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稻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8 11:24: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晚稻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市中晚稻收購工作會議的講話
同志們:
這次中晚稻收購工作會議,主要是貫徹全省中晚稻收購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分析中晚稻生產、收購和價格走勢,部署全市中晚稻收購工作。剛才,市糧食局、市農發行等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就做好今年中晚稻收購工作講了很好的意見。下面,結合大家的發言和我市中晚稻收購的實際情況,我強調幾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深刻理解做好中晚稻收購工作的重要意義
中晚稻是我市糧食生產的主要品種,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今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糧食直補、減免農業稅、良種補貼和最低收購價等一系列促進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據統計,全國小麥產量比去年增加25億公斤左右,稻谷增加150多億公斤,我市中晚稻產量對比去年增加近1000萬公斤。做好中晚稻收購工作,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明年的糧食生產和糧食市場供應。要認識到做好中晚稻收購工作,是促進農民增收、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的重要保證。要認識到做好中晚稻收購工作是穩定稻谷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國稻谷供求缺口大,商品庫存下降快,儲備糧中大米比重偏低,市場保障能力和調控手段都相當薄弱。從穩定稻谷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加強宏觀調控考慮,迫切需要做好中晚稻收購工作。要認識到做好中晚稻收購工作是鞏固糧改成果,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一次檢驗。今年的糧食收購是在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市場和收購價格,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新形勢下進行的。做好今年的糧食收購工作,對于鞏固糧食企業改革成果,促進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引導企業走向市場,搞活經營,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搞好糧食收購,掌握糧源,是國有和國有控股糧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的物質基礎,糧食企業要積極入市收購,參與競爭,繼續發揮糧食收購主渠道作用。
二、正確理解,認真領會,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中晚稻最低收購價政策
對稻谷規定最低收購價,是國務院針對我國糧食生產和消費缺口較大,稻谷供需矛盾突出而采取的重大決策。認真執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有利于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我們必須準確把握和認真執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最低收購價政策是在全面放開糧食市場和收購價格市場的情況下實行的,不同于過去的保護價。主要區別在于:保護價制度主要是政府定價和國有糧食企業壟斷收購,而最低收購價制度是建立在放開收購價格、收購主體多元化、收購市場充分競爭的市場機制基礎上的;保護價制度執行主體是所有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而最低收購價格制度則是由國家指定的糧食企業進行收購;保護價制度是農發行供應貸款給所有的糧食購銷企業,實行敞開收購,而執行最低收購價,是在收購一定數量、市場價格回升到最低收購價格以上時,則停止執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按市場價收購。最低收購價政策,是在糧食購銷市場化條件下,國家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一種調控措施。當市場糧價低于國家規定的最低收購價時,報國家批準啟動最低收購價格執行預案。啟動預案后,由國家指定的收購企業按最低收購價掛牌收購;最低收購價收購的糧食質量,按國家規定的中等質量標準執行,即稻谷出糙率為75%以上,水分13.5%以內,雜質1%以內;按最低收購價收購的糧食,代中央儲備糧總公司收購的,由國家財政負責費用利息補貼和盈虧,地方儲備企業收購的,按地方儲備計劃和現行政策執行。今年是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的第一年,有很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認真研究,及時解決。執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既涉及到農民利益和糧食安全,又涉及到放開糧食購銷后企業的市場化運作,情況比較復雜。因此,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認真學習,吃透政策精神,不折不扣的宣傳好、執行好、落實好中晚稻收購政策。
中晚稻收購價政策釋疑
一、實施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政策的意義
