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8 04:09: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水系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水系出現安全隱患報告

年4月26日,街道村農業灌溉水系出現抽水量與接收量存在嚴重差距的問題。此上水管線建于1969年,全長4公里,一泵房建在南河道付家灘,沿途經工業城、西地所小區、中科院小區、皮革市場、店子街村等地,由北向南延伸至村,其中2.5公里管線埋于地下,最深處達10多米,最淺處也有2.5米。

原區水電局對此管線進行過維修改造,更換了約2公里的部分管線。

4月28日,村抽水人員發現一泵房每小時抽水量為288立方,但二泵房能抽到的水量卻小于每小時155立方,其中130余立方的水量不知去向。

目前,村每日抽水10小時以上,每日流失的水量約1500立方。由于當下正處于農作物灌溉用水的高峰期。

如果一旦停止抽水,將會嚴重影響到作物的生長與村民的經濟收入;如果不停止供水,大量不知去向的漏水可能會造成沿途小區樓房的坍塌下沉,其中西地所小區有7棟樓、416戶居民,中科院小區有8棟樓272戶,玉門基地有3棟樓、365戶居民,居民住宅的人身財產安全將會受到嚴重威脅。

鑒于以上問題的嚴重性,街道立即組織工作人員1天24小時對沿途單位有無滲水情況進行監測,但由于街道人力與技術的嚴重不足,街道無力解決此事。

查看全文

城市水系治理的思考

和諧與發展是*永恒的主題。市委提出把*建設成為美麗、富裕、和諧、強盛的社會主義新*,在新的發展思路指導下,城市水系水環境和生態環境的治理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一、對城市水系的基本認識

城市的形成與發展都與其所在的水系緊密關聯。*市是國務院1997年確定的全國重點防洪城市,位于長江之濱、鄱陽湖之畔,南依廬山,其間分布有八里湖、賽城湖、南湖、甘棠湖、白水湖和琵琶湖等眾多湖泊,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區氣候,一年中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是*被譽為“江岸水鄉”、“魅力城市”的優勢條件,可以說是水賦予了*的靈氣和活力。

水多地少是*城區的特點,故平衡水土,協調江湖自古就是*城市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城區的主要水系是龍開河水系,過去,賽城湖、八里湖、南湖、甘棠湖均屬龍開河水系,由市區匯入長江,在汛期受長江高水位控制,城區西南面各湖連成一片,水面寬闊、煙波浩淼,枯水季節則水落灘出,蘆葦叢生。自古以來,前人為進行龍開河故道的整治,譜寫了輝煌的治水史。唐朝白居易謫居江州時,面對*城的水環境發出了“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的感嘆;4年后李渤于唐長慶二年(822年)任江州刺史,為減少洪水對南門的威脅、方便居民用水、改善景觀環境,主持在南湖中修堤(現李公堤),南湖得到了治理,但甘棠湖仍與龍開河連成一體,城西的洪水未解決,故唐太和三年(829年)韋珩出任江州刺史,繼承李渤的事業,主修城西斷洪堤(廬山路前身);明朝嘉慶年間,鐘卿出任*知府,清廉自持,冬月離任僅穿葛衣,看城西斷洪堤年久失修計劃修筑新壩,后因工程浩大,經費無所出故未建成,離開*升任山西布政使,仍難忘*修堤之事,寄資千金,終使新壩建成(現廬山路);1861年*城為清朝通商口岸,將城區沿江150畝土地租給英國,成為英租界,英租界當局將湓浦港填平,建成湓浦路,為當時城外的開發創造了條件。新中國成立后,*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由于城區地勢低洼,外洪內澇嚴重,且水多地少,為城市的發展,在建設長江堤防外,采取堵支強干,改造龍開河,興建向陽堤,實現了現在開發區東半部陸用;六七十年代,興建賽城湖閘、八賽隔堤并開挖新開河,使賽城湖水從閻家渡入長江,實現了八賽兩湖分流,有效地減輕了城區的防洪壓力,在興建八里湖大堤后,實現了開發區西半部的陸用;九十年代,*市城市防洪規劃經省政府批準,實施了填平龍開河,在閻家渡新開河道1100m,建八里湖閘和排澇泵站,實現了八里湖與賽城湖在閻家渡分控合流。本世紀初,國家投資對長江干堤進行了整治,目前正在實施八里湖城市防洪工程,該工程實施后將和長江城防堤形成*市城市防洪封閉圈,有效地解決城市防洪和內澇問題,為城市的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和市民的安居樂業提供重要的防洪保障。回顧歷史,可以說*城市水系的興衰與發展記載了前人為建設這座城市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淳厚的歷史文化,同時也告誡我們,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城市發展對水環境的需求和對水環境的影響已經成為一對矛盾,人們在這種需求與影響的博奕中應該不斷調整對城市水系的認知、態度和行為。

