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6 07:53:5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養豬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生態養豬科技優點研討
發酵床養豬技術是國家引進的新興養豬技術,又稱自然養豬法,是建立在微生態理論和生物發酵理論基礎上,利用有益微生物菌群將豬糞尿降解,達到無臭、無味、無害化的目的。同時,墊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又給豬提供了有益菌、無機物和菌體蛋白,有益菌的代謝產物有機酸、抗菌肽、酶等,可以提高豬的免疫力、抗病力及飼料的利用率,促進豬健康生長,是健康、環保、高效的養豬實用技術。
1解決糞污污染
發酵床養豬技術不同于一般的傳統養豬技術,發酵床通過微生物發酵,將豬只直接排在發酵床上的糞尿,在短時間內被迅速有效地分解和轉化,降低豬舍中的氨氣70%以上,因此豬舍內無臭、無味,不再臭氣熏天。發酵床養豬不需要對豬糞尿進行清掃排放,沒有任何廢棄物、排泄物排出豬場,真正達到了零排放,大大減輕了養豬業對環境的污染。
2提高豬的抗病力和豬肉品質
發酵床在迅速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可使墊料的溫度達到40~50℃,大大抑制了病原菌的繁殖,殺死寄生蟲、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有利于有益微生物菌的繁殖,豬只通過拱掘的生物學習性,采食有益微生物菌以后,能幫助消化,同時飼養密度降低,運動量增加,減少疾病的發生,提高豬群的抗病力,從而減少抗生素、抗菌性藥物的使用,降低了豬肉的藥物殘留問題,提高了豬肉品質。
3提高冬季豬的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
養豬協會章程
××××養豬協會章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協會名稱:×××養豬協會
第二條:協會性質:×××養豬協會是由天九鎮范圍內所有自愿加入協會的養豬戶組成的,促進養豬業發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第三條:協會的宗旨:在遵守國家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政策的前提下,通過協會的共同努力,力爭把天九鎮建設成面向粵、港、澳及其它沿海發達地區的生豬供應基地,使天九鎮養豬業逐步走向專業化、規模化、科學化的道路。
第四條:協會接受定南縣農業局的業務指導和定南民政局的監督管理。
小議RFID在養豬中的運用
摘要:本文介紹了RFID技術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它在動物的識別與跟蹤中的應用,并重點闡述了它在自動化養豬飼喂系統中的應用,以豬的喂養和個體識別為主線,總結了射頻識別技術在我國養豬業應用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RFID;識別;電子標簽;
1引言
射頻識別技術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項自動識別技術,被列為新世紀十大重要技術項目之一[1]。不過直到上世紀80年代,射頻識別技術及產品才真正進入商業領域。90年代后,射頻識別技術標準化問題日益得到重視,射頻識別技術的理論得到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射頻識別產品開始廣泛應用,已經進入到金融、電信、交通、醫療、身份證等各種領域[2]。
近幾年來,我國規模化養豬業蓬勃發展。與此同時,豬病的發生,特別是傳染性疾病,成為嚴重影響我國規模化養豬業健康、穩定發展的主要威脅[3]。農業部第1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于2006年7月1日開始施行了。該辦法的出臺,對進一步規范畜牧業生產經營行為,加強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建立畜禽及畜禽產品可追溯制度,有效防控重大動物疫病,保障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方面有重要意義[4]。管理規定畜禽標識實行一畜一標,編碼具有唯一性。因此畜禽標識編碼工作是一項繁雜的系統工程.必須走在各項工作的前面[5]。RFID技術的引入是一種必然趨勢,將會給養豬業帶來進一步的提高,具有很廣闊的前景。
