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特點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4 01:50: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犯罪特點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犯罪特點成因思考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大量基礎建設項目不斷上馬,但因工程建設市場體系還不夠完善,工程建設領域已逐漸成為腐敗的“重實質”,“工程上馬、干部下馬”的現象時有發生,發案率和受處理人數遠超出其他領域,工程質量下降,“豆腐渣工程”增多,給黨和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因此,工程建設領域中的職務犯罪是一種最具危險性的權力腐敗,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真正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本文著重就工程建設領域職務犯罪的特點、成因及對策作些探討。
一、工程建設領域職務犯罪的特點
1、賄賂行為具有團體性和半公開性。工程項目進入有形建設市場,實行招投標后,工程項目不是建設單位個別領導說了算,建設單位發包方的大部分權力轉移到組織招投標的管理部門的手中,賄賂腐敗的對象發生了變化,從集中個人變為多人。由于工程建設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僧多粥少”,加上施工企業不同于工業型企業,不僅客戶少,而且施工周期長,只要能承接一兩項大型施工項目,就能滿足企業全年甚至幾年的生產任務,就能救活一個企業,所以,為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部分施工企業的領導使出渾身的解數,采取各種或公開或隱蔽的手段進行項目攻關。因此出現了“工程一立項,攻關緊跟上,確保君滿意,成功才有望,一旦爭到手,墊資也要上”的不正當現象。如江蘇省交通工程總公司發生的窩串案件中,涉及包工頭張文藝行賄的就超過100萬元,他從事工程包工頭不到十年,成了千萬富翁,正是靠不正當的競爭手段。這種帶有賄賂性質的“攻關”行為,已具有半公開性,成為人人皆知的“秘密”。
2、行賄和受賄數額較大。由于一般建設工程造價少則幾百萬,多則數千萬甚至數十億元,企業為了拿到項目,不惜下大“賭注”。在相互競爭中,水漲船高數額驚人,否則,怕出手太小氣,起不了作用、還白白耗費了錢財和精力。如廣東省交通系統特大受賄窩案,涉嫌受賄人民幣1282.69萬元,港幣149.6萬元、美元2.1萬元。其中原交通廳副廳長李向雷個人收受賄賂62萬元人民幣和1萬美元。
3、職務犯罪具有隱蔽性。工程建設領域的賄賂、回扣等腐敗行為和不正之風名目繁多,如勞務費、信息咨詢費、茶水費等。而且權錢交易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過去主要發生在建設單位發包、材料設備采購等幾個重要環節,表現為送、收好處費、回扣等,實行招投標后則表現為濫用職權,違規操作、弄虛作假、接受賄賂等。上述現象大多數都是“一對一”的私下交易行為,有的還披著合法的外衣,隱蔽性較強。受賄者也精明地采取有第三者在場不收、不是熟人不收、物品無發票不收。有的還以請對方考察為名,游山玩水,吃喝玩樂,實行一條龍服務等等。
4、職務犯罪具有共生性。以被查處的職務犯罪案件看,開始從個體隱蔽作案,逐步向合伙作案轉化,互相勾結,團伙作案的現象增多。在查處案件中,往往會出現查處一案帶出多案、查處一人帶出多人、查處一般干部帶出領導干部,查處違紀的帶出犯罪的,拔出蘿卜帶出泥,窩串案也時有發生。如代號為“5·28”的廣東省交通系統特大受賄窩案,涉及公職人員89人,其中廳級干部4人、處級干部20人,牽涉30多個公路建設管理單位。
職務犯罪特點
一、當前職務犯罪的新特點
(一)大案要案急劇增多。十六大以來的近5年中,全國查處的貪官達20多萬人。過去貪污受賄數萬元可算為大案,而現在犯罪金額在幾十萬元、幾百萬元甚至上千百萬元的屢屢出現,金融界犯罪金額上億元的也不乏其案。如成克杰任職其間單獨或伙同他人收受賄賂款物4000多萬元。浙江第一貪官溫州王天儀收受賄賂180多萬元、美金1萬元、巨額財產來歷不明1400多萬元。
