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語言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8 04:57: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影視語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影視語言研討
語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語言,是指人類所特有的用來表達意義、交流思想的交際工具;具體指的是人類自然語言;它是由語音、詞匯和語法構成的符號系統;它分為專指傳統口頭發出的口語與文字書寫的書面語。廣義的語言是指所有具備某種信息傳遞功能的符號系統,是用來表達、交流和傳遞信息的符號系統,因此,圖像語言、動物語言、聲音語言、形式語言、邏輯語言、色彩語言、音樂語言、身勢語言、藝術語言、計算機語言等,均可視為語言。影視語言兼備廣義語言與狹義語言的特點,是一種綜合性語言。由畫面與聲音兩部分組成。畫面包括構圖、色彩、光效、影調等:聲音包括人聲、音響、音樂等,還包括畫面與聲音藝術組合而成的“造型語言”和“節奏語言”。觀眾通過視覺去解讀畫面,通過聽覺去理解聲音。影視語言是視聽語言。影視語言是以時空為結構外殼,以聲像為結構材科,以蒙太奇為結構組織的直覺性符號系統。其語言結構狀態是由實現影視傳達的特定聲像并存、時空并存所規定的媒介形式,是一種復合立體的、多元多層的語言結構體系。影視語言具有直觀的震撼力和刺激性,能給觀眾帶來直接感官的審美刺激。但是,影視語言中所表現的事物是單義的、個別的、具體的。其所指作用發揮的余地是有限的,也就是說,它所能激發的人的思維想象力是有限的,因為其所指已經限定。因此,在影視語言的表達上,我們對它所能表現出的審美功能一方面要進行肯定,另一方面也要對其所能調動的思維想象的審美活動的局限性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索,以便創造出更為豐富多彩的充滿詩性的表現手段,也就是要挖掘影視語言結構成分(畫面語言和聲音語言)方面的藝術表現力。
一、畫面藝術
自然語言是由詞匯和語法組成的,詞匯是語言的結構材料。而語法則是語言的結構規則。詞匯按一定的語法規則組合起來,就構成了表達完整意義的語言體系。在影視語言中,畫面和聲音起詞匯的作用,蒙太奇起語法的作用。通過蒙太奇把許許多多畫面和聲音連接起來。就形成了影視的語言系統,就形成了表現現實生活和超越現實生活的意義系統。影視畫面是通過電影或電視攝像機,記錄在感光膠片或磁帶上。最后在屏幕上還原出來的視覺形象。影視畫面中的影像既是對現實物像的再現,也是對現實物像的重寫。影視畫面是對現實的一種復制,是一種藝術復制,既是對現實的記錄.又是對現實的超越,是被賦予了意義的真實,是超越現實的真實的真實。…畫面作為一種藝術的表達方式。是表達人類思想和感情的媒介。在展現客觀現實的真實性方面畫面比文字語言有更大的優勢。而在表現人物的心理上,在表現多重意義上,文字語言則顯得更為自由靈活、更為細膩生動。兩者的區別可以通過表現具體的事物來體現,畫面只表現“某座特別的房子”“一棵特定的樹”,從不表現一般的“房子”或“樹”。而自然語言只要說出或寫出“房子”或“樹”的概念,這個概念是廣義的、多義的、抽象的,沒有具體性。因此,畫面具有一種明確的、限定的含義,而口語或文字是廣義的、多義的,不同的讀者對景物有不同理解,從而有不同的主觀景物形象。但我們可以通過畫面的修辭藝術來提升、豐富其表達效果。
畫面是一種影視表達藝術,通過展現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和行動來表現某種思想內容,表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動,從而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畫面能表現出人物的內在心理,如電影《羅拉快跑》,講述了羅拉為救她的男朋友而四處借錢,在她路過一段架設在空中的鐵路時,畫面就運用了比例反差的藝術方法:羅拉在平行于鐵軌橋的下左邊奔跑,而鐵軌橋占有2/3的畫面比例,同時畫面左高右低的傾斜。這個畫面讓人看起來非常不舒服,感到壓抑。