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3 18:43:4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心臟病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超聲診斷高血壓性心臟病探討
【摘要】目的分析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98例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均行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和心電圖診斷。對比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和心電圖診斷高血壓性心臟病的陽性檢出率、心臟異常情況檢查結果和心臟指標檢查結果。結果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高血壓性心臟病陽性檢出率為93.88%,高于心電圖診斷的77.5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主動脈擴張、主動脈彈性減退檢出率分別為51.02%、90.82%、60.20%、13.27%,均較心電圖診斷的21.43%、69.39%、30.61%、0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左房內徑/主動脈內徑、左房內徑均長于心電圖診斷,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心電圖診斷相比,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陽性檢出率高,能提高心臟異常情況檢出率,并能有效觀察心臟結構,為臨床診斷提供科學信息支持,利于指導臨床及時實施干預措施,以抑制疾病進展,改善患者預后。
【關鍵詞】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心電圖;陽性檢出率
高血壓性心臟病屬臨床常見高血壓并發癥,發病率逐年上升,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危及健康和生命安全[1,2]。故有效診斷為臨床提供信息支持,是確保臨床早期有效治療的關鍵。心電圖診斷為常規檢查方法,可診斷左室肥厚等癥狀,明確心臟心肌電活動情況,但無法直接明確心肌解剖結構,整體檢查結果欠佳。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能通過超聲掃描清晰顯示血液流動、心臟形態等情況,可通過多方面進行評估,以提高診斷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對本院98例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的診斷價值。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7月本院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98例的臨床資料,男57例,女41例;年齡45~73歲,平均年齡(57.89±5.05)歲;高血壓病程4~13年,平均高血壓病程(8.71±1.58)年;體質量指數17~25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2.06±1.69)kg/m2。1.2納入及排除標準1.2.1納入標準①均為高血壓性心臟病確診患者;②存在高血壓、胸悶、氣短等癥狀;③無其他臟器疾病;④無認知障礙可正常溝通;⑤一般資料無缺失。1.2.2排除標準①其他原因所致心臟病者;②合并心肌病、冠心病等其他心臟疾病者;③既往存在冠脈搭橋手術史者;④既往存在心肌梗死史者。1.3方法均行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和心電圖診斷,患者在接受檢查前必須確保機體處于靜息狀態,若檢查前有劇烈活動史,則休息30min再進行檢查,并囑患者檢查前和檢查過程中均需保持呼吸平穩。1.3.1心電圖診斷取平臥位,使用百慧GS-281心電圖機,采用12導聯心電圖行常規掃描,常規描記心電圖變化,觀察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主動脈擴張、主動脈彈性減退等情況。1.3.2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檢查過程中以左側位、仰臥位為主,使用GEViVidE9-XDdeor超聲診斷儀,設置超聲探頭頻率3MHz,采用二維心尖四腔心切面、長軸切面和心底短軸切面進行掃查,測量四心腔和大動脈切面情況,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頻譜多普勒對左右心舒張功能進行測量,同時觀察患者左心腔大小、左心收縮功能、室壁運動等情況,記錄檢查結果。