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科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3 00:14: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聞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宣傳部新聞科見習報告文稿
年月至月底三個月時間,我在市委宣傳部新聞科見習。雖然領導沒有給我安排很具體的工作,但這是第一次正式與社會接軌踏上工作崗位,開始與以往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每天在規(guī)定的時間上下班,上班期間要認真準時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不能草率敷衍了事,凡事得謹慎小心。
“天下英雄皆我輩,一入江湖立馬催。”從學校到社會的大環(huán)境的轉變,身邊接觸的人也完全換了角色,老師變成領導,同學變成同事,相處之道完全不同。在這巨大的轉變中,我們可能彷徨,迷茫,無法馬上適應新的環(huán)境。我們也許看不慣同行之間殘酷的競爭,無法忍受同事之間漠不關心的眼神和言語。很多時候覺得自己沒有受到領導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無關重要的雜活,自己的提議或工作不能得到領導的肯定。做不出成績時,會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領導的眼色同事的嘲諷。而在學校,有同學老師的關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課,很輕松。
實習過程中有兩件事對我觸動挺大的。
一件是當我滿懷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剛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一個同事就問我:“你學什么專業(yè)的?”答曰公共事業(yè)管理。“后這個專業(yè)啊,你會寫稿子嗎?”看著他那一臉茫然與不屑,任何解釋都是多余的,我決定用實際行動證明給他看看。
另一件事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我總是不失時機地展現(xiàn)自己,工作中領導安排給我的寫稿和改稿的任務,我都認認真真的完成,從來不敢馬虎,當我將自己辛辛苦苦寫的稿子一下,必恭必敬地遞到領導桌前時。領導接過說了一句:“好,有時間我會看的。”便隨手丟在了桌子的一角,繼續(xù)他的工作了,而且事后他竟然把這事給忘了。
常言道:工作一兩年勝過十多年的讀。三個月的實習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關于做人,做事,做學問。
宣傳部新聞科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
200*年3月至5月底三個月時間,我在招遠市委宣傳部新聞科實習。雖然領導沒有給我安排很具體的工作,但這是第一次正式與社會接軌踏上工作崗位,開始與以往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每天在規(guī)定的時間上下班,上班期間要認真準時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不能草率敷衍了事,凡事得謹慎小心。
“天下英雄皆我輩,一入江湖立馬催。”從學校到社會的大環(huán)境的轉變,身邊接觸的人也完全換了角色,老師變成領導,同學變成同事,相處之道完全不同。在這巨大的轉變中,我們可能彷徨,迷茫,無法馬上適應新的環(huán)境。我們也許看不慣同行之間殘酷的競爭,無法忍受同事之間漠不關心的眼神和言語。很多時候覺得自己沒有受到領導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無關重要的雜活,自己的提議或工作不能得到領導的肯定。做不出成績時,會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領導的眼色同事的嘲諷。而在學校,有同學老師的關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課,很輕松。
實習過程中有兩件事對我觸動挺大的。
一件是當我滿懷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剛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一個同事就問我:“你學什么專業(yè)的?”答曰公共事業(yè)管理。“后這個專業(yè)啊,你會寫稿子嗎?”看著他那一臉茫然與不屑,任何解釋都是多余的,我決定用實際行動證明給他看看。
另一件事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我總是不失時機地展現(xiàn)自己,工作中領導安排給我的寫稿和改稿的任務,我都認認真真的完成,從來不敢馬虎,當我將自己辛辛苦苦寫的稿子一下,必恭必敬地遞到領導桌前時。領導接過說了一句:“好,有時間我會看的。”便隨手丟在了桌子的一角,繼續(xù)他的工作了,而且事后他竟然把這事給忘了。