(二)從“高干”到“村官”一樣犯案。如已查處的案件中,有高級領導干部陳希同、王寶森、成克杰、胡長清等;僅2003年,就查處15個部級領導干部,平均每周有一個廳級干部落馬,每天有一個處級干部犯案。有湖南政府原副秘書長王道生,江西紙業集團公司姜和平以及棗陽市原土地局局長章大梁等廳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等案件,這些案件涉案金額均在幾百萬元至上千萬元,他們位高權重,所造成的破壞后果極為驚人。而過去被認為不入“官”流的“村官”也屢犯大貪案。如安徽省隆崗村守業賢參與私分公款31萬元,受賄1萬元。中國“村官”經濟型職務犯罪呈逐年上升趨勢。2003年,浙江省長興縣檢察院立案查處了農村基層干部貪污挪用土地專項資金55件。
(三)窩案串案、團伙作案日增。表現為犯罪分子內部串通、內外勾結、合伙密謀、長期群體作案坑害國家。如廣東湛江走私案、廈門遠華走私案和福州陳凱特大販毒、走私、組織偷渡案中的貪污受賄以及中國華潤總公司下屬的鄒秀海、劉板、楊三合伙挪用公款2.4億元,受賄67.5萬元特大挪用公款案、窩案、串案觸目驚心。其中陳凱案件中的原福州市委常委秘書長方長明因收受巨額賄賂而造成國家的經濟損失1000多萬元之巨。
(四)經濟職務犯罪廣為蔓延。腐敗不但在經濟管理熱點行業,而且在科教文衛等“清水衙門”也不斷出現,教育部門已不再是一塊凈土,貪污、受賄呈現出惡劣蔓延趨勢。教育系統在基建發包、教學設備、物品采購、輔導資料印刷、發行、人事調動、干部任免等環節也屢屢發生職務犯罪。從2004年南京市檢察機關查處的南京中醫藥大學馮小龍受賄案,涉案金額102萬元;南京經濟學院基建辦方慕鈺受賄案,涉案金額155.9萬元,美金2000元;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劉代寧受賄案,涉案金額161.7萬元,美金3000元及實物字畫等幾起重大案件足以說明教育部門經濟職務犯罪的趨勢及其嚴重性。
(五)國企領導犯罪突出,國有資產流失嚴重。由于國企體制存在著深刻弊端,腐敗案件呈上升趨勢,領導利用職權貪污受賄,揮霍浪費,挪用公款,隱匿、轉移、私分國有資產等現象日益突出,國有資產流失嚴重。北京市豐臺區法院在分析2002年以來審理過的國家工作人員涉嫌貪污犯罪案,發現國企領導干部和財務人員犯罪現象突出,占被告人總數的76%,涉案金額達678萬元,占涉案總額的91.8%.據統計,2003至2004年8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查辦國企人員貪污賄賂犯罪25322人,國企改制過程中的職務犯罪造成了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北京市檢察機關的有關資料顯示,犯罪造成的損失從5年前的不足億元增加到了4.7億元。從已查的案件中,國有資產嚴重地隱匿、轉移、私分、流失嚴重,成為“最后晚餐”。如陜西西光電儀器廠原總經理劉某以隱匿手段把1300余萬元國有資產流入個人腰包;福建廈門市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某趁國企改制之機以轉移手段,侵吞公司股權及紅利3700余萬元。浙江金華市某飲食服務公司領導班子在公司改制時,集體決定將公司價值1700余萬元的房產不報評估,后變更產權共同予以貪污等等,足以說明其嚴重程度。
寄宿生犯罪特點分析論文
一、寄宿生犯罪特點
這些寄宿生的犯罪,有許多共同特點,且與社會上的成人犯罪有很多不同。其主要特點是:
1、犯罪類型比較單一。由于學校環境比較封閉,學??臻g比較小,與外界社會接觸相對較少,因而在校的寄宿生犯罪類型比較單一,受理的案件中故意傷害、搶劫、盜竊比較多,其中尤為突出的侵犯財產罪。他們大多是以獲得金錢和財物為目的的財產犯罪上,這一犯罪特征與他們沒有收入、相互攀比、追求高消費有很大關系。
2、共同犯罪比例較大。在13人中,有8人系共同犯罪,占總人數的62%,如邱某三人搶劫案件中,三人均是在校附近合租房屋寄宿生,一日晚上放學途中,遇見酒后回家的被害人張某,見張搖搖晃晃在打手機,三人臨時起意欲搶劫張某的手機,日后往家打電話方便,于是拳打腳踢搶走了張某的手機。開庭時,邱某說三人在一起互相壯膽,就不害怕了,互相能配合。
3、犯罪手段智能化。在受理的盜竊案中,行為人均是乘宿舍無人之際或乘同學在體育館內活動等之時實施盜竊書包內的物品,但近二年來,犯罪手段不斷變化,出現智能化,犯罪前有準備,犯罪進行過程中有分工。如:被告人張某、溫某盜竊一案,張某、溫某與同班學生王某是好朋友,王某的父親是包工頭,張某、溫某二人商量盜竊王某家,一日張某同王某打籃球,溫某趁機偷來王某家的鑰匙并到校外配制一把,次日,二人來到王某家盜竊現金5000余元及照像機等物品,并連續作案多起。