通過這個畫面能表達主人公當時四處奔跑借錢的困境所生成的心中的焦急壓抑的情感和心理。這里藝術地運用畫面就把羅拉的心情表現出來了。在構建影視語言作品時,影視作者腦海里就會閃現一幅幅有明確時空的畫面.也就是說。在組織故事和戲劇沖突的時。有明確的故事發生時間和地點。有具體場景的設置。這些畫面給人的感覺是直觀的,但它不會減少其本身的內涵。通過畫面構思的藝術創造,影視作家能夠創造出某種適合于表達一定意義的意境,這種意境中所蘊含的意味經常是難以用語言來表述的.這就是畫面的藝術沖擊力。<遼沈戰役》開篇的一組畫面語言就說明了這種藝術方法。畫面描述:大河凌汛,河冰迸裂。融化的冰塊順流而下。大塊融冰相互撞擊。這是一個冰河解凍的畫面,畫呵接著加上了氣勢激昂的交響樂,這樣的畫面就具有冰河的氣勢,加上氣勢激昂音樂旋律,就給觀眾一種摧枯拉朽的氣勢和振奮人心的力量,表達了中國革命的早春已經到來的含義。影視語言用畫面藝術來表現人類豐富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天云山傳奇》中,畫面描述了宋薇眼前突然出現一匹在漆黑的原野上飛奔而來的大白馬。這是一個寓意深刻的畫面:大自馬象征她和羅群的愛情,茫茫的漆黑的原野又象征宋薇內心的痛苦煩惱以及對羅群的思念。構成影視語言的不只是畫面,更要有畫面的靈魂。這就是說影視語言不但要滿足于用畫面來敘事,而且要使畫面具有豐富的美學意蘊。畫面要把觀眾導向感情、導向想象、導向畫面之外,即通過畫面讓觀眾去思考那些看不見的畫面、畫外之畫的含義。畫面不僅僅局限于銀幕上所反映出來的可見的東西,必須選擇除了畫面外,能產生一系列同畫面的含義、情緒、心理相配合的能觸發人們聯想的內涵。這是中國古典美學的“神余象外、言外之旨。”“象外之象,言外之言”。在中國申奧片中,畫面描述:北京前門樓前有三位活力充沛的老人在踢毽子。畫面中的踢毽子是古代傳統的一種運動,這種運動又發生在當代,因此,畫面內含著中國的傳統文明與現代精神的結合的意義。畫面:一根燃燒的蠟燭,可以表示蠟燭燃燒的物象、夜幕降臨、隱喻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命運的衰敗、憂傷的情緒等意義。這種導向畫面之外的不確定性意義使畫面藝術充滿了豐富的創造力。畫面具有與客觀真實相似的特質,它可以生動、直觀地模擬出現實對象,以引起讀者的聯想。畫面運用藝術的方法,可以達到理想的表達效果。如仰拍和俯拍手法,仰拍可以表達畫面人物形象,還可表達該形象的尊貴、高大、受人敬重的文化含義;俯拍的人物形象,也可表現人物的卑微、弱小、被人輕視的文化意義。對影視語言進行修辭表達,不僅能使觀眾在畫面空間里看到真實鮮活的現實圖景,還可以使影視作品主題更加深化,意境更加悠遠、深邃;同時觀眾還能通過拍攝者獨具匠心的構圖、對色彩及光影的精心利用,感受到影視語言的藝術魅力和審美享受。影視畫面是一種有目的的重新建構藝術,是創作者根據對人生、對藝術、對世界的理解作出的對現實的理解、認知和闡釋,是通過各種技術和藝術手段對現實的重新藝術建構。影視語言是一種模擬的現實,一種現實缺席的在場:它讓觀眾面對一種逼真的“在場”現實,同時觀眾面對的又是一種經過藝術和技術處理的光影圖像語言,也就是說.觀眾面對的是模擬的現實,真正的現實是不在場的。這正是影視畫面最本質的特性,這一特性使影視語言藝術在逼真的復制再現上超越任何其他藝術樣式,也使影視語言藝術比任何其他藝術樣式更具有潛在的表現力。因此影視畫面作為一種藝術符號,既是對客觀現實的再現,對現實的模擬,也是對主觀心智的表現。是一種對現實的理想超越。
二、聲音藝術
聲音是指影視中的聲音,是與畫面共同構筑銀幕的空間和形象的一種藝術。影視中的聲音有音響、人聲、音樂三大類。聲音作為影視語言藝術的表現手段,主要通過參與銀幕空間和銀幕形象的塑造來發揮表達情緒、參與劇作、創造審美價值等功能。舊1人聲是指影視語言中人物形象所發出的所有的聲音。人聲的音色、音高、力度、節奏,可以塑造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形象。把人聲和視覺形象結合起來,就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形象。在一個作品里,不同音色、音高、力度、節奏的人物聲音組合起來,形成的一個整體效果,就如同不同的樂器的聲音組成了一支完美的交響樂一樣。