新聞與傳播學科新體系構建
摘要:目前我國新聞學與傳播學的學科門類和一級學科、二級學科設置,已大大落后于數(shù)字化傳播和信息化社會的發(fā)展。可將其提升為學科門類,下設三個一級學科,包含理論新聞與傳播學、應用新聞與傳播學,以及現(xiàn)在被歸為管理學,但屬于大傳播范疇的信息與情報、圖書館與文獻檔案。二級學科中,新聞與傳播也不宜完全分離,在數(shù)字化、移動傳播時代更要進一步交叉融合,還當增加傳播的比重,將傳播倫理與法規(guī)、數(shù)字化新媒介傳播等納入二級學科。傳播學與新聞學的研究范圍、內容、方法都有差異,然而兩者又有很大程度的交叉與互動。關于新聞媒介、公共關系、新聞傳播的受眾和效果,關于新聞事業(yè)、傳媒產業(yè)的經營管理和社會控制等等,都需要新聞學與傳播學的綜合研究。北美的學科群名稱中傳播在前,新聞在后,但在學科群、學科和專業(yè)名稱中都有新聞學。在中國,新聞傳播特別重要,但其他傳播的理論、實踐和社會影響已大大擴展,在學科設置中也需有所體現(xiàn)。日本學界把研究范圍和重心發(fā)展到社會信息,也值得我們借鑒。
關鍵詞:新聞;傳播;信息;學科;馬克思主義
傳播數(shù)字化、社會信息化的迅速發(fā)展,已使新聞與傳播學科體系明顯落伍,學科設置中存在的不合理設置也給教學和研究帶來了迷茫。需重新設置新聞與傳播學的學科門類、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形成新體系,適應理論與實踐、教學與研究的新需要。
一、問題的提出
現(xiàn)已進入信息時代,新媒體時代,媒介社會化、社會媒介化時代,新聞學在中國又有特殊的重要性,近年來數(shù)字化傳播又繼續(xù)突飛猛進、影響大增,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聞與傳播學科。現(xiàn)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是2009年6月的,同年8月,新浪網推出微博服務,標志著社交媒介在我國也開始規(guī)模化興起,新聞與傳播業(yè)界和學界的格局由此大大改變,許多大學的有關院系把教學和研究重心也轉向了數(shù)字化新媒介。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傳播的發(fā)展,已把新聞傳播與其它傳播,大眾媒介與人際傳播、群體傳播媒介都融合在了一起。圖書館、情報與文獻領域也屬于大傳播范疇,現(xiàn)在也廣泛采用數(shù)字化、新媒體傳播。而我們現(xiàn)在的學科分類中,新聞學、傳播學與信息情報、圖書文獻學等在一級學科就完全分開了,新聞學和傳播學在二級學科也是完全分開的。且傳播學只是二級學科,傳播理論、傳播倫理與法規(guī)、傳媒經濟與管理、數(shù)字化新媒介傳播等只能歸為三級學科,公共關系學還被擠到社會學去作為二級學科了[1]。此外,我們是按學科門類授予學位的,在我國現(xiàn)行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yǎng)學科目錄中,新聞與傳播學沒有獨立的門類,只能被歸在文學類,被授予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然而新聞的最基本特質和要求是真實,文學則基本是虛構的,要求富于聯(lián)想和想象;新聞作品要淺顯樸實,文學則要妙筆生花;新聞學本質上屬于社會科學,文學則屬于人文學科。人文學科是研究人的文化生命(研究人的自然生命和自然環(huán)境屬于自然科學),探討人的文化生命存在和活動,如語言、詩歌、藝術等,形成語言學、文學、藝術學等學科。社會科學是研究人的社會環(huán)境和人與社會的關系,如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教育學、民族學、宗教學等學科。前者總結和指導的實踐較多地采用形象思維,也較多地受感性的影響,而后者總結和指導的實踐則較多地采用抽象思維,較多地受理性的控制。新聞傳播(包括接收)是人的生命存在和活動的一部分,新聞學應富有人文情懷,因而新聞學當有很強的人文科學色彩,然而新聞傳播不是主觀思維的表達,而是客觀信息的流通,雖然也要通過人,但要盡可能避免人為地偏離客觀性。新聞學重點探索新聞傳播的要求和方法、新聞活動與社會環(huán)境的互動、新聞傳播事業(yè)和傳媒產業(yè)的發(fā)展,這些都關乎人的社會環(huán)境和人與社會的聯(lián)系,并較多地依賴于抽象思維。總之,需提升新聞與傳播學科在教學和科研中的學科級別,充實和調整學科內容與結構,同時解決其學科門類歸屬問題。2017年8月,筆者在同仁微信群中發(fā)起討論本學科體系建設的問題,引起眾多反響,本文加上新的研究與思考,再次拋磚引玉。
二、基本構架
新聞學學科體系分析
為什么要做如上建構呢?它的道理在哪里?下面擬從四個方面逐一論述。
一、概念體系
一門成熟的學科,一定要先有一組概念,這一點非常重要。概念是什么?如前所述,概念是定義,概念是設定,概念是一種約定,概念是共同討論問題的前提和依據(jù)。
我一直認為,數(shù)學與哲學是同宗同源。新聞學學科的概念和理念,完全可以從數(shù)學與哲學中借鑒一些東西。類比我們的新聞學學科,新聞學的諸多定義是什么?它有沒有“公設”,有沒有“公理”,如果有,它們又是什么呢?
