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周計劃范文

時間:2023-04-07 01:22: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習周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學習周計劃

篇1

(3月30日—4月7日)

一、理論學習

1、4月2日下午,第二支部召開支委會,制定學習計劃,結合我支部實際情況,分為病房、行政兩個黨小組學習,分別由支部委員xx、xx于每周五集中組織學習;全體黨員進行一次自學。

2、4月2日上午,第二支部行政、病房黨小組分別進行了第一次集中學習,學習由支部組織委員xx、宣傳委員xx各自主持領學,25名黨員參加了學習,2名黨員因工作原因請假。

3、4月6日下午,第二黨支部病房小組組織黨史學習教育第二次集中學習,學習由支部宣傳委員xx主持,醫院紀委委員xx同志領學,第二黨支部第一黨小組9名黨員參加了學習,1名黨員請假。

二、下周計劃

篇2

2、記帳憑證:記帳憑證是登記帳薄的直接依據,在實行計算機處理帳務后,電子帳薄的準確和完整性完全依賴于記帳憑證,操作中根據無誤的原始憑證填制記帳憑證。填制記帳憑證的內容:憑證類別、憑證編號、制單日期、科目內容等。

二、根據會計憑證登記日記帳。

日記帳一般分為現金日記帳和銀行存款日記帳;他們都由憑證文件生成的。計算機帳務處理中,日記帳由計算機自動登記,日記帳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輸出現金與銀行存款日記帳供出納員核對現金收支和結存使用。要輸出現金日記帳和銀行存款日記帳,要求系統初始化時,現金會計科目和銀行存款會計科目必須選擇“日記帳”標記,即表明該科目要登記日記帳。

三、 根據記賬憑證及所附的原始憑證登記明細帳。

明細分類帳薄亦稱明細帳,它是根據明細分類帳戶開設帳頁進行明細分類登記的一種帳薄,輸入記帳憑證后操作計算機則自動登記明細帳。

四、 根據記賬憑證及明細帳計算產品成本。 根據記帳憑證及明細帳用逐步結算法中的綜合結轉法計算出產品的成本。

五、 根據記賬憑證編科目匯總表。

科目匯總表也由憑證文件生成,其編制方法為對用戶輸入需匯總的起止日期則計算機自動生成相應時間段的科目匯總表。

六、 根據科目匯總表登記總帳。

根據得出的科目匯總表操作計算機,計算機產生出對應的總帳。

七、 對帳(編試算平衡表)。

對帳是對帳薄數據進行核對,以檢查記帳是否正確,以及帳薄是否平衡。它主要是通過核對總帳與明細帳、總帳與輔助帳數據來完成帳帳核對。試算平衡表就是將系統中設置的所有科目的期末余額按會計平衡公式借方余額=貸方余額 進行平衡檢驗,并輸出科目余額表及是否平衡信息。一般來說計算機記帳后,只要記帳憑證錄入正確,計算機自動記帳后各種帳薄應該是正確的、平衡的,但由于非法操作,計算機病毒或其他原因有可能回造成某些數據被破壞,因此引起帳帳不符,為保證帳證相符,應經常進行對帳,每月至少一次,一般在月末結帳前進行。

八、 根據給出的相關 內容編制本月的負債表和損益表;

將十二

月月初數視為年初數,本月視為本年數編制會計報表。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的一種會計報表,它根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會計方程式,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

損益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的經營成果的會計報表,損益表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和配比原則把一個會計期間的收入與成本、費用進行配比,從而計算出報告期的凈損益數。根據具體要求操作計算機得出本月的負債表和損益表。

通過此次實習,不僅培養了我的實際動手能力,增加了實際的操作經驗,縮短了抽象的課本知識與實際工作的距離,對實際的財務工作的有了一個新的開始;同時也讓我認識到了傳統手工會計和會計電算化的有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一、共同點為:

1、無論是傳統手工會計和電算化會計其最終目標仍是為了加強經營管理,提供會計信息,參與經濟決策,提高經濟效益。

2、傳統手工會計和電算化會計都是遵守會計法規,會計法規是會計工作的重要依據。

3、傳統手工會計和電算化會計都遵循基本的會計理論與會計方法及會計準則。

4、傳統手工會計和電算化會計基本功能相同,基本功能為:信息的采集與記錄、信息的存儲、信息的加工處理、信息的傳輸、信息的輸出。

5、保存會計檔案。

6、編制會計報表。

二、不同點為:

1、運算工具不同傳統手工會計運算工具是算盤或電子計算器等,計算過程每運算一次要重復一次,由于不能存儲運算結果,人要邊算邊記錄,工作量大,速度慢。電算化會計的運算工具是電子計算機,數據處理由計算機完成,能自動及時的存儲運算結果,人只要輸入原始數據便能得到所希望的信息。

2、信息載體不同;傳統手工會計所有信息都以紙張為載體,占用空間大,不易保管,查找困難。電算化會計除了必要的會計憑證之外,均可用磁盤、磁帶做信息載體,它占用空間小,保管容易,查找方便。

3、帳薄規則不同;傳統手工會計規定日記帳、總帳要用訂本式帳冊,明細帳要用活頁式帳冊;帳薄記錄的錯誤要用化線法和紅字法更正;帳頁中的空行、空頁要用紅線劃消。電算化會計不采用傳統手工會計中的一套改錯方案,凡是登記過帳的數據,不得更改(當然還是要輔以技術控制),即使有錯,只能采用輸入“更改憑證”加以改正,以留下改動痕

