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狀況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2 17:42: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基本狀況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殘疾人基本狀況需求調查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區殘聯關于在全區開展殘疾人基本生活狀況與需求調查工作的相關文件精神,切實了解我街道殘疾人基本情況,為制定殘疾人優惠和特惠政策提供依據,制定本方案。
一、調查目的與任務
通過調查,掌握我街道各類殘疾人的數量、結構、分布及其康復、教育、勞動就業、家庭和參與社會生活等情況,及時、全面、準確的掌握街道殘疾人基本生活與需求,為實現街道殘疾人小康工程提供數據支持。
二、調查范圍與對象
調查范圍和對象是戶口在街道范圍內的持證殘疾人和未持證殘疾人。
三、調查內容
市農民工基本狀況調查報告
為全面深入地掌握農民工勞動權益保護和生產生活狀況,建立農民工基本狀況名錄庫,分析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發揮工會“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作用。根據云工[2006]總字6號、紅工發[2006]13號文件通知要求,××市總工會結合我市實際,下發了開工字[2006]19號《關于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農民工基本狀況調查的通知》,要求各基層工會認真及時地開展調查摸底工作,并寫出調查報告,現將各基層工會調查情況匯總上報州總工會。
一、組織領導
根據《通知》要求,市總工會專門成立××市農民工基本狀況調查領導小組。組長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梁欣擔任;副組長由市總工會副主席李谷擔任;成員有市總工會組織工作部部長張國偉、市總工會辦公室主任王麗萍、市總工會生產勞動保障部部長舒建忠、市困難職工援助中心主任曹筱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總工會組織工作部,主任由張國偉擔任,副主任由王麗萍擔任,組織工作部的工作人員參加,負責開展調查、匯總上報工作。
二、當前××市農民工的基本情況
(一)用工情況
××市總工會在全市用工單位較多的各鄉(處)、系統工會、企業、廠礦、社區開展調查。載止2006年5月31日,共收回農民工調查問卷41份,設及農民工4160人。受調查農民工的工種多種多樣,主要從事技術含量較低、苦、臟、累、險的重體力行業及餐飲服裥幸怠?
金融業半年的基本狀況
一、年上半年銀行業基本運行情況及主要特點
年上半年銀行業總體經營良好,業務規模繼續擴大,存貸款大幅上揚,中間業務快速增長,不良貸款持續“雙降”,案件顯著減少,盈利大幅提高,風險抵御能力進一步增強。
1、業務規模繼續擴大
(1)資產總額增長較快。6月末,銀行業機構資產總額達18811.59億元,比年初增加4374.08億元,增幅達30.30%;同比增加5486.78億元,增幅為41.18%,增速同比提高了20.64個百分點。上半年,除貸款增加較多外,資本市場持續火爆,使存放聯行款項大幅上升也促使了資產規模的增長。截至6月末,中資銀行業機構存放聯行款項余額為5495.44億元,比年初增加1999.72億元,增幅為57.20%,占總資產增加額的45.72%。
(2)存貸款大幅上揚。
存款方面:6月末,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為11764.67億元,比年初增加1282.83億元,同比多增766.1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06.12億元,增幅18.14%,增速同比提高了2.10個百分點,高于同期全國存款平均增幅2.83個百分點。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為11059.04億元,比年初增加1358.36億元,同比多增835.82億元;外幣存款余額為92.67億美元,比年初減少7.35億美元,同比少增7.50億美元。
農村勞務輸出基本狀況調研報告
**鄉是半淺半腦地區,鄉鎮企業發展較為緩慢,隨著近幾年勞動力轉移的熱潮掀起,我鄉農村勞動力特別是農村青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日趨增多,但如何實現農村青年勞動力的有效轉移,讓他們盡快增收致富,已越來越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重視。我們發現農村勞務輸出已形成了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積累返鄉創業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勞務輸出的基本情況
1、勞務輸出發展及現狀。我鄉勞務輸出起步80年代中期,當初輸往地區僅限于本省本縣威遠鎮、西寧、海西等地,輸出對象主要是頭腦靈活的農村青年,從事的工作多數為建筑、服務性質,后期逐漸擴大到紡織、機械、電子等行業,輸往地也從本省擴大到廣州、深圳、天津、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
