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習計劃范文
時間:2023-04-05 07:14: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物學習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Chemolithoautotrophic
Bacteria
2009
Hardcover
ISBN 9784431785408
山中建男著
我們所熟悉的生命,除了植物之外,大多是以有機物質為營養的,它們的食物來源于植物、動物或者微生物。但還有一類生命,它們并非植物,但卻能夠以無機元素為能量和營養的來源,它們就是化能無機自養細菌。本書涵蓋了化能無機自養細菌在生物化學和生理方面的特點,以及它們與相關環境之間的關系。
本書共分7章。1-2.背景和基礎知識的介紹,能夠幫助讀者理解本書后面的內容。1.作者簡單而系統的介紹了微生物生長和代謝,以及微生物所采用的各種營養類型的特點;2.介紹了一種細菌用來氧化無機化合物的細胞色素,這種細胞色素就是化能無機自養細菌生長代謝的關鍵物質。氮、硫和碳是自然界中所有生命所必須的,生命的繁衍和生長的過程同時伴隨著這些元素的循環,正是這從未停止的循環造就了萬物的生生不息。本書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在這三種元素的循環過程中,化能無機自養細菌是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3.地球上的氮循環。參與氮循環的細菌主要是氨氧化細菌、亞硝酸鹽氧化菌、反硝化細菌,以及固氮細菌。對氨和亞硝酸鹽的細菌氧化機制詳加說明。介紹了硝化細菌的應用(即氨氧化、亞硝酸鹽氧化菌),如利用細菌進行火藥生產或是從污水脫氨氮。提到了在人體組織中的一氧化氮和它的生理功能;4-5.介紹的是地球上的硫循環相關的知識,包括硫酸鹽還原菌對硫酸鹽的還原和硫氧化細菌對硫化物的氧化,還有人類是如何利用參與其中的微生物的;5.闡述細菌氧化鐵的機制,以及對這種細菌應用的描述:細菌浸出、生物浸出等其他應用。此外,本章還描述了由硫酸鹽還原菌、硫氧化細菌和嗜酸鐵氧化細菌的“合作”所引起的房屋地基凍脹;6.描述了地球上的碳循環過程的一部分,即化能無機自養細菌的碳素利用。作者對細菌由二氧化碳組生成機化合物的途徑做了較為詳細的說明,因為化能無機自養細菌必須由二氧化碳為材料產生細胞物質。雖然光合作用的描述省略,但細致的描述了細菌產甲烷,說明了產甲烷菌產生甲烷不是由發酵,而是通過呼吸進行的;7.描述了那些被認為是最接近生命起源的細菌,嗜熱細菌是被公認最可能的生命的起源。許多嗜熱細菌是厭氧的化能無機自養細菌。這里主要討論的是那些被認為在生命演化階段早期的生物如何取得生命所需的能源的。作者認為無論是埃姆登-邁耶霍夫-帕爾納斯途徑還是恩特納- 多特洛夫途徑都不是早期生命獲得能量的方式。
本書作者山中建男教授一直參與各種生物細胞色素和化能無機自養細菌的生理和生化研究,其先后在東京工業大學和日本大學任職,期間近百篇,目前是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的榮譽教授。
祝金星,博士生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篇2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 雙邊互動 生物統計學 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2011C0028)。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253-01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1]提出的,就是在信息化環境中,教育者與學習者借助現代教育媒體、教育信息資源和教育技術方法進行的雙邊活動。其特點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強調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教學內容具有更強的時代性和豐富性;教學更適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特點。信息化教學不僅僅是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對教學媒體和手段的改變[2-3],而且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整體的教學體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變化。這種改革和變化是把教與學的互動作為教學過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指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4]。筆者在生物統計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構建新型的師生互動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素質高、能力強的人才做一份努力。
一、讓學生擁有課堂自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張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一張嘴巴進行課堂教學,過分強調“師道尊嚴”,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知識的傳輸者,學生學習往往是被動的。而忽視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的雙邊互動,就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及獨立創造性的發揮。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工程、生物技術等專業的專業課,是科學研究和實踐的重要工具,為了提高生物統計學的教學效果,我們利用多媒體和學校的機房進行教學活動,通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聽課的同時可以隨著老師的演示自行操作、給學生創造一個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學習環境,從教學的各個環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通過師生的雙邊互動,傳授知識,發展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又有效地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課堂生動活潑,教學事半功倍。
二、構建雙向通道,實現有效教學互動
“師生互動設計”變傳統的單向教學信息傳遞為雙向傳遞,教師重在引導、啟發和點撥[3]。如“方差分析”教學中的“師生互動設計”為:①教師請學生先說明當樣本數較多時t檢驗的繁瑣;②教師進一步引出其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③教師使用相關程序演示利用宏分析進行方差分析,結果的快速獲得;④學生自行操作,熟練程序,此時學生會好奇結果如何得到的;⑤教師再分解方差分析的每一個求解過程,也就是總體方差的各個分解過程。顯而易見,這樣的師生互動設計中,教師沒有將較枯燥的原理強加給學生,而是從學生的實驗經驗入手,提供自主寬松的學習環境和自由表達、質疑、探討的機會,精心設計有梯度、有層次的師生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
三、效果及意義
近兩年在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學校的機房,通過信息化教學技術,引入了Origin和EXCEL軟件的實驗環節,師生的反映效果都很好,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課本例題提供的數據來進行實踐教學,采用相同的統計分析方法所得結果與課本的結果進行比對,以加強學生對軟件分析結果的接受度;而且課堂上當場進行練習,學生直接上機操作和課后學生在電腦上練習相結合,對課后習題進行統計分析,加深對統計方法應用條件的判斷和認識。而且在學生平時參加的校級科研立項或大四畢業設計論文的數據統計處理中,學到的知識能夠得以深刻理解和應用,使得論文數據更有說服力,論文質量水平也明顯提高,更培養了學生對科學研究嚴謹性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劉德亮. 黎加厚博士談教育信息化,中國電化教育,2002, 1: 5-8.
[2]劉樺. 論高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整合優化, 新西部, 2012, 18: 160-163.
[3]李倩. 信息化教學環境下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研究, 華中師范大學, 2012.
