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豬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2 21:14:5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態養豬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生態養豬科技優點研討
發酵床養豬技術是國家引進的新興養豬技術,又稱自然養豬法,是建立在微生態理論和生物發酵理論基礎上,利用有益微生物菌群將豬糞尿降解,達到無臭、無味、無害化的目的。同時,墊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又給豬提供了有益菌、無機物和菌體蛋白,有益菌的代謝產物有機酸、抗菌肽、酶等,可以提高豬的免疫力、抗病力及飼料的利用率,促進豬健康生長,是健康、環保、高效的養豬實用技術。
1解決糞污污染
發酵床養豬技術不同于一般的傳統養豬技術,發酵床通過微生物發酵,將豬只直接排在發酵床上的糞尿,在短時間內被迅速有效地分解和轉化,降低豬舍中的氨氣70%以上,因此豬舍內無臭、無味,不再臭氣熏天。發酵床養豬不需要對豬糞尿進行清掃排放,沒有任何廢棄物、排泄物排出豬場,真正達到了零排放,大大減輕了養豬業對環境的污染。
2提高豬的抗病力和豬肉品質
發酵床在迅速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可使墊料的溫度達到40~50℃,大大抑制了病原菌的繁殖,殺死寄生蟲、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有利于有益微生物菌的繁殖,豬只通過拱掘的生物學習性,采食有益微生物菌以后,能幫助消化,同時飼養密度降低,運動量增加,減少疾病的發生,提高豬群的抗病力,從而減少抗生素、抗菌性藥物的使用,降低了豬肉的藥物殘留問題,提高了豬肉品質。
3提高冬季豬的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
生態循環養豬技術研究
1廣西金秀縣高架網床生態養殖模式的發展
高架網床生態養殖模式在廣西金秀縣推廣應用之前,傳統的養殖模式一直都為一家一戶的生豬飼養,豬舍簡陋,糞便和污水隨意排放,環境污染嚴重,蚊蠅和鼠類泛濫[1]。傳統養殖模式存在環境污染嚴重、技術和設備落后、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等突出問題[2],容易傳播各種病原微生物,引發疫病的發生和流行。“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理念,使國家對畜牧業的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廣西從2016年開始推進畜禽現代生態養殖,通過相關政策、措施來促進行業積極轉型。廣西畜禽現代生態養殖的核心是“微生物+”模式。近年來,由于環保不達標,糞污沒有合理的處理,很多豬場被關停,在這種大環境下,廣西金秀縣的生豬養殖戶都慢慢接受和采用了生態養豬模式,2016-2018年期間,金秀縣共有249戶養殖場(戶)應用了“微生物+”現代生豬生態養殖技術,金秀縣昌球生態養殖有限公司是其中引領者。為了探索更加生態環保節能的養殖模式,金秀縣昌球生態養殖有限公司領導到各地考察學習,于2017年在桐木鎮太山村筆架嶺新建了高架網床養豬場,帶動和影響了金秀縣生態養豬業的發展。
2高架網床生態養殖模式的特點
高架網床豬場建設一般利用荒地、空閑地等,不占用農耕地,有山塘或水庫養魚配套。高架網床豬舍的設計采用封閉式雙層高架網床設計形式,將養殖欄舍建成上下兩層,可以減少對土地資源的利用。豬舍配套建設自動供料系統、通風系統、飲水系統等設施,生豬在上層飼養,糞尿通過漏縫板落到下層,生豬與糞尿及時分離,養殖全過程不沖水,豬舍通風干燥、環境舒適。為了減少雨水與污水的混合,豬舍采用雨污分流設計,在欄舍邊建設雨水溝,雨水通過管道排到雨水溝直接外排,避免沖入污水池與污水混合,污水溝的污水則通過專用管道排放到固液分離系統。《廣西畜禽現代生態養殖技術規范(試行)》(2016)規定的主要技術要求為:1)配合應用微生物發酵飼料、微生物發酵糞污。2)實施雨污分流。3)避免用水沖洗欄舍,避免污水外排造成環境污染。4)以草本植物保健為主,禁止使用抗生素類作為預防保健藥物,治療首選草本植物。5)飼料中不添加非營養性添加劑。6)欄舍內禁止使用有殘留、影響產品質量及益生菌安全的化學消毒藥。
3廣西金秀縣高架網床生態循環養豬的技術工藝
