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構建密切聯系群眾的長效機制

時間:2022-04-24 09:02:00

導語:努力構建密切聯系群眾的長效機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努力構建密切聯系群眾的長效機制

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近日,總書記又強調指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黨的群眾工作路線,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四個多樣化”日趨明顯,給黨的密切聯系群眾的環境和內涵也帶來了深刻變化。如何構建密切聯系群眾長效機制,是新形勢下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

必須落實聯系群眾制度,增進群眾感情。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要促使基層干部經常深入基層、了解民意、體察民情、增進感情,治本之策就在于建立切實可行的工作制度。一是健全領導聯系點制度。建立領導干部聯系點,可以使領導干部定期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可以使領導干部在幫助特定的地區、部門或群眾出謀劃策、排憂解難的同時,了解掌握第一手的資料,以利于面上工作的展開。二是完善鄉鎮干部聯村制度。當前,一些聯村干部“聯村不住村、工作走讀化”,群眾意見很大。鄉鎮干部只有經常深入農村,幫助解決困難,與農民群眾交朋友,才能得到群眾的支持、理解和信任,農村工作才能順利開展。要積極推行鄉鎮干部駐村聯戶夜訪等制度,在聯村中,尤其要對那些亟須幫助的種養大戶、農業示范戶和貧困戶,進行重點幫扶。三是深化“民情日記”制度。要增進與農民群眾的感情,就必須掌握他們的需求,真正為他們排憂解難。我們東陽市在推行“民情日記”的基礎上,開展制作“民情檔案”活動。實踐證明,這一舉措大大增強了鄉鎮干部走村串戶、訪貧問苦、求良策的自覺性,是聯系群眾的一個很好的載體。

必須完善為民服務網絡,方便群眾辦事。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服務機制,改進服務方式,為群眾提供簡便、優質、高效的服務,是新形勢下農民群眾的迫切要求,也是密切黨群關系的關鍵。要從根本上解決群眾辦事難的問題,必須市(縣)、鎮、村三級聯動,形成完整的服務網絡。一是辦好市(縣)級行政服務中心。市(縣)必須要在簡化行政審批手續、重新核定行政性收費項目上下功夫,把有關部門的涉農、涉企審批職能集中到行政服務中心,建立“行政超市”。實行服務內容、辦事程序、申報材料、承諾時限、收費標準“五公開”,推行“陽光政務”。二是拓寬鄉級服務窗口。要按照“小政府,大服務”的要求,把鄉鎮政府機關和有關站所一些分散的、互相獨立的職能集中起來,歸口到一個統一的窗口,方便群眾辦事。同時,要強化服務功能,變群眾跑為干部跑。三是建立村級服務機構。村一級也要設立固定的為民辦事場所,村干部輪流值班,對群眾的申請,進行及時受理和辦理。同時,聯村干部既要當好辦事員,又要當好員。定期定時到聯系村進行現場辦公,對需上級辦理的事項,要代為妥善辦理。東陽市對鄉鎮“365全程服務窗口”進行縱向配套,橫向集中,建起了市行政服務中心和村級民事服務站,形成上掛市(縣)、下延村、橫聯站所的三級服務網絡,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辦事。

必須健全干部考核機制,體現群眾公認。要保證黨員干部能夠長期地自覺地密切聯系群眾,就必須把知情權、選擇權、評判權、監督權交給群眾,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標準。一是競聘上崗,讓群眾選干部。要積極推行中層干部競聘上崗制和一般干部雙向選擇制。窗口工作人員和駐村干部的確定,要擴大群眾參與的范圍,尊重群眾的選擇。二是動態考核,讓群眾評干部。根據工作崗位職責,制訂具體的量化考核指標。組成由單位領導、一般干部和群眾代表參加的考核組,不定期地進行現場量化考核。把考場放到工作現場,通過隨機抽查、查閱檔案、實地走訪、群眾訪談等方式,來綜合確定考核分。三是末位待崗,以民意來罰干部。要充分運用群眾代表對干部的考核結果,來獎勤罰懶。對考核成績優秀的干部,在精神和物質上給予一定的獎勵,并優先提拔使用。對考核成績較差、群眾意見大的干部,實行末位待崗管理。待崗期間表現仍然較差的,要給予降免職、辭退處理。總之,要以是否能正確理解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是否具有群眾觀點,是否掌握了群眾工作的方法作為選干部、用干部、管干部的一條重要標準,促進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的根本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