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0 19:31: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紫砂壺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紫砂壺造型設計論文
1引言
紫砂本身是一門大有學問,它有很多的生產工藝過程,且有紫砂與其它陶器類不同的特點,紫砂泥原礦是從幾億年的地質的變化才有而來。紫砂泥原礦是只有在山底下陶瓷礦原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在地層中的一層,它只有十幾公分厚,只有為精挑細選才能保證它的原料純度,選出后將它風化、加工、提煉,經過道疲乏加工等后才成為紫砂泥。
2紫砂壺的造型設計
紫砂壺設計,在做壺之前,首先要想好做什么樣的產品,這就要求設計造型,紫砂壺的造型設計不可小看,它關系到該產品造型是否能讓人喜歡,好的造型能給人帶來一種物質享受,也能從中得到樂趣,感到能與人之交流的感覺,愛不釋手。筆者有很多客戶在買制好的作品感到很得意,這是設計后的效果,如不經過經心設計,隨便做的效果就不一樣了,有些作品為什么不那么好銷,那跟造型有一定的關系。造型經過精心構思、改動,巧妙設計成型這就是設計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先在紙上畫好圖型,經過多方面的推敲,搞定后再在制作過程中修改,才能定型,形成作品造型,造型有方、有圓、幾何形,有像自然界中的動物、樹木、瓜果,包括我們身邊的一切或新生事物。造型是通過人的思維構思,巧妙的運用修改,才形成完美的造型。茶壺的生產工藝,首先要具備有泥凳子、拍子等必用工具,紫砂泥把泥切開涼涼,進行按造型的尺寸比例,打身筒,拍身筒,使身筒跟設計造型形態相同,上底、上滿、整身筒,再上底或底線、上線片等,然后做蓋、做嘴把、裝嘴、把、了坯、開口,就完成了工藝。另外,上線片如用線杠的,要做好線杠,后用線杠進行圓線。裝嘴、裝把,對壺嘴的孔要進修正,包括出水孔,每孔之間差距大小要一致,把的與嘴是否是一線,要成一線且把的大頭、把稍要上下垂直,蓋頭先打蓋片,如果蓋頭是弓起的應打上弓片,再上到蓋片上去進行修整,整好后上蓋內口,內掘要用木雞支整圓,上的子一把壺把這樣做好了。等干后進行整口,最后燒成就成了一把真正的紫砂手工壺,就可進以泡茶、品茶了。
3結語
為什么紫砂茶壺這么受人喜愛,它的好處在那里,紫砂壺它有確保茶葉的味道。紫砂壺具有透氣的作用,它有很多氣孔而我們是無法用肉眼看見的,不同于其它瓷器,因為其它瓷器用開水泡茶,倒下去的水是被悶住,水的熱分子無法走掉,而紫砂茶壺就能使茶水分子到它的氣孔里邊運,茶的香味是長久的,不管把一把用過的茶壺怎么樣進行洗刷,它永遠有一種茶香味在里面,在古代用茶壺泡茶是有錢人家的玩意(如古代皇帝、貴族、財主等都喜歡用紫砂壺泡茶)。所以現代人更喜歡用紫砂壺來泡茶,飯后一壺茶等,而現代人用得起紫砂壺的,收藏紫砂壺那是對紫砂壺有了感情、留意,古人也有被稱為“壺癡”的,說明愛壺人如此瘋狂,所以一把好紫砂茶壺應該是由一個好手工手藝之人進行精心制作的結果。
中國紫砂壺的投資與收藏
1、紫砂壺的鑒別與鑒定
選擇紫砂壺,對紫砂的鑒定首先要從紫砂的泥料陶土入手。宜興紫砂陶器所用的原料分為“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統稱紫砂泥。其中,“紫泥”是生產紫砂陶器的最普遍、最主要的泥料。“紫泥”原料外觀呈現紫色或紫黑色、紫棕色,是“甲泥礦層”的中上部,形成的穩定性較差并且不延續;“綠泥”是紫泥原料礦層中的夾脂,產量稀少,收縮率不宜控制不宜制作,燒制過程中常與“紫泥”相互調和、合成拼料;“紅泥”的原礦位于“嫩泥礦層”的底部,色澤純正,在燒制過程中收縮率偏大,因此在制作過程中多被用來制作小壺。除上述功用外,“紅泥”和“綠泥”也經常作為“粉狀土”被用作圖繪茗壺表面。