二、城市水危機與制度缺陷

人們應該認識到,不僅人有生命,河流也有生命,整個生態系統也都有生命,他們與人在生態道德上是平等的。遵從自然規律,以敬重和呵護之心對待自然是生態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要求。但是,如同身體之血脈的城市水系,在我們的城市建設和經營中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善待。曾讓*人引以自豪的南湖、甘棠湖、隨著水污染和嚴重的水華現象已不再是綠波蕩漾,城區現有的唯一流淌的河流—十里河,也幾乎成了排污通道和垃圾場被嚴重污染、被人為的填河造地。由于對城市水系價值的無知和不尊重,已經或即將造成讓人痛心的遺憾。

查看全文

水系水源保護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官廳水系的洋河、桑干河、媯水河及其支流,是官廳流域工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河水匯入官廳水庫,流經永定河引水渠,是首都市區工業用水、河湖、地下水和部分飲用水的重要補給水源。為了保護官廳水系水源,防治水污染,確保首都用水安全和流域人民健康,促進經濟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對官廳水系水體進行環境規劃、管理、評價時,執行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83)。官廳水庫、永定河引水渠、桑干河的神頭泉、媯水河的香村營河段的水質執行第二級標準;響水鋪河段、冊田水庫的水質執行第三級標準。

第三條官廳水系流域劃分為三級保護區,其區劃如下:

一級保護區:官廳水庫最高水位線(四百七十九米高程)以內范圍,永定河的官廳大壩至三家店閘山峽河道和永定河引水渠兩側各一百米范圍。

二級保護區:官廳水庫最高水位線以外五公里范圍。

查看全文

水務局水系調整審核意見

市水務局:

鎮號地塊總用地面積118200平方米,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地塊位于北竹港以東、規劃鳳慶路以南、規劃瑞麗路以西、規劃景谷路以北,面積76400平方米;南地塊位于北竹港以東、四中南側、規劃瑞麗路西側、東川路北側,面積41800平方米,該地塊由顓峰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開發建設。

項目地塊范圍內涉及水面積約6099平方米的非規劃保留河道,地塊主要建設住宅建筑及其配套公共建筑,根據新建項目總體規劃布局,建設單位擬對地塊水系進行調整,并委托設計單位編制了《鎮號地塊水系調整方案》,我局對該方案進行了初步審核,提出以下意見:

一、根據《區水務規劃(水利篇)》和“以水還水”、“連、通、暢、活”的水系調整方針,原則同意規劃文本提出的水系調整方案,即在鎮號地塊范圍內按規劃標準拓寬、整治北竹港,整治長度約635米;在北塊范圍內新開一條長約270米的景觀河道,東、西兩側分別與長浜、北竹港連通。填埋地塊范圍內非規劃保留河道,水面積約6099平方米。實施水系調整后地塊內水面積約19125平方米,較現狀水面積12530平方米凈增加約6595平方米。水系調整后的河道規模詳見附表。

二、根據《區水務規劃(水利篇)》,該區域的雨水排水采用緩沖式自流排水模式。建議編制詳細的地塊雨、污水排水方案,并另行報批。

三、根據項目開發進度,建設單位將按照“先開后填”的原則,計劃于2011年6月底完成地塊內的北竹港拓寬、整治及景觀河道開挖工程。開、填河工程施工前,建議建設單位編制詳細的防汛排水方案,與施工方案一并報批。在確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填埋河道。

查看全文

水庫水系環境污染分析論文

摘要:由于官廳水庫遭受污染日益嚴重,1997年退出飲用水體系。北京是水資源緊缺的城市,隨著首都和的快速,水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市委、市政府決定改善官廳水庫水質,恢復其為北京市第二飲用水源。本文根據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通過對1995-1999五年逐月實測水質監測資料的統計,官廳水庫上游、入庫、庫區及出庫水質現狀、污染程度、發展趨勢和,分析解決官廳水庫水系水環境污染的對策,以利于官廳水庫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環境污染控制規劃,充分發揮水庫效益。

一、官廳水庫水質評價及趨勢分析

(一)基本資料官廳水庫是我國解放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庫,位于北京市西北90公里的永定河上,主要任務是防洪、供水、發電,是北京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地之一。官廳水庫控制流域面積43402平方公里,占永定河流域面積的92.8%,地跨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有3條人庫河流,分別為桑干河、洋河、奶水河,本文采用琢鹿橋站、下花園站、延慶橋站作為其人庫代表站;八號橋站為桑十河與洋河匯人永定河后的入庫控制站;河口為河口區代表站;永1008東、永1000為永定河庫區(以下簡稱永庫)代表站;

