于禮儀教學的不夠重視,因此教師往往是在課堂中將禮儀方面相關知識通過單純講授的方式傳達給學生,在此過程中教師占有主體性以及權威性地位,學生則處于被動性接受狀態,學生自然無法對禮儀課程提升興趣。對于禮儀教學的改革則需要將以往滯后的灌輸法進行大力調整,增加多元化的不同教學方式,這需要教師首先對禮儀教學改革重視,將禮儀課程當作重點課程予以開展[5]。多元教學方法可以將訓練教學以及討論教學和相應的情境教學手段融入課堂,如教師可以針對涉外禮儀教學內容利用討論教學方式予以展開,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不同小組安排不同的教學任務,教師最后結合課本和小組討論內容再進行最后的歸納。這種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參與度,同時還能鍛煉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一舉兩得。另外教師還可以針對酒店方面的服務禮儀設置教學情境,即情境教學方法,或者通過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上播放相關禮儀服務視頻,然后再讓學生學習并在課堂練習中進行模仿[6]。情境教學法能夠起到感同身受的直觀作用,課堂效果非常直觀。運用此法的同時,最好在課堂上能夠架設一臺錄像機,把學生們課堂表現真實記錄,在教師總結時,老師結合錄像內容,適時點評,學生印象也會非常深刻。

3.實踐活動強化開展

改革中職院校禮儀教學途徑除了體現在上述兩方面之外,還體現在實踐活動的強化開展方面。禮儀方面的課程從其本質上講具備較強應用性,一方面需要中職學生能夠將禮儀相關知識予以充分掌握,另一方面也需要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強化所學的禮儀知識,從被動刻板的禮儀學習逐漸轉變為自覺主動的禮儀習慣。這就要求中職禮儀教師在日常禮儀教學中重點宣傳禮儀實踐的重要性,換句話講就是要讓學生認識到強化學習知識對于提升禮儀素質的有效性[7]。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增加禮儀課程方面實踐活動,如安排學生參加學校各種會務活動,無論是會前準備還是會中具體服務,又或者是會后相關工作落實均讓學生主動去有效完成。再比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校外貴賓來訪等相關活動,通過具體的活動實踐來促使中職學生不僅僅是學習禮儀方面理論知識,更將知識體現在生活實踐中,這對于學生快速具備禮儀素養起著積極的影響作用。

4.禮儀考評體制的健全

任何課程在完成教學之后都需要一定的考評來予以檢測,檢測核心并不是集中在學生成績高低,而是關注學生實際學習掌握了多少技能,并在考評之后對現有教學進行調整反思,促使后續教學更加有效。中職院校在實際開展禮儀課程之后更加需要構建健全禮儀方面相關考評體制,通過考評體制提升中職學生實際技能水平。如中職院校實施一月一考評或者是一個季度一考評,又或者是半年一考評,考評時間要設置合理,規律性的考評時間能夠強化學生禮儀知識的良好鞏固,當然教師也可以在日常教學完畢之后進行簡單的抽查等。無論是開展怎樣的考評均需要將實踐和理論兩方面充分的融合在一起。簡單來講就是考評不能僅僅是建立在試卷考試基礎上,更加需要對學生禮儀掌握設置模擬情境或者是扮演角色等方面的實踐考試,通過試卷與實踐綜合考核真正的讓學生對禮儀教學引起重視,并將該方面考評成績計入學生總成績之中[8]。

5.教師素質整體拔高

改革中職院校禮儀教學途徑除了體現在上述四方面之外,還體現在教師素質的整體拔高方面。能否實現教學目標除了和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有著緊密內在聯系之外,還和教師實際專業素質息息相關,而從兩者與禮儀教學相關性程度來講,教師實際專業素質影響作用更大。具體來講,需要教師做到身體力行以及以身作則,能夠最大化為學生起到模范示范的良好作用,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之余對自身禮儀方面進行拔高,可以是進修學習,也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活動,該課程教師之間也需要做強化教學方面的良好溝通,將教學經驗予以分享,或者是向高校禮儀方面的教授,專家予以請教學習。總之通過日常專業知識技能拔高,促使中職學校禮儀課程教師實現素質優化,推進禮儀教學改革的進程。

三、結論

綜上所述,中職院校重點培養技能型人才,而這些技能型人才為社會所用,僅僅依托于他們的技術手段還不夠,提升他們的自身素質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使其能夠長遠支撐他們為社會貢獻價值的中堅力量,所以重視禮儀教育,重視禮儀教育改革應該成為教育者們深入探究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李儉,莫麗平,戚林. 基于職業能力的中職護理禮儀課程建設實踐研究[J]. 衛生職業教育,2016,02:97-99.

