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集團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9 01:32: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電氣集團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電氣集團

電氣集團和共青團工作匯報材料

*年是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化改革、持續發展、和諧穩定的重要一年。集團青年工作和共青團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新的形勢下,集團團委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集團黨委和團市委的工作要求,圍繞集團發展戰略,著眼于共青團凝聚力建設,從思想教育、人才培養、人才凝聚、組織建設四個方面入手,推進集團青年工作和共青團工作,努力在服務大局和服務青年上體現作為,為實現集團的戰略目標發揮青年的聰明才智。

一、加強思想教育,提高青年政治素質

1、開展青年職工隊伍狀況調研

上半年,配合集團黨委開展了大規模的職工隊伍狀況調研,集團團委召開了青年座談會和訪談會,匯總和分析有關青年大學生的調研數據,圍繞青年大學生群體的思想狀況、生存狀況和工作狀況進行了研究,并撰寫了《上海電氣青年大學生群體思想狀況調研》調研報告,在集團黨建工作研討會上。調研報告還呈送團市委研究室,被編發為“上海青年動態”第7期。下半年,集團團委根據青年工作面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了5方面課題調研,涉及青年技術工人培養、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大學生婚戀問題、大學生住房問題、外來務工人員凝聚等。

2、樹立優秀青年典型

評選表彰上海電氣“十佳青年標兵”、“青年崗位能手”等,發現、培養和舉薦了一批各領域的優秀青年典型,宣傳青年先進事跡,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激發團員青年刻苦學習、崗位成才的動力,營造了“趕有榜樣、學有標兵”的良好氛圍。

查看全文

電氣集團十二五教育經驗交流

電氣集團黨委環繞市委全會提出的“立異驅動、轉型開展”的要求,依據“十二五”時期電氣“變革進入攻堅階段、財產進入提拔階段、開展進入探究階段、治理進入立異階段”的新狀況,以“再次創業”為主題,具體啟動了以十二五規劃為首要內容的情勢義務教育運動,一致思維,凝心聚力,推進集團轉型開展。

本次情勢義務教育運動旨在深化貫徹落實科學開展觀,以“立異驅動、轉型開展”為動力,環繞電氣集團“完成經濟開展方法、集團管控形式和運轉機制兩個計謀改變,打破技能才能、動力機制兩個開展瓶頸,力爭十二五末進入世界五百強”的目的,指導干部職工把思維一致到“再次創業”上來,容身崗亭,奮力拼搏,為“再次創業”起好步、見實效做奉獻。

為了包管情勢義務教育的結果,集團黨委專門編寫了“再次創業”情勢義務教育宣傳提綱,回憶十一五時期電氣獲得的首要成果,剖析十二五時期電氣面對的情勢,論述“振奮精力,解放思維,改變開展方法,對峙又好又快開展”的“再次創業”指點思維,解讀十二五的開展愿景、開展目的、總體思緒、首要目標和重點義務,明白了2011年的重點任務和要求;還編纂了簡略清楚明了的《電氣集團“十二五”開展規劃摘要》,便于底層企業宣傳進修。

在情勢義務教育的方法上,電氣集團黨委也進行了立異性的測驗,在因循以往黨委中間組進修、指導干手下底層宣講、黨員組織生涯、班組進修、指點申報等宣布道育方法的還,電氣黨建網還開設了“創先爭優—再次創業”專欄,還提煉了14條振奮人心、瑯瑯上口的“再次創業”宣傳標語,設計了一系列具有電氣特征、視覺沖擊力強的宣傳海報,要求企業制造成橫幅、口號、路牌等,掩蓋員工首要運動區域,時辰鼓勵員工投身“再次創業”,力爭崗亭立功,為完成集團十二五計謀目的而奮力拼搏,營建濃重的“再次創業”氣氛。

自情勢義務教育運動啟動以來,電氣集團各底層單元連系531規劃的落實,疾速制訂了情勢義務教育專項方案,充沛運用各類言論宣傳東西,經過開設專欄、指導訪談、專家解讀、系列報道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開情勢義務教育,廣闊指導干部帶頭展開主題宣講,深化底層為職工群眾解疑釋惑,使企業的目的義務家喻戶曉,為電氣“再次創業”起好步、見實效供應了思維包管。

