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模式生態養豬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22 05:15:00
導語:循環經濟模式生態養豬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量事實表明,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和諧,往往會影響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如果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人們的生產生活環境惡化,如果資源能源供應高度緊張、經濟發展與資源能源矛盾尖銳,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是難以實現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保護壓力日漸增大,本欄目近期將對與市民健康安全相關的環境污染、環境治理等問題進行報道,旨在增強全民環境保護意識,在全社會形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良好風尚。
近段時間以來,我市開展了對非法養豬場的大規模整治行動,這些非法養豬場無序發展,且無任何污染防治設施,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了災難,還直接威脅到當地群眾飲用水安全。為促進我市養殖業健康發展,減少豬糞對環境的污染,11月17日,市養豬行業協會、市水產科學技術研究所聯合舉行了養殖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研討會,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室主任朱昌雄給市養豬行業協會的100多名會員進行零污染養豬技術培訓。朱昌雄表示,他希望在惠州推廣零污染養豬技術,將養豬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走訪
糞水排到小溪,養豬場臭味熏天
在市郊的一個小型養豬場,養殖戶一家人的生活環境很惡劣。距離該養豬場還有一段距離,記者就聞到了一股很濃的臭味。走進這個養殖戶搭建在豬棚邊的木屋,里面的味道就快讓人窒息了。
這個養殖戶是從外地來惠州養豬的,他租了當地一村民的魚塘養魚,在魚塘邊搭建起一個豬棚,一邊養豬一邊養魚。一家4口就吃住在魚塘邊的木棚里。記者看到,這個養殖戶清洗豬圈的糞水直接流入魚塘里。“這糞水很肥,魚在這種水中生活容易長大。如果糞水太多了,就從旁邊的小溪抽些水來補充。”記者看到魚塘旁邊小溪的水也很臟,黃綠色,水面上漂浮著一些裝飼料的包裝袋,還有不少垃圾。“這糞水會不會流到小溪去?”“說不準,有時將洗豬圈的糞水排到小溪去,反正這小溪水也不能用來喝。”
記者在采訪中見到不少這些搭著簡易竹棚或木棚來養豬的養殖戶,基本上都是直接將洗豬圈的糞水排到魚塘里,這些小型養豬場周邊的環境很糟糕。
豬圈
鋪墊料兩年不用沖洗
為了促進養豬業健康、持續發展,一些養殖戶也采取了多種方法減少污染。記者在河南岸轄區的一個養豬場看到,這個養豬場的環境很干凈,基本上聞不到什么異味。
記者看到這個養豬場的豬圈與別的養豬場豬圈有些不同,這個養豬場的豬圈表層不是水泥地面,而是有一層類似黃沙模樣的東西。“我們將豬圈砌成一個淺水池的模樣,上面鋪的是鋸末、谷殼等混合物,這些東西被稱為墊料。豬直接就在墊料上面生活,糞便也直接排在上面,然后由微生物發酵降解。用這種墊料,約兩年時間可以不用沖洗豬圈,經常翻動墊料就可以了,這些墊料日后還可以當肥料使用。”養豬場負責人說。
記者在該養豬場看到,每個豬圈都有幾頭豬在拱墊料,有些地方已經被拱出一個窩,但沒有散發出什么異味,豬身也很干凈。“這種方法養豬很好,但前期投入的成本比較高,兩個40多平方米大的豬圈,投資就要幾萬元。另外還有鋸末也不好找,我們是提前1個月讓幾家木材廠幫忙收集,才籌集到足夠的鋸末,而且日后還要不斷增添墊料。”該養豬場的工作人員表示,我市不少農戶種植了很多的甜玉米,其實將甜玉米稈粉碎也能做墊料,這樣可以降低成本。
問題
豬糞隨意排放或堆放易污染環境
市養豬行業協會會長葉新泉介紹,目前我市生豬年出欄350萬頭左右,生豬出口的養豬場就有20多個,其中年出欄10萬頭有兩個。據介紹,目前豬場豬糞處理的方法沒有固定模式,沼氣發酵的處理方式占大部分,大規模養豬場都建有沼氣池,而且實行標準化養殖。但是一些外地養豬散戶由于場所不固定,豬糞往往直接排放。“其實一個上規模的正規養豬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很大,有的甚至要上百萬元。目前生態養豬的模式也有很多種,但是有些方法因為運作成本太高,養豬戶一方面承受不起那么高的成本,另一方面因為生態養豬使用的材料很難找,往往很難堅持下去。”葉新泉表示。
記者采訪了解到,隨著畜牧業生產規模的日益擴大,隨之產生的大量畜禽排泄物的處理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新問題。這些排泄物水分含量高、體積大、處理費用高,有些養殖戶往往不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導致河水受污染以及富營養化,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把糞便等廢棄物隨意堆放,這樣不僅要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堆放中還會產生大量的惡臭物質和硝酸鹽而污染大氣和地下水,雨天則因污水四溢常引起附近居民極大不滿。還有一些養殖戶不加任何處理就將這些排泄物賣給附近的農民作為有機肥施用,這樣常會引起人、畜疾病及病蟲害等的發生和傳播。
據朱昌雄介紹,以往豬場的豬糞處理主要采取沼氣發酵和種養結合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無法根本消除豬糞污染。沼氣發酵的沼渣仍然會引起二次污染,種養結合過程未經處理的豬糞仍然會引起巨大環境問題。
專家
墊料鋪進豬舍能迅速分解利用糞尿
朱昌雄認為,解決養豬場污染的問題,必須走“循環經濟”的模式。這種模式是一種倡導慎重開發利用資源、廢棄物資源化、清潔生產、遵循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良性循環規律的經濟發展模式。
在培訓過程中,朱昌雄為養殖戶們推薦了零污染生態養豬模式。據介紹,這種模式是將鋸末、谷殼、蔗渣粉、玉米稈、玉米芯以及少量米糠等作為墊料,利用專用的發酵劑讓墊料發酵,然后鋪進豬舍形成墊床。豬糞尿直接排放在墊料上,能夠迅速被墊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分解利用掉,糞尿加速了墊料中的微生物的發酵,產生熱量,保障豬正常越冬。豬生活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恢復了豬的拱食習性,采食發酵產生的菌體蛋白,成為豬的補充料。整個飼養過程對外達到零排放、無臭味、無污染。而零污染生態墊床的墊料在使用2~3年后可以通過食用菌生產技術將其做成蘑菇生產基質,再將基質二次發酵粉碎成有機肥,也可以通過有機肥生產技術,將其變成獨特的有機肥。若把舊墊料用于生產有機復合肥料,效益更高。
記者在培訓現場了解到,近年來,生態養豬已經成為我市養豬行業的熱點話題,他們當中已經有人嘗試著用各種對環境有益的養豬模式進行養殖。一些參加培訓的養殖戶對專家的介紹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也有一些養殖戶擔心這種方法養殖成本過高。
- 上一篇:我國農民群體分化論文
- 下一篇:我國鄉村改革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