紫砂茗壺首先要取決于泥料是不能否認的,這也是最基本的要素。但是,在選擇收藏或投資紫砂壺的過程中,除了要對泥料特性有所了解之外也應該考察其“工”。所謂“工”指的是紫砂茗壺的制作工藝,談其工藝必先了解其形制。紫砂壺大致分為“幾何形體”、“自然形體”與“筋紋形體”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的紫砂壺制作技術與工藝上的要求都是嚴謹與成熟的,不能武斷地進行等級區分。“幾何形體”類型的紫砂壺,我們俗稱為“光貨”,大部分為幾何造型,常見的有“圓貨”與“方貨”兩種。“圓貨”的要求特點是“圓、正、勻、穩”。圓,觀其外形要圓潤飽滿,而內在的審美要見骨見肉,不能缺少圓中節奏的變化;正,制作上要體現出嚴謹規范,端正體態;勻,要細致觀察紫砂壺要求其蓋、肩、腹、底、嘴、把、足與壺體各部分過渡處的比例是否勻稱,講究渾然一體;穩,在造型的節奏中要有穩定之感,要充分體現出“光貨”特有的古樸、沉穩的節奏韻律。“自然形體”類別的紫砂壺,俗稱為“花貨”,是一種模擬自然物體形象或各種物象形態的制壺手法,經過創意構思提煉,運用浮雕、半圓雕等雕刻手法設計加工成的茗壺造型。選擇“花貨”造型紫砂壺的通用法則是要求造型自然通透,不能做作,要有重點地抓住自然形體中的形體本質特征。“筋紋形體”類型的紫砂壺俗稱“筋瓤貨”。這類形體造型的紫砂壺特點就是將壺體俯視面分為若干等分,把流暢自然的筋紋組成于精密嚴謹的整體結構造型中,形成一個統一的自然整體。我們在選擇筋紋形紫砂壺時要注意以下基本要求:身蓋齊同,紋理相配,互相映襯,紋理清晰流暢,明暗分明,口與蓋之間準縫嚴密,等分精確壺蓋方向可任意置換并不影響筋紋的吻合與精準。
2、紫砂壺的市場定價
紫砂壺的收藏價值與市場定價歷來是愛好者與收藏者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然而,很多紫砂愛好者在對紫砂壺市場定價問題的認識上卻存在誤區,常見的兩種誤區為:(1)盲目投資大壺,認為紫砂壺定價取決于其容量;(2)教條尊崇職稱,認為紫砂壺作者的職稱越高其價值也越大。就紫砂壺容量而言,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容量為100毫升、200毫升、300毫升以及350毫升等規格,這很容易使大家陷入一個誤區——容量越大的紫砂壺價格越貴。其實,這是錯誤認識。資深紫砂壺藏家朱銀木表示:“容量定價法僅適用于同一作者的不同紫砂壺作品,或者是處于同一藝術水準的不同紫砂壺作品。在這個前提條件下,有可能為同等大小的紫砂壺定出相對合理的價格范疇,也有可能相對大容量的紫砂壺價值更高。”可見,容量只是紫砂壺定價的一個參照系,紫砂壺作者及紫砂壺作品的藝術造詣與創作制作難度才是判斷其價值的主要因素。因此,紫砂壺的價值與價格最終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我們在投資時必須要結合其容量、制造數量、藝術特點與作者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就紫砂壺制作者而言,依職稱定價的做法在業內備受質疑。隨著紫砂壺在拍賣市場上的火熱,名家大作成為市場普遍追逐的熱點之一,“職稱”成為紫砂愛好者在選擇上的一項重要標準。有不少初入紫砂收藏圈的藏家或投資者對掛有“高級工藝美術師”等職稱的紫砂制作者十分信任,認為這是國家認可的標準。其實不然,在業界紫砂制作者的職稱從高到低依次為研究員級工藝美術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工藝美術師、助理工藝美術師與工藝美術員,“高級工藝美術師是其中的第二等級。此外,當代紫砂從業者良莠不齊,不少從業者并沒有將心思放在如何提高技藝上,而是一味地追求高職稱,然后利用自己的高職稱將原本價值不高的作品賣出高價。據統計,宜興“高級工藝美術師”的招牌已經開始泛濫,具備工藝美術員職稱的紫砂制作者更是突破千人,但這些從業者中有多少真正符合標準的難以統計。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這一現狀,不能過分迷信這種“職稱定價法”。
紫砂壺德合文化藝術內涵分析