跡。對需要打印的帳頁的空行、空頁可以用手工處理。

4、帳務的處理程序(會計核算形式)不同傳統手工會計處理帳務的程序有4種,但都避免不了重復轉抄與計算的根本弱點,伴之而來的是人員與環節的增多和差錯的增多。成熟的電算化會計的帳務處理程序用同一模式來處理不同企業的會計業務,成本核算程序以軟件固化形式在計算機里,從會計憑證到會計報表的過程都由計算機處理完成后,而任何要求的輸出都能得到滿足。

5、會計工作組織體制不同;傳統手工會計的會計組織工作以會計事物的不同性質作為制定的主要依據;電算化會計組織體制以數據的不同形態做為制定的主要依據。

6、人員結果不同;傳統手工會計中的人員均是會計專業人員,其中的權威應是會計師;電算化會計中的人員由會計專業人員、電子計算機軟件、硬件及操作人員組成,其中權威應為掌握電算化會計中級的會計師。

7、內部控制不同;傳統手工會計對會計憑證的正確性,一般從摘要內容、數量、單價、金額、會計科目等項目來審核;對帳戶的正確性一般從三套帳的相互核對來驗證;還通過帳證相符、帳帳相符、帳實相符等內部控制方式來保證數據的正確,堵塞漏洞。電算化會計由于帳務處理程序和會計工作組體制的變化,除原始數據的收集、審核、編碼由原會計人員進行外,其余的處理都由計算機部門負責。內部控制方式部分被計算機技術替代,由手工控制轉為人機控制。

以上種種區別,集于一點,就是由于電算化會計數據處理方式的改變,引起了傳統手工會計各個方面的變化,這一變化將使得系統功能更為加強,系統結構更為合理,系統管理更為完善。

篇3

一、進一步健全完善三項職責體系

1、職責體系:

總體原則:按照綜治工作屬地管理原則

二級政府職責:學校所在地鄉鎮政府

縣市區人民政府

職能部門職責:學校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

學校自身職責:對學校內部安全負有直接管理職責

2、責任體系:

縣市區行政主管部門責任

與各級各類學校簽訂安全責任狀

各級各類學校第——責任人責任

與分管綜治安全校領導、綜治安全辦主任簽訂安全責任狀

各級各類學校分管責任人責任

與各班主任、門衛、寢室管理員、保衛科簽訂安全責任狀

3、工作機制:

(一)綜治安全工作定期上會制度。行政會議定期對本轄區、校內學校綜治工作進行研究、分析、部署,確保綜治安全工作領導重視。要求:有相關制度、有詳細的會議紀錄

(二)安全知識教育制度。學校要有文本資料,安全知識教育計劃、教育形式、內容以及課時,各班要有安全知識教育課授課內容、授課時間、授課人紀錄,安全知識教育需納入學校總體課時。鄉鎮以上學校每學期需進行一次防火、防震、防地質災害的突發事件緊急應急演練,此項活動作為安全知識教育重要內容。原則上初中以上學校要沒立學生心理咨詢室,省市重點以上學校必須建立學生心理咨詢室,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綜治安全組織機構。學校需有專門的綜治安全組織機構,行安全綜治領導小組、綜治安全辦公室、專職安全保衛工作人員(按生均150:1配置)、宿管員、門衛。

二、工作運作機制

1、行政領導值班制度,有住校生的學校需安排24小時值班。

2、安全檢查工作制度,學校每周需對學校用水、用電、消防設施、食堂衛生、寢室狀況、防盜、校舍等進行一次檢查,填寫安全檢查紀錄表,并填寫學校及周邊安全隱患報告單,能整改的立即整改,無力整改的需急報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鄉鎮政府。

3、安全巡查制度。有住校生的學校需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兩小時記錄一次巡查狀況,學生就寢后一小時巡查一次并作紀錄。

4、食堂管理制度,分衛生、采購、留樣、規范化操作間、工作人員規范上崗等幾大塊。

5、學生寢室管理制度分衛生、設施管理、安全教育幾大塊。

6、晨檢制度。

7、用水用電管理制度

8、督查督辦制度

9、危險品管理制度

10、公共突發事件應急機制(要張貼示意圖)

11、安全預警制度,對暴雨、雷雨、高溫低寒等自然地質災害對學生的人身安全的威脅進行預警通報。

12、告知義務。學生無故曠學、曠課或生病、發熱學校應及時告知家長并采取措施及時援助。

三、安全設施

1、嚴格按標準配備消防設施(滅火器、應急燈、緊急通道標識、消防栓、水壓增壓器)

2、緊急疏散通道需通暢

3、重點部位設置視頻監控設備(學校大門、寢室通道、危險品保管室)

4、鄉鎮以上學校有住校生需在寢室安裝無線煙霧探測器

四、標準化臺賬

1、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及分工名單;

2、學校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3、學校安全工作責任狀;

4、學校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5、學校安全檢查記錄表(每周一次,裝訂成冊)

6、學校安全隱患報告單(報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門)

7、年度學校安全隱患自查登記表

8、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會議記錄(專門記錄本)

9、安全月查情況

10、安全隱患整改情況(要有詳細的記錄)

11、上級部門下發的有關安全綜治的文件資料:

為進一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強化對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下一步將結合我市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實際,大力推行

“三三體系”,體系標準和內容如下:

三個平臺:

1、安全綜治信息管理平臺,逐步實現校縣、市縣聯網互通,進—步加強對學校安全工作的動態管理。

2、綜治安全干部動態管理平臺。加強對各級學校綜治安全干部的動態管理,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工作待遇,增強工作合力。