1。媯大橋站為媯水河庫區(以下簡稱媯庫)代表站,壩后為出庫控制站。各站分布如圖1所示。水質趨勢線按算術平均值法,使污染物含量數值點均勻分布于趨勢線兩側。

(二)飲用水水源水質評價評價參數:根據飲用水水質的要求,選擇大腸菌群、總硬度、氟化物、有機污染綜合值和汞、銅、鉛、砷等作為評價參數。評價:根據上述選定的污染參數,采用單項參數評價和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方法。

1.有機污染評價官廳水庫水體污染主要原因由有機物質引起,因此采用\有機污染綜合評價值\進行評價。

查看全文

農村生態水系建設實踐經驗分析

摘要:湖南、湖北兩省在長江中游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水生態環境保護、資源有序開發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兩湖地區由于地理位置、水系構成、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水資源稟賦等方面的差異,在水生態保護策略、水環境治理思路、區域水生態經濟發展模式、水系連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在2018年6月現場調研兩湖地區農村水系生態環境整治、2018年9月初現場巡查自然保護地基礎上,結合兩省水生態文明建設實際,探索總結兩湖地區在農村生態水系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實用技術,為長江流域中下游區域的水系連通、水生態保護、水環境治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湖南;湖北;農村生態水系;生態環境

近年,長江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對流域內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區域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惡化和水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等問題仍十分突出。農村水系環境質量好壞是反映農村生態友好型發展策略順利實施與否的重要“晴雨表”。治理并保護好農村水系生態環境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總體目標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提升農業供給質量的必經之路。

一、兩湖地區概況

湖南省位于我國中部、長江中游,全省河網密布,水系發達。湖南是傳統農業大省,水利基礎設施多服務于農村生產生活,但隨著工農業建設的發展,農村河道、塘壩嚴重淤積和水環境惡化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瓶頸”;河道水域存在的岸坡坍塌、河道淤積、水質惡化、岸線占用等問題亟待解決。湖北省地處我國中部,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境內江河縱橫,湖泊眾多,有“洪水走廊”“千湖之省”之稱,區位、地貌與氣候的特殊性決定了湖北水生態問題突出,水生態環境在全國極具代表性。隨著湖北省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水域面積減小、連通性減弱、污染負荷增加、水生態環境惡化已成為制約“美麗鄉村”建設的突出問題。此外,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階段給水資源綠色開發、水環境長效保護帶來較大挑戰,水安全問題較為嚴峻和典型。

二、湖南省農村生態水系建設經驗

查看全文

環城水系溝通設計理念研究

摘要:利用現有河道渠道,合理連通河渠,打造環城水系,在改善水環境水生態、提升城市形象和競爭力、促進城市開發及當地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環城水系;河渠連通

廊坊市位于華北平原北部,地處京、津兩大城市之間,素有“京畿明珠”的美譽。廊坊地理位置優勢明顯,所轄10個縣(市、區)分布于環渤海經濟圈、京津都市圈的中心地帶。近年來,依托環繞京津,服務京津的良好投資環境,以節能、節水、低污染的輕型加工工業為主要發展方向,取得了超常規、跨越式的發展。廊坊市區西有大皮營引渠,東有八干渠,北有六干渠,向南有龍河,已有河渠幾乎貫穿整個市區,為實現環城水系提供了基礎條件。但是,現狀河渠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沿河環境較差。隨著城市排水區域擴大,河渠未治理段的排水能力已不能滿足的排水要求,因此,對廊坊市的環城水系進行統一規劃與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1.總體布局

對現有干渠進行擴挖改造,新建廣陽水庫濕地與大皮營引渠之間的引水管道,通過新建引水管道將廣陽水庫濕地的瀝水、中水及部分龍河水引入位于市區西部的大皮營引渠,大皮營引渠向南入龍河,向東分水至市區北部的六干渠,六干渠溝通大皮營引渠和市區東部的八干渠并引水入八干渠。修建龍河與八干渠之間的南環渠,將龍河與八干渠溝通起來,使市區周邊河渠相連、渠渠相通,形成一個完整的環城水系連通工程。

2.水源分析

查看全文

區委水系造林綠化指導意見

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水系造林綠化的意見》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現就進一步做好水系造林綠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水系造林綠化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區先后組織實施了綠色通道建設、三年大造林等造林綠化重點工程,較好地完成了山區、道路和城市近郊的造林綠化任務,全區的綠化面貌進一步得到提升。到2010年底,我區林地總面積已達到7912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45.3%。但是,從全區水系造林綠化方面看,還存在造林綠化水平不高,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功能發揮不充分等問題,直接導致水土流失和河流、水庫嚴重淤積,影響了全區生態環境。當前,隨著半島藍色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膠東輸水工程戰略的全面實施,省、市對水系生態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充分認識造林綠化在水系生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和全局意識,加大投入力度,強化造林措施,扎實完成水系生態建設綠化任務,建立起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水系林業生態體系,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環境支撐。