4、遇事易沖動。他們大多是沖動性犯罪,作案時不考慮行為后果,案發后冷靜下來時,又悔恨交加,在4起故意傷害案件中,有3起使用了水果刀,1起用拳打腳踢的方式。傷害部位大多為頭部、面部、胸部等人體重要部位。這4起中致死1人,重傷1人,輕傷2人。案發后均都對自己的犯罪行為后悔不己,有悔罪的表現,對自己的行為給社會、學校,特別是給被害人及家庭造成的損害和對學校的影響有深刻的認識。如:被告人趙某見自己的好友杜某與李某在打架,就不由分說持水果刀,上前就照李某的后背刺一刀,致李某死亡,案發后,趙某后悔不已,本是同窗,理應阻止打架,卻拔刀相助。
職務犯罪特點論文
摘要:職務犯罪是公職人員常見的犯罪,其社會危害性較大,必須加以整治。文章分析了市場經濟條件下職務犯罪的新情況新特點及其主客觀原因,并從思想上、立法上、完善監督機制和加大打擊力度等方面深入探討具體的治理對策。努力營造“不想犯”、“不敢犯”、和“不能犯”的氛圍。
關鍵詞:職務犯罪、特點、成因、對策
所謂職務犯罪是指國家公職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濫用職權或者放棄職責、玩忽職守而危害國家機關正常活動及其公正、廉潔、高效的信譽致使國家、集體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職務犯罪是腐敗現象的極端表現,它侵害了國家機關的正?;顒?,以及公職人員行為的廉潔性,危害改革開放,破壞經濟建設,敗壞黨風和社會風氣,危及政權核心。因此只有掌握其特點,了解其成因,制定出對策,才能更好地做到“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和“教育、制度、監督并重”,有效防治這個“政治之癌”,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經濟建設、法制建設、黨風和社會風氣的健康發展。
一、當前職務犯罪的新特點
(一)大案要案急劇增多。十六大以來的近5年中,全國查處的貪官達20多萬人。過去貪污受賄數萬元可算為大案,而現在犯罪金額在幾十萬元、幾百萬元甚至上千百萬元的屢屢出現,金融界犯罪金額上億元的也不乏其案。如成克杰任職其間單獨或伙同他人收受賄賂款物4000多萬元。浙江第一貪官溫州王天儀收受賄賂180多萬元、美金1萬元、巨額財產來歷不明1400多萬元。
寄宿生犯罪特點探究論文
【內容提要】寄宿生(含在校外借宿的學生)犯罪與社會上其他刑事犯罪有很大不同。近年來,寄宿生犯罪呈上升趨勢。如何遏制和預防寄宿生犯罪,保護其健康成長,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本文作者通過對近幾年以來受理的案件調查分析,從寄宿生的犯罪特點、原因、預防及區別對待處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學校,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場所,是學生形成性格氣質能力、完成預期學業的主要場所。近幾年,私立學校增多、高年級住校生、單獨或幾個人合租房屋也日漸增多。隨著寄宿生的增多,學校管理跟不上,造成寄宿生中出現了一些違法、甚至刑事犯罪,其人數雖少,但在社會、學校、家庭中引起的震動卻是相當強烈的。
從近幾年我院受理的案件看,2003年受理的寄宿生犯罪案件1件1人;2004年2件3人;2005年2件4人;2006年3件5人,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經過對這些案件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寄宿生犯罪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如何預防寄宿生犯罪,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一、寄宿生犯罪特點
這些寄宿生的犯罪,有許多共同特點,且與社會上的成人犯罪有很多不同。其主要特點是:
刑法犯罪構成特點論文
摘要:中國刑法學犯罪構成理論體系是在學習借鑒原蘇聯刑法學犯罪構成理論成果和總結中國社會主義刑事法制科學經驗基礎上形成、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對于中國刑法學術研究和司法實踐都產生了重大而積極的影響。中國刑法學犯罪構成理論同樣能夠反映定罪過程,兼容出罪功能,只是在思考邏輯上與德日刑法學犯罪論體系有所區別。近來主張徹底否定中國刑法學犯罪構成理論轉而全面移植德日刑法學犯罪論體系的“移植論”缺乏嚴謹性和務實性。
