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種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9 06:51: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病種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按病種付費與病種成本核算研究
摘要:現階段隨著醫療衛生體制的健全,結合新醫改工作推進,按病種付費方式得到了一定推廣。現階段醫院重視對上級主管部門制訂的政策法規的落實,控制醫療費用的支出。本文主要介紹了現階段推行單病種成本核算管理的方法,對于我國按病種付費方式作出了概述,并且提出了四點有效建議,為我國醫療服務質量的提升作出自己的貢獻。
關鍵詞:單病種;成本核算;醫療規范;按病種付費
如今,隨著我國醫療付費制度的改變,社保部門在醫療衛生體系中的作用不斷增加,按病種付費是現階段完善醫院付費方式的一種較為先進的支付方式,有利于改善醫院亂收費現象。單病種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基于按病種付費理念,將一定時間內的支出進行核算,是目前醫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內容。
一、現階段單病種成本核算管理方法
(一)目標成本法。運用目標成本法是當前醫療體系改革的內在需求,借助目標成本法管理,能夠對醫院投入的醫療資源進行核算,并且對消耗的資源進行補償,通常使用醫療收費與財政補助兩個方式對當前醫院消耗的醫療資源進行補償。(二)作業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是一種先進的成本管理理念,將“成本動因”作為當前作業成本法的核心,在實際應用中,將核算中發生的成本按照作業的消耗量進行分配,能夠對作業鏈中不同的成本之間進行有效區分,對醫療成本進行控制,優化工作流程,能夠提升當前醫院成本管理效率。(三)臨床路徑的病種成本核算。病種測算管理工作一直以來便是一項研究熱點,能夠控制當前醫療費用增多的現狀,尋找合適的管理方法,改革醫院支付制度,將社保部門通過職工參保的方式,為患者支付費用。基于臨床路徑的病種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依據當前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對當前管理中存在的不同消耗進行實際核算,得出標準化的病種管理工作。(四)實際成本法。在當前醫院管理中,采用實際成本法,依據《醫院會計制度》的要求,在實際應用中,將病種作為核算對象,對不同的服務過程中產生的耗費進行記錄和歸集,形成有效的病種成本。該種核算管理方法主要是基于科室全成本核算基礎上的,在實際應用中,與科室成本管理項目一致。目前我院在手工方式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核算病種成本的:①病區成本:由病區折舊費、每床日水電費、人力、其他費用(含印刷、洗滌費、維修費、物業費等)、診療項目成本構成。②藥品成本:病人實際用藥的成本。③醫技項目成本:根據醫技檢查項目的收費額(從his系統的病人清單中查找)乘以各醫技科室上年度的成本費用率(手工測算)計算而來的。④手術麻醉成本:由麻醉醫生與手術護士總耗時人力費、高壓消毒費、不計費的材料費、折舊費、水電費、其他費用組成。⑤醫療風險金。⑥其余需要分攤的成本。
二、我國按病種付費具體應用
病種標準成本核算研究
[摘要]目的:梳理基于臨床路徑的病種成本核算方法,為推行按病種付費提供方法學支撐。方法:結合文獻分析、專家咨詢等方法,對國家公布的臨床路徑進行優化,選取5個病種,采用基于臨床路徑的項目成本疊加法測算其成本。結果:調查的120家醫院中,開展病種成本核算的僅占28.9%;優化后,基于臨床路徑的病種成本模型為:某病種標準成本=(∑必選項目成本×項目數量+∑可選項目成本×權重系數×項目數量)×地區調整因子。結論:臨床路徑是標準化診療流程,以此為前提的成本核算具有可靠、準確的獨特優勢;按勞動相關性分開核算病種成本,有利于提升對醫務勞動的重視;同時,需持續優化臨床路徑的管理和方法。
[關鍵詞]臨床路徑;病種成本核算;標準成本