3、應急反應平臺。進一步推進雙線巡查回訪、三級預警等工作,提高學校綜治安全工作應急反應速度和工作運行效率。

三個體系:

1、工作職責體系。進一步明確學校、所在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職責,努力構建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責任體系。進一步理清各級責任人責任,確保將責任落實貫穿到綜治安全工作全過程。

3、臺賬體系。加強學校綜治安全標準化臺賬建設,確保綜治安全工作規范有序,常抓不懈。

三種機制

1、督查機制。

2、問責機制。

篇4

關鍵詞:X射線;染色體畸變;外周血象異常;相關性

文章編號:1006-3617(2007)01-0074-03

中圖分類號:R114

文獻標識碼:A

人體的造血系統對電離輻射比較敏感,機體受到小劑量的照射,造血系統可出現一定損害,表現為WBC總數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加。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也是輻射損傷敏感指標。分別探討X射線對機體造血系統影響及細胞遺傳學改變的研究較多,有關染色體畸變和血象改變之間的關系報道卻較少。本研究采用病例-對照研究,探討X射線工作人員染色體畸變和血象改變之間的關系。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在對唐山市全體從事放射工作人員(1 457人)進行健康體檢的基礎上,篩選從事X線工作、工齡>1年并且出現染色體畸變的人員為病例,按1:1配對的原則,以與病例在同一工作單位相同崗位工作的同性別、同民族、年齡相差不超過2歲、工齡相同或比病例稍長(≤1年)且染色體正常的人員為對照。兩組人員均無能引起染色體畸變的其他理化因素(各種氧化劑、烷化劑、抗癌藥、農藥等)接觸史。

1.2 內容與方法

1.2.1 一般情況調查 自行設計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基本情況、疾病史、吸煙情況。接觸射線的種類、暴露劑量及時間等資料來自放射人員健康檔案。

1.2.2 血象檢查 采集靜脈血,加稀釋液后分為2份,1份直接測RBC和血小板(Pt),另一份加溶血素后測WBC總數及單核細胞(W-SCR)總數和血紅蛋白(Hb)。血象檢查采用F-820血球分析儀完成。正常標準參照以正常人群血象的正常值。

1.2.3 染色體畸變分析 采用微量全血培養法,取外周抗凝血0.5 ml加入含20%小牛血清和植物血凝素的RPMI 1640培養液中,于(37±0.5)℃培養54 h,收獲前3~4 h加入秋水仙素,使之最終濃度為0.15 μg/ml,常規制片,姬姆薩染色,每例油鏡下選擇200個完整、分散良好、形態清晰的中期分裂相細胞,觀察染色體畸變情況,統計有染色體畸變的細胞數。染色體的識別、命名和畸變均按WHO國際統一標準進行。出現染色體異常者(雙著絲粒和/或環狀染色體≥1%,微小體和/或無著絲粒斷片≥2%)作為病例組。

1.3 統計分析 用Excel建立數據庫,采用Stata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均數比較用配對t檢驗;率的比較用配對χ2檢驗,計算OR及其95%CI表示關聯強度;以染色體畸變率為因變量,以血象檢測值為自變量,進行單因素相關分析。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符合研究對象的105對,其中男90對、女15對,主要暴露醫用X射線,年平均接觸劑量(2.52±1.95)mSv。研究對象的年齡范圍22~57歲,工齡為1~34年。病例組與對照組之間年齡、工齡、吸煙率和累計受照劑量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病例組與對照組外周血象檢查結果

骨髓是輻射損傷的敏感器官,造血功能障礙是暴露射線后常見的表現。分析發現,雖然兩組血象各項指標均值都在正常值范圍之內,但病例組外周血象WBC、Pt均值低于對照組,W-SCR均值高于對照組,兩組WBC和W-SCR差異有顯著性(P

2.3 染色體畸變與外周血象異常的相關性分析

病例組的W-SCR值均雖高于對照組,但在正常值范圍之內,故未做分析。由表3顯示,病例組和對照組WBC異常率的差異有顯著性,而其他指標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

2.4 染色體損傷程度與外周血象的相關性分析

單因素相關分析結果表明,染色體畸變率與W-SCR呈正相關(r=0.2077,P

3 討論

本研究采用1:1配對病例對照研究,在病例組與對照組的年齡、性別、接觸射線的性質和累積暴露劑量、吸煙率等因素均衡情況下,研究了輻射引起機體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與造血系統損害的關系。研究發現,雖然兩組放射人員的外周血象的5項指標均值都在正常值范圍內,但病例組WBC總數均值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

為進一步探討輻射引起機體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與造血系統損害的關系,以血象各項指標正常值為依據,以超出正常范圍為異常,分析了兩組人群血象指標的異常率。結果顯示,病例組WBC異常率(10.48%)高于對照組(2.86%),而其他指標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單因素相關分析也表明,染色體畸變率與W-SCR呈正相關(P0.05),結果表明,輻射導致的染色體畸變和造血系統損害之間有關聯,發生染色體畸變的放射人員白細胞數降低、單核細胞數增加,粒細胞系損害更嚴重。染色體損傷程度與外周血象變化呈一致關系,外周血單核細胞總數越高染色體畸變率越高。

篇5

    后來,院長是這樣說的:“生命的價值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會有不同的意義。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價值,竟被傳為稀世珍寶。你不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

    前美國第一夫人艾蓮娜?羅斯福曾說過:“除非你默許,否則沒有人能將你當作是下等人。”想想看,父母生下來的為什么不是別人,而會是我們?在出生之前,我們實在已經打了一場大仗!所以不論自己是美、是丑、是聰明或是駑鈍,甚至殘疾,都應當慶幸:我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這世上再沒有任何人會跟我們一模一樣了!也許我們并不是最優秀的,但是卻是的的確確獨一無二的。在浩浩瀚瀚歷史與時間的長河上,因為許多的偶然的機遇才造就了我們,我們是生命的一個奇跡,難道我們不能因此而自豪嗎?