關鍵詞:中國刑法學犯罪構成理論德日刑法學移植論
犯罪構成理論體系作為犯罪判斷與證成的思維作業模式,乃是整個刑法學體系的基石,并為近代刑事法治文明的支柱。中國刑法學犯罪構成理論體系在過去團年間,不僅作為中國刑法學術研究的基礎平臺,產生了深遠的理論價值,而且成為中國刑事司法實踐的操作指南,發揮了積極的實踐意義。但是,近年來,這一理論體系備受爭議,甚至飽受責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從而引發了筆者對其命運的密切關注和嚴肅思考。
一、中國刑法學犯罪構成理論體系的基本架構和內容
關于中國刑法學犯罪構成理論體系的主體架構和基本內容,遵循中國刑法學界的主流共識,大體可以簡要歸結為以下三點:
第一,關于犯罪構成的概念。中國刑法學關于犯罪構成的通行定義是:犯罪構成是刑法所規定的,體現和決定一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而為該行為成立犯罪所必需的一系列主客觀要件的有機統一整體。根據這一經典定義,犯罪構成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征:其一,犯罪構成具有法律實定性:犯罪構成是刑法所規定的,包括刑法總則和分則的結合規定。因此,犯罪構成乃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堅實保障。其二,犯罪構成具有價值承載性:犯罪構成體現和決定某一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各個犯罪構成要件本質上都是對犯罪社會危害性的不同側面的表達。因此,犯罪構成乃是犯罪本質的構成系統。第三,犯罪構成具有有機統一性:犯罪構成是由一系列主客觀要件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組成的統一整體。因此,犯罪構成是主客觀相統一的定罪基本原則的忠實體現。
貪污賄賂犯罪特點分析論文
摘要:貪污賄賂犯罪是侵害國家工作人員職務廉潔性的嚴重腐敗行為,必須堅決予以鏟除和預防。在基層,貪污賄賂犯罪呈現出一定的特點和規律,如貪污犯罪較為突出,“一把手”犯罪居多等;其發生的主觀原因是涉案人員放松思想改造,享樂主義思想嚴重,客觀原因是單位財務制度不健全、制約機制不建立,財務不公開,私設“小金庫”;為減少和避免貪污賄賂犯罪,應采取加大懲處力度,加強宣傳教育,健全財務制度,建立制約機制等預防措施。
貪污賄賂犯罪是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實施的經濟犯罪,主要包括貪污罪、受賄罪、挪用公款罪等,它是侵害國家工作人員職務廉潔性、損害黨群干群關系、敗壞黨風的嚴重腐敗行為,是侵入黨和國家肌體的毒瘤,必須堅決予以鏟除和預防。那么在基層,貪污賄賂犯罪有什么特點和規律,它的發生有什么原因及如何進行預防,筆者結合近幾年從事基層反貪污賄賂工作的實踐,談一些體會和認識。
一、貪污賄賂犯罪的特點
從1999年3月到2004年9月,筆者所在的基層檢察院共立案查處貪污賄賂案46件,其中貪污案27件,挪用公款案13件,受賄案6件。通過對這些案件進行綜合分析研究,發現在基層單位,貪污賄賂犯罪呈現如下特點和規律:
1、貪污犯罪較為突出。在查處貪污賄賂案件中,貪污案為27件,占58.7%,說明在基層更容易發生貪污犯罪。基層單位直接從事具體的行政管理工作,有的單位執法人員直接從事各種規費的征收和管理,且一般情況下,基層單位的主要領導直接主管財務工作,這就使他們利用職務之便實施貪污成為可能。
2、“一把手”犯罪居多。在查處的貪污賄賂案件中,“一把手”犯罪案件為20件,占43.3%,遠遠高于副職和其他國家工作人員。目前,各單位普遍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即“一把手”負責制,人權、財權、物權都集中掌握在“一把手”手中。有的“一把手”作風粗暴,大權獨攬,一人說了算。特別是實行“一支筆財務審批制”,“一把手”絕對控制財權,加之財務不公開,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給“一把手”貪污賄賂提供便利條件。如我們查處的縣物價局原局長李某某貪污案(李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縣冶煉廠原廠長范某某貪污案(范被判刑處有期徒刑1年)等等,均是“一把手”犯罪。