國務院對短缺的重點糧食品種,在糧食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目的是穩定市場糧價、促進農民增收、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保護農民利益。根據國家發改委等6部門制定的20*年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的要求,當中晚秈稻市場收購價低于國家規定的最低收購價每百斤72元時,啟動預案,由國家指定的企業按最低收購價掛牌收購。收購一定數量后,市場價格回升并穩定在最低收購價以上時停止執行。非國家指定企業可隨行就市收購。最低收購價政策不同于過去的保護價收購政策。保護價收購是指所有國有糧食企業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余糧,而最低收購價主要起托市作用。
二、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的主要內容
預案主要涉及收購價格、質量標準、執行主體等內容。首先是收購價格。預案明確規定,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是指直接承擔向農民收購的庫點到庫收購價,每市斤0.72元。其次是收購質量標準,指當年生產的、符合國標三等質量標準的中晚秈稻。再次是執行主體,指中儲糧總公司所屬分公司以及受其委托的指定庫點。
三、我省為什么要啟動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
我省是稻谷的主產省,稻谷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在全國名列前茅。今年我省中晚稻種植面積、產量和上市商品量均比去年有所增加。中稻于9月中旬上市后,由于儲備糧輪換補庫,相當一部分地區的收購價維持在每百斤72元以上。目前,儲備糧輪換補庫減少,晚稻大量上市,導致市場收購價普遍低于國家公布的最低收購價。為切實保護廣大農民的利益,省政府組織省糧食局、省物價局、省農發行和中儲糧湖南分公司進行了聯合調查,并召開了聯席會議進行了專題研究,經報請國家糧食局批準,我省于11月8日正式啟動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這是省委、省政府落實中央政策,穩定糧食生產,保護農民利益,取信于民的重大舉措。
中晚稻收購工作大會發言提綱
同志們:
這次中晚稻收購工作會議,主要是貫徹全省中晚稻收購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分析中晚稻生產、收購和價格走勢,部署全市中晚稻收購工作。剛才,市糧食局、市農發行等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就做好今年中晚稻收購工作講了很好的意見。下面,結合大家的發言和我市中晚稻收購的實際情況,我強調幾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深刻理解做好中晚稻收購工作的重要意義
中晚稻是我市糧食生產的主要品種,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今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糧食直補、減免農業稅、良種補貼和最低收購價等一系列促進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據統計,全國小麥產量比去年增加25億公斤左右,稻谷增加150多億公斤,我市中晚稻產量對比去年增加近1000萬公斤。做好中晚稻收購工作,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明年的糧食生產和糧食市場供應。要認識到做好中晚稻收購工作,是促進農民增收、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的重要保證。要認識到做好中晚稻收購工作是穩定稻谷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國稻谷供求缺口大,商品庫存下降快,儲備糧中大米比重偏低,市場保障能力和調控手段都相當薄弱。從穩定稻谷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加強宏觀調控考慮,迫切需要做好中晚稻收購工作。要認識到做好中晚稻收購工作是鞏固糧改成果,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一次檢驗。今年的糧食收購是在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市場和收購價格,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新形勢下進行的。做好今年的糧食收購工作,對于鞏固糧食企業改革成果,促進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引導企業走向市場,搞活經營,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搞好糧食收購,掌握糧源,是國有和國有控股糧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的物質基礎,糧食企業要積極入市收購,參與競爭,繼續發揮糧食收購主渠道作用。
二、正確理解,認真領會,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中晚稻最低收購價政策
對稻谷規定最低收購價,是國務院針對我國糧食生產和消費缺口較大,稻谷供需矛盾突出而采取的重大決策。認真執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有利于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我們必須準確把握和認真執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最低收購價政策是在全面放開糧食市場和收購價格市場的情況下實行的,不同于過去的保護價。主要區別在于:保護價制度主要是政府定價和國有糧食企業壟斷收購,而最低收購價制度是建立在放開收購價格、收購主體多元化、收購市場充分競爭的市場機制基礎上的;保護價制度執行主體是所有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而最低收購價格制度則是由國家指定的糧食企業進行收購;保護價制度是農發行供應貸款給所有的糧食購銷企業,實行敞開收購,而執行最低收購價,是在收購一定數量、市場價格回升到最低收購價格以上時,則停止執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按市場價收購。最低收購價政策,是在糧食購銷市場化條件下,國家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一種調控措施。