    珍惜自己,因為這世上只有一個自己,珍惜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應當從小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因為“天生我才必有用”!如果我們連自己都不珍惜,又會去憐惜誰?如果我們連自己都不能看重自己,肯定自己的存在,又怎么去要求別人來肯定我們呢?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偉人的必要氣質,是他自以為必須偉大起來。”可見,在別人肯定你之前,你先要肯定自己。

篇6

【關鍵詞】 血管周上皮樣細胞;免疫組化;腹膜后

Retroperitoneal with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tumor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umours showing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differentiation(PEComas).Methods Observ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 of a patient with PEComa in retroperitoneumand review literatures.Results Physical examination was found in patients with pelvic mass. Intraoperative peritoneal see below left internal and external iliac artery bifurcation is equivalent to the bottom of a 10 × 8 × 6 cm3 size of the irregular mass. Microscopically, epithelioid tumor cells arranged around the blood vessel growth, most cells were round or polygonal, can also be found a small number of spindle cells, clear to finely granular cytoplasm, nuclear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round or oval, chromatin normal, small nucleoli, cell marked atypia.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 HMB45 (+), SMA (+), CK (-), S-100 (-).Conclusion Retroperitoneal PEComas is very rare. It has unique tissue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fic immunohistochemical phenotype. Its standards and prognosis of benign or m alignant remains to be further explored.

【Key words】 PEC;Immunohistochemistry;Retroperitoneal

具有血管周上皮樣細胞分化的腫瘤非常少見,尤其是非AML、CCST和LAM的PEComas更加罕見,其臨床表現,病理學診斷及預后均在探討之中,筆者報道1例腹膜后PEComa,并復習相關文獻。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患者女,45歲,體檢發現盆腔包塊2 d,于2009年4月2日來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就診。既往月經規則,已閉經3個月,病程中偶有腹痛,有時有排尿不盡感,查體:T 36℃,P90次/min,Bp116/88 mm Hg,WBC 9.7×109/L,Hb99 g/L,子宮左后方捫及一8×8 cm2大小腫塊,質硬,壓痛(+)。B超示:盆腔左側顯示一83×68×104 mm3大小的不均質性較低回聲區,周界尚清晰,不規則。2009年4月8日11點50分行“盆腔左側腹膜后腫瘤剝除術”,術中見:盆腔左側腹膜后相當于髂內外動脈分叉下方有一10×8×6 cm3大小不規則包塊,包膜完整,與乙狀結腸系膜,宮體后壁及闊韌帶后葉粘連。術中粘連較易分離,但包塊組織糟脆易碎。

1.2 病理檢查 行大體觀察及常規HE染色后鏡檢,免疫組化用S-P法,所用抗體HMB45、SMA、CK、S-100均購自福州邁新生物試劑公司。

2 結果

2.1 眼觀 肉紅色不規則結節狀組織兩件,分別為8×8×2 cm3,9×5×4 cm3,切面灰白,灰黃,灰褐色,質地不均勻,有灶性壞死區。

2.2 鏡檢 腫瘤組織彌漫性浸潤性生長,與腹膜組織有較清楚分界,多形性上皮樣腫瘤細胞呈巢狀、束狀,圍繞血管周圍排列,大部分細胞為圓形、多邊形,胞質淡染、豐富,核圓或卵圓形,染色質正常,核仁較小。也可見少數細胞呈梭形類似平滑肌細胞,腫瘤細胞有明顯異型性,可見有灶性的出血壞死區,腫瘤細胞間和間質內可見較多淋巴細胞。

2.3 免疫表型 HMB45(+)、SMA(+)、 Vim(+)、CK(-)、 S-100(-)、Des(-) 、CHG(-)、 NSE(-)、 Syn(-)。

2.4 病理診斷 腹膜后具有血管周上皮樣細胞分化的腫瘤,伴有壞死。

3 討論

血管周上皮樣細胞(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PEC)這一概念由意大利病理學家Bonetti及其同事于1992年提出[1],1996年Zamboni等首次提出將“PEComa”作為一個名稱來囊括所有具有“血管周上皮樣細胞”這一特殊細胞類型的腫瘤家族[2]。2002年WHO將其定義為“是由組織學和免疫組織化學上具有獨特表現的血管周上皮樣細胞構成的間葉性腫瘤”[3],PEComa家族包括: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肺透明細胞“糖”瘤(CCST)、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鐮狀韌帶透明細胞肌黑色素細胞性腫瘤(CCMMT)和少見的發生與胰腺、直腸、腹膜、子宮、陰道、大腿和心臟的透明細胞腫瘤。非AML,CCST和LAM的PEComas相當罕見[4],目前只有29例報道,發生于子宮13例,鐮狀韌帶8例,大腸和小腸3例,胰腺、盆腔側壁、陰道、大腿和心臟各1例。我們認為診斷主要依據為①特征性的細胞組織學形態,血管周上皮樣細胞(PECs)環繞血管呈放射狀排列,緊鄰血管周圍的PECs為上皮細胞樣,離血管較遠的呈梭形類似平滑肌細胞,胞漿呈透明至細顆粒狀微嗜酸,染色質密度中等,核位于中央,呈圓形或卵圓形,核仁小,但可見明顯深染的不規則核。細胞有明顯的多形性及異型性。②免疫組化特點:黑色素細胞標記陽性:HMB45,MelanA,酪氨酸酶,小眼轉錄因子,NKI/C3,肌性標記物陽性;SMA,廣譜肌動蛋白,Muscle,Myosin和肌鈣蛋白,結蛋白較少表現陽性,細胞角蛋白和S-100常呈陰性。PEComas最敏感的黑色素細胞標記物為HMB45、MelanA和小眼轉錄因子。③鑒別診斷:惡性黑色素瘤大多數PEComa中的瘤細胞異型性不明顯,核分裂像少見,一般不表達S-100蛋白。透明細胞腫瘤瘤細胞沒有特征性的圍血管現象,不表達HMB45和A103。

