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態度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5 07:52: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學習態度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學習態度

端正學習態度調研范文

一調查目的

語文學習態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長期的語文學習體驗中,對于小學生來說。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和相互作用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一段時間里不被輕易改變。。因此,研究小學生語文的學習態度,對于語文教學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

態度對于一個人的一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態度是一種習得的內部狀態,常常說態度決定一切。影響著一個人對某事、某物或某人作出的選擇。

就是對學生持久穩定的內在心理傾向。學習態度既是總體的又是具體到學科的總體的學習態度反映了學生對學習或積極或消極的傾向,學習態度。容易觀察判斷的但對于具體學科的學習態度是復雜的小學生正處在打基礎的學習階段,每門課程都不能有所偏頗,而小學生往往是由自己的愛好來選擇是否學習某門課。可能對某門課很感興趣,花費大量時間學習,但對某一門課程可能索然無味,只是應付差事的學習。即使是具體的一個學科,比如語文,學生也可能喜歡閱讀而討厭寫作。所以說,具體到學課的學習態度是極其復雜的。

二調查方法及對象

根據本次課題的性質和研究目的,我采用的調查方法主要為問卷調查,個案收集。對象為本校三、四、五年級的全體學生。重點跟蹤四年級學生。

查看全文

深究培育幼師生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是指學生對學習及其學習情境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學習態度由認識、情感和行為意向三種心理成分構成,其中認識是學習態度的基礎;情感是伴隨認識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具有調節功能,對認識既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也可能會產生消極的阻礙作用,如對學習的喜歡或厭惡等,它是學習態度的核心;行為意向是指學生對學習的反應傾向,即準備對學習做出某種反應。三者是相互協調一致的,學習態度可以調節學生的學習行為,對學習活動有著巨大的作用。許多研究和實踐都證明,學生在學習中耐受挫折的能力,與學生的學習態度密切相關。一位對學習有正確態度的幼師生,就會認為學校的學習很有意義,就會逐漸喜愛幼專的學習,當他們在學習中遇到挫折時,就能表現出吃苦耐勞、百折不撓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相反,一個沒有正確學習態度的幼師生,就會認為學習沒用、就不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在學習中稍遇困難,就會灰心喪氣,一蹶不振。可見培養幼師生良好學習態度的重要性。學習態度的培養要從三方面入手:

一、要建立學習動機的激勵機制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是激勵、指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和學習活動的需要。如果學生有強烈的學習文化知識的需要,就會形成一種內在的推動其努力學習的動力;有了明確的學習需要和積極的學習動機,學生就會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使要求學生掌握各種知識和品德變成一種習慣化了的順其自然的事情。由于幼師生在中學的學習經歷帶給了他們許多失敗感,因而往往把失敗歸因為能力不足,導致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習得性無助,造成學習動機降低。所以在幼師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成功與失敗的歸因訓練,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成功或失敗進行正確歸因,使他們從無助感中解脫出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學得積極主動,并學有成效。同時,正確的評價也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對學習有促進作用;適當表揚的效果優于批評,所以在對幼師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有效地進行表揚和獎勵,如建立獎學金制度;三好學生評定制度;各種單項獎勵的評選制度;優秀畢業生的選拔制度;階段個人進步獎項制度,國家、省、市級助學金評選制度;專升本的選拔制度等都是幼兒師范院校行之有效的獎勵制度,如果把這些制度有的放矢地操作好,就可以有效激發幼師生的學習動機,促使其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二、要發揮學科教學的滲透作用

學科教學是幼師生學習態度教育的主陣地,是培養幼師生各科知識興趣的直接渠道,每一門學科都有進行思想品德訓練的內在因素,教師要進行深入挖掘,使思想品德教育體現在學校教學的每一個學科、每一節課堂上,從而達到全面育人的效果。另外,還要加強對各科任教師的管理,使他們與班級的學生掛鉤,也能像輔導員和班主任一樣深入學生中間,每個學期都要圈定幫助的具體對象,制定該科目學生幫扶的教育目標、教育對策,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課堂教學、課后交流、課下輔導等途徑形成與學生積極有效的互動;通過言傳身教,實現育人的目的。同時,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還要貫徹愉快教學的原則,精心準備教學內容,合理進行教學改革,恰當選擇教學方法,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要,激發學習興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幼師生成長,促進發展,引領每一位學生品嘗成功的感覺,使課堂成為學習快樂的源泉,師生共同擁有課堂、享受課堂,一起快樂,共同成長。