篇3
關鍵詞:生物學困生;轉化策略
素質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少數人的教育。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優生,還要給學困生更多地關愛,做到教育為了一切學生。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時,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觀念,面向全體學生,處理好整體與個體差異的關系,制定不同的教學要求,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學困生轉化。
一、生物學困生的心理
由于人們的傳統認識及對生物學科的各種誤解,一直以來,社會上、家庭里和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中對生物學科的種種偏見,對生物學科的重程度并不高,片面地認為生物是副科,沒有語文數學那般重要,所以,導致學生對生物學科的重視程度也不高,失去了學習生物的積極性,上課不認真聽講,于是出現了很多生物學困生。成為學困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上述所說的學生對生物的重視度不高以外,還包括其他因素。學困生通常存在以下幾種心理問題:(1)自卑心理。很多學生在進入初中之后,會變得有些茫然,急于否定自己,認為自己并不擅長學習。正是由于其自卑心理,當教師批評時,會覺得自尊心受損,認為自己腦子笨,并以此為由而放棄學習,從而生物課程成績越來越差。(2)逆反心理。初中階段的學生,當一件事沒有得到其他同學的理解,在課堂上受到教師的批評時,會直接與之對立,對立情緒越高,在課堂上的逆反行為就表現的越明顯,與教師過意不去,甚至直接刁難教師。生物學困生幾乎沒有學習的主動性,都是在被動的情況進行學習,因此,如果一味的批評,就會激化學生的逆反心理,反而更不利于學困生的轉化。
二、生物學困生的轉化對策
1.培養學困生生物課程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良師益友,也是挖掘學生學習潛能的突破口,更是學生戰勝學習困難的強大動力。只有當學困生對生物產生了興趣之后,才愿意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地投入到生物學習中。因此,教師在促進學困生轉化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實生物資源培養他們的生物學習興趣。如在講解問題時,盡量采用生動的語氣,講課時聯系學困生的生活實際,便于學生理解問題,掌握生物知識的重點內容。同時,教師要充分地借助多媒體的優勢,將生物學知識以直觀的方式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也可以采用一些簡單的小實驗,吸引學困生的上課注意力,讓學困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感到快樂。
例如:在《汗液的形成與排出》這一內容時,教師上課前,為引起學困生的興趣,教師可以提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如:我們每天通過吃飯方式輸入營養,但是我們身體也會輸出、排出一些東西以促進新陳代謝。同學們知道我們人體有哪幾種代謝方式嗎?這時候學困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教師可以專門讓學困生發言。學生肯定會提到一種方式――汗液,以此引入本節課堂學習。通過播放PPT的方式為學生直觀地展現人體汗液的排出方式。通過這樣有趣提問與直觀圖片相結合的方式提升學困生的生物學習興趣。
2.小組間合作促進學困生轉化
每個優生的優勢各有不同,讓其對學困生進行學習指導也有利于促進學困生知識增長。同時,學困生能直接感覺到溫暖,覺得自己不是被歧視的。
例如:在講解《物質的運輸管道》這一內容時,本課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動脈、靜脈以及毛細血管的特點,并區分血液在這三種血管中的流動狀況。教師可以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讓小組成員間相互合作,共同學習,首先進行合作完成實驗,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狀況,讓小組成員分別在顯微鏡下觀察三種血管。學困生不懂的地方,優生應及時地指導。然后讓小組成員共同完成書本上的表格,將內容填寫好。小組間合作學習的方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促進學困生轉化的教學方法。
3.關愛學生,降低學困生的作業難度
上課時,教師可多用目光關注學困生,一個親切的目光、責備的眼神或不經意的一瞥,都會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愛,都會給他們極大的鼓舞和信心。在課外,因為學困生的學習成績較落后,生物學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因此,布置作業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困生的知識水平,并以此為依據布置作業,而不能按照同一個標準布置生物課程作業。作業的難易度要在學困生可接受范圍以內,讓學困生體會到生物學習的樂趣。同時,教師要認真批改學困生的作業,并對學困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嚴禁學生抄襲,不會的可以留白,使學困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教師在促進學困生轉換的過程中,要加強與學生間的情感交流,鼓勵學生。不能因為學生成績差而不平等地對待他們,因此,教師要多尊重與關心學困生。當學困生遇到困難時,教師也應該提供幫助,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樹立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也應該尋求家長的幫助,讓家長也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以及學校生活學習環境,有效地達到學困生轉化的目的。
三、結語
總之,初中生物學困生的教育,是一個復雜而長期艱巨的任務,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摸索經驗,尊重與關愛學生,讓學困生產生生物學科學習的興趣。也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視學生為自己的子女,從心坎里熱愛學生,以愛動其心,以理服其人,使他們產生積極向上的學習行為,他們的學習不良情況是完全可以改變的,從而可轉化成為優等生。
參考文獻:
[1]張麗娟. 初中生物學困生的心理及轉化策略[J]. 新課程學習(上),2011,06:126.
[2]龔志洪. 初中生物“學困生”學習指導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
[3]何成瑜. 初中生物“學困生”的形成與轉化的心理初探[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11,11:55-56.
