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3 20:59: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對外文化貿易研究論文
[摘要]審視了文化產品的生產和貿易在當代世界的發展狀況,并對中國文化貿易問題進行了比較研究,提出了轉變觀念、加強認識、改革貿易體制、提高科技水平等建議以進一步發展我國對外文化貿易。
[關鍵詞]文化;貿易;產業
Abstract:Thisarticlecarefullyexaminetheculturalproductproductionandthetradeinthecontemporaryworldde2velopmentcondition,andconductedthecomparisonresearchtotheChineseculturetradequestion.Proposedthetransfor2mationidea,strengthenedtheunderstandingandthereformtradesystemraisedconstructionsandsoontechnicallevelbyfurtherdevelopingourcountryforeignculturetrade.
Keywords:culture;trade;industry
在經歷了多年以來美國好萊塢電影對中國文化市場的狂轟濫炸之后,近幾年又迎來了以“大長今”為標志的“韓流”的侵襲。這一切對于普通民眾而言自然是文化心理的洗禮和審美情趣的享受。然而對于擁有五千年文明史并有著豐富文化資源的中國,這也應該是一個不小的震撼和沖擊,足以引起中國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關注。
一個有著深厚文化自省意識的民族,通常會不斷反省本民族文化的普適價值內核及其傳播傳承的問題。文化的積累與發展通常也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展現出活力與豐富性。遺憾的是,中國人對于中國文化的認同、傳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仍然處在一個比較模糊與猶豫的狀態中。
外文商標漢譯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關于外文商標的漢譯名,翻譯界討論頗多,但對其常見的漢譯技巧全面總結的文章卻甚少。本文欲拋磚引玉,對商標的漢譯技巧進行初淺的探討。
關鍵詞:商標漢譯技巧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商標和品牌幾乎就是商家的代名詞。如果商標翻譯得好,就可以刺激消費者的感官從而留下印象,產生聯想和觸動,將商標與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的印象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本文探討外文商標常用的一些漢譯技巧,希望能對有關方面特別是外資企業有所幫助。
音譯法
音譯法就是模仿外文商標的發音而進行漢譯的方法。這種方法應用非常普遍,其特點是翻譯快捷、簡便,并能保留原名的音韻之美,讓人體驗到正宗的異國情調,同時也滿足部分消費者追崇“洋味”的心理。他們往往認為這種商標更能體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通常是若原語商標構不成意義,或屬新奇型或專有獨用型,多采用音譯法。如大家熟知的一些品牌:Motorola摩托羅拉,Nokia諾基亞,Sony索尼等代表的系列產品;Ford福特,Audi奧迪,BUICK別克,LINCOLN林肯等轎車;adidas阿迪達斯,CHANEL夏奈爾,PierreCardin皮爾·卡丹等服裝;ROLEX勞利士,OMEGA歐米茄等手表;BOSS波士,ELIXIR怡麗絲爾,BVLGARI寶格麗,LANC?ME蘭蔻等化妝品;Levi''''s李維·斯(牛仔服);ALIDA阿儷達(高級女鞋);Finbid芬必得(藥品);Corona科羅娜,(啤酒);MacLaren麥克拉倫(嬰兒車);Cartier卡地亞(珠寶手飾)等。
直譯法
期刊級別選擇及外文期刊投稿介紹
每一本刊物都有自己的要求,期刊的影響因子也不同,對于期刊的征收內容也會有所不同,就比如說天下沒有完全一樣的人這是一個道理。對于你所選擇的刊物則就要按照期刊的征收標準來進行,期刊的率、期刊的征收時間段、期刊征收論文的范圍、期刊對于論文的格式規范上的要求等等,這些都是約束的一個狀況。
對于期刊選擇來說一定要選擇與你職稱評審文件要求相同的刊物,這樣對于今后的職稱晉升也才有幫助。以下就是有關刊物選擇上的一些簡單介紹。
