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8 06:32: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巴戟天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巴戟天研究論文
1巴戟天植物品種來源考證
巴戟天藥材的植物來源爭議甚大,前人考證其植物來源多達7科13種植物。巴戟天始載于《神農本草經》[2]:“味辛,微溫。主治大風邪氣,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列為上品,但未記載其形態和產地。
11古代巴戟天的名稱
古代巴戟天的名稱,除《神農本草經》[2]、《名醫別錄》[3]記載外,西晉·左思《蜀都賦》載有“巴菽巴戟,靈壽桃枝”,其“巴戟”的記載比《名醫別錄》流傳更早或同時,這是考證巴戟天名稱及產地具體年代的最早記載?!渡褶r本草經》中凡有“巴”、“蜀”字頭的藥均指產于四川;明·李時珍《本草綱目》[4]對巴戟天的釋名和集解都以產于四川為名,即以出產地點得名。因此,巴戟天來源于四川是極可能的。“戟”是一種兵器,或作刺激解釋?!瓣臁笨赡苤钙湫螒B,藤蔓攀附它物向上,唐《新修本草》[5]述“巴戟天苗,俗方名三蔓草”?!奥荨笨烧f是小型藤本,故其名是指該植物生長習性而得;又或指其效用,該藥刺激于人,可治頭頂之病。
12古代巴戟天的生藥
對巴戟天生藥形態的記載,最早見于梁代。梁·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6]中有簡單描述:“狀如牡丹而細,外赤內黑,用之打去心”。唐·《新修本草》[5]中則有稍詳細描述:“巴戟天苗,俗方名三蔓草。葉似茗,經冬不枯,根如連珠,多者良,宿根青色,嫩根白紫,用之亦同。連珠肉厚者為勝。”之后歷代對巴戟天性狀的表述均主要從外觀加以文字描述,記述內容基本一致,如宋·蘇頌《本草圖經》[7]亦載:“葉似茗,經冬不枯,一俗名三蔓草,又名不凋草……有宿根者青色,嫩根者白色,用之者皆同,以連珠肉厚者為勝,今方家多以紫色為良……”;明·陳嘉謨《本草蒙筌》[8]:“宿根色青,嫩根色白。用之功相若,但選肉厚連珠。根原有心,干縮自落。人或投影摘,中亦空虛,非自有小孔耳”。但因缺乏現代植物分類學和形態學知識,以上描述均過于表象,不利于實際鑒別。直到宋代才出現手繪圖譜,如寇宗奭的《圖經衍義本草》[9]。在清代見于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10],書中有“滁州巴戟天”和“歸州巴戟天”兩種手繪圖譜。但因是手繪,不排除有繪圖失真的可能。這些都不利于巴戟天的鑒別確認,也可能是造成巴戟天原產地與歷代本草記述相左的原因之一。因此,古代藥用植物巴戟天很可能是現今所用巴戟天在分類系統上具親緣關系相近的種類。
巴戟天的產地分析論文
1方法
11分析軟件
TCMGISI系統由藥用植物研究所陳士林教授主持研究,已通過衛生部科技成果鑒定,該系統依托地理信息系統平臺開發而成,主要后臺數據庫包括國家1∶100萬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1∶400萬的土壤數據庫和氣候因子數據庫。氣候因子數據庫是基于全國氣象站點30年(1971~2000年)月地面氣象數據,按國家認可的方法計算所得的按月柵格數據(單元大小為1km2)及衍生數據,包括6個指標:平均溫度、降水量、日照時數、極端最低溫度、極端最高溫度、相對濕度,系統在輸入相關數據,賦予選擇的指標不同權重后,經過空間聚類分析,可生成矢量分析地圖,計算出與原產地不同相似系數的區域面積[6-7]。
12分析方法
采用空間聚類算法,選擇相關因子,調用建立的各類數據庫,分析出巴戟天在全國的生態適宜性產區分布及區域面積。巴戟天屬熱帶、亞熱帶植物,喜溫暖濕潤,耐高溫,怕嚴寒。野生或栽培在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的丘陵、坡地。選擇道地產區廣東德慶縣為巴戟天的分析基點,確定巴戟天適宜產地分析的生態因子:降雨量為1400~1700mm;7月平均溫度為28℃~32℃;1月平均溫度為13℃~16℃;海拔為200~700m;土壤:赤紅壤和黃壤[11]。
2結果與分析
南藥巴戟天源流研究論文
【摘要】通過考查有關記載巴戟天的古代文獻,結合近代對巴戟天古代文獻研究的成果,進一步考證了我國著名的四大南藥之一巴戟天植物品種來源、性味歸經與主治功效、采集與炮制三大方面的歷史源流。從歷代本草來看,巴戟天的產地有巴蜀、江淮兩個地區,但均以四川產地為優;巴戟天的品種從古至今的產地和品種發生了變化,古代藥用植物巴戟天很可能是現今所用入藥植物巴戟天在分類系統上具親緣關系相近的種類。巴戟天性味在歷代本草記述均以甘、辛、微溫為主;藥用歸經以入腎經為主,偶有入脾經、胃經、心經、肝經者;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為其主要功效;治療病種主要以男子病為主,主治男子陽痿遺精,同時主治風濕痹痛、水腫、筋骨痿軟以及女子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等。巴戟天采集以二月和八月為主。歷代有關巴戟天的炮制方法中,大多要求先除去其木心,可用枸杞子汁、金櫻子汁等炮制,或采用酒制、米制、面制、鹽制、油制、炒制等。