[4]鮑小兵. 初中生物教學中學困生轉化的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篇4
Abstract: After nearly half a century of development,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has a great progress. Field trials a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can better fit a certain type of reservoir, and is easy to operate, and its cost is lower, and it has no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so it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nd has been concerned at home and abroad. Oilfield chemical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ffect the microbial metabolism. How to play the role of chemicals in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 and minimize its negative effec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關鍵詞: 微生物采油;油田化學劑;影響
Key words: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oilfield chemicals;impact
中圖分類號:O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6-0290-02
0 引言
微生物采油是指利用微生物的聲場代謝改善油藏中殘余油的流動性,提高其采收率與產出率的技術。因此,微生物生長的生長情況是影響才有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微生物生長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地層中的微生物不但受到地層環境(如礦化度、溫度和壓力等)的影響,還會受到油田在開采過程中使用的化學劑的影響。本文就影響微生物采油技術的化學劑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對業內人士提供借鑒。
1 影響微生物采油的化學劑及其影響
油田開發的很多環節都需要使用化學劑,只是因不同環節目的不同,所使用的化學劑種類也不同,如在鉆井,完井,堵水,固沙中所使用的的化學劑,在生產中使用的防垢,殺菌劑,油田開采后期使用的驅油劑,不同的化學劑因其性質與濃度的不同對微生物的生長有著不同的影響。其中,對微生物影響最為嚴重的是注入水處理劑與三次采油驅油劑。化學劑對微生物的影響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具表面活性的物質直接破壞微生物細胞結構,致其死亡;其次,化學劑成分與微生物細胞內的物質發生反應,使其失去原有的功能,無法正常代謝,導致死亡。不管是何種影響,都和化學劑的濃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化學劑對微生物的作用有兩種:直接作用與間接作用。
1.1 直接作用是指直接改變微生物的生理,影響其生長,其包括以下方面:①影響微生物的呼吸系統:微生物呼吸時需要消耗碳水化合物來生成體內的各種成分,在此過程中,對酶的代謝分解十分重要,如果化學劑影響了酶的活性,則微生物的生長會受到影響,油田注水時使用的氧化殺菌劑均會影響微生物的呼吸。②影響微生物蛋白質、核算及結構大分子的合成:氨基酸分子可通過肽鍵縮合為肽鏈,成為生命的基礎,若進入微生物的化學劑阻礙了某肽鍵的合成,則會破壞蛋白質的合成,或破壞其中的水膜、電荷,從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甚至致死。核酸是生物遺傳的基礎,如果侵入生物體的化學劑破壞了核酸分子,改變其特異結構,則會影響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中的結構大分子有很多,如細菌中的磷壁酸、肽聚糖、脂多糖等,化學劑能夠影響其在合成中的酶,從而抑制結構大分子的合成。
1.2 間接影響是指化學劑引起周圍環境的改變而影響微生物的生長,可分為以下方面:①滲透壓:微生物細胞的半透性膜能夠通過對細胞內外壓力的調節使壓力趨于平衡,維持微生物的正常代謝。如果微生物的滲透壓超出細胞內的滲透壓,則細胞外的水分會滲入細胞內,使細胞膨脹、破裂,若細胞內的滲透壓高于細胞外的滲透壓,則會使細胞內的液體滲出,細胞萎縮,抑制微生物生長,致其死亡。鉆井、完井、油水井防砂作業時使用的多種離子型化學劑如油酸鈉、氯化鉀等都會改變微生物所在環境的滲透壓,影響其生長。②氧化還原電位:不同的微生物對氧化還原電位的需求也不同,油田開發中所使用的硫酸、注水井調剖等各種酸以及異抗壞血酸、聯氨等換原化學劑能夠明顯影響氧化還原電位,使微生物的生長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或刺激。③pH值:pH能夠顯著影響微生物細胞質膜上的電荷,從而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此外,酶只有在一定的pH下才能發揮最大效果,pH改變后,部分酶的作用會減弱甚至消失。堿驅、堿強化聚合物驅等會使pH升高,而乙酸乙酯等會降低pH,從而影響微生物的生長。
2 如何消除化學劑對微生物的不利影響
要從根本上消除油井化學劑對微生物的影響,必須從微生物的篩選和育種上著手。
首先,在含有油井化學劑的地層水腫,通常存在已自發突變,能夠抵抗化學劑影響的微生物,從產出液中篩選出這些微生物,再進行二次篩選即可得到滿足微生物采油所需的微生物。
其次,利用基因重組或右邊對微生物菌株進行改造,增加其性狀,能夠獲得在不利化學劑影響下仍能良好存活的菌種,從而消除油井化學劑對微生物的不利影響。
3 總結
總而言之,隨著油田開發技術的發展,微生物采油已成為油田開采的重要方向。雖然油井化學劑對微生物有直接影響,但在地層中,環境的復雜使該影響大為減小,因此,只要做好微生物菌種的篩選訓育,完全能夠避免化學劑產生的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宋紅霞,羅金海,王彥龍,黎力,楊易凡.微生物采油技術在子長油田的應用[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4).
[2]宋春玲.對于石油開采中微生物采油技術應用的探討[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1,(08).
篇5
1通過介紹生產生活實踐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無機化學知識點多,定理、定律、公式多,初學這門課的學生常常疑惑,這些知識有什么用?教學過程中將課程內容與生產生活實踐相結合,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習化學動力學時,提出怎樣估算隕石或礦物的年齡;學習沉淀溶解平衡移動原理時,討論溶洞及鐘乳石是怎樣形成的;學習電化學時,思考為什么不可使用鋁釘鉚接銅板;學習分子間力時,解釋為什么酒精與水可以任何比例混溶。
2利用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真實、直觀的化學實驗,使抽象內容具體化,讓化學原理形象化,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還能幫助他們從實驗現象中獲得化學知識,形成化學概念,鞏固學習成果,同時培養其觀察能力和實驗技能,提高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素養。例如,在原電池的知識教學中,我們用鋅片作負極并插入硫酸鋅溶液,用銅片作正極并插入硫酸銅溶液,用導線連接兩極,用一根充滿飽和氯化鉀溶液的鹽橋連接兩種電解質溶液,這樣組成的原電池可以點亮小燈泡,也可以從伏特計讀出讀數。這個實驗可以讓學生自己討論,并總結出形成原電池的必要條件。