1、期刊所屬學科領域是否與你的文章相匹配,期刊的主題和研究方向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需要有針對性地根據你的稿件來挑選適合的期刊。對于這些可以到常用的文獻搜索引擎中進行檢索,看看最近幾年都有什么期刊發表過包含這幾個關鍵詞的文章,這些期刊最有可能符合你的研究方向。你可以通過增加或者減少關鍵詞來調整搜索到的文獻的數量。
2、不要忽略期刊出版論文類型的細節問題。還要注意的是綜述論文,很多期刊雖然發表這類文章,但是都是通過期刊編輯約稿,而不接收作者主動投稿。
3、期刊的“審稿速度”和“出版時間”,對于某些領域的期刊審稿周期長達半年以上也是比較常見的,而又有一些期刊盡管接收速度較快,但或許過了將近一年才會收到校稿通知并見刊。
4、期刊的評價體系有很多種,只是國內將SCI影響因子和SCI分區看作是衡量期刊聲譽的一個常見指標,但并不總是最重要的。你同時也應該考慮在你的目標期刊上發表的文章和作者的影響力,以及你的研究是否具有類似的水平。也就是說,當你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就應該慢慢了解到一個期刊的學術水平以及所發表文章的質量。而一些與你的研究論文方法類似、水平相近的文章所發表的期刊可能會非常適合你,請重點關注。
外文期刊投稿技巧及重復率要求
現在很多人選擇外文期刊投稿,然而選擇比較適合自己的期刊還是比較難。而對于SCI期刊的投稿要求就會比較嚴格了,以下就是這類期刊要注意的主要事項。
簡單的來說SCI刊物對論文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內容是否新穎,文字的表達是否正確,簡明清楚,這些都會影響到論文的收錄。因此對于這個方面所做的就是與一些價值考慮上的運用。
我們還有注意有關論文要符合邏輯,而企業討論和結論都要有一定的可靠性。并且在參考文獻的過程當中要妥善的去運用借鑒的方法,不能原搬不動的,將內容抄到自己的論文中需要巧妙地進行修改。這是一些常規論文中要注意的環節。
對于論文的投稿刊物時需要注意的還有刊物的費用是否承擔的起,對于論文的審稿周期和出刊見刊的時間,這些也是我們都要了解的,因為這是對于論文權益的一種保護措施。
每一本刊物都有它自己的獨特的要求,期刊的影響因子也不同,對于期刊的征收內容也會有所不同,就比如說天下沒有完全一樣的人這是一個道理。對于你所選擇的刊物則就要按照期刊的征收標準來進行,期刊的率、期刊的征收時間段、期刊征收論文的范圍、期刊對于論文的格式規范上的要求等等,這些都是約束的一個狀況。
對于期刊選擇來說一定要選擇與你職稱評審文件要求相同的刊物,這樣對于今后的職稱晉升也才有幫助。以下就是有關刊物選擇上的一些簡單介紹。
圖書館外文期刊資源建設探析
摘要:高等體育院校的教育面臨著國內的激烈競爭環境和教育的國際化的大環境。外文期刊以其“集中負載國際最新信息”之優勢位居文獻情報源之首位,成為通向世界的窗口。其所含信息的國際化特征,被視為高校教學、科研必不可少的條件,是高等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信息保障。文章分別對沈陽體育學院圖書館外文期刊收藏和開發利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探討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期對我國外文期刊資源建設和開發利用有所裨益。
關鍵詞:外文期刊;文獻資源建設;高校圖書館
高等教育離不開圖書館,高等教育早已是“師傅領進門,自修在個人”的教育。圖書館是學生自修的重要場所。圖書館的文獻資源是學生在課余時間汲取知識的重要源泉,其中,學術期刊是學生學習專業理論知識,提高學術水平的重要課外讀物。它因所具有的新穎性、及時性和連續性等特點,成為當今時代最重要的信息資源之一。而外文期刊以其“集中負載國際最新信息”之優勢位居文獻情報源之首位,成為通向世界的窗口。其所含信息的國際化特征,被視為高校教學、科研必不可少的條件,在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經濟全球化的信息時代,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顯得更為重要,外文期刊的地位和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和突出,必須注重外文期刊的館藏資源建設和研究。筆者通過對沈陽體育學院圖書館外文期刊資源建設情況調查,探討體育外文期刊資源建設問題。
1外文期刊文獻資源建設存在問題與分析
