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科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3 11:57: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皮膚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皮膚科患者用藥安全護理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口服藥發放流程在皮膚科患者用藥安全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180例皮膚科住院患者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9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按醫囑常規給藥,實驗組患者在常規給藥的基礎上采取口服藥發放流程管理模式,對比2組的服藥方式的正確率、藥物知識掌握情況、藥物錯服率、漏服率、擅自停藥率以及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實驗組患者服藥方式的正確率由83.3%提高到96.7%,藥物知識掌握由90%提高到98.9%,患者滿意度由81.1%提高到98.9%,高于對照組;藥物錯服率由20.0%降到2.2%、漏服率由13.4%降到2.2%,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皮膚科實施口服藥發放流程,能提高患者服藥的正確率、患者的滿意度,降低了藥物的錯服率、漏服率及口服藥發放差錯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皮膚科;口服藥發放流程;用藥安全護理管理

口服藥物是患者在住院期間接受治療和護理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1],正確使用口服藥物至關重要[2],口服藥物具有品種多、服藥次數及時間段不相同、不良反應復雜等特點[3]。皮膚科病種繁多,表現以疼痛、瘙癢為主,口服藥物以抗組胺類、糖皮質激素類、鎮靜止痛類等為主,藥物不良反應大多有嗜睡、乏力、頭暈、惡心等癥狀,不合理及不正確服藥會導致患者機體功能損害,同時影響治療效果,引起不良反應及醫患糾紛的發生。為了提高口服藥物治療的安全性,對住院患者按發放流程發放口服藥,并對口服給藥的流程加以管理以降低藥物的誤服率及漏服率,提高了護理工作安全質量,也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入住我科的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76例;年齡42~81歲,中位年齡61.5歲。患者多合并多種慢性疾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均需要口服藥物治療。將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90例。實驗組嚴格按照醫院制定的口服藥給藥管理制度及口服藥發放流程執行,2組性別、年齡、皮膚病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干預方法1.2.1藥物發放:對照組患者采用按醫囑發放的常規給藥方式,實驗組患者在按醫囑發放的常規給藥方式基礎上采取口服藥物發放流程管理模式,組成口服藥流程護理安全管理小組,參與人數為全體皮膚科護理成員。根據問題制訂流程,護士長負責流程的督導和臨床措施稽查工作,責任組長負責流程的培訓和綜合評價,責任護士負責口服藥物發放流程的具體實施,并搜集患者的臨床資料。1.2.2嚴格執行口服藥物發放流程:①從藥房取回藥物,治療護士與責任護士兩人核對。②攜帶藥物口服藥單、藥物及PDA至患者床旁。③核對身份并PDA掃碼確認,詢問過敏史,告知藥物的服藥方法及注意事項。④對整盒或整瓶藥物首次發放時,向患者或家屬詳細講解藥物的目的、用法等,將剩余藥物交給患者或家屬保管。⑤單劑量頓發藥物,指導患者服藥到口。⑥根據藥物作用,觀察患者用藥后的效果及不良反應。⑦特殊藥物,如安定、地高新等,做好記錄。1.2.3嚴格落實口服給藥管理制度:①患者在住院期間口服藥物無論是長期、臨時,還是自帶或外購者均應有醫囑,并在口服藥醫囑備注欄注明“自備藥”,寫明給藥途徑、劑量、濃度和次數。②發藥前嚴格執行“三查八對”制度,并進行PDA掃碼身份確認執行。③從醫院藥房取回的口服藥,藥療護士與責任護士兩人進行核對后,如為單劑量頓發藥物須放置治療室管理;如為整瓶、整盒口服藥,由責任護士帶至病房交由患者家屬管理,并與患者家屬雙方核對、簽字。④由患者家屬管理的口服藥物,責任護士交由患者或家屬時,應詳細講解服藥目的、用法等,并根據所服藥物時間,按時按頓到患者床旁指導服藥到口。⑤特殊藥物如安定、強心苷類、地高辛、抗心律失常藥、利尿藥、激素、抗生素等,嚴格按醫囑指導患者服藥到口,并記錄。⑥指導服藥后,密切觀察藥物的療效及副反應。⑦如有特殊用藥不能補服者,應及時報告醫師,并記錄。1.2.4管理措施:①加強專科用藥培訓,科室建立藥物使用說明書存放夾,主管藥療護士按計劃每周三晨交班時利用30min學習專科新藥、作用相似藥物的知識,使護理人員掌握常見、重點及專科藥物的通用名和商品名以及藥物作用、常規用量、用法、禁忌、不良反應與觀察要點等,例如皮膚科常用抗組胺藥物服用后有嗜睡、乏力、頭暈等副作用,不宜做精細工作及開車、高架工作等,激素類藥物不宜隨便增減等。為防止藥物使用過程中發生差錯,應多與患者溝通,做好口服用藥健康指導。②在使用外購藥或藥物劑量、次數、時間發生變化時,護士應提前向患者做好宣教,指導其不可自行服用外購藥物,緊急情況時須與主管醫生溝通。③加強口服藥物發放流程的培訓,提高護士的重視程度,使護士意識到口服藥物發放錯誤給患者造成的嚴重危害,從而嚴格執行發放流程。④管理小組要做好質量控制工作,責任組長要對護士嚴格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崗,并全程追蹤。確保每位護士都能按流程發藥,護士長進行不定期抽查,制訂獎懲制度,抽查結果與本人當月績效掛鉤,從而提高護士的工作態度及責任心。1.3觀察指標:①對比2組患者對藥物知識掌握情況,用藥方式正確程度。②對比2組患者服錯藥、漏服藥、擅自停用藥的發生情況。③對比2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采用我科自制問卷進行調查,分為非常滿意(護士責任心強、態度好、發藥到手、送藥入口)、滿意(護士態度一般,發藥到手)、不滿意(護士態度差,送藥至床頭柜上)。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皮膚科門診患者護理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皮膚科門診患者在診治過程中的各種護理方式。方法: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及不同病種的門診患者,給予特殊的心理及機體有效的護理。結果:就診患者通過我們的指導和護理,解除了焦慮、恐懼的心理,增強了治病和防病的意識。結論:宣傳、指導和護理是對門診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正確面對疾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的有效護理方法。