查看全文

電氣集團青年工作和共青團工作總結匯報材料

*年是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化改革、持續發展、和諧穩定的重要一年。集團青年工作和共青團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新的形勢下,集團團委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集團黨委和團市委的工作要求,圍繞集團發展戰略,著眼于共青團凝聚力建設,從思想教育、人才培養、人才凝聚、組織建設四個方面入手,推進集團青年工作和共青團工作,努力在服務大局和服務青年上體現作為,為實現集團的戰略目標發揮青年的聰明才智。

一、加強思想教育,提高青年政治素質

1、開展青年職工隊伍狀況調研

上半年,配合集團黨委開展了大規模的職工隊伍狀況調研,集團團委召開了青年座談會和訪談會,匯總和分析有關青年大學生的調研數據,圍繞青年大學生群體的思想狀況、生存狀況和工作狀況進行了研究,并撰寫了《上海電氣青年大學生群體思想狀況調研》調研報告,在集團黨建工作研討會上。調研報告還呈送團市委研究室,被編發為“上海青年動態”第7期。下半年,集團團委根據青年工作面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了5方面課題調研,涉及青年技術工人培養、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大學生婚戀問題、大學生住房問題、外來務工人員凝聚等。

2、樹立優秀青年典型

評選表彰上海電氣“十佳青年標兵”、“青年崗位能手”等,發現、培養和舉薦了一批各領域的優秀青年典型,宣傳青年先進事跡,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激發團員青年刻苦學習、崗位成才的動力,營造了“趕有榜樣、學有標兵”的良好氛圍。

查看全文

基層黨建專項調研報告之三

“十五”期間,電氣集團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聚焦新技術裝備,堅定地走創新和發展之路,取得了豐碩成果。2005年銷售產值達606億元,同比增長25.2%,工業總產值首次實現年增100億元的目標。當年,集團獲得各類科技獎項37項,并連續創下了“多個第一”的優異成績:重型燃氣輪機在國家第二捆9臺F級燃氣輪機項目中奪得了第一標;軌道交通設備贏得了第一批128輛大車合同;重工產業制造成功了國內第一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船用曲軸;電站集團首次進入國際電站設備總承包市場,與越南電力總公司簽訂了9億美元的合同。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近幾年,電氣集團黨委抓住機遇,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實施“科教興市”主戰略中,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立足機制體制創新、聚焦核心產業發展,自主創新的步伐明顯加快。

一、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實施人才強企戰略

上海電氣集團作為裝備制造業最大的企業集團,必須在同行業中發揮“領頭羊”的作用,更好地擔負起國家脊梁的使命。近幾年,集團黨委通過黨委中心組學習、領導干部務虛會等形式,統一認識,形成共識:要加快自主創新的步伐,關鍵要有強有力的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在產業發展中,集團黨委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的方針,實施人才強企戰略,以自主創新為重點,不斷強化人才管理機制。堅持“給想干事的以人機會,給能干事的人以舞臺,給干成事的人以激勵”的用人導向。一是落實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責任。把“研發投入比率、新產品占銷售額比率、‘三高’人員比率”列為企業把手的重要考核指標。二是制定鼓勵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有關政策規定,對高端科技人才的引進和使用給予優惠措施。三是設計多軌道的職業發展機制。確立“人人可以成才”的理念,教育激勵職工崗位成才,建立多元化的員工職業發展軌道。四是制定集團重大科技創新獎勵條例和職工合理化建議獎勵條例。設立“重大科技創新獎”,對評選出的重大科技成果科研團隊給予最高100萬元的獎勵。五是加快各類人才儲備。加大招聘應屆在學生的力度,建成電氣發展的人才蓄水池,引入所需各路人才。

二、領導重視、責任到位,立足創新體系建設

集團黨委對科技創新工作,分工明確,責任到位。要求領導班子成員對實施“科教興市”主戰略承擔相應職責。黨委書記、董事長作為第一責任人,負總責。重點抓黨的建設、科技創新總體戰略的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產業戰略布局、產業領軍人物。黨委副書記、總裁負責重大戰略決策組織實施、綜合協調,核心產業的戰略發展,科教興市重點項目的推進,重大發展瓶頸的突破。黨委領導班子其他成員按照分工,做好分管領域的科技創新工作。