根據調查統計,我鄉有農業人口2.0495萬人,農村勞動力1.2025萬人,已外出勞動力有4864人,占總勞動力的40.4%。并且輸出人數從2000年的3900人次,達到2008年7000人次,勞務收入也從2000年的516萬元,增加到2008年的2544萬元,可以說,外出務工者絕大多數都是吃苦耐勞、敢闖敢干的青壯年,是農村人口中最具創造力的人,他們的文化水平、技術能力和整體素質普遍高于農村平均水平。
2、勞務輸出的主要途徑。基于目前農村的現狀,我鄉勞務輸出有兩類途徑,即有序輸出和無序流動。其中有序輸出包括勞動就業部門、縣、鄉政府、團委、婦聯等部門的介紹輸出;而無序流動則包括親朋幫帶的、自闖天下的輸出,這也是目前我鄉勞務輸出的主渠道。
3、勞務輸出產生的積極作用。我鄉富裕勞動力8415萬人,占全鄉總勞動力的70%,2009年我鄉提出了勞務收入突破3000萬元的目標,這一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農村人口能否實現小康。而勞務輸出則為農村人口增收致富起到了最為直接和有效的作用。實現這一目標不僅能緩解農村就業壓力,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民素質,而且為加快農村奔小康步伐注入新的活力。
國內個人所得稅改革基本狀況
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自1980年開征以來,收入增長異常迅速,1980年不足l7萬元,1985年突破l億元,1989年突破l0億元,1995年突破100億元,2000年達到660億元,為我國所有稅種中增長最快,最具潛力的稅種,在聚集財政收入、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但在運行中日益暴露出的稅制設計本身和征管方面的許多問題,也正嚴重阻礙著其功能的更大發揮,迫切需要從根本上進行改革。
一、目標功能定位
個人所得稅的目標功能定位是指一國個人所得稅在某一時期應主要發揮什么樣的功能作用,這是設計和改革個人所得稅的首要問題。個人所得稅有聚集財政收入和公平收入分配兩大功能,因此,一國個人所得稅的目標功能定位又有三種選擇:
(1)以調節收入分配為主,只對少數高收入者進行特殊調節;(2)以聚集財政收入為主,對大多數人進行普遍調節;(3)同時兼顧聚集財政收入和公平收入分配,對中等以上的收入階層進行調節。對我國現階段個人所得稅功能定位的爭論正好形成以上三種觀點。筆者認為第三種觀點是適合我國國情的選擇。因為我國日益增大的GDP、GNP總額和個人所得在GNP最終分配中份額的不斷上升,表明居民個人的納稅能力日益增強,決定了個人所得稅應在解決財政困難,提高稅收占GDP的比重中更有作為;日益擴大的個人收入分配差距又決定了個人所得稅必須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按第一種目標功能定位進行稅制設計,必然規定較高的起征點,這便相應降低了高收入者的應稅所得額和適用稅率,從而將弱化個人所得稅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由于個人所得稅收人總額減少,政府沒有足夠財力轉移支付以保障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反而會加速貧富分化,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如果用開征社會保障稅或提高社會保障稅稅負的手段解決問題,則由于社會保障稅的普遍征收和比例稅率的累退性,必然增加中低收入者的負擔,這比累進的個人所得稅更有礙公平,這一切正與調節個人收入分配的目標背道而馳。事實上,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就因為目標功能定位瞄準高收入階層,以公平收入分配為目標,便過分強調區別對待,為此選擇了分類征收模式。將個人收入劃分為l1個類別,設計了稅負不同、形式各異、扣除有別的稅率進行征收,結果使稅制異常復雜,加之征管基礎制度不完善,征管難以適應,避稅漏洞大開,偷逃行為輕易得逞,收入并不高的工薪階層成為最主要的負擔者,而真正的高收入者卻游離在征管之外。而按第二種目標功能定位進行稅制設計,必然要對中、低收入者,特別是略高于貧困線的低收入者課稅,而對高收入者難以有效調節,既不符合公平原則,也不符合效率原則,促使一部分人陷入絕對貧困,既不能增加財政收入,又使大量高收入者負擔的稅款大量流失,聚集財政收入的目標同樣難以實現。因此,在現階段,我國個人所得稅目標功能定位只能以兼顧聚集財政收入和公平收入分配為雙重目標,對中等以上收入階層進行調節。
二、征收模式選擇
從世界范圍看,個人所得稅有三種征收模式:分類征收模式、綜合征收模式和混合征收模式。分類征收模式就是將各類所得分門別類的劃分成若干種,對不同來源的所得采用不同的標準和方法征收。這種模式事實上是多個稅種的簡單集合,因而征收模式簡便,易管,也能對不同性質的所得實行差別對待。但這種模式不能全面衡量納稅人的真實納稅能力,不能較好體現量能負擔的原則,不僅不同項目間稅負不平,而且使所得來源多、綜合收入高的納稅人不納或少納稅,而使應稅所得來源單一、綜合收入少,但相對集中的人多納稅,易使納稅人改變所得項目名稱,分解收入,多次扣除費用,逃避稅收。還因為采用該模式,一般項目只能采用比例稅率,而使個人所得稅的調節存在明顯的累退性。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就應因為實行分項征收模式,上述問題非常嚴重。
鄉村發展基本狀況考察匯報