【關鍵詞】巴戟天;主治功效;采集;炮制;南藥;考證
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How)又名雞腸風(廣東、廣西)、兔兒腸(福建)、兔子腸、貓腸筋(福建)、雞眼藤、黑藤鉆、糠藤、三角藤(廣西),為茜草科多年生攀援木質藤本植物,肉質根入藥,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南藥之一[1],有補腎壯陽、強筋骨、祛風濕的作用。巴戟天在中醫藥處方中應用廣泛,是重要的中藥材品種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以及港澳臺地區還作為常用的食療補品,為我國主要出口藥材之一。巴戟天的古代文獻研究主要涉及巴戟天植物品種來源考證、性味歸經與主治功效、采集與炮制三大方面,現將其源流考證情況介紹如下。
1巴戟天植物品種來源考證
巴戟天藥材的植物來源爭議甚大,前人考證其植物來源多達7科13種植物。巴戟天始載于《神農本草經》[2]:“味辛,微溫。主治大風邪氣,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列為上品,但未記載其形態和產地。
11古代巴戟天的名稱
巴戟天的產地適宜性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分析巴戟天的適宜生長區域,為確定巴戟天種植產區以及合理規劃生產布局提供科學依據?!痉椒ā坎捎弥兴幉漠a地適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統(TCMGISI),以廣東省德慶縣為道地基點,選取1月平均氣溫、7月平均氣溫、海拔、土壤和降水量等關鍵生態因子,對巴戟天的適宜產地進行了分析?!窘Y果】與巴戟天道地產區相似系數為95%~100%的產區主要分布在廣東和廣西,面積總和為1103719km2,相似系數為90%~95%的區域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海南、云南、湖南、浙江等,總面積為857615km2?!窘Y論】巴戟天的栽培發展應主要以廣東和廣西為中心。本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對巴戟天的引種栽培及科學區劃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巴戟天;產地適宜性
SuitabilityEvaluationofProducingAreasofMorindaofficinalis
Abstract:ObjectiveToprovidescientificevidenceforthecultivationofM.officinalisHowthroughanalyzingtheappropriateproducingareasofMorindaofficinalisHow(M.officinalis).MethodsTCMGISI(suitabilityevaluation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oducingarea)wasusedtoanalyzethesuitableproducingareasofM.officinalisbasedontheoptimumecologicalfactorsofDeqingcountyinGuangdongprovincewhichisthetraditionalproducingareaofM.officinalis.AndthefactorsincludedaveragetemperatureinJanuaryandJuly,altitude,soiltype,andprecipitation.ResultsTheproducingareasofM.officinaliswhosefactorsare95%~100%similartotheDeqingcountycover1103719km2,mainlydistributedinGuangdongprovinceandGuangximunicipality.Theproducingareaswhosefactorsare90%~95%similartoDeqingcountycover857615km2,distributedinGuangdongprovince,Guangximunicipality,andFujian,Hainan,Yunnan,HunanandZhejiangprovinces.ConclusionThedevelopmentofM.officinalisinChinashouldbeconcentratedintheGuangdongprovinceandGuangximunicipality.TheresultisanimportantreferenceforthedevelopmentofM.officinaliscultivation,andtheTCMGISIisvaluablefortheanalysisofsuitableproducingareaandtheintroductionofM.officinalisandothermedicinalplants.