為了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電氣集團黨委采取多項措施,著力于創新體系的建立。一是創新戰略目標。電氣集團提出實現“國內一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制造業大集團發展目標,與當代世界裝備業領先的西門子、GE公司對標,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力爭突破式提升、跨越式發展、集約式做強。二是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集團2005年科技投入占銷售比率達到4%以上。2005年電氣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募集的資金主要用于發展核心產業新技術的研發。三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集團強化以中央研究院為核心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提高集團科技創新的能力。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重點研究集團產業和科技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共性技術、關鍵性技術和前瞻性技術。近幾年,集團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2005年集團完成專利申請430項,其中發明專利111項,實用新型專利199項,外觀專利120項;獲得各類科技獎項37項,其中獲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7項,13項新產品已通過2005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的評審。四是創新技術裝備。集團堅持抓住技術裝備這一研發重點,通過創新、一體化和變革生產組織形式包括產業結構等舉措,積極推動核心產業的發展。2005年7月臨港重型裝備制造基地的建設,使臨港基地成為代表中國先進裝備制造業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五是注重產學研合作。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手段來提升電氣產品的能級。上海電氣這幾年加大了與中科院產學研合作。2002年以來,雙方在電站設備、交通運輸設備、環保設備、工業自動化、微電子等領域,開展了三批“高技術與產業化”合作項目,取得了重大成果。已通過鑒定或驗收的30個合作項目,都是中國科學院相關研究所提供成熟的先進技術,重點突破了企業關鍵技術或實現了產業化。通過雙方的密切合作,共為企業解決了幾十項關鍵技術,獲得或正在申請發明和新型實用專利28項,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裝備產品,新技術覆蓋產品合同達110億元,利稅18億元,取得了顯著績效。

查看全文

制造業人力資源問題及策略探討論文

摘要:制造業人力資源建設在企業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過程中具有引領、示范、推動、凝聚作用。要把知識與技術創新體系和人力資源建設和人才培養培訓體系緊密結合,為企業培養培訓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提供知識和智力支撐。

關鍵詞:人力資源制造業人才培訓

一、上海電氣人力資源基本狀況

上海電氣集團共有企業387家,其中資產管理公司277家、有限公司103家,總公司下屬7家。

集團共有職工114709名,其中,在崗職工為74584名。所屬企業中,資產管理公司擁有職工68211名,其中32899名職工在崗;有限公司擁有職工45467名,其中40654名職工在崗。

在崗職工中,有專業技術人員共18221名,占職工總數的24.43%;有技術工人35535人,其中技能人才33139名,占職工總數的44.43%。根據電氣集團人力資源分類統計表,在崗勞務工用工總數13480人。集團在崗職工中,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職工1277名。占專業技術人員的7%,占在崗職工的1.7%,職工的學歷學位層次有待進一步提高。集團共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938名,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10.6%,占在崗職工的2.6%。集團共有高級技師202名,技師1685名,兩者分別占技術型人才的0.6%和5.1%,占在崗職工的0.3%和2.3%,技師、高級技師占技術型人才比例為5.7%,占技術工人比例為5.3%,占工人(含勞務工14066人)比例為3.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人才比例為24.4%,占技術工人比例為22.74%。

查看全文

裝備制造業人力資源現狀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人力資源制造業人才培訓

論文摘要:制造業人力資源建設在企業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過程中具有引領、示范、推動、凝聚作用。要把知識與技術創新體系和人力資源建設和人才培養培訓體系緊密結合,為企業培養培訓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提供知識和智力支撐。

一、上海電氣人力資源基本狀況

上海電氣集團共有企業387家,其中資產管理公司277家、有限公司103家,總公司下屬7家。

集團共有職工114709名,其中,在崗職工為74584名。所屬企業中,資產管理公司擁有職工68211名,其中32899名職工在崗;有限公司擁有職工45467名,其中40654名職工在崗。

在崗職工中,有專業技術人員共18221名,占職工總數的24.43%;有技術工人35535人,其中技能人才33139名,占職工總數的44.43%。根據電氣集團人力資源分類統計表,在崗勞務工用工總數13480人。集團在崗職工中,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職工1277名。占專業技術人員的7%,占在崗職工的1.7%,職工的學歷學位層次有待進一步提高。集團共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938名,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10.6%,占在崗職工的2.6%。集團共有高級技師202名,技師1685名,兩者分別占技術型人才的0.6%和5.1%,占在崗職工的0.3%和2.3%,技師、高級技師占技術型人才比例為5.7%,占技術工人比例為5.3%,占工人(含勞務工14066人)比例為3.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人才比例為24.4%,占技術工人比例為22.74%。

