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的成就歷史教案
時間:2022-04-17 03:09:00
導語:科學技術的成就歷史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分析863計劃提出的背景,使學生認識到面對新技術革命的挑戰,從戰略角度出發認識計劃實施的前瞻性、先進性和帶動性。
2.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863計劃的實施,大大提高了我國高技術研究開發水平與實力,增強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和信心,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競爭意識。
3.通過引用材料使學生感受高科技帶給我們全新的生活,更進一步理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精辟論斷,體會到“創新是每個民族進步的靈魂”。
4.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在使用高科技成果的同時,要抵制不良因素的影響,提高自我約束意識,遵守法律和道德規范。
知識與能力
1.了解863計劃提出的背景;863計劃涉及的研究領域及總體目標;863計劃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知道《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
2.通過引導學生對863計劃提出的背景、總體目標、研究成果的分析,提高學生理解、分析現今國家政策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分析高科技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待事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分組收集成果資料,增強對863計劃的感情認識;通過合作研討形成正確的科學意識。
2.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演示,讓學生感受“高技術與我們同行”。
3.在課堂上開展歷史小辯論“學生上網是利大還是弊大”。
4.在了解863計劃取得成果的同時,學生設計未來生活的藍圖。
教學思路
教學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1.重點:a.863計劃的內容。b.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產生的影響。
2.處理方法:a.通過課前學生分組查找資料、歸納概括,加強對863計劃涉及領域的理解。b.在課堂上通過開展“學生上網是利大還是弊大”,聯系學生身邊實際,感受網絡技術帶來的積極影響。
3.難點:863計劃涉及的科技領域,學生對科技名詞比較難于理解。
4.處理方法: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相關領域的視頻材料,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選取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課前導學
1.查找863計劃的背景資料及四位科學家的相關材料;
2.學生分組準備863計劃成果演示材料;
3.學生準備辯論活動;
板書設計
第18課科學技術的成就(二)
1.863計劃
背景
決策:1986年3月
《863計劃綱要》內容→領域
成果
2.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
a.發展概況
b.影響
正面→普及發展
負面→正確對待
教學資源
1.課件。
2.學習網站:
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天地。
863—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網站。
3.《高技術通訊》雜志(科技部863計劃聯合辦公室中國科技信息所)。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基因”“克隆”“納米”“數字化”這些名詞嗎,這些名詞的出現與什么領域的發展有關?
正如大家所說,由于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迅速改變著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豐富人們的生活;我們一起學習“科學技術的成就(二)”看看20世紀80年代以后我國如何發展高技術,從決策到實施,這項充滿艱辛、充滿創造的壯麗事業,它需要我們幾代人長期的奮斗。
板書課題:第18課科學技術的成就(二)學生回答:知道(有可能知道一些),可由其中一點展開話題簡短地談談自己所了解的情況;并進一步回答這些名詞的出現與科技領域的發展有關。
學生觀看多媒體演示資料感受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多媒體演示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他們對科技知識的感性認識。
教授新課
1.“863計劃”
20世紀80年代我國制定“863計劃”,誰能講一講它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制定的?
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歸納:人類進入21世紀,科技被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高技術作為經濟增長中最活躍、最強有力的因素,更是被認為關系到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未來世界競爭格局中的命運和前途。今天,幾乎在所有的政府規劃和綱要中,高技術都成為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為了迎接新技術革命的挑戰,四位老科學家情系民族科技的振興,聯名寫信提出要抓住時機,發展國家的高科技。鄧小平高瞻遠矚果斷決策,作出批示。因提出和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故這項計劃稱為“863計劃”。經過反復論證形成《863計劃綱要》。
引導學生看小字材料,把握863計劃實施的總體目標,理解從戰略角度出發,計劃實施的前瞻性、先進性和帶動性;認識863計劃從世界高技術發展趨勢和中國的需要與實際可能出發,堅持“有限目標,突出重點”的方針,選擇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等領域作為我國高技術研究與開發的重點,組織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希望通過努力,力爭達到此目標。學生閱讀課文思考:我國發展高科技的背景;聯系課本動腦筋“想一想我們現在經濟比較落后,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錢去搞新技術的研究?”從而進一步理解發展863計劃的總體目標是什么?863計劃涉及了哪些領域?
學生在分析思考中體會863計劃制定的及時性、必要性;并從四位老科學家故事中感受殷殷愛國之情以及對國家領導人英明決策的敬佩之情。
學生閱讀、理解國家計劃制定的科學性。層層設問,展開話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處理提出和決策的故事中要注意情感因素,適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對國家政策的講解要結合初中學生的實際年齡避免枯燥地說教。
指導學生明確863計劃涉及的領域,并給予一定的解釋說明。通過課前圍繞“高技術與我們同行”這個主題,指導各組學生收集有關領域的資料進行篩選,然后各組在高技術成果展示會上進行交流。
通過展示活動,教師要適時引導,讓學生感受863計劃的實施大大提高了我國高技術研究開發水平與實力,增強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和信心;認識高技術及其產業化、高技術與經濟的結合充分顯示出小平同志“科學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等指示的重要意義;體會到863計劃也帶給我們全新的生活。讓學生活動后談談自己的想法。
由學生的談話,啟發學生意識到“創新是每個民族進步的靈魂”。
2.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
由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自然過渡到作為高技術領域之一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教師以談話的方式問問學生上網嗎?上網的感受如何?
教師可從兩方面引導學生學習:①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②網絡技術的應用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并積極引導學生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正確對待負面影響,積極進取勇于創新。學生不理解的領域,可以大膽質疑。
學生在課前收集材料的基礎上,組織“高技術與我們同行”──863計劃成果展示會;各組通過制作課件進行多媒體演示,生動有趣地展示八個領域的成果,內容注意突出重點,關注熱點,貼近生活。學生邊演示、邊講解。(或者以新聞報道的方式展開活動,“記者”以現場報道的方式介紹、采訪各展臺的情況,讓人們感受有趣的科技、全新的生活)
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談上網的感受。
學生組織材料展開小辯論“學生上網是利大還是弊大?”學生自由闡發觀點,在辯論中得出正確的認識。
由于科技領域的名詞學生平時接觸得少,比較難于理解,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同時也促使自身的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幫助學生釋疑、解惑。
開展活動由學生主持:您想了解21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社會生活產生什么影響?您想知道轉基因食品、核能利用是否安全,什么是數字化生活?寬帶網絡是怎樣把我們帶進知識時代?您想了解外層空間技術的發展嗎?就隨我們一起去參觀成果展,相信您會有所收獲。
學生分為四組介紹,一定要聯系最新成果加以介紹,如: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是我國科技發展史上又一里程碑。
通過活動,增強各小組團隊成員的協作意識。
話題貼近學生生活,容易激活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輕松自然。
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學生辯論后,教師要及時點評。
結合課本的動腦筋引導學生要積極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增強自護意識。學生閱讀課本材料,了解《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提高學生遵守文明公約意識。
本課小結
教師可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串聯知識點,以歌謠的方式加以總結。
高瞻遠矚計劃行
八大領域成果顯
信息時代勤學習
勇于創新展未來學生代表小結本課內容。
學生朗讀。培養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課后延伸
奇思妙想:
“設計未來生活的藍圖”。學生課后完成。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樹立社會發展意識。
- 上一篇:探索社會主義的道路歷史教案
- 下一篇:和平外交的歷史教案
精品范文
10科學課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