1.3.3評估方法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和心電圖診斷均由三位心內科醫師對檢查數據進行閱片和討論,得出一致結果。1.4觀察指標①對比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和心電圖診斷高血壓性心臟病的陽性檢出率。②對比兩種診斷方法心臟異常情況檢查結果,統計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和心電圖診斷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主動脈擴張、主動脈彈性減退的檢出率。③對比兩種診斷方法心臟指標檢查結果,對比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和心電圖診斷左房內徑/主動脈內徑、左房內徑情況。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妊娠合并心臟病護理論文
妊娠合并心臟病可危及母嬰安全,并且流產、早產、胎兒窘迫、小于胎齡兒和圍產兒死亡率均可增高[1]。為了降低孕產婦和圍產兒的死亡率,必須加強護理和監測,以使患者安全渡過妊娠期、分娩期和產褥期。1993年3月至1998年6月我們治療護理了妊娠合并心臟病301例,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301例均在孕前或孕期明確診斷為心臟病,20~43歲,分娩孕周為孕266/7~415/7周,剖宮產251例,剖宮產率為83.4%,陰道分娩50例,孕產婦死亡2例,死亡率為0.66%,圍產期死亡率為0.33%,圍產兒死亡率為1.63%。
1.2心臟病分類30例心臟病的類型與發生心衰的關系心衰19例中,從外院轉入18例,本院發生1例,其初診孕周為孕336/7周。
1.3心功能各級對分娩孕周、分娩方式、產時出血量、新生兒出生體重和住院日數影響分析可見,心功能越差,剖宮產率越高,分娩孕周越小,新生兒出生體重也越低,出血量相對增多,住院天數延長。
2.護理
妊娠合并心臟病研究論文
妊娠合并心臟病可危及母嬰安全,并且流產、早產、胎兒窘迫、小于胎齡兒和圍產兒死亡率均可增高[1]。為了降低孕產婦和圍產兒的死亡率,必須加強護理和監測,以使患者安全渡過妊娠期、分娩期和產褥期。1993年3月至1998年6月我們治療護理了妊娠合并心臟病301例,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301例均在孕前或孕期明確診斷為心臟病,20~43歲,分娩孕周為孕266/7~415/7周,剖宮產251例,剖宮產率為83.4%,陰道分娩50例,孕產婦死亡2例,死亡率為0.66%,圍產期死亡率為0.33%,圍產兒死亡率為1.63%。
1.2心臟病分類30例心臟病的類型與發生心衰的關系心衰19例中,從外院轉入18例,本院發生1例,其初診孕周為孕336/7周。
1.3心功能各級對分娩孕周、分娩方式、產時出血量、新生兒出生體重和住院日數影響分析可見論文,心功能越差,剖宮產率越高,分娩孕周越小,新生兒出生體重也越低,出血量相對增多,住院天數延長。
2.護理
妊娠合并心臟病研究論文
妊娠合并心臟病可危及母嬰安全,并且流產、早產、胎兒窘迫、小于胎齡兒和圍產兒死亡率均可增高。為了降低孕產婦和圍產兒的死亡率,必須加強護理和監測,以使患者安全渡過妊娠期、分娩期和產褥期。2001年3月~2006年6月我們治療護理了妊娠合并心臟病301例,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301例均在孕前或孕期明確診斷為心臟病,20~43歲,分娩孕周為孕26+6~41+5周,剖宮產251例,剖宮產率為83.4%,陰道分娩50例,孕產婦死亡2例,死亡率為0.7%,圍產期死亡率為0.3%,圍產兒死亡率為1.6%。
1.230例心臟病的類型與發生心衰的關系
心衰19例中,從外院轉入18例,本院發生1例,其初診孕周為孕33+6周。
妊娠合并心臟病護理探討論文
妊娠合并心臟病可危及母嬰安全,并且流產、早產、胎兒窘迫、小于胎齡兒和圍產兒死亡率均可增高[1]。為了降低孕產婦和圍產兒的死亡率,必須加強護理和監測,以使患者安全渡過妊娠期、分娩期和產褥期。1993年3月至1998年6月我們治療護理了妊娠合并心臟病301例,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301例均在孕前或孕期明確診斷為心臟病,20~43歲,分娩孕周為孕266/7~415/7周,剖宮產251例,剖宮產率為83.4%,陰道分娩50例,孕產婦死亡2例,死亡率為0.66%,圍產期死亡率為0.33%,圍產兒死亡率為1.63%。1.2心臟病分類30例心臟病的類型與發生心衰的關系心衰19例中,從外院轉入18例,本院發生1例,其初診孕周為孕336/7周。1.3心功能各級對分娩孕周、分娩方式、產時出血量、新生兒出生體重和住院日數影響分析可見,心功能越差,剖宮產率越高,分娩孕周越小,新生兒出生體重也越低,出血量相對增多,住院天數延長。