通常而言,學生對于化學知識學習的興趣相對較高,但導致其學習興趣下降的主要原因仍以對于知識學習不了解為主。由于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無法有效的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與理解,教師又無法在第一之間內對學生不理解的相關知識進行有效的分析講解,這便導致在后期的教學過程中,該情況不斷惡性循環,最終使其形成學生想學習,卻學不懂的情況,此時學生的化學知識學習興趣便有所下降,所以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過程中,需重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消化與理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實際的學習興趣。
3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現代教學技術應用是提高教師教學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方法。現代教學技術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即機械設備教學技術,該類教學技術應用主要以多媒體設備為主,通過利用多媒體繪聲繪色的教學特點來提高學生對于化學知識學習的認識,使其改變傳統對于化學知識學習的方法,此時教學若能夠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管理,則可有效的引導學生更為深入的對化學知識進行學習。現代機械教學設備的應用主要目的在幫助教師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并吸引學生融入到實際的教學環境中來,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以教師自由主動教學為主體,同時充分的發揮出多媒體設備教學優勢,使教師主動教學與多媒體設備教學能夠得到有機結合,此時便能夠進一步提高現代教學技術在化學知識教學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二即教學技術的現代化應用。現階段,部分地區的化學教學工作開展仍沿用傳統的化學教學技巧,未能充分的將學生學習興趣問題考慮在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有效的形成良好的化學學習認識,繼而對學生知識的學習構成不利影響,所以在當前的教學工作開展中,應引用部分先進教學技術,通過組織化學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生的獵奇心里,此時便可進一步利用現代教學技術來提高學生對于化學知識學習的基本興趣,并為學生未來階段化學知識的學習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4結合化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學習興趣
素質教育對于提高學生對于化學學習意識有著重要作用,是化學教學工作開展的基礎。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需在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即提高學生化學學習主動性,通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意識來使學生能夠長期保持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此時教師不僅要及時的加強與學生間的溝通,并對其所存在的問題加以指正,同時需及時的烘托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該氛圍下逐步的加強主動學習意識,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便能夠在最基礎的環節上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提升。其次教師要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通過將素質教育有效的融入到現有教學環境中來使學生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競爭環境,繼而一方面避免化學知識學習的惡性競爭,同時亦能夠保障學生化學知識學習有效性,以此為?W生知識學習與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最后教師要在學生表達能力及思維邏輯能力等方面加以提升,使其能夠對多個模塊的化學致使進行充分理解,此時便可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有動力不斷的對化學知識學習進行研究與探索,以此為學生化學知識的學習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這便能夠有效的激發出學生的化學知識學習熱情與興趣。
5結語
篇6
關鍵詞:生物教學;優化學習;活動
可以說,在所有的中考科目中,生物的課時是最少的,一周只有兩節課,在中考中占的分值也比較少,學生不夠重視;并且生物課總是被安排在上午最后一節或是下午,學生上課狀態較差,上課時往往會心不在焉,把生物課當成是放松課、休息課。我很是苦惱,精心準備的課,時常敗了興致。生物課本身涉及很多人體生理知識,我嘗試著利用這些知識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改善學習狀態。
一、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
教師本人應該是精神飽滿,處于興奮狀態,參與其中,才能更好地調動課堂。同時,還要讓學生受到鼓舞,興致勃勃,如果激勵或挑戰不夠,就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不能產生參與熱情,自然就會因無趣或厭煩而精神分散,甚至睡覺。
例如,預防傳染病的三個環節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學習中會涉及大量的舉例。如果學生狀態低迷,此時讓單個學生描述與傳染病相關的感受和經歷,他就會感覺很被動,認為自己被叫起來回答問題是件很倒霉的事情,為什么是自己而不是別人。這時可以設計全員參與的游戲。隨機發給學生每人一張卡片,其中僅有2~3個學生的卡片上做了不明顯的標記來代表“傳染源”,要求每個學生在3分鐘之內找到其他5個學生在自己的卡片上簽名。在所有的學生簽完名后,教師公布卡片上的標記代表的含義,并請持此卡片的學生站到講臺上,讓被他們簽名以及給他們簽名的學生都起立,進行第一輪計數。然后請第一輪起立的學生也站到講臺上,讓臺下被他們以及給他們簽名的學生起立,進行第二輪計數。以此類推,若以簽名方式代表“傳播途徑”,在進行幾輪后,絕大多數就都被“傳染”了。這樣,不僅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體驗了傳染病的傳播速度,通過交流感受和分析,學生還能自己得出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當然,教師還可以以此游戲進行進一步的提問和引導。
二、通過短時間的健腦活動調整學生的狀態
有關資料表明,初中生的注意力最多能維持15分鐘,要讓學生整堂課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不可能的,而學生處在疲憊、緊張的狀態下以及產生的消極抵觸情緒都會使教學質量大打折扣。而生物課的優勢在于本身就向學生介紹人體生理知識和健康常識,可以在講解知識的同時進行有效的調整。
1.舒展運動――緩解緊張和疲勞
例如,呼吸系統相關知識比較枯燥,當學生狀態欠佳的時候,可帶領學生做幾次深呼吸,向學生講解,大腦需要氧,缺氧的大腦能量不夠,不利于思維。同時,在講解呼吸運動原理時,可以請學生將雙手放在兩肋的位置,體會呼氣和吸氣時肋骨的運動,加深理解肺與外界氣體交換時胸廓體積的變化。教師也可以在比較枯燥的教學內容前,帶領學生給相關器官以有效刺激,增強血液循環,同時給學生一定的暗示。如,上課前引導學生用手輕輕叩擊頭部、眼眶、揉揉耳朵耳廓、伸伸手指,在做這些動作的同時,教師可以用語言加以引導、營造輕松的氣氛:這節課我們要充分運用大腦,仔細觀察,細心聆聽,讓我們把這些器官都跳動起來,給他們充充電吧。這種方法,在下午的課程開始時使用,效果會更佳。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緩解了疲勞。