查看全文

裝備制造業人力資源現狀試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人力資源制造業人才培訓

論文摘要:制造業人力資源建設在企業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過程中具有引領、示范、推動、凝聚作用。要把知識與技術創新體系和人力資源建設和人才培養培訓體系緊密結合,為企業培養培訓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提供知識和智力支撐。

一、上海電氣人力資源基本狀況

上海電氣集團共有企業387家,其中資產管理公司277家、有限公司103家,總公司下屬7家。

集團共有職工114709名,其中,在崗職工為74584名。所屬企業中,資產管理公司擁有職工68211名,其中32899名職工在崗;有限公司擁有職工45467名,其中40654名職工在崗。

在崗職工中,有專業技術人員共18221名,占職工總數的24.43%;有技術工人35535人,其中技能人才33139名,占職工總數的44.43%。根據電氣集團人力資源分類統計表,在崗勞務工用工總數13480人。集團在崗職工中,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職工1277名。占專業技術人員的7%,占在崗職工的1.7%,職工的學歷學位層次有待進一步提高。集團共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938名,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10.6%,占在崗職工的2.6%。集團共有高級技師202名,技師1685名,兩者分別占技術型人才的0.6%和5.1%,占在崗職工的0.3%和2.3%,技師、高級技師占技術型人才比例為5.7%,占技術工人比例為5.3%,占工人(含勞務工14066人)比例為3.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人才比例為24.4%,占技術工人比例為22.74%。

查看全文

關于企業黨組織隸屬關系的調查情況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黨的建設怎樣與時俱進,怎樣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服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建立一個科學、合理、又有利于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新的黨組織隸屬關系。帶著這個課題,我們對本系統黨組織的隸屬關系進行了調查,并提出一些想法,供有關部門和領導參考。

一、電氣集團總公司系統黨組織隸屬關系的基本狀況

*電氣(集團)總公司黨組織的隸屬關系,已經形成多樣化。大致有三大類四種情況:

第一大類:資產關系與黨組織關系相統一的。即,既管資產,又管黨組織。這主要是一大批原來機電工業管理局管理的單位,在機電工業管理局轉制為電氣集團總公司后,成為二級子公司或三級子公司。黨組織的管理工作比較順。

第二大類:資產關系、黨組織關系相分離的。這大致有四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總公司在本市投資比較大的集團(投資比例占50%以上),但黨組織不隸屬于投資方。這些單位主要有*機械設備成套(集團)有限公司、*長江計算機(集團)公司等2家單位,其黨組織關系仍然在市工業黨委,由工業黨委管理,工團關系仍由市總工會和團市委管理。

查看全文

加強黨的建設推進國企改革發展

黨的十七大明確指出,要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近年來,集團黨委在推進國企改革發展中加強黨的建設,通過加強黨的建設促進國企改革發展,使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這家上海大型國有企業集團、我國裝備制造業大型企業集團的活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

一、統一領導班子思想,堅定改革信念,明確改革方向

2006年8月,市委市政府調整了上海電氣領導班子。集團黨委組織班子成員把“深入實際抓調研、貫徹科學發展觀”作為班子建設的著力點,實行每半年一次的課題調研制度。兩年來,先后組織了30個課題研究,班子成員“想大事、明大勢、謀大局”,統一思想認識,推進改革發展。

一是形成了集團改革發展的新思路。大家認識到:上海電氣要推進科學發展,必須對集團的現狀有一個清醒認識。電氣集團內部差異性很大,長期形成的“小而散”的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與寶鋼、上汽集團相比,主業集中度、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差距相當大。面對產業門類眾多的客觀現實,我們既不能追求門類齊全,也不可能變成單一產業,一定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借鑒西門子、GE的經驗,建設產業集團,做強做大主業。首先抓好10個左右行業集團(電站、輸配電、重工、電梯、軌道交通、印刷機械)建設。樹立三個觀念:國際化觀念、法制化觀念、勤儉辦企業觀念;提高兩個能力:競爭能力、盈利能力。