病種成本的核算方法主要有兩類,分別是實際成本核算法和標準成本核算法。前者基于病種實際發生的消耗測算成本;后者通常在確定標準臨床路徑的前提下,通過項目疊加法計算病種成本。臨床路徑是指醫療機構的多學科專業人員共同制定、針對某一特定疾病或手術的標準化照顧計劃[1]。臨床路徑的思想通常包括4個關鍵要素:對象是針對一組特定診斷或處置,某個ICD編碼對應的病種或某種手術等;臨床路徑的制定是綜合多學科醫學知識的過程;路徑設計要依據住院的時間流程,結合檢查治療的效果,對檢查治療的項目、順序和時限進行規定;其結果是建立一套標準化治療模式,最終達到規范醫療行為、保證醫療服務質量、降低醫療服務成本的目的[2]。目前,國家公布的臨床路徑標準文件分為醫師版、護理版和患者版。其中,醫師版臨床路徑以時間為主線,確定每日診療內容,具體包括:患者一般情況,主要診療工作、重點醫囑、護理工作,變異記錄及原因分析,退出原因及分析,醫護人員簽名[2]。本研究以基于作業成本法的項目標準成本測算為基礎,以臨床路徑為指引,疊加各醫療服務項目成本,計算病種標準成本,以了解醫療成本與補償水平之間的差異,為醫院成本管控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資料來源于國家衛健委公布的臨床路徑,并結合樣本醫院臨床路徑管理規范,以及課題組前期按作業成本法測得的各項目成本。2009—2019年國家衛健委共發衛生經濟研究2020年10月第37卷第10期總第402期注:括號內為項目權重。表15個基于臨床路徑的病種成本布1212個臨床路徑,本研究選取了5個較為成熟的路徑進行探討。1.2研究方法。通過問卷,調查公立醫院病種成本核算實施的基本情況;采用現場調查法,選擇2家三級公立醫院收集成本數據,并進行病種標準成本測算的實證研究;通過專家咨詢,對病種臨床路徑進行優化,使臨床路徑的設計更科學、更合理。1.3核算方法。1.3.1作業成本法核算項目成本。在前期核算中,作業成本法有效梳理了醫療服務流程,從而保證項目成本核算的準確性。按照勞動相關性,直接成本被劃分成勞動相關成本(標準人力成本)及勞動無關成本(包含藥品、耗材、固定資產折舊及維修分攤),間接成本按照相關比例系數分攤。標準人力成本參考《全國醫療服務水平管理規范》(2012版)的人員投入時間,按照社會平均工資的3.3倍計算;藥品及耗材成本主要采用市場調研及參考樣本醫院采購價格確定;房屋折舊成本主要采用樣本醫院房屋建筑實際成本并結合專家咨詢確定。1.3.2項目成本疊加法。項目疊加法以出院病人病案記載的主要診斷和主操作為集合,將該病種實際發生的多個項目成本進行疊加,加上通過市場調研得到的實際發生藥品成本和單獨收費的衛生材料成本,形成該病種的總成本[3,4]。運用項目疊加法需要以項目成本核算為基礎。1.3.3病種臨床路徑中可選醫療服務項目的確定。臨床路徑確定了標準化的診治流程,但根據患者個體差異,選擇的醫療服務項目會存在一些差異,因此某臨床路徑通常包括“必選”醫療服務項目和“可選”醫療服務項目。本研究提取了樣本醫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進入臨床路徑的病例數據,分析病種臨床路徑中各醫療服務項目的使用概率,作為該醫療服務項目在樣本病種中的成本權重系數。其中,“必選”項目出現的概率為100%;“可選”項目出現的概率為0~100%。由此,基于臨床路徑的病種成本模型為:某病種標準成本=(∑必選項目成本×項目數量+∑可選項目成本×權重系數×項目數量)×地區調整因子。
2結果及分析
公立醫院病種成本管理現狀
[摘要]隨著醫改的進一步推進,全面實施藥品零差率,政府下達降低人均費用、藥占比、材料比等指標,公立醫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經營管理新挑戰,強化成本管理意識,多種形式控制醫療運行成本。而廣泛受到關注的病種成本管理,在現階段醫療成本管理體系下,既有積極有效推進醫療成本管理的一面,也客觀存在著數據采集、數據歸集以及成本運用上存在著現實問題,需要在不斷地在醫療變革中得以完善。
[關鍵詞]公立醫院;成本管理;病種成本
公立醫院成本管理是深化衛生改革的需要,可以促使醫院加強經濟核算,促進內部管理的科學化、現代化;可以增強醫院員工的成本費用意識,節支降耗,降低服務成本,獲取較大的社會效益;可以增強醫院自身競爭力,使群眾享有優質價廉的醫療服務。在新的醫療體制改革下,如何控制醫療成本是醫院經濟管理中的重要課題,而政府引導的醫療模式和醫療付費模式下的病種成本管理在醫院成本管理中被提到了重要地位。
1醫院成本管理體系