【摘要】造型千變萬化的宜興紫砂壺,它兼具了實用價值以及藝術價值這兩者,人們對此都十分的喜愛,現已成為了我國壺藝領域內的姣姣者了,而且紫砂壺的制作工藝受到了許多文人雅士的贊美和稱頌,足以被稱之為一件藝術品,具有著實用性以及審美性這兩種功能,再加上制作紫砂壺的材料材質較為特殊,有著其它材質所無法比擬的優點,使得紫砂壺得以被稱之為我國的瑰寶這一美譽。本文便主要以紫砂壺“德合”為例,談談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藝術內涵。
【關鍵詞】紫砂;德合;文化;藝術內涵
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之中,原來傳統粗糙簡陋的宜興紫砂壺,現在已經變成了具有著實用價值以及藝術價值這兩者的藝術品,更是在傳統文化中有著屬于自己的一片領域。不管是什么藝術都具有著時代的特征,只有與人們的生活緊密地貼合在一起,并且蘊含著時代的精神和內涵,才能夠被人們所接受,也才能夠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堅持下來。而之所以紫砂壺能夠在眾多的傳統手工藝品中成為佼佼者,就是因為它不斷與時俱進的精神,而這一點在紫砂壺的造型裝飾特點上具有著較為明顯的表現,不斷對造型裝飾進行改變和創新,使得紫砂壺的造型風格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千變萬化,也正因為此,使之得以不斷地繁榮興盛,更使得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一直以來,宜興紫砂壺最為著名的便是其造型特征十分的豐富多彩,有些精美細巧的造型,十分的耐人尋味,而有些造型則十分的大度奔放,讓人的心情十分舒暢。而且紫砂壺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以及人文情感是其它壺器所沒有的,是獨一無二的一大特征,在壺體表面上所鐫刻的詩詞書畫或是仿生捏塑都有著其獨特的寓意,在紫砂壺上融合了許許多多的文化藝術形式,比如書法、雕刻、繪畫等等,這既是它的文化內涵,也是它的審美特征,更是將傳統文化的精髓涵蓋在了里面,就好比中國書法的龍飛鳳舞在紫砂壺上就顯得格外地充滿了韻律之美,而看似斑駁古拙的篆刻在紫砂壺上就又呈現出了別有一番風味的美感,再者,中國畫在紫砂壺上進行精心的刻繪之后,就將中國哲學思想的精髓充分地反映出來了。由此可見,在紫砂壺中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呈現出了難以形容的審美快感。
1、紫砂壺“德合”的造型特征
紫砂壺“德合”(見圖1)整體的造型有一種古樸端莊的氣質,但卻又充滿了韻律感,有著其獨特的造型風格,其呈現出來的造型意韻值得我們仔細地去品鑒。此壺的上半身較為圓潤飽滿,而下半身就顯得較為平整,整體的壺身造型就給人一種敦厚、沉穩的感覺;壺蓋與壺口緊密地貼合在一起,確保一個較好的氣密性,壺蓋微微向上隆起,從遠處看,壺蓋與壺身好似融為了一體,設計得十分巧妙精準;方方圓圓的壺鈕好似一個橋形的形狀,拿捏起來也十分的方便;三彎流的壺嘴是一個龍頭的造型,惟妙惟肖,十分生動形象,與壺把形成了相互呼應的關系,壺把上方好似有一條龍尾伸出來了一樣,一頭一尾交相呼應,再加上與壺身的銜接十分自然,就宛如一條活靈活現的龍一般,威武霸氣的形象氣質彰顯得尤為明顯,無不讓人贊嘆其造型的生動形象,感嘆制壺藝人高超的技術工藝。
2、紫砂壺“德合”的文化藝術內涵
紫砂壺藝術繼承與革新
1繼承傳統是基礎
對于從事紫砂壺藝術創作人來說,首要的任務是要繼承傳統,因為只有通過對紫砂傳統的很好把握,才能不斷地汲取古人技法的特色和優點,并加以臨摹學習,不斷地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去,才能創作出優秀且富有生命力的作品。紫砂壺的搓、拍、打、刮、接、光等傳統成形技法,同中華民族文化意識審美觀念的藝術造型有機結合,造就了宜興紫砂文化的文明。紫砂作為傳統工藝品,有著根深蒂固的民族藝術根基,有著前輩們豐富知識和經驗積累,正是由于一代代紫砂藝人的傳承創新,才能得到紫砂壺的日趨完善,雖古猶新,才能得到輝煌的今天。在有序可查的歷史文獻中,我們知道紫砂工藝歷經了從供春、時大彬、陳鳴遠、邵大亨、朱可心、顧景舟等這些名家的實踐經驗沉淀,總結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成熟制壺技藝,紫砂工藝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既有民間的傾向,又有歷代民間藝人注重個人價值、個性的發展,更有鮮明個性色彩,許多名人的佳作,代代相傳,如掇球壺、供春壺、仿鼓、石瓢等都是前輩的嘔心瀝血,畢智窮工造就了紫砂傳統文化,是我們宜興市陶文化的精髓。我們后人必須全力加以傳承,只有在傳承文化的基礎上,貫融自己的創新理念,才能創作出更好的符合時代潮流的作品。
