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氣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7 01:18: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液化氣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液化氣

中國液化氣進口和消費狀況分析

去年在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中國石油產品象柴油、汽油和煤油消費量的增長明顯減慢,但液化氣消費量仍在以兩位數的幅度上升。初步估計1998年中國液化氣消費量增長了大約15%,從1997年的1,010萬噸增加到1,160萬噸。在1997年,中國液化氣消費量已經超過墨西哥,成為僅次于美國(5,210萬噸)和日本(1,980萬噸)的全球第三大液化氣消費國(見表1)。在低價格的刺激下,中國去年液化氣進口量創歷史最高記錄,從1997年的358萬噸增加到477萬噸,躍增了1/3。國產液化氣增長13%,達到大約720萬噸。在國內液化氣市場,進口液化氣所占的份額從1997年的35%擴大到41%。

由于韓國去年進口量減少,中國液化氣進口量現已超過韓國,成為僅次于日本的亞洲第二大液化氣進口國。液化氣生產:商品液化氣產量猛增1998年,中國國內液化氣產量繼續以較快速度增長。在煉油廠原油加工量減少0.3%、汽油、柴油和燃料油產量分別減少1.2%、0.4%和9.4%的同時,液化氣產量增長13%,從1997年的635萬噸增加到720萬噸。液化氣的增產部分幾乎全都作為商品售出,煉油廠自用做原料和燃料的數量僅從1997年的101萬噸增加到104萬噸,而商品量卻由534萬噸增加到616萬噸,增幅達15%。價格因素促使煉油廠增產商品液化氣由于近年來民用清凈燃料需求不斷上升,加上液化氣市場的逐漸放開,煉油廠商品液化氣產量持續以兩位數的幅度增長,而煉油廠自用液化氣數量卻一直保持在大約100萬噸左右的水平。煉油廠自用液化氣中有l/3用做原料,生產烷基化油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產品。主要由于價格因素,煉油廠寧愿讓象烷基化一類裝置嚴重開工不足或停工,也要多擠出一些液化氣外銷。在過去兩年里,國家兩次將計劃內液化氣價格調高,調后價格比調前的每噸800元提高了一倍。最近一次是在去年夏季,國家計委將計劃內液化氣價格從每噸1,200元提高到1,600元,同時規定計劃外液化氣價格按每噸2000元由企業自行確定。目前,計劃內液化氣僅占水平液化氣產量的不到1/10。絕大部分商品液化氣根據市場的變化趨勢定價銷售。去年煉油廠出廠價最高時曾在春節期間漲到大約2,300元。催化裂化能力擴大使液化氣產率提高商品液化氣產量的快速增長得益于國內為增產汽油和柴油而大規模建設和擴建的深度加工裝置,特別是催化裂化能力的不斷擴大,為增產液化氣創造了有利條件。在1987年到1997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翻了一番,達到2.27億噸/年,年均遞增幅度是7.4%,而催化裂化能力增加了160%,達到7375萬噸/年,年均增幅達10.0%。在輕油收率增加的同時,液化氣產率也顯著提高。在這10年里,商品液化氣產量的增長幅度從最初的5-10%提高到近兩年來的超過15%,使液化氣成為石油產品中增長最為活躍的品種之一。年產量140萬噸增加到534萬噸,10年來年均遞增14%,而同期原油加工量的年均遞增率只有不到5%。液化氣產率也提高了一倍,從1987年液化氣產量占原油加工量的20%提高到1997年的4.0%。

液化氣進口:低價格刺激進口恢復增長液化石油氣(LPG)進口在經歷了1997年的停滯之后,在國際市場低價格和國內庫存狀況改善這些有利條件的支持下,恢復了較快的增長步伐。全年液化氣進口量比1997年躍增33%,從358萬噸增加到477萬噸。平均進口單價卻由1997年的每噸235.68美元降低到169.15美元,是至少7年來最低的。中國自90年代初開始大量進口液化氣,進口量從1990年的11.67萬噸增加到去年的476.59萬噸,年均遞增幅度達59%。隨著進口的增加,價格因素對進口活動的影響越來越顯著。最明顯的例子是1997年,當年初沙特阿拉伯液化氣合同價(CP)漲到每噸330美元的歷史高峰時,中國的液化氣進口幾乎停滯。

