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病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5 23:51: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婦科病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婦科病

淺談計劃生育服務中農村婦科病預防

【摘要】目的探討計劃生育服務中農村婦科病預防及合理用藥情況。方法選取本地區150名農村婦女為研究對象,通過自制調查問卷對其進行健康調查;對調查對象進行婦科病預防及合理用藥指導,6個月后,再次對其自制調查問卷進行健康調查。比較前后兩次的問卷調查結果。結果首次農村婦女健康調查,150名農村婦女健康知識知曉率為54.7%(82/150)、健康生活習慣合格率為42%(63/150)、婦科疾病發病率為52.7%(79/150)、合理用藥率為23.3%(35/150);第二次農村婦女健康調查,150名農村婦女健康知識知曉率為93.3%(140/150)、健康生活習慣合格率為68%(102/150)、婦科疾病發病率為7.3%(11/150)、合理用藥率為56.7%(85/150)。兩次問卷調查統計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計劃生育服務中加強對農村婦女的婦科病預防及合理用藥指導,能夠使其掌握婦科病預防指導,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降低婦科病發病率。

【關鍵詞】計劃生育服務;農村;婦科病預防;合理用藥

婦科疾病患者色斑多、面容晦暗,白帶異常、月經紊亂等癥狀明顯,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具有嚴重影響。在計劃生育服務中加強對農村婦女的婦科病預防知識教育和合理用藥指導,對于降低農村婦女婦科病發病率、提高其生活質量等具有重要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地區150名農村婦女為研究對象,均為已婚,年齡24~65歲,平均年齡(33.5±2.4)歲,其中有生育史108名、尚無生育史42名,學歷:小學32名、初中66名、高中52名。對150名農村婦女實施健康調查發現,119名婦女患有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婦科病,以子宮肌瘤、宮頸炎、陰道炎和盆腔炎等婦科疾病類型為主,52例患者有過臨床治療經歷,但因后期用藥效果不理想,導致病情多次反復發作。150名農村婦女在計劃生育服務中均接受健康教育,且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查看全文

計劃生育服務婦科病預防與合理用藥

摘要:目的:探討計劃生育服務中婦科病預防與合理用藥對策。方法:選取本地區育齡女性8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婦科病預防與合理用藥應用與否,分為甲乙兩組,其中,甲組應用婦科病預防與合理用藥,乙組未應用婦科病預防與合理用藥,對比兩組婦科病發生率及護理質量。結果:甲組發生婦科炎癥、性病、月經不調、不孕不育、婦科腫瘤等婦科疾病的幾率與乙組相比,明顯更低(P<0.05);甲組的疾病知曉、自我管理、用藥依從、疾病預防評分與乙組相比,明顯更高(P<0.05)。結論:計劃生育服務中對育齡女性給予婦科病預防與合理用藥指導十分必要,可提高育齡女性對婦科疾病的認知,增強其自我管理能力,顯著降低婦科疾病發生率,值得應用于臨床中。

關鍵詞:計劃生育;婦科病;預防;合理用藥;對策

婦科疾病是指發生于女性生殖系統的疾病,包括外陰疾病、陰道疾病、子宮疾病、輸卵管疾病等。婦科疾病早期癥狀表現多不明顯,而待其病變嚴重時,可影響患者免疫功能、內分泌及新陳代謝,嚴重者可導致不孕不育或某些部位惡性病變,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1]。臨床研究發現,婦科病預防與合理用藥指導在計劃生育服務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可有效增強育齡女性對婦科疾病的認知,提高其疾病防范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2]。因此,本文詳細探討計劃生育服務中婦科病預防與合理用藥對策,現報道如下:

一、一般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本地區育齡女性8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婦科病預防與合理用藥應用與否,分為甲乙兩組,每組40例。甲組:年齡20~62歲,平均年齡(36.91±4.17)歲。已婚20例,未婚20例。有生育史23例,無生育史17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14例,大專及以上20例。乙組: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38.02±4.53)歲。已婚25例,未婚15例。有生育史24例,無生育史16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17例,大專及以上14例。兩組研究對象均了解研究過程,并簽署同意書。排除無法正常溝通者,排除患有心血管疾病或惡性腫瘤者,排除患有自身免疫抑制類疾病者,排除中途退出者。兩組年齡、婚育史、文化水平等自然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查看全文

婦科病普查實踐意見

轄區各單位:

保證廣大已婚育齡婦女的生殖健康,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和《河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大力開展以技術服務為重點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加強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工作的健康發展,現將我轄區各單位的婦女病普查普治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婦女病普查工作的開展要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創建優質服務先進區為動力,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提升已婚育齡婦女生殖健康水平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能力,滿足育齡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殖健康需求。

二、普查對象

婦女病普查服務對象為45周歲以下健康檢查對象。

查看全文

婦科病七情致病特點分析論文

【關鍵詞】婦科疾病七情致病臨床特征

七情指人具有的基本情緒,為喜、怒、憂、思、悲、恐、驚,其原本是人的正常情緒,是人類對外界刺激因素在精神情志反映的信息交流和臟腑功能的表現形式之一。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只要是適度的七情,能抒發情感有益健康,屬生理性的七情。若突然、強烈或持久的情志變化,超過了機體的自我調節范圍,從而導致氣血、臟腑、經絡的功能失常。女性以血為用,血常不足,氣偏有余,且生性偏于情感,情緒易于波動,加之緊張的工作,快節奏的生活,極易導致氣血失調,發生經、帶、胎、產等諸病。

1婦女的心理生理特征

《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中云:“婦人從人不轉主,病多憂忿郁傷情”。《景岳全書·婦人規》亦云:“蓋以婦人幽居多郁,常無所伸,陰性偏拗,每不可解。加之慈戀愛憎,嫉妒憂恚,罔知義命,每多怨尤,或有懷不能暢隨,……,此其情之使然也。”《備急千金要方》記載:“女子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戀愛憎,嫉妒憂恚,染著堅牢,情不自抑。”從上述記載不難理解,女子性格偏于內向,多思善慮,重于情感,易受到不良情緒的侵擾,故婦科疾病的發生多與七情致病有關,在臨床婦女七情致病比例明顯高于男子,如王米渠[1]統計《續名醫類案》等670例七情醫案中,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8倍;在《中醫心理治療》100例醫案中,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2倍[2]。另外在女性中不同的個性特征對情志刺激可產生不同的反應,個性內向抑郁者易產生持久的不良的情緒反應,而個性外向、遇事達觀者,能在短時間內將不良情緒轉移,產生的不良情緒持續時間短。

2婦科七情致病以肝郁為特點

對于七情致病自古就有許多記載,如《三因極—病證方論》載:“憂思傷肝”;《景岳全書》云:“悲哀傷肝”;《普濟本事方·驚病抑肝補脾論證》說:“因驚恐,肝臟為邪。”可知七情過激雖然可對各臟有不同的影響,但皆可傷肝。現代眾學者也認為思慮過度可能引起情緒抑郁,即肝郁證。情志為病的主要病機是氣機失常,但首當其沖是肝之氣機運行失常。[3]肝為剛臟,其主疏泄,性喜條達而惡抑郁。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維持全身氣機疏通暢達,通而不滯,散而不郁的作用。其生理作用之一就是調理沖任。沖任二脈與女性生理功能密切相關,其與足厥陰肝經相通,而隸屬于肝,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足厥陰肝經之氣調暢,則經脈通利,太沖脈盛,月經應時而下,帶下分泌正常,妊娠孕育和分娩順利。若肝失疏泄,則可致沖任二脈失調,氣血不和,從而引發月經、帶下、胎產之疾,以及性功能異常和不孕等。故有“女子以肝為先天”之說。

查看全文

關注婦女健康共促和諧社會

論文摘要:婦女約占總人口的二分之一,號稱“半變天”,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在婦女健康問題上制定了一系列保護政策,婦女疾病預防和健康狀況與十幾年前相比,有了明顯改善,但由于各項措施不盡完善,婦女家庭負擔重、傳統思想觀念桎梏、缺乏疾病預防的基本知識等導致婦科病多發、如宮頸癌、乳腺癌、性傳播疾病等嚴重侵蝕著廣大婦女健康的肌體。而婦女健康問題的影響,涵蓋了個人、家庭、社會和人類發展等各方面,給家庭幸福、社會穩定和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因此關注婦女健康,成為關系家庭穩定、社會和諧的頭等大事。本文就我縣婦女健康狀況作淺要分析。