2開拓創新是關鍵
今天的宜興紫砂已經發展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期,傳統的、現代的,新潮流、新時尚都在同一舞臺上爭奇斗艷,人們也根據各自不同的審美觀點審視著作品的價值觀念,有人欣賞花塑器,因為制作者把那些蔬果蟲草刻畫得栩栩如生,泥色層次豐富;有人喜歡素器,制作者線條挺括、簡潔大方;有人則喜歡新潮流現代陶藝,認為其代表了一個全新的藝術感悟,所有的一切都是人們審美取向的差別。而紫砂工藝是一門張揚個性的藝術,需要創作者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藝術修養和豐富歷史文化知識,在創作中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牢牢把握時代變遷中人民大眾所喜愛的紫砂作品。紫砂工藝經過千百年的演變、眾多歷史文化的加入,從雕刻印、點彩、泥繪等裝飾技法中體現文人雅士的愛好和興趣,將其融入紫砂藝術中極大地豐富了紫砂文化,我們提倡在紫砂壺藝術創新的同時,同樣要吸收世界陶藝人的精華,取長補短,這樣才能使紫砂壺文化有更強的生命力。而當今紫砂已經達到了歷史的繁榮時期,其技藝人員隊伍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代,新品、新作、新人層出不窮,紫砂的發展空間非常寬廣,所以在繼承弘揚傳統紫砂文化的同時,紫砂工藝的創新更顯得重要,是擺在我們廣大紫砂藝人面前新的課題和緊迫的任務。近來在開拓創新上,筆者也作了一定的嘗試,首先從材質方面入手,親自到礦點進行實地考察,經過多次反復提煉,試驗配制優質的原礦紫泥,更好地展現出每一款創新作品獨特神韻;其次是制成各種獨特成形工具;再次是新穎的造型設計;最后成形制作過程中更好地把握。近年來筆者作品受到了廣大客戶的贊許和青睞,同時在2010年宜興市手工操作比賽中獲得了三等獎的榮譽。
3個人風格與創新
在傳承和創新中逐步形成了個人風格,創新中體現出傳承,對傳統有所突破才算得創新,創新歸根結底是歸入傳統,當某一創新獲得肯定與承認,便修成了正果,亦即匯入了傳統,而創新的價值,便是使傳統保持活力,并得以不斷延續下去。我們作為紫砂藝人,應該不斷開拓自己的創作視野,不斷實踐和思考,和時代互相結合,不斷學習和研究傳統文化,了解和應用相關藝術門類的科學技術,大膽嘗試新技術,新工藝和表現手法,不斷積累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和綜合素質,在傳承和創新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個人藝術風格,創作出優秀的紫砂藝術作品,開辟出一條紫砂藝術發展的新路。
紫砂壺含蕾設計構思思索
在宜興紫砂藝術園地里.千姿百態的紫砂壺藝術品有著圓器的珠潤玉質、雄渾飽滿,也有著方器的端莊典雅、剛柔相濟。它們所表達的主題也像流傳千年的中華民族文化一樣豐富多彩、取之不竭。每一件壺藝作品都承載了一種意境、一種內涵,同時又蘊藏了作者的內在修養、技藝功底和創新能力。紫砂壺“含營”(見圖1)傾注了對大自然的崇拜。因為自然界賦予我們太多的創作題材和內容,使我們用純樸的砂土、流暢的線條、簡約的形體幻化出紫砂花貨的真情真趣,充盈了對鮮花的贊美、愛戀和吟唱。
1紫砂壺“含蕾”的創意是對美好的憧憬