高價格抑制進口需求1997年2月份的液化氣進口平均單價是有史以來最高的,每噸達358.68美元。消費高價進口液化氣甚至造成民怨沸騰。進口成本的高漲,使得一些進口液化氣用戶紛紛轉向國內煉油廠的液化氣供應,當年的液化氣進口量在連續幾年的高速增長后,僅上升了1%。去年沙特液化氣合同價的平均水平是自1995年以來最低的,為每噸丙烷137.90美元和每噸丁烷143.60美元。7月份沙特合同價曾降到每噸丙烷和丁烷105美元,8月份丙烷僅漲2美元,丁烷價格不變。中國進口量繼而在9、10兩個月連破單月進口最高記錄,分別達到54萬噸和57萬噸。

從近幾年的國際市場價格走勢和中國液化氣進口量的變化來看,中國作為發展中的液化氣市場需要一個較低的價格環境.在較低的國際價格下,預期今后至少5年內即進口液化天然氣(LNG)登陸前,中國仍將具備大量增加液化氣進口的潛力。儲運設施為增加進口創造條件除價格低這一最主要因素外,進口量大幅增加的另一個背景是南方沿海幾座儲運設施投入運轉。去年7月份,與日本丸紅合資的華安公司8萬噸冷凍液化氣庫在廣東深圳投產。而在珠海與阿科公司合資的九豐公司6,000立方米壓力庫的即將投產意味著廣東省今年的液化氣進口量還將以顯著幅度上升。盡管進口增加的重心正由南向北轉移.但去年廠東省仍舊是中國的液化氣進口中心。雖然廣東省進口量占全國進口總量的比例由1997年的74%降到了69%,但進口量仍有接近l/4的增幅.從266.18萬噸增加到去年的327.19萬噸。

其中僅珠江三角洲的珠海和深圳兩市進口量就達243.79萬,占全國總量的51%。廣東省在國內是前屈一指的液化氣消費大省,1997年的液化氣消費量達294萬噸其中進口液化氣占90%。生活用即民用消費量約占廣東省液化氣消費總量的9成.即264萬噸,可以說進口拔化氣全部用于民用消費。工業及商業用消費量只有30萬噸僅占廣東省消費總量的10%。江蘇、浙江和福建是中國液化氣進口的新熱點。在福建省,去年12月份與臺灣合資的華興公司3萬噸冷凍庫在福州開始運作。在江蘇太倉,華能阿莫克公司早在1997年11月份就投產7一座3.l萬噸的冷凍庫。今年7月份,江蘇張家港和上海金山衛還將分別建成3.1萬噸和5方噸的冷凍庫。江蘇在國內液化氣消費量的排名中緊隨廣東、黑龍江和浙江省名列第4,但如是消費進口液化氣的第二大省。1997年進口液化氣占全省液化氣消費量的一半以上,去年估計這一比例已經上升到8成以上。1998年該省的進口量增加90%,從1997年的35.67萬噸增加到67.70萬噸,相當于1993年全國的進口量。浙江省的進口量翻了一番,由11.00萬噸增加到22.48萬噸。在浙江省1997年80萬噸的液化氣消費量當中,進口液化氣僅占14%。福建省進口量則從18.25萬噸增至30.89萬噸。同樣是沿海省份,福建省78.5%的城市燃氣普及率明顯低于上海(94.8%)、浙江(94.9)和江蘇(87.8%),因此福建省增加國產或進口液化氣消費的潛力還很大。