Keywords:MORINDAOFFICINALISHOW;SUITABILITYOFPRODUCINGAREA
中藥巴戟天系茜草科巴戟天屬多年生藤本植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How的干燥根,是著名的“四大南藥”之一。味甘、辛,性微溫,具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之功效,用于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痹痛,筋骨痿軟等癥[1]。巴戟天葉具有一定的抗結核作用,有望成為未來的中藥抗癆藥[2]。目前,巴戟天野生資源已近枯竭,在《中國稀有瀕危植物》一書中被列為三級保護植物,但人工栽培已形成規模,特別是在廣東省的德慶、高要兩地產量最多。近年來,為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當地政府已限制藥農在坡地上種植。目前,坡地上種植的巴戟天已只挖不種了[3]。加之巴戟天生長周期較長,需4年以上才能收獲[4-5],估計5~6年后,這一地區巴戟天的產量會有所減少,如無新的發展地區補上,全國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3]。中藥材產地適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統(TCMGISI)是以氣候因子數據庫、土壤數據庫、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等作為平臺,對中藥材適宜產地進行定量、空間化、多生態因子、多統計方法快速分析的系統[6-7]。應用此系統對黃芪[6]、人參[8]、西洋參[9]、三七[10]、附子[11]等藥材的產地適宜性進行分析,得到了能有效指導藥材產地布局的分析結果。為了科學的指導巴戟天的引種栽培,本文采用TCMGISI系統,以巴戟天道地產區最適宜生長環境因子為依據,對巴戟天在全國的適宜產地進行分析,為合理布局發展巴戟天藥材生產、避免盲目引種、保證巴戟天品質提供科學依據?,F報道如下。
巴戟天寡糖對高血壓大鼠預后的影響
【摘要】目的觀察巴戟天寡糖對腎性高血壓(RH)大鼠心肌組織H2O2含量及紅細胞Na+/K+-ATP酶活性的影響,探討其改善RH大鼠長期預后的可能機制。方法40只大鼠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假手術組、RH組、巴戟天寡糖高、中、低劑量組(60,40,20mg·kg-1·d-1)。給藥4周后經腹主動脈采血并留取心肌組織,測定心肌H2O2含量及紅細胞Na+/K+-ATP酶活性。結果巴戟天寡糖可以顯著降低RH大鼠心肌組織H2O2含量,改善大鼠紅細胞Na+/K+-ATP酶活性。結論巴戟天寡糖降低RH大鼠心肌組織H2O2含量,增強紅細胞Na+/K+-ATP酶活性可能是改善RH大鼠長期預后的機制之一。
【關鍵詞】高血壓,腎性;過氧化氫;鈉鉀交換-ATP酶;巴戟天寡糖
《全球疾病、創傷和危險因素研究》分析顯示,心血管疾病造成的人類壽命損失年明顯增加[1],高血壓病是其中的第一大危險因素[2]。單體物質巴戟天寡糖(morindaofficinalisoligosaccharides,MOOs)主要用于治療慢性應激所致抑郁樣行為[3],臨床研究證實MOOs在治療輕中度抑郁時安全有效[4],并有一定的心血管保護作用[3]。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MOOs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壓大鼠的情緒與活動狀態,提高高血壓大鼠的抗病能力與生存數量,減少其死亡。推測MOOs在高血壓病的治療及預后中有一定應用價值。本課題擬通過觀察MOOs對腎性高血壓(RH)大鼠心肌組織中H2O2的含量及血紅細胞Na+/K+-ATP酶活性的影響,研究MOOs在高血壓治療及預后改善中可能的機制,為其臨床應用提供依據。
1材料和方法
1.1藥品、試劑與儀器:巴戟天寡糖(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藥廠);H2O2測試盒與超微量Na+/K+-ATP酶測試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美譜達),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香港力康),恒溫水浴鍋(金怡)。1.2實驗動物與分組:選取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購于山西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體質量200~220g,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假手術組、RH組、MOOs高、中、低劑量組,每組8只,灌胃給藥。