人聲分為獨自、對話、解說詞三種形式;獨自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人物或敘事者在非敘事時空對事件的評價,另一種是人物的內心聲音;對話能提示人物內心的心理,能發展敘事時空,能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解說詞是在非事件中創作者對事件本身所作的評價或解釋。人聲能生動地表現人物的心理,如獨自。電影《牧馬人》中,許靈均在北京飯店見父親時,慎重地把茶葉蛋放在地板上,這些茶葉蛋是秀芝孝敬公公的,這時觀眾聽到了他的獨自:“秀芝煮的茶葉蛋,我沒敢拿出來孝敬她的公公。可憐的秀芝啊,你怎么能想到三個人吃一頓飯要柏多塊錢。”這段獨白把許靈均對妻子內心想法表現出來,揭示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音響能烘托環境氣氛,使人們真實地感到周圍事物的真實存在。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發出聲音,鳥叫蟲鳴、電閃雷鳴等,每種聲音都能被影視語言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而人類正是通過視覺和聽覺來接觸和了解世界的。一個完全無聲的空間.在人類的感覺上永遠不會是很具體、很真實的。只有當聲音存在時人類才能把這種看得見的空間作為一個真實的空間,感受體味到畫面視像的空間縱深感與真實感,因此,音響是表現真實環境的有力手段。¨1影視語言藝術中,音響通過模擬自然聲,與人物行為相配合,能表達不同意義.發展情節,因此成為影視藝術創作的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段。在影片《古墓麗影l>中,在寂靜的洞穴中,一束亮光引導女主人公走進洞穴。幽暗的洞穴,顯得冷僻、寂靜,孤身一人,空中傳來一種悠遠綿長的絲絲聲響,這種景象令人毛骨悚然,觀眾的心懸了起來,也不知道危險會從何方何時突然而降。突然墻邊的土有細碎的墜落聲音,這些聲音使戰斗的緊張氣氛彌漫,預示著戰斗即將打響。緊接著一聲轟鳴,機器人出現,激烈的音樂配合響起,激戰開始。這些音響構建了一系列情節,有力地推動了劇情的發展,音響成為導演的發號令。音樂是一種語言能表現人類的豐富情感,影視音樂擴展了音樂的表現空間,豐富了音樂的存在樣式,同時也豐富了影視的表現手段。影視音樂在其產生、發展、變化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格和特征。電影<與狼共舞>射水牛的情節中,鋪天蓋地的音樂和壯烈的狩獵場面相互襯映,表現出天、地、人三位一體的震撼人心的壯美景象。相反,在電影<尋槍>描寫丟槍的警察馬山的妻子幾次無言地出現,只用一種眼神與馬山對視,一切都在無聲、寂靜之中,此時影片出現了用簫吹奏的短短的一段音樂旋律。寂靜的氣氛、無言的眼神與簫的樂曲形成強烈的對比,簫聲為這無言空間增加了另一種含義,這對原本親密無間的愛人此時卻充滿隔閡。音樂把人的微妙的情感充分地表達出來。在影視語言中.聲音的運用使影視作品中的場景、情感、氣氛、意義得到了延伸,并豐富擴大了影視的時空表現力。音響、人聲和音樂組成了聲音的基本藝術構成。在影視語言藝術中,作為一切自然界和外部環境中的音響,是對人感知愿望滿足的手段,是還原現實的方式,對于提升影視語言作品的藝術性、審美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聲音是現代影視語言表現手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視覺畫面一起共同推動敘事,構筑銀幕空間,完成藝術形象的塑造。影視中的聲音和畫面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時甚至還會超越畫面而成為影視作品中必不可缺的要素。
影視幽默語言修辭藝術
電影也稱之為映畫,它是一種現代藝術,也是一種綜合藝術,包含文學戲劇、舞蹈、文字等多種藝術。電影具有恐怖、動作、犯罪、喜劇、愛情、武俠等多種類型,而周星馳的眾多搞笑電影堪稱喜劇之最,在他的影片中,我們不僅被無厘頭式的風格所吸引,也從中看到了社會的現實面。他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讓我們仰天長笑,也用電影中許多社會底層的平民角色給我們呈現了社會生活中最真實的一面。本文將通過對周星馳電影幽默語言修辭藝術的分析,反映出中國電影幽默語言的魅力所在,從而反觀社會現實,弘揚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及勇敢追求的情感觀念。