查看全文

管道液化氣選擇論文

摘要:結合長沙市管道液化氣供氣小區的實際情況,對三種調壓供氣方式進行技術、經濟比較,進而總結出小區供氣方式選擇要素。

1前言

管道液化氣小區供氣是一種比較靈活的供氣形式,在許多中小城鎮或大中城市的邊緣地帶普遍存在。在進行住宅小區管道液化氣設計時,考慮的因素很多,諸如氣化站容量,氣化器選型,調壓方式等,其中調壓供氣方式的選擇至關重要,因為它關系到整個工程的造價及燃具燃燒工況的穩定。所以,我們在選擇調壓供氣方式時,應通過技術、經濟進行比較,力求做到技術可靠,供氣安全和節省投資。

2管道液化氣調壓供氣方式

管道液化氣調壓供氣方式有如下三種:

A低壓輸送,低壓進戶方式

查看全文

液化氣進口消費分析論文

去年在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中國石油產品象柴油、汽油和煤油消費量的增長明顯減慢,但液化氣消費量仍在以兩位數的幅度上升。初步估計1998年中國液化氣消費量增長了大約15%,從1997年的1,010萬噸增加到1,160萬噸。在1997年,中國液化氣消費量已經超過墨西哥,成為僅次于美國(5,210萬噸)和日本(1,980萬噸)的全球第三大液化氣消費國(見表1)。在低價格的刺激下,中國去年液化氣進口量創歷史最高記錄,從1997年的358萬噸增加到477萬噸,躍增了1/3。國產液化氣增長13%,達到大約720萬噸。在國內液化氣市場,進口液化氣所占的份額從1997年的35%擴大到41%。

由于韓國去年進口量減少,中國液化氣進口量現已超過韓國,成為僅次于日本的亞洲第二大液化氣進口國。液化氣生產:商品液化氣產量猛增1998年,中國國內液化氣產量繼續以較快速度增長。在煉油廠原油加工量減少0.3%、汽油、柴油和燃料油產量分別減少1.2%、0.4%和9.4%的同時,液化氣產量增長13%,從1997年的635萬噸增加到720萬噸。液化氣的增產部分幾乎全都作為商品售出,煉油廠自用做原料和燃料的數量僅從1997年的101萬噸增加到104萬噸,而商品量卻由534萬噸增加到616萬噸,增幅達15%。價格因素促使煉油廠增產商品液化氣由于近年來民用清凈燃料需求不斷上升,加上液化氣市場的逐漸放開,煉油廠商品液化氣產量持續以兩位數的幅度增長,而煉油廠自用液化氣數量卻一直保持在大約100萬噸左右的水平。煉油廠自用液化氣中有l/3用做原料,生產烷基化油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產品。主要由于價格因素,煉油廠寧愿讓象烷基化一類裝置嚴重開工不足或停工,也要多擠出一些液化氣外銷。在過去兩年里,國家兩次將計劃內液化氣價格調高,調后價格比調前的每噸800元提高了一倍。最近一次是在去年夏季,國家計委將計劃內液化氣價格從每噸1,200元提高到1,600元,同時規定計劃外液化氣價格按每噸2000元由企業自行確定。目前,計劃內液化氣僅占水平液化氣產量的不到1/10。絕大部分商品液化氣根據市場的變化趨勢定價銷售。去年煉油廠出廠價最高時曾在春節期間漲到大約2,300元。催化裂化能力擴大使液化氣產率提高商品液化氣產量的快速增長得益于國內為增產汽油和柴油而大規模建設和擴建的深度加工裝置,特別是催化裂化能力的不斷擴大,為增產液化氣創造了有利條件。在1987年到1997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翻了一番,達到2.27億噸/年,年均遞增幅度是7.4%,而催化裂化能力增加了160%,達到7375萬噸/年,年均增幅達10.0%。在輕油收率增加的同時,液化氣產率也顯著提高。在這10年里,商品液化氣產量的增長幅度從最初的5-10%提高到近兩年來的超過15%,使液化氣成為石油產品中增長最為活躍的品種之一。年產量140萬噸增加到534萬噸,10年來年均遞增14%,而同期原油加工量的年均遞增率只有不到5%。液化氣產率也提高了一倍,從1987年液化氣產量占原油加工量的20%提高到1997年的4.0%。