每個學科的概念,都有其不同的形態(tài)和范疇。我認為,新聞學的概念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元”概念和“衍生”概念。
(一)關于“元”概念
新聞學學科體系研究論文
長期以來,業(yè)界、學界和一些其他學科的專家學者,大都認為“新聞無學”。以至于近年來,新聞教育在全國似乎出現(xiàn)從未有過的繁榮,新聞類的教學點已達到661個(據(jù)2005年底數(shù)字統(tǒng)計),似乎什么人都可以辦新聞教育,什么人都可以教新聞,什么人都可以學新聞,什么人都可以做新聞。那么,新聞到底有沒有“學”,“學”在哪里?
那么,如何建構當下我國新聞學的學科體系呢?我以為,必須建立一個比較科學的學科體系模型,特別要在理論新聞學方面做好基礎性的工作,因為理論體系是一個學科體系里面最重要的支撐內容。作為一個完整的學科,我以為至少應具備以下幾個主要內容:其一是概念體系,其二是方法體系,其三是價值體系,其四是效果評價體系。如果用一個表格來表示新聞學科的理論新聞學學體系,擬作出如下圖形:
為什么要做如上建構呢?它的道理在哪里?下面擬從四個方面逐一論述。
一、概念體系
一門成熟的學科,一定要先有一組概念,這一點非常重要。概念是什么?如前所述,概念是定義,概念是設定,概念是一種約定,概念是共同討論問題的前提和依據(jù)。
我一直認為,數(shù)學與哲學是同宗同源。新聞學學科的概念和理念,完全可以從數(shù)學與哲學中借鑒一些東西。類比我們的新聞學學科,新聞學的諸多定義是什么?它有沒有“公設”,有沒有“公理”,如果有,它們又是什么呢?
大學生在市委新聞科見習參考
但也要摩拳擦掌,千淘萬漉雖辛苦。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爐的準備。常言道:工作一兩年勝過十多年的讀。
三個月的實習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從中學到很多知識,關于做人,做事,做學問。
但這是第一次正式與社會接軌踏上工作崗位,年月三個月我市委宣傳部新聞科為期三個月的實習。雖然領導沒有給我安排很具體的工作。開始與以往完全不一樣的生活。自己要求自己每天在規(guī)定的時間上下班,上班期間要認真準時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不能草率敷衍了事,凡事得謹慎小心。
而是一種叫做自學的能力”參加工作后才能深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課本上學的理論知識用到很少很少。平時我工作只是打打電話幫忙寫寫稿子,大學里學的不是知識。
幾乎沒用上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修改稿件時,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礎上努力自學盡快掌握有關新聞學的知識。平日里勤動腦、動手、好學多問。
時間久了容易厭倦。像我就是每天就是打掃打掃衛(wèi)生,每日重復單調繁瑣的工作。
新聞傳播學科雙語教改實踐綜述
自教育部2001年始要求高等學校開展雙語教學以來,據(jù)資料顯示[1],我國高校已經在各學科門類中普遍實施了雙語教學實踐。筆者所在的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新聞系從2005年開始,相繼開設了《英美報刊選讀》、《外國媒介集團研究》這兩門雙語課程,進行了較為靈活的新聞傳播學科雙語教學改革探究。迄今為止,這些課程的教學,筆者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因此,本文希望結合一線教學實踐,通過調查與訪談,對新聞傳播學科的雙語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提出幾點淺見。首先,筆者以座談會的形式多次召集小規(guī)模的學生訪談,以了解目前雙語教學實施的大致情況。同時,筆者在訪談基礎上,設計了問卷調查表,向筆者所在學院新聞系07、08、09屆共208名本科生發(fā)放調查問卷,收回問卷198份,其中有效問卷192份。調查內容涵蓋兩方面內容:一是雙語教學的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二是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意見和建議。本文即是調查與訪談結果及其思考。
一、雙語教學現(xiàn)狀及問題調查
1.現(xiàn)狀調查
雙語教學,學生普遍比較感興趣,對學習效果比較滿意,認為對自己有一定幫助。不少學生認為,雙語教學可以幫助他們建立國際視野,了解西方主流媒體最新的發(fā)展動態(tài),掌握本專業(yè)的前沿理論和專業(yè)知識,還可以學習英文術語,培養(yǎng)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訪談和調查中,筆者發(fā)現(xiàn):
(1)雙語教學引起了超過六成的學生的學習興趣。表示“很感興趣”的58人占30.2%,“比較感興趣”的71人,占37.0%,表示“一般”的50人,占26.0%,表示“不感興趣”的10人,占5.2%,“很不感興趣”的3人,占1.5%。