一、電影及其修辭藝術
(一)電影的幽默語言
周星馳的眾多搞笑電影堪稱喜劇之最,他的電影之所以能讓觀眾笑得酣暢淋漓,其中大多歸功于其語言的幽默性。幽默語言的產生不僅依賴于語言自身的內在規律,也依賴于語境。
(二)幽默語言的修辭藝術
我們從微觀的角度分析藝術修辭,它包括綜合運用多種辭格,靈活地選擇句式以及詞語錘煉的個性化。觀看周星馳的電影,它里面的語言給我們帶來的是強烈的新鮮感,其使用也具有創造性。電影通過無厘頭式風格的表述,引人人勝,更創下票房佳績,而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段則是呈現這一景象的重要途徑。修辭手法包括夸張、仿擬、反復、比喻、頂真以及其他一些生僻辭格如降用、拈連、同異、呼告、示現等。辭格通常情況下是綜合運用的,一般有連用、套用和兼用幾種形式,它是對語言表述進行的特定的藝術加工。辭格讓人們的語言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失去辭格的幽默語言電影將會暗淡無光。辭格的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如文學作品、電影、廣告等,而周星馳的眾多電影中也運用了多種辭格,夸張便是其電影語言中的一種代表。夸張包括內容以及形式上的夸張,在《:趕話西游》中,噦嗦的唐僧更是將語言的夸張發揮得淋漓盡致,顛覆了傳統中的唐僧形象,令人們嘆為觀止。句式的選擇也被看做是修辭手段的一種,它必須按照特定的模式去規劃、組織,這個模式便被稱之為句式。它包括排比旬、命令句、判斷句、被動句等,同樣的詞語,由不同的句式組織在一起便會風格迥異。在不同的情景下,靈活地選擇句式,不僅可以增強語言的感染力,也可以強化情感色彩。在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中,運用了散句的特點,長短參差不齊,使整句和散句交錯綜合,獨特新穎。詞語錘煉作為我國一門傳統的修辭藝術,它追求的是整齊均勻、準確精練以及鮮明色彩等,然而,為凸顯其個性化,常常需要打破常規。周星馳便創造出無厘頭式的電影風格,使語言環境及語言色彩陌生化,如《越光寶盒》中,為制造幽默,將牛魔王與上帝放在了一起,在觀眾覺得滑稽荒誕的同時,無厘頭式的幽默感也油然而生。
影視表演的肢體語言研究論文
[摘要]影視表演特征是運用接近生活的動作和語言創作影視角色形象。表演的特點是,演員是創造者,自己的身體和聲音是創造工具,運用肢體動作和語言手段來體現角色的表演行動。因此,演員的創作狀態應是既有藝術創作性的體驗、感受又有高度的自我控制的能力。
[關鍵詞]肢體語言表演語言動作體驗
影視表演的肢體語言包括動作、語言。表演主要是運用動作和語言來進行創作的,用接近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動作和語言作手段來創造人物形象。影視表演藝術的特征是:一種運用接近生活的動作和語言創造角色形象的藝術。首先演員應當考慮,他不僅必須模仿自然,而且還必須把自然完美地再創造出來,以期在他的表演中真和美是相結合的,因此,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應當在演員的支配下,使他能夠隨心所欲地根據既定目的和諧而優雅地運用任何的一部分肢體。本文就提高影視表演的肢體語言談些粗淺的體會。
一、演員創造角色是自己的身體和聲音
演員的身體和聲音是我們創造的工具。每次表演都是創造,為了保持作品的準確性、生動性,就必須體驗、感受、熱情飽滿。我們在這里強調身體、聲音、表情都是創造角色的手段,動作和語言、表情牢牢地掌握在演員自己手中,創造好所扮演的各種角色。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身體松弛肌肉沒有任何的緊張,整個形體器官完全服從于演員意志的支配,這對創作狀態有很大的作用。有了這種訓練,便能呈現組織良好的創作之作,演員便可以自由無礙地用自己的身體,把心靈所感覺到的東西表現出來……”