三、要加強教育見習、實習的針對性

查看全文

大學生自主學習態度與能力研究

【摘要】教育是興國之本,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人們對大學生的期望也日益增高。高等教育規模的逐年擴大,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大學生的學習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當前大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成為熱點話題。本文通過隨機抽樣方法對2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新時期大學生學習態度與能力的現狀進行調查,并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高校教育;大學生發展

1引言

教育應該成為滿足人才需求的根本力量。在我國高等教育階段,與增強學生素質密切相關的是大學生學習態度和能力培養這個議題。我國很早就意識到了大學生學習態度和能力培養的緊迫性,但是,我國高校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待加強,在學習能力培養和態度養成環節等存在很多待改善地方。面對我國高校當前建設“雙一流”的大背景以及教育上的發展新趨勢,推動新時期大學生學習態度和能力的提升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教育發展的急需考慮的問題。關于大學生學習態度和能力問題的研究引起了眾多學者的興趣,美國密歇根大學的Pintrich教授[1]提出:設立標桿,并自我監測、自我調試和自我支配,這些是大學生應該自主做到的,因為自主學習是一個積極的、建設性的過程。Kush[2]認為,學生的學習態度會隨著年齡的不斷提高,與成績的關系愈加明顯。魯娟[3]以1640位軍醫大學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研究表明學習態度與個體的專業興趣為明顯正向作用關系,對專業愈有興趣和鉆研愛好,相應的學習態度愈加認真。唐曦[4]通過量化結合質化的方式,發覺,同輩群體在小團體背景下,同輩的意見領袖對學習態度和氛圍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效果。劉惠娟[5]以302位在讀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發現學習態度與自我效能感為明顯正向作用關系,且學習態度能被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顯著預測。

2調查目的

(1)認知大學生的學習態度,有助于老師及時的發現和解決問題。(2)喚醒大學生的學習意識(尤其對于荒廢了學業的同學)。(3)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成績和效用受學生不同的態度和能力的直接作用,因而對今后學生在社會上的綜合發展和個人競爭力產生影響。通過本次不同學生的學習態度的對比,分析調研結果,使學校更加了解當代學生的學習方式、態度,并改進教學模式。

查看全文

大學生學習態度形勢政策論文

【摘要】本文基于實證調查所獲得的364個樣本數據,對校園基礎設施、校園文化、同輩群體、授課教師四個維度的因素與大學生的課堂學習態度間的關系進行了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四項因素均對大學生的課堂學習態度產生直接影響。進而提出了培養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良好課堂學習態度的四條路徑。本研究對提升“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效果具有直接價值。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課堂學習態度;校園因素

1研究背景與指標要素“形勢與政策”課

作為高等教育階段面向學生的實時動態的分析窗口、國家方針政策的解析平臺、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徑,對培養價值正確、思想積極的國家建設者而言具有重要意義。追求該門課程的良好學習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價值。而良好的學習效果,離不開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課堂學習狀況直接決定了學生接受知識的主動性、持續性、扎實性,進而影響了課程的最終效果[1]。因此,有必要重視培養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的正確學習態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相應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找到能夠培養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良好課堂表現與學習態度的有效路徑。誠然,影響大學生學習態度的要素諸多,包括了家庭教育、個人思想、學校教育、同輩影響等[2]。其中,就高校而言,能夠直接發揮作用的領域就是學校教育直接嵌入其中的校園因素。