作者簡介:葉慧書,女,系景寧畬族自治縣婦聯副主席;胡穎敏,女,系景寧畬族自治縣婦幼保健所副所長,從事婦女健康工作多年,工作經驗比較豐富。

婦女約占總人口的二分之一,號稱“半變天”,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在婦女健康問題上制定了一系列保護政策,婦女疾病預防和健康狀況與十幾年前相比,有了明顯改善,但由于各項措施不盡完善,婦女家庭負擔重、傳統思想觀念桎梏、缺乏疾病預防的基本知識等導致婦科病多發、如宮頸癌、乳腺癌、性傳播疾病等嚴重侵蝕著廣大婦女健康的肌體。而婦女健康問題的影響,涵蓋了個人、家庭、社會和人類發展等各方面,給家庭幸福、社會穩定和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因此關注婦女健康,成為關系家庭穩定、社會和諧的頭等大事。本文就我縣婦女健康狀況作淺要分析。

一、我縣婦女的健康狀況:

(一)已婚婦女婦科患病率居高;據2006年統計,我縣已婚婦科健康體檢應查人數為13253人,實際參檢人數1903人,普查率僅14.4%,婦科患病人數1546人,患病率達81.20%,其中乳腺小葉增生640例,患病率33.60%,居第一位;宮頸炎367例,患病率19.28%,居第二位;子宮肌瘤185例,患病率9.71%;滴蟲性陰道炎137例,患病率7.20%;卵巢囊腫49例,患病率2.57%;宮頸癌2例,患病率0.11%;其他婦科疾病169例,患病率8.87%,婦科門診每年發現宮頸癌患者有20例余,而且有2-3例婦女因宮頸癌發現過晚無法醫治而死亡。此外目前據疾控中心統計我縣艾滋病感染者中的54.5%為婦女。

(二)未婚女青年生殖健康狀況堪憂;2003年根據我縣婚前檢查的1964例未婚女青年資料統計,婚前檢出疾病人數191例,患病率為9.73%,其中生殖系統疾病(包括性傳播疾病及生殖器炎癥等)為166例,占8.45%,占同組檢出疾病的第一位,檢查時已懷孕者285例,病史采集統計婚前有1次流產的786例,2次以上流產的315例。新婚姻條例頒布實施以后,女性婚前健康體檢率大幅下降,2006年我縣女性婚前健康體檢應檢人數2004人、實際檢查了8人,婚檢率僅0.40%。

查看全文

婦產科住院醫生培訓指標評價分析

當前,我國越來越注重對醫學專業的學生進行畢業后的再教育,因此住院醫師的規劃范化培訓成為了醫學教育非常重要的組成內容,也成為培養臨床醫學人才的必經之路,有助于提高我國臨床醫師的水平。發達國家在很早以前已經創建相對成熟的臨床醫師培養機制,無論從知識理論、服務態度、溝通技巧或是應用技能都達到較高的水平[1]。比如美國住院醫師的培訓制度早在19世紀就創立,發展至今早就成為具體的培訓體系。我國由于起步較晚,于1993年才頒布相關的試行條例,而正式印發的指導意見時已經到了2014年,目前培訓體系還不健全,因此需要更多的實踐與研究才能逐漸完善[2]。本文通過對我市現有婦產科住院醫生病案信息進行分析,對當前醫師規范化培訓管理現狀加以了解,并將其與推行的規范化細則進行比較,對逐漸完善我國婦產科規范化培訓的系統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醫院婦產科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400例患者,產科與婦科患者各200例,所選的患者年齡、疾病診斷、手術、醫生等全面的數據,數據均真實可靠。在婦科患者中,疾病類型包括56例子宮內膜息肉、40例子宮多發性平滑肌瘤、31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28例子宮頸上皮內瘤病變、27例子宮壁內平滑肌瘤和18例子宮內膜惡性腫瘤。婦科手術類型包括50例宮腔鏡下子宮內病損切除術、46例腹腔鏡卵巢病損切除術、30例腹腔鏡子宮病損切除術、29例子宮頸錐形切除術、26例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和19例腹腔鏡下輸卵管成形術。在產科患者中,病種類型包括45例胎膜早破、42例分娩伴會陰裂傷Ⅰ度、40例急性胎兒宮內窘迫、39例妊娠期糖尿病、24例剖宮產史妊娠及10例不完全性醫療性流產。在應用的治療中包括78例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術、75例會陰產科裂傷縫合術、20例會陰側切縫合術及17例其他如低位產鉗伴會陰切開術、超聲引導下電吸人流術等。1.2研究方法。本文對研究數據均采用Excel軟件進行處理與分析比較。