比如:曾有一部電影,一個炮手在打法西斯匪徒,陣地上中了敵人一炮,把炮手耳朵炸聾了,嗓子也沙啞了,于是這演員要從本來用悅耳的聲音表演忽而轉到用沙啞的聲音說出對白。再如有一些特殊要求:一邊哭。一邊念臺詞:一邊笑一邊說話;或受重傷而囑咐什么:一邊喝著水或一邊吃東西說話;最后觀眾能聽到耳語或悄悄話;因悲痛或情急而高聲喊叫嘶啞……等等。可見,沒臺詞戲常常是最好的戲,演員通過動作、表情把它細致準確地表達出來,讓觀眾清楚地“看”到它。
影視表演的肢體語言分析論文
[摘要]影視表演特征是運用接近生活的動作和語言創作影視角色形象。表演的特點是,演員是創造者,自己的身體和聲音是創造工具,運用肢體動作和語言手段來體現角色的表演行動。因此,演員的創作狀態應是既有藝術創作性的體驗、感受又有高度的自我控制的能力。
[關鍵詞]肢體語言表演語言動作體驗
影視表演的肢體語言包括動作、語言。表演主要是運用動作和語言來進行創作的,用接近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動作和語言作手段來創造人物形象。影視表演藝術的特征是:一種運用接近生活的動作和語言創造角色形象的藝術。首先演員應當考慮,他不僅必須模仿自然,而且還必須把自然完美地再創造出來,以期在他的表演中真和美是相結合的,因此,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應當在演員的支配下,使他能夠隨心所欲地根據既定目的和諧而優雅地運用任何的一部分肢體。本文就提高影視表演的肢體語言談些粗淺的體會。
一、演員創造角色是自己的身體和聲音
演員的身體和聲音是我們創造的工具。每次表演都是創造,為了保持作品的準確性、生動性,就必須體驗、感受、熱情飽滿。我們在這里強調身體、聲音、表情都是創造角色的手段,動作和語言、表情牢牢地掌握在演員自己手中,創造好所扮演的各種角色。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身體松弛肌肉沒有任何的緊張,整個形體器官完全服從于演員意志的支配,這對創作狀態有很大的作用。有了這種訓練,便能呈現組織良好的創作之作,演員便可以自由無礙地用自己的身體,把心靈所感覺到的東西表現出來……”
比如:曾有一部電影,一個炮手在打法西斯匪徒,陣地上中了敵人一炮,把炮手耳朵炸聾了,嗓子也沙啞了,于是這演員要從本來用悅耳的聲音表演忽而轉到用沙啞的聲音說出對白。再如有一些特殊要求:一邊哭。一邊念臺詞:一邊笑一邊說話;或受重傷而囑咐什么:一邊喝著水或一邊吃東西說話;最后觀眾能聽到耳語或悄悄話;因悲痛或情急而高聲喊叫嘶啞……等等。可見,沒臺詞戲常常是最好的戲,演員通過動作、表情把它細致準確地表達出來,讓觀眾清楚地“看”到它。
電影視覺語言審美特點
電影是社會進步的產物,反映著人類在科學技術上的進步,直接引領著文明發展趨勢和社會風尚,滿足人們不同層次的審美需要和精神追求,電影藝術與其他藝術既區別又聯系,它通過特有的技術手段,使人感受到視覺沖擊和心靈啟迪。
一、當代電影藝術的文化屬性與構建“文化”是一個在特定的空間發展起來的歷史范疇。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逐漸形成各具風格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孕育了各種文化類型;同一民族又因生活環境的變遷和文化自身的運動規律,在不同歷史階段,其文化呈現各異的形態,所謂“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前者是文化的民族性(或地域性),后者是文化的時代性(或階段性)。
電影文化是人類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創造的文化樣式,是指電影的“有聲有畫的活動影像”,即電影藝術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電影藝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又是作為文化系統的亞文化形態而存在的,是屬于精神文化范疇內的子文化部分。電影藝術,在今天的社會中不僅成為一種大眾文化,而且對其他文化正在產生著深刻的、滲透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一種精神文化,電影藝術和其他精神文化有內在的一致性,它們都是人類從事精神活動的結果,并對人類的精神領域產生程度不同的影響。
