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工程師工作經驗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4 01:44: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管道工程師工作經驗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管道工程師工作經驗總結

篇1

關鍵詞:管道通病;預防措施

1 雨、污水管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1中線位移超標

現象:管節發生超過標準的位移,造成管道直順度出現偏差。

危害:錯口將會造成永久性缺陷,降低外觀質量和量測質量。都會降低使用功能,錯口較嚴重,還會影響管道的疏通維護。

防治措施:

①采用掛邊線安管,管子半徑高度要丈量準確,線要繃緊,安管過程中要隨時檢查。

②在調整每節管子的中心線和高程時,要用河光石或石塊支墊,并要支墊牢固,不得松動,不得用土塊、木塊和磚塊支墊。

1.2管道反坡

現象:整段反坡,測量錯誤,誤把下游當上游.

危害:大大降低整個管線的使用功能,也會造成不合格工程.

防治措施:測量工作要堅持復核制度。

1.3檢查井基礎未澆成整體

危害:會發生不均勻下沉,造成井墻掰裂。

防治措施:檢查井基礎與平基混凝土同步施工。

砌筑檢查井前必須檢查混凝土基礎的尺寸、強度達到12MPa以上時,方能砌磚。

2 溝槽回填施工要點及質量通病防治

溝槽回填土的質量直接影響道路的質量,溝槽回填是工程質量問題和通病的多發地,因此溝槽回填應作為城市道路施工中的關鍵工序予以重視。

2.1施工工序

2.1.1準備工作

1)報驗:對已經鋪設好的管線結構,經過自檢合格,報監理工程師檢驗、簽字認可。

2)備灰:集中消解石灰,消解好后放置三天以上方可使用,使石灰盡量消解透徹。

3)備土:溝槽開挖出的土方需符合路基土方要求,方可利用;否則要運走溝槽開挖土方,運進好土作為回填土方。

4)備機:準備好拌和用的中拖、平土和回填用的挖土機、夯實用的電夯和碾壓用的壓路機,以及自檢用取樣、實驗設備。

5)備人:準備好布灰和平整的工人。

2.2平土:

將溝槽開挖出的可利用土方或運進的好土用挖土機適當平整,以變布灰和拌和用的車輛和機械能在土上通行。

2. 3布灰

根據比例用小型翻斗車運送石灰,倒在土上面,人工均勻攤開。

2.4拌和

用挖土機翻土拌和2~3遍、中拖配合粉碎并拌和,直到拌和均勻并達到粉細要求。

2.5悶灰

對拌和好的石灰土采取防雨淋措施,悶料24小時以上,使尚未消解的石灰顆粒消解透徹。但悶灰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降低石灰在灰土中的活性。

2.6分層回填

回填時,管道兩側胸腔應同時進行,其高差不得超過30cm。回填虛鋪厚度每層要控制在30cm以內。

2.7夯實或壓實

采用電夯操作。可以碾壓的地方用壓路機碾壓。

2.8試驗

回填時,應積極做好試驗工作,按規范要求取樣,測定壓實度,如不符合立即返工處理,直到合格。

3 回填壓實的質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3.1通病一:超厚回填

防治措施

1)加強技術培訓,使施工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了解分層壓實的意義。

2)要向施工作業者作好技術交底,保證路基填方及溝槽回填土的虛鋪厚度滿足有關規定。

3)嚴格操作要求,嚴格質量管理,懲罰有意偷工者。

3.2通病二:傾斜碾壓

防治措施

在路基總寬度內,應采用水平分層方法填筑。路基地面的橫坡或縱坡陡于1:5時應作成臺階。回填溝槽分段填土時,應分層倒退留出臺階。臺階高等于壓實厚度,臺階寬不小于1m。

3.3通病三:挾帶大塊回填

防治措施

1)在回填土交底中要向施工作業者明確帶硬質塊狀物回填的危害性,堅決杜絕回填土中帶有硬質塊狀物。

2)要嚴格管理,對回填土中超過20cm的磚塊、石塊、混凝土塊要取出,對大于10cm的硬土塊要打碎處理。

3.4通明四:挾帶有機土或過濕土回填

防治措施

1)路基填土施工前要清除地面雜草,淤泥等過濕土和含有有機質的土。屬于溝槽回填,要將草簾、槽底木料等雜物清除干凈,保證回填質量。

2)過濕土,要經過晾曬或摻加干石灰粉進行悶灰,水分降低至最佳含水量時才能進行攤鋪壓實。

3.5通病五:不按段落分層夯實

防治措施

1)要按規范要求,分段、水平、分層回填,段落的端頭每層倒退臺階長度不小于1M,在接填下一段時碾輪要與上一段碾壓過的端頭重迭。

2)槽邊彎邊不齊的,應將槽邊切齊,使碾輪靠邊碾壓;對于檢查井周或其他構筑物附近的邊角部位,應用動力夯或人力夯夯實。

4 質量保證措施

4.1預防為主,杜絕質量通病。

對參與施工的技術人員和施工班組負責人詳細技術交底,明確質量通病的所在和發生原因,提出具體的預防措施,并在工程施工中落實到位。

4.2加強檢查,及時反饋實施情況。

組織技術人員對回填各個環節進行監控,并把信息及時全面地傳達給項目工程師和項目經理。

4.3控制回填施工的關鍵技術指標,如含灰量、土含水量、土顆粒粒徑、分層厚度、密實度等,確保各項指標均符合規范的要求。

4.4及時試驗檢測,掌握第一手的資料,量化回填質量的各項指標,為進一步提高質量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