大學圖書館外文期刊資源建設是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研究的重要內容。通過對沈陽體育學院圖書館外文期刊資源統計發現,圖書館外文期刊的館藏資源建設存在著一些問題。1.1外文期刊全文數據利用率低。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國外電子期刊全文數據庫數量較多,內容豐富,涉及各個學科領域。國外電子期刊全文數據庫成為我國高等院校圖書館館藏資源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對外文期刊的需求。沈陽體育學院圖書館為彌補紙質外文期刊訂購量的不足,購買了SPORTDiscuswithFullText(運動科學全文數據庫)的使用權。該數據庫收錄了670多種全文期刊,是目前收錄相關學科的目錄和全文最完整的運動科學數據庫。在外文期刊資源方面,該數據庫有效彌補了館藏紙質外文期刊種類少的不足,但實際利用率非常低。這正是當前圖書館面臨的主要矛盾之一,即一方面讀者需求的文獻圖書館缺藏,另一方面大量館藏無人問津。這一矛盾在外文期刊資源建設方面尤為突出。1.2館藏紙質外文期刊收藏缺乏連續性。專業核心期刊的系統性是圖書館對其收藏的基本要求,也是圖書館性質和職能的基本要求。期刊的連續性使經過長期搜集和整理的學術期刊形成體系。科學研究的繼承性要求期刊連續收藏,不能隨意中斷。否則,就會造成收藏殘缺不全,失去它應有的價值。沈陽體育學院圖書館外文期刊收藏定位是體育學科,主要收藏體育類英文期刊。1985年至今共收藏英文期刊52種。對這52種英文期刊進行統計,發現多種期刊存在中斷訂購現象。在52種期刊中,只有11種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連續性,僅占期刊總數的21%。另外的79%存在中斷訂購情況。筆者認為造成外文期刊目前的這種收藏狀態主要是由于圖書館購書經費限制,導致外文期刊資源建設原則和發展規劃執行難度大。圖書館是高等院校辦學的重要部門,高校對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經費投入慎重,但購書經費明顯不足。通過對比發現近五年中文期刊資源建設經費與外文期刊資源建設經費相當。但由于外文紙質期刊價格逐年提高,到2020年外文期刊年訂購量已經縮減至17種,部分已經訂購多年的專業期刊被迫停訂。1.3缺乏對紙質外文期刊資源的開發利用。紙質外文期刊收藏水平低。專家把圖書情報部門文獻收藏水平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最低級、基礎級、大學級、研究級、完整級。所謂研究級學科文獻入藏,是指某一學科、專題范圍內,文獻收藏相當完備,其標志是可以支持一定程度的獨立研究和決策,或可以培養碩士研究生以上水平的需要。沈陽體育學院是我國建立最早的體育院校之一,以體為主、多學科多專業協調發展的高等體育院校,有在校研究生698人。其圖書館館藏期刊質量應達到研究級水平。根據這一要求,除了訂購權威的外文期刊全文數據庫作為補充資源外,對于新穎性和時效性強的紙質現刊的開發非常重要。但目前,圖書館對紙質現刊的管理在信息時代還停留在傳統管理階段。提高紙質外文現刊的利用率,必須對其進行二次文獻開發和數字化建設。
2解決外文期刊資源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建議
國內外文化哲學研究現狀探討
一、國內文化哲學研究的現狀
從國外學術著作的翻譯引進角度來看,從由周谷城等任主編、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系統介紹國外文化研究成果的《世界文化叢書》開始,包括商務印書館的“漢譯名著”系列、三聯書店的“文化:中國與世界”大型系列叢書在內,國內各大出版社所組織的翻譯叢書之中都包含有若干文化研究和文化哲學研究的重要著作。自90年代起,特別是自2000年以來,商務印書館推出的“文化和傳播譯叢”、南京大學出版社推出的“當代學術棱鏡譯叢·全球文化系列”,以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推出的“知識分子圖書館”翻譯系列叢書等等,更是為國內這個方面的學術研究引進了比較系統的參考材料,同時極大地縮短了翻譯引進和原作出版在時間上的距離,為國內的文化研究和文化哲學研究與世界學術界同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不足之處主要在于,翻譯和引進尚缺乏明確的問題意識,由于沒有對這些著作的學術發展脈絡進行必要的梳理而顯得有些雜亂,而且嚴格的文化哲學方面的著作偏少。