2.催化運動――集中注意力,促進思考
例如,對于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進行“反射”一節內容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反射活動的完成是離不開反射弧的,所以要重點講解清楚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區別。對于反射和反射弧的講解,教師可以組織每兩人一組完成膝跳反射活動。每人做兩次,先做放松狀態的,再做有準備的。請學生根據實驗情況,結合課件上反射弧的模式圖進行仔細分析,使學生對自己身上的反射活動有比較具體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再舉出學生熟悉的多種反射活動(如縮手反射、眨眼反射等),讓學生自己分析。此活動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充分理解反射的發生過程,還能提高學習效率。
3.交叉運動――協調左右腦,提高大腦工作效率
例如,在講神經調節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反應靈敏度的測試,用不同的信號刺激不同的器官,讓學生作出反應。此活動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神經調節的基本過程,提高學習效率。在講到大腦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左右腦分別控制對側肢體,由于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由不同的大腦半球主控,因此交叉運動可以很好地促進這兩種思維形式的結合,提高大腦工作效率。如,左右肢體的交替運動、雙手在空中畫“8”字、兩個人的雙手同步運動等。這也可以在教學中,特別是觀察實驗歸納原理之前以及學生自主學習活動之前進行。
篇7
反應完畢后,減壓除去溶劑,所得粗產物用100mL二氯甲烷溶解,分別用50mL1mol/LNaOH溶液和50mL蒸餾水各洗滌2次,用無水Na2SO4干燥,減壓除去溶劑,得橙紅色油狀物。用乙醇-乙醚混合溶劑對橙紅色油狀物進行重結晶,得粗產物黃色固體。該粗產物用硅膠色譜柱分離,展開劑為V(甲醇)∶V(氯仿)=1∶20,得3•4gN-對氨基苯基-2-乙基-3-芐氧基-4-吡啶酮,收率26•6%。產物用FT-IR(KBr)檢測得紅外吸收峰υ分別為3413、3315(—NH2)、3207(C—H)、2956(C—H)、1623(C=O)、1643、1610、1567、1509、1479、1310、1282、1161、968、829、749、697;1HNMR(CDCl3,300MHz)檢測得核磁吸收峰δ分別為0•82(t,J=7•5Hz,3H)、2•37(q,J=7Hz,2H)、4•07(s,2H)、5•29(s,2H)、6•40(d,J=7•5Hz,1H)、7•18(d,J=7•5Hz,1H)、6•67(d,J=8•5Hz,2H)、6•94(d,J=8•5Hz,2H)、7•26(m,3H)、7•44(d,J=6•8Hz,2H);ESI-MS檢測得m/z為321(M+H+);UV-vis(CH3OH)檢測得λmax分別為213nm、251nm、280nm。1•2•4N,N′-二[對-(2-乙基-3-芐氧基-4-吡啶酮)苯基]丙二酰胺的合成在250mL圓底燒瓶中加入3•20g(0•01mol)N-對胺基苯基-2-乙基-3-芐氧基-4-吡啶酮,用150mL干燥的二氯甲烷溶解,然后加入5mL三乙胺做縛酸劑,在冰浴中攪拌。取0•60mL(0•05mol)新制備的丙二酰氯[12],用50mL干燥的二氯甲烷稀釋后,逐滴加入到反應液中,滴加時溫度控制在0~5℃。滴加完畢后,自然升溫至室溫,攪拌反應12h[13]。反應結束后,用200mL蒸餾水洗滌3次,用無水Na2SO4干燥,減壓除去溶劑后得淡黃色固體粗產物。
該粗產物通過硅膠柱分離,展開劑為甲醇和氯仿的混合溶劑(V(甲醇)∶V(氯仿)=1∶8),得到1•36g淡黃色固體,產率為38%。產物用FT-IR(KBr)檢測得紅外吸收峰υ分別為3253(N—H)、3190(C—H)、3056(C—H)、2976(C—H)、1685(HNC=O)、1616(C=O)、1542、1509、1408、1325、1289、1244、1164、1021、974、834、745、694、516;1HNMR(CDCl3,300MHz)檢測得核磁吸收峰δ分別為0•83(t,J=7•5Hz,6H)、2•38(q,J=7•2Hz,4H)、3•68(s,2H)、5•28(s,4H)、6•50(d,J=7•4Hz,1H)、7•14(d,J=8•5Hz,2H)、7•23(m,4H)、7•39(d,J=7Hz,2H)、7•81(d,J=8•5Hz,2H)、10•85(s,1H);ESI-MS檢測得m/z為709(M+H+);UV-vis(CH3OH)檢測得λmax分別為212nm、253nm、291nm。N,N′-二[對-(2-乙基-3-羥基-4-吡啶酮)苯基]丙二酰胺(四齒HOPO)的合成在250mL三口燒瓶中加入0•70g(0•001mol)N,N′-二[對-(2-乙基-3-芐氧基-4-吡啶酮)苯基]丙二酰胺,將其溶解于88mL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劑(V(甲醇)∶V(水)=10∶1),加入0•35g的Pd/C(質量分數為5%)作催化劑,通入氫氣氫解6h。反應完畢后,抽濾除去催化劑,減壓蒸餾除去溶劑,粗產物經甲醇/乙醚重結晶后得白色粉末0•4g[14],產率為80%。產物用FT-IR(KBr)檢測得紅外吸收峰υ分別為3232(N—H)、3188(C—H)、3049(C—H)、2875(C—H)、1696(HNC=O)、1624(C=O)、1670、1592、1532、1489、1405、1301、1244、1176、1021、944、846、754、593;1HNMR(CDCl3,300MHz)檢測得核磁吸收峰δ分別為0•85(t,J=7•5Hz,3H)、2•39(q,J=7•3Hz,2H)、3•43(s,1H)、6•33(d,J=7•2Hz,2H)、7•19(d,J=7•2Hz,2H)、7•10(d,J=8•7Hz,2H)、7•64(d,J=8•7Hz,2H);ESI-MS檢測得m/z為551(M+Na+);UV-vis(CH3OH)檢測得λmax分別為210nm、252nm、280nm。
產物的合成工藝2•1•1產物3的最佳合成工藝在制備產物3(N-對胺基苯基-2-乙基-3-羥基-4-吡啶酮)的過程中,文獻[10]并未涉及反應溫度,而試驗發現,溫度對產物3產率影響很大。確定反應物料比n(乙基麥芽酚)∶n(對苯二胺)為1∶1•8,反應功率為400W,分別在30℃、50℃、70℃、90℃、95℃、110℃、130℃和150℃條件下反應60min。溫度對產物3產率的影響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產物3的產率增加;但當溫度升高到一定范圍時,微波反應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糊化現象,產率相應出現較大幅度下降。該反應的最佳反應溫度為95℃,此時產物3的產率為55%。產物4的最佳合成工藝考慮到產物3與丙二酰氯反應時,其中的羥基可能會對酰胺化反應造成干擾,因此需要對羥基進行保護。本文分別討論了微波爐反應功率、反應時間、反應溫度及反應物料比對產物4(N-對胺基苯基-2-乙基-3-芐氧基-4-吡啶酮)產率的影響,確定產物4適宜的合成工藝為:物料比n(N-對胺基苯基-2-乙基-3-羥基-4-吡啶酮)∶n(氯化芐)∶n(氫氧化鈉)=5∶6∶6,反應時間30min,反應溫度65℃,反應功率300W。由于該反應的副產物中含有大量紅色油狀液體,分別嘗試不同的分離方法,最終確定產物4適宜的分離條件如下:先用乙醇-乙醚對油狀物進行重結晶,再用硅膠柱對重結晶所得的黃色固體進行分離,洗脫劑為V(甲醇)∶V(氯仿)=1∶20的甲醇氯仿混合溶劑。最終產物為白色固體。產物7的最佳合成工藝在合成出產物4后,即可通過酰胺化反應制備產物7(N,N′-二[對-(2-乙基-3-芐氧基-4-吡啶酮)苯基]丙二酰胺)。由于反應原料涉及酰氯,所有試劑必須經過除水處理。本文討論了溶劑干燥程度、反應物料比、反應時間及縛酸劑等因素對產物7產率的影響,確定該酰胺化反應的最佳條件如下:溶劑為重蒸的二氯甲烷,縛酸劑為干燥三乙胺,最佳物料比為n(丙二酰氯)∶n(N-對胺基苯基-2-乙基-3-芐氧基-4-吡啶酮)∶n(三乙胺)=1∶2∶5,最佳反應溫度為25℃,反應時間為12h。此時產物7的產率可達38%。2•1•4產物8的最佳合成工藝為了得到目標產物8(N,N′-二[對-(2-乙基-3-羥基-4-吡啶酮)苯基]丙二酰胺),需要將產物7進行氫解反應,脫去羥基的保護基團。該反應需在質子化溶劑中進行,在Pd/C的催化作用下,通入氫氣,即可發生脫芐基反應。分別探討了反應溶劑、催化劑的用量及反應時間對產物8產率的影響,確定該反應的最佳溶劑為V(甲醇)∶V(水)=10∶1的混合溶劑,催化劑的量為原料質量的50%,反應時間為6h,此時氫解產率可達到80%。產物結構與表征采用紫外可見光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及質譜等對產物結構進行了表征。