3.1豬舍的建設工藝。豬舍建設為密閉兩層樓,一樓和二樓全部安裝有玻璃窗戶,便于陽光透進來。底層為集糞區,安裝有抽風機,建設高度為1.9~2.5m,地面用水泥進行硬化,設計成30°~40°的斜坡,豬尿通過收集溝進入固液分離池進行處理,豬糞通過人工方便進行收集,在這一環節可以實現豬糞與豬尿的固液有效分離[3];二層為飼養區,內部高度為2.4~3.5m,入口處設置有降溫通風設備,高架網床由全漏縫水泥地板組成,通過圍欄將其分為幾個豬欄;豬舍設計雨污分流,屋頂設集雨槽,欄舍邊建設雨水溝和排污水的管道,雨水通過雨水溝直接外排,防止進入污水池形成二次污染,污水通過管道進入到固液池中進行分離發酵。目前廣西大多數地區(包括金秀縣)高架網床養豬主要都是采用這一種模式。目前,高架網床生態養殖沒有統一的標準,只能在實踐中探索。金秀縣昌球生態養殖有限公司在高架網床生產實踐中也發現一個缺點:全漏縫水泥地板,縫隙大了漏糞容易,但豬會被夾腳;縫隙小了,漏糞不全面,還需要人為輔助將豬糞弄下去,且水泥地板總會積有些糞便,帶來病菌等憂患。在調查研究中發現,有些高架網床養殖場也意識到這個弊端,并進行了探索改進:把漏縫水泥地板全改為淺螺紋鋼筋。鋼筋有彈性,表面有螺紋防滑,且是圓形的,糞便不易堆積,在豬打鬧追逐過程中,粘附的少量糞便也都會震落下去。全進全出清理干凈糞便后,可用火焰噴槍把沾附在欄舍和網床上的臟東西徹底地清潔干凈,重新進豬前1d再次火焰消毒欄舍,可以做到全程不沖水。3.2生物發酵工藝。1)調教定點排糞尿。利用豬愛干凈的習性,在每批豬進欄時,在需要定點排泄糞尿的地方,放一塊長約2m有豬尿液的木地板,全程調教豬定點排放糞便。2~3d后撤掉木地板,豬就會固定在這個位置形成定點排糞尿,可確保底層堆積。2)自動干清糞。由于豬圈均為高架網床結構,飼養區為全漏縫水泥地板,豬的排泄物可直接從漏縫地板掉入集糞區,不需人工清理,也不需要用水清洗。3)糞便生物堆積發酵。每周用益生菌消毒噴灑欄舍和糞堆,維持菌群生長,保證糞便持續發酵。尿液排到集糞區的糞堆上,會使糞堆發酵產生熱量把水份蒸發,通過抽風機將水汽排出,從而保持糞便含水量的一個相對平衡,促進堆積的糞便發酵。待豬全部出欄后,將發酵好的糞便全部清理掉,可以存放在儲糞房或直接打包外供種植業使用。發酵過程滲出的液體利用沼氣池進行二次處理。3.3飼料管理工藝。在肉豬飼料中全程添加益生菌產品和中草藥,不添加使用任何抗生素等獸藥,提高飼料利用率,提高豬的免疫力和成活率,減少有害物質的產生和排放量,極大地改善了養殖欄舍的環境狀態。在金秀縣昌球生態養殖有限公司的豬舍內,幾乎很少聞到臭味,也很少看到蒼蠅亂飛的現象。3.4環境生態化工藝。養殖欄舍內不用化學消毒劑,而是采用益生菌進行消毒,每周對欄舍和糞堆進行1次噴灑消毒,不破壞飼喂微生物制劑而形成的益生菌環境,實現糞便發酵,顯著降低養殖欄舍中的臭味、氨氣以及有害菌導致的一些疾病發生。筆者通過多次多場對規模養殖場調研發現,應用微生物+的規模養殖場,糞臭味很少,蚊子和蒼蠅也大大減少,即使有少量的蒼蠅,蒼蠅的個頭也變得比原來小1倍左右,而且繁殖能力也大大減弱,極大地改善了養殖場及周邊的環境衛生。
生態健康飼養豬模式推廣探討
摘要:養殖人員在養殖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養殖模式的選擇,傳統的養殖模式會加速疫病的傳播,十分不利于生豬的安全健康。為此,在新的養殖環境下,養殖人員要積極推廣生態健康養豬模式,強化細節管理,促進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生態健康;飼養豬模式;推廣探討
2020年中國將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人們對于物質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由于豬肉的營養價值較高、口感好,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因而人們對于豬肉的需求量很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生豬養殖規模的擴大。但是現階段生豬的養殖過程中存在很多亟需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嚴重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收益,不利于我國養豬業的發展。本文將分析現階段生態健康飼養豬模式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探討具體的推廣策略,以期實現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1推廣生態健康飼養豬模式存在的問題
