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惠農興村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0 06:50: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科普惠農興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區 “科普惠農興村計劃”方案
為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根據中國科協、市科協等部門關于組織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要求,區委組織部、區科協結合農村黨員、基層干部適用技術培訓工作的需要,組織實施金山區“科普惠農興村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不斷推進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科技指導、科技示范帶動三個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面向農民特別是農村黨員、基層干部的新郊區、新農村建設的科技服務長效機制,讓科技培訓持續惠及廣大農民,不斷提高全區農村黨員、基層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
二、目標任務
1、創建和培育農村適用技術培訓示范基地和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作為全區開展“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重要抓手,每年評選表彰一批在農村科技培訓工作中具有突出貢獻、有較強區域示范作用、輻射性強并得到農民群眾廣泛認可和好評的農村適用技術培訓示范基地和科技致富帶頭人,并在此基礎上擇優推薦參加市科協和中國科協評選。通過以點帶面,榜樣示范,切實有效地推進農村科技工作,不斷增強科普服務新郊區、新農村建設能力。
2、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網站等新聞媒體及群眾性文藝匯演等各種載體,廣泛宣傳受表彰的農村適用技術培訓示范基地、基層農村科普單位(場所)和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的先進事跡。
科普惠農興村資金制度
第一條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l0—2020年)的通知》(國發[2()06]7號)精神,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助力,中國科協、財政部聯合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為保證該計劃的實施,中央財政設立“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資金(以下簡稱“計劃專項資金”)。為規范和加強“計劃專項資金”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根據《“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和《中央財政對地方專項撥款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試行辦法。
第二條“計劃專項資金”按照“獎勵先進、定額補助、定
向使用”的原則進行分配、使用,實行報賬制管理。
第三條財政部會同中國科協根據評選出的先進單位和個
人開展農村科普工作的實際需要、年度“計劃專項資金”總量等
因素確定年度獎補資金標準,并隨同當年各省推薦名額控制數共
“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總結的補充說明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科普部:
按照中國科協、財政部《關于開展200年“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總結工作的通知》(科協發普字[200]49號)精神,做好200年“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總結工作,現將有關要求補充說明如下:
一、各縣級科協開展工作總結時,要注意收集并列明以下指標數據:
1.科普工作方面的數據。包括200年科技培訓人數,購置的科普設備名稱及數量,建設科普設施名稱及數量,參加大型科普活動(如科普日、科技周等)的次數;上述數據與200年的對比數據。
2.輻射帶動等方面的數據。包括200年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數,帶動農戶數,會員收入數;上述數據與200年的對比數據。
二、各省級科協科普部要在縣級科協總結的基礎上,做好本省200年“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總結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
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方案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國科協、財政部聯合制定的《“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方案(試行)》,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科普惠農興村計劃”旨在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國發〔2006〕7號),不斷促進農村科普體系的建設,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讓科普公共服務持續惠及廣大農民,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三條各地必須嚴格遵守本實施細則,保證推薦評比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
第二章目標、任務和原則
第四條“十一五”期間,通過抓重點、抓亮點、抓示范,省科協、省財政廳將每年評比、表彰一批有突出貢獻、有較強區域示范作用、輻射性強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帶頭人等先進集體和個人;同時在全省廣大農村中的行政村建設“一站一欄一員”科普惠農工程,即建立覆蓋面廣、服務農民的科普惠農服務站、科普惠農宣傳欄,組建一支素質高、專業強的科普惠農宣傳員隊伍。
縣“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方案細則
根據中國科協、財政部《關于組織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通知》精神及《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方案》,結合竹山縣實際情況,制定本細則。
一、組織領導
縣科協和縣財政局聯合成立“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導全縣“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實施工作。
縣“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竹山縣科協,具體辦理“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的日常工作。
縣“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實施工作,協調解決有關事宜;組織開展“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的宣傳工作;組織相關單位和技術人員審查本縣申報單位、個人的參評資格,進行項目實地評估;整理相關推薦材料,做好公示和申報工作;組織編制審核專項資金項目預算表;對計劃專項資金進行管理監督;對“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方案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審核整理相關申報材料;組織開展“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工作及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
各鄉(鎮)政府及縣直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計劃實施的有關工作,并協助縣科協、財政部門落實計劃。
組織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通知