產物7和產物8的UV-Vis譜圖(CH3OH)見圖2。由圖2可知,產物7和產物8在254nm和280nm處的紫外吸收峰有很大差異:與產物7相比,氫解后的產物8的紫外光譜圖在252nm處的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動,在280nm處的吸收峰卻向長波方向移動。這說明脫芐基反應對產物的紫外吸收峰有較大影響。產物7和產物8的FT-IR(KBr壓片)譜圖見圖3。由圖3可知,產物7在3253cm-1處的吸收峰為仲胺N—H的伸縮振動峰,在3187cm-1處的吸收峰為苯胺上苯環C—H的伸縮振動峰,在3050cm-1處的吸收峰為吡啶環上不飽和C—H的伸縮振動峰,在2982cm-1處的吸收峰為飽和C—H的伸縮振動峰,在1682cm-1處的吸收峰屬于酰胺的C=O的伸縮振動峰,在1670cm-1處的吸收峰為吡啶環上雙鍵C=C的伸縮振動峰,在1625cm-1、1542cm-1和1503cm-1處的吸收峰為苯環的骨架振動峰,在748cm-1和697cm-1處的吸收峰為芐基上單取代苯的C—H面外彎曲振動吸收峰,在846cm-1處的吸收峰為對位取代苯的C—H面外彎曲振動吸收峰;氫解后產物8與產物7的紅外譜圖大體相同,但在3470cm-1處有較弱的吸收峰,同時在指紋區單取代苯C—H的特征吸收峰(748cm-1和697cm-1)消失。這些數據與文獻[15]的一致,證明了羥基脫保護反應的成功。為產物8的MS圖譜。由圖4可知,目標化合物8的分子離子峰為m/z551(M+23+,C29H28N4O6),而產物7的分子離子峰為m/z709(M+1+,C43H40N4O6)。這兩個數據與產物脫保護前后的相對分子質量正好吻合,也說明了氫解反應的成功。氫解后所得的產物8的氫譜見圖5。在1HNMR(CDCl3,300MHz)圖譜中,吡啶環上的乙基分別在0•85和2•39處出3重峰和4重峰,酰胺鍵上的1個H在3•43處出單峰,苯環上的4個H分別在7•13和7•69處出雙峰,吡啶環上的2個H分別在6•33和7•21處出雙峰。比較產物7和產物8的氫譜,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于6•4~7•8區間不飽和氫原子的個數,氫解前產物7在6•4~7•8區間的不飽和氫原子數為11,而氫解后產物8在這個位移區間的不飽和氫原子數為6。這與脫芐基(苯環上的5個不飽和氫)反應預期的結果一致。3結論本文以乙基麥芽酚為原料,經氨解反應、羥基保護、酰胺化反應和羥基的脫保護反應4個步驟,制得新型四齒羥基吡啶酮衍生物N,N′-二[對-(2-乙基-3-羥基-4-吡啶酮)-苯基]丙二酰胺。同時探討了4步反應的最佳工藝條件,并用UV-Vis、FT-IR、1HNMR、MS等測試手段確定了4步反應產物的結構。
作者:陳曉娟 彭汝芳 金波 馬越 鄭榮宗 楚士 單位:西南科技大學四川省非金屬復合與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
篇8
關鍵詞:生物化學 學習興趣 教學質量
生物化學是研究生命化學的科學,它在分子水平上探討生命的本質、闡明生命現象的科學,它主要以化學和生物學的理論和方法為主要手段來研究生物體基本物質的化學組成,結構、理化性質、生物功能和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及其在生命過程中化學變化的規律[m。醫學生物化學主要研究人體生物大分子及其復雜的代謝反應,它是一門重要醫學基礎課程,為其它醫學基礎課程和臨床醫學課程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是醫學各專業的必修課。
但是,對于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基礎較差,加之醫學生物化學的理論性較強,概念比較抽象,生物物質的代謝過程非常復雜,難于理解和記憶;而對于教師而言講好生物化學這門課程,提高教學質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教師應該從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內容等方面出發引導學生理解生物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生物分子的結構和功能的關系,掌握物質代謝的過程和物質代謝間的相互聯系,使學生對生物化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1、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改進教學方法
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與保證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前提。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集光、聲、色、動畫于一體,很好地解決了醫學生物化學以往靜態教學的難題,使教學活動更加形象、直觀、生動,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其教育對象年齡普遍偏小,知識功底比較差,他們在生理上、心理上都還沒有成熟,意志薄弱、貪玩、不能克服內部和外部的各種因素的千擾,注意力較差,集中力分散,但對新的事物易接受,產生好奇感。通過多媒體教學的引入恰恰克服了孩子的這些缺點,多煤體教學使那些深奧,難懂的教學內容變得直觀,易懂,從而激發這些孩子們的學習熱清,提高他們的注意力。例如,利用網絡下載某些三維結構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等物質。在講解影響氧化磷酸化因素中甲狀腺素的作用時,就可以下載一些患甲亢病人的圖片,對幻燈片上的圖片講解該病的發生機理,發病癥狀:甲亢病人甲狀腺素分泌增加,誘導Na-K-ATP酶的生成和解偶聯蛋白的表達增加,使氧化磷酸化加快,三羚酸循環加快,營養物質分解加快。此時,由于耗氧和二氧化碳生成增加,導致病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產熱和產水增加,病人會大汗淋漓;而能量生成的增加,會使這類病人異常興奮易長期營養物質的消耗也會使它們變得消瘦。這樣,一個栩栩如生的甲亢病人出現在同學們面前,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了解了疾病,也加深了對生化知識的理解,所掌握的知識經久難忘。通過生化理論與臨床病例的相互聯系,使學生感覺到所學的東西不再是抽象的理論和空洞的知識,而是可以實際應用的手段和武器,使學生感到生物化學與其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這無疑將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變被動記憶為主動攝取,教學效果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得到提高。通過多媒體應用與教師講解相結合,避免了枯燥的平面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感官認識和學習興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但是,盡管多媒體教學有很多優點,但它不能取代教師的主導地位。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以人為本是教學的原則,精心選擇課件,將課件、教師的語言表達、教師的手勢、教師的眼神有機結合,實現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因此,以教師為主導,合理選擇利用多煤體教學,即不單純依賴多媒體技術,也不單純依賴靜態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是教學質量。