二、總體安排

從2011年開始到2013年,全區完成水系造林補植3300畝。造林區域包括全區主要河流水源地、沿河兩側及流域匯水區、沿海灘涂及沿岸地帶、水庫四周第一山脊線內的區域,重點抓好“一線”、“一庫”、“一流域”的造林綠化。“一線”指沿海海岸線,“一庫”指水庫,“一流域”指大沽夾河匯水流域。

三、重點工作

查看全文

航天園區水系調整工作意見

市水務局:

航天園區位于臨滄路以東、路以南、華寧路航天設備制造廠以西、路構件三廠以北,總用地面積143118平方米,該地塊由航天技術研究院負責開發建設。

該地塊范圍內涉及水面積約3355平方米的非規劃保留河道。根據航天園區總體規劃布局,建設單位擬對地塊水系進行調整,并委托設計單位編制了《航天園區水系調整方案》,我局對該方案進行了初步審核,提出以下意見:

一、根據《區水務規劃(水利篇)》和“以水還水”、“連、通、暢、活”的水系調整方針,航天園區近鄰北沙港,且該段河道是閘外河道,已建有千年一遇標準的防汛墻,同時原有河道兩面斷頭,難以在園區內形成暢通的水系,因此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原則同意規劃文本提出的水系調整方案,即在與航天園區屬于同一水利分片“淀南片”的航天技術研究院協作區內開挖人工湖,異地補償水面積,擬開挖人工湖與西八河連通,面積約3600平方米,湖底高程+0.5米(吳淞高程),湖岸邊坡1:2.5~1:3;填埋園區內非規劃保留河道,水面積約3355平方米。實施水系調整后凈增加水面積245平方米。

二、根據《區水務規劃(水利篇)》,該區域的雨水排水采用緩沖式自流排水模式。建議編制詳細的地塊雨、污水排水方案,并另行報批。

三、根據項目開發進度,建設單位將按照“先開后填”的原則,計劃于年12月底完成航天協作區人工湖開挖工程。開、填河工程施工前,建議建設單位編制詳細的防汛排水方案,與施工方案一并報批。在確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填埋河道。

查看全文

水系環境綜治指導意見

為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全市城鄉綜合整治工作的實施意見》,全面完成我鎮城鄉綜合整治水利工作目標任務,推進全鎮水利工作全面發展,加快實現農田灌排機電化,農村用水集約化,農村水環境清潔化,農村水利建設標準化,農村水利工作管護長效化的目標,結合我鎮水利環境的實際情況,制訂如下實施意見:

一、目標任務

(一)全面完成年度水利工程建設工作。上半年完成投資近700萬元建設的鎮駐地及片區23個村莊,解決人畜吃水80000人的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3月底完成全鎮13個村的人畜吃水困難的應急工程。5月份完成平塘清淤工程及胡家河清淤護砌工程,近期完成邢家嶺、河北等提水站的修復工作。

(二)做好近期及以后水利工程的編報和計劃。根據上級水利部門的新政策,結合我鎮前段時間干旱暴露的水利方面的問題和不足,我鎮計劃年內及未來重點完成兩個節水灌溉工程和一個集中供水項目。即:片區16個村約2500畝的大型節水灌溉工程。鋪集東片區18個村近30000畝的大型節水灌溉工程及解決46個村近10萬人口吃水的膠河大型飲水工程,使全鎮全部實行集中供水,以解決水質及管理困難的問題。新建一批小型塘壩工程及河流清淤,鎮駐地西部的排水工程,確保汛期群眾安全。

(三)實施水系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全鎮實行機關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河段和塘壩,按照屬地管理和責任,結合村莊新農村建設,實行環境綜合整治,各村設立垃圾掩埋點。對各村的河道、塘壩進行清淤除障。今年重點整治膠河及鋪集鎮駐地的: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彭家莊、河西莊、姜家莊、于家莊、河北等10個村。

1、實施攔河閘壩、泵站等老舊、損毀工程的修復。對盛家莊攔河壩啟閑機進行更換。對澄月湖攔河閘兩個調節閘開關進行更換。對漫水壩下陷部分進行修復,對52頁擋水板重新預制安裝,對兩側的調節閘門進行更換。對姜家莊提水站進行修復使用。對胡家河工業園段進行清淤,新安裝閘門2座,以減輕汛期泄洪給鎮駐地帶來的壓力。對五村西部居民區建設排水管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