2結果

2.1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我市婦產科病種與手術操作情況。由隨機抽取的患者中發現,婦科病種當中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多發性平滑肌瘤及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是婦科治療臨床上位列前三的疾病,在采用的手術中,居前三的分別是宮腔鏡下子宮內病損切除術、腹腔鏡卵巢病損切除術和腹腔鏡子宮病損切除術。另外在產科統計中還發現,產科病種的前三位包括胎膜早破、分娩會陰裂傷Ⅰ度及急性胎兒宮內窘迫,采用的手術方式的前三位分別是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術、會陰產科裂傷縫合術及會陰側切縫合術。2.2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住院醫師實際管理病種情況。從2017年1月~2018年1月的數據中發現,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及卵巢良性腫瘤才是住院醫師婦科排行前三位的病種,與調查的結果存在差異,而產科排行前三位則為胎兒宮內窘迫、胎膜早破及妊娠期糖尿病。將本研究的結果與實際住院醫師的病種例數進行比較,并按照《婦產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細則》中規定的最低例數數值進行比較,婦科病種6個中達標不完善,缺失子宮肌腺癥、急腹癥及生殖器官損傷性疾病的情況,缺失數量為3個,達標率為66.7%,產科的病種也為6個,缺失新生兒窒息復蘇及失血性休克兩項,達標率為75%,這項數據比較表明住院醫生在規范化培訓后達標率及格,但仍需進一步完善。另外,本研究得出的結果發現,婦科病種當中的子宮內膜息肉及子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情況實際例數較多,在婦科疾病的病種中排行前十,但《婦產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細則》卻未對這兩種病種提出更高的要求。2.3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住院醫師的手術情況。結合住院醫師進行手術的不同,對應的例數也不相同。在婦產科手術臨床上住院醫師主要擔任最多術式執行者的分別是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術、宮腔鏡下子宮內膜病損切除術及引產,與研究結果存在較大差異,但其中的相似性表現為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術居于首位。與《婦產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細則》的要求相比,住院醫師實際需要完成的婦科手術指標基本已經達到,而產科進行的手術中,會陰側切縫合術、人工破膜及手剝胎盤卻完全沒有體現。

3討論

查看全文

綜述婦科病患的隱私保護策略

【摘要】隱私是指患者不妨礙他人及社會利益的個人心中不愿告訴他人的秘密,它主要包括個人身體秘密、身世及歷史秘密、有關家庭生活秘密、財產方面的秘密等。婦產科是個特殊的環境,在對患者進行病史采集、體檢和護理操作中,常涉及患者多方面的隱私問題,如生殖器官的暴露、未婚先孕、性傳播疾病、異常婚育史、畸形、不孕不育等,大多數患者對此存在不同的情緒反應和心理變化。通過多年的護理工作,對婦科病人隱私的基本特點、臨床護理工作中隱私保護現狀分析及護理措施方面進行了綜述。

【關鍵詞】婦科;隱私;保護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明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同時對于個人隱私的自我保護意識逐漸增強。比如個人家庭生活、私人活動空間、財政收支等,均成為隱私不愿被他人所知。而醫院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尤其是婦產科,由于面對的是廣大婦女群眾,她們具有女性獨特的生理、心理特點,所以在這方面尤其要引起重視,以避免不必要的病人投訴。

作為婦科病房的護士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應以扎實的專業知識、嫻熟的操作技能、優雅的個人素質和良好的有效溝通能力。掌握基礎的法律知識,真正了解患者享有隱私權和對自己疾病保密的權利,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可能會暴露患者隱私的環節,組織護理人員討論、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獲得患者信任的前提;保護患者隱私是護士必須遵守的職業道德;保證患者安全,是我們工作中永恒的主題。

一、婦科病人的特點

1.1疾病的特點:由于婦科疾病往往涉及生殖系統,病因也可能與不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隱私問題密切相關。許多病人覺得羞于啟齒,不便詳談或不愿向外透露診療信息,不能正確敘述癥狀、疾病的經過。如臨床高度懷疑宮外孕時,需要了解病人的婚姻史、交友史、性接觸史、月經史等。

查看全文

李積敏治療乳腺增生病臨床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李積敏乳腺增生病臨床經驗

內容摘要:

本文初步闡述了李積敏(慎言)治療乳腺增生病臨床經驗.