【關鍵詞】皮膚科門診;全方位;個體化護理

皮膚病都是發生于內而形于外,和機體內部臟器在功能上常存在著密切的相關性,特別是有些病變廣泛而又嚴重的皮膚病,以及病程慢而目前尚缺乏有良好治療手段的疾病。這樣就給許多皮膚病患者不僅造成身體上的損害,而且造成心理上的壓抑和精神上的痛苦。這就需求皮膚科醫護人員要用合理的治療方法以及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知識,對患者進行具體分析和合理的護理。

1對皮膚科門診患者的觀察

隨著我院診療水平和護理質量的提高,門診患者越來越多,但我們依舊以精湛的醫療水平和熟練的專科護理技術吸引著無數患者。皮膚科門診患者的流動性很大,層次、來源也各有不同,有急性期的也有慢性期的。犯病后的心理狀態、對疾病的認識程度、采取的態度以及要求都不一樣,所以也就給診治和護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皮膚科的疾病病種繁多復雜,而皮膚又覆于身體表面,與外界直接接觸,特別是面部的病變致使患者的心理壓力變得很大,對診病的要求亦隨之增高,這樣便難免造成角色的沖突。所以在患者來我科診病的全過程中必須認真地對待,不能放過每一個細節。

2對皮膚科門診患者的護理

查看全文

藥學畢業論文:銀屑病的治療狀況

銀屑病(psoriasis)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國內:70年代初

期起陸續有各地區的銀屑病調查報告。上海(1974)調查454005人,其患病率為0.