2RFID的工作原理
生態循環養豬技術研究
1廣西金秀縣高架網床生態養殖模式的發展
高架網床生態養殖模式在廣西金秀縣推廣應用之前,傳統的養殖模式一直都為一家一戶的生豬飼養,豬舍簡陋,糞便和污水隨意排放,環境污染嚴重,蚊蠅和鼠類泛濫[1]。傳統養殖模式存在環境污染嚴重、技術和設備落后、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等突出問題[2],容易傳播各種病原微生物,引發疫病的發生和流行。“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理念,使國家對畜牧業的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廣西從2016年開始推進畜禽現代生態養殖,通過相關政策、措施來促進行業積極轉型。廣西畜禽現代生態養殖的核心是“微生物+”模式。近年來,由于環保不達標,糞污沒有合理的處理,很多豬場被關停,在這種大環境下,廣西金秀縣的生豬養殖戶都慢慢接受和采用了生態養豬模式,2016-2018年期間,金秀縣共有249戶養殖場(戶)應用了“微生物+”現代生豬生態養殖技術,金秀縣昌球生態養殖有限公司是其中引領者。為了探索更加生態環保節能的養殖模式,金秀縣昌球生態養殖有限公司領導到各地考察學習,于2017年在桐木鎮太山村筆架嶺新建了高架網床養豬場,帶動和影響了金秀縣生態養豬業的發展。
2高架網床生態養殖模式的特點
高架網床豬場建設一般利用荒地、空閑地等,不占用農耕地,有山塘或水庫養魚配套。高架網床豬舍的設計采用封閉式雙層高架網床設計形式,將養殖欄舍建成上下兩層,可以減少對土地資源的利用。豬舍配套建設自動供料系統、通風系統、飲水系統等設施,生豬在上層飼養,糞尿通過漏縫板落到下層,生豬與糞尿及時分離,養殖全過程不沖水,豬舍通風干燥、環境舒適。為了減少雨水與污水的混合,豬舍采用雨污分流設計,在欄舍邊建設雨水溝,雨水通過管道排到雨水溝直接外排,避免沖入污水池與污水混合,污水溝的污水則通過專用管道排放到固液分離系統。《廣西畜禽現代生態養殖技術規范(試行)》(2016)規定的主要技術要求為:1)配合應用微生物發酵飼料、微生物發酵糞污。2)實施雨污分流。3)避免用水沖洗欄舍,避免污水外排造成環境污染。4)以草本植物保健為主,禁止使用抗生素類作為預防保健藥物,治療首選草本植物。5)飼料中不添加非營養性添加劑。6)欄舍內禁止使用有殘留、影響產品質量及益生菌安全的化學消毒藥。
3廣西金秀縣高架網床生態循環養豬的技術工藝
3.1豬舍的建設工藝。豬舍建設為密閉兩層樓,一樓和二樓全部安裝有玻璃窗戶,便于陽光透進來。底層為集糞區,安裝有抽風機,建設高度為1.9~2.5m,地面用水泥進行硬化,設計成30°~40°的斜坡,豬尿通過收集溝進入固液分離池進行處理,豬糞通過人工方便進行收集,在這一環節可以實現豬糞與豬尿的固液有效分離[3];二層為飼養區,內部高度為2.4~3.5m,入口處設置有降溫通風設備,高架網床由全漏縫水泥地板組成,通過圍欄將其分為幾個豬欄;豬舍設計雨污分流,屋頂設集雨槽,欄舍邊建設雨水溝和排污水的管道,雨水通過雨水溝直接外排,防止進入污水池形成二次污染,污水通過管道進入到固液池中進行分離發酵。目前廣西大多數地區(包括金秀縣)高架網床養豬主要都是采用這一種模式。目前,高架網床生態養殖沒有統一的標準,只能在實踐中探索。金秀縣昌球生態養殖有限公司在高架網床生產實踐中也發現一個缺點:全漏縫水泥地板,縫隙大了漏糞容易,但豬會被夾腳;縫隙小了,漏糞不全面,還需要人為輔助將豬糞弄下去,且水泥地板總會積有些糞便,帶來病菌等憂患。在調查研究中發現,有些高架網床養殖場也意識到這個弊端,并進行了探索改進:把漏縫水泥地板全改為淺螺紋鋼筋。鋼筋有彈性,表面有螺紋防滑,且是圓形的,糞便不易堆積,在豬打鬧追逐過程中,粘附的少量糞便也都會震落下去。全進全出清理干凈糞便后,可用火焰噴槍把沾附在欄舍和網床上的臟東西徹底地清潔干凈,重新進豬前1d再次火焰消毒欄舍,可以做到全程不沖水。3.2生物發酵工藝。1)調教定點排糞尿。利用豬愛干凈的習性,在每批豬進欄時,在需要定點排泄糞尿的地方,放一塊長約2m有豬尿液的木地板,全程調教豬定點排放糞便。2~3d后撤掉木地板,豬就會固定在這個位置形成定點排糞尿,可確保底層堆積。2)自動干清糞。由于豬圈均為高架網床結構,飼養區為全漏縫水泥地板,豬的排泄物可直接從漏縫地板掉入集糞區,不需人工清理,也不需要用水清洗。3)糞便生物堆積發酵。每周用益生菌消毒噴灑欄舍和糞堆,維持菌群生長,保證糞便持續發酵。