農村老年人犯罪特點、原因及對策探討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人們常以“最美不夕陽紅”來比喻晚年生活的美好。我們的社會推崇尊老敬老,關心老年人是全社會的責任,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它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發展都產生了一定影響。這些年來,由于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經濟文化的顯著發展,科技及醫療水平的巨大進步,加上計劃生育國策的有效實施,使得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強。到20世紀末,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到1.3億,約占總人口的10%。倡,近幾年,一種不和諧的社會現象——由于社會、家庭環境對老年人身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老年人犯罪特別是農村老年人犯罪屢有發生,且在一定范圍內呈上升趨勢,給“夕陽”蒙上了一層陰影。農村老年人操勞一生,本該含飴弄孫,趣遣時日,但有些人卻因犯罪而鐵窗相伴。這些農村老年人在人生的暮年墮落成社會的罪人,既嚴重危害了社會,同時也給家庭、子女及被害人的心靈留下了陰影。從人口比例來看,我國老年人犯罪率并不高,但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老年化速度快,老年人犯罪的絕對數仍不容小覷,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這對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對福建省龍巖市的農村老年人犯罪的情況進行了分析探討。 一、主要犯罪特點
據統計,2001年至2003年10月,龍巖市兩級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50周歲以上的農村老年犯罪嫌疑人194人,占批捕總人數5195的4%。2001年批準逮捕農村50周歲以上的犯罪嫌疑人66人,占全年批捕總人數的3.4%;2002年批捕77人,占全年批捕總人數的4.11%;2003年1月至10月共批捕51人,占批捕總人數的3.69%。年齡在50至60歲之間的犯罪嫌疑人占絕大多數,共142人,占總數的73%,平均年齡為55.97歲,年齡最大的為80歲。犯罪所涉及的罪名近30種,主要屬于妨害社會管理秩序及侵犯財產權利、人身權利等類型。
1、涉林犯罪所占比例最重。2001年以來該市檢察機關批捕農村老年犯罪嫌疑人中屬涉林犯罪的共86人,占農村老年犯罪嫌疑人總數的44.33%,主要涉及失火、盜伐、濫伐林木、非法采伐珍貴樹木、非法獵殺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等罪名。其中,失火犯罪最為突出,共41人,2001年以來分別占當年的10.61%、35.06%、13.73%,僅2002年就達27人,均為因掃墓、野外用火不當等引起較大面積燒山毀林;其次為盜伐林木犯罪,共計38人。
2、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犯罪涉及罪名主要集中在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及拐賣婦女兒童罪等類型。2001年以來批捕農村老年犯罪嫌疑人中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14人,拐賣婦女兒童罪7人。2001年4月29日凌晨,81歲的農民余某問酣睡中的78歲老伴幾點了,問了幾遍老伴都沒回答,最后老伴說:“你自己不是有手表嗎?”豈料就一句平常話,竟勾起了余某的心頭火。余某心想:子女不在身邊,現在老太婆也不理我了,我還怎么活,不如把她殺了,我也死了算了。9時許,余某趁老伴不備,將其按倒在地,用菜刀猛砍頸部,致使老伴兒大出血死亡,自己自殺未遂,后被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人老了,體力差了,收入少了,這使得農村老年人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導權逐漸發生動搖,作為一家之長的形象開始發生變化。一些修養較差、缺乏道德觀念的子女看到父母親不能給家庭帶來收入和其他好處,有可能用惡劣的態度對待老年人。如程某故意殺人案,程某生活本來就拮據,其子還經常向程某要錢,一次兩人因錢的事發生爭吵,其子拿出菜刀要砍程某,程某奪下菜刀對其子連砍十八刀致其死亡。