PEComa的組織發生和相對應的正常組織結構至今未知,一種假說提到PEC來源于未分化的神經嵴細胞[5],這些細胞成倍的表達平滑肌和黑色素標記物,第二種假說認為PEC是成肌細胞[6],平滑肌成肌細胞源于一些分子的改變而表達黑色素標記物,第三種假說認為[7]PEC是一種血管周細胞,這一種假說更好地解釋了PEC與TSC(結節硬化癥)的相關性,結節硬化癥是一種由于缺失TSC1 (9q34) 或 TSC2(16p13.3) 基因引起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許多PEComa病例也發現了類似改變。

2002年WHO軟組織腫瘤病理學分類將PEComas歸類于分化不確定的腫瘤,盡管人們研究了多例PEComa家族腫瘤,但還是由于病例太少,隨訪時間較短以及細胞的異型性和假惡性,到目前為止仍沒有統一確定的PEComa良惡性診斷標準[8]。

Folpe等[9]報道了26例軟組織和婦科PEComa,提出了這類腫瘤“良性、不確定惡性潛能及惡性”的分級標準,很有價值的結論是:腫瘤尺寸>5 cm,浸潤性生長模式,核異型性,壞死程度及核分裂相>1/50HPF以及PEComa隨后的臨床侵襲都對這個問題的判定有意義[9]。僅有核多形性或僅是腫瘤大而無其他惡性特征視為“不確定惡性潛能”,有兩項或更多的惡性特征視為“惡性”,腫瘤小且無任何其他惡性特征視為“良性”,需要有更多的這種腫瘤的診斷病例和長期隨訪來驗證這一診斷標準。

PEComas治療以手術切除為首選,化療和放療的方法到目前為止療效尚無肯定結論,研究這種疾病治療方法的最大困難是它的罕見性。

參 考 文 獻

[1] Bonetti F,Pea M,Martignoni G,et al.PEC and sugar[Letter].Am J Surg.Pathol,1992,16:307-308.

[2] Zamboni G,Pea M,Martignoni G,et al.Clear cell ’Sugar’ tumor of the pancreas.Anovel member of the family of le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s.Am J Surg.Pathol,1996,20:722-730.

[3] Folpe AL,et al.Neoplasms with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differentiation(PEComas).In Fletcher CDM,Unni KK,Epstein J,Mertens F(eds).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urs of soft tissus and bone,Series: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IARC Press,Lyon,2002:221-222.

[4] Christopher D.M. Fletcher ,K.Krishnan Unni,Fredrik Mertens Neoplasms with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differention.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urs of soft tissue and bone, Series: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IARC Press,Lyon,2002,257

[5] Guido Martignoni,Maurizio Pea,et al.PEComas:the past,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Virchows Arch,2008,452:119-132.

[6] Stone CH, Lee MW, Amin MB, Yaziji H, Gown AM, Ro JY,Tètu B, Paraf F, Zarbo RJ Renal angiomyolipoma: further immunoph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of an expanding morphologic spectrum. Arch Pathol Lab Med,2001,125:751-758.

[7] Pea M,Bonetti F,Martignoni G,et al.Apparent renal cell carcinoma in tuberous sclerosis are heterogeneous: the identification of m alignant 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 Am J Surg Pathol. Am J Pathol, 1998,22(2):180-187.

篇7

湖北省荊州市實驗中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環境優美、師資雄厚、校風優良、教育特色突出、教學成績優異的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校坐落在荊州古城,建校已有七十多年。校內保存有文廟大成殿、欞星門等省級歷史文物,曾是明清時代的縣學宮,過去的祭孔子、辦鄉試、迎狀元等活動給這里留下了厚重的文化積淀。學校現有51個教學班,3000多名學生。在校教職工有192名,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112人,35人獲得省、市級以上“明星教師”“骨干教師”稱號,40多人次獲得國家及省、市有關部門授予的“名師”“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和“十佳班主任”等稱號。

學校信息化特色經驗

1.不斷加大信息技術硬件投入,穩步提升學校信息化建設

學校在2005年成立了信息中心,建設多個計算機教室,自主開發和建設了校園網站,并發揮校園網在管理、科研、教學、宣傳等方面的作用。學校本著“總體規劃,分步落實,逐步到位,不斷完善”的原則,多次進行信息化設備的升級改造,所有教室均配備了電子白板。目前,學校為每位教師配備了教學專用筆記本電腦,百兆網的接入為全校師生提供教育教學服務,近百臺監控攝像頭有力保證了全校師生的安全。