各省轄市科協、財政局,有關縣(市)科協、財政局: 為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國發〔2006〕7號),落實中國科協、財政部《關于組織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通知》(科協發計字〔2006〕41號)的有關要求,提高我省農民科學素質,助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省科協、省財政廳決定在“十一五”規劃期間聯合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通過“以點帶面、榜樣示范”的方式,在全省評比、篩選、表彰一批有突出貢獻的、有較強區域示范作用的、輻射性強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帶頭人等先進集體和個人,帶動更多的農民提高科學文化素養,掌握生產勞動技能,引導廣大農民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為保證“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在我省的順利實施,我們共同制定了《河南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盡快組織實施。 根據《方案》的有關要求,現將組織實施2006年“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評選名額 2006年,在全省評比30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27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27名農村科普帶頭人,并從中篩選出10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9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9名農村科普帶頭人報送中國科協、財政部參加全國評選。 二、表彰獎勵 獲得全國先進單位和個人的由中國科協、財政部予以表彰和獎勵,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獎補金額為20萬元,農村科普帶頭人獎補金額為5萬元。獲得省級先進單位和個人的由省科協、省財政廳以適當方式予以表彰。 三、相關要求 (一)各省轄市(含有關縣(市),下同)應在省科協和省財政廳分配的推薦名額內,堅持標準,嚴格把關,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好中選優,做好推薦和初評工作。 (二)各省轄市要參照中央和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方案的有關精神和要求,結合本地情況盡快制定當地的實施方案,明確責任部門和聯系人,于2006年9月15日前報省科協和省財政廳。 (三)各省轄市要認真審核推薦對象的申報材料,并在申報表中簽署推薦意見后,于2006年9月15日前將申報推薦材料報省科協和省財政廳。 申報推薦材料包括:①正式報送函;②推薦名單匯總表;③各申報單位、個人的推薦表和相關資料;④推薦工作簡要總結和說明。推薦表樣見附件3、4、5。 (四)各省轄市報送的實施工作方案和申報推薦材料要求簽章齊全,書面材料一式三份,同時報送電子文本。
縣“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工作小結
二○○年十二月,自治區科協明確我縣為中國科協和區科協“科普惠農興村計劃”試點縣之后,我們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把“科普惠農興村計劃”作為全縣科普工作重頭戲狠抓落實,各項工作有序進行。現將幾個月來的工作進展匯報如下:
一、成立領導機構
接到“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任務后,我們立即成立了扶綏縣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協調領導小組,由縣委分管科協的副書記任組長,政府聯系科協的副縣長任副組長,縣科協主席、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縣科技局以及各鄉鎮一名分管領導(科協主席)為成員,協調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科協,由縣科協主席擔任辦公室主任,縣科協副主席擔任副主任,成員從縣科協干部中抽出,在協調領導小組的指揮下負責具體工作的實施。
二、“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情況
1、元月10至12日,縣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已對“科普惠農興村計劃”中所擬在十一個鄉鎮建立的科普活動站進行場地選址。即整合各鄉鎮原有的文化站,成立科普活動站,單獨騰空1—2間場地面積在40—60㎡作為科普活動室。
2、在村級制作科普宣傳欄。128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共131塊,擬整合現有的村委會村務公開欄,基本為磚墻結構,有擋雨裝置。
市“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方案
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全國農村科普工作會議要求,促進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加強基層科協組織建設,發揮科學普及服務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根據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試點工作方案》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農業,關心農村,致富農民的部署和《東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躍、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強科普能力建設,提高全市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依靠科技發展生產、脫貧致富、改善生活質量的能力,推動全市農村的科技進步、科學知識普及、實用技術培訓、新品種試驗推廣和基層科協組織建設,整合農村科普資源,服務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工作目標
東港市是省科協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試點縣(市)之一。“科普惠農興村計劃”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在試點的行政村建立和配備“一站、一欄、一員”(科普活動站、科普宣傳欄、科普宣傳員),旨在搭建科技傳播的社會化服務平臺。按照省科協要求,2006年1月—12月為試點階段。在市委、市政府確立的確25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中,建設科普活動站、科普宣傳欄、科普宣傳員;2007年為示范推廣階段,全市行政村60%完成“三個一”建設;2008年所有的村建成“三個一”,實現農村科普網絡的全覆蓋。同時,組織科普志愿者80人;建設《科普大蓬車》播放點15個;組織科技工作者為農村科技服務200人次;年培訓農民13萬人次,培訓農村黨員干部1000人次,培訓農村專業技術人員及鄉土人才200人,培訓農村青少年1500人,培訓農民經紀人500人;引進實驗示范推廣新品種、實用技術20項。通過開展“科普惠農興村計劃”活動,進一步推動“農民科技增收工程”的深入開展,完善農村科普組織網絡,加強農村科普陣地建設,強化農村科普實踐,抓好農民科技培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三、工作內容
市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工作方案
為推動“科普惠農興村計劃”活動更廣泛深入開展,充分調動全社會開展農村科普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結合北京市的特點,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以下簡稱“計劃”),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和實施原則
(一)目標任務
通過開展“科普惠農興村計劃”,促進首都現代農業發展,繁榮鄉村旅游,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壯大農村科普服務隊伍,助力首都新農村建設。
在“十一五”期間,利用“以獎代補、獎補結合”的方式,每年評比、表彰一批有突出貢獻的、有較強區域示范作用的、輻射性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致富帶頭人、農業科技服務專家、專業技術指導員等先進集體和個人。
(二)實施原則
科普惠農興村工作方案
為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根據中國科協、市科協等部門關于組織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要求,區委組織部、區科協結合農村黨員、基層干部適用技術培訓工作的需要,組織實施區“科普惠農興村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不斷推進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科技指導、科技示范帶動三個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面向農民特別是農村黨員、基層干部的新郊區、新農村建設的科技服務長效機制,讓科技培訓持續惠及廣大農民,不斷提高全區農村黨員、基層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
二、目標任務
1、創建和培育農村適用技術培訓示范基地和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作為全區開展“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的重要抓手,每年評選表彰一批在農村科技培訓工作中具有突出貢獻、有較強區域示范作用、輻射性強并得到農民群眾廣泛認可和好評的農村適用技術培訓示范基地和科技致富帶頭人,并在此基礎上擇優推薦參加市科協和中國科協評選。通過以點帶面,榜樣示范,切實有效地推進農村科技工作,不斷增強科普服務新郊區、新農村建設能力。
2、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網站等新聞媒體及群眾性文藝匯演等各種載體,廣泛宣傳受表彰的農村適用技術培訓示范基地、基層農村科普單位(場所)和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的先進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