液化氣進口:低價格刺激進口恢復增長液化石油氣(LPG)進口在經歷了1997年的停滯之后,在國際市場低價格和國內庫存狀況改善這些有利條件的支持下,恢復了較快的增長步伐。全年液化氣進口量比1997年躍增33%,從358萬噸增加到477萬噸。平均進口單價卻由1997年的每噸235.68美元降低到169.15美元,是至少7年來最低的。中國自90年代初開始大量進口液化氣,進口量從1990年的11.67萬噸增加到去年的476.59萬噸,年均遞增幅度達59%。隨著進口的增加,價格因素對進口活動的影響越來越顯著。最明顯的例子是1997年,當年初沙特阿拉伯液化氣合同價(CP)漲到每噸330美元的歷史高峰時,中國的液化氣進口幾乎停滯。

高價格抑制進口需求1997年2月份的液化氣進口平均單價是有史以來最高的,每噸達358.68美元。消費高價進口液化氣甚至造成民怨沸騰。進口成本的高漲,使得一些進口液化氣用戶紛紛轉向國內煉油廠的液化氣供應,當年的液化氣進口量在連續幾年的高速增長后,僅上升了1%。去年沙特液化氣合同價的平均水平是自1995年以來最低的,為每噸丙烷137.90美元和每噸丁烷143.60美元。7月份沙特合同價曾降到每噸丙烷和丁烷105美元,8月份丙烷僅漲2美元,丁烷價格不變。中國進口量繼而在9、10兩個月連破單月進口最高記錄,分別達到54萬噸和57萬噸。

從近幾年的國際市場價格走勢和中國液化氣進口量的變化來看,中國作為發展中的液化氣市場需要一個較低的價格環境.在較低的國際價格下,預期今后至少5年內即進口液化天然氣(LNG)登陸前,中國仍將具備大量增加液化氣進口的潛力。儲運設施為增加進口創造條件除價格低這一最主要因素外,進口量大幅增加的另一個背景是南方沿海幾座儲運設施投入運轉。去年7月份,與日本丸紅合資的華安公司8萬噸冷凍液化氣庫在廣東深圳投產。而在珠海與阿科公司合資的九豐公司6,000立方米壓力庫的即將投產意味著廣東省今年的液化氣進口量還將以顯著幅度上升。盡管進口增加的重心正由南向北轉移.但去年廠東省仍舊是中國的液化氣進口中心。雖然廣東省進口量占全國進口總量的比例由1997年的74%降到了69%,但進口量仍有接近l/4的增幅.從266.18萬噸增加到去年的327.19萬噸。

其中僅珠江三角洲的珠海和深圳兩市進口量就達243.79萬,占全國總量的51%。廣東省在國內是前屈一指的液化氣消費大省,1997年的液化氣消費量達294萬噸其中進口液化氣占90%。生活用即民用消費量約占廣東省液化氣消費總量的9成.即264萬噸,可以說進口拔化氣全部用于民用消費。工業及商業用消費量只有30萬噸僅占廣東省消費總量的10%。江蘇、浙江和福建是中國液化氣進口的新熱點。在福建省,去年12月份與臺灣合資的華興公司3萬噸冷凍庫在福州開始運作。在江蘇太倉,華能阿莫克公司早在1997年11月份就投產7一座3.l萬噸的冷凍庫。今年7月份,江蘇張家港和上海金山衛還將分別建成3.1萬噸和5方噸的冷凍庫。江蘇在國內液化氣消費量的排名中緊隨廣東、黑龍江和浙江省名列第4,但如是消費進口液化氣的第二大省。1997年進口液化氣占全省液化氣消費量的一半以上,去年估計這一比例已經上升到8成以上。1998年該省的進口量增加90%,從1997年的35.67萬噸增加到67.70萬噸,相當于1993年全國的進口量。浙江省的進口量翻了一番,由11.00萬噸增加到22.48萬噸。在浙江省1997年80萬噸的液化氣消費量當中,進口液化氣僅占14%。福建省進口量則從18.25萬噸增至30.89萬噸。同樣是沿海省份,福建省78.5%的城市燃氣普及率明顯低于上海(94.8%)、浙江(94.9)和江蘇(87.8%),因此福建省增加國產或進口液化氣消費的潛力還很大。