1.1養殖戶的觀念落后。從當前畜牧業發展現狀來看,生態健康的養殖理念在畜牧業領域并不普及,大部分人還停留在傳統養殖階段,對新型的生態養殖技術并不了解。首先是宣傳不到位,相關部門并未將生態健康的養殖優勢真正落實到所有養殖地區,導致部分比較偏遠的地區思想落后,很難跟上時代的發展。另外,在城鎮化的影響下,許多農業地區的年輕人都會選擇去城市打工,使得從事養殖業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老年人對新事物、新養殖模式的接受能力比較弱,因此,這也成了推廣生態健康飼養豬模式過程中的一大障礙。1.2缺乏標準化的生態養殖技術。從當前畜牧業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畜牧業在技術管理和技術設備方面仍存在很大的缺陷。首先表現在養殖業人員普遍的技術水平較低,只是掌握一些基礎的養殖技術,難以實現生態養殖技術的優化升級。另外,由于資金的限制,我國多數地區缺少生產技術標準化的硬性條件。這些根源上的短板,導致了生態健康飼養豬模式的推廣難度較大,阻礙了畜牧業的前進發展。1.3缺乏污染處理。畜牧業的生產發展會給周圍的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包括空氣、水源等。目前有些養殖場周圍的環境污染十分嚴重,甚至已經影響到周圍住戶的正常生活,這樣的惡性循環將逐漸影響到養殖業的發展、升級。為此,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的推廣首先在于對養殖過程中污染物的有效處理。養豬場應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對這些污染問題進行及時防護,爭取將污染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以實現養殖業的長久發展。
2生態健康飼養豬模式的推廣探討
生態養豬補貼工作方案
發酵床生態養豬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現代養豬技術,破解了養豬產業長期存在的環境污染、養殖效益低下難題,有利于搞好疫病防控,保障了豬肉質量安全,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促進生態型養豬生產的發展,穩定市場供應,市畜牧獸醫局、市財政局制定生態養豬發酵床建設補貼實施方案如下:
一、補貼目的
通過實施補貼政策,加快推廣普及發酵床生態養豬技術,加強規模養豬場的糞污治理和環境保護,進一步提高豬肉質量安全和養殖效益,推進環保型、生態型畜牧業發展。
二、補貼的原則、范圍、標準及資金來源
(一)補貼原則
1、尊重農民意愿。按照公開、公平、透明的原則,宣傳公布生態養豬發酵床建設的補貼政策、補貼標準和補貼范圍等,鼓勵生豬養殖場、特別是規模化生豬養殖場(戶)根據實際情況自愿對豬場進行發酵床改造和建設。
高架網床節能減排生態養豬技術分析
摘要:介紹傳統養豬行業存在的污染問題,闡述高架網床生態養豬技術的概念及特點,重點分析其基本工藝流程,并對高架網床生態養豬技術的優勢及前景進行了展望,希望對促進廣西地區高架網床節能減排生態養豬技術的推廣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架網床;節能減排;生態養豬技術
筆者所在的廣西博白縣歷來就有悠久的養豬傳統,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但伴隨著養豬業的發展,養殖污染及環境保護問題愈加突出,成了困擾養豬業發展的一大瓶頸[1]。在縣領導的推動及對歐美先進國家養豬技術發展考察基礎上,結合縣域氣候地理條件特點,通過技術攻關,積極探索節能環保、高效益的養殖新方法,創立出了高架網床節能減排生態養豬這一契合南方特點的新型養豬技術,為從源頭上降低養殖污染并最終實現零排放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1傳統養豬行業存在的污染問題
長期以來,“臟、臭、累”是我國生豬飼養行業所無法回避的一個嚴峻問題。我國是豬肉消費大國,也是生豬飼養大國,年產豬肉量幾千萬噸,占全球產量的一半以上。據實地測算,飼養一頭生豬需要用水0.05t,需排廢水0.04t,碳排放量等同于19個身體健康的成年人,其氨氮排放量嚴重超過土地承載能力。按國家標準,廢水處理最低需20元/t,這對規模化養豬企業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字。特別是2015年被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法的出臺,更是使廣大養殖企業雪上加霜。但生豬飼養不等同于其他污染企業,這些企業往往集中于不發達地區,事關廣大農民的經濟效益,且其污染特點不是急劇性的,不能簡單采取關閉就了事;同時,生豬飼養是關系民生工程的大事,必須慎重對待之。即使部分地區采用了水泡糞飼養模式可以節約部分用水量,但因為廣西地區氣候高溫濕熱,蟲蛆蚊蠅較多,各種有害氣體很難得以排除,加之生豬糞污量比較大和區內山區較多實際情況,配套設置難以大面積展開建設的實際情況很難得到克服,為此,高架網床生態養豬模式成為了必然的選擇[2]。
