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合同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20:47: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信托合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個人信托合同
甲方(受托方):五里霧住址:
乙方(委托方):住址:
為使乙方的個人財產穩定持續保值、增值,特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甲乙雙方訂立如下信托協議:
甲方權利和義務
一,甲方管理信托財產,必須恪盡職守,履行誠實、信用、謹慎、有效管理的義務
二,向乙方提供相關計劃、思路及帳戶明細
財產信托合同
財產信托合同
立合同人:委托單位(簡稱甲方)_____
受托單位(簡稱丙方):_____
甲方向丙方辦理財產信托,除確認財托字第_____號“財產信托基本協議”的各項條款外,有關財產信托的具體事項,補充訂立以下條款:
第一條甲方將準備出售給_____單位的設備(物資),向丙方提出財產信托,并要求丙方在購貨單位延期付款期間提供融資。
第二條甲方保證執行供需雙方訂立的供貨合同。凡發生脫期交貨或產品質量等違約事項,概由甲方負責處理。
電力資金信托合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信托投資公司管理辦法》、《信托投資公司資金信托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委托人和受托人在平等自愿、公平互利的原則基礎上,簽訂《寧波電力資金信托合同》。
第1條釋義
在合同中,除非上下文另有解釋或文意另有所指,下列詞語具有如下含義:
1.本合同:指《寧波電力資金信托合同》及對該合同的任何修訂和補充。
2.本信托:指根據本合同設立的寧波電力資金信托。
3.信托當事人:指受本信托關系約束,根據本信托合同享受權利并承擔義務的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
借款信托合同
借款單位_____根據信托貸款有關規定出具借款契約,向人民銀行信托部申請信托貸款,并約定下列條款以資信守:
第一條借款金額人民幣___萬元,用于___項目,其中土建部分____萬元,設備____萬元。
第二條保證將貸款用于上列項目,并按計劃于____年__月__日全部完工投產,并實現預定的經濟效果:新增產值___,產量___,利潤____,稅金___。
第三條借款期限____年,自____年__月__日起至____年__月__日止,利率按月息____厘____毫計息,每次還款同時計收利息。
第四條借款單位如果未經銀行同意而改變計劃,挪用貸款或物資,銀行有權進行信貸制裁。
第五條貸款到期,借款單位主動歸還,如不按期歸還借款,除按規定加收利息外,銀行有權在借款單位的存款帳戶中扣還,借款單位和擔保單位不得提出異議。
壽險信托可行性模式的構建
摘要:壽險信托作為人壽與信托兩種制度優勢結合的金融產品,自誕生以來便受到海內外金融投資市場的極大追捧。其自身制度屬性獨有的雙重風險隔離、收益率高、財富保值穩定等特性成為眾多高凈值人士財富投資、傳承的首要之選。我國壽險信托市場剛剛興起,在實務運行及理論范疇界定上仍存有含混之處,加之制度供給不足使得實務操作常常偏離法治軌道。在壽險信托法律模式構建中,各方法律關系主體的適格是基礎,保險合同與信托合同的有效銜接是關鍵,依據信托財產性質的不同對運行模式進行劃分是根本。文章從壽險信托法律結構著眼,條分縷析各個主體的壽險信托法律關系,對當下壽險信托運行模式進行辯證分析,以期設計出一種合乎法理的運行模式,發揮制度之最大效益。
關鍵詞:壽險信托;保險金信托;保險信托;模式建構
壽險信托起源于英國而發展于美國,我國雖于2001年頒布《信托法》,但作為融合保險與信托雙重制度特色的壽險信托業務直到2014年才開始實際運營。主要標志是2014年中信信托與信誠人壽合作推出了首款壽險信托產品。壽險信托市場近幾年增長迅速,截至2017年底,我國已有近1000位客戶設立了人壽保險信托,信托資產規模50億以上;2019年壽險信托資產余額同比增長90%[1]。壽險信托作為家族信托的一個分支,亦作為從域外引入的新型金融投資產品,目前國內學術界對壽險信托法律運行模式、概念界定、產品結構、域外法經驗的研究與介紹還較為薄弱。尤其對實務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缺少理論回應。立法規范的缺位、理論概念的模糊阻礙了制度的縱深發展。壽險信托模式的合法建構將成為這一新興金融產品快速發展的理論基石。