2大學生學習態度影響因素的統計分析

基于已有關于大學生學習態度的相關研究成果[3-4],將課堂學習態度定位為大學生課堂聽課的認真程度。基于已有關于影響大學生學習態度的相關研究[5-8],將對大學生課堂上學習態度的校園因素操作化為:校園基礎設施、校園文化、同輩群體、授課教師四個維度。文章提出假設:校園基礎設施、校園文化、同輩群體、授課教師四個維度的因素均會對學生的課堂聽課認真程度產生影響。其中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礎設施的完善水平的判斷;校園文化主要是指學生對校園文化環境水平的感知;同輩群體是指周圍同學的學習態度;教師因素主要是請學生對教師哪方面的因素對其產生影響做出選擇。運用SPSS22.0,進行相關分析。數據來源于對蘇南地區高校大學生調查回收的364份有效問卷。結果見表1。根據表1結果,校園基礎設施對大學生課堂聽課的認真程度產生顯著影響;校園文化環境因素對大學生課堂聽課的認真程度產生顯著影響;同輩群體因素對大學生課堂聽課的認真程度產生顯著影響。調查中還詢問了關于老師對自身學習態度是否有影響,回答結果表明,206名(53.8%)同學表示老師對自身的學習態度有很大影響;125名(32.6)的同學表示老師對自身的學習態度有一點影響;52名(13.6%)的同學表示老師對自身學習態度沒有影響。文章的假設得到證實。

查看全文

數學學習態度檢測大綱實施情況論文

摘要:從學生的數學成績、數學認知水平、數學學習態度檢測數學教學大綱的貫徹情況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調查對象分布在我國10個城市,60所中小學,7777名四年級和九年級學生.我國小學和初中學生在數學成績、數學認知水平、數學學習態度方面與國外(地區)學生相比,其情況如下:在所測的學生中,學生的水平與期望的水平有差距,不同地區的學生在數學成績和學習態度上有較明顯差異,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隨年齡增長而降低.研究表明,增加一些數學與科學相結合的綜合課程對學生提高認識數學的社會價值和提升正面態度是有幫助的.建立有我國特色的國家數學教育的教、學、評價機制有助于貫徹新標準.

關鍵詞:數學大綱;數學課本評價;數學教與學:數學教育評價

1前言

世紀90年代,中國的數學教育改革已經經歷了15年.數學教育的改革為數學教材的繁榮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從2001年開始,經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有多種小學、初中、高中數學標準實驗教材向全國發行.但新教材的使用情況,尤其是使用新教材學生的數學成就如何尚沒有系統的測試和研究.為了總結教材的使用情況,鞏固其長處,改進不足之處,幫助廣大教師和教研員更好地貫徹和施行大綱所規定的數學教學內容,我們對使用不同教材的小學和初中學生的學習成就進行了測試和評價.小學部分,選擇了使用小學新教材(以下簡稱小學新教材)的學生與使用其它教材(以下簡稱小學其它教材)的學生以及部分可比性較強的國家(地區)的學生進行比較.初中部分,選擇了使用初中新教材(以下簡稱初中新教材)的學生與使用其它教材(以下簡稱初中其它教材)的學生以及部分可比性較強的國家(地區)的學生進行比較.其目的旨在回顧和了解學生使用不同教材的數學成就和教材的使用情況.在這個報告里,就小學新教材與小學其它教材,初中新教材與初中其它教材以及部分國外(地區)學生的學習成就和他們的學習態度以比較的形式對測試做一個總結,其目的是總結教材的使用情況,鞏固教材的長處,改進不足之處,幫助廣大使用北師大版教材的教師和教研員更好地貫徹和施行大綱所規定的數學教學內容.