論文內容:

乳腺增生病屬于祖國醫學的“乳癖”、“乳痞”等范疇。多由于郁怒傷肝,肝郁氣滯;思慮傷脾,脾失健運,痰濕內蘊,以致肝脾兩傷,痰氣互結,瘀滯而成塊。或因肝腎不足,沖任失調,陽虛痰濕內結所致。其特點是:乳房腫塊,經前腫痛加重,經后減輕。好發于30--40歲婦女,是較為常見的乳腺疾病。

李積敏、字慎言,號淡園主人。中醫疑難病學科創始人及中醫疑難病學理論奠基人,著名中醫婦科疑難病專家,清醫家李世泰第七世孫,清.光裕堂第七代傳人。臨床擅長治療子宮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外陰白色病變、不孕癥、乳腺增生病等各種婦科疑難病癥,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慎言先生長期從事中醫疑難病學科理論及臨床研究,提出“創建中醫疑難病學科理論體系”學術思想,提出中醫婦科疑難病“腎虛血瘀”病機理論,這些理論對中醫疑難病學科的建立、發展與進步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現將李積敏博士治療本病的臨床經驗初步總結如下。以供同道臨床中參考學習。

查看全文

計劃生育個人工作總結

2005年工作總結

2005年是收獲的一年,一年來我們在高新區管委會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在聶主任、年主任的領導下,我們全體人員上下齊心、共同努力,使高新區計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變化。我本人的工作作風、自身素質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為了總結經驗,使下年的工作再上新臺階,現將半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認真學習國家、省、市制定的與計劃生育工作相關的方針政策,使之能正確指導工作方向。重點學習了《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河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和國家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等知識,學習姚主任2005年政府工作報告。并利用業余時間學習B超的先進技術,以提高為廣大育齡婦女服務能力。

二、紀律方面

能夠積極參加區機關組織的各項義務活動,不怕臟、不怕苦。在平常的工作中能夠充分發揮團隊精神,以集體為主,不計較各人得失,做到不早退、不遲到,遵守區里、委里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

查看全文

李東垣婦科學術思想分析論文

1李東垣婦科學術思想

李東垣對婦人病的獨特見解和豐富經驗,載于《蘭室秘藏》一書。其在婦科學的重要成就,主要為建立了以脾虛氣陷、陰火乘土、濕熱下注為病機的婦科病證治模式。

1.1主要病機為氣虛有火脾胃氣虛則脾胃運化功能不足,影響臟腑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則運化失職,影響水谷精微不能充分傳輸至五臟六腑,致臟腑的生化代謝功能失調,而引起各種不同病因的婦科病證。

婦人月經病及分娩半產亡血,東垣認為多與脾胃虛及陰火有關。治療大抵以補氣升提或補血瀉火為主。如對于閉經的形成,東垣指出:二陽之病乃"婦人脾胃久虛,或形嬴,氣血俱衰,而致經水斷絕不行。或病中消,胃熱,善食漸瘦,津液不生。夫經者,血脈津液所化,津液既絕,為熱所爍,肌肉消瘦,時見渴燥,血海枯竭,病名曰血枯經絕"[3]202;伏瘕乃小腸移熱于大腸所致,癥見"心包脈洪數躁作時見,大便秘澀,小便雖清不利,而經水閉絕不行"[3]202;胞脈閉乃"……因勞心,心火上行,月事不來"[3]203。簡而言之,經閉一因胃熱灼津,導致血海干枯;二因包絡之火蘊結于沖任而導致血少經涸;三因勞心,心火上行迫肺,心氣不得下通而胞脈閉。總之,經閉多由火煉血枯而致。

婦人崩漏,其病理變化總的來說是氣虛有火,即《內經》所謂"陰虛陽搏謂之崩"[4]。而陰虛陽搏的病理變化,東垣解釋為內傷脾胃,氣虛不能攝血,而濕熱相火(即陰火)反盛,又迫血為崩為漏。東垣所治崩漏分為5種證型:(1)飲食勞倦,心氣不足;(2)腎水陰虛,相火妄行;(3)下焦久脫,寒濕大勝;(4)脾胃虛損,血脫氣陷;(5)命門火衰,陰躁陽脫。此5種證型所表現的癥狀都與脾虛陰火有關,只是輕重不同而已。

婦人帶下病,亦多與脾胃氣虛及陰火有關,臨床以濕熱下注的方式呈現帶下久治不愈。造成濕熱下注的主要病機,為脾胃氣虛,水濕運化無權,濕邪與陰火交結,下注于下焦肝腎所致。東垣所治帶下證,由于氣陷日久,陰火多寒化轉為寒證,故臨床所見帶下證多已演變成虛損、虛寒,或為滑脫之證。虛損帶下由崩中日久,脾陽下陷引起;虛寒帶下由三焦陽氣俱虛所致;帶下滑脫由脾之陽氣陷于下焦,導致子宮寒濕。崩漏和帶下病,總以脾胃虛損,中氣下陷,相火濕熱迫血(或帶下)妄行為主要病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