2.護理2.1一般護理2.1.1心理安慰合并心臟病孕婦的心理問題,主要時緊張、擔憂和焦慮,其中心功能3、4級的患者多從外院轉入,因此,出現的心理問題既有因環境改變、語言不通所致的情緒不安和躁動,也有本身疾病在醫療過程中未能治愈所致的憂慮。護士要運用溝通技巧,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的病例等給予精神安慰,并向孕婦說明用藥的目的,教會她們配合方法,同時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屬的各種疑問,以消除不良心理因素,減輕心理負擔,主動配合治療護理。2.1.2飲食指導向孕婦及家屬解釋飲食對疾病的影響,指導正確進高蛋白、低脂肪(尤其限制動物脂肪過量攝入)、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飲食,限制食鹽的攝入量,以減少水鈉潴留,防止妊娠期體重增加[2],并囑孕婦進食不宜過飽,少量多餐,多吃蔬菜及水果以防便秘和增加心臟負擔護理論文。2.1.3體位及活動度保證患者的休息和睡眠,日間餐后有0.5~1h的休息,夜間要有10h的睡眠,休息時保持左側臥位和頭肩高位,防止子宮右旋,減輕對心臟的負擔;限制體力勞動,適當減少活動量。心功能3級以上者要以臥床為主,盡可能采用半臥位或半坐位,以患者舒適為標準。2.1.4加強母胎監測指導孕婦自我監測,正確數胎動,每天3次,每次1h并記錄,發現異常及時匯報醫生,同時進行胎心監護并給予氧氣吸入等。每日3~4次測聽胎心率,加強電子胎心率監護,隔天1次,必要時每天1次,同時配合B超,作生物物理象監測、臍動脈血流圖測試、24h尿雌三醇、血雌三醇的測定等,及時了解胎兒及胎盤功能。2.1.5及時了解心功能情況每日或隔日測尿蛋白和稱體重。心功能3級以上者根據體重增加情況,及時予以利尿,以減輕心臟負荷,加強觀察有無水腫加重或范圍擴大、氣急和心跳加快等異常情況的出現,加強心電監護并記錄,配合醫生及時復查心電圖、24h動態心電圖、心功能以及實驗室檢查。2.2對各種心臟病的心衰給予不同的護理2.2.1圍產期心肌病孕婦在孕前可無心臟病史,多在妊娠后期2個月出現,往往是突發心悸、胸悶、呼吸急促,應加強心電監護,嚴密監測心率,觀察有無心律不規則現象,配合醫生及時給予營養心肌的藥物、利尿劑和抗心律失常藥物。2.2.2風心病所致的心衰協助經常改變臥位,移動雙下肢,防血栓形成。加強藥物的控制,及時處理可能發生的先兆狀態,本組風心病伴二尖瓣狹窄發生心衰3例,經過精心護理和治療在心衰好轉情況下,做二尖瓣狹窄分離術,心功能得到改善,于妊娠晚期作剖宮產術,母嬰均存活。2.2.3心衰伴腎功能衰竭除護理心衰外,腎功能不全者,進行超濾,排除水鈉潴留,減輕心臟負擔,必要時進行血透。本組2例超濾最多5次,最少2次,其中1例血透7次,方轉危為安,至今5年余,健在。在護理上,不僅要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礙,做好各種準備和輔助工作,而且護士要具備嫻熟的操作技能,掌握嚴格的消毒無菌技術,并護理好手臂的動靜脈瘺吻合傷口。2.3各種常用藥的護理應用洋地黃時,避免各種誘發中毒因素,如各種感染、缺氧、低血鉀等的發生,同時觀察有無消化道或精神神經癥狀;靜脈注射時需稀釋、慢推;口服用藥前需測1min脈搏;24h用量不超過1.2mg,防止洋地黃中毒。應用擴血管藥物時,觀察心率與血壓,血壓不能低于12.0~13.3/8.00~9.33kPa,心率加速不得大于20次/min以上。應用利尿藥,特別是噻嗪類利尿劑不僅要及時補鉀,而且要加強母胎監測和護理,避免長期和大量應用。因此類藥可引起胎兒心律失常,延緩胎兒生長發育等不良反應。應用利多卡因時,滴速要保持在1~2mg/(kg.h),觀察心律是否規整和心率有無減慢,以防傳導受到阻滯而發生意外。2.4圍術期護理本組分娩方式以剖宮產術為主,剖宮產率達83.4%,做好圍術期的各種護理工作是預防心衰的關鍵。術前要及時按醫囑予以支持療法和預防性抗生素療法,以期改善營養和預防感染,進行必要的宣教和心理護理,同時做好各種物品的準備。術后根據麻醉和心功能情況置患者于舒適的體位,加強生命體征的觀察,并定時觀察切口、宮底、宮縮、惡露等產科情況,根據心功能予以心電監護,持續監測血氧飽和度、血壓等,用輸液泵控制輸液滴速和補液量(10~20ml/h,24h小于1000ml),尤其要加強第1個24h的觀察和護理,以防心衰發生。2.5哺乳問題心功能1、2級的產婦提倡母乳喂養。心功能3級或以上者均予以中藥麥芽和芒硝回奶,同時配合服用大劑量的維生素B6。由于我院注重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的早期監測、治療和護理,并根據各類心臟病特點和產科的特殊性,針對性地加強了心理護理、觀察護理和操作護理,為醫生提供了有效及時的診斷和治療依據,積極配合治療,運用護理手段,采取有效措施減輕心臟負擔,防止母體和胎兒的缺氧,明顯降低了孕產婦和圍產兒的死亡率,并使心臟病孕婦順利渡過了孕產期。
妊娠心臟病臨床護理論文