[2]黃芬. 中職學校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引發教學改革思考――以《酒店服務禮儀》為例[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4:3.

[3]婁丹. 論中職禮儀課程教育考核評價體系的完善[J]. 西部素質教育,2016,09:83-84.

[4]蘇婷. 談如何加強中職學校旅游專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J]. 旅游縱覽(下半月),2014,07:294-295.

[5]謝雨辰. 探索中職學校旅游服務專業禮儀課程的改革之路[J]. 旅游縱覽(下半月),2014,12:269.

[6]羅麗靜. 新時期加強與改進中職學生禮儀教育的思考[J]. 職教通訊,2015,08:16-18.

篇9

【關鍵詞】禮儀;跨文化意識;小學英語教學

【Abstract】Etiquette is that one people demands even a nation,a country culture accomplishment and morality accomplishment external show the form,the basic being to conduct self.Go deep into the education carting out etiquette among the students in teen-agers,highIy value the new image moulding“civilized etiquette of the Chinese nation”,train civilization new courteous generation,be very necessary,be also very important.Social intercourse convention and etiquette are the main content that culture educates in English teaching.The culture seeping through etiquette therefore step by step in English teaching is aware of,social intercourse ability training student’s striding over culture thereby step by step.

【Keywords】Etiquette; Trans-Culture consciousness;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bstract】

1禮儀教育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禮儀教育對培養文明有禮,道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英語教學與禮儀文化新的《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益于培養世界意識。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在起始階段應使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學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并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要通過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規定了英語教學的目標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文化因素教學是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交際習俗與禮儀如:打招呼,稱贊,稱謂,訪友做客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適時進行禮儀教育,注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更好地掌握并準確運用英語語言。

3在英語教學中逐步滲透禮儀文化意識

3.1在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中,注重“禮貌原則”。禮貌是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禮貌既是一種普遍現象,為各社會群體所共有,又是一種個性化的交際原則,受制于不同語言群體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禮貌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在跨文化交際中,如果說話者與聽話者的文化價值觀有很大差異,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禮貌的話語可能傷害對方,從而導致交際失敗。因此,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際中,雙文化比雙語言更加重要。

3.2在不同的話題學習中比較中英禮儀文化的異同點,滲透禮儀文化意識。學生學習了Family tree以后。了解中英稱謂禮儀的差異并能正確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在中國的稱謂禮儀中,不能對父母輩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禮貌言詞代稱,要用準確的稱呼,如:爸爸,奶奶,叔叔等。而西方人強調人人平等,無論長幼都可直呼其名,以表親近。現代漢語中的親屬稱謂極具有中國特色,這種稱謂溫暖,親切,能有效地縮短交際者之間的距離。但如果套用到英語中效果會適得其反。例如在漢語中,出于禮貌,常常用“爺爺、奶奶”來稱呼素不相識的年長者,這種稱謂能使被稱呼者覺得受到尊敬。而在西方禮儀文化中。忌諱“老”字,因為“老”意味著“old,useless”,“年齡大,體衰,失去活力”等,如果直呼其名他們會感到親切,自然,若被稱為“old grandrna”,則會感到反感,更可能惱火。他們不崇尚老,而崇尚的是年輕,活力,權利和能力。可見,一種文化禮儀未必在另一種文化中也適用。

