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見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8 21:06: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表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表見研究論文
一表見的概念
表見是指人之雖無權,但有可使相對人相信其有權的事由,因而法律強使本人(名義上的被人)對于無過失的相對人承擔被人責任的一種特殊的無權。如趙某被單位開除,其單位及時要求趙某停止一切以本單位名義進行的活動。但是,該單位并未采取法律所允許的形式進行公告,即公告:“趙某已無權本單位,趙某所持有的介紹信、合同文本作廢”。如果趙某仍以該單位名義與他人訂立合同,他人即相對人根據趙某所持有的該單位介紹信和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文本,完全相信趙某有權而與之訂立合同。雖然趙某實際上并不享有權,但卻構成了表見。表見成立后,被人就應受到無權人與相對人所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所產生的法律效力的拘束。
二設立表見制度的目的及意義
表見本為一種無權,但由于權表象的存在,并引起了善意第三人的信賴,對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保護就涉及到了交易安全的問題。因此,表見制度的設立主要是出于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市場交易的安全的目的。這一制度是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體現.
三我國表見發展的概況
表見制度始于1900年的德國民法①,由于歷史的原因,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及經濟貿易的日益頻繁,大陸學者才開始對它進行研究,直到九十年代后期,合同法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我國的表見制度.
表見研究論文
一表見的概念
表見是指人之雖無權,但有可使相對人相信其有權的事由,因而法律強使本人(名義上的被人)對于無過失的相對人承擔被人責任的一種特殊的無權。如趙某被單位開除,其單位及時要求趙某停止一切以本單位名義進行的活動。但是,該單位并未采取法律所允許的形式進行公告,即公告:“趙某已無權本單位,趙某所持有的介紹信、合同文本作廢”。如果趙某仍以該單位名義與他人訂立合同,他人即相對人根據趙某所持有的該單位介紹信和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文本,完全相信趙某有權而與之訂立合同。雖然趙某實際上并不享有權,但卻構成了表見。表見成立后,被人就應受到無權人與相對人所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所產生的法律效力的拘束。
二設立表見制度的目的及意義
表見本為一種無權,但由于權表象的存在,并引起了善意第三人的信賴,對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保護就涉及到了交易安全的問題。因此,表見制度的設立主要是出于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市場交易的安全的目的。這一制度是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體現.
三我國表見發展的概況
表見制度始于1900年的德國民法①,由于歷史的原因,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及經濟貿易的日益頻繁,大陸學者才開始對它進行研究,直到九十年代后期,合同法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我國的表見制度.
保險表見制度探究論文
[摘要]制度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是商品經濟社會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在發達國家保險業廣泛采用制度,保險成為最為普遍的保險行為模式。近年來我國也大力推行保險制度,促進了我國保險業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保險引發的問題也日益增多,有些甚至影響保險企業的誠信形象和我國保險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關鍵詞]表見外表授權善意且無過失
世界保險業的發展與完善的保險制度密不可分,在發達國家保險業廣泛采用制,保險成為最為普遍的保險行為模式。保險制度是人們為矯正保險市場交易障礙、增加保險市場交易效率而采取的一種經營形式。保險制度的引入有利于降低保險公司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保險業務在不同地方、不同區域協調發展,依靠中介機構進行銷售及服務是我國未來保險業經營的主要模式。