妊娠合并心臟病可危及母嬰安全,并且流產、早產、胎兒窘迫、小于胎齡兒和圍產兒死亡率均可增高[1]。為了降低孕產婦和圍產兒的死亡率,必須加強護理和監測,以使患者安全渡過妊娠期、分娩期和產褥期。1993年3月至1998年6月我們治療護理了妊娠合并心臟病301例,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301例均在孕前或孕期明確診斷為心臟病,20~43歲,分娩孕周為孕266/7~415/7周,剖宮產251例,剖宮產率為83.4%,陰道分娩50例,孕產婦死亡2例,死亡率為0.66%,圍產期死亡率為0.33%,圍產兒死亡率為1.63%。
1.2心臟病分類30例心臟病的類型與發生心衰的關系心衰19例中,從外院轉入18例,本院發生1例,其初診孕周為孕336/7周。
1.3心功能各級對分娩孕周、分娩方式、產時出血量、新生兒出生體重和住院日數影響分析可見,心功能越差,剖宮產率越高,分娩孕周越小,新生兒出生體重也越低,出血量相對增多,住院天數延長。
2.護理
先天性心臟病診治思索
部分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由于臨床癥狀出現較晚,往往在成年以后才得到確診。如果患者的年齡超過40歲,可能同時合并冠心病,2種心臟病變的同時存在,使這些患者在診斷、術式選擇和術后監護方面有其特殊性。本文對2002年2月~2009年5月26例40歲以上先天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接受先天性心臟病矯治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總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齡42~73歲,(57.1±7.7)歲,其中22例(84.6%)年齡>50歲。20例有活動后胸悶、心悸癥狀,3例有心絞痛癥狀,3例有活動后胸悶和心絞痛癥狀。15例有明確的冠心病易患因素:高血壓病2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癥7例,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3例。23例曾確診過先天性心臟病,但未進一步矯治心臟畸形。18例以“先天性心臟病”為主要診斷住院中,17例術前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首次發現冠心病;8例以“冠心病”為主要診斷住院中,3例超聲心動檢查首次發現先天性心臟畸形。先天性心臟病包括:房間隔缺損(atrialseptaldefect,ASD)18例,室間隔缺損4例(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房室管畸形3例,三心房1例。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單支病變10例,雙支病變9例,三支病變7例。術前心功能(NYHA分級):Ⅰ級2例,Ⅱ級11例,Ⅲ級11例,Ⅳ級2例。肺動脈高壓無5例,輕度6例,中度12例,重度3例。術前一般情況資料見表1。
1.2方法
全麻下經胸部正中切口手術。22例在體外循環輔助下完成心內畸形矯治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4例行房間隔缺損術中傘堵(intraoperativedeviceclosure,IODC)[1]聯合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OPCAB)[2]。采用左側乳內動脈、橈動脈和大隱靜脈作為旁路移植血管,共完成遠端吻合口46個。同期行二尖瓣人工機械瓣置換術2例,二尖瓣成形術3例,三尖瓣成形術8例,心房纖顫射頻消融術2例,手術情況見表2,3。18例ASD采用3種術式矯治:12例在體外循環心臟停跳下完成,心肌保護采用低溫冷血停跳液主動脈根部灌注方式;2例在體外循環輔助心臟不停跳下完成;4例中央型房間隔缺損行IODC聯合OPCAB術。IODC在食管超聲引導下進行,OPCAB借助穩定器固定靶血管完成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見表3。IODC聯合OPCABG是一種新型雜交手術方式[1]。4-0Prolene線在右心房預置雙層荷包線,穿刺置入釋放鞘管,食管超聲引導鞘管通過房間隔缺損進入左心房,首先釋放左房傘,再輕輕回撤鞘管,平行房間隔釋放右房傘,完成缺損封堵。封堵傘型號的選擇根據房間隔缺損的形態和大小選擇,如果缺損為圓形或類圓形,傘較缺損最大直徑增加4~6mm;如果缺損為橢圓形,傘與橢圓形長徑一致或增加4mm。房間隔缺損傘堵完成后行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見表4。術后強心治療采用靜脈泵入多巴酚丁胺和米力農。14例中、重度肺動脈高壓術后均靜脈泵入前列腺素E1控制肺動脈壓力。術后隨訪內容包括心電圖、經胸超聲心動及有關臨床癥狀和心功能的調查問卷。2例房顫射頻消融分別于術后47、49個月接受24hHolter檢查。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治療論文