2測試什么為了有利于比較使用新教材的學生的學習成就與其他國家相同年級學生的學習成就,本報告的數學題選擇使用(1)小學部分:學生試題采用‘國際數學和科學研究趨勢》

(IEA,2003a)所使用的數學題;學生調查問卷采用經過修改的‘國際數學和科學研究趨勢》的四年級學生問卷(1EA,2003b).(2)初中部分:學生試題采用‘國際數學和科學研究趨勢》(1EA,2003c),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ISA,2003),和自己設計的題目;學生調查問卷采用經過修改的《國際數學和科學研究趨勢》(ⅢA,2003)的八年級學生問卷.選擇《國際數學和科學研究趨勢》和《國際學生評價項目》,是因為他們是國際上公認的中小學生數學和科學的學習成就評價項目.《國際數學和科學研究趨勢》的目的是檢查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在教學大綱的范圍內會什么和能做什么(Mullis,Martin,Gonzalez,&Chrostowski,2003),它的題目比較接近中小學大綱的要求;而《國際學生評價項目》的目的是檢查學生在15歲時的數學應用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國際數學和科學研究趨勢》和《國際學生評價項目》的題目不是數學競賽題,因此其難度應該屬于大綱要求的應知應會的范疇,其測試的目的之一,是想要知道對一個國家整體而言,公共教育的水準究竟有多高,學生對數學和科學的學習態度如何,以及影響學生成就的因素.毫無疑問,這對一個國家的整體發展和未來的勞動力資源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找出影響學生成就的因素對發展大眾教育和改善國家整體教育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在這個報告里,我們的目的是測試使用新教材的學生與使用其它教材的學生和國外(地區)學生在數學知識,數學認知水平上的不同,以及相關的影響因素.我們選擇部分可比性較強的國家(地區)進行比較,他們是:(1)小學部分:香港、日本、俄羅斯、新加坡、美國;(2)初中部分:中國臺北,中國香港,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澳大利亞,芬蘭,法國.需要指出的是:(1)這些國家的數據代表的是整體國家水平或接近國家水平CR范圍隨機抽樣),而數據只代表抽樣的范圍;(2)在初中部分,‘國際數學和科學研究趨勢》和‘國際學生評價項目》測試的是八年級和15歲的年齡段,而我們選擇的是九年級的學生,原因是八年級的教學大綱有部分內容未涵蓋測試內容;(3)自己設計的題目主要涵蓋初中概率和幾何的內容.在這個測試里,我們想要回答的問題是:

查看全文

高中美術教育中學生主動性學習態度培養策略

摘要: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有極大的幫助,分析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缺乏學習主動性的原因,并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找到相應的解決問題策略。

關鍵詞:美術教育;主動性;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是指學習者對學習較為持久的肯定及否定行為傾向或內部反應的準備狀態,學生的學習態度直接影響學習行為。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探索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的課程改革具體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主動”的詞典解釋是:“不待外力推動而行動,跟被動相對。”“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指學生在主體意識的支配下,有目的自覺自愿地學習。學習態度不是生來就有的,可以后天通過家庭、通過學校的培養而獲得。

一、學生學習不主動的原因

1.傳統態度的影響傳統上,大家都認為美術課是副科,美術課是非高考科目,美術課是可有可無的一種課。甚至,很多家長認為,高中上美術課是浪費時間的行為。自己的孩子進重點中學就是為了拼命讀書考上好的大學。家長、社會上的這些思想已經深深地影響了學生,導致開學第一堂美術課,就有學生做其他課程的作業。在期中、期末考試前這些復習緊張的時段,會有學生曠課,不到美術教室上課。

2.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很多學生不知道為什么要上美術課。問卷調查中,學生對這個問題雖然會回答得很精彩,因為多年的培養,讓他們早已訓練出了完美的答題技巧。事實上,他們對上美術課這件事,覺得沒用,或者純粹是覺得好玩,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

查看全文

小學數學教學激發學生積極學習態度分析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提高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興趣;仔細研究教材;聯系生活實際;加強實際操作;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五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誘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班級范圍太大,學生個體往往被淹沒、學生間互補優勢,各盡所能、激發思維興趣,逐步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小學生愛新奇、好勝、教學“歸一應用題”、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鞏固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利用多種形式的比賽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步入21世紀,全球化的侵襲,信息化的逼近,社會特征的知識轉型,以及學習化社會的逐步生成,這些無一不要求我們教學要轉變原有形態,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具備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認識,才能跟上時代,應對當今社會的挑戰。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幫助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就必須要利用數學知識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學習態度;激發興趣

下面,結合本人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1.,提高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興趣,誘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