217%;南京(1974)以函調方式調查102849人,患病率為0.28%;河南(1980)調查

105545人,為0.37%;黑龍江(1977)調查17806人。為0.84%,一般北方高于南

方。國外報告:美國患病率為0.51.5%之間,英國為1.6%。

銀屑病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大量研究結果表明,它可能與遺傳、感染、

查看全文

本量利分析在醫院全成本核算中的應用

一、本量利分析的概念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產量(或銷售量)—利潤依存關系分析的簡稱,也稱為CVP分析(Cost-Volime-Profotanalyses),是指在變動成本計算模式的基礎上,以數字化的會計模型與圖文來揭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銷售量、單價、銷售額、利潤等變量之間的內在規律性的聯系,為會計預測決算和規劃提供必要的財務信息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本量利分析方法應用于醫院全成本核算中,主要對醫院收入、成本、工作量、單位收費水平以及結余進行分析和目標預測,從而揭示各相關指標的內在聯系。

二、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條件

在實際經濟工作中,成本、業務量、收費水平和結余之間關系非常復雜,成本與業務量之間可能呈線性關系也可能呈非線性關系,收入和結余也不一定是線性關系。因此,本量利分析必須是符合基本假設情況下進行的。由于本量利分析是在成本性態分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成本性態分析的基本假設也就成為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設,也就是在相關范圍內,固定成本總額保持不變,變動成本總額隨業務量變化成正比例變化。前者用數字模型表示就是y=a,后者用數字模型來表示就是y=bx。所以總成本與業務量成線性關系即y=a+bx(a為固定成本,b為變動成本,x為業務量)。相應的,假設單位收費水平也在相關范圍內保持不變,這樣收入與業務量之間也呈線性關系,用數學模型來表示就是一收費水平為斜率的直線y=px(p為銷售單價)。這樣,在相關范圍內,成本與收入均表示為直線。

三、本量利分析方法在全成本核算中的作用

本量利分析方法是現代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本量利分析方法一是可以預測保本點即在某一工作量下不至于發生損虧;二是可以預測經營成本即預測一定工作量所獲得的經營成本;三是可以確定目標值即為獲得一定的經營成本所必須完成的工作量,如收治病人人數,開展手術臺數等。本量利分析方法是在對成本按形態劃分的基礎上就成本、業務量、利潤三者之間的依存關系所進行的分析,其核心是成本和效益分析法。運用本量利分析方法不僅可為醫院在完成保本、保利條件下應實現的工作量或收入進行預測,而且若將其與風險分析相聯系,可為醫院提供化解經營風險的方法和手段,以保證醫院既定目標的實現,本量利分析方法可以成為編制預算和控制成本的基礎。

查看全文

中醫皮膚病學教學問題探討

摘要:中醫皮膚病學是一門專科性、實踐性強的學科,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既突出中醫特色,又強化皮膚病理論基礎的學習,還增加臨床知識的積累,是中醫皮膚病學教師不斷追求的教學目標。當今時代,互聯網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與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使之成為教學工作中的有力輔助手段。多媒體教學的開展,不但能增加知識量的積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在中醫皮膚病學的應用,促進中醫思維形成,提高皮膚病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中醫皮膚病學;教學

皮膚病在臨床各科室均較常見,然皮膚病專科性較強,疾病種類復雜,臨床癥狀多變,治療棘手,皮膚病學的學習在本科階段就是一大挑戰,同時掌握常見皮膚病臨床知識又是臨床醫生必備的基本技能,高校教學時長有限,限制對皮膚病學較為全面的學習。長期以來,皮膚科教師以突出形象直觀教學和提高學生臨床知識水平為目標,多媒體技術運用于中醫皮膚病的教學[1],教師充分利用圖片、聲音、視頻、動畫、鏈接等多媒體手段,將抽象、難于理解的知識轉化成清晰明朗簡潔的多媒體課件,配合生動幽默的敘述,使枯燥乏味的理論學習變得生動形象有趣,不僅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記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提高教學質量,營造輕松好學的教學環境,進一步為社會培養皮膚科專業人才[2]。