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新農村的建設步伐,組織部了五年的招聘十萬名大學生村官的政策。我有幸一名新下的“大學生村官”,感到驕傲的也感到巨大的。如何、更快地和農村工作,是面臨的并且需要在短內克服的難題。我要農村工作,的是盡快村情,也要摸清村情況,的思想狀態和生活、生產情況,老百姓最的熱點、難點問題,關注工作的情況。基礎上,幫助村民解決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與搞好關系。應鎮黨委組織部要求,月的調研,查閱資料、走訪農戶、問詢村委、實地勘察的,現在就關于駐村的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一、村情況
村位于鎮西部,距鎮駐地2公里,是全鎮人口較多和經濟發展較為迅速的村莊。本村人口2500多人,是人口大村,,黨員50多人,耕地面積2500余畝,是農業大村,農作物以玉米和小麥為主、經濟作物以花生、大豆和大蒜為主。村規模,村民富裕,村容整潔,民風樸實。
二、經濟狀況
1.農業種植:
村是種植業發達的村莊,多年來村民們一直了種植農業作物的傳統,村民勤勞樸實,積累了的種植經驗。近年來,農產品以花生、玉米、小麥為主。今年全村的花生種植面積約有1000余畝,畝產600多斤,往年的盈利標準,每畝每年可盈利近2000元。
農作物新種類維護基本狀況以及決策
農作物新品種保護是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和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原動力。我國的農作物新品種保護制度開始為保障農業安全和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作用。
一、我國農作物新品種保護的基本現狀
我國農作物新品種保護事業從無到有,取得了長足發展,建立了相應的組織管理機構,制訂了配套的規章制度,完善的農作物新品種保護體系已經形成。截止到目前,我國農作物新品種共受理品種權申請量逐年上升,表明育種者和育種科研單位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正在增強。
從申請植物種類來看,大田作物的申請數量占到了90%以上,這表明我國農作物品種權的品種構成不盡合理,分布不均勻從申請單位的性質來看,基本以科研單位和國內企業為主,從品種權的實施效果來看,農作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在促進育種技術創新、推動種子產業化、規范種子市場秩序方面成效顯著,潛力巨大。
二、我國農作物新品種保護存在的問題
雖然農作物新品種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作為一種處于發展過程中的新生事物,還存在許多問題;農作物新品種保護的能力和水平與農業科技和經濟發展的要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一些制約新品種保護制度的關鍵問題亟待解決。同時,現有的農作物新品種保護工作更需進一步加強,以應對在國際貿易新格局中面臨著挑戰。
小議農民工基本權益狀況之調查匯報
農民工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奮斗在城鄉建設和社會事業的各條戰線,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進步不可或缺的生力軍,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XX工業園區企業中,農民工這只龐大的職工隊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農民工的基本權益實現狀況,進一步分析研究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反映農民工的愿望和要求,更好地履行和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近年來,我們對工業園區部分企業進行了走訪了解、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個別訪談等形式,對農民工的基本權益實現狀況進行了調查。
一、我縣工業園區農民工基本狀況
我縣工業園區職工總數3.76萬人,其中農民工2.56萬人,約占工業園區企業職工人數總和的68%,農民工已成為我縣工業園區的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力軍,其基本情況有以下特點:
1、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農民工小學學歷以下占7%;初中學歷占40%、高中、中專學歷占49%;大專以上學歷占4%。
2、年齡在17-45歲的居多,男性從事建筑水泥行業居多,女性從事針織、制衣、餐飲行業居多。
3、多數農民工從事一線艱苦工作,少部分是技術、管理工作。“臟、累、苦、險”崗位工作90%是農民工。
市區職業健康現狀調查方案
根據衛生部等九部委《關于開展職業健康狀況調查工作的通知》(衛辦監督發〔〕40號)精神和《全國職業健康狀況調查項目工作方案》、《市職業健康狀況調查工作實施方案》,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
通過實施職業健康狀況調查,基本摸清我區主要行業職業病危害情況、職業病危害接觸人群分布、職業病發病人數及主要職業病發病特點,研究職業病的發病規律,為制定職業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組織機構和職責分工