論及中國美學與中國電影藝術的關系,首先應考察中國電影美學的文化屬性。而中國電影美學的文化屬性,當然是既打上了中國文化傳統的深刻烙印,同時也包蘊著鮮明的時代精神和當下色彩。而這種時代精神和當下色彩本身,也是既體現著一定歷史階段主流文化的意志,又與電影形式與生俱來的西化傾向和不斷變化著的工業文明息息相關的。它們間的互相整合形成了中國電影美學的獨特個性,發展至今,則又在“全球化”思潮的策動下,出現了傳統與現代、古典美學與消解主義、中國國情與西方浸潤,既矛盾地碰撞,又苦澀地同處的所謂多元化格局。
二、當代審美受眾的共通性與差異性審美文化心理是人類在審美活動過程中審美意識的積淀和凝聚,代表了審美文化系統中的核心部分,體現在特定的審美需要、審美理想、審美趣味以及審美價值標準等等。社會大眾對文化的需求,不僅僅有滿足消遣、娛樂的一面,還有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一面。從美學角度看,受眾需要的形成受到其自身審美文化心理的影響;與此同時,受眾選擇接受媒體過程中其審美文化心理包括審美趣味、審美理想、審美價值標準也在不斷地發展。電影發展至今,商業化傾向已成世界性潮流。
今天的類型片,如言情片、武打片、科幻片、偵探片、警匪片、災難片、歌舞片等,都有著強烈的商業動機,張藝謀等第五代導演也開始了風格轉型,如《三槍拍案驚奇》,但同時電影作為一門具有廣泛影響的藝術,在審美接受方面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科技的發展又為這兩者的結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然而,在上述的文化背景下,我們不難看到今日中國人的觀影審美接受已由過去的較單一的共通性,而轉為變化著的共通性與差異性所形成的接受悖論。一方面有著明顯的共通性,另一方面又帶著強烈的差異性。
影視語言平面設計管理論文
[摘要]影視媒體是目前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媒體形式,影視藝術作品作為視聽藝術,正是依靠這種媒體形式的迅猛發展,得以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這使得影視語言深刻影響到廣大觀眾的藝術審美習慣與藝術邏輯思維方式。
[關鍵詞]影視語言蒙太奇平面設計
一、影視語言的特性
影視語言是一種藝術語言,它直接訴諸觀眾的視聽感官,并且以直觀的、具體的、鮮明的形象傳達含義,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影視語言的基本元素是鏡頭,而連接鏡頭的主要方式手段就是蒙太奇,所以有人形象的稱蒙太奇是影視語言的語法,由攝影機的運動和不同鏡頭的剪輯所產生的蒙太奇不僅形成了銀幕形象的構成法則,也完善了影視語言的語法修辭規律。但蒙太奇作為影視語言獨特的表達方式卻不是電影所特有的,普多夫金在《蒙太奇》中就曾這樣說過:“蒙太奇的本性是各種藝術所固有的東西”。
二、影視語言引入平面設計的原因
1影視語言適應平面設計理念創新的發展
影視視聽語言對語文寫作教學的應用
摘要: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占比較高,且一直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寫作教學旨在在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寫作技巧的基礎上,我手寫我心,借助文字進行情感的有效表達。在中職教學改革更為深入的時代背景下,中職語文寫作教學中也融入了影視元素,特別是影視視聽語言的應用,帶給中職學生語文寫作學習新體驗,也成為中職語文寫作教學的新思路。通過對中職語文寫作教學中影視適應語言的應用進行探討,基于多個方面具體論述其應用思路和策略,以期提升中職語文寫作教學實效。
關鍵詞:中職語文;寫作教學;影視視聽;教學應用