1多媒體技術與中醫皮膚病學的聯系

皮膚類疾病以形態直觀為特征,《內經》記載:有諸內必形諸外。中醫象思維[3]在中醫皮膚病學科中運用典型,皮膚病辨治思路往往是通過皮損形態和分布來決定選方用藥,為治療皮膚病提供新思路。當前,治療中醫皮膚病,具有諸多中醫外治法優勢,例如治療痤瘡常在耳尖及大椎處放血,治療銀屑病常用中藥封包治療及中藥藥浴、中藥塌漬等,治療濕疹常采用中藥塌漬,治療丹毒、帶狀皰疹采用針灸配合刺絡拔罐,治療蕁麻疹常采用刮痧等方法。這些特色中醫療法操作簡單方便,臨床療效好,但是學生沒有實際操作經驗,不能理解其操作及方法,教師在授課時可以提前錄制這些中醫外治法操作視頻,視頻中將操作要點難點突出,在課堂中展示出來,易于學生加深疾病診斷及治療的學習,且對一些具有中醫特色的中醫外治法產生興趣,有利于中醫特色的繼承與發揚。中醫診斷疾病,重視四診合參、脈證并治,中醫皮膚病各證型抽象,難以辨別,描述相近,如濕瘡的濕熱蘊膚證可見皮疹潮紅,有丘皰疹,伴有劇烈瘙癢,皮溫升高,搔抓后易破潰流水;濕瘡脾虛濕蘊證可見皮損紅,丘疹較多,上覆鱗屑,瘙癢難忍,抓后糜爛滲液,膚溫一般;濕瘡的血虛風燥證可見皮損暗紅,皮膚粗糙肥厚,瘙癢難耐,遇熱加重,多見搔痕結痂,伴有色素沉著。各證型相近,描述抽象,學生理論知識欠缺,臨床經驗薄弱,教師在授課時添加圖片、視頻、動畫、鏈接,有助于學生分辨不同時期的癥狀,通過皮損辨病辨證是中醫皮膚科的特征,也是用方用藥的依據。本科階段重視三基學習[4],即對皮膚病學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為以后臨床工作鋪墊堅實基礎。

2多媒體教學在中醫皮膚病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查看全文

奧深軟膏治療原發性皮膚論文

【關鍵詞】奧深軟膏

原發性皮膚淀粉樣變(primarycutaneousamyloidosis,PCA)是一種常見的代謝障礙性皮膚病,其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遺傳、代謝紊亂和免疫反應均有一定關系[1]。本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我科近期用奧深軟膏治療PCA取得滿意療效,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自2007年1月-2008年2月到我科門診就診的PCA患者67例,男39例,女28例;年齡最大78歲,最小35歲,平均52±7.1歲;病程最長28年,最短半年,平均10±3.3年。均具典型皮疹,斑疹型29例,主要表現為肩胛間區的棕色波紋狀斑點,苔蘚型38例,主要表現為單側或雙下肢脛前部的苔蘚樣丘疹,部分泛發于腰背部、大腿,混合型11例,包括以上兩種表現;將67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6例,對照組31例,兩組年齡、病程、皮疹類型差異均無顯著性,具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在治療前1個月未用外用藥治療,治療前3個月未進行系統性治療。

1.2治療方法治療組每日早晚外用奧深軟膏(復方氟米松軟膏,香港澳美制藥廠生產15g/支)2次,輕輕揉搓3min,療程4周;對照組每日早晚外用恩膚霜(0.05%丙酸氯倍他索霜,廣東順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10g/支)2次,輕輕揉搓3min,對四肢皮損肥厚者晚上涂藥后用保鮮膜封包,晨起取掉,療程4周。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周、治療4周進行臨床評分,計算療效指數,并記錄發生的不良反應。治療期間不合用其他藥物。

1.3療效判斷標準根據患者皮損部位的角化程度、皮疹形態、顏色及瘙癢程度評分,每項按無、輕、中、重評為0、1、2、3分,將4項得分相加,即患者的臨床評分。根據患者臨床評分的下降指數判定療效,療效指數(%)=(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痊愈:療效指數≥95%;顯效:療效指數為61%~94%;有效:療效指數為21%~60%;無效:療效指數≤20%。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總病例數×100%。

查看全文

皮膚結核是怎樣發生的?