為保證全區職業健康狀況調查工作順利完成,區衛生局、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區總工會(以下簡稱三部門)成立市區職業健康狀況調查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衛生監督所),負責全區職業健康狀況調查工作的領導、協調、組織和實施,定期組織檢查、開展督導檢查和評估。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成員名單見附件。
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成立調查工作小組,在省、市職業健康狀況調查技術指導組的指導下,負責制訂全區職業健康狀況調查實施方案,開展調查人員的培訓、技術指導和質量控制,負責調查資料匯總分析、數據錄入和調查報告撰寫。
醫療保險老年人口健康狀況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的基本醫療保險類型對于中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影響的差異并隨著時間變化的趨勢。方法基于CHARLS數據2011、2013和2015年3次調查都包括的中老年人樣本,采用描述性統計、有序Logistic回歸、混合面板數據回歸的方法的進行分析。結果在基本生活活動能力(BADL)評分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城鎮職工基本保險對于BADL評分影響的差異波動較小,而新農合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對于BADL影響的差異呈現逐步縮小的趨勢,但仍存在較大差距。在自評健康狀況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在自評健康狀況影響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是新農合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在自評健康狀況影響的差距有進一步拉大的風險。結論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在發展完善的同時,居民的健康公平性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逐步整合城鄉醫療保險制度,并適時推進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并,提升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統籌層次,是從制度上縮小不同醫療保險制度健康效果差異行之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基本醫療保險;中老年人;健康效果;變化趨勢
隨著中國老齡化的形勢日益嚴峻,基本醫療保險下的健康壓力與經濟壓力也日益增大[1-2]。在此背景下我國3種不同基本醫療保險類型對于中老年人健康的影響到底有何差異,變化趨勢如何尚需更進一步的研究。本文基于CHARLS數據庫2011、2013和2015年的數據探究不同基本醫療保險類型對于中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影響是否有差異,并分析健康效果差異隨著時間變化的趨勢,旨在提高中老年人健康公平性,為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衛生政策的科學制定提供參考[3-4]。
1對象與方法
1.1數據來源。本研究數據來源于中國健康養老和追蹤調查(ChinaHealthandRetirementLongitudinalSurvey,CHARLS)中2011年的基線調查數據,2013和2015年的追蹤調查數據。該數據是由北京大學發展研究院主持的一項全國范圍內的大型抽樣調查項目,對全國30個省45歲及以上中老年人采取面對面訪談方式入戶調查,收集了45歲及以上中老年人家庭和個人的高質量微觀數據,用以分析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為制定和完善我國相關政策提供更加科學的基礎。1.2對象。選取的研究對象是2011、2013和2015年均參加調查且年齡在45歲及以上的中老年人。1.3評價指標。自評健康是個人根據自我感受對自身的客觀狀況做出的評價,可以反映個體對自身健康期望、醫療衛生可及性等的主觀評價。本文采用自評健康狀況得分作為主觀維度的健康狀況指標來測量中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水平。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包括穿衣、進食、洗澡、起床、上廁所和控制大小便6個方面,是用來測評老年活動能力的指標,能夠較好地反映個人機體功能狀態,本研究采用基本生活活動能力評分(以下簡稱BADL評分)作為客觀維度的健康狀況指標來測量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5-6]。1.4統計分析。對于數據進行統計描述的基礎上,對2011、2013和2015年樣本分別進行有序Logistic回歸分析,然后再將3年數據合并進行混合面板數據的回歸,除了之前控制的變量以外,再納入年份變量以及基本醫療保險與年份的交互項[7]。
2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