公立醫院根據《醫院會計制度》《醫院財務制度》規定,有自身的成本管理體系,主要還是圍繞著公立醫院成本核算的內容、方法,以及成本的控制、分析與考核等,由財務部門負責具體實施工作,相關部門配合。現行的醫院財務制度中的成本管理體系中則是按成本核算級次,由醫院總成本、科室成本、醫療服務項目成本、病種成本、診次成本和床日成本構成,并在此基礎上核算標準成本、藥品成本和銷售成本等。醫院成本核算意識已逐步形成,以各醫療專業組為成本中心,劃清管理范圍、明確經濟責任進行單獨業績考核,由成本中心負責人(科主任)進行領導,用醫院提供的所需資源,受命完成醫療任務。成本核算過程中的醫療成本明細賬、藥品成本明細賬、輔助業務成本明細賬、管理費用明細賬等為醫院全成本核算提供基礎數據。
2病種成本管理現狀
甲醫院單病種付費成本核算探究
摘要:隨著醫療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成本管理是醫院必須進行和完善的醫院管理方式之一。為了控制醫療費用的給付,醫保部門對許多病種都開始實行單病種付費。在此背景下,醫院實行單病種成本核算,有利于和醫保機構的按病種付費方式相匹配,有利于節約成本,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甲醫院為研究對象,分析其進行單病種成本核算的方法。
關鍵詞:單病種成本核算;案例研究
一、單病種成本核算概述
單病種是指不會產生并發癥的單一的疾病,通常包括剖宮產、膽囊炎、非化膿性闌尾炎等。單病種在醫療保險政策中是一種付費方式,指對于一部分的疾病診斷實行按病種付費。單病種付費就屬于后付制的一種方式,由參保人員自付額和醫保基金支付額兩部分構成。參保人員自付額部分在患者出院時自行繳納,醫保基金支付額部門則先由醫院記賬,然后再與醫保部門結算。單病種付費下的醫保基金支付額只與病種付費標準有關,而與醫院的實際收取的醫療費用無關。單病種成本核算以單純的、少多發病的疾病作為核算對象。在核算過程中,它需要分類、歸集和分配病人在住院過程中發生的,與該病種有關的所有費用,然后計算出病種成本。單病種成本核算的核算單元是選定病種,類似于單一產品的生產成本,涵蓋了住院病人從門診檢查、診斷、住院手術、術后護理治療到出院的全過程,最終計算出其實際發生的成本。單病種成本核算方法包括:實際成本法、目標成本法、作業成本法以及基于臨床路徑的單病種成本核算。
二、甲醫院基本情況介紹
甲醫院是江蘇一所以甲狀腺病和糖尿病為主的二等甲級專科醫院,自2017年11月起試運行按病種付費,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甲醫院有3個病種實施按病種付費,分別是: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良性腫瘤和甲狀腺惡性腫瘤,結算標準是10000元,10000元和16200元。2018年1-4月共發生352例病種病例,總收費為4686545元,醫保病種結算標準為4325000,超支了8.36%,說明了有361545萬多的費用不能得到社保基金的補償。其中,甲狀腺惡性腫瘤手術最多,共228例,它的兩個項目甲狀腺癌根治術和甲狀腺癌擴大根治術的平均收費都超過了結算標準,不過甲狀腺癌擴大根治術的超支比例較大。結節性甲狀腺腫手術發生104例,超支了14.06%,是3個病種中超支比例最大的。甲狀腺良性腫瘤發生次數最少,只有20例,超支比例是8.46%。2018年1-4月甲醫院實施的3個病種的平均收費標準都超過了病種結算病種,說明甲醫院在按病種收費方面需要進行控制和改進,特別是結節性甲狀腺腫,它占了病例數的30%,但是超支比例也是最高的,為14.06%。2017年,甲醫院實際開展結節性甲狀腺腫手術578例,平均費用為11979元;甲狀腺良性腫瘤手術74例,平均費用為12337元;甲狀腺惡性腫瘤手術1469例,平均費用為16211元。與2017年相比,自2018年實行按病種付費后,甲醫院的3類病種的平均收費都有所降低,分別為11406、10846和14400。其中,甲狀腺良性腫瘤的降低比例最多,為12.09%;而結節性甲狀腺腫的降低比例最小,為4.78%;甲狀腺惡性腫瘤的下降比例居中,為11.17%。由此可以看出,實行按病種付費以來,甲醫院已經有意識地開始降低病種收費,但仍有改進的余地,特別是計劃實施的基于臨床路徑的按病種收費方式,病種診療的臨床路徑要在規定模式下進行,會對甲醫院的按病種收費有更積極的影響。
公立醫院實行按病種收費研究論文
摘要:了解影響醫院出院人數的主要因素,為加強醫院管理提供依據。方法應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匯總2000~2007年影響醫院出院人數的因素進行分析。結果8年來醫院出院人數累積增長了113.77%,與之密切相關的開放床位數、醫務人員數和病床周轉率也分別增長了39.65%、25.27%和21.51%。結論影響醫院出院人數的主要因素為平均開放床位數、醫務人員數和病床周轉率。