2、積極開展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促進教學形式的多元化
不斷加強實驗室硬件建設,改進實驗方法,強化實驗教學手段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基礎。生物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化學理論研究的深入與實驗室硬件的建設,實驗方法的改進、實驗技術的革新息息相關首先應該重視實驗室的硬件建設,面對一些中專學校實驗室硬件建設條件比較薄弱的情況下,應不斷加強實驗室的硬件基礎設施設施的建設,只有硬件條件具備了,學生們才能夠完成基本的實驗操作。在實驗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技能,強調教師在第1次實驗課時就給學生一個標準而又規范的示范,例如,玻璃儀器的清洗、刻度吸管及微量加樣器的正確量取、離心機和分光光度計的規范操作及注意事項等等,然后再讓學生實踐。通過科研活動,提高了學生實驗技能和手腦并用的能力,把科研項目有意識地納人實驗教學,可以豐富和更新教學內容,不僅對活躍學生思維,擴大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對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效果有重要意義。因此,開展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積極開展合作學習,改善教學內容
篇9
【關鍵詞】初中 生物生活化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43-01
俗話說得好,生活處處皆學問,這句話在生物教學中同樣適用。將生物教學生活化可以使學生們更容易理解生物的知識點,強加他們學習生物的信心和積極性,提高生物的學習效率,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有效使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一、目前初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
1.形式單一,學生們的興趣不高
初中的學生是剛剛開始接觸生物的,在教學時老師應該更加注重學生們對生物課的學習興趣,為日后長期進行生物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基礎。但是很多老師都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根據教科書來制定教學內容,老師再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中,漸漸地失去了對生物學習的興趣,產生敷衍的心理。
2.知識點引入不夠靈活
雖然課改有一段時間了,但是老師的觀念還是沒有太多的改變,覺得學生只要認真聽講就可以了,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內容,對于所講的知識點就是直接講解,沒有什么代入的方式,生物的知識點很多都是很抽象的,初中生剛開始接受生物知識還沒有養成良好的生物思維,導致很多知識點對于學生來說都是晦澀難懂的,很容易讓學生失去自信心降低熱情。
3.作業布置的有效性不高
課后作業在生物學習中起著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作業可以直觀的反應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老師可以根據反映出的問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做作業時遇到的問題,了解自己學習的薄弱點,及時進行查漏補缺,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但是現在一些老師忽視了作業的重要性,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不是以“量”為主,就是比較隨意,沒有花太多的精力,使作業原本具有的復習和鞏固知識點的作用沒有體現出來。
二、實現初中生物生活化的應用對策
1.利用時下熱點新聞帶入新課
現在是信息化的時代,就算是初中生也有很多獲取信息的渠道,在上生物課的時候利用時下熱點新聞導入本課所要講解的內容,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提起學生的興趣之后在進行本課的課程講解。比如在講解《病毒》一課的時候,老師可以詢問大家知不知道為什么有一段時間家長不讓我們吃雞肉了?讓大家討論后提出禽流感病毒這個概念,再詢問大家禽流感病毒是什么意思呢,自然的代入今天要學的課程。這種方式既不生硬,又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2.在教學中加入生活常見現象教學模式
在講解到生物知識的重點難點的時候,老師可以使用生活常見現象來幫助學生們理解并且加深記憶。比如講解《人的生活需要營養》一課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們想想生活中的場景,家長總會給學生吃鈣片說是補鈣的,那么我們為什么要補鈣呢,鈣實際又是什么呢?提出這些問題讓學生們進行討論,再進行講解的時候,學生會很容易理解常量元素這個詞,進而理解微量元素。
3.作業布置生活化
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不要局限在紙上,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活動型的作業。比如在講解完《動物的主要類群》之后就要講解《動物的運動》了,老師這個時候在布置預習作業時就可以讓學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回家去觀察自家或者鄰居家的小動物的運動情況或者在網上收集各種動物運動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各種動物都有什么樣的運動方式,結合書本上的知識,進行理解和預習,并且把結論帶到課堂上來討論,通過這種預習方式讓學生快速的融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之中。
4.進行實踐教學
上課的地方不要局限在課堂之上,像生物中有很多關于植物方面的課程,這個時候老師可以安排學生去戶外進行教學,像公園、植物展會或者花市等等都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保證學生們的安全,至少要有兩名老師跟著,防止出現中途掉隊等壞情況的發生。在課堂外學生通過親身接觸、觀察這些植物,聽著老師一旁的講解,能很容易理解植物的各種特色、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知識。通過這種教學和實踐相結合的模式,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會知識點,在細微差別中培養生物知識思維的能力,寓教于樂。讓學生覺得生活之中處處是生物知識,讓他們認識到生物的重要性和魅力,產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結束語
通過本文對利用生活化進行初中生物教學的應用對策和發展的進一步分析,使我們了解到生活化這一新型教學模式逐漸給初中生物教學帶來的新的改革。將生物生活化的教學形式有很多,教師在使用的時候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種資源,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融入到初中生物的教學之中,不斷的改進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和其他教師及時交流經驗,努力的提高學生們學習生物的興趣和熱情,提高教學效果。希望通過本文的進一步闡述,能夠給生物生活化教學的立足和發展方面提供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陳遠輝.實現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35:249-250.