在學習Food and drink話題中,學生了解到英語國家的不同的飲食習慣和禮儀,如正規西餐的常規菜序大致分為開胃菜(starter)、湯(soup)、主菜(main course)、甜品(dessert)和飲料(ddnks)等幾道菜式。中餐則沒有那么復雜,但有豐富的酒文化。英國人就餐時是男士為女士拉開椅子,女士入座后男士才入座;中國是長輩入座后晚輩才入座;中國人用筷子吃,而英國人用刀叉就餐,而且西餐規定不許將胳膊肘放上餐桌,這樣是不禮貌的。同時教育學生在就餐時注意餐桌禮儀,如在家里要請長輩先入座,吃東西或喝湯是要小口吞咽,不發出響聲,別人給自己添飯菜要說“謝謝”,主動給長輩添飯夾菜,吃完后要說“大家慢慢吃”。在學校就餐時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有序地進入餐廳,坐在指定座位,安靜文明進餐,不偏食,不挑食等。這樣學生不僅了解了中西餐桌禮儀的異同,又學會了自己該如何注意餐桌禮儀。

學習Clothes話題時,學生學到了各種顏色,不同服裝的英語名稱,讓學生了解和欣賞服裝及顏色搭配的同時進行穿著禮儀教育,如著裝整齊,樸素大方,按要求穿規定的校服,不穿奇裝異服,不穿背心、拖鞋、褲衩等進教室,課堂上不敞衣和脫鞋,不佩帶項鏈、耳環、戒指或手鐲等飾物。按要求修剪頭發,做到儀表整潔,服飾自然得體,協調大方。

在學習Travel和Zoo的內容時,學生掌握了一些公共場所的勸告語:如:Don’t leave litter(不要扔垃圾),Don’t pick the flowers(不要摘花),Don't throw things at theimals(不要向動物扔東西)。然后讓學生自己制定一些公共場所如影劇院、圖書館、旅游景點等的一些制度,從而進行公共禮儀教育。如在影劇院不要大呼小叫,不要大吃大喝,演出結束后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推搡;在圖書館、閱覽室要注意整潔,保持安靜,不亂丟垃圾,愛護公共財產;在旅游景點要愛護旅游觀光區的公共建筑、設施、文物古跡等,不要亂寫、亂畫、亂刻,不要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不要亂扔果皮和雜物而污染環境。

4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導入禮儀文化應注意的問題

4.1導入的禮儀文化內容應密切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如,對教師、家人、朋友的稱呼、招呼和問候,道謝和答謝,贊揚和應答,邀請或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等,這些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內容讓學生覺得有親切感,往往是學生迫切要求了解和掌握的。由于學生可以很快地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禮儀文化知識,嘗到學以致用的甜頭,因而還會產生進一步學習英語的興趣。

4.2導入的禮儀文化內容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經驗水平。小學生的知識范圍和生活經驗有限。諸如政治外交禮儀、涉外商務談判禮儀等比較復雜的內容超出其知識水平和理解范圍,因而不適于作為對小學生進行禮儀文化教育的內容。否則,就可能造成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畏懼心理。

禮儀文化教育作為英語教學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牽涉到教材編寫,內容選擇,傳授方法等各個環節。所有這些環節缺一不可。教師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和文化素養,不斷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水平,把各種禮儀文化差異運用到課堂中,使得學生從對不同的禮儀文化對比中不斷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在英語教學中進行禮儀教育,重塑中華民族“文明禮儀”的新形象,培養文明有禮的新一代,努力做到禮儀文化教育與培養語言能力同步進行。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2006年11月,http://WWW.hydcedu.com/teacher/

[3]郭驊.《中英稱謂語的差異及其文化背景》,2006年3月,http://ww.dzkjzz.corn/

[4]陳申Ⅸ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5]《禮貌原則和跨文化交際》,2005年7月,http://www.21mishu.com/

[6]《涉外禮儀之食的禮儀》,2005年8月,www.edu.1798.cn/

學習Clothes話題時,學生學到了各種顏色,不同服裝的英語名稱,讓學生了解和欣賞服裝及顏色搭配的同時進行穿著禮儀教育,如著裝整齊,樸素大方,按要求穿規定的校服,不穿奇裝異服,不穿背心、拖鞋、褲衩等進教室,課堂上不敞衣和脫鞋,不佩帶項鏈、耳環、戒指或手鐲等飾物。按要求修剪頭發,做到儀表整潔,服飾自然得體,協調大方。