關鍵詞:出院人數灰色關聯分析影響因素
灰色關聯分析方法,是根據因素之間發展趨勢的相似或相異程度,亦即“灰色關聯度”,作為衡量因素間關聯程度的一種方法。灰色系統理論提出了對各子系統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的概念,意圖透過一定的方法,去尋求系統中各因素之間的數值關系。因此,灰色關聯度分析對于一個系統發展變化態勢提供了量化的度量,非常適合動態歷程分析。灰色系統理論是由武漢華中大學教授鄧聚龍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該理論已廣泛應用于眾多領域,在醫學領域也得到了逐步的應用。
出院人數是醫院一項既反映醫院醫療質量和管理水平、同時又能體現醫院運行效率和經濟效益的統計指標,它受到醫療市場競爭和醫院內部管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本文應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對出院人數產生影響的反映醫療質量和效率的部分指標進行關聯分析,通過分析、評價,定量地反映出它們對出院人數的影響程度,為醫院管理者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來源
本文資料來源于某院信息科2000~2007年醫院工作年報。
醫院病種成本管理體系建設措施
摘要:隨著新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公立醫院迎來了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發展局面,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公立醫院需要以新醫改體制為指引,結合“十三五”規劃創新和優化醫院管理模式和方法。病種成本管理體系也是在這一發展背景下產生的,該管理模式主要利用經濟杠桿來提升醫院的醫療質量和內涵,以此來降低患者醫療費用及醫院運行成本,從而充分發揮公立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新醫改;醫院;病種成本管理;管理體系;創新
醫院為了實現穩定發展目標,需要進一步提升內部管理水平,并在現有基礎上完善和優化運行機制。因此,本文結合新醫改背景下醫院病種成本管理體系創新的關鍵點進行分析,并深入探討其內容與具體應用,希望能夠為提高公立醫院管理水平奠定基礎,為促進醫院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一、新醫改背景下醫院病種成本管理體系創新的關鍵點
(一)建設財務數據庫
醫院想要更快、更好的適應新醫改環境,就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構建財務數據庫。在數據庫構建過程中,醫院需要將人力資源、醫療業務、成本核算等多種系統進行整合,進一步完善和優化醫院業務系統,在保證醫院數據準確、完整的同時,實現數據共享目標,使財務數據庫成為醫院各業務開展的“活”資源。在此基礎上,醫院還應構建一體化財務管理體系,將成本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充分發揮二者協調作用,為醫院轉型和改革奠定良好基礎。具體來說,就是將醫院預算管理作為引導,將預算管理結果與成本管理、評價等內容相結合,保證醫院成本始終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同時為醫院經濟決策提供準確依據。與此同時,醫院還用構建手術室二級庫材料管理平臺,為醫院臨床醫護人員診療工作奠定基礎,使其能夠結合平臺給出的耗材信息和標準規則,進一步規范診療行為。
重大疾病醫保下的農村醫療制度論文
1資料來源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國家衛生計生委、各省級政府相關部門的官方機構網站,主要檢索2010年3月-2013年11月出臺的新農合重大疾病保障政策實施方案及相關意見,同時收集各省(市、自治區)衛生廳(局)上報的新農合大病保障工作匯報材料和相關統計報表。截止2013年11月,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新農合大病保障實施方案全部納入研究,天津市未檢索到本研究相關的大病保障政策文件,故未納入分析。
1.2研究方法