一方面,保險個人人的高速發展為我國保險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保險業特別是人壽保險業的迅速發展,保險人功不可沒。據《2006年第二季度保險中介市場發展報告》顯示:上半年,全國總保費收入為3080.28億元,保險公司通過保險中介渠道實現的保費收入為2427.78億元,約占全國總保費收入的78.82%,在保險中介渠道實現的保費中,保險個人人實現的保費收入最多,達1421.02億元,占46.13%。另一方面,由于對保險人管理跟不上保險人隊伍的發展速度,由保險引發的問題日益增多,影響保險企業的誠信形象和我國保險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對外表看似有權而實際無權的行為保險公司是否要承擔保險責任?按照《合同法》第49條對表見的規定“行為人沒有權、超越權或者權終止后以被人的名義訂立的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權的,該行為有效”。只要善意第三人有理由相信人有權限,此行為有效,被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表見制度的設立是為了維護交易安全,保護相對人的利益,對保險活動而言,是為了保護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利益,但被人即保險人卻面臨很大的經營風險,從民法的公平原則考慮,如何平衡保險人與投保人之間的利益又成為了我們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保險法>的決定》。表見制度的引入,是此次《保險法》修改中一個引人注目的亮點,被有關人士稱為“新《保險法》將在規范市場、培育誠信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突出表現”。
保險表見制度研究論文
[摘要]制度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是商品經濟社會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在發達國家保險業廣泛采用制度,保險成為最為普遍的保險行為模式。近年來我國也大力推行保險制度,促進了我國保險業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保險引發的問題也日益增多,有些甚至影響保險企業的誠信形象和我國保險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關鍵詞]表見外表授權善意且無過失
世界保險業的發展與完善的保險制度密不可分,在發達國家保險業廣泛采用制,保險成為最為普遍的保險行為模式。保險制度是人們為矯正保險市場交易障礙、增加保險市場交易效率而采取的一種經營形式。保險制度的引入有利于降低保險公司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保險業務在不同地方、不同區域協調發展,依靠中介機構進行銷售及服務是我國未來保險業經營的主要模式。
一方面,保險個人人的高速發展為我國保險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保險業特別是人壽保險業的迅速發展,保險人功不可沒。據《2006年第二季度保險中介市場發展報告》顯示:上半年,全國總保費收入為3080.28億元,保險公司通過保險中介渠道實現的保費收入為2427.78億元,約占全國總保費收入的78.82%,在保險中介渠道實現的保費中,保險個人人實現的保費收入最多,達1421.02億元,占46.13%。另一方面,由于對保險人管理跟不上保險人隊伍的發展速度,由保險引發的問題日益增多,影響保險企業的誠信形象和我國保險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對外表看似有權而實際無權的行為保險公司是否要承擔保險責任?按照《合同法》第49條對表見的規定“行為人沒有權、超越權或者權終止后以被人的名義訂立的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權的,該行為有效”。只要善意第三人有理由相信人有權限,此行為有效,被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表見制度的設立是為了維護交易安全,保護相對人的利益,對保險活動而言,是為了保護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利益,但被人即保險人卻面臨很大的經營風險,從民法的公平原則考慮,如何平衡保險人與投保人之間的利益又成為了我們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保險法>的決定》。表見制度的引入,是此次《保險法》修改中一個引人注目的亮點,被有關人士稱為“新《保險法》將在規范市場、培育誠信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突出表現”。
表見制度研究論文
摘要……………………………………………………………3
一.引言………………………………………………………………4
二.表見的實質及責任歸屬……………………………………4
三.表見的構成要件……………………………………………7
四.表見的具體表現形式………………………………………9
(一)授權表示型表見…………………………………………9
保險表見的認定問題探討
保險公司是否承擔以及如何承擔行為人無權產生的法律責任,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正確運用保險表見制度,合理認定保險表見行為,對有效保護保險消費者利益,提高保險機構責任意識,規范保險人展業行為,進而維護交易秩序、實現交易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一、保險表見的界定及法律后果