結核病防治知識

皮膚結核并不多見,但此病雖發生在皮膚上,然而與結核菌的全身感染卻密切相關,在皮膚上的損害與其他皮膚病的皮膚損害較難區分。皮膚結核的發病率并不高,過去也有人統計過,大概200位有肺結核或其他臟器結核的病人可以有一位出現皮膚結核。而在皮膚科的門診病人中就更少,大概在500個皮膚科門診病人中可以發現一個是皮膚結核,而且近年來,人們對結核病的知識增多,抗癆藥的正確使用,使皮膚結核的發病率更趨下降。

皮膚結核病,從名字上理解,是結核菌感染皮膚而引起的,且大部分是人型結核菌引起少部分由牛型結核菌引起,此病常常是全身結核病的一種皮膚上的表現,其中肺結核占多數。它發病的誘發因素是人體抵抗力下降,全身狀況差,結核菌通過血流和淋巴回流感染皮膚而發生。

皮膚結核可以有兩種傳染的方式:一是外感染,二是內感染。所謂外感染是在皮膚損傷或其他外傷以后,結核菌直接感染傷口而發生皮膚結核病。所謂內感染,即是病人本來存在的組織器官結核病灶的結核桿菌通過血液運行,淋巴系統的淋巴液回流,或者臨近組織器官結核病灶的結核菌直接蔓延到皮膚組織,有的甚至通過人體的自然腔道,如消化道,帶到了周圍皮膚所致,如腸結核病人的結核菌通過糞便而使肛門周圍的皮膚發生感染。

皮膚結核的皮膚損害是多樣性的,可以分為局限型和血源型兩個類型。而總的說來皮膚的損害可以看到,可以通過皮膚科專業醫生的觀察診斷確定為何種類型的皮膚結核,我們最最常見的可以有以下幾種:尋常狼瘡:是皮膚結核中最常見的一種,它是由于結核桿菌由外界侵入皮膚而感染。疣狀皮膚結核:是皮膚破損感染結核發生的增生性疣狀皮膚病損害。瘰疬性皮膚結核:是由淋巴結或骨關節結核侵入皮膚而繼發的皮膚結核。硬紅斑:是一種常常發生在小腿屈側的皮下結節性皮膚損害,位置深,摸觸硬,女青年病人較多,常常兼有肺結核和其他結核病灶,一般認為是由血液播散而繼發的皮膚結核。其他:如腔道、口腔結核性潰瘍、丘疹壞死性皮膚結核、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瘡、播散性粟粒性皮膚結核等等。

由于皮膚結核的皮損表現是多樣性的,有形成小結節的,有似疣狀的,有的可形成潰瘍,有的是硬的結節,且皮損的部位也各有不同的部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位,所以,一開始可能給診斷帶來一定的困難,大部分皮膚結核無癢感。所以我們在碰到有的皮膚損害結核病的病人時,至少要考慮是否是皮膚結核?但是,如果是局限型的皮膚結核,那么在皮膚損害局部查找結核菌應該是陽性,這樣就完全可以肯定診斷了。如果是血源型的,那么查找到結核菌的機會就少些,但不等于找不到結核菌就認為不是皮膚結核,應該采取綜合分析的辦法來進行診斷。

查看全文

中醫皮膚病治療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皮膚病的病理,引用了許多中醫的論著,然后介紹了皮膚病的中醫治療思路。

關鍵字:皮膚病中醫治療

一、皮膚病的生理病理學說

有關皮膚疾病的論述,早在《內經》中有不少記載。《素問·痹論》中指出了人體衛氣“其性漂疾,不能入于脈也,故循于皮膚之中,分肉之間”。說明衛氣作用在皮膚腠理,其功能正如(靈樞·本臟篇》所述。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衛氣和,則……皮膚調柔,腠理致密矣。強調了衛氣功能正常,皮膚腠理才能健康縝密,有似于非特異性免疫中的皮膚粘膜屏障作用。衛氣靠肺氣的正常宣發才能散布到皮膚,發揮衛氣作用,故謂肺合皮毛。《素問·皮部論》亦提出了十二皮部是十二經功能活動在體表皮膚的反映區。