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匯總、整理、分類,數據資料采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運用描述性統計和對比分析方法,從實施方案出臺時間、試點病種數量、定點醫療機構級別的確定、醫療費用支付與補償辦法、救治申報程序與費用支付模式、管理與保障措施6個方面,對各省(市、自治區)新農合大病保障政策的主要內容和做法特點進行比較研究。
2結果
醫院醫保付費方式改革對醫院管理的影響
一、推行單病種付費方式改革對醫院管理的影響
1.推行單病種付費方式改革能有效控制醫院醫療費用總額,降低藥品收入比例。由于當前縣級醫院采用的按服務項目付費方式屬于后付制付費方式,這種付費方式服務價格定價困難,容易刺激供方誘導需求的行為。藥商通過給醫生回扣、提成等方式,促使醫生向病人開大處方來增加藥品的銷售量,特別是大量使用進口高檔藥、營養制劑、輔助用藥、抗生素等,直接導致醫療費用中的藥占比超高。因此按服務項目付費方式無法很好地約束醫務人員的醫療行為。另一方面,縣級醫院醫療服務定價不合理,比如CT、磁共振等大型儀器檢查收費價格偏高,而診查費、護理費等技術服務收費卻偏低。而按單病種付費方式的收費標準相對于按服務項目付費方式更科學。該種付費方式是根據不同患病者的病情以及每位患病者所屬的疾病分類和等級定額預付的,因此就要求醫生對于患者的治療、藥品的選擇和用量以及各種檢查都要在該病種的費用限額內考慮。由于按服務項目付費方式遺留下了“以藥養醫”的局面依然存在,而受藥品定價虛高等客觀因素的影響,醫院藥品收入比重至今仍居高不下。根據已經實施了單病種付費方式的陜西省人民醫院的數據顯示,醫保實行按單病種付費近8年來,陜西省人民醫院的藥占比在陜西省三級甲等醫院中一直是逐年降低的,從2000年的56%下降到近2年的32%-41%。由此可見,實行單病種付費能夠嚴格限制藥品使用,有效降低藥品費用虛高和藥占比過高的問題。
2.推行單病種付費方式改革能促進醫療機構提高診療水平,幫助醫院加強內部管理。醫院是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專業機構,人才的知識和技術水平在醫院綜合實力競爭中的作用尤為重要。當前采用的按服務項目付費方式會直接誘導醫院只重視尖端設備與醫療器械的購入而忽視人才的引進與管理。高精尖醫療設備的投入能夠為醫院及醫生帶來較好的經濟利益,卻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醫生提高醫療技術的積極性,甚至推諉病人,容易引發醫患矛盾。實行單病種付費后,醫院在收費標準內提供服務,患者的病情也能在限額范圍內得到規范的治療。該種支付方式不僅能夠合理地利用醫療資源,間接促進醫護人員提高醫療技術,增強工作責任心。也能避免醫護人員在診療過程中出現違規現象,有助于醫院提高內部管理水平,規范醫務人員的醫療服務行為。
3.推行單病種付費方式改革有利于醫院加強成本控制。由于單病種付費方式要求醫院只能在該病種的限價內收費,超出部分必須由醫院來承擔,因此對于該病種的整體治療方案都要求醫院仔細考量。該種付費方式能在保證患者享受到優質診療服務的基礎上,同時確保醫院的基本運營成本。
二、關于單病種付費方式的實施
目前,單病種付費方式的實施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單病種限價付費制度,二是單病種定額付費制度。對比兩種制度,對于縣級醫院來說,想要獲得更好的效益就必須有效、合理地控制醫療費用,諸如采取提高診療技術、縮短平均住院天數、減少不必要的耗材使用、規范住院檢查項目等手段。由于單病種限價付費制度是根據醫院歷年來的統計數據,測算、制訂出每一種常見疾病的平均醫療費用來作為單病種治療的最高限價。因此該種付費制度的某些作用機理就會顯現出一些漏洞。當病患的實際醫療費用低于最高限價時,出于利益動機,一些縣級醫院會設法通過增加檢查項目等方式使費用貼近限額標準,例如磁共振、CT、彩超等大型儀器設備檢查。雖然這一系列舉措增加了醫療收入,但在同時也提高了醫療成本。因此,從根本上來說,單病種限價付費制度并不能有效地幫助醫院實現成本管理。相比而言,單病種定額付費制度要求患者在入院時將自付費用一次結清,遵循“超出不補,結余不退”的原則,能夠很好地規避或降低誘導需求,在幫助患者降低醫療費用的同時,間接地控制醫療成本的上漲。需要注意的是,實行單病種付費方式對于定額結算標準的測算應符合當地醫院的實際情況。不同地區的醫院有不同的財務狀況,定額結算的標準也不一樣。以2011年鄂州市中心醫院單病種付費情況調查為例,數據顯示803名按臨床路徑治療的病人中,有262人的實際人均住院費用高于結算標準,有541人的實際人均住院費用低于結算標準。