一、壽險信托的概念及特征
(一)壽險信托概念界定:保險信托與保險金信托。壽險信托又稱人壽保險信托,在我國泛指以人壽保險收益為信托財產而設立之信托。人壽保險信托又以其信托財產性質不同分為保險信托與保險金信托,實務界與理論界往往將保險信托與保險金信托統稱為人壽保險信托,但在信托財產的表現形式與財產性質上保險信托與保險金信托有著明顯的區別。以保險事由發生時間為節點,可以將壽險信托劃分為保險金信托和保險信托。保險金信托是指在保險事由發生后以保險受益人所獲之保險賠償金為信托財產而設立之信托,在性質上屬于金錢信托;保險信托是保險受益人在保險事由發生前,以保險金請求權為信托財產而設立之信托,信托性質屬于財產權信托。保險金請求權(期待權)能否作為信托財產是實務界與理論界爭論的焦點之一。一種觀點認為,期待權只是對將來取得財產權的一種希望或期待,期待權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實際權利,最多只是一種取得權利的資格,它不具有財產確定性的特征,不得以此設立信托[2]138。另一種觀點認為,在投保人放棄保險受益人變更權時,保險金請求權因具備確定性而可以作為信托財產[3]。本文贊同后一種觀點。保險金請求權可否作為信托財產,其本質在于保險金請求權是否具備信托財產性質(確定性、可期待性)。依據民事權利概念,權利之位階順序依次為希望、期待、期待權、權利。其中,期待權系指,因取得權利部分之要件而受法律保護,再因市場經濟交易之需求而成為權利客體,故賦予期待權民事權利地位[4]180。因此,期待權可以作為信托財產。落實到保險金請求權,從時間屬性看,保險事由發生具有必然性(人固有一死),所以保險金請求權的實現具有可預見性以及確定性。從法律關系看,保險受益人地位的確定與否便成了保險金請求權是否具備期待權性質的關鍵。我國《保險法》規定,投保人具有變更保險受益人的權利,此時保險受益人的地位由于可能隨時被投保人撤銷,故其所具備的保險金請求權不具備期待權性質,即不可作為信托財產。當投保人放棄保險受益人變更權時,保險受益人地位便一直是唯一確定的,保險受益人之保險金請求權便具備期待權性質,可以作為信托財產??偟膩碚f,以保險事由發生時間為節點,在保險事由發生后,以保險賠償金所設立之信托為保險金信托;在保險事由發生前,當投保人明確放棄處分權(保險受益人變更權)時,以保險金請求權為信托財產設立之信托為保險信托。保險信托與保險金信托二者的財產性質不同導致信托運行之模式亦不相同,對于二者概念的區分界定是進一步對保險信托、保險金信托法律運行模式探討的基礎。(二)壽險信托的特征。壽險信托相較于其他金融產品單一的投資屬性,兼具一種人本主義關懷。壽險信托的設計目的在于使家人、殘障者以及弱勢群體不因經濟來源喪失而失去妥善穩定之收益與照顧。突顯人本情懷是壽險信托制度在投資獲利性之外的社會性關懷,是與其他金融產品相區分的獨有制度精神。但是基于金融理財產品獲利性的本質,如何使財富收益最大并且穩定、高效、安全是任何投資者對產品選擇的首要考慮。從實用主義角度看,壽險信托制度的優勢及核心價值突出表現在杠桿收益性和資產雙重風險隔離兩個方面。第一,杠桿收益性。壽險信托相較于其他信托產品,其信托財產的杠桿性以及收益保障的確定性是壽險信托的獨有優勢。保險的杠桿功能在人壽險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投保人每年以較少保費的投入,在保險事由發生時往往會獲得數倍于保費投入的保險收益。通過保險的杠桿率實現財富的迅速積累,再以巨額的保險收益為信托財產設立信托,通過信托機構專業的資產管理從而確保資產在長時期內保值增值。第二,資產雙重風險隔離。信托財產具有獨立性,僅為信托目的而存在,其獨立于委托人、受托人的固有財產,且在委托人、受托人破產時,除債權人在設立信托前已對信托財產具有的優先受償權外,信托財產不得被強制執行。信托財產不得被強制執行已經被《信托法》明確為一項基本原則①。在保險端,除《保險法》第42條規定的三種例外情形外(即無法確定受益人、受益人喪失受益權及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保險金收益獨立于被保險人之遺產。這樣,壽險信托便在信托及保險特有的風險隔離架構中實現了風險的雙重隔離。相較于其他金融產品的高風險性以及單重風險規避效果,壽險信托的安全穩定性在當下金融產品中首屈一指。
