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患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2 05:37: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老年病患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老年病患骨科護理分析
1老年病患骨科護理方法及經驗
1.1健康心理護理。大部分老年病患入院后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擔憂等不良心理,基于此,護理人員需積極與老年病患交流、充分溝通,了解其所需所求,注意掌握其心態,以便于進一步對其心理進行分析;與老年病患主動打招呼,為提高老年病患心理舒適度,投其所好、合理稱呼、噓寒問暖、耐心解疑答惑,不能表現出任何不耐煩的狀態,針對老年病患的啰嗦、健忘予以理解、諒解。若條件允許,可邀請治愈成功的相同病例患者,現身說法,旨在加強患者治愈的信心[2]。在老年病患全程治療過程中,貫徹落實心理護理。宣教內容主要以加強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疾病保健知識為主,由于老年患者比較健忘,每次進行宣講時注意時間不要太長、內容不要太多,盡量通俗易懂,多次反復宣教。1.2環境護理。骨科中大部分的老年病患都是因為突發所致的骨折,比如不小心摔倒、車傷等,而喪失自理生活的能力,加之對醫療環境不熟悉,面對石膏固定、骨牽引、穿刺等操作時極易產生嚴重的緊張不安情緒。胡靜[3]研究中指出疾病的臨床療效與預后轉歸與適宜的環境具有密切的關系,同時對患者的心理狀態也會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故而,患者入院接受治療期間,盡量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安靜且溫馨的治療環境;盡量在白天實施護理操作,操作過程中避免儀器碰撞所發出的聲響,旨在確保患者能夠得到充分休息;患者靜養時,嚴控室內溫度、濕度、光線,保持新鮮的空氣和良好的通風條件。良好的環境對患者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1.3合理飲食。由于老年病患體衰、年邁,消化能力較正常年輕人更低,胃腸容易紊亂,加之長時間臥床靜養,缺乏活動鍛煉,故而在飲食方面具有特殊的要求。為骨科老年病患進行飲食護理時,需保證多樣化,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還容易消化,合理搭配魚蝦、瘦肉、牛奶以及蛋類食品,遵循多餐少量原則,同時與鈣類藥物相配進行治療[4]。禁止麻辣、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攝入綠色果蔬,以避免排便不暢。合理飲食對患者的臨床治療具有支持性作用,適宜、科學、均衡膳食可促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1.4預防并發癥。部分老年病患認為自己平時比較健康,但因為年老體弱,諸多并發癥未能夠及時被發現。加之長期臥床靜養,極易引起多種嚴重并發癥,如下肢深靜脈血栓、壓瘡、褥瘡等。對此,護理人員應當定時幫助患者變換體位,并對受壓位置進行按摩,若有必要可予以防褥墊,以免引起褥瘡。輕扣患者背部,促使其痰液排出,同時鼓勵患者有效咳嗽,予以呼吸指導,以免引起肺部感染。為預防泌尿系統感染,需注意外陰部干凈衛生,囑咐患者多喝水,充分發揮尿液沖洗作用。若患者的患肢存在觸覺障礙,需注意壓傷、燙傷。1.5康復訓練。臨床治療骨折中,康復訓練是至關重要的內容,楊奕妙,魏道華[5]研究中指出行骨科手術治療后配以科學有效的康復訓練,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復患肢功能,且效果十分滿意。按照老年病患骨折情況及生理特點,并遵循從輕到中、從小到大、循序漸進原則開展患肢功能鍛煉。針對未制動或未固定的關節部位,護理人員指導其盡早實施床上鍛煉,使全身血液良好循環,以免關節僵硬、肌肉萎縮。康復訓練時需做好相關告知,平時鼓勵患者多散步、打太極拳,加強身體抵抗力,注意鍛煉力度不可過快、過大、過重。1.6出院指導。出院時,按照老年病患的教育背景以及疾病類型,實施疾病保健知識以及出院后注意事項的告知,并著重向患者家屬說明患者入院期間的治護效果及心理狀態。為每位患者制定相應的康復方案,并將有效的咨詢方式詳細予以詳細告知,說明下一次復查時間,讓患者在家依然能夠獲得專業的護理服務,消除其后顧之憂。摘要:隨著現代科技深入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以及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特別是在醫療改革以及現代醫療技術不斷成熟的背景下,老年病患骨科護理工作成為了臨床護理工作中最為重要的探討課題。我國當前面臨著社會老齡化、人口老齡化這一嚴峻問題。基于此,了解老年病患需求,關愛老年病患的生理與心理健康,為當前臨床護理人員需面對的主要問題。關鍵詞:老年病患;骨科護理;護理經驗中圖分類號:R816.8文獻標識碼:B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8.32.190本文引用格式:朱惠.老年病患骨科護理實踐經驗骨科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32):248-249.