人們常說紫砂壺是立體的畫、凝固的詩。“含蕾”壺就是“道法自然”,將自然之道與紫砂之道融合.使人感受自然的形象、自然的情感、自然的神韻以及自然的氣息和美感。鮮花在人們心目中是美好的象征.代表著吉祥如意、姿彩瑰麗。將花的含苞欲放納入紫砂壺的創作領域,就是運用花的語境來抒發紫砂壺的設計理念。傳遞諸如“花好月圓”、“花團錦簇”、“山花爛漫”、“春暖花開”、“錦上添花”、“花開富貴”的企盼和吉兆。而紫砂壺“含蕾”正是將抽象的意境具象化,婉約成一曲花的歌吟。“高樓曉見一花開,便覺春光四面來。暖日晴云知次第.東風不用更相催。”唐代詩人令狐楚的《游春詞》對春日融融、百花綻放的贊嘆,可謂千古絕唱。此壺的喻意定格在“含蕾”上,是想讓作品更有時空感,所營造的情與景更豐富、更含蓄、更深邃,從而余味無窮。人們對美好的理解帶有很大的模糊性和想象性。美麗的鮮花只有在含蕾之時最讓人期待、最難以捉摸。它的絢爛嬌艷就在真容初露的瞬間。紫砂壺“含營”的立意和造境猶如人的靈魂和軀體.沒有“意”和“境”就沒有生氣,沒有“意”和“境”也沒有依托而“含蕾壺”的“意”和“境”就是追求的對“美好”的憧憬。
2紫砂壺“含蕾”的主題是對花形的聯想
我們常見的傳統花貨作品都是具象的形態描寫.直接地將某一種花的容貌展示,反映這種花的特質和個性,例如“荷花壺”、“梅樁壺”、“菊花壺”等等。而“含營壺”突破了常規的造型裝飾,是簡約意境的呈現.含蕾之花的不確定性及模糊概念.更增添了遐想與回味的余地。紫砂壺的造型和裝飾藝術從嚴格意義來講。是屬于文化藝術的范疇。以自然本質、樸素雅致、簡練含蓄、文靜遠趣為基調“含蕾壺”的設計主題是在花的寫意中反映花的精神、花的嫵媚,所以講究華美不改品質.突顯材質特色,裝飾自然得體.形態雅俗共賞。“含營”壺綜合了鮮花含苞時的神韻。這花蕾也許是“百葉雙桃晚更紅,窺窗映竹見玲瓏”的桃花;“杏子梢頭香蕾破,淡紅褪白胭脂流”的杏花;或者是“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的牡丹;“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的石榴;還可能是“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的寒菊和“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梅花……手捧此壺。茶香、花香仿佛陣陣飄來。它的文化創意是一個發自內心的感悟,也是一種十分奇妙的聯想。觀賞“含蕾壺”.可以讓人領略到花的勃勃生機和含苞待放的生命律動作品在簡約中包含了美學的意境.在寫意中寄托象征的內涵.所以這把壺的思想主題和造型方法是別具一格的。
3紫砂壺“含蕾”的設計是對造型的創新
紫砂壺造型設計和文化內涵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紫砂文化作為其中重要的分支,至今已走過數百年的發展歷程,并逐漸轉變為集功能性、藝術性、人文性為一體的手工藝品,在漫長的歲月凝練中不斷發展,深受人們喜愛。紫砂壺作為傳統手工藝品,擺脫粗陶匠氣,逐步發展到如今各大藝術品拍場上炙手可熱的新秀,離不開相關行業人員的智慧與創新。藝術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在歷史的浪淘沙中,唯有真正富有時代特色和人文價值的作品才能為當代人感知,才能融入人們當下的生活,真正做到薪火相傳。
1造型設計
作為傳統手工藝品,實用性是衡量其價值的第一要素。而唯有造型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稱手,才能進而談及是否符合審美、是否滿足人們的情感升華等層面。“方匪一式,圓不一相”,紫砂壺造型精彩紛呈,千變萬化的造型體系是中國工藝美術體系的一大亮點,欣賞紫砂壺,讀懂造型是第一步。一般而言,紫砂壺可分為方器和圓器。方器剛勁利落,圓器厚重溫潤,兩者給人不同的視覺享受。好的方器,造型樸實而內斂,看似簡潔卻韻味無窮,外觀直白卻有大音希聲的含蓄。方器方方正正,猶如做人。方器造型看似簡單,實則真正制作成功很難。一把好的方器應具備以下幾點:要有“度”,構思合理,比例、虛實搭配要得當;要有“粒”,嚴格挑選泥料、把關工藝,使砂礫在壺身若隱若現,給人老而不枯、嬌而不艷之感;要有“力”,線條有力、角度有力、銜接有力,使作品厚重;要有“潤”,方器為鑲身筒成型,在公共邊和折角的處理上,要注重“方中寓圓”的藝術感受。縱觀此把“四方弧矢壺”(見圖1),壺身主體呈四方形,但面與面的公共邊看似筆直利落實則蘊含弧度、富有張力,折角清晰明朗卻不呆板僵滯。