二、我國壽險信托現行模式與存在問題
托管經營法研究論文
證券營業部的托管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一類特殊行為。在我國,托管經營產生的基礎是證券營業部存在某種經營權存續障礙。由于目前我國企業托管沒有現成的法律可循,而我國企業托管與西方各種托管方式的差別,使我們無法從西方有關法律推斷我國托管的法理。因此,著眼于現有法律,深入探討和分析我國證券營業部托管的法理,非常有必要。sO100
信托與托管
托管是指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按照預先規定的合同,對托管對象進行經營管理的行為。從法律上看,托管是信托范疇的延伸和發展,前者由信而托,后者由托而管。托管的前提仍然是信托,但在具體內涵上,又有區別。信托的內涵是資產的委托管理,而托管的內涵是企業的委托經營。兩者雖然遵循著相同的機理,但因經營領域和方式不同,正在逐步趨向專業化,形成各自不同的專業特色。目前我國的托管形式主要有兩種,即債權托管和企業托管。典型的債權托管如我國為了處理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債權所成立的資產管理公司對商業銀行不良債權的托管;企業托管是指主要以企業產權及其經營權為對象的托管,以有效實現資產的增值保值,對陷入經營困境或發生產權關系重大變動的企業委托專門的托管機構經營管理。企業托管與債權托管的目的有所不同。債權托管的目的是加強債權催收,以改善債權人的資產結構,提高債權人的經營能力。而企業托管的目標是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證券營業部(或證券公司)的托管主要屬于企業托管的形式。
(一)信托與托管的關系
從托管的本質來看,托管理念實際上可以看作是來源于信托理念,托管是信托的發展和延伸。因為信托與托管之間存在一些相同的基本原則和特征。如托管的本質與信托基本相同:都是資產經營權的暫時轉移。其次,托管關系與信托關系基本相同。在信托關系中,有三方當事人,即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在托管行為中,必須有三方當事人,即委托方、受托方和受益方。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即委托人和受益方,可以完全是同一主體。最后托管的特征和遵循的原則與信托基本相同。托管與信托一樣具有三大特征,即信托契約、所有權與利益分離、信托財產的獨立性。與之相對,托管必須堅持三大原則:預定契約原則、委托自主性原則,和分開管理原則。托管必須堅持的這三大原則也是信托必須堅持的三大原則。
雖然托管與信托存在一些相同的基本原則和特征,但是信托與托管之間也存在一些較大的區別。這種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受托對象不同。信托的對象比托管的對象相對來說要寬泛的多,而托管的對象主要指與企業有關的財產、產權或債權的托管。從國外托管的實踐來看,托管主要有三大類運用領域:一是對主權權屬不明的土地的托管,二是對企業財產的托管,對陷入經營困境或產權關系重大變動的企業委托專門的托管機構經營管理;三是對特殊歷史時期的銀行不良債權進行托管;2、受托的主體不同。信托的受托人一般是指信托公司或信托銀行等具有信托業務資格的信托機構;而托管的受托人一般是專業托管公司或具有托管能力的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3、受托方式不同。托管公司與信托公司的重要區別在于托管公司不一定具有金融機構的職能。這些區
權利義務研究管理論文
摘要:信托作為民法體系下建立的一種財產管理制度,其設立、存續和終止必須以包含民事權利義務內容的民事法律關系形式予以表現。我國信托法規定,信托法律關系的成立應當采取信托合同等書面文件的形式確立,但信托文件本身并不完全等同于合同法律文件、亦即信托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并不意味著必然適用合同法的規范和調整。
關鍵詞:信托當事人權利義務
本文中,筆者結合信托的特點,就信托當事人及其權利義務內容作如下闡述:
一、信托當事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以下簡稱“信托法”)第三條的規定,信托法律關系的當事人應該分別是: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
我國立法機關對此所作的釋義是:“信托是一種特定的理財制度,信托法律關系中的當事人有三個,即: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這是信托制度的一個特點。在信托法律關系當事人中,受托人是以自己的名義管理、處分財產的,這又是一個特點。”[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釋義》(以下簡稱“信托法釋義”)]
經營法理研究論文
證券營業部的托管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一類特殊行為。在我國,托管經營產生的基礎是證券營業部存在某種經營權存續障礙。由于目前我國企業托管沒有現成的法律可循,而我國企業托管與西方各種托管方式的差別,使我們無法從西方有關法律推斷我國托管的法理。因此,著眼于現有法律,深入探討和分析我國證券營業部托管的法理,非常有必要。
信托與托管
托管是指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按照預先規定的合同,對托管對象進行經營管理的行為。從法律上看,托管是信托范疇的延伸和發展,前者由信而托,后者由托而管。托管的前提仍然是信托,但在具體內涵上,又有區別。信托的內涵是資產的委托管理,而托管的內涵是企業的委托經營。兩者雖然遵循著相同的機理,但因經營領域和方式不同,正在逐步趨向專業化,形成各自不同的專業特色。目前我國的托管形式主要有兩種,即債權托管和企業托管。典型的債權托管如我國為了處理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債權所成立的資產管理公司對商業銀行不良債權的托管;企業托管是指主要以企業產權及其經營權為對象的托管,以有效實現資產的增值保值,對陷入經營困境或發生產權關系重大變動的企業委托專門的托管機構經營管理。企業托管與債權托管的目的有所不同。債權托管的目的是加強債權催收,以改善債權人的資產結構,提高債權人的經營能力。而企業托管的目標是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證券營業部(或證券公司)的托管主要屬于企業托管的形式。
(一)信托與托管的關系
從托管的本質來看,托管理念實際上可以看作是來源于信托理念,托管是信托的發展和延伸。因為信托與托管之間存在一些相同的基本原則和特征。如托管的本質與信托基本相同:都是資產經營權的暫時轉移。其次,托管關系與信托關系基本相同。在信托關系中,有三方當事人,即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在托管行為中,必須有三方當事人,即委托方、受托方和受益方。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即委托人和受益方,可以完全是同一主體。最后托管的特征和遵循的原則與信托基本相同。托管與信托一樣具有三大特征,即信托契約、所有權與利益分離、信托財產的獨立性。與之相對,托管必須堅持三大原則:預定契約原則、委托自主性原則,和分開管理原則。托管必須堅持的這三大原則也是信托必須堅持的三大原則。
雖然托管與信托存在一些相同的基本原則和特征,但是信托與托管之間也存在一些較大的區別。這種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受托對象不同。信托的對象比托管的對象相對來說要寬泛的多,而托管的對象主要指與企業有關的財產、產權或債權的托管。從國外托管的實踐來看,托管主要有三大類運用領域:一是對主權權屬不明的土地的托管,二是對企業財產的托管,對陷入經營困境或產權關系重大變動的企業委托專門的托管機構經營管理;三是對特殊歷史時期的銀行不良債權進行托管;2、受托的主體不同。信托的受托人一般是指信托公司或信托銀行等具有信托業務資格的信托機構;而托管的受托人一般是專業托管公司或具有托管能力的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3、受托方式不同。托管公司與信托公司的重要區別在于托管公司不一定具有金融機構的職能。這些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