教育的信息化變革使得媒體教育元素與教學充分結合,而一些影視作品帶來的視聽語言成為教學的新支持,這在中職語文寫作教學中尤為明顯。在影視視聽元素的作用下,增強學生寫作學習體驗,也為學生的寫作表達提供了不一樣的思路,使得學生文字駕馭能力、問題分析能力、細節觀察能力等有了明顯的提升。而影視視聽資源所對應的豐富生動的影視畫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寫作教學更富趣味性,更具吸引力,學生也喜歡表達,有話說,會說話。
一、用蒙太奇的方式組織寫作內容
在寫作教學中,寫作內容的有序組織十分重要,文字的表達、情感的流露需要寫作內容的大框架支持,在具體的文字表述與情感表達中,作者將與中心思想相關的畫面描寫組合起來,進行完整的故事敘述或者完整的情感表達,這對應到影視中,往往是鏡頭的組合,以實現場景的靈活切換和內容的完整描述,實現影片主題的表達。蒙太奇的含義是裝配與構成,主要是將零散的素材組合起來,具體到影視制作中則是實現零散的畫面與分散聲音的組合,進行完整表達,一個個鏡頭的組合是基于主題表達的需要[1],也跟隨作者的思緒靈活調整,因此在寫作教學中可以借助蒙太奇的方法指導學生基于自身寫作思想進行零散素材元素的串聯,最終實現完整的故事呈現。例如在《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中,主要借助啤酒、音樂等具體的事物進行影片主題的烘托,以表達主人公對自由的渴望。無論是犯人勞動后在太陽照射下,于房頂上品味著千辛萬苦得來的啤酒,還是監獄里悠揚的歌聲響起,所有犯人們閉上眼睛靜靜聆聽,還是在監獄的圖書館里,犯人們在安靜地翻閱書籍,學習知識,都為了表達久在監獄里的犯人們對自由、對陽光、對音樂、對知識的渴望等。而這些帶有自由意象的元素就借助蒙太奇的處理手法自然地拼接在一起,完成故事的敘述與情感的強化表達。在中職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基于這種蒙太奇的處理方法,將意境融入到寫作當中,讓學生更好地找到文章的線索,將零散的寫作素材和靈感串聯起來。
二、基于特寫鏡頭進行細節的強化表達
深究色彩語言在影視創作中的情感傳達
摘要:電影、電視作為獨特的藝術形式,重要的不僅僅在于其技術特性,更在于對其藝術本體特性的認識。色彩語言作為影視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影視創作者不應該僅僅滿足于色彩語言的造型與敘事表達,更應該認識到色彩作為影視語言所具有的情感傳達潛能。
關鍵詞:色彩語言;視聽語言;視覺審美;造型;心理空間
歷史邁入2l世紀的大門,作為第七藝術的影視藝術以其媒介表達的逼真性與藝術性后來居上,在眾多的藝術門類中異軍突起,并逐漸鞏固了自身在大眾娛樂媒體中的霸主地位。觀眾在豐富多彩的影視作品面前,時而興奮、雀躍;時而淚下、感傷;時而回味、深思……當觀眾的視聽語言能力逐步提高,漸次擺脫一味沉湎于劇情的迷戀后,更多的將目光投射到影視語言的本體關注上。色彩語言作為視聽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影視作品中存在諸多的表現功能,理所當然的成為專家學者和影視創作者關注的重點。本文擬就色彩與情感空間的營造進行探討。
一、從中國傳統色彩美學看色彩的表意功能
古代詩詞中常見古圣先賢借色彩抒發胸臆的名句,例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等。唐朝畫論名家荊浩有言:“春景則霧鎖煙籠,長煙引素,水如藍染,山色漸青。夏景古木蔽天,綠水無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則借地為雪,樵者負薪,漁舟依岸,水淺沙平。”從古人的詩篇和論述中,我們不難發現前人對色彩的理解早已突破單純的造型功能,而將更廣闊的視野投射到表意的層面。
大自然的表象是充滿光與色彩的世界,每一種景象、每一件事物都是色彩的組合。“藝術之于人生,恰同形之于影,不容分離。它統一了人類的感情,提高了人文精神,藝術的基礎立于感情之上,藝術是情感的代言、人生的表象。有太多太多的藝術作品,卻沒有一件能脫離色彩”。…這非常精當地闡明了色彩在藝術乃至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英語影視文學翻譯藝術語言處理原則