保險表見是指行為人(包括但不限于保險中介機構和保險營銷員)沒有權而進行保險行為,相對方有正當理由相信其有權,則行為有效,被的保險公司應承擔相應的保險責任。在保險表見情形下,行為人的行為雖屬無權,但第三人的善意,即保險消費者不知道其無權的事實,可以彌補權缺陷,從而在法律上將此種視為完全有效的,保險公司應當承擔保險責任,然后再向無權人追償。由于保險表見是保險無權的一種特殊形式,第三人在尋求法律救濟時,也可不依據表見主張權利,而是按照一般無權的相關規定,直接要求無權人承擔法律責任。通過這種制度設計,使消費者在對方無權而自己又不知情時獲得更為充分的救濟,同時避免對消費者提出過于苛刻的注意義務要求,致其在購買保險時心存顧忌,缺少交易安全感。
二、保險表見的構成要件分析
為均衡當事各方利益,在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利益的同時,將保險公司的責任也限制在合理范圍內,保險表見的成立須符合一定的條件,通常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是行為人以保險公司名義所做的行為。保險表見本質上為無權,因此其成立的前提條件是當事人無權,但仍然以保險公司的名義從事行為,包括三種情形,其一為越權,即人在權限之外進行行為,在權限之外也屬于無權,是無權的一種形式;其二為權因故消滅后繼續行為;其三為自始至終無權而進行行為。
保險表見制度分析論文
保險表見的概念及立法規定
1、保險表見的概念
關于保險表見的概念,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提法有兩種:一是認為“保險表見就是指保險人雖然沒有得到保險人的授權,超越權或者權終止后與投保人訂立保險合同的行為,只要投保人有理由相信保險人有權,保險人應承擔責任的一種特殊的無權保險”;二是認為“保險表見是指沒有合法授權的人以保險人的名義從事各種保險活動,而其相應的法律后果由保險人承擔的法律行為”。本文認為,第一種說法把保險表見僅適用于保險合同訂立階段而顯得太局限,而第二種說法沒有考慮到投保人的主觀狀態是否為善意且無過失,所以兩種說法都存在不夠完善之處。本文以表見的理論為基礎,從學理的角度將保險表見界定為:所謂保險表見,本屬于無權,但因保險人與無權人之間的關系,具有外表授權的特征,致使善意且無過失的投保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保險權,而與其發生保險業務行為,使之發生與有權相同的法律效果,保險人承擔其相應的保險責任。
2、《合同法》關于表見的規定
在我國新合同法頒布以前的民事立法中,并無表見的明確規定。一般的民事活動,人必須在權限內,以被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其法律后果才由被人承擔。對于沒有權、超越權或者權終止后的行為,只有經被人追認,才承擔民事責任。否則由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我國《合同法》第48條第1款規定:“行為人沒有權、超越權或者權終止后以被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人追認,對被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庇纱丝梢姡蝗藢θ说臒o權行為只有在事后追認才承擔責任。一旦被人予以追認,該無權所訂立的合同自始有效。同樣,被人拒絕追認,因無權所訂立的合同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然而,這還不是完整意義上的法律制度。這種不完整的法律制度為被人逃脫責任留下隱患,為使被人對看似有權而實際無權的行為后果負責,保護交易秩序和相對人的利益,必須在法律上引入表見制度,以便構成完整意義上的法律制度。我國合同法首次正式規定了表見制度,根據規定,因表見而訂立的合同不再是效力待定合同,而是有效合同,對被人直接發生預期后果的法律效力,被人不能以人無權為由而拒絕承擔責任。合同法上的交易安全是交易環境應當有的一種確定狀態,應當獲得法律的肯定性評價。
企業注冊登記一表制實施意見
為進一步提高企業注冊登記工作效率,建立高效、順暢的企業市場準入機制,依據行政許可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意見。
一、內容范圍
“一表制”實施內容,包括企業注冊登記前置事項聯合審批和后置事項“一表通”兩部分。以在市行政服務中心內辦理的審批事項為實施注冊登記“一表制”對象;各縣、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江大橋開發區和三山區在本區域范圍內分別組織實施。
二、運行模式
以市行政服務中心為載體,依托蕪湖市行政審批業務系統,對企業注冊開展前置事項并聯審批和后置事項“一表通”登記服務,實行“綜合咨詢登記、系統傳遞確認、交叉并行審批、信息一表填報、聯合收費發證、全程電子監控”。
三、組織實施
民事立法中市場經濟問題探討論文
前言
市場經濟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市場主體自由地進行商品交換活動,實現各自商品的價值,但僅以當事人自己的行為往往難以適應高度發展的市場經濟,無法充分地享受自由地進行商品交換的權利。應運而生的制度,給當事人以分身之術,使得他們能夠更廣泛深入地參與各種民事活動。但是,作為的伴生物,無權的存在則危害了交易的安全和各方當事人的利益。在大量的無權中,相對人往往并無過錯,如一概否定無權的效力,將其后果歸諸無權人,則勢必損害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失之公平,同時也將損害制度之信用,表見更是制度趨于成熟的標志。表見的法律價值不僅在于能夠更充分發揮的作用,還在于它有利于保護善意第三人利益,有利于維護社會交易安全。表見制度的廣泛適用,表現了現代民事立法對于社會交易安全的重視,也表現了民法對權益保護從個人本位向社會本位轉化的發展趨勢。我國的《合同法》已經明確規定了表見制度。
一.表見的概念及其表現形式
(一)表見的產生及其概念