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課堂上有三種學習情境,即合作性學習、競爭性學習和個人學習,其中最佳學習情境就是合作性學習,因為這種情境非常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班級范圍太大,學生個體往往被淹沒,因此就學習交往而言,小組合作比較適合,這里既有集體中的合作性,又有個體的主動參與,既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有可以滿足他們表現的需要,許多學生在小組中發表見解比全班范圍內要積極的多,因為相對穩定的組間成員關系比較友好,合作的氣氛更讓他們喜歡。在這種教學情境中,學生間互補優勢,各盡所能,從而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被這種學習情境誘發出來。

查看全文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師者解惑

[摘要]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課程和主要渠道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思修”)課,引導大學生樂學肯學、曉事明理、知行合一是衡量這門課程效果的標準。但從目前大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學情和學風來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問題的關鍵是知與行聯系不足。扭轉這種學情和學風的關鍵因素在于任課教師,著力點在于教學過程中既要“傳道”,更要“解惑”。教師思修課的解惑,是體現于導學和促進大學生對于這門課程樂學肯學、曉事明理、知行合一教學效果的解惑,也即需要給予大學生學習態度解惑、學習內容解惑、學習方法解惑、學以致用解惑。

[關鍵詞]師者解惑論;學習態度解惑;學習內容解惑;學以致用解惑

思修課對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素質培育發揮著主渠道作用。從目前大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學情和學風看,知與行脫節問題的存在,其原因與不同方面的學習疑惑直接關聯。因此,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傳道”,更要“解惑”,不忽視、不放過,如學習態度解惑、學習內容解惑、學習方法解惑、學以致用解惑。將大學生學習所存在的疑惑和教師的解惑過程作為焦點予以分析,既觀照大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學情和學風問題,亦注重高校任課教師提高職業素養。

一、以學習態度的解惑,形成大學生對思修課的樂學肯學

對待任何事情,人的主觀態度都是興趣、投入、收效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大學生對思修課程的學習態度決定了樂學肯學的程度和結果。

(一)大學生學習態度方面存在疑惑

查看全文

游戲融合體育教學論文2篇

第一篇

1.在體育教學中進行一定的游戲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游戲教學,實現體育和游戲的結合。教師要增強體育活動的教學技能,掌握體育運動相關的操作過程,增強學生的體育效率。教師可以在現在的體育活動中進行游戲教學,增強學生的參與性。例如,小學體育進行跳繩活動的時候,很多小學生玩了一會就不參加了,躲在一邊偷偷地玩耍。教師雖然讓學生合理利用時間進行體育鍛煉,但是小學生心思靈活,經常會被其他事情吸引。教師在進行游戲教學的時候,就可以開展一定的比賽活動,讓學生參與到游戲中。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跳繩比賽,讓學生進行分組,一組一組進行比賽。比賽就要設置一定的獎勵,教師對于跳繩能力最強的學生,要給予口頭獎勵和一些物質獎勵,例如一個筆記本、一支筆等,這樣學生們就會參與到游戲中。

2.將體育教學轉化為游戲教學

體育教學過程中,通常都是教師占據著引導地位,學生處于劣勢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安排的體育項目。引入游戲教學之后,教師要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游戲教學的主體。教師可以進行故事教學,將本節體育課設置在一個大背景下,學生們通過完成一個個的任務就可以獲得最后的勝利。這種純粹游戲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保證學生進行愉快的游戲教學。例如,教師在課堂開始就給學生營造一個游戲的背景:“小紅在路上遇到了一個壞人,現在小紅被抓走了,我們趕緊要完成任務,追趕上壞人,把小紅救回來。”然后,教師就讓學生進行一連串的游戲任務,首先是跳繩五十下,然后跳遠一次,跳高一次,投籃一個,圍著操場跑半圈,最后接到教師拋過來的足球就算是戰勝了壞人,贏得了最后的勝利。這種游戲方法,可以讓游戲課堂充滿挑戰性,學生在完成過程中培養了正義感、合作精神和團結互助的能力,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