自20世紀80年代中葉以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社會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國內學術界的文化研究和文化哲學研究也逐漸開始崛起并迅速發展。通過概覽國內學術界引進的外國學術著作和自己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另一方面,就國內學者進行的文化研究,特別是文化哲學研究成果而言,自90年代起,國內各出版社迄今為止已經出版的文化哲學研究專著接近20部。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朱謙之從社會哲學角度論述文化研究的《文化哲學》(商務印書館),李鵬程通過運用現象學方法進行系統細致的文化哲學研究而出版的《當代文化哲學沉思》(人民出版社),許蘇民試圖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角度梳理文化研究成果而出版的《文化哲學》(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衣俊卿試圖通過對作為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之交匯處的日常生活進行批判而出版的《文化哲學》(云南人民出版社)等。此外,自90年代以來,包括各大學學報在內的國內各主要報刊雜志,不僅刊登文化研究和文化哲學研究方面的文章日益增多,而且,諸如《求是學刊》的“文化哲學研究”專欄還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為“名欄”———據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以來,刊登在全國報刊雜志上的文化和文化哲學研究文章已經超過了5000篇,而且仍然呈現出日益增長之勢。因此,總的說來,國內的文化哲學研究不僅基本上與世界學術界的相關研究同步,而且其對文化哲學研究的重視和所做的一系列工作,也是當今大多數西方學者所不及的。
就其基本發展態勢而論,當前國內的文化哲學研究主要表現出兩個基本趨勢:第一,繼續深入進行基礎理論研究,力求在文化哲學基礎理論、研究框架和方法論視角方面取得根本性突破,這項工作目前主要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哲學與文化研究室”在進行;第二,繼續把文化哲學研究與日常生活批判結合起來,努力通過使該研究向微觀的政治哲學、經濟哲學、制度哲學等領域的滲透,實現文化哲學研究的進一步具體化,這項工作目前主要是由黑龍江大學“文化哲學研究中心”在做。
二、當前國內文化哲學研究面臨的基本問題
剖析外文化貿易的現狀成因與對策分析論文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際文化貿易是對著經濟全球化、全球產業結構升級換代以及當代傳播技術的發展而來的新興貿易領域。目前,學屆對于國家文化貿易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可以說,在目前整個世界范圍內,國際文化貿易都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
西方學者對于國際文化貿易的研究是以對國際間貿易研究為平臺,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代表大衛•李嘉圖(DavidRicardo)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提出的“比較優勢理論”(LawofComparativeAdvantage)為國際貿易的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上個世紀末,薩謬爾•亨廷頓認為,冷戰結束后國際沖突不再以意識形態陣營化線,而是“文明的沖突”。約瑟夫•奈認為,美國統治全球的權利除了“硬權利”之外,還有一種“軟權力”即美國的文化和美國式的價值觀。弗朗西斯•福山認為,全球化使文化更直接與主權聯結起來,發展中國家捍衛自己的文化也就是捍衛主權。