蓋面以比例均衡的四邊形線條做裝飾,由上而下俯視,呈現出層次分明的立體感,壺蓋邊緣與壺身嚴絲合縫、貼合緊密、毫不突兀。壺鈕呈梯形,轉角利落明確、比例得當,與壺體造型相呼應,給人視覺上的協調感,昂然挺立的壺鈕高聳于壺體中央,增加了整壺的氣勢。壺流與壺把猶如肩膀,氣度卓然,奪人眼球。壺流下流線筆直利落,給人剛勁之感;上流線呈一條帶有向上弧度的曲線,彎而不折、柔中有剛,弧度與下流線相輔相成,有如一把張開的弓箭,其流暢的弧度構成了整器“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張力;上下流線相交,流口收勢利落,出水流暢。壺把呈四方形,上有一突出的小扳手,適合安放手指,折角線條略帶弧度,觸摸圓潤,方便攜拿,簡明的式樣與壺流相互呼應,提升了整壺的神韻。整壺造型融合了明清家具的元素,整體穩重大方,而流線走勢和細節設計又不失輕盈。其形態經由點、線、面的結合,構成整體與局部的完美聯系,張弛有勢。
2文化內涵
一件完美的紫砂作品,是靈動的藝術語言和深厚的人文內涵相結合的。“弧矢”意為弓箭,古語有云“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弧矢四方”,有志在天下之意。中國人自古認為,男兒有志在四方。著名詩人李白曾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政治家曹操有詩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杜甫于登泰山時發出感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見,志在四方是根植于中國人心底的遠大志向。時代在不停地變化發展,但自強獨立始終是中國人做人的原則。圖1四方弧矢壺以樂觀開朗的心態和積極奮發的精神,不斷追求更高、更遠的人生發展,拓寬生命的廣度,追求人生的深度,以有限的時間追求無限的人生體驗,生而為人,理當如此。此把“四方弧矢壺”整體造型方中寓圓、圓中寓方,流、把體現出蓄勢待發的張力,既激勵人們要有乘風破浪的精神去面對瞬息萬變的生活,從容應對各種挑戰,同時又警示為人處事應剛柔并濟,切勿急于求成,奮斗的同時也要以不慌不忙、閑適平淡的態度享受生活。
3結語
紫砂壺藝術設計和吉祥寓意分析
摘要:宜興現在最引以為傲的特產是被稱為“世間茶具稱為首”的紫砂壺,宜興的紫砂藝人在千百年的傳承和創新之中,為我們帶來豐富的藝術造型和包羅萬象的文化內涵。紫砂作品“福臨八方壺”采用了經典八方的方器形態設計,通過線面的完美結合和陶刻裝飾的輔助,呈現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藝術效果,彰顯出作者對于紫砂技藝的堅持和審美追求。從整體上來看這件紫砂作品,不僅把紫砂藝術方器制作的經典技藝展示得淋漓盡致,讓我們從細節的方面欣賞到紫砂造型的獨特魅力,同時還能夠從陶刻的題材內容里面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非常的接地氣,又具有美好的祝福,讓人能感受到其中濃濃的真情實感,在使用和把玩的過程之中更加富有趣味性。
關鍵詞:紫砂壺;福臨八方;藝術設計;吉祥寓意
宜興位于長三角的幾何中心位置,可以稱得上是上海和蘇南經濟圈的后花園,這里有著“竹的海洋、茶的綠洲、洞的世界和陶的古都”之美稱。具體來說,在天目山余脈穿城而過,太湖水域波光粼粼的滋養下,宜興南部縱橫無際的竹林常年郁郁蔥蔥,成為了蘇浙皖三省的天然交界地帶,也吸引了大批的游客來此觀光旅游。自古以來茶竹相依,有茂竹的地方肯定有著茗茶相伴,在每年人間四月禪茶季的時候,宜興茶園飄香,一派繁忙的景象。獨特的山水地理交錯之中形成了許多的溶洞,里面經過現代手法的裝飾,如夢似幻、獨具魅力。而宜興現在最引以為傲的特產則是被稱為“世間茶具稱為首”的紫砂壺,宜興的紫砂藝人在千百年的傳承和創新之中,為我們帶來豐富的藝術造型和包羅萬象的文化內涵。
1紫砂壺“福臨八方”的藝術設計