2老年病患骨科護理方法與效果
羅彩霞等[6]研究中對照分析了骨科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100例的圍術期護理干預效果,結果發現,圍術期通過心理護理、并發癥預防、康復訓練、合理飲食等干預后的觀察組滿意度96%高于常規護理后的常規組74%,同時術后并發癥8%低于常規組28%(P<0.05),提示圍術期護理干預對老年患者術后并發癥的降低、患者滿意度的提高,具有積極的影響。張秀珍等[7]中分析了全髖關節置換術后老年股骨頸股骨折患者的康復護理,結果發現,研究組術后髖關節功能(65.6±4.5)分高于常規組(56.5±4.5)分。提示早期功能訓練對骨折術后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復具有突出的作用。
3結論
老年病患骨科護理以患者心理、生理特點為基礎,為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這樣一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以及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同時也促使其自護力顯著提高,消除了后顧之憂,讓患者身心始終處于高度舒適狀態。在老年病患骨科護理中具有較高的實踐價值。
老年病患骨科護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在該院就診的骨科老年病患8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41例。年齡分層在56~78歲,平均年齡為(54.3±3.4)歲的共有72例;8例在78歲以上。80例病患中患有下肢骨病的占31.2%,上肢骨病患者占19.5%,腰部骨科病患為13.7%,其余為其他部位骨科病患。
1.2方法
將80例病患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在年齡、性別、骨科患病部位各個方面都無較大差異。對照組只進行簡單常規護理,觀察組則是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下進行專業的特殊護理,其中有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復健護理、生活護理等。3個月后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以及病患對護理的滿意度。
2結果
老年病患舒適監護與成效
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療實踐和護理改革的不斷深化,廣大患者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將“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貫徹到護理工作中,將愛護體貼患者的行為具體化,是當前護理工作急待解決的問題[1]。XX內科是醫院專科性極強的科室,面對的病人均為病重、病危患者,對護理工作要求極高,對急、危、重癥患者病情觀察與及時有效的處理非常重要。舒適護理作為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的護理模式,是患者最希望通過護理得到的基本需要之一。基于此,我院XX內科近兩年來在科室中采用舒適護理,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現將有關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臨床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XX內科住院治療同意參加試驗的90例患者。其中男38例,女52例,年齡27~62歲,平均年齡46.5歲,病程2~26個月,平均病程13.6個月。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34例,初中及以下56例,所有患者溝通交流均無障礙。我們按照入院順序把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0例,給予舒適護理方式;對照組40例,給予一般護理措施。選取的兩組患者在一般指標比較上經統計學檢驗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分組干預方法
對照組40例患者的護理按照傳統常規的護理方法,由責任護士利用接觸患者的治療機會進行一般臨床護理和適當的健康教育,根據情況適時向患者講解所患疾病的一般過程和注意事項。觀察組50例患者采用舒適護理措施,從患者入院開始,由責任護士取得患者同意后,患者、其主管醫師、責任護士共同計劃制定護理計劃,舒適護理措施包括:
談論老年病患思想監護
心理護理作為高層次的護理手段,貫穿于護理的始終。我國人口的老齡化及醫學技術的進步,使得入住ICU的老年患者數量增多。老年患者的心理狀態明顯不同于青年人,他們希望早日康復快快回到自己家中,即使較重患者也不愿長期住在醫院[1]。