而該醫院19個可供比較的病種中,有10個病種的結算標準高于2010年的平均費用,有5個病種的結算標準與2010年的平均費用基本持平,4個病種的結算標準低于2010年的平均費用。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科學地測算定額結算標準對于醫院實行單病種付費方式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制定出的定額標準與臨床客觀實際差別較大,就無法起到通過該種醫保支付方式控制醫療費用的目的。因此,制定單病種定額付費結算標準應該要從實際出發,在衛生管理部門制定的規范化臨床路徑的基礎下,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醫院的實際情況(醫療技術水平和診療設備等),既要防止定額標準過低,也要避免定額標準虛高。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辦法
為了完善我縣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制度,合理使用衛生資源,縣合管委決定對部分特殊病種實行門診費用補償,為規范特殊病種的門診醫療費用補償管理,根據我縣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一、享受特殊病種門診補償的條件
患特殊病種的疾病,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申請門診醫療費用補償。
1、必須是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
2、患特殊病種目錄所列疾病〈見附件一〉。
3、病程較長,喪失自理生活能力,需連續治療、長期服藥或達到相關診斷標準。
剖析大蒜病蟲害防控應對措施
摘要:介紹了大蒜主要病蟲害葉枯病、干腐病、紫斑病、灰霉病、菌核病、病毒病、根蛆、蔥薊馬、蚜蟲等的危害特點,總結了其防治措施,以供大蒜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大蒜病蟲害;危害特點;防治措施
近年來,隨著蔬菜種植面積的逐年擴大、耕作制度及栽培生態環境不斷變化,大蒜植株的抗性逐年降低,大蒜病蟲害的發生產生了新的變化,某些病蟲呈急劇上升趨勢,加劇了對大蒜的危害,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據調查分析,病蟲對大蒜的危害一般損失率達20%~30%,嚴重年份及地塊可以達到50%以上,甚至更高。現將大蒜田主要病蟲及其防治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一、大蒜田主要病害及危害特點
①葉枯病。系真菌性病害,常與霜霉病或紫斑病混合發生,侵染已經衰弱的植株,主要危害葉或花梗。葉片發病初期從葉尖出現花白色小圓點,擴大后呈不規則或橢圓形,表現為灰白色或灰褐色,病部產生黑色霉狀物,嚴重時病葉枯死,病害向葉莖蔓延,由植株下部向上擴展;花梗受害,癥狀與葉相似,易從病部折斷,最后病部產生許多黑色小粒點,嚴重時不能抽薹。②干腐病。大蒜干腐病在生育期和貯藏運輸期可發生,尤其是在貯運輸期發生嚴重。生育期發病初期,從葉尖開始迅速枯黃,根部腐爛,切開鱗莖基部可見病斑向內向上蔓延,呈半漬狀腐爛。貯運輸期發病,多從蒜根部發病,蔓延至主鱗莖基部,使蒜瓣變黃褐色、干枯,病部可產生橙紅色霉層。③紫斑病。在田間主要危害葉片和蒜薹。貯運輸期間危害鱗莖。田間發病病斑多從葉尖或花薹中部開始發生,初為白色小病斑,稍凹陷,中央微紫色,擴大為橢圓形至紡錘形、病斑為黃褐色。濕度大時,病斑上面產生黑色霉狀物常形成同心輪紋,易從病部折斷。貯運期間鱗莖受害,常從鱗莖頸部開始變軟腐爛,呈深黃色或紅色。④灰霉病。主要危害葉片。葉片病斑為長橢圓形,初呈淺褐色,后變為灰白色。濕度大時,病斑上密生較厚的灰色絨霉層,致使葉片變褐或呈水漬狀腐爛。貯藏期間,蒜頭會繼續發病,蒜瓣干枯,表面長出灰霉。⑤菌核病。主要危害大蒜莖基部,發病初期病部水漬狀,以后病斑變暗色,潰瘍腐爛,發出酸臭味。濕度大時,病部表面長出綿毛狀菌絲。后期病部形成不規則的黑褐色菌核。⑤病毒病(花葉病)。植株矮小,根系發育不良,葉片出現黃色條紋、扭曲、開裂、折疊,葉尖干枯,不抽薹或抽薹后蒜薹上有明顯的黃色斑塊。貯藏期間可繼續發病,表現為蒜瓣僵硬。
二、主要害蟲及危害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