其中假手術組和RH組給予等體積0.9%氯化鈉注射液,MOOs劑量分別為60、40、20mg·kg-1·d-1。連續給藥4周。1.3制備RH模型:大鼠以5%水合氯醛(7ml/kg)腹腔注射麻醉,左側臥位固定,行右腎動脈縮窄術,4周后大鼠血壓穩定于(180±10)/(100±5)mmHg(1mmHg=0.133kPa),成功制備穩定的RH模型。1.4標本采集與指標檢測:RH模型制備成功并給藥第4周末,禁飲食12h,以5%水合氯醛(7ml/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腹主動脈測量血壓后取血,快速開胸取出心臟,存于-80℃冰箱備用。檢測時取出標本,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分別于405nm和636nm波長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心肌組織H2O2含量及紅細胞Na+/K+-ATP酶活性。1.5數據處理及分析:應用SPSS19.0統計學統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差異比較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中藥內服外敷治療腰痛證論文
【關鍵詞】腰痛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86例均為門診病人,其中男50例,女36例;年齡30~68歲。全部病例根據病史、臨床癥狀、體征和X線檢查作為診斷標準。其中腰椎退行性變或腰椎骨質增生30例,慢性腰肌勞損43例,急性腰扭傷13例,排除泌尿系感染或結石以及其他嚴重引起腰部疼痛的腰脊疾病。
1.2治療方法(1)自擬補腎活血湯:杜仲15g,續斷15g,桑寄生15g,金狗脊15g,懷牛膝15g,雞血藤15g,乳香10g,沒藥10g,地鱉蟲10g,血竭6g(沖服),陳皮10g。水煎服,每天1劑,早晚分服,12天為1個療程。加減:虛寒痛劇者加制附子、制川烏,寒濕偏重者加獨活、威靈仙、鹿銜草,濕熱偏重者加薏苡仁、黃柏、漢防己,腎陰偏虛者加龜板、枸杞子、知母、二至丸,腎陽偏虛者加淫羊藿、巴戟天、仙茅,兼氣血不足者加黃芪、當歸,失眠者加酸棗仁、夜交藤,病久痛甚者加白花蛇、蜈蚣、全蝎。(2)外部用藥:取上述藥渣加入米酒炒熱,熨敷腰部,每天3次。
1.3結果治愈:經1~2個療程治療,腰痛消失,活動自如,半年未發;有效:腰痛明顯減輕或消失;無效:腰痛無明顯改變,活動受限。本組86例病人經臨床治療后痊愈46例,有效3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4.19%。
2典型病例
中藥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探究論文
摘要:引起不孕的輸卵管疾病有先天性輸卵管發育不良,功能性的輸卵管痙攣,炎癥性輸卵管阻塞。其中最多見的是慢性輸卵管炎所致的輸卵管阻塞。輸卵管阻塞性不孕占不孕癥的30%~50%,因輸卵管阻塞病因諸多,其治療方法也各異,具陳亦繁。本文所討論的輸卵管阻塞性不孕均以炎癥所致,以輸卵管粘連阻塞而致不孕的病例為討論對象。
關鍵詞:不孕癥;輸卵管阻塞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共40例,年齡最小23歲,最大39歲,以28~35歲發病最高,有31例,病程最短者2年,最長者5年。
1.2診斷依據該組病例均做過盆腔碘油造影或腹腔鏡及盆腔鏡檢查,有些做輸卵管通液術檢查,檢查結果均示一側或雙側輸卵管阻塞不通。
1.3治療方法主方組成:丹參15g,柴胡15g,當歸12g,赤芍12g,川芎15g,生地15g,桃仁15g,紅花12g,山棱10g,莪術10g,公英15g,敗醬草15g,甘草10g,兼肝郁者加香附15g,川楝子15g,兼痰濕者加蒼術15g,云嶺15g,兼腎虛者加菟絲子15g,巴戟天15g等。服用方法:上方煎取400ml分2次服用,每日1劑,20日為1個療程,經期停用。
新安王氏內科中風病案證候分析
摘要:目的基于數據挖掘探討新安王氏內科中風病的證治規律。方法依照“十二五”《中醫內科學》第3版中風病標準收集整理新安王氏醫學流派中有關中風的病案,總計錄入252例,建立王氏中風病醫案數據庫,并對其中的證候和藥物進行頻數分析、關聯規則挖掘,得到藥物頻次、證候頻次及兩者之間的關聯結果,以及各類證型與藥物的關聯結果。結果所用藥物頻次前5味為豨薟草、當歸、遠志、黃芪、牡蠣,證候頻次前5位為脈濡弦、舌強言蹇、麻木、頭暈、口舌歪斜,證型頻次前3位的中風證型為風陽上擾證、肝腎虧虛證、氣虛血瘀證。結論新安王氏內科對于中風的典型證候有與之相應的單味藥和藥對,并且中風各證型均有關聯藥物。證候與藥物之間的各種關聯體現了新安王氏流派以肝腎為本,培補肝腎、益氣活血通絡為核心的獨特用藥特色。