1影響ICU老年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
1.1患者因素
1.1.1求生欲望絕大多數老年人對疾病過分關心并有強烈的生存欲望,此時往往感到人生如夢,彈指揮間[2]。老年患者病后常變得異常敏感,因對疾病的恐懼而產生懷疑心理,也因對疾病的恐懼而延續,他們往往陷入對“莫須有”疾病的極度恐懼、焦慮中而無法自拔,如果嚴重偏執,甚至出現病理性的妄想[3]。
1.1.2自尊心理老年人患病后,常需要他人幫助才能生活,自尊心受到挫折,出現食欲欠佳、精神差,有時無緣無故地大發脾氣,或向醫護人員發泄內心的怨恨[4]。老年人在家中往往處于主導地位,而生病后必須聽別人的“擺布”,容易產生失落感,由此而不愿接受別人的意見。有的老年患者不服從治療,不配合護理,對醫護人員的語言、態度特別敏感[5]。
1.1.3經濟因素老年患者,特別是經濟困難者,擔心醫療費用無法承受,擔心自己的疾病給子女帶來沉重的經濟重擔,常因害怕花錢而拒絕合理的治療[6]。
內科老年病患心理護理探討論文
摘要:本文以作者實際經驗為材料,介紹了內科老年病人心理問題,并給出了內科老年病人心理護理的創新性研究——有效溝通。
關鍵字:內科老年病人心理問題護理
一、心理問題及護理原則
1.焦慮不安
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每個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為明顯。他們對自己所患何病,嚴重程度,何時才能治好等還不清楚,因此焦慮不安,表現為煩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護理原則:解釋一支持一放松訓練。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予以認真的解釋,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況除外如癌癥患者等),指出焦慮不安產生的原因及不利影響,并進行放松訓練(自我按摩,簡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納護士的意見,在較短的時間里消除或減輕這種心理,睡眠及飲食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老年病患健康教育分析探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健康教育的難點,分析老年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方法對老年健康教育可起到有益有效的作用。結果促使老年人獲得有關疾病的健康知識,使老年人形成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結論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醫護人員職業道德和健康教育能力的考驗。
關鍵詞:老年病人健康教育
在以“病人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模式,對病人實施健康教育的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病人了解掌握有關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識和康復保健知識。筆者通過對老年病人健康教育實踐,意識到健康教育對老年病人的康復起著有益和有效的作用。但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問題以及護士健康教育能力問題,直接影響著健康教育的開展,現分析如下。
一、一般資料
2007年-2009年內科老年病人,年齡在60a以上的住院病人,年齡最大達92a;文盲半文盲占75%。護士不定時進行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檢查反饋與其它項目相比,令人不滿意的是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發現病人對疾病的病因病理、癥狀,體征、診療、檢查項目、目的、藥物、飲食、活動、潛在并發癥等方面的知識在深度和廣度上掌握不夠,達不到充分調動病人積極參與活動,提高自我護理保健能力的地。
二、老年病人生理、心理特點
婦科老年病患臨床護理策略分析論文
【關鍵詞】老年婦女急性精神障礙護理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年來接受婦科手術的老年患者年齡逐漸增大。婦女在60歲以后即進入老年期,由于老年患者多種器官出現衰老和退化,同時常合并多種內科疾病,給手術治療帶來一定的風險,術后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而今婦科術后并發急性精神障礙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它可延遲康復,導致并發癥和增高病死率,延長住院天數和增加醫療費用。筆者對2002年5月至2007年11月發生在我科的18例老年患者術后出現急性精神障礙的護理進行總結,現報告如下。