在《諸病源侯論》中,對各種皮膚病的病因、病理過程及癥狀也作了論述,指出與風、濕、熱等因素有關。如:風瘙身體隱軫誤(注:瘙癢癥、尋麻疹之類),邪氣客于皮膚,復蓬風寒相折,則起風瘙隱軫。頭面身體諸瘡誤,夫風熱外虛,為風濕所乘則生瘡。對各類經久不愈的慢性頑固性皮膚病常認為存在氣血虛或膚腠虛的因素。對變態反應性皮膚病也注意到存在過敏素質,指出人有稟性畏漆,但見漆便中其毒……亦有性自耐者,終日燒煮,竟不為害也。對物理因素引起的皮膚病也有凍爛腫瘡誤、湯火瘡誤等記載。如:“對傳染性皮膚病,如疥瘡已了解到好發部位及其接觸性傳染的病因指出并皆有蟲,人往往以針頭挑得”。

對皮膚病的診治,中醫認為把局部改變同整體經絡、臟腑、氣血、津液的改變聯系起來,既重內治,又重外治。《外科精要》一書中指出原夫瘡瘍之生,皆陰陽不和,氣血凝滯。認為外癥雖生于肌表,而其根源則與臟腑氣血改變有關,診治應結合全身辨證,用藥根據經絡虛實,不可拘泥于熱毒之說而過用寒涼克伐之劑。《太平圣惠方》對于癰疽,不僅注意它的局部癥狀,而且結合全身辨證,提出“五善七惡”的觀察方法。《外科全生集》把外癥分為陰陽兩類,主張用“陽和瞬理、溫補氣血”的原則治療陽癥,彼有獨道之處。目前用陽和湯治療結核性膿瘍、硬皮病等有一定療效。《外科正宗》主張內治與外治并重。外治除外用藥外,善用腐蝕藥或刀針放膿去腐;內治總結各醫家及自身經驗,應用“消、托、補”三法的辨證施治,使治療原則與方法日趨完善。《理論驕文》中把辨證論治原則應用于外治法,使外治理論得到發展,他注意到外治比內治副作用小,費用低廉,有“殊途同歸之妙”。他主要用膏藥外治,也用類似水療、熱療、泥療、蠟療及局部發鮑等療法。強調外用藥物要分辨陰陽,辨證選藥,提出了外用藥與內服藥存在不同的特點。

查看全文

多媒體技術在皮膚性病學見習的運用

PBL是一種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在學習中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起引導的作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1]。傳統的教學法以教師為主體,學生通常被動地獲取知識,注重的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不能充分發揮,可能導致學生高分低能[2]。多媒體技術是教師利用多媒體軟件進行教學,特點是形象、具體、生動。皮膚性病學注重皮損、直觀、多病種,臨床表現復雜,與內、外、婦、兒等多學科聯系緊密,討論性強。已有學者將PBL及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取得了效果[3-6]。因此,本研究通過應用PBL聯合多媒體技術及傳統教學法于皮膚性病科相關章節,探索PBL聯合多媒體技術在皮膚性病學見習中的作用,報告如下。