篇10
關鍵詞:無機化學;實驗;學生能力
開設無機化學實驗課,是培養學生基本的知識技能和科學素養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實際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依據。對于無機化學實驗課的開設,是要將以往學過的所有理論知識和相關的實踐內容進行結合的體現,這也是重要的化學專業課程,是化學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實驗課。無機化學能使學生對化學知識能清晰的掌握,并且能夠有良好的實踐本領。
1 提高學生做實驗的興趣
無機化學實驗課本身有一種特殊性,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很多學生都會認為實驗根本沒有用,也不重要,只要對理論知識掌握好就可以了,這就產生了在無機化學實驗課上學生隨意性大,做實驗不認真,與同學打鬧的現象出現,影響了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再就是學生在實驗之前也不做好預習準備,在實驗的時候跟不上教師的操作步驟,也就對實驗課沒有了興趣,但是在考試的時候,才發現考試的內容都學過,只是在自己操作的時候沒有記住操作的流程和具體步驟,不能得出正確的實驗答案,長久下來,整個實驗課的教學效率也跟著下降,不能正常進行實驗教學。面對這些情況,教師就應該想辦法去解決,引導學生對實驗課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對這門課有所重視,并能主動學習實驗,提高了實驗的成功率,對實驗課的興趣也就有了提高。
2 對無機化學實驗內容合理安排
實際的實驗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先選擇簡單的實驗進行教學,再對有難度的實驗教學,能讓學生在思維由一個轉換的過渡期。先做簡單的實驗,學生的實驗成功率比較高,自信心也就有所增強,等到面對難度大的實驗時,不至于產生打怵的心理,更能夠從容面對,進行鉆研實驗。教師在操作步驟的教學時,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講授的順序,把基礎的實驗程序先傳授給學生,在基礎的實驗時操作就會特別輕松,然后在面對復雜的操作程序上也會相對輕松一些。基礎的操作都完全掌握之后,教師可以適當的對實驗內容進行變化,當然不要超過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這樣能避免總是重復一個實驗教學;適當的改變一下原理相似的元素實驗,還能使實驗更有說明性,也起到了銜接知識的作用。如在進行氧化鐵的化學反應時,在做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反應后,緊接著進行氧化鐵的化學實驗,讓二者實驗之間有個很好的銜接,也正好給學生進行很好的比較,觀察在進行實驗時,二者有何異同點,從而加深學生對氧化鐵的印象,增強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和動手能力。
3 加強實驗操作的演示
面對無機化學實驗,學生幾乎都表現出無從下手、不知所措的現象,完全不清楚要做什么,對實驗的流程也模糊不清,實驗課的教學效率特別低。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無機化學的具體實驗時,應該先做一下模擬實驗操作,對簡單的操作步驟演示給學生看,然后再進行實際的實驗,學生就可以根據之前的演示操作進行實驗,不至于出現慌亂的情況,從而提高了無機化學實驗課的效率。對于學生在實驗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對難點問題進行匯總,然后再根據這些那點歸納分類,對有代表性的難點做演練示范;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克服掉實驗中遇到的每一個難題,也提升了學生在實驗中的創新能力。教師在實驗教學的時候利用鼓勵性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在實驗中進行創新,增加了實驗課的教學效率,還能讓學生能實驗中獲得樂趣;這樣也就激發了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更愿意融入到實驗中。
4 增強實驗內容
在大學里進行無機化學實驗課堂時,許多實驗題材的進行大多是為證明化學理論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化學原理,從而真正掌握化學原理的來龍去脈,幫組學生理解化學知識,從而更加感受到化學的魅力。教師在進行這些驗證性實驗時,需要有個難易的梯度,保證讓學生在實驗操作時,用一些簡單的實驗內容來驗證實驗結果,讓學生真正理解理論知識,從而更好的在實踐中運用這些理論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化學問題,增強化學實驗的實用性。
5 課后及時反饋
實驗報告是指導教師檢查學生實驗課效果情況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反饋學生實驗的直接依據。我們在指導學生寫實驗報告時,講到:只有實驗報告才能證明你做過這次實驗,所以實驗報告的寫法和內容要與預習報告區分開,實驗報告一定要準確清晰地記錄實驗數據和實驗現象以及解釋現象的有關方程式,在實驗報告中不能出現類似"觀察實驗現象"的文字。課后批改實驗報告時,最后根據學生出現的普遍問題及時加以匯總,及時根據實驗報告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出現的問題,在下次上課前加以總結和糾正。這樣,無機實驗課后也有了教師學生雙向交流溝通的有效途徑。
6 創新實驗考核的方法
實驗技能的高與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在無機化學實驗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學生要想更好的步入社會,就需要有高超的實驗技能,更需要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培養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努力,教師需要制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實驗教案,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更需要主動積極的參與到無機化學實驗課堂中來,學會獨立自主的進行化學實驗。然后教師根據學生完成的實驗情況進行合理的評價和考核,在考核過程中,一定要建立合理的考核機制,通過民主的方式進行考核,多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確保實驗課堂的有效性,在給予學生合理的評價之后,教師多多進行鼓勵,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
結束語
教師在無機化學實驗課上,要通過實際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維創新的能力,進行有科學依據的化學實驗,從實驗中教會學生領會到知識的重要性。在實驗過程中,還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對實驗課產生興趣,并能通過實驗去感受化學帶給他們的樂趣;在操作程序上,要給學生做好示范演練,避免學生面對實驗有一種盲目的表現。同時,還教師要在實驗中添加創新性的因素,在實驗成功基礎上,讓學生嘗試更深程度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創新型思維。總之,要在無機化學實驗課中,讓學生能真正學到知識并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并推動實驗課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曹利慧.淺析無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才智,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