(2)在回答“雙語教學對你的幫助”這一問題時,101人占52.6%的學生選擇了“提高英語水平”;38人占19.7%的學生選擇了“掌握學術前沿知識”,34人占17.7%的學生選擇了“建立國際視野”,19人占9.8%的學生選擇“激發(fā)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熱情”。
探究加強我國新聞學科的理論和體系建設的思考
一、新聞學在我國的傳播和新聞學學科的建立。
新聞學有著自己產生和發(fā)展的歷程,世界上最早研究新聞學的是德國,在19世紀中期,德國人普爾茲出版了首部新聞學專著《德國新聞事業(yè)史》,到了20世紀初期,美國人開始把新聞學作為一門獨立的新型的學科進行學術研究,初步建立了新聞學學科,此后,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開設了新聞學系,把傳統(tǒng)的新聞事業(yè)工作上升到科學的學科建制,并初步定義了新聞學學科的基礎知識。
隨著中西文化的交流,外國的傳教士把新聞學傳播到了中國。在19世紀中期,傳教士們開始向中國讀者介紹報紙的觀念和相關的知識。在維新運動時期,我國興起了辦報熱潮,梁啟超等改良家強調了報紙的重要意義,認為報紙可以決定國家盛衰。進入20世紀以后,新聞事業(y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這時新聞學被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來全面探討。在1903年,我國翻譯并出版了日本學者松本君平的《新聞學》。隨著西方新聞學思想的傳入,我國學者開始獨立編著自己的新聞學著作,其中,邵飄萍的《實際應用新聞學》和徐寶璜的《新聞學》最為著名。這些學者根據(jù)西方的新聞學理論,并結合我國的國情,初步闡述了他們對新聞學的見解。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新聞學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在這一時期,新聞學的中心問題是如何發(fā)揮新聞學的宣傳的作用,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建設,堅持新聞學與人民群眾密切的聯(lián)系。進入了1957年后,由于擴大化的反右派斗爭和連續(xù)10年的“”,中國的新聞學學科停滯不前。
1978年,我國實行了改革開放的政策,這一時期新聞事業(yè)進入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新聞學也到了發(fā)展,并與世界各國展開新聞學術交流,促進了我國新聞學的進一步發(fā)展。
二、我國新聞學學科的初步建立和體系的完善。
新聞傳播學科雙語教學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雙語教學是使用原版專業(yè)學科教材,運用外語授課的一個過渡性的階段,即采用外、漢兩種語言來講授原版教材。本文分析了在新聞傳播學科開展雙語教學的必要性、課程選擇、時間安排及教師要求,討論了雙語教學如何有效地進行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新聞傳播學科;雙語教學;方法
近年來信息產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對參與全球化運作的人才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加入WTO以后,我國更加快了邁向市場和教育全球化運作的腳步。伴隨著高教體系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教育部頒發(fā)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意見”。其中規(guī)定,在部屬的高校實行雙語教學,并強調率先在金融、法律、生物工程、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以及其他國家發(fā)展急需的專業(yè)使用英語教學。目前,在我國的一些高等院校的某些專業(yè),已經開始陸續(xù)試用國外教材進行雙語教學,以培養(yǎng)與國際接軌的人才,為中國經濟騰飛做人才儲備。本文擬就新聞傳播學科進行雙語教學的必要性、課程選擇、時間安排、教師要求及其相關教學方法做一粗淺探討,以期拋磚引玉,推動新聞傳播學科雙語教學的發(fā)展。
一、新聞傳播學科開展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所謂“雙語教學”(bilingualeducation),是指在專業(yè)學科課程的教學中,采用國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教材),而授課中采用中(漢語)、外(英語)兩種語言交叉進行,作業(yè)、實驗、考試均采用外文(英語)的一種教學方法。目前,在我國,雙語教學只是在試行階段,各院校對雙語教學都處于起步探索階段,雙語教學科目的選擇還比較盲目,專業(yè)主要集中在理、工、農、醫(yī)及經濟等學科,文科涉及較少。其實,在社會學科的部分學科,如新聞傳播學科推行雙語教學也是非常必要的。