國內對于對外文化貿易研究始于21世紀初,李懷亮《當代國際文化貿易與文化競爭》一書,是國內關于國際文化貿易最早的專著,此后有關對外文化貿易的研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對我國對外文化貿易早期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對現狀及競爭力方面的研究,如李懷亮、閆玉剛(2005)在《當代國際文化貿易綜論》中對世界文化經濟的發展趨勢,和主要對外文化貿易國及我國的貿易現狀也有關注其文化貿易政策及逆差原因;隨著文化貿易日益成為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的研究集中在戰略對策以及國際化路線。陳重文(2007)在《我國對外文化貿易戰略及政策研究》以及龔瑜(2007)在《對外文化貿易的法律思考》中對我國現行的文化貿易中的政策、法律以及發展方向做出了闡述;蔣曉梅(2007)在《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的現狀、原因與對策》的文獻中,從文化創新能力與人力資源方面做出了戰略分析;李懷亮(2007)在《全球文化貿易與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國際化路線》一文中,對中國文化產品“走出去”的國際路線做出了詳細的闡述。而近幾年來,對于文化貿易的研究更具有針對性,趨向于將其細化,如汪俊昌(2008)在《浙江文化產業發展特色與前景》中對于浙江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景與建議,做出了加大開放力度等的一些與浙江省特點相結合的建議;姜紅(2009)在《浙江省服務業對外開放的現狀與對策》中對于浙江省文化服務業的對外貿易的現狀與發展對策進行了論述。同時,浙江省委宣傳部課題組(2008)在《提升浙江文化軟實力——關于我省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調研報告》中對于浙江省對外文化貿易的發展特點以及“走出去”的戰略做出了分析研究。
二.國內外研究主要成果:
目前關于對外文化貿易的研究正在逐步發展起來,這與多年來學者們的相關研究是分不開的,國外的研究方面,學者的觀點大部分都是從文化的傳播角度來討論文化貿易的重要性,因為文化貿易作為文化傳播的一種重要途徑,對每個國家的文化主權都會帶來影響,因此這些對于研究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的研究做出了深刻的啟示,通過開展我國對外文化貿易以確保國家的經濟利益和安全利益。
剖析對外文化貿易的現狀分析論文
前言
隨著知識社會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包括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娛樂、電影等在內的文化產業,為社會創造出了巨大的財富,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也與日俱增。文化,已經超越單純的意識形態屬性,與政治、經濟互相交融,成為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在歷史上,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主要集中在文化層面上,很少存在貿易與市場的成分。當今,伴隨著全球經濟化及文化經濟化的深入發展,文化貿易已經成為國家與國家之間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國際文化貿易已經成為國家文化實力競爭的主要“戰場”。
現今,國際文化貿易具有極大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現在美國文化產品的全球性擴張,作為世界頭號文化產業大國,美國的文化企業以國際市場的巨大利潤為目標,以自由貿易理論為旗幟,以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后盾,把它們的文化產品銷售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而其他的國家也都開始拿起“武器”,捍衛自己的民族文化。隨著中國加入WTO,外國文化企業和文化產品不可避免地大量進入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將直接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在這樣的情況下,從區域文化入手是深入發展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作為沿海經濟大省的浙江,必須提高自己的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全力打造文化產業的浙江品牌。但是,當我們剛進入國際文化貿易的市場中時,它就已經走過了自由競爭的階段進入到寡頭壟斷,市場的進入門檻已經非常高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浙江省應該準確地找到自己在國際文化市場的定位和目標,并制定文化方面的相應策略,積極推動浙江省的文化產品走向國際市場。