3、農村老年人性犯罪不容小視。生活水平的提高客觀上刺激了老年人生理需要的多極化、深度化發展,主要體現在對性和物質的需要方面。此外,老年人的體質相對以往也增強了許多,體力的充沛為老年人實施一些暴力型犯罪提供了身體上的便利條件。2001年以來批捕農村老年犯罪嫌疑人中涉及強奸罪15人,其中被害人屬未成年人的有8人,屬精神發育遲滯的有6人。另外涉及猥褻兒童罪2人,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2人。罪犯多是喪偶、離異、孤寂之人,他們大多家庭居住單門獨戶,與人交往較少,或子女成家立業遠離自己,或老伴去世、離異,故缺少與他人的溝通交流,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人格障礙,而其獨來獨往又為實施性犯罪提供了便利條件。69歲程崇華案發前幫助某小學的教師及學生煮飯。自2000年9月至2001年4月,他利用中午該校女學生小莉、小珊、小菁到其房里玩耍之機,以給糖果或零錢為誘餌,先后共奸淫3名幼女14次。其中被害人小莉被奸淫6次致懷孕,由于小莉腹部隆起而案發,并被送往醫院施行人流手術。61歲的赤腳醫生侯某租別人家的房子開一家個體診所,經濟上比較富裕,但老伴早亡,也一直沒有再婚,生活孤單,精神缺乏寄托,一次趁房東家無人之機,將房東家不滿14歲的小保姆金某奸淫。農村老年人性犯罪一般不進行準備、策劃,大多都是臨時起意,采用的也大多局限于暴力威脅和欺騙利誘等較為原始的犯罪手法。例如,61歲的郭某將本村的幼女曾某誘騙到一龍眼林中,對其實施奸淫,次日,遂被抓獲。而52歲的林某則是見10歲幼女劉某上廁所,一時起意,跟上去用手伸進劉褲子內對劉某進行猥褻,劉某放聲大哭,遂案發被抓。
4、涉及的罪名發生變化。由于老年人感知和記憶能力的巨大衰退,老年犯罪人一般不實施需要精心的作案準備和高度緊張的作案過程的犯罪,因而一般不呈現智能性。過去農村老年人犯罪作案手段一般都比較簡單,且多為單獨作案,說明老年人犯罪并不因年齡增長、經驗豐富而使作案能力、作案技巧提高,這與這些老年人文化水平低且多為農民有直接關系,這一特點與青少年多為結伙犯罪形成鮮明對比。犯罪手法也比較間接、隱蔽。農村老年人犯罪,尤其體力不濟或行動不便的老人,往往不是自己親自實施,而是假借他人的行為實施。常常教唆或幫助有責任能力的人實施。60多歲的周某因與某鞋店店主發生口角,為了泄憤報復,竟利用金錢引誘未成年人放火,燒毀鞋店內的物品,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萬余元而被判處徒刑。在審理的盜竊案件中,有15件是老年罪犯假借他人之手完成的。但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較為復雜、需要一定組織策劃的犯罪類型,如賭博罪、非法采礦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非法買賣爆炸物罪等,應引起注意。后三者均為2003年才出現的犯罪,而賭博罪近年來在呈上升趨勢,2001年沒有,2002年和2003年分別為2人、3人,且其中4人均為利用“六合彩”騙賭的犯罪嫌疑人。如2002年4月以來,犯罪嫌疑人邱啟堂(52歲)在其子邱金華的協助下,利用電話和傳真機向本村邱仁和、邱以圣等80余人銷售“六合彩”20余期,收注金額6萬余元,還發展下線莊家陳廣州、范道錦、江品賢等5人。
職務犯罪特點與對策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職務犯罪是公職人員常見的犯罪,其社會危害性較大,必須加以整治。文章分析了市場經濟條件下職務犯罪的新情況新特點及其主客觀原因,并從思想上、立法上、完善監督機制和加大打擊力度等方面深入探討具體的治理對策。努力營造“不想犯”、“不敢犯”、和“不能犯”的氛圍。
[關鍵詞]:職務犯罪、特點、成因、對策