查看全文

物價局對液化氣的調研報告

針對液化氣價格波動幅度過大且一直居高不下的問題,根據國家、省發改委、市物價局《關于立即開展液化氣價格檢查切實穩定液化氣價格文件的通知》和××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瓶裝石油液化氣市場管理的通知》吉府辦字(2008)231號文件要求,去年年底以來,××市××區物價部門為穩定市場價格,開展了一系列加強對瓶裝液化氣市場價格監督檢查工作,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一、采取有力措施,切實維護瓶裝液化氣市場價格穩定。

1、加強液化氣價格監測,引導市場價格合理回落。定時、定點、專人對液化氣等重點商品出廠價格、銷售價格監測工作,根據監測情況分析異動成因,判斷價格趨勢,采取相關措施。

2、密切配合,聯合監管。開展對瓶裝液化氣供應及價格情況的專項檢查,重點檢查經營者是否存在哄抬價格、短斤缺兩、變相提高價格、明碼標價不規范等價格違法行為。在發現企業在明碼標價等問題上存在不規范行為后,立即責令其限期整改,統一了瓶裝液化氣經銷明碼標價公示牌內容。經過整頓,各瓶裝液化氣供應點均已做好明碼標價和收費公示工作。

3、將檢查與宣傳、教育相結合,檢查與幫助整改相結合,加大對價格市場秩序的整頓和規范力度。針對違規經營者,區物價局采取提醒、告誡、限期整改、規勸警示等方式方法,督促和引導其加強價格自律,加強內部管理,降低經營成本。

4、切實做好宣傳工作,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及時、公示價格動態、信息、政策,提供市場走勢預測,讓群眾了解能源市場供求變化,及時消除部分消費者恐慌心理,穩定群眾消費心理,確保人民生活安定和價格穩定。

查看全文

城區及周邊液化氣站檢查匯報

根據縣政府辦《關于在縣城區及周邊開展液化氣生產經營企業集中檢查的通知》文精神,4月18日縣安監局、縣規劃建設局、縣質量技術監督局、縣消防大隊四部門聯合組織對縣城區內液化氣經營企業進行安全生產大檢查,現將檢查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縣城城區內液化氣經營企業共有5家,其中,物資局液化氣站在城區內設有兩個供應點。

二、檢查情況

1、各液化氣經營企業能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燃氣管理法律法規,建立健全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各項安全操作規程及管理制度。

2、各液化氣經營企業證照齊全,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配送人員相應的參加了行業主管部門組織的專業知識培訓,并且取得了相應的資質證書。

查看全文

280M3液化氣專用船研制論文

我省是一個能源緊缺的省份,液化石油氣主要供應基地是九江煉油廠,該廠年生產量約13萬噸,除自用外,對省內供應量不足10萬噸。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對減少環境污染改善大氣質量的需求,我省液化石油氣消耗量逐年提高,90年代后半期年增長速度超過10%,98年全省液化氣消耗量近30萬噸。消費面在擴大,由城市向農村擴展,工業用氣比重也在逐步提高,據專家預測我省液化石油氣消費量潛力仍很大,與我省相鄰的廣東省液化氣年消量已超過300萬噸,我省消耗量僅為其十分之一。在未來的幾年中,城市交通液化氣需求量將顯示出巨大的愿望。據預測“十五”期間,我省液化氣消費仍將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