2.不斷引進各類信息技術平臺,促進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信息化提升

學校在保證硬件不斷完善的同時,引進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所需的信息技術平臺,把信息技術的服務落在實處。校園網建設中的內網是各個部門及各教研組管理和溝通的有效平臺,先進的學籍管理系統、自動排課系統、自動化的閱卷系統和成績分析系統是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此外,擁有最新技術的未來教室錄播系統、教育技術服務平臺、校園廣播系統等正在服務于全校師生,學校逐步實現了管理高效化、辦公自動化、教學網絡化、學習個性化、生活信息化。

3.不斷加強信息技術培訓的管理,切實打造一支過硬的信息化隊伍

教師是教育信息化落實到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的關鍵,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隊伍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也是學校信息化進程的重要內容。為保證擁有一批高水平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隊伍,學校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培訓活動,不斷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

篇8

Moodle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課程管理系統之一,它是免費開源軟件,使用方便,功能強大。Moodle的功能主要分為網站管理、學習管理、課程管理三大部分,其中課程管理中有豐富的課程活動,如論壇、測驗、資源、投票、問卷調查、作業、聊天室、Blog和Wiki等。信息技術課堂可以利用現有的網絡環境,再安裝Moodle平臺,就可以開展Moodle教學。它既能幫助信息技術教師把繁雜的課程設計、制作、測驗、評價變得極為方便輕松,又能幫教師整合更多的教學資源,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教學。

1 應用Moodle優化學生自主學習

初中信息技術(江蘇版)分為上下二冊,共11個單元,其中第3單元“設計應用文檔”、第9單元“制作多媒體作品”、第11單元“設計主題網站”都要求學生完成一個完整的作品,通過制作作品的過程,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技術操作,同時也讓學生掌握制作作品的流程,從需求分析、規劃設計、素材收集、素材加工、整體優化,直到作品等。教師可利用Moodle進行教學,無需太高的技術,只需一些類似Word操作技術就能很容易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框架,輕松制作主題網站、研究性學習網站、學案等。

應用Moodle進行教學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課前設計。教師是課程設計者,主要任務是明確每一節課的任務和要求,提供必要的素材,對于一些技術的難點還要提供視頻,最后還要提供上傳作業的鏈接。

二是課中。教師要改變觀念,要少講、精講,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問題,去實踐操作。學生遇到問題也通過Moodle平臺在學案中尋找答案,或通過討論尋找答案,或向教師尋求幫助。要讓學生學會用網絡、用技術、用協作解決問題,體會成功的喜悅。

三是課后。課堂教學雖然結束,但是學生的學習激情以及Moodle平臺仍然存在,學生仍可以通過網絡進入平臺探索更多更深層次的知識。

2 應用Moodle優化課堂評價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正確及時的教學評價能夠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能讓教師獲取反饋信息,及時改進教學,不斷完善教學雙邊活動,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從而達到教學的整體優化。評價有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在傳統教學中重總結性評價輕過程性評價,不利于對學生作出客觀全面的評價,而Moodle

卻能很好地把總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有機結合。

應用Moodle實現定性定量的總結性評價  Moodle提供了形式多樣的測試功能,如選擇題、判斷題、是否題、簡答題、匹配題、連線題等,只要輸入題目內容、指定答案及評分標準,就可完成一個題目。

應用Moodle實現過程性評價  利用Moodle提供的作業、論壇等模塊把學生的信息技術作品和作品的評價保存和記錄下來,作為學生成長記錄的一部分,對學生的學習進度作記錄。利用Moodle日志功能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這些日志以圖形和文字顯示了學習過程的每個細節、行為和操作,包括訪問課程的次數、學習者參與的程度、停留的時間、參與討論的情況等。教師可以隨時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參與情況,教師可以通過E-mail等形式及時提醒學生。這樣就能夠使評價與教學同時進行,采用質性評價方式深入地評價學習的質量,及時發現問題,以便使學生能夠及時修改和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與目標,使評價在教學中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

應用Moodle實現生生互動評價  同學的評價更能讓學生接受,也是一次再學習反思的過程。教師只要設定評價量規及范例,學生之間就可以相互打分,相互給出評價信息。

3 應用Moodle優化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

初中信息技術課一般每周1~2節課,師生之間的交流僅限于課堂上,有限的時間不可能讓教師與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交流,沒有思想、語言交流的師生關系肯定不會好,進而會影響師生情感。另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一些計算機的操作或信息處理的能力,還應該培養學生語言表達主要是對問題的表述能力。有些學生會操作,但他不能把這個過程完整表述出來,這是信息技術課中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為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在平時給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敢交流、經常交流。交流對于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如果在課程中能充分地表達他的理解和思考,那么學習效果會大為提高。Moodle為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很多途徑,如論壇、聊天室、博客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碰到難題,就可以通過聊天室即時向同學或老師求助及獲得幫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開展一些比較容易引導的話題進行專題討論,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實現知識共享。

4 應用Moodle優化作業

作業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通過作業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掌握程度,進而來調整下一學時的教學內容。一般作業上交通過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共享文件夾上交作業,其缺點是容易被學生修改、復制、刪除;二是通過電子教室軟件自帶的作業提交功能,其缺點是學生不能獲得前一次的作業。信息技術課的很多作業其實是一件作品,它需要幾節課乃至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學生需要在前一次作業的基礎上繼續進行。