當市場糧價低于國家規定的最低收購價時,報國家批準啟動最低收購價格執行預案。啟動預案后,由國家指定的收購企業按最低收購價掛牌收購;最低收購價收購的糧食質量,按國家規定的中等質量標準執行,即稻谷出糙率為75%以上,水分13.5%以內,雜質1%以內;按最低收購價收購的糧食,代中央儲備糧總公司收購的,由國家財政負責費用利息補貼和盈虧,地方儲備企業收購的,按地方儲備計劃和現行政策執行。今年是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的第一年,有很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認真研究,及時解決。執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既涉及到農民利益和糧食安全,又涉及到放開糧食購銷后企業的市場化運作,情況比較復雜。因此,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認真學習,吃透政策精神,不折不扣的宣傳好、執行好、落實好中晚稻收購政策。
稻谷最低收購價執行計劃
第一條為認真貫徹落實中晚稻最低收購價政策,切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中發〔20**〕1號)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有關精神,制定本預案。
第二條執行本預案的中晚稻(包括中晚秈稻和粳稻)主產區為**、**、**、**、**、**、**、**、**、**、**等11省(區)。
其他中晚稻產區是否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由省級人民政府自主決定。
第三條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每市斤0.79元,粳稻最低收購價每市斤0.82元,是指20**年生產的國標三等質量標準的中晚稻,具體標準為:秈稻雜質1%以內,水分13.5%以內,出糙率75%~77%(含75%,不含77%),整精米率不低于44%;粳稻雜質1%以內,水分14.5%以內,出糙率77%~79%(含77%,不含79%),整精米率不低于55%。執行最低收購價的中晚稻為20**年生產的等內品。相鄰等級之間等級差價按每市斤0.02元掌握。最低收購價是指承擔向農民直接收購的收儲庫點的到庫收購價。
非標準品中晚稻的具體收購價格水平,由委托收購企業根據等級、水分、雜質等情況,按照《國家計委、國家糧食局、國家質檢總局關于<關于執行糧油質量標準有關問題的規定>的通知》(國糧發〔20**〕146號)有關規定確定。對整精米率低于44%的中晚秈稻、整精米率低于55%的粳稻,也按上述規定執行。
第四條在**、**、**、**、**、**、**、**、**、**、**11個中晚稻主產區執行最低收購價的企業為:(1)中儲糧總公司及其有關分公司;(2)上述11省(自治區)地方儲備糧管理公司(或單位);(3)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7個主銷區省級地方儲備糧管理公司(或單位)。
稻谷最低收購價執行計劃
第一條為認真貫徹落實中晚稻最低收購價政策,切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中發〔20**〕1號)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有關精神,制定本預案。
第二條執行本預案的中晚稻(包括中晚秈稻和粳稻)主產區為**、**、**、**、**、**、**、**、**、**、**等11省(區)。
其他中晚稻產區是否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由省級人民政府自主決定。
第三條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每市斤0.79元,粳稻最低收購價每市斤0.82元,是指20**年生產的國標三等質量標準的中晚稻,具體標準為:秈稻雜質1%以內,水分13.5%以內,出糙率75%~77%(含75%,不含77%),整精米率不低于44%;粳稻雜質1%以內,水分14.5%以內,出糙率77%~79%(含77%,不含79%),整精米率不低于55%。執行最低收購價的中晚稻為20**年生產的等內品。相鄰等級之間等級差價按每市斤0.02元掌握。最低收購價是指承擔向農民直接收購的收儲庫點的到庫收購價。
非標準品中晚稻的具體收購價格水平,由委托收購企業根據等級、水分、雜質等情況,按照《國家計委、國家糧食局、國家質檢總局關于<關于執行糧油質量標準有關問題的規定>的通知》(國糧發〔20**〕146號)有關規定確定。對整精米率低于44%的中晚秈稻、整精米率低于55%的粳稻,也按上述規定執行。
第四條在**、**、**、**、**、**、**、**、**、**、**11個中晚稻主產區執行最低收購價的企業為:(1)中儲糧總公司及其有關分公司;(2)上述11省(自治區)地方儲備糧管理公司(或單位);(3)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7個主銷區省級地方儲備糧管理公司(或單位)。
早稻晚稻比較管理論文
宋代的“早稻”和“晚稻”并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早稻和晚稻,而主要指的是收獲期上的早晚。即便是所謂“早稻”,也大多屬于中晚熟品種。早稻、晚稻之間在大多數情況下并不構成復種關系。宋代各地都有早晚稻的分布,但所占比重各不相同.浙西、淮南等水稻主產區以種植晚稻為主,但其它地區卻出現了早稻盛行的趨勢;干旱和救饑是早稻盛行的主要原因,而太湖地區種植剔透則很大程度上是賦稅和雨水所致.
The“earlyrice”and“laterice”intheSongDynasty
Abstract
Thesocalled“earlyrice(zaodao)”and“laterice(wandao)“intheSongdynastywerenotthesameonesinthedoubleharvestricecroppingsystemofmodernsense,buttheonesthatharvestearlyorlate,manyofthembelongedtomiddleandlate-maturingvarieties.Theso-called“laterice”distributedmainlyinzhexi(nowthesouthpartofJiangsuandnorthpartofZhejiang)duetotaxesandrain,whiletheearlyricebecamemoreandmorepopularintheotherdistrictsforthereasonsofdroughtandfamine.