紫砂作品“福臨八方壺”(見圖1)采用了經典八方的形態設計,通過線面的完美結合和陶刻裝飾的輔助,呈現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藝術效果,彰顯出作者對于紫砂技藝的堅持和審美追求。此壺壺身八面的設計非常具有挑戰性,眾所周知,紫砂方器的制作采用了全手工的鑲接工藝,需要非常持之以恒的定力和一絲不茍的態度,所以在今天做紫砂全手工的藝人能夠堅持下來的實屬不易,在棱線突出和線面結合的流暢性之下,使得方器的棱角也有著幾分的收斂。壺嘴一半貼合于壺身,一半微微上揚,出水非常的爽利;與之遙相呼應的是方形的飛把設計,端握特別舒適,具有良好的藝術審美;壺頸部和壺身的轉折干脆利索,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壺蓋壓合壺口,嚴絲合縫,氣密性良好,棱線相接,貫通到底;上面的橋型壺鈕高高凸起,充滿了江南水鄉的靈韻,為方正的器型增添了些許的陰柔之美。同時,壺身的陶刻裝飾也非常精美,把蝙蝠和佛教的內容結合起來,呈現出吉祥如意的美好內涵。從整體上來看這件紫砂作品“福臨八方壺”,不僅僅把紫砂藝術方器制作的經典技藝展示得淋漓盡致,讓我們從細節的方面欣賞到紫砂造型的獨特魅力,同時還能夠從陶刻的題材內容里面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非常接地氣,又具有美好的祝福,讓人能感受到其中濃濃的真情實感,在使用和把玩的過程之中更加富有趣味性。
2紫砂壺“福臨八方”的吉祥寓意
紫砂壺質量管控公共管理研究
摘要:由于信息不通暢,目前網上和銷售的紫砂壺產品質量日漸突出。網絡零售紫砂壺不同于紫砂壺藝術品,是一類只具有茶具功能的標準化產品。為了紫砂行業的健康發展,本文從紫砂壺質量問題的本質特征出發,從公共管理的視角,就我國紫砂壺質量管控體系的構建提出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紫砂;電子商務;質量管控
紫砂壺有的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有的又有工藝價值、藝術價值等,目前市場上也沒有權威的機構可以去界定或者說認定的紫砂壺的價值,可以說目前還沒有一種方法被大家所普遍接受。但筆者經過研究發現,網絡零售的紫砂壺大都不存在上述歷史文化藝術價值,而僅僅是具備茶具的實用功能,是完全可以管控的標準化陶瓷產品。公共管理視角下的紫砂壺質量管理體系模型的研究,就是針對這一部分主流實用紫砂茶具而言的,是對從礦石開采、泥料加工、藝人制作的源頭階段到消費者購買到手中這一階段的全程研究。就目前紫砂壺市場情況來看,泥料安全問題和藝人親作問題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問題。本文從紫砂壺質量問題的本質特征出發,從公共管理的視角,就我國紫砂壺質量管控體系的構建提出對策與建議。如此一來,質量才是作為衡量紫砂壺價值的重要標準。2010年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披露紫砂行業中一些壺品質量問題后,宜興市政府即成立“紫砂行業經營秩序管理工作辦公室”,不定期開展“紫砂產品質量和行業經營秩序大檢查”,但就目前網上零售的紫砂壺而言,消費者還是無法判斷紫砂壺茶具的泥料可靠性與作者的真實性,對紫砂壺質量的管控還存在如下問題:
1.礦料和泥料不可追溯
在21世紀初,丁蜀鎮黃龍山的幾處傳統紫砂礦井就已經封礦,而目前供應市場的紫砂礦料基本都是來自江蘇黃龍山周邊和浙江長興一帶,由于同屬一脈這些地區出產的紫砂礦料品質上與黃龍山區別不大,和黃龍山一樣,礦層分布不同紫砂品質也不盡相同。但消費者對于礦料的開采與泥料的加工中有無添加并無知情途徑,這也造成了壺商各執一詞,消費者無所適從的現象。
2.沒有針對紫砂的質量檢測標準
剖析普洱茶與紫砂壺的關系
都說喝茶修身養性,可是自己的修養還是不夠,做事情過于急躁,說話也不先思考;往往得罪了朋友還不自知..
最遺憾的是失去了一位自己很重視的朋友,希望有那么一天能夠挽回!
言歸正傳。。。
今年對于我來說是有一些收獲的,在普洱茶與紫砂壺之間慢慢的找到了和諧與平衡;普洱茶的沖泡方式較過去成熟多了,茶的韻味也比過去較能夠體會,這都要感謝幾位博友,也是網絡的便利使得!
淺論普洱茶與紫砂壺的關系,是個人的體認,不見得正確,還請過路高人不吝指正!