我省近三分之二的液化石油氣是從省外調入。目前運輸的主要方式為公路運輸。但汽車運輸運量小,過路過橋費用高,所以運輸成本費用較高,每噸公里運費已超過0.8元,遠距離運輸不經濟。鐵路運輸在我省占次要地位,因為鐵路運輸制約因素較多,不能混合運輸,必須專列運輸,而且還需站庫的配合,每個專列掛車都有規定,不能太長。遠距離運輸還要求合理調度,與客車、普通貨車錯開運行時間,因此運輸成本也不低。液化石油氣開展水路運輸,不僅具有運量大、費用低,而且相對安全。我省液化氣一直未能實現水上運輸的主要原因是碼頭岸庫設施尚未建立,液化氣專用船尚未開發,98年招商石化在九江建成投產4000M3液化氣庫場和碼頭,接著,中建萬佳在湖口建成投產4000M3液化氣庫場和碼頭。2000年還在吉安建成投產400M3液化氣庫場。2002年南昌揚子洲已建成800M3液化氣庫場。當前樟樹液化氣庫場和碼頭也在立項審批中,這為我省開發水上液化氣運輸奠定了基礎。

二、研制思路

2.1形式

船舶運輸液化石油氣根據氣體液化方式分成三種形式。一是采用常溫壓力方法,通常也稱為全壓式液化氣船。因為丙烷在環境溫度下,加壓至1.75MPa時可保持氣體液化。二是采用低溫常壓方式,通常也稱為全冷式液化氣船。丙烷在大氣壓力下,溫度制冷到-420C時,可保持氣體液化。三是采用低溫壓力法,通常也稱為半冷半壓式液化氣船。當丙烷在溫度200C和壓力0.75MPa時,氣體也能保持液化。目前長江流域僅在江蘇太倉和張家港建有液化氣冷藏庫。所以在長江內河從事液化氣運輸的船舶均為全壓液化氣船,我省280M3液化氣專用船采用全壓式。

全壓式液化氣船均采用獨立式液貨艙。這類液艙完全由自身支持,并不構成船體的一部份,也不分擔船體強度。液貨艙的結構一般可分為A、B、C三種形式。A型獨立液艙,主要由平面結構組成常見為棱柱型。由于該型式受力不均為確保液貨無滲漏,該型式都設有第二層貨物圍護系統,通常也稱“次屏壁”。B型獨立液貨艙即可以是平面結構也可以是壓力容器型結構,常見有球型,它與A型不同是僅要部份“次屏壁”。C型獨立液艙采用壓力容器型結構,常見為園柱型或球型,它不需“次屏壁”,我省280M3液化氣專用船采用C型獨立液貨艙型結構。

查看全文

液化氣安全專項檢查工作方案

2020年5月8日晚,市弋江區中央城檸檬魚飯店發生液化氣鋼瓶爆炸事故,目前具體傷亡情況不詳。事故發生后,市委書記潘朝暉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搶救受傷人員、妥善處置事故現場,嚴防次生事故發生,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嚴肅問責。在全市范圍內舉一反三,全方位無死角開展液化氣隱患排查整治,科學精準施策,強化責任落實,嚴防同類再次發生。市委書記奚南山迅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住建局,市監局,應急管理局等部門及屬地政府要制定方案,開展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式的安全使用液化氣知識宣傳,立即開展液化氣專項整治,堅決杜絕同類事故再次發生。為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嚴防類似事故發生,根據鎮主要領導指示精神,現就立即開展全鎮液化氣安全檢查工作有關事項,具體工作方案如下:

一、提高警惕,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各村(社區)、和鎮直有關單位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切實履行液化氣安全生產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屬地管理責任,進一步加強液化氣安全監管工作,立即組織開展液化氣在經營、儲存、充裝、運輸、銷售、使用各環節的安全檢查。安監站要加強液化氣經營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依法取締非法液化氣經營和供應站點,組織對液化氣用戶的安全教育,尤其要對液化氣使用場所是否符合液化氣使用規范要求進行排查,消除安全隱患;市監所要加強液化氣充裝站特種設備安全、充裝行為的監督管理,加大對使用的報廢、超期未檢、無條形碼標識和標記不符合規定的鋼瓶查處力度,并依法追究充裝企業責任;交警中隊要加強對液化氣鋼瓶運輸單位和車輛安全監管,依法打擊非法運輸液化氣的行為;派出所要查處非法經營、非法存儲液化氣等影響公共安全的行為,依法打擊非法運輸液化氣的行為,依法懲治犯罪行為;市容辦負責鎮區使用瓶裝液化石油氣流動攤點的監督檢查;依法履行瓶裝液化石油氣類違法案件的行政處罰職責;經發辦負責工貿企業使用液化氣燃氣的安全監管檢查,督促企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派出所要加強消防安全的監督檢查,依法查處違反消防法律法規的行為;市監所要組織餐飲場所開展燃氣使用安全自查工作,主動消除隱患,督促餐飲場所與合法供氣企業簽訂安全供氣合同;安監站要加強液化氣安全的綜合監管,依法督促各村(社區)及相關職能部門加強液化氣安全監管。各液化氣經營和使用單位要切實履行安全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安全管理規定,落實安全措施,加強安全檢查,掌握應急處置知識和常識;村(社區)要切實掌握轄區內液化氣使用情況,特別是轄區內液化氣鋼瓶使用底數,加大對液化氣安全的宣傳教育和監督檢查工作。對非法違法經營、運輸、儲存、使用液化氣的,要及時上報鎮安監站,以便及時查處取締。