1研究設計

1.1研究對象。選擇昆明醫科大學2012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52人,隨機分成兩組。其中觀察組26人,男12人,女14人,平均年齡21.5歲;對照組26人,男13人,女13人,平均年齡21.7歲。學生的年齡、性別、入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教師都具有講師以上教學職稱,統一教案,統一培訓,掌握傳統教學方法、PBL和多媒體技術。1.2研究方法。觀察組采用PBL結合多媒體技術,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1.2.1PBL結合多媒體技術。①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教師課前給出典型病例、提出問題;②學生利用各種條件設施(圖書館、網絡、書籍等)查找問題答案;③學生采集病史、體格檢查、書寫病歷;④課堂上組織小組討論;⑤教師點評,借助多媒體進行重點、難點講解。1.2.2傳統教學法。教師課堂授課,講解的內容與實驗組大致相同。之后學生對患者進行病史詢問和專科檢查,書寫病歷,接受理論考核。1.3教學效果評價。臨床教學結束后,采用理論考試、基本臨床技能考核、病例分析考核,分別占總分(100分)的30%、20%及50%,評價兩種教學法效果。理論考試由皮膚科教研室統一進行命題、閉卷考試及閱卷。病例分析考核要求學生回答診斷和診斷依據、主要的鑒別診斷、治療原則。1.4統計學方法。應用SAS9.1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數據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在總成績、臨床技能和病例分析方面較對照組成績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理論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考核中總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其中理論考試成績在兩組中無顯著區別,但在臨床技能測試和病例分析題中PBL觀察組分數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比對照組知識更廣和更深。PBL教學給學生們營造了一個自學氛圍,在查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不但學習了知識本身,還學習到獲取知識的方法。在課堂討論中學生暢所欲言,同時獲得來自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信息,并將其與自己獲取的信息對比,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7]。同時,可以暴露自己的缺陷,在討論中得到糾正,加深對正確理論的理解。這鍛煉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查閱資料、文獻檢索的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這些將有益于學生以后的臨床工作。本次研究由于時間所限,所采取的樣本量比較少,不一定能真實地反映實際情況,目前已與大理醫學院皮膚性病學教研室進行交流,應用于該學院皮膚性病學見習中,具體應用結果有待進一步研究與分析。

3討論

查看全文

皮膚病醫生實習體會

都是一次新的挑戰,俗語說“書到用時方恨少”現在才真正明白這句話的道理所在每一天的上班實習。需要掌握的知識實在太多了只有孜孜不倦的學習,才可以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同時也需要溫故而知新,有什么忘記了東西要及時翻書查找。皮膚科的實習已經過去了一半,但是知識時無窮無盡的要以老師們為榜樣,不時空虛自己,做一名為人民服務的好醫生。

老師開始給我動手刮去皮屑標本。第一次刮標本的時候十分緊張,皮膚性病室醫生實習體會感悟推薦閱讀:這個星期開始。有沒有消毒完全?有沒有刮取成功?壓片的效果怎樣?這一切一切的問題都關系著結果的檢出率。帶教老師的指導下,掌握到刮去標本的要

記得那天下小雨,月日。老師和同學們祝福下,汽車緩緩地駛出了校園的大門,直奔市第一人民醫院,懷著興奮而忐忑的心情,開始了為期一年的實習生活。

第一個科室是皮膚性病實驗室。這個兩個多星期中,根據實習布置。從一來到科室的彷徨、一無所知,現在基本上能跟上科室的工作節拍,這一切將會是人生經歷的一個寶貴的經驗。

培養,皮膚科的實驗室主要是處置有關皮膚皮屑的直接鏡檢。梅毒、單純皰疹、hiv試驗,和性病檢查試驗。儀器比較少,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為主。一開始,老師布置我負責支原體衣原體的標本接收和接種,白帶常規的涂片與染色。原本以為在校見習的時候操作過,這份工作會得心應手,但是并不然。這里面對的不單只是標本,而且是病人,當接收每一份標本的時候,都要詳細的跟病人交代,什么時候那結果,哪里那結果。與病人家屬的溝通,醫院是一門重要的學問,這需要更多的細心和耐性。

所以,由于以前在學校并沒有過多的實物標本給我聯系。當看白帶標本的時候基本重頭開始。對于白帶的清潔度各個方面的判斷實際上不可以套用書本上的理論,更多的感官。一開始的時候,每一張白帶的片子我都要琢磨很久才可以下一個不是很肯定的結果,幸好帶教的老師本文來自轉載請保管此標記。非常熱心的跟我講解要領,而且片子看多了掌握到其中的要點,現在白帶常規結果的判斷是越來越熟練,看到自己下的結果在老師核對之后越來越少更改,心中是無比的高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