在學習Travel和Zoo的內容時,學生掌握了一些公共場所的勸告語:如:Don’t leave litter(不要扔垃圾),Don’t pick the flowers(不要摘花),Don't throw things at theimals(不要向動物扔東西)。然后讓學生自己制定一些公共場所如影劇院、圖書館、旅游景點等的一些制度,從而進行公共禮儀教育。如在影劇院不要大呼小叫,不要大吃大喝,演出結束后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推搡;在圖書館、閱覽室要注意整潔,保持安靜,不亂丟垃圾,愛護公共財產;在旅游景點要愛護旅游觀光區的公共建筑、設施、文物古跡等,不要亂寫、亂畫、亂刻,不要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不要亂扔果皮和雜物而污染環境。 4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導入禮儀文化應注意的問題

4.1導入的禮儀文化內容應密切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如,對教師、家人、朋友的稱呼、招呼和問候,道謝和答謝,贊揚和應答,邀請或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等,這些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內容讓學生覺得有親切感,往往是學生迫切要求了解和掌握的。由于學生可以很快地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禮儀文化知識,嘗到學以致用的甜頭,因而還會產生進一步學習英語的興趣。

4.2導入的禮儀文化內容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經驗水平。小學生的知識范圍和生活經驗有限。諸如政治外交禮儀、涉外商務談判禮儀等比較復雜的內容超出其知識水平和理解范圍,因而不適于作為對小學生進行禮儀文化教育的內容。否則,就可能造成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畏懼心理。

禮儀文化教育作為英語教學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牽涉到教材編寫,內容選擇,傳授方法等各個環節。所有這些環節缺一不可。教師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和文化素養,不斷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水平,把各種禮儀文化差異運用到課堂中,使得學生從對不同的禮儀文化對比中不斷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在英語教學中進行禮儀教育,重塑中華民族“文明禮儀”的新形象,培養文明有禮的新一代,努力做到禮儀文化教育與培養語言能力同步進行。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2006年11月,http://WWW.hydcedu.com/teacher/

[3]郭驊.《中英稱謂語的差異及其文化背景》,2006年3月,http://ww.dzkjzz.corn/

[4]陳申Ⅸ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篇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13016102

中國加入WTO以來,中日兩國經濟貿易往來有了很大的改善,兩國文化交流活動,學生交換學習活動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日本是個禮儀要求極其嚴格的國家。為了使赴日留學的學生能更快的適應該國環境,畢業生能更好的提高職業素養,個人修養,輸送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專業性人才,筆者從以下方面對改善日本商務禮儀課程進行了探討。

1案例分析法

筆者在日本留學期間體驗過大量兼職工作,在“犯錯”被指正的過程中學到了大量原汁原味的社交禮儀。在授課時把自己親身經歷的大量案例作為材料列舉出來給學生分析。對于構建趣味課堂,活躍氣氛起了良好的作用。

案例1:なんか寒くなってきたね(感覺天氣在變冷啊)。

講中日語言表達方式差異時舉出筆者在一家餐廳打工時的經歷,離筆者一段距離的客人有次說到:“お?荬丹蟆?なんか寒くなってきたね。”(服務員小姐,咋感覺天氣在變冷啊),并看了看衣柜上掛著的外套。筆者回答到:“そうですね。?_かに寒いですね。”(確實好冷啊)。場上氣氛立刻變得僵硬。引導學生一起探討氣氛變糟糕的原因,得出了日本人說話委婉,讓人做事時不會直接用命令語氣,看外套并告訴別人自己很冷,是在表達:“コ?`トを取ってきてください。”(請把外套給我拿過來的含義。)