二、突出重點,扎實開展液化氣安全隱患排查治理

1、專項檢查內容:各村(社區)和鎮直有關單位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訓,深入組織開展液化氣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重點查改如下內容:一是液化氣經營企業安全生產責任落實情況。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安全生產教育培訓開展、重大危險源監控和應急預案建設等。二是排查液化氣儲存場站日常管理、站外建(構)筑與設施安全間距、應急物資儲備落實、特種設備安全運行情況等。三是用氣單位是否落實用氣安全主體責任,是否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氣瓶(儲罐)、液化氣燃燒器具以及螺紋連接的不銹鋼軟管、調壓閥、泄漏報警器等配件;是否與正規的液化氣經營企業簽訂供用氣合同,是否落實液化氣安全使用規定;氣瓶存放、使用是否符合相關要求;用氣操作人員是否具備安全用氣意識和操作技能;消防器材是否配備到位。四是轄區內是否有非法充裝液化氣站(點)、瓶裝液化氣流動供應站(點、人),是否有無危化品運輸證的液化氣運輸車輛。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各村(社區)、鎮直有關單位要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嚴格督促整改液化氣安全隱患,并依法采取行政處罰或強制措施。

2、專項檢查分組安排

查看全文

液化氣市場監管工作匯報

米袋子、菜籃子、火爐子雖是百姓生活中的三件平常事,卻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關系到社會的和諧和穩定。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液化氣價格波動頻繁,市場價格持續走高,消費者承受能力有限,反響很大。價格部門如何有效地對民用液化氣價格實施監管,確保液化氣價格穩定,維護經營者與消費者正當利益,筆者談談個人淺見,與各位同仁商榷。

一、當前液化氣價格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在人們心中已成為一種理念。液化氣是一種清潔能源,產品替代性小,涉及千家萬戶,與民生息息相關。液化氣價格受國際原油價格影響,漲跌幅度大,價格變動頻繁,價格不穩定,出現了經營者難經營,價格部門難管理,消費者有怨言的尷尬局面。

1、經營者進貨拿不到廠家價格。省的液化氣經營者絕大多數進氣地在九江煉油廠,而九江煉油廠是我省唯一的液化氣生產廠家。經營者反映廠家液化氣供應掛牌價往往是有價無市,根本拿不到廠價液化氣,特別是過年或節日期間,氣源緊張,迫不得已只有到二道販子手中購高價液化氣,且無正式發票。由于中間環節的增加,提高了液化氣進貨成本。

2、價格部門價格監管難到位。根據國家價格管理有關規定,民用液化氣列入價格管理范疇,而液化氣經營模式實行市場經濟運作,液化氣進貨價格受市場調節因素影響很大,價格變動起伏不定,導致零售價格很不穩定。每當液化氣進貨價格提高時,經營者就會主動、及時向價格部門申報要求調高銷售價格;每當液化氣進貨成本降低時,經營者卻遲遲不愿申報調低銷價。我們價格部門在液化氣價格監管過程當中,要求經營者每半個月報告一次液化氣進貨成本情況,以便根據成本變動情況及時調整液化氣銷售價格。經營者往往以未進貨、無票據等各種理由為借口(尤其是進貨成本降低的時候)拒不報告進貨成本情況。有時報上來的成本,因無正式有效票據,難于判斷進貨價格的真實性。為此,我們只有通過各種渠道,調度周邊縣市價格情況進行對比分析,進而制定管理對策。如此而來,價格部門的有效監管受到了影響。