摘要:影視文學的翻譯實際上是語言文化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類型,其不單單是語言的簡單變換,更是一項文學藝術創作工作,是實現不同文化融合、交流的重要橋梁。影視語言文學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誕生的,英語影視文學也不例外。因此,在開展英語影視文學翻譯工作的時候,必須始終堅持“信達雅”這一基本原則,確保轉換后的語言前后連貫、忠于原文、符合時代背景,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美感,這樣才能提高翻譯質量,使原作品本身的意境得到充分傳達。文章就對英語影視文學翻譯中藝術語言的處理原則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英語影視文學;翻譯;藝術語言;處理原則
影視文學語言屬于藝術語言的范疇,但又和其他藝術語言存在明顯的差別,它是時代特點、地域風情、世事變化的重要展現形式,各國、各地區都有著獨特的影視文學語言,將英語作為母語的國家通常利用英語影視文學對其歷史文化、人文風情等進行傳遞,這些不同的作品往往散發著獨有的時代氣息。和中國影視文學相比,英語影視文學在創作方式上存在著明顯的差別,無論是中心思想的闡述還是內在精神的傳達都有著其獨特的形式,尤其是在藝術語言中,所以,在進行英語影視文學翻譯的時候,不僅要最大化契合原文本意,準確傳達作者的寫作意圖,同時還要注重翻譯技巧的運用,根據影視文學作品的翻譯要求及其創作的歷史背景,采取最為適當的手段完成翻譯任務。
1英語影視文學翻譯概述
英語影視文學的翻譯并非英語到漢語的一一對應,而是語言文化的典型藝術形式,將影視文學的藝術創作以及不同文化的交流有效融于一體,所以,在對英語影視文學進行翻譯的時候必須高度重視其藝術語言,這樣才能更加準確、充分地傳達出作品的意境。英語影視文學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在實際翻譯過程中也必須凸顯出其時代氣息和文化背景。翻譯的最佳水平就是輔助讀者更加深刻地掌握英語知識。翻譯人員除了具備完備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以外,還必須對所需翻譯的作品有基本的了解,明確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所處時代特點,從而激發讀者產生閱讀動機。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英語影視文學作品的翻譯現狀并不樂觀,在實際翻譯的過程中還存在方方面面的問題,這是值得所有翻譯人員高度關注和深入思考的問題,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開創英語影視文學翻譯的新局面,使翻譯工作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2英語影視文學翻譯中藝術語言的處理原則
影視語言在平面設計中運用分析論文
[摘要]影視媒體是目前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媒體形式,影視藝術作品作為視聽藝術,正是依靠這種媒體形式的迅猛發展,得以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這使得影視語言深刻影響到廣大觀眾的藝術審美習慣與藝術邏輯思維方式。
[關鍵詞]影視語言蒙太奇平面設計
一、影視語言的特性
影視語言是一種藝術語言,它直接訴諸觀眾的視聽感官,并且以直觀的、具體的、鮮明的形象傳達含義,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影視語言的基本元素是鏡頭,而連接鏡頭的主要方式手段就是蒙太奇,所以有人形象的稱蒙太奇是影視語言的語法,由攝影機的運動和不同鏡頭的剪輯所產生的蒙太奇不僅形成了銀幕形象的構成法則,也完善了影視語言的語法修辭規律。但蒙太奇作為影視語言獨特的表達方式卻不是電影所特有的,普多夫金在《蒙太奇》中就曾這樣說過:“蒙太奇的本性是各種藝術所固有的東西”。
二、影視語言引入平面設計的原因
1影視語言適應平面設計理念創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