對于浙江省來說,自1999年提出建設文化大省的戰略,至今已進入第十個年頭,作為一個相對擁有較多文化資源,并且靠對外貿易帶動整個省經濟發展的貿易大省,發展對外文化貿易具有重要的意義,文化貿易能夠加快國民財富積累、實現可持續發展,還能夠向其他產業提供豐富的文化附加值,為其他產業的外貿出口打開廣闊的道路,從而提升地區的國際形象以及整體競爭力。因此,浙江省是否能將“文化大省”與“出口大省”合并,成為“文化出口”大省,對于增進世界對浙江省的了解、樹立浙江省良好的國際形象、推動整個省的對外開放程度和經濟社會發展,甚至為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的戰略路線提供良好的借鑒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章文化貿易與中國對外文化貿易
外文翻譯特點與技巧論文
摘要:本文根據“信、達、雅”翻譯理論,從外事翻譯工作的實際出發,對外事翻譯工作進行了分類剖析,提出了從事此項工作的譯者所需的素質及專業技能。對做好外事翻譯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論借鑒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關鍵詞:外事翻譯譯員素質翻譯技巧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們的國際活動日趨頻繁,外事翻譯工作的重要性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外事工作是我們與外部世界聯系、交往、交流、合作等項活動的總稱。外事工作存在于各層次的政府機構、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工礦企業……外事工作的內容也十分廣泛,既有政治的,也有經濟的、科學技術的、文化教育和體育衛生的。不同部門、不同行業的外事工作具有各自的特點,但都離不開外事翻譯。
一、外事翻譯工作的分類及特點
(一)外事翻譯的分類
外事翻譯工作根據其具體形式可以分為兩大類:外事筆譯和外事口譯。
廢名小說中外文學鑒賞
在廢名研究中,廢名的小說創作對中外文學的借鑒是一個耳熟能詳的話題,但廢名怎樣借鑒和具體借鑒了什么卻很少有人深入、細致地論述。有鑒于此,本文選擇其小說中的黃昏意象與《竹林的故事》和《橋•窗》作為個案來試做分析。
一、廢名小說的黃昏意象
在廢名的小說《橋》中,有一節的題目名為《黃昏》。它承接著上一節的《楊柳》,開頭便寫小林對于黃昏之美的“深思”:“三啞叔挑完了水,小林一個人還在河上。他真應該感謝他的三啞叔。他此刻沉在深思里,游于這黃昏的美之中,———當細竹去了,三啞未來,他是怎樣的無著落呵。但他不知道感謝,只是深思,只是享受。心境之推移,正同時間推移是一樣,推移了而并不向你打一個招呼。頭上的楊柳,一絲絲下掛的楊柳———雖然是頭上,到底是在樹上呵,但黃昏是這么靜,靜仿佛做了船,乘上這船什么也探手得到,所以小林簡直是搴楊柳而喝。……走過樹行,上視到天,真是一個極好的天氣的黃昏的天。”[1](P488)在史家莊看過“打楊柳”的小林陶醉在“一個人”的黃昏里,他不僅體驗到了黃昏的“靜”,而且還要分辨出黃昏的顏色。他看樹,觀水,望山,直至“看見夜”,望到星,其間既有因為山的“看不見”而用“心”冥想,又有因為無法指出一棵樹的“分際”而感動得突然流淚。可以說,廢名對于這黃昏的描寫非但是精細,而且還飽含深情!其實,同樣“精細”和“飽含深情”的描寫在廢名的小說中并不罕見,他的《橋》之《落日》與《鑰匙》中就都有一些精彩的片段:“下得牛來,他一跑跑到壩上去了,平素習見得幾乎沒有看見的城圈兒,展在眼前異樣的新鮮。樹林滿披金光,不比來時像是垂著耳朵打瞌睡,蟬也更叫得熱鬧,疑心那叫的就是樹葉子。一輪落日,掛在城頭,祠堂,廟,南門,北門,最高的典當鋪的涼亭,一一看得清楚。”[1](P357)“對面原野一輪紅日恰好掛在一個樹林之上,牽引他了,簡直是一個大果子,出脫得好看,不射人以光芒,只是自身好彩色,他歡喜著想到‘承盤露’三個字,仿佛可以有一個器皿摘取這個美麗之物了。接著他很是得意,他的神仙意境,每每落地于世間的顏色。終于是黃昏近來,他又覺得很奇怪,‘為什么有意無意之間今天在這一個墳地里逗留得一個好時光?’其實他并不是思索這個‘為什么’,倒是有意無意之間來此一問,添了他的美景罷了。”[與《黃昏》一節相比,這里的景觀發生了很大變化,即它們不再是靜謐和昏暗,而是有了變幻的動感與鮮明的亮色。