所謂職務犯罪是指國家公職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濫用職權或者放棄職責、玩忽職守而危害國家機關正?;顒蛹捌涔?、廉潔、高效的信譽致使國家、集體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職務犯罪是腐敗現象的極端表現,它侵害了國家機關的正?;顒?,以及公職人員行為的廉潔性,危害改革開放,破壞經濟建設,敗壞黨風和社會風氣,危及政權核心。因此只有掌握其特點,了解其成因,制定出對策,才能更好地做到“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和“教育、制度、監督并重”,有效防治這個“政治之癌”,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經濟建設、法制建設、黨風和社會風氣的健康發展。
一、當前職務犯罪的新特點
(一)大案要案急劇增多。十六大以來的近5年中,全國查處的貪官達20多萬人。過去貪污受賄數萬元可算為大案,而現在犯罪金額在幾十萬元、幾百萬元甚至上千百萬元的屢屢出現,金融界犯罪金額上億元的也不乏其案。如成克杰任職其間單獨或伙同他人收受賄賂款物4000多萬元。浙江第一貪官溫州王天儀收受賄賂180多萬元、美金1萬元、巨額財產來歷不明1400多萬元。
當前 “一把手”職務犯罪的特點、原因及對策
近幾年來,我院在查辦職務犯罪案件中發現單位和部門“一把手”犯罪比較突出,鑒于“一把手”犯罪的特殊性,無論在發案單位還是社會上都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因此,認真分析當前“一把手”職務犯罪的現狀、特點、原因,深入研究預防對策,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堅決遏制“一把手”職務犯罪現象,是當前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重點之一。
一、“一把手”職務犯罪的特點
2001年以來,我院共查辦“一把手”職務犯罪案件46件46人,占立案總數的41%,其中大案40件;貪污賄賂案件29件,挪用公款案件16件,玩忽職守案件1件;發生在國有企業15件、行政執法機關10件、經濟管理部門15件、教育系統6件。這些犯罪共為國家造成經濟損失820余萬元。
(一)從發案地點來看,絕大部分案件發生在基層。在查辦的46件案件中,有30件發生在農村基層站所、經濟管理部門和教育系統。這些單位和部門的“一把手”身處無人監管的位置,充分利用“一手遮天”的權力,為所欲為,以權謀私;或對工作嚴重不負責任,弄權瀆職。
(二)從作案手段上來看,以權換錢、以權謀私現象嚴重。主要表現:一是權力商品化,以權換錢。個別單位或部門的負責人手握可資生財的權力,將國家利益作籌碼,通過隨意放寬執法尺度,以換取行政執法相對人的回報,雙方串通一氣,共同慷國家之慨。這種做法于法有據,與人以惠,于己有利。二是巧立名目,肆意侵吞;巧借名目,虛報冒領。前者主要通過私收私支,收入不記賬,收入記支出賬等方式,侵吞公款。后者主要通過偽造單據報銷,如重復報銷、少支多報,甚至不支也報;私分公共財產等方式,侵吞公款、公物。三是弄權瀆職,隨意處置公共財產。個別掌握財權的“一把手”,濫用職權,在行使職權過程中,膽大包天,肆意妄為,挪用公款損公肥私,做順水人情,昏庸胡為,上當受騙,故作瀟灑。前者還往往與貪污納賄密切相關,相伴而生。
(三)從犯罪心理來看,復雜多樣,心態各異。一是唯我獨尊,舍我其誰的“山大王”心理。個別行政執法機關的基層部門“一把手”抱著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的想法,胡作非為,耍權逞能無不用其極,以此來體現其權威,實現其價值。二是“黃昏戀情結”。這種人早年也奉公守法,勤奮敬業,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待熬到了出頭之日,卻覺得已日暮窮途,在聚財方面也“顆粒無收”。由此心理漸失平衡,認為掛冠去職之前也應“問一下收獲”,高唱一曲“夕陽紅”。于是晚節不保,落得個人財兩丟的悲慘結局。三是不撈白不撈,不撈也不清白的自污心理。這部分人站在滿是“油水”的肥缺位置上,自然能掂得出其“含金量”,認為當今社會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不貪不沾則有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之感,你不撈誰也不信,干脆隨波逐流,得機會也撈點。四是小事一樁,不以為罪的打“擦邊球”心理,認為自己大小是個領導干部,自然挪挪借借是小事,吃吃喝喝不算腐敗,充其量落個違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