早、晚稻的劃分既是稻作技術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經濟和自然條件相結合的產物。雖然早稻和晚稻的概念在宋代以前即已出現,但大多在一些非常偶然的場合,并且早稻和晚稻都是孤立存在。宋代隨著稻作技術的發展,早稻和晚稻的概念非常流行,且常常是相提并論,以致后來的一些學者往往以今概古,以為宋代已經出現了現代意義上的早稻和晚稻,甚至更有人認為是雙季稻,從而錯誤地估計了宋代稻作的發展水平。本文試圖從宋人有關早稻和晚稻的基本概念入手,考察早稻、晚稻在各地的分布,并分析形成此種分布的原因,以期對宋代的稻作有個更好的把握。
1、早稻和晚稻的概念及其分布
稻麥復種制管理論文
二、陳旉《農書》對復種制度的有關論述
南宋時代,以長江下游地區稻麥復種制的形成和初步發展為標志的復種制度的發展,在中國傳統農學中已有所反映。陳旉《農書》不但記載了稻麥復種等技術方法,而且在理論上有所總結。"六種之宜篇"云:
種蒔之事,各有攸敘,能知時宜,不違先后之序,則相繼以生成,相資以利用,種無虛日,收無虛月,一歲所資,綿綿相繼,尚何匱乏之足患,凍綏之足憂哉!
這里講的是按時宜安排種植次序,在作物可以生長的季節中把耕地安排得滿滿的,使之"相繼以生成,相資以利用",其中就包括稻麥復種在內。這是對當時以稻麥復種為代表的復種輪作等農業生產經驗嶄新的理論概括,在中國農學史上是空前的。《呂氏春秋》、《氾勝之書》、《齊民要術》都沒有談大田復種問題,唯有陳旉《農書》談了這個問題,并概括出精彩的理論。這是耕作制度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陳旉雖然對稻麥復種等新鮮經驗做出了前所未有的總結,但他總結的技術仍然帶有一定地區的和時代的局限性。
從復種的內容看,當時復種的主茬可能是收獲較早的晚稻(關于這一問題,下文還要作比較詳細的論述)。此外,其他的旱作物也可能作為前茬;據"六種之宜篇"所述,麻枲(正月種,五、六月收獲)、粟(二月種,七月收獲)、早油麻(三月種,七月收獲)、早豆(四月種,七月收獲)收獲以后都可能再種一季莊稼。后作則是"豆麥蔬茹",并不完全是麥類。從"六種之宜篇"看,所謂"蔬茹",主要可能是是蘿蔔和菘菜。這種情況在其他材料中也有反映,如曹勛《山居雜詠》:"隔歲種成麥,起麥秧稻田。晩禾亦云竟,冬菜碧相連。"講的是冬麥收獲后種晚稻,晚稻收獲后種冬菜。總之,不是每年都刈稻種麥,不是嚴格的"稻-麥"一年兩熟制。
鎮災情匯報材料
受今年第4、5、6號強熱帶風暴的連續影響,我縣各鄉鎮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嚴重影響了我縣農業生產,特別是對晚稻生產的影響最為嚴重,晚稻秧田被沖毀或被洪水淹死導致無秧可插,已插大田秧苗被淤泥掩埋或被沖走導致死苗或缺蔸,這些都嚴重地影響了晚稻生產的正常開展。為了把洪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確保全年糧食生產目標的完成,特提出如下災后晚稻恢復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一、及早搶播補播晚稻種,抓好育秧的重要環節,提高秧苗素質。
1、選擇生育期適宜的水稻品種(組合)。為了保證晚稻補播的晚稻能安全避過寒露風,應選擇生育期在95~105天的感溫型品種(組合),比如:中優1號(97天)、福優947(95天)、馬壩銀占(105天)、油占8號(105天)、美香占(103天)。
2、搶時播種。選擇好品種后立即浸種催芽,用溫水(38℃)進行浸種,可以縮短浸種時間。用作補播的秧地最好在地勢較高的曬場或水泥地板等易于提升溫度的場所,育秧過程中要保持秧畦濕潤,防止高溫燒芽燒苗。
3、適當增加20%的播種用量,保證比正常播種期的多插基本苗,雜交稻組合每蔸插3粒谷苗,常規品種插4~5粒谷苗,以促進本田期早夠苗,相應縮短營養生長期,提早進入生殖生長期。
4、加強秧田管理,培育壯秧。播種時應施用壯秧劑促根促蘗;在秧苗二葉一針期淋施人畜糞尿或0.5%的尿素液,并噴施農藥防治病蟲害。
晚稻種子正常發芽研究論文