顯然地,這是另一種黃昏,一種稍縱即逝、神奇而又壯觀的“日落黃昏”景象。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靜謐昏暗的“黃昏”,還是充滿動感和亮色的“日落黃昏”,它們都是小林眼中的“自然”美景。質言之,作者對于黃昏并沒有直接描寫,而是通過小林的觀察和體驗來表現的。所以,對于小林這個人物來說,他既是黃昏之美的發現者與欣賞者,同時又是行動在黃昏里的人。說到“行動在黃昏里的人”,這可以說是廢名小說中人物形象的突出特點。對此,周作人早在《〈桃園〉跋》中就已經指出,他說:“廢名君小說中的人物,不論老的少的,村的俏的,都在這一種空氣中行動,好像是在黃昏天氣,在這時候朦朧暮色之中一切生物無生物都消失在里面,都覺得互相親近,互相和解。”[2](P104)很明顯,周作人不但指出了廢名小說中的人物所生存的黃昏環境,而且還指出了這些人物與環境之間的“親近”、“和解”關系。確如所言,廢名的小說中就存在著許多這種“行動在黃昏里的人”。
從整體上看,這些人物雖然未必都像小林那樣有發現和欣賞黃昏的自覺,但他們行動在黃昏里,又各自有著實實在在的生活與感情。我們先來看《浣衣母》中的那一群婦人與孩子:“傍晚,河的對岸以及寬闊的橋柱(石)上,可以看出三五成群的少年,有剛從教師的羈絆下逃脫的,有趕早做完了工作修飾得勝過一切念書相公的。橋下滿是偷閑出來洗衣的婦人,……有帶孩子的,讓他們坐在沙灘上;有的還很是年青。一呼一笑,忽上忽下,仿佛是夕陽快要不見了,林鳥更是歌囀得熱鬧。李媽這時剛從街上回來,坐在門口,很慈悲的張視他們;他們有了這公共的母親,越發現得活潑而且近于神圣了。姑娘們回家去便是晚了一點,說聲李媽也就抵擋得許多責備了。”[3](P56)其他如《菱蕩》里解開褂子“兜風”的張大嫂、《橋》之《楊柳》中“在河岸打楊柳”的孩子們……他們都是清一色的鄉下人,又都自然地“行動”在黃昏里。無論是洗衣,還是休息,抑或是游戲,他們都能夠尋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熱鬧與歡快。當然,在黃昏里得到歡快的還有那些自外歸家的“游子”們。他們中如《我的鄰舍》和《橋•巴茅》里的“我”,都一律的離家多年,又總是在黃昏日暮里回鄉到家,故鄉熟悉的街道和前來迎接的親人都讓他們頓感興奮與歡喜。然而,對于這些游子來說,這種興奮與歡喜往往并不能持久,它就“好象學校里踢的足球,吹得緊緊,偶然刺破了一個窟窿”[4](P77),很快便會被親人的不幸或者又將來臨的離別所替代。所以,在廢名的小說里,游子們在黃昏里所產生的傷感與離愁要遠遠多于他們的興奮與歡喜。對此,我們且不說《我的鄰舍》中“我”的歡喜在剛到家時就被迅速“刺破”,也不說《橋》之下篇中“我”與小林的無所不在的悲情,僅就《柚子》與《我的心》來看就足以能夠證明。《柚子》寫“太陽落山的時候”,姨媽送“我”出門,“我”一邊看著外祖母“那飾著圓碑的墳”,一邊又想念著“那羞紅了臉的柚子”;《我的心》敘述“我”的離家,也是在“黃昏的時候,我的妻代我把行李收拾”,她“坐在靠窗的椅子上,狠沒氣力”地說話……這兩篇作品一篇寫“我”對表妹身世的回憶、感嘆,一篇表現“我的心”的浮躁以及“我”向妻子的懺悔。兩者的內容雖然有較大差距,但游子黃昏告別的傷感、眷念與離愁卻是它們基本的情感取向。這樣,我們就看到,從小林到“我”再到眾多的婦女和孩子,他們都在黃昏里“行動”,而黃昏既構成了他們的活動背景,同時又催生了他們各自的感情,并且,人、景、情三位一體,共同營造出廢名小說獨特的黃昏意境。至此,我們也就可以明顯地感到廢名小說中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因為對于“黃昏”這個意象符號來說,它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中國文人的情感寄托。從“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到“寒鴉閃閃前山去,杜曲黃昏獨自愁”(唐彥謙),再到“黃昏獨立佛堂前,滿地槐花滿樹蟬”(白居易)等等,它就漸漸具有了惋惜、離愁與禪思的豐富內涵。而廢名作為一個喜好傳統、特別是喜好晚唐詩的作家,他自然會從他們的傳統中受到濡染和啟發。所以,當他用“唐人寫絕句”[5](P3268)的方式來寫小說的時候,也就很容易把黃昏詩的意象、意境移植到小說。同時,廢名小說中的黃昏意象還與他自己的生活經驗、特別是童年生活記憶有關。我們知道,廢名一貫強調文學創作中的“事實”與自我經驗,他不僅把《竹林的故事》、《河上柳》、《去鄉》等作品看作他“過去生命的結晶”[6](P1152),而且還渴望用“簡短的筆記,把那些事實都追記下來。”