傳播學自80年代初傳入我國,20多年來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總體來看,還是處于引進、吸收、消化階段,而且引進的速度是有限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激勵機制的問題。目前我國大陸各高校中,翻譯作品在職稱評定和考核獎勵制度中都不做計算,這種機制打擊了相當一部分有翻譯能力的高校專業(yè)教師的翻譯熱情。這種背景下,傳播學的譯著很少。反映在教材中,則無論從數(shù)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無法與國外同類教材相提并論。國外許多有關傳播學發(fā)展的新觀點、新方法、新研究成果都無法在我們的教材中得以體現(xiàn),因此,在新聞傳播學科選用原版英文教材,對促進學科的發(fā)展,培養(yǎng)與國際接軌的傳播學人才都是大有好處的。
新時代新聞學論文
摘要:百年新聞學,從弱小學科發(fā)展到具有支撐性作用的重點學科,雖然學科地位不斷提高,但發(fā)展過程并非一帆風順,經歷了不少波折與困難。新時代新征程,新聞學肩負著新的時代使命。本文從分析新聞學的基本內涵及新聞學的發(fā)展趨勢入手,剖析當前我國新聞學發(fā)展過程中的三大困境,探索我國新聞學在新時代進一步發(fā)展的路徑。
關鍵詞:新聞學;新時代;發(fā)展;困境;路徑
新聞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在我國已有百年歷史,其發(fā)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走過了坎坷曲折的道路,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教訓,逐步形成了鮮明的中國特色。在“5•17講話”中,將新聞學列入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11個學科,意味著新聞學的學科地位得到了更進一步的認可。隨著黨的的召開,黨和國家開啟了新時代,踏上了新征程,對各條戰(zhàn)線和領域開創(chuàng)新局面、筑就新輝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寄予了更多的希望。新聞學作為指導新聞輿論工作的學科,肩負著新時代的新使命。本文從分析新聞學的基本內涵及新聞學的發(fā)展趨勢入手,剖析當前我國新聞學發(fā)展過程中的三大困境,探索我國新聞學在新時代進一步發(fā)展的路徑。
一、新聞學的基本內涵及發(fā)展趨勢
(一)新聞學的基本內涵。要了解新聞學的基本內涵,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新聞和新聞活動。有學者指出,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而新聞活動不僅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還是人類求生存圖發(fā)展的需要。而百度百科的定義,新聞學即“以人類社會客觀存在的新聞現(xiàn)象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研究的重點是新聞事業(yè)和人類社會的關系,探索新聞事業(yè)的產生、發(fā)展的特殊規(guī)律和新聞工作的基本要求的一門科學”。①概言之,新聞學是一門研究新聞和新聞活動的學科,或研究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及基本規(guī)律的學科。其研究內容包括新聞事業(yè)的產生、發(fā)展及基本規(guī)律、功能效果和新聞媒介等等。(二)新聞學的發(fā)展呈螺旋式上升趨勢。新聞學是一門指導新聞輿論工作的學科,目前已經成為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性作用的11個學科之一,可見其學科地位發(fā)展到了新的歷史高度。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鄭保衛(wèi)教授在2010年出版的《論新聞學學科地位及發(fā)展》一書中指出:“新聞學的學科地位已經得到了國家權威的確立和鞏固,在1997年被提升為一級學科,在2004年更是被確定為國家重點發(fā)展的九大哲學社科之一。”可見,歷經百年發(fā)展,新聞學雖歷經了“新聞無學論”“無用論”“非科學論”等曲折的發(fā)展道路,但從縱向來看,其發(fā)展一直呈螺旋式上升趨勢,其學科地位在一步步提高。2016年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更進一步突顯了新聞學的支撐性學科地位。
二、當前我國新聞學發(fā)展面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