摘要:晚稻種子發芽率好壞直接影響播種面積和季節,事關糧農增產增收。從保證足夠水分、掌控保濕和透氣、確定適宜時間三方面詳細介紹了晚稻種子發芽的關鍵技術,以期為晚稻催芽提供指導。
關鍵詞:晚稻種子;正常發芽;水分;溫度;時間
長期以來,晚稻種子發芽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播種面積和季節,也事關糧農的增產增收,影響糧食生產的安全。但是近幾年來,在新品種的推廣應用中,因部分農民缺乏對品種的了解和過硬的催芽操作技術,在技與物的應用中忽視了環境因子作用,導致催芽不整齊、發芽率低乃至催不出芽的事情屢有發生。為了進一步做好服務三農的技術指導工作、不誤農時,現將晚稻種子正常發芽關鍵技術介紹如下。
1保證足夠的水分
現在晚稻生產規模經營的大戶相對較少,基本上是千家萬戶搞生產,農戶與農戶之間的種植面積少、種子數量也少,在催芽時種子因量少、堆小,水分揮發相對較快、種子堆的溫度上升也比較慢。因此,種子對水的要求就更加嚴格。通常晚稻種子帶藥浸種(用18%的稻種清藥劑每包3g,加水5kg,浸稻種5kg)的時間為48h,浸種后進行清水淋種,或再用45℃溫水淘種,入囤催芽。秀水09等品種由于谷殼包緊、吸水進程相對慢于種殼包緊度較松的其他粳(糯)稻的品種,所以催芽過程要確保種子吸足水分,技術措施是保濕、保溫。采取的方法有2種:①入囤催芽36h內根據種殼的干濕程度,在種子不出囤的前提下用35℃溫水淋種1~2次。提倡溫水淋種益處有2個:一是解決了單季稻播種階段外界氣溫較低、溫度變幅較大、因種子量少種堆升溫慢的矛盾;二是溫水淋種(淘種)可以激活種子體內酶的活性,促進種子吸水,提高種子發芽勢和整齊度;②適當延長浸種時間,外界氣溫較低的情況下可以在藥劑浸種48h后換清水再浸種6~12h。延長浸種的時間應根據外界氣溫的高低靈活掌握,在外界氣溫較高的情況下浸種時間不宜過分延長;否則水變質會影響種子活力、降低發芽率。
2保溫和透氣
制止耕地拋荒生產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當前正值中晚稻耕種的關鍵季節,堅決制止耕地拋荒,切實抓好中晚稻生產,對確保我市176萬畝糧食播種面積和81萬噸糧食總產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根據省政府辦公廳浙政辦〔2004〕91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制止耕地拋荒,抓好中晚稻生產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堅決制止耕地拋荒,千方百計種足種好中晚稻
各地要把制止耕地拋荒作為當前農業工作的重點來抓,要及時組織力量,對當地農田種植情況開展一次普查,凡是未種農作物的水田應盡快落實種植晚稻;對征而不用、圍而不建、包而不種的撂荒土地(尤其是基本農田),要進行重點督查,凡能種上糧食的要立即復耕。對因組織不力、措施不實,該種不種或不能種的要按省、市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處罰。各縣(區)人民政府要把普查和督查的真實情況,于6月底前上報給市政府辦公室。市將適時組織抽查督查,為迎接省政府7月份開展的全省耕地拋荒專項整治作準備。
二、及時兌現糧補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今年各級政府都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農政策,包括對種糧大戶實行直接補貼,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各縣區要對第一批糧補資金的預發兌現工作情況開展檢查,并加以完善改進;要根據省、市、縣(區)配套補助的優惠政策,督促農業部門做好種植面積的審核工作,財政部門做好直補資金的兌現工作,要求8月底前將糧補資金及時足額兌現到戶。要加強政策落實情況的跟蹤檢查,對不按時兌現政策,弄虛作假騙取扶持資金的單位和部門,要給予通報批評,并追究有關領導和責任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