案例2:?菖浹輟つ顆浹輟ば吶浹? (用意識?用眼睛?用心去關照別人)。

日本人時時刻刻關注別人感受,服務行業把客人稱呼為“お客??”(客人陛下)。但具體是怎樣來察言觀色,更好的為客人服務的,只有在具體的情境中才能體會。筆者工作的地點,日本上司最常用的詞匯是工作要講究“?菖浹輟つ顆浹輟ば吶浹輳ㄓ靡饈丁ぱ劬Αば娜ス卣氈鶉耍?”。

客人宴會即將結束時工作人員會提前到電梯口處按好電梯,或用手把住電梯,直至所有客人進門。因為問客人:“お客??、上のほうへ行かれますか。それとも、下のほうでしょうか。(客人,您是去上面,還是下去呢?)”而使領導發火。設置這樣的主動幫助學生自己去探究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學生自發去思考,主動揣摩日本人的思維方式,總結日本文化。因為宴會餐廳在三樓,酒店在五樓,服務員通過觀察客人的鞋子來判斷電梯上下,若是酒店拖鞋便是回房間休息,按電梯的向上按鈕,若是西裝革履和皮鞋便是要離開酒店,則按電梯的向下按鈕。自發去用心關照別人是日本職場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案例3:すごい荷物を持ってきましたね(你帶了好多行李啊!)。

日本畢業生參加就職活動時要求極其嚴格。著裝上不論男女都必須西裝革履。女性就職時必須淡妝,頭發不能遮住臉,長發時應把頭發扎在耳后,頭發顏色不能花哨,若穿裙子應保證長度在坐著時稍微漏出一點膝蓋的程度,皮鞋除了應是黑色外,還應是最樸素最簡單的就職專用皮鞋,鞋跟于3至5厘米為佳。男性要注意劉海不能遮住額頭,穿黑,灰色或者藏青色西服。襯衫只能穿白色,或者和西服顏色匹配的淺色系,襯衫袖口比西服袖口長一厘米左右為宜。褲腿長度距離鞋跟1至2厘米最佳。嚴格遵守著裝的規范后走進面試現場時,面試官看著筆者放下的黑色大書包,說道:“すごい荷物を持ってきましたね(你帶了好多行李啊!)引導學生去思考面試失敗的原因。使學生通過踴躍發言提高學生的新鮮感,激發了學生智力活動的積極性。面試官提出面試者行李很多并非是贊揚面試者的積極性,而是暗示面試的禮儀不符合常規。在日本參加正式的就職活動時,面試者需要攜帶能正好裝下A4紙的就職專用的黑色或茶色皮包。若是異地就職,需要把行李寄存在其他場所,只需攜帶裝有和面試有關的資料的黑色皮包進場即可。

2情境模擬法

2.1端茶禮儀

設定給客戶端茶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學會端茶送水的禮儀。要按照客人的頭銜高低順序端茶,最后給自己公司的人送茶。茶水先放在茶碟上,再放到托盤上,托盤高度位于胸部附近,邊說“失禮いたします(失禮了)”、“どうぞ(請)”等寒暄用語邊送茶。客人很多的場合要把托盤放在備用桌子上,或者桌下后再送茶。如果客人桌子上有文件的話,要先用敬語輕輕詢問客人能不能移動文件后再放茶水。以客人看來左邊是點心,右邊是茶水的順序擺放。客人用完茶后要再次拿上托盤,輕輕說完“お下げ致します”后按順序收拾茶具。

2.2接電話禮儀

設定因為某項目而給客戶致電的情境。讓學生熟練敬語的使用和打電話的流程。打電話之前要再次確認電話號碼、公司名稱、對方頭銜等,并整理好說話的中心內容和說話順序后再撥打電話。對方接電話后要自我介紹。“こちらは??會社の??と申しますが。????で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這里是某某公司的某某。請問是某某公司嗎?)然后補充“いつもお世?になっております”(平時多多承蒙您關照了。)“お忙しいところを恐?sです。”(百忙之中打擾您,很抱歉。)“今お?をしてよろしいでしょうか”,“今ご都合はよろしいでしょうか”(現在您方便接電話嗎?)等等禮貌用語。簡單明了的說完中心內容后再次確認傳達的主要內容。“それでは、この件については??ということでお?いします”(那么就拜托您做事情了)。結束會話前對對方說:“お忙しいところを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失禮いたします”(感謝您百忙之中接我電話。再見。)