[7](P1453)關于黃昏,他在談論《浣衣母》與《河上柳》的創作時曾經提到:我們小孩子只知道白天,不知道夜晚,知道白天城門外的熱鬧,即嬸母家的熱鬧,從不知道夜晚是嬸母一個人在她的城外茅草屋里了,也不知道那里有燈光沒有。黃昏時在那里也是熱鬧的,我們每每關城門的時候才進城回到自己家里去,舍不得進城,巴不得晚一點兒關城門。‘河上柳’我記得是一個黃昏時候嬸母的大兒子將一枝柳條插在土里的,難怪以后‘終古垂楊有暮鴉’!即是說黃昏時柳條可愛。”[7](P1456)很明顯,這些兒時的黃昏記憶不僅直接促成了《浣衣母》、《河上柳》等小說的創作,而且也構成了包括《橋•楊柳》等在內的眾多小說的黃昏敘事與描寫。此外,還應該看到的是,由于廢名的創作往往是“從中外文學里涵養他的趣味”[8](P102),所以,他的黃昏意象也帶有明顯的外來成分。在《說夢》中,廢名就說:“我有一個時候非常之愛黃昏,黃昏時分常是一個人出去走路,尤其喜歡在深巷子里走。《竹林的故事》最初想以《黃昏》為名,以希臘一位女詩人的話做卷頭語———‘黃昏呵,你招回一切,光明的早晨所驅散的一切,你招回綿羊,招回山羊,招回小孩到母親的旁邊。’”[6](P1154)如果再對照《浣衣母》中對“公共的母親”“張視”孩子們的描寫、《橋•落日》中對三啞送小林騎牛回家的描寫,以及《橋•鑰匙》中對小孩攜寡母之手自己牽羊回家的描寫,我們就不難發現這些小說明顯帶有希臘女詩人薩福的《黃昏》的影子。因此可以說,是童年的生活記憶加上中外文學的涵養共同培育和強化了廢名的黃昏“趣味”,并且,這種“趣味”不僅直接玉成了他的某些小說,而且還普遍影響著他的審美標準。所以,只有了解了這一點才會完全明白:廢名為什么把郭沫若的《夕暮》看成是中國第一的“新詩的杰作”。
二、《竹林的故事》、《橋•窗》與波特萊爾的《窗》
考察《竹林的故事》的創作、發表與出版歷史可知,廢名既沒有把小說《竹林的故事》命名為《黃昏》,也沒有把薩福的《黃昏》一詩放在卷首,但他卻把自己翻譯的波特萊爾的散文詩《窗》放在了小說集里。①這就提示我們,《竹林的故事》肯定與波特萊爾的《窗》存在著一定的聯系。說到廢名《竹林的故事》與波特萊爾《窗》的聯系,首先讓人想到廢名與波特萊爾的關系。眾所周知,廢名是一位深受中外文學“涵養”的作家,他對于自己所受的“涵養”從來都不諱言。他曾經說自己“寫小說乃很像古代陶潛、李商隱寫詩”,在表現手法上“分明地受了中國詩詞的影響”,也曾經說自己“從外國文學學會了寫小說”,[5](P3269)并詳細列舉了契訶夫、莎士比亞、哈代、艾略特、塞萬提斯、莫泊桑等一大批影響了他的外國作家,但他對于波特萊爾卻很少提及。就現在所見的資料來看,除了《說夢》中關于波特萊爾論述詩人與批評家關系的那一小段文字之外,也就只有廢名在《竹林的故事》發表時寫下的“贅語”。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歷史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許多外國作家、特別是現代主義作家都曾經遭遇過被故意遺忘的經歷。所以,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雖然廢名之于波特萊爾未必完全是這方面的原因,但少提或者不提也并不意味著沒有影響或者缺少聯系,我們通過廢名的“贅語”和小說以及波特萊爾的散文詩《窗》,仍能找到兩人關系的蛛絲馬跡。所謂廢名的“贅語”,是指與《竹林的故事》同時發表在《語絲》第14期上的那一段話:“近來有一二友人說,我的文章很容易知道是我的,意思是,方面不廣。我承認,但并不想改,因為別方面的東西我也能夠寫,但寫的時候自己就沒有興趣,獨有這一類興趣非常大。波特來爾題作《窗戶》的那首詩,廚川白村拿來作鑒賞的解釋,我卻以為是我創作時的最好的說明了。不過在中國的讀者看來,怕難得有我自己所得到的快樂,因此有一個朋友加我一個稱號:‘寡婦養孤兒’。一個母親生下來的,當然容易認識,那么,方面不廣似乎也就沒有辦法了。”[10]在這段話里,有三點需要引起注意:一是“波特來爾題作《窗戶》的那首詩”,就是廢名親自翻譯并放在小說集《竹林的故事》中的散文詩《窗》;二是雖然廢名的創作“方面不廣”,但他還是堅持只寫自己熟悉和感興趣的東西;三是廚川白村用波特萊爾的《窗戶》來論證其文學鑒賞觀的“解釋”是廢名創作《竹林的故事》的“最好的說明”。其中特別是第三點,廢名雖然明確指出了《竹林的故事》與波特萊爾的《窗戶》存在著關系,但中間卻又經過了廚川白村的“解釋”。所以,要想弄清兩部作品之間的關系,必須首先了解廚川白村對于《窗戶》的運用性解釋。根據王風的考察推斷,廢名在1925年初發表《竹林的故事》時尚未親自翻譯波特萊爾的《窗》,他所說的“波特來爾題作《窗戶》的那首詩”乃是在魯迅譯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征》中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