表見制度始于大陸法系的德國,但1896年《德國民法典》并沒有明確使用表見概念,僅僅是該法典第70-172條規定了被德國民法學者認為是表見的三種情形。真正明確使用表見概念的是我國臺灣以及日本民法。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典第169條規定:“表見,因自己之行為表示以權授予他人或知他人表示為其人而不為反對之表示者,對于第三人應付授權之責任?!比毡久穹ǖ涞?09條規定:“表見,對于第三人表示授予他人以權意旨者,與權范圍內就其他人與第三人之間實施的行為,負其責任?!庇⒚婪ㄏ祰遗c表見相類似的概念稱為不容否認的或者叫做禁止反言。它是指善意或合理的第三人基于人所具有的表面授權與人的行為,則被人不得以未經實際授權予以否認,則應當承擔不容否認的的責任。由此可見,大陸法系的表見與英美法系的不容否認在目的和宗旨上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維護交易安全和善意第三人的利益,都體現了現代民商法由靜到動的走勢,以犧牲靜的安全為代價以謀求社會交易安全,但兩種制度之間也是有差別的,按照英美法系的不容否認制度,他們認為是因為外表授權而產生權,使被人承擔行為的法律后果,而根據大陸法系表見制度,并不承認權的產生,而僅僅是根據法律的擬制使表見發生有權的法律效果,表見本質上仍屬于無權,行為人并未獲得權。
在我國關于表見的概念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為有權說。此種觀點認為表見是指被人雖未對行為人進行明示的授權,但行為人卻以被人名義與第三人實施民事行為,第三人基于善意且客觀上存在充分理由相信行為人具有權,則被人應就行為人的行為后果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一種法律制度。持此種觀點的學者認為:表見人的權,不是通過本人明示的意思表示產生的,而是行為人通過本人默示的授權而取得人的資格。因此,表見應視為有權。筆者認為衡量一種法學觀點是否符合社會利益,首先應從立法本意上去考慮。表見制度的本意是要保護交易的安全,而上述觀點實際賦予行為人一種特權,這種特權使被人不得不承擔行為人以被人名義實施的一切民事法律行為的民事責任。即使這種行為超越了行為人的權,而且被人不得就因此產生的損失向行為人追索,這僅僅是因為被人對行為人的行為未加否認。這種觀點只注意了對善意第三人的保護,忽視了對被人的救濟,使被人處于極為不利的地位,違背了表見制度的立法本意。另一方面,衡量一種法學觀點是否符合法理應結合相關的法律制度考慮。依上一種觀點,被人以默示方式對行為人授權從而構成了委托,而委托為了穩定經濟秩序,通常以委托合同為基礎和前提,委托合同構成委托的要件之一,因此上一種觀點不妥。
保險制度分析論文
[摘要]制度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是商品經濟社會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在發達國家保險業廣泛采用制度,保險成為最為普遍的保險行為模式。近年來我國也大力推行保險制度,促進了我國保險業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保險引發的問題也日益增多,有些甚至影響保險企業的誠信形象和我國保險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關鍵詞]表見外表授權善意且無過失
世界保險業的發展與完善的保險制度密不可分,在發達國家保險業廣泛采用制,保險成為最為普遍的保險行為模式。保險制度是人們為矯正保險市場交易障礙、增加保險市場交易效率而采取的一種經營形式。保險制度的引入有利于降低保險公司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保險業務在不同地方、不同區域協調發展,依靠中介機構進行銷售及服務是我國未來保險業經營的主要模式。
一方面,保險個人人的高速發展為我國保險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保險業特別是人壽保險業的迅速發展,保險人功不可沒。據《2006年第二季度保險中介市場發展報告》顯示:上半年,全國總保費收入為3080.28億元,保險公司通過保險中介渠道實現的保費收入為2427.78億元,約占全國總保費收入的78.82%,在保險中介渠道實現的保費中,保險個人人實現的保費收入最多,達1421.02億元,占46.13%。另一方面,由于對保險人管理跟不上保險人隊伍的發展速度,由保險引發的問題日益增多,影響保險企業的誠信形象和我國保險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對外表看似有權而實際無權的行為保險公司是否要承擔保險責任?按照《合同法》第49條對表見的規定“行為人沒有權、超越權或者權終止后以被人的名義訂立的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權的,該行為有效”。只要善意第三人有理由相信人有權限,此行為有效,被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表見制度的設立是為了維護交易安全,保護相對人的利益,對保險活動而言,是為了保護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利益,但被人即保險人卻面臨很大的經營風險,從民法的公平原則考慮,如何平衡保險人與投保人之間的利益又成為了我們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保險法>的決定》。表見制度的引入,是此次《保險法》修改中一個引人注目的亮點,被有關人士稱為“新《保險法》將在規范市場、培育誠信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突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