2高架網床生態養豬技術的概念及特點
循環經濟模式生態養豬調研報告
大量事實表明,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和諧,往往會影響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如果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人們的生產生活環境惡化,如果資源能源供應高度緊張、經濟發展與資源能源矛盾尖銳,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是難以實現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保護壓力日漸增大,本欄目近期將對與市民健康安全相關的環境污染、環境治理等問題進行報道,旨在增強全民環境保護意識,在全社會形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良好風尚。
近段時間以來,我市開展了對非法養豬場的大規模整治行動,這些非法養豬場無序發展,且無任何污染防治設施,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了災難,還直接威脅到當地群眾飲用水安全。為促進我市養殖業健康發展,減少豬糞對環境的污染,11月17日,市養豬行業協會、市水產科學技術研究所聯合舉行了養殖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研討會,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室主任朱昌雄給市養豬行業協會的100多名會員進行零污染養豬技術培訓。朱昌雄表示,他希望在惠州推廣零污染養豬技術,將養豬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走訪
糞水排到小溪,養豬場臭味熏天
在市郊的一個小型養豬場,養殖戶一家人的生活環境很惡劣。距離該養豬場還有一段距離,記者就聞到了一股很濃的臭味。走進這個養殖戶搭建在豬棚邊的木屋,里面的味道就快讓人窒息了。
這個養殖戶是從外地來惠州養豬的,他租了當地一村民的魚塘養魚,在魚塘邊搭建起一個豬棚,一邊養豬一邊養魚。一家4口就吃住在魚塘邊的木棚里。記者看到,這個養殖戶清洗豬圈的糞水直接流入魚塘里。“這糞水很肥,魚在這種水中生活容易長大。如果糞水太多了,就從旁邊的小溪抽些水來補充。”記者看到魚塘旁邊小溪的水也很臟,黃綠色,水面上漂浮著一些裝飼料的包裝袋,還有不少垃圾。“這糞水會不會流到小溪去?”“說不準,有時將洗豬圈的糞水排到小溪去,反正這小溪水也不能用來喝。”
生態養豬與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探討
2016年12月對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民以食為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關系我國13億多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須抓得緊而又緊。”的重要指示是對全國各族人民的親切關懷,也是人民的期待。現在老百姓不是因為缺少食物而影響自己的生存與生命,而重要的是害怕食品不安全威脅著自己的身體健康,甚至危害生命。目前養豬生產對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會產生什么影響?本文就此談點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1動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回顧