利用Moodle平臺,學生可以將課堂完成的作業上傳到Moodle平臺,每個學生僅能對自己的作業進行操作,這樣就可以防止學生對作業的惡意操作。學生登錄Moodle平臺后,可以通過點擊作業,查看自己的所有作業情況,每一次的作業都會呈現在學生面前,可以進行下載、重新上傳等操作。這一次次的作業既能鞭策拖拉作業的學生,又是對每次都能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的一種激勵。學生如果發現某次作業未交或對已交作業不滿意,可以進行補做(因為那些素材資源還在)、補交。教師批改作業更是方便,只要通過瀏覽器就可以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不僅可以給作業打上一個分數,還能給出一些反饋信息或建議。

5 應用Moodle延伸信息技術課堂

篇9

    influence of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on apoptosis of neutrophil and cytokines and lps in peripheal blood serum

    yao yuan-qing,mi liang-tian,lai shao-tong.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people’s hospital of wuqia,wuqia 8454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 on the changes of cytokines and lps in peripheral blood serum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methods elderly patients with aosc were treated with thereaupic ercp.the level of il-6,tnf-α,lps in patients with aosc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measured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evaluated,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aosc treated by surgery in the same periods.results the level of il-6,tnf-αand lps in peripheal blood did markedly decrease more rapidly in endoscopic management group than those in operating management group(p<0.01,0.01,0.05).length of hospital stay in endoscopic treatment group was more short than that in surgery group.conclusion efficacy of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osc is associated with more rapidly falling level of il-6,tnf-α,lps.

    [key words]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elderly;cytokine

    老年急性梗阻化膿性膽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 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癥之一。發病急驟,進展快,臨床癥狀不典型可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s,mods)[1]。經典的外科手術治療病死率高。隨著內鏡技術及設備的發展和完善,內鏡治療aosc以其創傷小,安全和并發癥低被認為是首選的治療方法[2,3]。老年aosc時,感染所致的細胞因子網絡代謝紊亂是引起 sirs及發展mods的主要原因,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s ils)il-6、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內毒素代謝紊亂與疾病的嚴重程度、mods的發生、發展及預后有關[4,5]。本研究旨在研究內鏡治療aosc療效與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細胞及il-6、tnf-α、內毒素和住院時間、預后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選自我院2004年8月~2007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aosc患者64例年齡64~92歲,平均年齡75.3歲。所有患者均符合1983年全國肝膽外科疾病專題討論會指定的acst診斷標準[6]和1991年美國accp和sccm會議確定的mods診斷標準中的mof診斷標準[7]。隨機分為兩組,外科治療組28例,內鏡治療組36例,aosc患者的臨床特征,見表1。

    1.2 方法

    1.2.1 外周血tnf-α、 il-6和lps檢測tnf-α、 il-6檢測:采用雙抗夾心elisa法,華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試劑盒。lps檢測:采用基質偶氮顯色鱟試法。檢測治療前、后第1、4、7、12天上述指標。

    1.2.2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用t檢驗及χ2檢驗,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il-6 、tnf-α及lps的變化 見表2。

    2.2 住院時間和病死率 見表3。 表1 兩組aosc患者治療前臨床特征比較表2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il-6 、tnf-α及lps的變化注:住院日比較,*p<0.05,病死率比較,p<0.05

    3 討論

    aosc是各種原因導致的膽道梗阻及感染。臨床上,以上腹部疼痛、黃疸、高熱伴有或不伴有神志改變及休克為特點,發病急、病情進展快、病死率高。aosc多發生于60歲以上的人,尤其是老年人,生理功能減退,免疫力低下,常伴有一種或多種原發性基礎疾病,臨床癥狀不典型,易被誤診[8]。近年來,老年aosc的診斷和治療日受重視。由于老年人各臟器功能儲備功能下降,代償功能差,在各種感染因素觸發下,易發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es,mods)。在我國,老齡化問題嚴重,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診療問題日益突出,其起病隱蔽,癥狀不典型,易被忽視。aosc起病急驟,短時間內出現一個或多個器官功能不全,是老年危重患者病死率居高的主要因素。感染是老年mods主要的誘發因素,本組aosc以急性腎功能不全最常見,其次是肺功能不全,與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一致。感染致機體各種炎性細胞激活、多種炎性介子產生和釋放失控,形成逐級放大瀑布樣連鎖反應,導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action syndrome,sirs),最終導致mods[5]。在膿毒血癥的病理進展過程中,tnf-α是最重要和最早分泌的細胞因子,tnf-α通過中性粒細胞產生彈力蛋白酶、超氧化物,pla2、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9];il-6增加中性粒細胞釋放彈力蛋白酶增強其細胞毒性作用[10]。研究表明:il-6、tnf-α及lps在sirs及mods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并與老年mods的預后相關。本研究表明:采用微創治療更快地降低老年aosc外周血il-6、tnf-α及lps水平,臨床病癥恢復較快,病死率低于手術治療組。治療性ercp在膽道系統疾病診療中的技術日趨成熟,由于其具有創傷小、安全、簡便、并發癥少等優點,尤為適用于老年和高危患者,臨床應用日益廣泛。早期診斷、及時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對老年aosc的預后的影響不同;傳統的手術治療病死率明顯高于微創治療[1],與本研究的結果一致。采用微創治療老年aosc的機制與較快降低患者炎性細胞因子,糾正細胞因子代謝紊亂有關。因此,微創治療不僅能及時、有效地解除膽道梗阻,糾正細胞因子、內毒素代謝紊亂,而且對穩定機體細胞因子網絡及內環境的穩定性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agarwal n,sharma bc,sarin s.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acute cholangitis in elderly patients.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6551-6555.

2 麻樹仁,趙志峰,張寧,等.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182例的內鏡治療.解放軍醫學雜志,2006,31:322-323.