摘要:目的:應用國產封堵器介入治療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并對其療效進行初步評估。方法:總結我院36例行導管介入治療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其中室間隔缺損(VSD)23例,房間隔缺損(ASD)8例,動脈導管未閉(PDA)5例。結果:成功率為100%,術后隨訪0.5~4年,無不良并發癥。結論:心導管介入治療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操作簡單、安全、有效,是一項有發展前途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國產封堵器;介入治療;小兒;先天性心臟病
非青紫型先心病分型中的主要類型動脈導管未閉(PDA)、室間隔缺損(VSD)、房間隔缺損(ASD)均是小兒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分別占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25%,21%和21%[1],該病嚴重威脅患兒的生長發育。隨著導管介入器材的不斷完善和治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在我國已廣泛開展,我院于近年開展此項治療,獲得較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從2003年3月至2007年6月進行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導管介入治療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齡3~14歲,平均年齡(6.6±2.3)歲。36例患兒術前均經臨床體格檢查、心電圖、心臟X線平片及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查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符合介入封堵術適應證[2]。其中室間隔缺損(VSD)23例,房間隔缺損(ASD)8例,動脈導管未閉(PDA)5例。
心臟病術后乳糜胸護理論文
【關鍵詞】乳糜胸
乳糜胸是胸內血管手術后一種少見又難處理的并發癥。乳糜胸可因大量乳糜液的丟失引起嚴重的營養不良、代謝和免疫功能紊亂。乳糜胸的發生率為0.25%~0.56%[1]。我科自2001年7月~2004年9月間收治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術后并發乳糜胸13例。13例均行保守治療痊愈出院。現將其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患兒13例,男9例,女4例,年齡2個月~13歲,平均4.1歲;其中法洛四聯癥6例,室間隔缺損合并肺動脈高壓2例,完全性大血管轉位伴單心室及房間隔缺損、完全性大血管轉位伴房間隔缺損及肺動脈瓣狹窄、法洛四聯癥合并動脈導管未閉、法洛三聯癥伴主動脈狹窄及三尖瓣返流、室間隔缺損伴動脈導管未閉及肺動脈瓣狹窄各1例。術后出現乳糜的時間不一,為0~40天,乳糜胸液引流量23~360ml/d。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急促、消瘦。乳糜試驗陽性。
1.2結果該組13例患者發現乳糜胸后均給予胸腔閉式引流、及時營養支持后治愈,其中10例患兒經患側胸腔內注射紅霉素后痊愈,未再次開胸手術。
2護理
成人先天性心臟病研究論文
【關鍵詞】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atralseptaldefect,ASD)一直是小兒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由于我國人口眾多,醫療技術在部分地區相對落后,大量的兒童期先心病患者未能得到及早的矯正而進入成年,因此成人先心病ASD在臨床上并不少見。本文通過對應用Amplatzer房間隔缺損閉合器介入封堵治療成人先天性心臟病繼發孔型ASD21例進行臨床分析,并對其近期療效與安全性進行評價。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06年1月至2006年5月,作者進修期間應用房間隔缺損閉合器介入封堵治療的成人先天性心臟病繼發孔型ASD21例,其中男5例,女16例,年齡18~57(平均28.5歲),所有患者術前均經胸超聲心動圖(TTE)確診為左向右分流繼發孔ASD,均為中央型單一缺損,且符合先心病導管介入封堵條件[1]。ASD直徑7~32mm,右房、右室內徑均有不同程度擴大。合并肺動脈高壓2例。11例X線胸片顯示不同程度肺野充血,心電圖正常8例,不完全右束支傳導阻滯13例。其中18例胸骨左緣2,3肋間隙可聞及2~3級收縮期雜音,3例雜音不明確。
1.2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