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輪復習計劃范文
時間:2023-04-04 11:28: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地理一輪復習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學業水平考試;有效;教學策略
一、研讀《大綱》,研究真題
復習前,師生共同仔細研讀貴州省教育科學院和貴州省普通高中畢業會考辦公室編制的《貴州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地理)》(以下簡稱《大綱》),全面透徹理解《大綱》的要求,結合以往考試的情況和本屆學生的特點,制定合理系統的復習計劃。如,地理《大綱》中明確劃定了考試內容與要求,并詳細列出課程標準、考試內容及能力要求。知道題型、題量及難易程度。
二、精心計劃,統籌復習
受考試性質與課時安排的限制,高中地理學業水平測試復習時間緊。必須統籌安排復習的各階段各環節,制定合理的復習計劃。我將有限的復習時間分成兩段,實施二輪復習:一輪復習狠抓基礎;二輪復習提升能力,將教材內容有序整合,其間安排分冊練習和綜合練習。
三、多種方法,靈活運用
高中地理教材牽涉的面較廣,內容多而且分散,所以復習方法和復習技巧的恰當運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規律性、邏輯性強的地理規律和原理可采用圖解法,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如,復習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和分布,可將相關的氣候類型分布和成因、洋流分布、自然帶的分布等知識串聯在一起來講解。
2.同類性質的知識可采用比較法,如,氣旋與反氣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土地與土壤、資源與能源等一些相關概念可進行比較性復習,歸納共性,區別差異性。在人文地理復習中尤為重要。
四、學科特色,著重突出
1.要重視學生讀圖、用圖能力的培養。我們在進行地理復習時,要注意強化地圖意識,養成讀圖、填圖、從地圖中獲取信息的習慣,形成利用地圖信息分析解答問題的能力。復習時,善于把知識定位于地圖上,在地圖上獲得生成知識,即圖文轉換。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抓住重要地圖,做到爛熟于胸,如,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主要鐵路干線分布圖、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等一些重要地圖。
2.要注重比較法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比較法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屬性和個別特征。如,在復習地中海式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時,我著重強調地中海式氣候分布在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相同點是大陸西岸,相異點是緯度位置不同。如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申聯想所處緯度的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必將大大有利于基本概念的形成。
五、設計學案,提高效益
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復習既要全面復習,也要突出重點、難點和主干知識。利用學案引導學生復習,可以提高復習效果。學案內既有練習,又有知識結構的梳理和各種復習需要的素材。利用學案導學、復習主要有以下優點:首先,可以明確主要學習目標,激發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其次,學案提供了各種素材,便于學生集中精力學習和教師輔導,為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提供了方便。
六、關注熱點,切合鄉土
從往年真題看,地理許多題目都具有時代感和創新性,關注熱點、關注時事,切合貴州鄉土地理。以時事熱點為背景材料,引出相關地理問題,考查學生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平常注意收集相關熱點素材,搜索相關熱點材料,印發給學生訓練,考前再做一個熱點時事專題。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上述復習策略尚有不足,也不夠全面,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還要不斷改進,并探索出更多有效的復習策略,讓我們的復習策略更完善,復習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二輪復習;高考;地理備考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318-02