3 sharma bc,kumar r,agarwal n,et al.endoscopic biliary drainage by nasobiliary drainage or by stent place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angitis.endoscopy,2005,37:439-443.

4 casey lc.immuologic response to infection and its role in septic shock.crit care clin,2000,6193-6213.

5 herbertson mj,werner ha,goddard cm,et al.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α prevent decreased ventricular contractility in endotoxiemic pigs.am j respir crt care med,1995,152:489-488.

6 中華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肝膽管結石專題討論會紀要.中華外科雜志,1983,21(3):373.

7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consensus conference definitions of sepsis and organ failure and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innovative therapies in sepsis.crit care med,1992,20:864-874.

篇10

【關鍵詞】 顱腦損傷/分型;急性期;血炎性細胞因子/外周血

腦外傷患者急性期常伴有外周血炎性細胞因子表達變化[1-2],不同分型腦外傷患者上述指標表達也有明顯差異。筆者檢測了89例不同分型腦外傷患者急性期外周各血炎性細胞因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在盤錦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住院治療的腦外傷患者,納入標準:①發病后6 h內來本院首診。②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其他嚴重軀體性疾病患者。②腦卒中史及再發腦外傷患者。③腦外傷后有嚴重的視覺和聽覺障礙表現。④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⑤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腦外傷患者入選89例,男53例,女36例,年齡22~75,平均(45.80±7.44)歲。全部入選對象根據入院時GCS評分分為2組:輕型顱腦損傷組(GCS評分13~15分,55例),中、重型顱腦損傷組(GCS評分≤12分,34例)。

1.2 方法

1.2.1 格拉斯哥昏迷評分及血清炎性因子測定方法 ①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包括運動、語言和睜眼3大部分指標,將3部分得分相加,即得到GCS評分,得分越低代表病情越重,評分時間在入院后6 h內進行。②血清炎性因子測定 入選患者均于入院1 d和7 d清晨空腹抽靜脈血6 ml,立即離心分離上清液,置-70℃冰箱保存,成批量統一檢測血清、TNF-α、IL-1、IL-6和IL-8含量。測定血清IL-1、IL-6和IL-8含量采用ELISA法,試劑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測定TNF-α用放射免疫法,試劑盒由北京東亞生物技術研究所提供。

1.2.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分析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觀察和統計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t檢驗進行組間顯著性分析。

2 結果

不同分型腦外傷患者急性期外周血清炎性細胞因子變化比較見表1。

表1

不同分型腦外傷患者急性期外周血清炎性細胞因子變化比較(μg/L,x±s)

分組TNF-αIL-1

第1天第7天第1天第7天

輕型腦外傷組(n=55)1.06±0.09a1.03±0.10b0.17±0.02a0.26±0.04b

中、重型腦外傷組(n=34)1.15±0.121.31±0.170.24±0.030.38±0.06

作者單位:124000盤錦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分組IL-6

IL-8

第1天第7天第1天第7天

輕型腦外傷組(n=55)0.10±0.02a0.29±0.04a0.12±0.03b0.31±0.04b

中、重型腦外傷組(n=34)0.14±0.030.31±0.070.18±0.050.49±0.06

注:與中、重型腦外傷組比較:aP

3 討論

隨著汽車交通時代的提前到來和交通事故急劇增多,顱腦外傷也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炎性反應是該病患者重要的病理生理過程,腦組織損傷后也有類似外周器官的免疫激活,釋放大量免疫調節物質,導致了創傷后粘附分子表達、細胞滲透、炎性表現均顯著增強。一般認為[1-2],急性顱腦損傷后外周血清炎性細胞因子變化主要來自于腫瘤壞死因子(TNF-α)和白細胞介素(IL)-1、6和8的大量增加,促進炎性細胞的聚集和激活,增強嗜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的粘附作用,導致腦血管結構和血腦屏障的破壞,從而進一步加劇了顱腦損害。本研究以血清TNF-α、IL-1、IL-6和IL-8為測試指標,選擇了89例腦外傷患者為觀察對象,并根據急性期格拉斯哥昏迷評分分組,觀察不同病情腦外傷患者住院后第1天和第7天外周各血炎性細胞因子表達,結果表明中、重型腦外傷組第1天和第7天血清TNF-α、IL-1、IL-6和IL-8濃度均明顯高于輕型顱腦損傷患者。一些文獻[3-4]解釋這些表現常與腦外傷后腦組織水腫高峰期一致,傷后1周內血清TNF-α、IL-1、IL-6和IL-8高水平表達提示腦損傷程度嚴重和預后差,而上述指標持續不降則說明繼發性腦損傷改變加劇,這些現象提示炎性細胞因子在腦外傷后繼發性腦損害經過中扮演重要角色。

鑒于不同分型腦外傷患者急性期常出現不同程外周血炎性細胞因子表達,后者還常被作為判斷腦損傷程度和預后的重要參考指標,同時抑制或減少顱腦損傷后炎性細胞因子的含量,還可作為治療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可靠方法。因此監測顱腦損傷后患者血清中TNF-α、IL-1、IL-6和IL-8濃度指標較為重要,對于臨床診斷、預后判斷以及指導顱腦損傷各時相遏制炎性反應干預治療,提高顱腦損傷救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高玉松,袁紹紀,劉正義,等.顱腦損傷程度與血清中IL-6、TNF-α含量水平的關系.中國實用醫藥,2006,1(1):18-20.

[2] 杜笥鳳,吳挺前,王豐,等.急性顱腦損傷患者IL-1β、TNF-α含量變化與預后的關系.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6,14(3):30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