尿液排到集糞區的糞堆上,會使糞堆發酵產生熱量把水份蒸發,通過抽風機將水汽排出,從而保持糞便含水量的一個相對平衡,促進堆積的糞便發酵。待豬全部出欄后,將發酵好的糞便全部清理掉,可以存放在儲糞房或直接打包外供種植業使用。發酵過程滲出的液體利用沼氣池進行二次處理。3.3飼料管理工藝。在肉豬飼料中全程添加益生菌產品和中草藥,不添加使用任何抗生素等獸藥,提高飼料利用率,提高豬的免疫力和成活率,減少有害物質的產生和排放量,極大地改善了養殖欄舍的環境狀態。在金秀縣昌球生態養殖有限公司的豬舍內,幾乎很少聞到臭味,也很少看到蒼蠅亂飛的現象。3.4環境生態化工藝。養殖欄舍內不用化學消毒劑,而是采用益生菌進行消毒,每周對欄舍和糞堆進行1次噴灑消毒,不破壞飼喂微生物制劑而形成的益生菌環境,實現糞便發酵,顯著降低養殖欄舍中的臭味、氨氣以及有害菌導致的一些疾病發生。筆者通過多次多場對規模養殖場調研發現,應用微生物+的規模養殖場,糞臭味很少,蚊子和蒼蠅也大大減少,即使有少量的蒼蠅,蒼蠅的個頭也變得比原來小1倍左右,而且繁殖能力也大大減弱,極大地改善了養殖場及周邊的環境衛生。
小議提高養豬效益的措施
摘要:介紹了提高養豬效益的措施,包括科學建造豬舍、合理選擇豬種及飼養方式、科學飼喂、做好日常管理、加強病蟲防治、適時出欄等內容,以供參考。
關鍵詞:養豬效益提高措施
目前大通縣農村養豬戶的飼養方法,總體上看,仍然處于傳統養殖方式。養豬規模小,飼養周期長,飼料消耗多,飼養成本大,豬肉市場價格預測能力低,經濟效益差。為提高養豬經濟效益、降低飼養成本,生產肉質鮮美的豬肉,筆者通過多年的調查和實踐,提出以下幾點措施,以供參考。
一、科學建造豬舍
傳統的養豬方式,豬舍內溫度、濕度等均順其自然,導致夏秋高溫潮濕,冬季寒冷,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豬的增長潛力。因此,冷季推廣暖棚養豬,實現科學養豬。暖棚豬舍應建在地勢高燥、背風向陽的地方,以坐北朝南為好。要求冬暖夏涼、通風透光。一般每頭育肥豬占地面積為1m2計,8~10頭豬為一欄較佳。舍內有料槽,豬舍上方留通風口,豬舍南邊1/3地面應有5~10°的坡度,利于沖洗糞便。夏秋季豬舍注意通風換氣,可在豬舍內安裝通風設施,降溫防暑,保持豬舍內空氣新鮮和溫度適宜[1]。若與沼氣池或魚塘配套使用,既可改善環境衛生,又能降低養豬生產成本。不斷改善豬舍內小氣候,給豬的生長發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應注意防暑、防寒工作,使舍內溫度保持在13~25℃。運動場建在舍外,是豬舍面積的1.5倍,并配有水池。有條件的可修建發酵床豬舍更為理想。規模養豬場應有辦公區和生產區之分,有凈道和污道之分,入口與出口設有消毒池(車輛)、消毒室(人)及無害化處理池等。
二、合理選擇豬種及飼養方式
淺論提升養豬效益的戰略
摘要介紹了提高養豬效益的措施,包括科學建造豬舍、合理選擇豬種及飼養方式、科學飼喂、做好日常管理、加強病蟲防治、適時出欄等內容,以供參考。
關鍵詞養豬;效益;提高措施
目前大通縣農村養豬戶的飼養方法,總體上看,仍然處于傳統養殖方式。養豬規模小,飼養周期長,飼料消耗多,飼養成本大,豬肉市場價格預測能力低,經濟效益差。為提高養豬經濟效益、降低飼養成本,生產肉質鮮美的豬肉,筆者通過多年的調查和實踐,提出以下幾點措施,以供參考。
1科學建造豬舍
傳統的養豬方式,豬舍內溫度、濕度等均順其自然,導致夏秋高溫潮濕,冬季寒冷,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豬的增長潛力。因此,冷季推廣暖棚養豬,實現科學養豬。暖棚豬舍應建在地勢高燥、背風向陽的地方,以坐北朝南為好。要求冬暖夏涼、通風透光。一般每頭育肥豬占地面積為1m2計,8~10頭豬為一欄較佳。舍內有料槽,豬舍上方留通風口,豬舍南邊1/3地面應有5~10°的坡度,利于沖洗糞便。夏秋季豬舍注意通風換氣,可在豬舍內安裝通風設施,降溫防暑,保持豬舍內空氣新鮮和溫度適宜[1]。若與沼氣池或魚塘配套使用,既可改善環境衛生,又能降低養豬生產成本。不斷改善豬舍內小氣候,給豬的生長發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應注意防暑、防寒工作,使舍內溫度保持在13~25℃。運動場建在舍外,是豬舍面積的1.5倍,并配有水池。有條件的可修建發酵床豬舍更為理想。規模養豬場應有辦公區和生產區之分,有凈道和污道之分,入口與出口設有消毒池(車輛)、消毒室(人)及無害化處理池等。
2合理選擇豬種及飼養方式
生態健康飼養豬模式推廣探討