3.技能練習中增加游戲元素

查看全文

初中生物教學情感評價

一、學習動機的評價

學習動機的評價是激發和維持學生個體進行學習活動,并且使活動朝著特定目標進行,以滿足個人某種需要的一種內部驅動力。動機指向與學生的學習價值觀直接有關。在生物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發揮著激發、導向、維持和調節等重要功能。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學生,與他們聊天,談生活、飲食營養、運動健康,詢問他們愿了解哪些植物和動物?喜歡哪些植物和動物?一問到這些話題,他們就打開了話匣子,向你敞開心扉,就像朋友侃大山一樣滔滔不絕。作為教師,聽了他們的訴說后,一定要給他們一個積極的評價,比如你這個愛好或習慣挺好,將來很可能成為你的事業等等,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動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生物知識。許多研究結果表明,學習動機的水平和強度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直接而深刻的影響。學習動機的評價包括表現動機、交往動機、榮譽動機、成就動機等。了解到學習動機的來源、指向和程度之后,教師就可以在生物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端正動機。記得有一次我上完《食物的營養》一課后,剛走出教室,一位女同學跑著追上我,有點不好意思地問我是否知道吃什么能治療便秘,我給她介紹了便秘形成的原因是食物中缺少纖維素以及哪些食物中含纖維素較豐富等知識。從那以后,她就更加積極地學習生物,生物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二、學習興趣的評價

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中帶有情緒色彩的個人意識傾向,這種傾向和愉快的體驗相聯系,對學習行為具有積極地推動作用。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包括:①興趣的廣度,即學生對于各類學習活動的參與傾向、范圍;②興趣的持久性,即學生能否長久專注于所喜歡的學習活動;③興趣的效能,即帶著興趣的參與將對學生的學習進步產生正面影響。生物學作為一門重要的科學課程,對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至關重要。生物教師要經常使用激勵性語言,恰當地不失時機地從不同角度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學得更好。我教的初二(二)班有一個同學,他幾乎什么都不學,有一次在生物課上,我讓他閱讀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一自然段,并提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產物是什么、條件是什么等,幾個簡單的問題讓他回答,結果他都答對了。我當即在全班同學面前給以真誠的肯定和表揚,課后我又在班主任面前表揚了他,班主任老師也鼓勵了他,從此他對生物學科產生了興趣,生物成績直線上升。

三、學習態度的評價

學習態度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有關事物的感覺和情緒體驗,它是學習動機的外部表現,積極的學習態度是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我教的初二(一)班有個同學,他的生物成績一直不好,可他的其它科成績挺好。我很清楚他對生物學科的學習態度,他認為生物學科不是中考科目,對報考重點高中沒有用處,以致上生物課時,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下也不好好做作業。我與他談過幾次心,他都聽不進去,后來發生的幾件與生物學科有關的事情(一是他食用了未熟透的豆角而引發了食物中毒、二是由于運動不當而導致了骨折、三是由于他的母親得了不治之癥)使他改變了對生物的學習態度。他痛下決心,要好好學習生物,將來要當一名好醫生,從此他的生物成績就慢慢上來了。學習態度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化的評價標準。如何評價呢?首先將學生的學習態度的量化評價初步地劃分為四個等級:優秀等級,即能較好地完成對生物學科的預習,有生物學科的筆記,且能夠做到周預習與課前預習的結合,對要學習的生物知識有較全面、深刻的了解;良好等級,即能夠較好地完成對生物學科的預習,有生物學科的筆記,基本能夠做到周預習與課前預習的結合,對要學習的生物知識有較全面的了解;一般等級,即基本能夠做到對生物課的預習,但是不能堅持長久,沒有專門的生物筆記,有時只是隨便翻翻,對生物知識的了解一般;較差等級,即從不預習,或者只是偶爾預習,預習也只是隨便翻翻。當然,等級評價為優秀的是大家學習的榜樣;等級評價為良好的是較好的學生,需要自我加壓,主動調整;等級評價為一般的是普通學生,需要同學、家長、老師進行全程的督促和幫助;等級評價為較差的是學習困難生,需要家長和老師進行有效的幫助和指導監督。以往教師對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往往只憑感覺給出一個比較模糊的主觀判斷,而未能對學習態度進行細致的區別。科學的態度評價應注意客觀性和清晰性,使評價結論有確切的意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