全國卷的地理強調學科素養和學科能力的考查,這和以前的福建省自主命題的考卷還是有一定差別的。目前地理的一輪復習通常老師都會把高考的基礎知識詳細的復習一遍,再通過精選的練習來鞏固。到了二輪復習,大部分的老師會選擇幾個重要的專題來復習,但是對于學生自己的備考,應該怎么來復習了?因為每個同學學科的薄弱點不一樣,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復習計劃。這個時候筆者會強調學生要回歸課本。為什么要回歸課本?由于全國卷的高考素材不來自于學生使用的教材,導致許多老師與同學都認為讀書無用,因而存在輕視讀書的心理與行為。其實,地理素養、地理能力的考查必須依托主干知識,主干知識來源于課本。而且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最基本的。"閱讀"是提高知識存量,夯實"知識與技能"的最重要途徑,也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的必經環節之一。
高考地理試題命題的一般程序是:⑴ 通過學術期刊選定試題材料;⑵ 根據考綱、課標確定考點;⑶ 依學科素養和能力(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布局設題;⑷ 參考教材確定參考答案。
1.地理二輪復習學生要讀什么
我們強調學生在二輪復習要回歸課本,所以,重點要讀必修的三本書和選修三選一。強調抓主干知識,把書讀"薄"。全國卷地理的選修是旅游地理、環境保護、自然災害,三本書出三道高考題,考試時任選一題做答。到了二輪復習,學生應該選擇自己比較有把握的其中一本書來重點復習。
2.地理二輪復習學生要怎樣讀
2.1 圖文綜合讀書法。
第一步:直觀感受,第二步:動手繪圖。
(1)老師畫圖,學生讀圖。
(2)學生畫圖,教師巡視。
第三步:對比分析 (以世界大洋表層洋流分布圖為例)
(1)“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與“世界洋流模式”圖的對比分析。
(2)大西洋與太平洋洋流的對比。
(3)北印度洋冬季與夏季洋流的對比。
第四步:規律總結。
第五步:練習鞏固。
2.2 眼手結合讀書法。讀書時用筆圈點書中重要的內容、關鍵字詞等,或把關鍵字詞寫在相關圖表中的相應位置。
2.3 結合讀書法。提綱挈領式地進行泛讀,能夠把握章節主干地理知識、主干地理知識體系與思維主線。對重要的內容,易錯易混的地理概念、原理、規律、地理圖表等則要精讀,對其涉及的知識進行前后聯系,縱橫對比,同中求異,異中找同。
如:必修3 第一章 第一節 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考綱要求:
⑴區域的含義。
⑵不同區域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差異。自然環境、人類活動區域差異的比較。
⑶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2.4 地理結合讀書法。如今,高考地理試題基本上已形成模式:重點區域地圖+系統地理原理(自然與人文),綜合題表現得尤其明顯。地理結合讀書即把地理基本原理(理)與具體案例(地)相結合。
如:必修2 第三章 第二節"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課標要求: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地理結合讀書法就是把區位因素的結識結構("理")與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的具體情況("地")緊密結合,進行讀書。
3.地理二輪復習學生要如何讀透
3.1 讀透地理基本概念。例:晨昏線(圈)的課本表述卻相當簡單:"晝半球與夜半球的分界線(圈),叫做晨昏線(圈)。" 但它是高中地理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3.1.1 晨昏線(圈)的組成及表現形式:
(1)線段;(2)弧線;
(3)折線;(4)圓圈。
3.1.2 晨昏線(圈)的移動。
3.1.3 晨昏線(圈)的判斷。
3.1.4 晨昏線(圈)特點:
(1)與太陽光線垂直;
(2)永遠平分赤道;
(3)與經線圈的關系;
(4)與條緯線圈的關系。
3.1.5 晨昏線(圈)的應用。
⑴判斷直射點的度數。
⑵確定剛好出現極晝與極夜緯線的度數(極晝與極夜的緯度范圍)。
⑶確定二分二至日。
⑷確定地方時。
⑸判斷晝夜長短等。
地理基本概念要注意辨析以下幾個問題:
辨析近似概念 辨析矛盾概念(外延相反的概念)辨析包含關系的概念 辨析概念廣義與狹義:
3.2 拓展地理知識角度。如:對《考試說明》要求的"黃赤交角"知識點,應作以下的拓展:目前黃赤交角的度數(23°26′);黃赤交角決定了回歸線(23°26′)與極圈(66°34′)的度數;黃赤交角度數的變化會造成地球上"五帶"范圍的變化;黃赤交角造成了太陽直射點在地球南北回歸線間周年回歸運動。
3.3 建立地理知識結構。如對農業、工業、城市功能區、交通運輸方式的區位因素分析是人文地理中非常重要的"知識與技能",許多同學都覺得有點"亂",掌握起來挺難的,碰到具體案例分析時更是無從下手。其實只要建構完善的區位因素知識結構,便能以不變應萬變了。
3.4 弄懂地理基本原理。如:要真正理解與掌握"迎風坡多雨",就先要理解降水的形成所包含的地理基本原理:
(1)大氣中含有水汽。
(2)水汽達到過飽和(水汽再增加,或者空氣上升氣溫降低):在自然界中,空氣上升冷卻,促使空氣達到過飽和,是大氣中水汽凝結的主要方式。)
(3)有吸濕性強的凝結核:如在工業和人口集中的城市,塵埃增多。這些吸濕性的微塵便成為水汽凝結的核心,致使城市上空的霧和低云比郊區相應增多。
3.5 牢記地理基本規律。地理規律既有普遍的共性,又有特殊的個性,這也是地理備考中應該引起重視的。如:
(1)對流層隨高度的增加氣溫下降,但存在逆溫現象;
(2)地球上同緯度地區東早西晚,但日界線西側早一天,而東側晚一天;
(3)熱帶季風氣候區5~9月盛行西南季風,降水多。10月D次年4月盛行東北季風,降水少。但盛行東北季風時,斯里蘭卡島的東北部降水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