摘要:養殖人員在養殖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養殖模式的選擇,傳統的養殖模式會加速疫病的傳播,十分不利于生豬的安全健康。為此,在新的養殖環境下,養殖人員要積極推廣生態健康養豬模式,強化細節管理,促進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生態健康;飼養豬模式;推廣探討
2020年中國將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人們對于物質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由于豬肉的營養價值較高、口感好,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因而人們對于豬肉的需求量很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生豬養殖規模的擴大。但是現階段生豬的養殖過程中存在很多亟需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嚴重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收益,不利于我國養豬業的發展。本文將分析現階段生態健康飼養豬模式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探討具體的推廣策略,以期實現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1推廣生態健康飼養豬模式存在的問題
1.1養殖戶的觀念落后。從當前畜牧業發展現狀來看,生態健康的養殖理念在畜牧業領域并不普及,大部分人還停留在傳統養殖階段,對新型的生態養殖技術并不了解。首先是宣傳不到位,相關部門并未將生態健康的養殖優勢真正落實到所有養殖地區,導致部分比較偏遠的地區思想落后,很難跟上時代的發展。另外,在城鎮化的影響下,許多農業地區的年輕人都會選擇去城市打工,使得從事養殖業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老年人對新事物、新養殖模式的接受能力比較弱,因此,這也成了推廣生態健康飼養豬模式過程中的一大障礙。1.2缺乏標準化的生態養殖技術。從當前畜牧業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畜牧業在技術管理和技術設備方面仍存在很大的缺陷。首先表現在養殖業人員普遍的技術水平較低,只是掌握一些基礎的養殖技術,難以實現生態養殖技術的優化升級。另外,由于資金的限制,我國多數地區缺少生產技術標準化的硬性條件。這些根源上的短板,導致了生態健康飼養豬模式的推廣難度較大,阻礙了畜牧業的前進發展。1.3缺乏污染處理。畜牧業的生產發展會給周圍的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包括空氣、水源等。目前有些養殖場周圍的環境污染十分嚴重,甚至已經影響到周圍住戶的正常生活,這樣的惡性循環將逐漸影響到養殖業的發展、升級。為此,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的推廣首先在于對養殖過程中污染物的有效處理。養豬場應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對這些污染問題進行及時防護,爭取將污染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以實現養殖業的長久發展。
2生態健康飼養豬模式的推廣探討
養豬企業營銷策略的影響
摘要:本文通過對“公司+家庭農場”運營模式的分析,闡述了“公司+家庭農場”運營模式對養豬企業營銷策略的影響,為運營該模式的養豬企業優化營銷策略提供參考。
關鍵詞:公司+家庭農場;運營模式;營銷策略