一、臨床資料
本組18例術后急性精神障礙患者住院前均無明顯精神癥狀,未使用影響精神活動的藥物,否認精神病家族史。年齡61~90歲,平均72.4歲。喪偶的11例,2例丈夫患有慢性病,10例患者住院期間由女兒照顧,3例患者住院期間由保姆照顧,2例患者由丈夫照顧,3例患者由媳婦照顧。本組卵巢腫瘤3例,宮頸癌3例,內膜癌2例,子宮脫垂8例,外陰癌2例。急性精神障礙主要發生在手術后1~2d,其中譫妄型13例,表現為躁動、精神混亂、定向力障礙、語言錯亂、行為異常,有視性、聽性幻覺和被害妄想;抑郁型5例,表現為煩惱、失眠、情緒淡漠,對人、對事物失去興趣,拒絕治療。通過相應的護理措施,積極配合治療,不但無一例發生并發癥及意外,也沒有后遺癥存在。
二、原因探討
2.1年齡由于老年患者組織器官老化,生理功能有不同程度減低,對手術創傷的承受能力明顯下降,術后容易并發心功能不全、肺部并發癥、高血壓腦病等,造成的腦低氧、腦水腫,急性腎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謝產物滯留、電解質平衡紊亂、代謝性酸中毒以及感染等,均可引起精神障礙。
急腹癥老年病患術后護理分析論文
【摘要】加強老年急腹癥術后護理。方法對我院近兩年內收治的60歲以上的老年急腹癥41例結合文獻談臨床體會。結果本組41例老年急腹癥術后患者,發生肺部感染2例,切口延遲愈合2例,無死亡病例發生。結論對老年急腹癥術后的護理必須做到細致、入微、體貼,使老年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老年人急腹癥術后護理
老年急腹癥在臨床工作中較為常見,我院在2002年3月~2007年6月內收治60歲以上的老年急腹癥患者44例,占同期病區的20%以上,現結合文獻就臨床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一、臨床資料
本組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齡60~82歲,平均65.8歲,急性闌尾炎13例,其中化膿壞疽性闌尾炎8例,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作18例,其中膽囊穿孔伴腹膜炎4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伴腹膜炎6例;外傷性腸破裂4例;外傷性脾破裂3例。
二、護理體會
老年病患的中成藥臨床應用論文
【關鍵詞】老年患者中成藥用藥安全合理用藥
隨著老年性疾病的用藥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在臨床中必須根據老年病固有的生理、病理特點,合理選用中成藥。
一、老年疾病的特點
(1)起病隱匿。老年人的身體日漸衰弱,反應遲鈍,故患病后常缺乏典型的癥狀和體征,如老年人上感往往不發熱或發熱不高,僅有頭痛乏力、渾身酸痛、食欲不振等癥狀,甚至在嚴重胸部感染時,也不出現發熱,易誤診、漏診。
(2)多病癥共存。當今醫學證實,老年人不僅在全身,而且在同一個臟器內可以同時發生幾種病變。以心臟為例,可同時見到冠狀動脈硬化、心肌肥大、肺心病、心包炎、心臟傳導系統的病變等。
(3)多種病理變化同存。因臟器虛衰,老年人患病往往臨床表現復雜化,如老年人心衰,常多病因并存,如:冠心病、高血壓病、貧血病、糖尿病、退行性心臟瓣膜病、腦血管病癥等多器官病癥并存。
老年病患手術全身麻醉護理探討論文
摘要:隨著醫學發展進步,老年人的手術范圍不斷擴大,老年人的俯臥位手術不斷增多,因此需要醫護人員針對老年人的生理特征,采取安全的方法提高老年人俯臥位手術的耐受力,降低術后并發癥,從而進一步提高手術成功率。本文從兩個方面即術前準備和術中護理階段闡述了正確、穩定地安置老年人俯臥位手術體位,便于術者操作,充分暴露手術視野以及使麻醉師正確地觀察病人生命體征,為病人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讓病人平穩渡過手術期是一名手術室護士的責任和義務。
關鍵詞:老年人全麻俯臥位手術護理
據資料報道,我國現在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患者越來越多。隨著醫學的發展進步,老年人的手術范圍不斷擴大,手術適應證逐步放寬,因此老年人俯臥位的手術也在增多。老年人器官功能減退、病患較多、營養不良、血容量不足等不利因素,對麻醉和手術耐受力降低,尤其對全麻俯臥位手術耐受力更為減低,故加強手術中護理,對提高手術成功率非常重要。天津環湖醫院2003~2006年需全麻俯臥位手術的老年患者316例,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一、臨床資料
本組316例,男201例,女115例;年齡65~92歲,平均78.5歲,其中>70歲者77例;手術時間最長10h,最短2.5h。
二、術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