關鍵詞:新安王氏內科;中風病;證治規律;益氣活血通絡;Apriori算法
中風又名“卒中”,現代醫學歸之于“腦卒中”的范疇,由于其患病年輕化、病因病機復雜性,得到廣大臨床研究人員的關注。中風病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本研究則主要探討狹義中風的證治規律,即《金匱要略》提到的“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使然”,類似于“肌膚不仁”“口吐涎”“僻不遂”“不識人”“舌即難言”等典型癥候群已被整合為中風病相關癥候[1]。新安王氏內科在徽州地區流傳久遠,在治療中風病上,獨樹一幟,以培補肝腎為主,兼以活血化瘀,息風通絡,豁痰開竅。本研究搜集整理王氏名家第四代王仲奇,第五代王任之、王樂匋等中醫醫案處方共計252例,運用數據挖掘手段,對證候和藥物組成進行關聯規則分析,探求其治療中風病的證治規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搜集安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庫藏《新安醫籍叢刊·醫案醫話類·第一冊·王仲奇醫案》《王任之醫案》《中國現代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王樂匋》,新安王氏醫學流派傳承工作室所存王氏醫家臨證處方,將病名明確標為中風病者總計252例病案整理歸檔,刪除不同醫案中的相同處方。依照處方中證候及藥物特點按照肝腎虧虛證、風陽上擾證、氣虛血瘀證、風痰入絡證、陰虛風動證5種證型整理成證候和藥物數據庫,其中痰熱瘀閉證與痰蒙神竅證由于例數較少則不做討論。
中醫傳承輔助系統分析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以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金季玲教授于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科門診治療月經病處方為來源。根據《中醫婦科學》定義,“凡月經的周期、經期、經量等發生異常,以及伴隨月經周期出現明顯不適癥狀的疾病”為篩選標準,共收集處方526首。
1.2方法
1.2.1分析軟件
應用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提供的“中醫傳承輔助系統(V2.0)”軟件進行分析。
鹿茸臨床藥用功能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鹿茸獨特的藥效及滋補作用,充分發揮其顯著的治病效果和神奇的保健功效。方法根據鹿茸的性味功效,人的體質類型,臨床上靈活運用,因人因證而施。結果鹿茸能生津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益氣強志,具有調節機體新陳代謝和促進各種生理機能活動的作用。結論鹿茸具有極高的藥學價值和保健功效,能夠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臨床上廣泛應用。
【關鍵詞】鹿茸;功效;臨床應用;服食季節;禁忌
一、來源
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稱“花鹿茸”,后者習稱“馬鹿茸”。味甘、咸,性溫。歸腎、肝經。
二、功效
(1)補益氣血:如香茸丸、茸桂百補丸、參茸固本丸、補天大造丸等,現代醫學證實,鹿茸能促進血細胞的增值、發育和成熟,使正常家兔的紅細胞、血色素和網織紅細胞增加。臨床上用于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癥,以及苯中毒引起的血液病。(2)溫腎壯陽:可單用研末服,或同山藥浸酒服,亦可配伍人參、熟地、枸杞子等補氣養血益精藥同用如參茸固本丸;中成藥如三鞭丸、全鹿丸、參茸衛生丸等;近代臨床也多將鹿茸與淫羊藿、仙茅、巴戟天、山萸肉等益腎藥配合使用。(3)強心復脈:應用于低血壓及其慢性循環障礙,頗具強心升壓益腦的作用,治療肺心病緩解期和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等。(4)化瘀生?。号c當歸、黃芪、肉桂等配伍應用于多種疾病,尤其是慢性經久不愈者,療效更佳。(5)強筋壯骨:可單味服用,還可以與龜板、熟地、杜仲、續斷、肉蓯蓉、巴戟天等配伍成復方應用。(6)固崩止帶:配伍當歸、阿膠、烏賊骨、蒲黃等如鹿茸散;還可配伍狗脊、白薟等。(7)補肝益腎:配伍熟地、山藥、山萸肉等如加味地黃丸。(8)強身抗老:使用鹿茸和人參、刺五加、黃芪等扶正藥物后,機體的免疫功能得到明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