2.3就職環節

講關于就職活動的禮儀規范時會根據歷年日本企業招聘人才要領,設定“自我介紹環節”,“自己PR環節(自我推銷環節)”,“提問環節”等。作為職場人員,給顧客留下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此自我介紹時面試官會根據就職者能否抓住面試官的興趣點,給就職者第一印象進行打分。能抓住面試官興趣點的求職者,之后的面試內容也會完全不同,面試官會積極主動提自己想知道的求職者的信息,而不是例行公事提問。

本課堂給學生列舉了各種失敗的和成功的自我介紹方法。例如“私は、??大學??學部の??です。本日は大?渚o??していますが、一生?頤??B??りますので、よろしくお?いします。(我是??大學??系的??,雖然今天我非常緊張,但會努力加油的,請多關照)。在日本,面試官會覺得陳述“今天非常緊張”是給面試官展示自己的不自信,從本段自我介紹內容感覺不到該面試者的任何賣點。例如“私は??大學??學部の??です。私の一番の?嬰轆線h泳4キロを泳げる體力です。本日はよろしくお?いします”(我是??大學??系的??。我最大的賣點是能游泳4千米的體力,今天還請多多關照)本段自我介紹內容列舉了具體的例子,增加了說服力,如果是以笑容,很有精神的來發言的話會印象更好。或者“私は??大學??學部の??と申します。私は學內成?2位を取った努力家です。大學?r代、???T性を高めるという目?摔?鰥菠婆?力し、2年?gで105?g位を取り、學內成?2位を?Г幛蓼筏俊S?社におきましても高い目?摔?鰥菠祁B??ります(我是??大學??系的??。我是全系成績排第二的學霸。大學時我設定了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的目標,兩年內修到了105學分,學習優越。在貴公司我也會制定很高的目標努力的。)這組自我介紹積極向上,給面試官印象深刻,列舉具體例子,并與工作結合,給面試官留下了干勁十足的好印象。

通過設定各種情境,并指導、示范、講解應對的具體策略,讓學生反復模仿背誦,上講臺進行角色演練,加深印象,良好的將商務禮儀的理論性知識和實踐結合在一起。教師在情景表演的過程中應該是啟發性和引導性的角色,對學生的表現要進行充分的肯定和歸納。特別在大三學生的禮儀教學課上,更好的提高了學生的職場競爭力。

3非言語行為教學法

非言語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恰當的舉止、穿著打扮、行為、身姿等對學生進行示范性教學。要使學生改變職業氣質,職業修養,身教勝于言傳。單一的用言語進行知識傳遞,有極大的局限性。在商務禮儀課堂中,教師的妝容、微笑、形象、舉手投足都是對學生的隱形知識的傳遞。非言語教學法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修養、氣質,還能從視覺、聽覺等各個角度刺激學生感官,對于優化課堂氣氛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女性教師可以以大方得體的淡妝,職業裝示人,要保證足夠干凈整潔,不戴張揚的首飾。和學生交流時視線要朝向學生,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微笑。上課要提前5分鐘到,可能會遲到時要提前告訴學生,給學生遞自己的名片時遵循日本遞名片時的禮儀,名片要保證足夠的干凈整潔,朝向對方,雙手遞給學生。注意自己的站姿,步伐和體態。入座時將雙腿閉攏,手輕輕交叉放在膝蓋上。由此可以將繁瑣易忘的商務禮儀知識以直觀顯性的方式傳達給學生。

4其他教學法

除了上述方法外還可以通過教材改革、課程改革等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根據學生的語言能力、詞匯量等選擇時代感和真實性強,并能與日本企業和日本社會緊密結合的教材。講課內容需根據難易程度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展。作為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對學生的考核方式除了期末的理論考核外,要提高平時情景模擬表現時分數的比例,評價方式體現對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的考核。另外還可以閱讀大量外事禮儀教學文獻,不斷反省,思考的過程中及時改革課程。通過增加日本企業的實踐經驗,更好的將理論知識傳輸與實踐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