二是制定了科學的集團產業發展規劃。在社保資金案的負面影響逐漸消除以后,產業集團組建、發展規劃編制工作開始啟動。在推進過程中,我們發現有的產業集團還沒有從傳統思維中走出來,發展規劃成了向上伸手要錢的計劃。為此,我們舉辦了兩級領導班子的十七大精神學習班,明確提出,要防止在一片發展聲中走到老路上去。要堅持科學發展觀,提高發展的健康程度。產業發展規劃要按照“531”的要求,即:五年規劃管方向,三年規劃管投資,當年規劃進預算,每年滾動一次。規劃編制以后,我們又組織業內外專家評審、論證,同時,請上海投資咨詢公司幫助我們對近三年來的重大項目進行后評估,用體制外力量解決體制內問題,使產業發展規劃符合實際,遠近結合,既有前瞻性,又有操作性。

三是加快推進集團內部的改革調整。我們將企業改革、產業整合有機結合起來,聚焦兩大重點,推進改革調整:一是止住出血點。對嚴重虧損、資不抵債,長期消耗國資的出血點,研究分析,采取措施,攻堅克難;二是縮短資產鏈。集團明確,今年基本消滅與集團戰略偏離度很大的四級次以下長期投資企業。集團要求專司整合的資產管理公司進一步成為企業整合的運作平臺、中小企業的管理平臺。重點提高三大能力:增強整合能力,增強中小企業管理能力,增強歷史問題消化能力。今年,我們將清理完成285戶四級次及以下企業。爭取2009年基本完成原電氣下屬的企業大規模、集中進行的企業整合工作,2010年基本完成輕工劃轉企業的整合調整工作。

查看全文

電氣特性網絡管理系統研究

摘要:電氣特性網絡管理系統于2018年4月,通過了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科研計劃課題結題的評審。該系統依托互聯網平臺,實現總公司、鐵路局、站段三級網絡管理,各級管理人員根據權限,能隨時監測、隨時調看測試數據、測試工作完成情況。這套系統不僅能夠自動填寫各種表格,而且能夠自動生成完整的數據庫,完成各種測試數據的相關、歷史圖形、數據的保存,不明原因的信號設備故障的實時監測、實時記錄。集管理、設備測試及設備的綜合電氣特性的測試、分析、判斷、監督于一體。實現測試表格電子化,電氣特性管理工作網絡化,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電氣特性管理工作模式的革命。

關鍵詞:電氣特性;網絡;管理

1電氣特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隨著中國現代化、網絡化建設的不斷發展,鐵路基礎裝備的提升,鐵路運行速度不斷提高,對鐵路運輸安全也相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鐵路信號設備維護工作由維修、中修、大修三部分組成,電氣特性測試工作包含在維修、中修、大修之中。電氣特性參數測試、記錄、分析是電務段的重要工作之一,通過測試,掌握和分析設備運用狀態,指導維護工作,預防設備故障,保證設備正常運用。也是保證信號設備聯鎖關系正確的基本條件之一。只有保證車站信號設備的電氣特性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標準,才能確保鐵路運輸的安全和效率。因此,鐵路總公司對電氣特性管理工作十分重視,每年將其列入電務工作計劃重點。

2電氣特性管理工作的現狀

①電務段的信號設備具有點多線長、設置分散、不間斷運用等等特點,不便于集中管理、不便于現場測試記錄現象,不能正確反映信號設備電氣特性的真實狀況,造成有些設備隱患不能及時反映出來,達不到提前預防的作用。②測試儀器種類繁多,測試方法多種多樣,測試表格多種多樣,測試周期有日測、月測、季測、半年測、年測,即使都測試、填寫了,對于電氣特性的分析,短時間內也很難準確的進行綜合分析判斷。③測試情況,測試分為Ⅰ級測試、Ⅱ級測試和動態測試。Ⅰ級測試由現場信號工區負責,Ⅱ級測試由電務段的電務試驗室負責,動態檢測由鐵路局的電務試驗室負責。根據每個電務段的設備狀況,測試表格有的段多達一百多張,有的段已有幾十張,每張測試表格有十幾項內容。每個項目都要按周期進行測試,每年的電氣特性測試任務不僅繁重而且繁瑣,現有的電氣特性測試、管理工作方法落后,在測試記錄填寫方面、報表的報送方面,都是手工操作,不僅浪費人力物力財力,而且已不適應鐵路運輸事業的高速發展。針對目前電氣特性管理工作的現狀,申報了該項目2017年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研究開發計劃,著力進行開發研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