近十幾年來,我國由養殖業引發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斷地發生,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響。例如2005年3月先后在北京、上海及廣東等地從烤雞腿中檢測出蘇丹紅(1號)。2006年11月在河北檢測出紅心鴨蛋中含有蘇丹紅(4號),國際上將蘇丹紅4號列為三類致癌物。2006年9月在上海發生300多人食用豬內臟及豬肉后發生食品中毒事故,經檢查發現是由含有瘦肉精的豬肉及內臟而引發的。2004年8月在浙江臺州市從成品油中檢出含有劇毒的六六六和滴滴涕(DDT),老百姓稱之為“毒豬油”。同時在金華火腿中也曾檢測出含有敵敵畏。除外,還先后發生‘多寶魚’事件、“三鹿奶”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標”事件及“桂花魚孔雀石綠事件”等等。另外,2002年,我國出口歐盟的兔肉、雞肉及凍蝦被檢測出含有多種抗生素殘留,從而被歐盟全面禁止從中國進口動物源性食品。荷蘭等國家也從我國出口的雞腿中檢測出農藥和化學藥品殘留。2004年,我國向日本出口的農產品和肉類產品全年被檢出不合格的批次為477批,占日本扣留進口食品總批次的43%,是在各國出口中被扣留批次最多的一個國家。除外,俄羅斯、阿拉伯一些國家、匈牙利和捷克等國家先后宣布禁止從中國進口牛肉、豬肉和家禽肉類等產品,致使我國食品及農產品出口世界各國嚴重受阻。
2我國養豬生產中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問題
2.1養豬場的排泄污染物對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影響
一頭豬每天排出糞尿量約6千克,一年的排出量為2.5噸。一個萬頭豬場每天排出的糞尿量約為60噸,一年的排出量為2.19萬噸。如果養豬場采用水沖法清除糞污,則一頭豬每天排出量為30千克,一個萬頭豬場每年排放的糞尿與污水則為109.5萬噸。這些糞尿污水、加上墊料、殘留的獸藥、消毒劑、驅蟲劑、死尸以及其他污染物等,不經無害化處理,任意排放到環境中可進入河流、湖泊、農田、果園,污染土壤、污染水體、污染農作物、污染果菜、污染空氣等。目前我國水體嚴重污染的比例達10%左右,土地的污染為1.5億畝耕地。水體污染可導致土壤的污染,土壤的污染可直接使農作物、蔬菜及水果被污染。這些污染物通過食物鏈經生物富集作用可直接進入人體內,危害人類的健康,表現為食物中毒及“三致”作用。這些污染物通過飼料或飲水進入動物體內,也可危害豬只的健康,引發豬只發生各種疫病,生產性能下降,嚴重者死亡。從而影響豬肉產品質量,最終會危害到動物源性食品安全。養豬場每天排出的糞尿污染物及其他各種污染物,不經過無害化處理,堆積于外界,這些糞尿和污染物會發生水解反應、硝化反應、反硝化反應及分解反應等一系列反應,每天會不斷地釋放出大量CO2、氨氣(NH3)、氯化氫(H2S)、吲哚、酚類、糞臭素、甲烷和硫酸類等有害氣體,嚴重的污染空氣,污染飼養環境,使地球變暖并發出惡臭難聞的氣味,對人類和動物都有強烈的刺激性,嚴重的影響到人類和動物的健康,最終也會影響到豬肉的品質和食品安全。同時,污染物和糞污在高溫高濕的季節易進一步腐爛變質,成為蚊、蠅、虻等吸血昆蟲及寄生蟲蟲卵的大量孳生之地,并造成鼠類泛濫,病原微生物生長繁殖,可誘發豬只爆發各種疫病,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影響豬只生長和產品質量,危害動物源性食品的安全。
小議規模化養豬與生態環境若干實用技術的研討
摘要:本文從生態環境角度,就規模化豬場生產實踐中涉及到的豬場的選址、布局,豬舍及舍內設施,種群及飼養管理,防疫等一些值得關注或易忽視的若干細節技術問題進行研討。
關鍵詞:規模化養豬;生態環境;實用技術
我國規模化養豬處于迅速發展階段,本文從生態環境角度就規模化豬場生產實踐中一些值得關注的或易忽視的若干細節技術問題進行研討。
傳統上,豬場的選址多注意避開周圍環境對養豬生產不利的影響,例如,避開人類在豬場附近的頻繁活動、噪聲,工業塵埃及廢氣等,選擇地勢高燥、背風向陽、水質好、交通便利等條件。但就豬場本身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往往考慮不足。豬場對周圍環境帶來的生物、化學和物理性的污染及危害不容低估,如豬犧帶的人畜共患傳染病;豬場排泄物中的二氧化硫、氨氣等臭味;排泄物中存留的大量氮、磷、重金屬、藥殘等對土地、水源和空氣的污染;豬喂食及受驚時發出的噪音等。從規模化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必須考慮豬場對周圍環境的相互影響,尋求人類生存和養豬生態環境的和諧共處,探索養豬業與整個大農業,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模式。
一.豬場的選址布局、設計
1.選址:豬場的選址布局要充分考慮周邊的農業生產狀況,為糞污找出路,力求實現種養平衡、養豬業與農業的良性循環。不同地區的土地類型和種植結構不同,需肥量也有所不同,超過耐受量則易造成污染,另行處理要增加成本。德國等歐盟國家規定每公頃土地豬的最大飼養量為9~17頭。農業上,瓜果、蔬菜、牧草、花卉及經濟作物區需肥量大,可作為選址設場的重要因素。單個豬場的規模不宜過大,豬場與豬場間的布局不應過密。
生態豬場科學規劃建設及應用