3、周邊縣市液化氣價格相差懸殊。在同一時期,周邊縣液化氣價格,各不相同,且相差懸殊。以2008年8月中旬為例,上高每瓶液化氣零售價90元(凈氣13kg,不含接送費,下同),銅鼓105元,萬載為100元。鄰縣之間液化氣價格每瓶相差10—15元。遠遠超出了正常的地區差價,為廣大消費者所難以理解和接受。經營者提出:人家為什么能賣這么高的價格而我們不能賣?價格部門反問:有的縣低價為什么能正常經營?消費者質疑:縣與縣之間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鄰縣之間經銷商進貨地基本相同,地域空間相差不遠,銷售價格的懸殊差異值得深思。

查看全文

液化氣市場價格監測的調研報告

針對液化氣價格波動幅度過大且一直居高不下的問題,根據國家、省發改委、市物價局《關于立即開展液化氣價格檢查切實穩定液化氣價格文件的通知》和××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瓶裝石油液化氣市場管理的通知》吉府辦字(20*)231號文件要求,去年年底以來,××市××區物價部門為穩定市場價格,開展了一系列加強對瓶裝液化氣市場價格監督檢查工作,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一、采取有力措施,切實維護瓶裝液化氣市場價格穩定。

1、加強液化氣價格監測,引導市場價格合理回落。定時、定點、專人對液化氣等重點商品出廠價格、銷售價格監測工作,根據監測情況分析異動成因,判斷價格趨勢,采取相關措施。

2、密切配合,聯合監管。開展對瓶裝液化氣供應及價格情況的專項檢查,重點檢查經營者是否存在哄抬價格、短斤缺兩、變相提高價格、明碼標價不規范等價格違法行為。在發現企業在明碼標價等問題上存在不規范行為后,立即責令其限期整改,統一了瓶裝液化氣經銷明碼標價公示牌內容。經過整頓,各瓶裝液化氣供應點均已做好明碼標價和收費公示工作。

3、將檢查與宣傳、教育相結合,檢查與幫助整改相結合,加大對價格市場秩序的整頓和規范力度。針對違規經營者,區物價局采取提醒、告誡、限期整改、規勸警示等方式方法,督促和引導其加強價格自律,加強內部管理,降低經營成本。

4、切實做好宣傳工作,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及時、公示價格動態、信息、政策,提供市場走勢預測,讓群眾了解能源市場供求變化,及時消除部分消費者恐慌心理,穩定群眾消費心理,確保人民生活安定和價格穩定。

查看全文

液化氣隱患檢查工作匯報

為切實加強對本區安全生產的管理,特別是對液化氣經營點和農民自建房的安全監管。6月5日,區城鄉建設局、區安監局兩方單位聯合對轄區內液化氣經營點和農民自建房進行了暗訪檢查,現將暗訪情況匯報如下:

轄區內原有液化氣經營站點24家,已取締4家,在對剩余的20家站點檢查中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1、液化氣經營點大部分設在居民區內,屬于無證非法經營,無消防設施,無明顯危險標識。如現代花園南門對面三間平房內,經營者將氧氣、乙炔、液化氣集中堆放,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2、所用鋼瓶大部分無年檢標牌和充氣標識,個別站點存在國家明令淘汰的螺絲鋼瓶,丁樓村內經營者使用的全是淘汰的鋼瓶;

3、經營戶安全意識薄弱,液化氣鋼瓶隨意堆放,有的甚至在太陽下暴曬。渠溝路西拆遷墻內站點人氣混居,液化氣鋼瓶堆放在明火旁,十分危險;

4、存在個別流動經營現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