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小花街”
時間:2022-07-23 12:45:00
導語:正月十三“小花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聚居在新平、元江等縣河谷熱壩地區的傣族花腰支系,不過“潑水節”,而趕“花街”。漠沙“花街”一年兩次。農歷正月十三日,為“小花街”。
吃過早飯后,姑娘們在阿媽的指導下,梳理秀發,穿上節日盛裝,佩戴好銀鐲、銀耳環和銀鏈、銀鈴等飾物。接著,阿媽把衣裳、統裙、花腰帶和香荷包、花手帕等禮品從衣柜里取出來,放進精制秧蘿里,挎在女兒的腰間。姑娘戴上雞斗笠,三五成群從四面八方向粉牛渡口匯集。各人找到一塊惹眼的地方后,從秧蘿中輕輕地把心愛的東西拿出來擺好。小伙子們吹著金竹笛走來了,他們穿“街”串“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假若小伙子對某個姑娘有心,便投去傾慕的目光,雙方會意后,眼明手快的小伙子立即從姑娘擺著的繡物中取走香荷包或花手帕,踏著舒心的腳步離開“花街”,姑娘也收起繡物不緊不慢地隨后而來。
太陽當頂的時候,“花街”附近的冬青樹下,香蕉叢中,菠蘿地頭,小溪邊上,對對情侶到處可見。在悠揚的竹笛聲中,妙齡青年人互相傾吐著真摯純潔的愛情。太陽偏西,小伙子們打開蔑飯盒,雙雙情人拌著甜言蜜語吃下終身最美好的晚餐。
爾后,姑娘接過小伙子送給的銀飾。這和先前小伙子從姑娘那里取的繡物便是共同的定情物。“大花街”在農歷五月初六日,男女青年相聚粉牛渡口。小伙子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一手接過秧蘿,另一手拉著姑娘,來到幽靜的地方。姑娘從秧蘿中拾出自己親手制作的食品,讓心上人一一品嘗。到太陽挨山的時候,雙方決定把婚事告訴各自的父母,便依依不舍地離別了。
如果雙方同意,父母一般不會阻擋,到了年齡合適的時候,就選擇吉日配成佳偶。元江傣族的“花街節”一年過兩次,一次是正月初七的熱水塘花街,一次是五月初六、初七的大水平花街。兩次花街均是傣族男女青年聚會對歌擇偶的良日,為擇得心愛的情侶,傣泐人男女對歌有時會持續三五小時。對歌中,不論男女,跟別人對歌時要將自己的面孔用一塊漂亮的花毛巾蒙起來,人們稱其為“蒙面的情歌”。節日里,附近的漢、彝、哈尼等族人民也前來同歡同樂,享受節日的甘美與快樂。
花街節后來由單純的傣族男女社交活動的佳期,逐漸演變為傣族全民的節日盛會。由當地政府主辦,縣民委和文化部門參與組織各種豐富多采的民族民間歌舞游行表演,專業文藝團隊搭臺演出,放映電影,開展打秋千、耍獅子、球賽等文體活動,同時還舉辦物資交流會,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各族群眾前來參加。