摘要:雖然我國養豬產業也得到進一步發展,但在養豬場建設與養殖技術等方面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在該情況下,養殖人員要建設規模化的生態養豬場,以解決養豬產業當前面臨的發展問題,并借助科學的養殖技術提高豬的產量,減少環境污染。該文主要針對規模化生態豬場的規劃建設以及科學養殖技術的應用開展深入分析與探究,以便為養殖人員提供更有價值的借鑒。
關鍵詞:生態豬場;規劃建設;科學養殖技術;應用
我國原農業部于2016年4月18日正式《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該規劃中明確指出,哪些區域可養豬,哪些區域不能養豬,應該重點扶持哪個區域,同時也正式提出要為生豬養殖劃分4個區域發展規劃。其中,黑龍江省就被劃分到潛力增長區。這主要是由于黑龍江省的內部與外部發展環境較高,因此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預計年均增長1%~2%。其任務是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建設一批高標準的養殖基地,同時要推動屠宰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提升本省肉品冷鏈物流配送能力,促進產與銷之間的有效對接,確保優質的種源供給。
1規模化生態豬場規劃建設思路
1.1養豬場建設
黑龍江省適合建設規模化生態養豬場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該省相對于其他省份,占地面積較大,且人口也不是十分密集,因此適合發展規模化生態養豬場。在該背景下,養殖人員要建設規模化的養豬場,首先,高度重視養豬場的選址問題。由于養豬場會對周邊的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在選擇養殖場場地時,要遠離村莊、居民樓以及學校等人口較為密集的區域。同時,養豬場要選擇在距離水源較近的地方,充分利用地勢條件來建設出更為科學的生態養豬場,以便實施科學養殖。其次,要嚴格根據相關標準與要求來建設規模化生態豬場,以實現養豬場建設的標準化與環保性,確保養豬場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最后,在對養豬場進行建設時,要將其劃分為多個功能區域[1],如辦公區域、養殖區域、加工生產區域以及糞便雜物清理區域,以合理對養豬場進行合理的布局,極大提升豬場管理的標準化水平與專業化水平,全面推動生態豬場的規模化建設。
生態豬養殖技術及發展趨勢綜述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漸漸富裕起來,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了基本的滿足,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提高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養豬行業的發展,特別是生態豬養殖行業的發展,生態豬的養殖理念是綠色健康。生態豬的養殖理念符合我國消費者的消費價值觀。本文主要闡述了生態豬養殖技術及發展趨勢。
關鍵詞:生態豬;養殖技術;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改變,生態豬憑借著綠色健康的養殖技術、美味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歡迎。雖然,生態豬具有很多優點,但是,生態豬與傳統的圈養豬相比,還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沒有形成完整的生態豬養殖技術體系,在生產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衛生和安全的問題。隨著人們對生態豬需求的不斷增加,相關的養殖人員應該積極建立和完善生態豬養殖體系,為人們提供安全、衛生的生態豬肉[1]。
1生態豬和生態豬養殖技術的概念
生態豬的養殖過程與圈養豬的養殖過程有很大不同,生態豬的養殖采用的是綠色無公害的養殖方式,采用放牧的養殖方式進行放養,豬的食料大都是無公害的自然食物,例如:青草。這不僅保障了豬食物來源的健康性和綠色性,喂養出無公害豬,還有利于保護大自然。生態豬的養殖適合我國綠色、環保的理念。生態豬的養殖在自然界內是可循環的,自然界為生態豬提供生活環境和食物來源,生態豬排出的廢物為自然界的作物提供肥料。
2生態豬養殖技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