說普洱茶與紫砂壺這兩樣我都愛的寶貝吧。
紫砂壺韻竹造型設計與人文內涵
摘要:許多的紫砂大師諸如顧景舟、汪寅仙都曾經演繹過竹器紫砂,為我們后來的紫砂藝人在傳承和創新之中樹立了典范和榜樣,紫砂竹器依然是最為常見的紫砂花器類型和裝飾題材的熱門之選,竹子和紫砂的緣分在上天的安排之下注定產生美妙的因緣,才讓我們有機會在今天能夠看到如此美妙的竹器紫砂藝術精品。紫砂作品“韻竹壺”采用了紫砂花器以竹飾壺的手法來呈現出此壺的與眾不同,此壺壺身采用了傳統的紫砂造型,從上到下逐漸鼓起,特別的實用大方,壺底置圈足,更加凸顯出此壺的端莊穩重。壺流、壺把、壺鈕運用竹段的元素,把竹子的形態和氣韻融入其中,可謂是神來之筆,讓我們在使用此壺的過程中,還能夠感受到濃濃的人文雅韻,體會到其中豐富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紫砂壺;韻竹;造型設計;人文內涵
江南小城宜興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物華天寶、山明水秀之地,也是江蘇、浙江、安徽的交界之處,郁郁蔥蔥的天目山余脈浩浩蕩蕩、綿延千里,在蒼翠的竹林里面掩映著大片的茶園。在歷史上,宜興是最古老的茶區之一,唐代的時候以綠茶紫筍品種最為珍貴,曾經被選為貢品。在后來的歲月中,隨著茶葉重心的南移和宜興紫砂壺的廣泛普及,宜興紅茶作為最為普遍的泡茶之選成為宜興紫砂匠人的標配,宜興紅茶和紫砂壺相得益彰,得到了茶友們的青睞。正是在宜興紅茶的滋養之下,宜興的紫砂藝人擁有著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他們把生活的實踐和情感的表達都融入紫砂壺中,非常善于在周圍環境之中尋找題材。自古以來茶竹相依,以竹為題材的紫砂壺不勝枚舉,有“竹段壺”、“竹節壺”、“捆竹壺”、“竹節提梁壺”、“竹鼎壺”等等幾十余種,許多的紫砂大師諸如顧景舟、汪寅仙都曾經演繹過竹器紫砂,為我們后來的紫砂藝人在傳承和創新之中樹立了典范和榜樣,紫砂竹器依然是最為常見的紫砂花器類型和裝飾題材的熱門之選,竹子和紫砂的緣分在上天的安排之下注定產生美妙的因緣,才讓我們有機會在今天能夠看到如此美妙的竹器紫砂藝術精品。
1紫砂壺“韻竹”的造型特征
紫砂作品“韻竹壺”(見圖1)采用了紫砂花器以竹飾壺的手法來呈現出此壺的與眾不同。眾所周知,在竹器紫砂壺的類別中,有兩種方法被廣為運用,一種就是以竹入壺,直接用竹節的形態作為壺身,以竹葉作為裝飾,表現竹子的搖曳多姿。另一種就是以竹飾壺,壺身采用傳統的器型,壺嘴、壺把、壺鈕等等元素采用竹的形態,或者以竹題材的繪畫、書法陶刻裝飾,充滿了詩情畫意和人文韻味。此壺壺身采用了傳統的紫砂造型,從上到下逐漸鼓起,特別的實用大方;壺底置圈足,更加凸顯出此壺的端莊穩重;壺流、壺把、壺鈕運用竹段的元素,把竹子的形態和氣韻融入其中,可謂是神來之筆,壺流由兩節竹段組成,微微彎曲、小巧可愛,出水非常的流暢,收放控制自如;壺把上面竹節的分布疏密有間、長短不一、自然融洽、彎卷有度、端握合適;壺蓋的設計飽滿微鼓,口沿外翻,和壺口子母線相接,嚴絲合縫、氣密性良好、通轉流暢;上面點綴的竹型橋鈕更是惟妙惟肖,把江南宜興的兩大代表竹子和小橋流水人家都表現出來,可謂是匠心獨運。此壺的精妙之處還在于從壺把下端延伸而來的幾片竹葉貼合于壺身之側,形態自然、細節到味,觀之仿佛能聽到竹林風聲陣陣,竹葉梭梭作響,充滿了自然野趣,呈現出紫砂獨特的造型藝術魅力和豐富的人文內涵。
2紫砂壺“韻竹”的人文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