自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與其他行業類似,我國生豬養殖業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養殖成本攀升、生產資源短缺、低效開發過度、污染加重、優質生豬產品欠缺、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不到位等問題,進入規模化速度放緩和微利時代。另外,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眾消費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人們迫切需要無污染、無添加、高品質的綠色安全食品。生豬養殖業發展的條件和環境已經發生諸多重大轉變,傳統的、不協調的、不可持續的發展迫切需要各個經濟體轉變經營方式,以生態的、高質量的、效率高的、更有利于社會和諧的可持續的運營模式作為支撐來發展壯大。家庭農場作為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因為符合現代農村經濟發展需求而在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被再次重提,中央鼓勵和支持土地向家庭農場、專業大戶以及農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流轉。一些養豬企業抓住機遇,利用自身的品牌、營銷以及渠道優勢與家庭農場合作,充分發揮家庭農場的產品價值優勢,形成“公司+家庭農場”的運營模式,旨在向消費者提供綠色、安全、健康的生態豬肉產品。營銷是連接企業生產與消費的中間環節,是農業企業的重要競爭力。養豬企業要想將生態豬肉產品的特點和優勢有效推廣,樹立綠色健康的品牌形象,創建基于“公司+家庭農場”模式的產品特色,符合企業經營目標的營銷模式,實現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必須根據“公司+家庭農場”模式運營的需要來優化和整合營銷策略。
一、“公司+家庭農場”運營模式
“公司+家庭農場”運營模式是以養豬企業為核心,通過“公司”和“家庭農場”兩個獨立的農業經營主體,共同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機制,以“貿工農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方式,帶動家庭農場共同發展。“公司”和“家庭農場”分屬生豬產業鏈上的不同環節,優勢互補,各自深入鉆研,共同協作發展,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具體來說,養豬企業提供既得的政府扶持政策,參與“家庭農場”的選址、修建、規模預控,后續提供健康的仔豬、飼料、藥品、技術支撐、銷售等環節;而家庭農場戶提供修建資金、押金、勞動力,賺取一定范圍內的酬金。“公司+家庭農場”運營模式以市場為主導,通過公司與家庭農場的分工協作,推動生產方式的專業化;自然資源的利用和生產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大大降低了生產運營成本;其生產中的機械化配置,使規模經濟得以實現;現代生產要素的介入使生產力水平得到提高。“公司+家庭農場”運營模式是綠色、生態、可持續的經營方式,不僅有利于消費者,最主要的受益者其實是養豬企業。企業在提供生態、健康、優質的豬肉產品的同時,也為自己節省了運營成本,同時該模式運營取得的社會效益又能幫助企業塑造一個環保、利民的好形象。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營銷模式已難適應企業運營模式的變化,新的運營模式呼喚養豬企業營銷模式的變革和優化。
二、“公司+家庭農場”運營模式對養豬企業營銷策略的影響
養豬生產影響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應激;因素;現代養豬生產;不利影響
論文摘要綜述了應激及其對現代養豬生產的不利影響,分析了熱、營養、疾病感染、防疫等引起應激的因素,并介紹了如何采取預防措施以減少應激的發生。
豬應激是指在非特異性的應激因素(如運輸、轉欄、高溫、預防注射、配種等)的作用下,豬發生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體溫升高、肌肉僵直、后肢呈現痙攣性收縮,并伴隨突然死亡的一種癥候群。應激使育肥豬日增重降低28%,使雞產蛋率下降34%;應激使全世界豬每年損失近10億美元,我國損失近10億元人民幣,給廣大養殖場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1當前豬場存在的應激源
在當前規模化、節約化的豬場中,常見的應激源有驚嚇、驅趕、擁擠、混群、斗毆、捕捉、保定、運輸、噪音、溫度、振動、通風、營養狀況、飼養操作、外科手術、疾病感染、防疫接種等。其中,以熱、營養不良、疾病感染及防疫接種給養殖業帶來的經濟損失最大。
2應激因素給豬養殖業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